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00-2014年浙江省舟山市孕妇孕期增重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邵盈盈;莫敏佳;关瑜;吴金华;李敏超;姜舒莹;夏木斯叶·木依都力;邵布勒;王硕佳;陈文艳;余运贤

    目的 描述2000-2014年浙江省舟山市孕妇孕期增重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回顾分析方法,根据国际医学研究院(IOM)标准将孕妇分为孕期正常增重组、过多组和不足组3组,采用x2趋势检验分析各组增重不足率或增重过多率随年份变化的趋势,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000-2014年,舟山市孕妇孕期平均增重16.04kg,各年间孕妇的平均增重无太大差别,有3 886人(13.90%)增重不足,12 433人(44.40%)增重过多.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孕前期超重/肥胖(OR=14.49,95%CI:11.07~18.98)的孕妇更易导致孕期增重过多,而受孕季节为秋季(OR=2.72,95%CI:2.43 ~3.05)、冬季(OR=2.47,95% CI:2.21~2.77)则会导致孕期增重不足的发生.此外,孕妇年龄、文化程度、孕妇职业、分娩孕周也会影响孕期增重.结论 舟山市孕妇孕期增重趋势表现为2007年前逐渐升高,2007年后缓慢降低.孕前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以及受孕季节是影响孕期增重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妊娠期保健的宣传教育,指导孕妇在孕前和孕期均应合理膳食,加强锻炼,控制体重,促进母婴健康.

  • 北京市顺义区乳母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格的影响

    作者:李莉;李永进;王会波;李辉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育龄妇女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对新生儿体格的影响.方法 以问卷形式收集乳母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等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孕前超重组乳母的新生儿体重较孕前体重正常乳母的新生儿体重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期增重超重者的新生儿体重和身长均较孕期增重合适者的新生儿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格密切相关,育龄妇女孕前应尽量达到正常体重标准,孕期保持适宜增重,确保胎儿正常发育及新生儿各项体格指标符合标准.

  • 中国西南城乡妇女孕前体重及孕期增重评价研究

    作者:代正燕;李鸣;芮溧;孙晓红;庞学红;周岚;曾果

    目的 评价中国西南地区城乡妇女孕前体重及孕期增重状况.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昆明、贵阳和成都地区城乡3391名6~24月龄婴幼儿母亲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孕前身高、孕前体重、产前体重及孕龄等信息,依据WHO成人BMI分类标准和美国IOM孕期增重推荐值(2009)评价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结果 孕前BMI平均为(20.3±2.4),孕前体重正常、消瘦和超重肥胖率分别为72.7%、24.1%和3.2%.孕期增重平均为(14.9±6.0)kg,城市(16.2±5.9)kg高于农村(13.5±5.7) kg(P <0.05);孕期增重适宜、不足和过多率分别为35.3%、31.1%和33.3%;孕期增重过多率城市(40.9%)高于农村(26.1%)(P<0.05);孕期增重不足率农村(41.4%)高于城市(20.9%)(P<0.05);23岁以下年龄组孕期增重不足率较高,24 ~ 34岁年龄组孕期增重过多率较高.结论 中国西南城乡妇女孕前体重不足和孕期增重问题非常突出.

  • 成都市孕妇膳食能量摄入及能量密度与孕期增重的关系

    作者:殷俊;陈媛媛;龚云辉;周容;李鸣;钟海宇;李傲霜;邹晨晨;赵莉;杨大刚;成果

    目的 探讨成都市孕妇膳食能量摄入及能量密度与孕期增重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方法,于2015年选取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进行定期产前体检的503名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经有效性验证的24小时膳食回顾法收集调查对象在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的膳食信息,并计算各期膳食能量摄入及三种定义下的能量密度(定义一:仅纳入食物;定义二:纳入食物及乳制品;定义三:纳入食物及饮料).记录孕妇孕前及产前体重,计算孕期增重值,使用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IOM)孕期增重推荐评价孕期是否过度增重.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膳食能量摄入及能量密度与孕期过度增重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孕晚期膳食能量较高者,其孕期过度增重的风险较高(OR=1.94,95%CI 1.18 ~ 3.23);纳入食物和乳制品时,在控制混杂因素后,适中的孕晚期膳食能量密度降低了孕期过度增重的风险(OR =0.56,95% CIO.34 ~0.93);孕早期、孕中期在控制所有混杂因素后,膳食能量摄入及能量密度与孕期过度增重均未发现相关性.结论 孕晚期膳食能量可能是孕期过度增重的危险因素,而孕晚期膳食能量密度保持适度可能会降低孕期过度增重风险.

  • 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对产后1年内体重滞留的影响研究

    作者:蒋平;关美云;李李;邵子瑜;王燕;胡传来

    目的 探索妇女孕前体重及孕期增重对产后体重滞留的影响.方法 采用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择合肥市某区的产后妇女作为观察对象,于产后3个月建立观察队列,通过孕期保健档案和信息系统获取产前检查信息,于产后3、6、9和12个月连续观察.观察指标包括基线资料、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产后一年内不同时间点的体重.结果 产后3、6、9和12个月时BMI恢复到正常范围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1.92%、68.73%、78.18%和84.24%.孕前BMI不同的妇女孕期增重和体重滞留在3、6、9和12个月各个时间点上均存在差异,孕前BMI较高组与孕前BMI适中组、孕前BMI较低组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孕期增重和时间对产后体重的恢复均具有独立的效应,但两者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结论 孕前BMI、孕期体重增加是产后体重滞留的重要因素.根据孕前BMI指导孕期合理体重增加,能减少产后体重滞留,促进产后恢复.

  • 成都市孕妇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

    作者:兰茜;张琚;张亦奇;鲍妍宏;吴成;周凤鸣;杨柳青;赵蓉萍;曾果

    目的 探讨孕期总增重及各孕期增重速率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于2013年选取成都市妇幼医疗机构产前门诊549名孕(12±1)周的单胎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孕妇年龄、孕前体重等基线资料,测量身高、体重.分别于孕(28±1)周及分娩前测量体重,计算孕期总增重和各孕期增重速率,并参照美国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IOM)(2009)孕期增重推荐标准进行评价.分娩后收集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等信息.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探讨孕期总增重及各孕期增重速率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结果 孕期总增重为(16.2±4.6)kg,孕期总增重异常比例为59.1%,其中增重过多比例为44.3%;孕早期增速过缓比例为44.3%,孕中期、孕晚期及孕中晚期增速过快的比例分别为63.6%、55.7%和65.8%.控制孕妇年龄、孕前体质指数(BMI)及分娩孕周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孕期总增重适宜组比较,总增重不足组小于胎龄儿发生风险增加(OR =2.51,95%CI 1.08~5.82),总增重过多组大于胎龄儿发生风险增加(OR =2.54,95%CI 1.20~5.36).与孕中期增速适宜组比较,孕中期增速过快组小于胎龄儿发生风险降低(OR=0.27,95% CI0.13~0.60).与孕中晚期增速适宜组比较,孕中晚期增速过快组小于胎龄儿发生风险降低(OR=0.28,95% CI0.13~0.59).结论 成都地区孕妇孕期增重异常问题严峻,孕期增重过多和不足同时存在.孕期总增重过多是大于胎龄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孕中期、中晚期增速与小于胎龄儿的发生有关.

  • 成都市孕妇膳食能量摄入与孕期增重的关系

    作者:杨柳青;吴成;鲍妍宏;周凤鸣;兰茜;张亦奇;赵蓉萍;张琚;曾果

    目的 探讨孕妇各孕期膳食能量摄入水平及其来源与孕期增重的关系.方法 采用纵向研究方法,于2013年选取成都市妇幼医疗机构产前门诊585名单胎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分别收集孕早、中、晚期各类食物摄入量,计算各孕期膳食能量摄入及宏量营养素供能比.分别于孕(12±1)周、(28±1)周及分娩前测量孕妇体重,计算各孕期增重速率.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各孕期能量摄入水平及宏量营养素供能比与孕期增重的关系.结果 孕早、中、晚期孕妇能量摄入分别为1718.6、2202.9和2313.4 kcal/d,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分别为62.6%、59.5%和59.1%,脂肪供能比分别为21.8%、23.9%和24.3%,蛋白质供能比分别为15.6%、16.5%和16.7%.控制年龄、孕前BMI等混杂因素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孕期能量摄入量均与其孕期增重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孕早、中、晚能量高组(Q5)分别较低组(Q1)每周多增重37.3 g(95% CI 22.8 ~51.8,P<0.05)、16.8 g(95% CI 4.8 ~ 28.8,P <0.05)和25.8 g(95%CI 10.6 ~41.1,P<0.05).孕晚期碳水化合物供能比高组(Q5)较低组(Q1)每周多增重19.1 g(95%CI 3.1 ~35.1,P<0.05);孕晚期脂肪供能比高组(Q5)较低组(Q1)每周少增重16.2 g(95% CI-31.5~-0.9,P<0.05).结论 2013年成都市孕妇孕期膳食能量摄入水平与孕期增重存在正相关关系,孕晚期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供能比对孕期增重有较明显影响.

  • 北京、苏州和广州女性产后体重滞留现况与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作者:赵艾;薛勇;司徒文佑;余恺;宁一冰;李文军;王军宽;王培玉;张玉梅

    目的 了解中国女性产后体重滞留的现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分别选取北京、苏州、广州产后第0~1、1~2、2~4、4~8个月的女性共578名.通过身体测量记录身高、体重.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医疗记录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孕前体重、分娩时体重及相关孕产信息.结果 调查对象孕前BMI为(20.8±2.7),产后BMI为(23.4±3.2),体重滞留数随时间逐渐减小.但至产后第4~8个月,仍有78.4%的女性体重滞留,且有53.4%的女性体重滞留数超过5 kg.孕期增重与产后体重滞留相关(P =0.015).体重滞留者中学历较高者比例较大(P =0.044).结论 中国产后女性存在较为严重的体重滞留问题,孕期过度增重与产后体重滞留关系密切,对围产期女性从怀孕伊始即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有助于改善体重滞留的现状.

  • 成都市孕前体质指数正常孕妇孕期增重速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周凤鸣;鲍妍宏;吴成;杨柳青;张亦奇;兰茜;赵蓉萍;张琚;曾果

    目的 研究孕前体质指数(BMI)正常孕妇各孕期增重速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于2013年选取成都市妇幼医疗机构产前门诊389名孕前BMI正常的孕(12±1)周单胎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问卷调查收集孕妇年龄、孕前体重等基线资料,并测量身高、体重.分别于孕(28±1)周及分娩前测量体重,计算各孕期增重速率,并参照美国IOM(2009)孕期增重推荐标准进行分类.分娩后收集分娩孕周、妊娠期糖尿病(GDM)、分娩方式等信息.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探讨孕早、中、晚期增重速率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孕早期增重过缓率和过快率分别为50.7%及31.8%,孕中、晚期增重过快率分别高达68.5%及57.8%.控制孕妇年龄、孕次及文化程度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孕晚期增重适宜组相比,孕晚期增重过缓(OR=2.48,95%CI 1.18 ~5.23)和过快组(OR=1.76,95%CI1.023.03)剖宫产发生风险均明显增加;与孕早期增重适宜组相比,孕早期增重过快组发生GDM风险明显增加(OR =2.55,95%CI 1.03~6.28);未观察到各孕期增重速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及早产的影响(P>0.05).结论 孕期增重速率异常会增加剖宫产、GDM的发生风险.

  • 马鞍山市妇女孕前体质指数和孕期增重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队列研究

    作者:牛影;徐叶清;郝加虎;严双琴;黄锟;潘维君;葛星;刘国栋;黄三唤

    目的 探讨马鞍山市妇女孕前体质指数和孕期增重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联.方法 2013年5月-2014年9月,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招募初次建卡的孕妇(孕周≤14周),建立以孕妇人群为基础的队列并随访至分娩.孕早、中、晚期分别填写《孕产期母婴健康记录表》;测量孕妇的身高、体重和血压并检测尿蛋白.结果 3219名单胎活产儿孕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为6.09% (196/3219),其中子痫前期的发生率为1.77%(57/3219).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孕前超重、孕前肥胖及孕期过度增重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2.33(95% CI 1.56~3.47)、7.85(95% CI 4.65~13.24)和1.86(95% CI 1.24 ~2.79).结论 孕前超重或肥胖和孕期过度增重可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风险.

  • 北京市妇女产后体重滞留的影响因素调查

    作者:庞学红;滕越;王杰;张泽琛;赖建强

    目的 探讨北京妇女产后体重滞留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在北京市某妇幼保健院纳入待分娩孕妇420名,并于产后6、12和18个月进行追踪调查,观察指标包括一般情况、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和产后各调查时间点的体重.结果 产后6、12和18个月的调查人数分别为113、152和107人.调查对象孕期增重平均为(16.6±4.8)kg,孕期增重不足、适量和过多的比例分别为9.5%、40.2%和50.3%.产后6、12和18个月体重滞留量分别为4 kg、4 kg和2.9kg.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妇女产后体重滞留密切相关,孕前BMI越低,孕期增重越多,产后体重滞留越多.结论 孕期增重过多是造成妇女产后体重滞留重要的原因.

  • 孕妇孕期体重增加值及其变化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张彩霞;黄武卿;徐铭;鲁影;苏宜香

    目的 探讨孕妇孕期体重增加值及孕期增重在不同孕期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于2013年4月-2014年12月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门诊,纳入孕12周内并定期来检查的早孕妇女,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单胎、初产,且孕前健康,经知情同意后纳入研究.共追踪调查了450名孕妇直至其分娩,对每一位孕妇测量其在第一次产检、孕12周、28周、36周、分娩前体重及产后体重.查阅孕妇在医院的血液生化检查结果,记录孕妇在孕24 ~ 28周时的血糖及孕期的血压测量结果.收集妊娠结局(孕期并发症和新生儿体格)资料.结果 共追踪调查450名孕妇,307例孕妇无孕期并发症且所生新生儿体重在正常范围(2.50~3.99 kg).新生儿体重正常且母亲无孕期并发症的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MI)为18.5~23.9时,其孕期体重增加的均值±标准差为(15.07±4.01)kg,体重增加的中位数(P25,P75)为14.50(12.50,17.50)kg,孕早期、中期和晚期的体重增加值分别为0.92、8.11和6.04 kg.而孕前BMI低于正常值(<18.5)和高于正常值(24.0 ~27.9)的孕妇,其孕期体重增加值分别为15.01和14.87 kg,体重增加的中位数(P25,P75)分别为14.00(11.53,17.95)kg和14.00(11.90,17.00)kg,孕早期、中期和晚期的体重增加值分别为0.74、8.08、6.20 kg和1.72、7.34、5.80 kg.结论 新生儿体重正常且母亲无孕期并发症的孕妇,孕前BMI在正常范围时,孕早、中、晚期的体重增加值分别为0.92、8.11和6.04 kg.

  • 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孕期血压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胥芹;杨英;蔺莉;陈业群;王龙;彭左旗;王兴宇;马旭

    目的:探讨孕前BMI和孕早期、孕中期增重对孕期血压影响.方法:采用双向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4年3月-2015年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北京友谊医院产检且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的1269例20~49岁汉族孕妇为研究对象,在孕8~12周进行体检时回顾性收集孕前相关危险因素信息,分别在孕24,32,36周完成3次随访调查.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评估孕前BMI和孕早、中期增重对孕期血压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孕前BMI和孕早、中期增重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影响.结果:经多因素调整,与正常体重组相比,低体重组收缩压(SBP)降低3.93mmHg(1mmHg=0.133kPa)(95% CI 4.71~3.15),超重和肥胖组SBP分别升高3.99(95% CI 2.93~5.05)和7.18mmHg(95% CI 5.50~8.87),趋势性检验P<0.001;低体重组舒张压(DBP)降低2.59mmHg(95%CI 3.19~1.98),超重和肥胖组DBP分别升高3.12(95% CI 2.30~3.94)和5.60mmHg(95% CI 4.29~6.90),趋势性检验P<0.001;低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风险的OR值分别为0.23(95% CI 0.04~0.79)、5.49(95% CI 2.70~10.95)和11.42(95% CI 5.12~24.98).与孕早期增重为0.5~2.0 kg组相比,增重>2.0 kg组SBP和DBP分别增加1.88(95% CI 1.03~2.72)和0.54mmHg(95% CI-0.12~1.20);与孕中期增重介于IOM推荐范围组相比,增重高于推荐范围上限组SBP和DBP分别增加2.17(95% CI 1.12~3.23)和1.18mmHg(95% CI 0.37~1.99).结论:孕前BMI水平与孕期SBP和DBP水平均存在线性趋势关系,孕早期和中期增重过量可引起孕期SBP升高,孕前超重和肥胖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

  • 糖耐量正常孕妇孕晚期体重增长速率、脂代谢及孕前BMI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

    作者:王清;李光辉

    目的:探讨糖耐量正常孕妇孕晚期增重速率、脂代谢及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在北京妇产医院定期产检,24~28周通过正规糖耐量检查,妊娠晚期常规监测血脂水平的单胎足月孕妇的临床资料.计算妊娠晚期体重增长速率,根据增重速率是否符合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院(IOM)推荐的不同阶段单胎孕妇体重增长速率的适宜范围分为增重速度过慢、增重速度正常、增重速度过快3组.3组孕妇根据孕前BMI值再分为低BMI、正常BMI、高BMI 3个亚组.分析比较各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孕前BMI、孕晚期体重增长速度与孕晚期各项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孕晚期脂代谢指标与巨大儿的关系.结果:①增重速度过快组的孕妇分娩巨大儿的风险明显增高(OR=1.51,95%CI:1.02~ 2.23).同时,增重速度过快组孕前BMI高的孕妇较BMI正常的孕妇分娩巨大儿的风险有升高趋势(OR=1.60,95%CI:1.02~2.23).②以增重速度正常者为对照组:增重速度过快组孕妇孕晚期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之比明显增高,HDL明显降低,增重速度过慢组血脂变化则反之(P均<0.01).孕前高BMI孕妇较正常BMI孕妇TG,LDL和LDL/HDL增高,孕前低BMI孕妇则反之(P均<0.01).而巨大儿分娩孕妇孕晚期TG,LDL,LDL/HDL水平也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儿孕妇,HDL降低(P均<0.01).结论:糖耐量正常孕妇妊娠晚期增重速率过快的问题较为严重.孕晚期体重增长速度、脂代谢及孕前BMI在巨大儿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糖耐量正常孕妇孕晚期体重管理及脂代谢监测同样不能忽视,特别应对孕前BMI异常的孕妇给予指导,使其孕前控制BMI在正常范围.

  • 前次妊娠血糖异常妇女再次妊娠血糖情况及其与体重的关系

    作者:杨明芳;肖岩岩;陈磊;曹冬如

    目的 研究前次妊娠血糖异常妇女再次妊娠血糖情况,及再次妊娠血糖与孕前体重指数(BMI)和孕期体重增长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经产妇160例,前次妊娠在本院有详细病例资料.前次妊娠诊断妊娠期糖尿病(GDM)或妊娠期糖耐量受损,本次妊娠诊断为GDM者56例,作为GDM组;前次妊娠诊断GDM或妊娠期糖耐量受损,本次妊娠血糖正常者9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年龄、本次及前次妊娠孕前BMI、本次及前次妊娠26周前体重增长情况、本次及前次妊娠孕期体重增长、两次妊娠间隔时间. 结果 前次妊娠血糖异常妇女本次妊娠诊断GDM者占35.0%,血糖正常者占60.0%,诊断糖尿病合并妊娠者占5.0%.对照组26周前体重增长本次妊娠少于前次妊娠,两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孕前BMI及孕期体重增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DM组本次妊娠与前次妊娠孕前BMI、孕26周体重增长、孕期体重增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次妊娠26周前体重增长GMD组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孕前BMI及孕期体重增长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DM组妊娠年龄、妊娠间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前次妊娠血糖异常妇女,再次妊娠应控制体重增长,以减少GDM的发生风险.

  • 孕期增重与产后1年内体重滞留的关系分析

    作者:关美云;施尧

    目的 探讨孕期增重对妇女产后1年内体重滞留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在某妇幼保健机构参加体检的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四分位数法对孕期增重进行分组,在产后3个月体检时发放问卷调查,调查表为自制问卷,建立观察队列.通过查找孕期保健手册和问卷调查获取基线资料和孕前体重.产后第3个月、第6个月、第9个月、第12个月通过体重秤测量获取产后体重.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和产后体重滞留. 结果 孕妇产后第3、6、9、12个月平均体重滞留值为(8.06±5.6)kg、(6.42 ±5.2) kg、(4.69 ±5.9) kg、(3.35 ±4.5)kg.孕期增重过多组产后3、6、9、12个月的体重滞留值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孕前BMI、身高、年龄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增重过多组产后第12个月体重滞留过多的危险性增加(OR=3.08,95% CI:1.78 ~ 5.33). 结论 孕期增重与产后1年内的体重滞留有正相关性,孕妇应合理摄入营养,防止孕期增重过多,减少产后体重滞留,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 孕前体质量指数和孕期增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韩红

    目的: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与孕期增重对于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2月份期间,该院接收的孕妇450例,依据孕妇孕前体重正常、消瘦、肥胖以及超重,分别分为A、B、C 3组,每组150例,采用美国新修订的健康孕期增重指南标准对4组孕妇的孕期增重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对比3组孕妇的BMI与孕期增重对其妊娠结局造成的影响。结果 A组、B组与孕期增重不足组的自然分娩与分娩低出生体重儿的比例明显高于C组,而C组与孕期增重过大的孕妇,剖宫产率和巨大儿出生率显著高于A、B两组(P﹤0.05);孕期增重不足组孕妇发生早产的几率明显高于孕期增重过大的孕妇(P﹤0.05)。结论孕前BMI与孕期增重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孕妇的妊娠结局造成影响,孕妇应该意识到合理控制体质量与孕期增重的重要性。

  • 孕前体重指数、孕期增重对泌乳时间影响的纵向研究

    作者:李润;刘丹;王玥;代正燕;周容;刘婧;张琚;曾果

    目的 探讨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对泌乳时间的影响.方法 采用纵向研究方法,于2013年3-9月选取成都市妇幼医疗机构产前门诊751名单胎健康孕妇作为基线调查对象,在其分娩前后各随访一次,终以473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病历记录获得其孕前体重、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泌乳时间及基本信息,测量身高和分娩前体重,计算孕期增重;控制分娩方式、母亲年龄等混杂因素后,采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泌乳时间的关系.结果 调查对象泌乳时间<1、1~、24~、48~和≥72h的构成比分别占16.3%、37.0%、17.5%、18.6%和10.6%.与孕前体重正常组相比,孕前消瘦和孕前超重或肥胖均是泌乳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2.85(1.91~4.27)和3.42(1.69~ 6.90).与孕前体重正常且孕期增重适宜组相比,孕前消瘦且孕期增重适宜和过多均是泌乳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2.34(1.31 ~4.18)和3.42(1.67~7.00);孕前超重或肥胖且孕期增重过多是泌乳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OR值(95%CI)为3.10(1.15 ~ 8.37).结论 孕前BMI是泌乳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孕期增重需联合孕前BMI对泌乳时间产生影响.

  • 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结局及孕产妇围产结局的影响

    作者:李艳华;陈小梅;陈水仙;吴江南;卓秀云;郑巧玲;危秀青;张蓉华;黄慧卿;郑翠仙;林娟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和整群抽样,对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围产营养门诊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病史,且本次妊娠未发现心脏、肝脏、肾脏、甲状腺等器官疾病的单胎妊娠孕妇进行问卷调查,追踪其围产过程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结局等。采用相关分析、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体重、孕期增重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623名孕妇纳入分析592名(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相比孕前适宜体重孕妇(BMI 18.5~24.0 kg/m2),孕前低体重(BMI<18.5 kg/m2)是低出生重量指数(PI)的危险因素(OR=2.34,95%CI:1.24~4.42),孕前超重(BMI>24.0 kg/m2)是高出生PI的危险因素(OR=2.73,95%CI:1.12~6.68)。相比孕期增重适宜(孕期增重P15~P85)、增重不足(孕期增重<P15)的孕妇,发生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妊娠糖尿病和低出生PI的OR值(95%CI)分别为4.85(1.35~17.51)、10.30(2.29~46.35)、2.29(1.07~4.93)和2.65(1.24~5.68);孕期增重过多孕妇(孕期增重>P85)生产巨大儿、高出生PI和妊娠糖尿病的OR值(95%CI)分别为3.83(1.74~8.44)、2.39(1.14~5.01)和2.21(1.07~4.55)。结论孕前低体重和超重均影响新生儿出生PI。孕期增重不足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妊娠糖尿病和低出生PI的危险因素,孕期增重过多是高出生PI和妊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 母亲孕前体质指数和孕期体重增加及其交互作用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

    作者:林友结;蔡倩莹;徐云云;刘海燕;韩文晖;汪艳;檀燕;熊海燕;胡安群;郑英杰

    目的 研究孕妇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方法 应用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在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妇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孕妇基本情况,并通过医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获取孕妇及新生儿信息.采用x2检验、多分类logistic回归、相乘模型和相加模型分析孕妇孕前BMI、孕期增重及其交互作用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单胎活产孕妇2 881例,其中小于胎龄儿359例(12.46%),大于胎龄儿273例(9.48%).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控制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孕前体重过低(aRR=1.33,95%CI:1.02 ~ 1.73)与孕期增重不足(aRR=1.64,95%CI:1.23 ~ 2.19)可增加小于胎龄儿发生风险,孕前超重/肥胖(aRR=1.86,95%CI:1.33~ 2.60)与孕期增重过多(aRR=2.03,95%CI:1.49 ~ 2.78)可增加大于胎龄儿发生风险;交互作用分析显示,未发现二者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母亲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但未发现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

136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