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黄芩苷镁盐和黄芩苷的肠吸收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比较

    作者:许海舰;刘一鑫;刘喜纲;常金花;宋鸿儒;刘翠哲

    目的:比较黄芩苷镁盐和黄芩苷的肠吸收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的异同.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样品中黄芩苷镁盐和黄芩苷的含量,计算黄芩苷镁盐的吸收速率常数(Ka),每小时单位体积的肠吸收量(Abs),表观渗透系数(Papp)等肠吸收动力学参数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等药动学参数,明确黄芩苷镁盐的肠吸收动力学和药动学特征.通过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探讨黄芩苷镁盐与黄芩苷在体和体内的吸收差异.结果:肠吸收动力学结果表明黄芩苷镁盐的Ka为黄芩苷的16.33倍,Abs为黄芩苷的1.78倍,Papp为黄芩苷的15.75倍,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但药动学数据显示黄芩苷镁盐的药峰浓度(Cmax),AUC0-t,达峰时间(Tmax)和血浆清除率(CLz)与黄芩苷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黄芩苷比较,黄芩苷镁盐在大鼠肠道的吸收更好,且吸收迅速.黄芩苷镁盐灌胃给药后药动学特征与黄芩苷无显著性差异,原因是黄芩苷镁盐经体内胃酸的作用被还原成为了黄芩苷.

  • 黄芪甲苷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作者:黄怀鹏;刘彩霞;李艳玲;高国领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的在体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利用HPLC法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分别研究吸收部位、药物浓度、P-糖蛋白抑制剂对黄芪甲苷吸收的影响.结果: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20~80 mg·L-1内,小肠吸收速率常数和表观吸收系数无显著性差异;P-糖蛋白抑制剂对黄芪甲苷的肠吸收影响不大.结论:黄芪甲苷的肠吸收为典型的被动扩散吸收机制.

  • 染料木素自微乳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机制研究

    作者:杜先华;牛欣;冯前进;杜红;李海燕

    目的:研究染料木素自微乳在大鼠的在体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回流装置,UV,HPLC分别测定酚红和染料木素的含量.考察药物浓度、pH、不同肠段及P-糖蛋白(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对染料木素吸收的影响.结果:染料木素自微乳在药物浓度为0.05~0.5 g·L-1和pH为5.4~7.8时小肠吸收速率常数Ka均无统计差异;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空肠>回肠>十二指肠>结肠,空肠与其他肠段有统计差异(P<0.05);维拉帕米显著增加染料木素的肠吸收(P<0.05).结论:染料木素自微乳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在整个肠段都有吸收,佳吸收部位在空肠.药物吸收受P-糖蛋白外排影响,而pH对药物吸收无显著影响.

  • 白桦脂酸在大鼠体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作者:许慧君;任晓华;杜英峰;张兰桐;李桃;葛莹;王会杰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肠循环液中白桦脂酸和酚红浓度的HPLC-DAD法,并探讨白桦脂酸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及不同药物浓度对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模型,并考察吸收部位、药物浓度和pH对药物吸收的影响.结果:在75 ~ 125 mg·L-1白桦脂酸的吸收速率与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Ka基本保持不变;各肠段的吸收速率无显著性差异,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Ka分别为(0.151 ±0.004 9),(0.159 ±0.005 6),(0.156±0.008 3),(0.149±0.0041)h-1.结论:白桦脂酸在小肠中吸收良好,没有特定吸收部位;不同浓度对白桦脂酸在大鼠全肠道的吸收无显著影响,其在肠道的吸收呈一级吸收动力学特征,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白桦脂酸是难溶性药物,可以通过增加药物的溶出度,进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 藤黄酸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作者:王小潘;吕慧侠;Ayman Y Waddad;喻樊;周建平

    目的:研究藤黄酸(gambogic acid,GA)肠吸收动力学.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液中药物含量,研究GA在大鼠不同肠段吸收特性,并考察不同药物浓度对大鼠肠吸收的影响.结果:GA在十二指肠的吸收速率明显高于其他肠段(P<0.05),增加药物浓度,GA在十二指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基本保持不变.结论:GA在整个肠段都有不同程度的吸收,且在十二指肠的吸收速率快,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 钩吻素子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作者:石冬梅;苏燕评;俞昌喜

    目的:研究钩吻素子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钩吻素子含量,以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法研究药物浓度、吸收部位和灌流液pH对钩吻素子肠吸收的影响.结果:小肠为钩吻素子主要吸收窗、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各段对钩吻素子的吸收无显著差异(P>0.05);钩吻素子吸收速率不受自身质量浓度影响,吸收机制符合被动扩散方式;钩吻素子在不同pH灌流液中吸收有显著性差异(P<0.05),碱性条件下钩吻素子吸收优于酸性条件.结论:钧吻素子在全肠段吸收良好,没有特定吸收窗口,提示该药物适合制成缓释制剂.

  • 积雪草酸脂质纳米粒的微观结构及其对肠吸收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张雅雯;尹丽娜;梁泽华;冯霞;吴斌丽;王俏;朱亮;王胜浩

    目的:制备和表征积雪草酸(asiatic acid,AA)的脂质纳米粒AA-SLN和AA-NLC,考察微观结构及其对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单硬脂酸甘油酯及油酸为脂质载体,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AA-SLN和AA-NLC,从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形态、晶型等方面进行表征,并运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模型,考察AA及其纳米粒间的肠吸收差异.结果:制备的AA-SLN和AA-NLC粒径分别为(208±24)和(310±11) nm,包封率分别为(67.6±5.5)%和(77.9±4.8)%.纳米给药后,药物吸收剂量分数(fa)和肠腔有效吸收系数(Peff)较原料明显提高(P<0.05);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fa,Peff和吸收速率常数(Ka)均有所下降;由于NLC与SLN微观结构存在差异,吸收百分率及参数均有差异.结论:纳米粒子对AA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有促进作用,微观结构的差异影响小肠吸收.

  • 绞股蓝总皂苷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作者:陈中文

    目的 研究绞股蓝总皂苷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为制剂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药物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特性.结果 绞股蓝总皂苷在0.17~0.37mg/mL 范围内对小肠吸收速率常数Ka 无显著性影响;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 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绞股蓝总皂苷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为被动扩散,吸收窗较广,可开发成缓释制剂.

  • 雷公藤固体分散体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作者:吴珏;刘志宏;林兵;林莉莉;周桂芝;宋洪涛

    目的 研究雷公藤固体分散体的大鼠肠吸收动力学特征,考察不同肠段、药物浓度、pH值和P-糖蛋白(P-gp)对肠吸收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HPLC法测定各指标成分含量,重量法校正数据并计算各指标成分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 将原料药制成固体分散体后,雷公藤各成分在全肠段的Ka较原料药显著增大(P<0.05),雷公藤各指标成分在各肠段均有吸收且存在一定差异.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各指标成分的吸收均具有饱和现象.酸性环境(pH 5.4)有利于各指标成分的吸收,尤其是酸性成分雷公藤红素.加入P-gp抑制剂后,雷公藤红素的吸收与不加P-gp抑制剂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可能为P-gp底物.结论 雷公藤固体分散体各指标成分在全肠段均有吸收,且具有饱和现象;酸性环境有利于各成分的吸收,雷公藤红素吸收过程受药物浓度和P-gp的外排影响,可能为P-gp底物;制成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雷公藤各成分的吸收,提示各指标成分均为生物药剂学系统II类药物,制剂研发过程中增加药物溶解度或可提高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 积雪草苷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作者:黄怀鹏;刘彩霞

    目的 研究积雪草苷的在体肠吸收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试验,利用HPLC法测定积雪草苷的量,分别研究药物浓度和吸收部位对积雪草苷吸收的影响.结果 在25~100μg/mL,小肠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无显著性差异.各肠段的Ka和Papp有显著性差异,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Ka分别为(0.0298±0.0043)、(0.0365±0.0076)、(0.0335±0.0081)、(0.0070±0.0015)min-1,Papp分别为(3.42±0.63)×10-3、(4.02±1.07)×10-3、(3.79±0.77)×10-3、(1.72±0.43)×10-3cm·min-1.结论 一定范围的药物浓度对积雪草苷的Ka和Papp无影响,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 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的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作者:孙瑜;王健;肖学凤

    目的:对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进行肠吸收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法和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法研究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的肠吸收动力学,以判断甲基正壬酮的吸收方式和途径。结果: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法实验中,相对于十二指肠和空肠,回肠的吸收率高,4 h吸收率达87.39%;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内药液浓度的对数logC与取样时间t的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法实验中,吸收半衰期为7.5 h,大吸收率为72.35%。结论:小肠中回肠段对甲基正壬酮的吸收半衰期短,吸收率大,是甲基正壬酮的主要吸收部位。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肠吸收属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方式为被动转运。

  • LC-MS研究R-和S-间尼索地平肠吸收动力学

    作者:李敏;劳凤云;胡金梅;刘畅;苑巍

    目的 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考察R-和S-间尼索地平在大鼠体内的肠吸收情况.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回流装置,利用LC-MS测定R-,S-间尼索地平的含量,研究R-,S-间尼索地平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以及R-,S-间尼索地平吸收受其浓度、吐温-80浓度和肠循环液的pH值的影响.结果 R-,S-间尼索地平均为全肠道吸收的药物,在实验浓度范围内与吸收量的线性关系良好,各肠段吸收速率常数K基本保持不变;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肠段吸收呈现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结论 R-,S-间尼索地平在全肠段吸收以被动扩散方式为主,呈现一级动力学过程.

  • 荭草花提取物中5种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肠吸收动力学

    作者:谢玉敏;杨武;陆苑;郑林;陈思颖;黄勇

    目的 研究荭草花Polygonum orientale L.提取物中原儿茶酸、花旗松素、山柰素-葡萄糖苷、槲皮苷、山柰素-鼠李糖苷在大鼠体内的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在体肠灌流模型,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UPLC-ESI-MS/MS)法测定这5种成分质量浓度.结果 这些成分对pH值均不敏感,可能不是药物转运蛋白P-gp的底物;原儿茶酸、山柰素-葡萄糖苷、槲皮苷和山柰素-鼠李糖苷在高质量浓度下存在饱和现象;胆汁对原儿茶酸的吸收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山柰素-葡萄糖苷的吸收具有促进作用.结论 荭草花提取物中这5种成分在整个肠段都有吸收,而且小肠优于结肠,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

  • 红景天苷和酪醇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及大鼠小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作者:林俊芝;邹亮;傅超美;张定堃;王平;秦岭

    目的 测定红景天苷和酪醇的油水分配系数,研究二者肠吸收动力学.方法 采用摇瓶法测定不同pH条件下红景天苷和酪醇的油水分配系数;采用大鼠原位肠循环灌注法研究红景天苷和酪醇的肠吸收动力学.结果 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和pH值分别为2.5、3、4、5、6、6.8、7、7.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红景天苷的油水分配系数分别为0.12,0.06,0.12,0.07,0.10,0.13,0.09,0.14,0.06,0.10,0.12;酪醇的油水分配系数分别为9.49,9.23,13.99,8.64,16.86,10.60,8.94,8.85,7.94,6.84,7.41;红景天苷(31.35 mg/kg)在大鼠小肠内几乎不吸收,酪醇(12.20 mg/kg)小肠吸收较好,其吸收速率常数(ka)为(0.591±0.083)h-1,半衰期(t1/2)为(1.19±0.15)h,每小时百分吸收率(A%)为(37.11±2.06)%.结论 红景天苷在不同pH条件下的logP为负值,酪醇的logP为正值,依据经典理论推测两者分属吸收较差与吸收较好物质;在体肠吸收实验证实,红景天苷在大鼠小肠中几乎不吸收,酪醇吸收较好,可以用油水分配系数预测大鼠小肠吸收.

  • 补骨脂酚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作者:高旭;王亚静;皮佳鑫;郑银;于悦;轩肖玉

    目的 研究补骨脂酚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 应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技术,同时建立HPLC法测定灌流液中补骨脂酚在大鼠不同肠段以及在不同质量浓度下的吸收情况.结果 补骨脂酚在各肠段表观渗透系数均大于1.2×10-3 cm/min,空肠的吸收速率与其他肠段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补骨脂酚质量浓度增加,其在空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值呈下降趋势.结论 补骨脂酚在被考察的各个肠段吸收完全,佳吸收部位是空肠;补骨脂酚的吸收中有高浓度饱和现象,可能存在主动转运或促进扩散.

  • 苦参碱大鼠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作者:马小花;魏玉辉;王丹;武新安

    目的 对苦参碱大鼠肠吸收进行考察并探讨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OCTs)在其吸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结合HPLC法,考察苦参碱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状况及不同浓度苦参碱的肠吸收情况,同时采用P-gp和OCTs抑制剂对两种转运蛋白抑制后,考察大鼠空肠对苦参碱吸收的影响,从而初步探讨P-gp和OCTs对苦参碱肠吸收的影响.结果 苦参碱(400 μg/mL)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25×10-2、0.80 × 10 -2、0.40×10-2、0.35×10-2/min;不同质量浓度苦参碱(100、200、400 μg/mL)的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79×10-2、0.81×10-2、0.80×10-2/min.在维拉帕米、西咪替丁存在下,苦参碱(400 μg/mL)的表观吸收系数( Papp)值分别为0.86×10-3、0.80×10 -3/min.结论 苦参碱在各肠段都有吸收,其中在空肠吸收好,其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吸收,苦参碱可能不是P-gp和OCTs的底物.

  • 酚苷类药物肠吸收动力学研究进展

    作者:郭娜;朱美宣;韩雪娇;杨谦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所研究的酚苷类药物肠吸收的文献进行了检索和分析,介绍了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和模型,并对影响其肠吸收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酚苷类药物肠吸收动力学研究现状,旨在为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改进剂型、发现新药和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作者:赵晓莉;潘鹏;周乐;狄留庆

    目的 研究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 以酚红为标示物,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以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灌流液中药物的含量,研究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在大鼠不同肠段吸收特性,并考察不同药物浓度对大鼠肠吸收的影响.结果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在十二指肠段的吸收明显高于其他肠段,增加药物浓度,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在十二指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基本保持不变.结论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在整个肠段都有不同程度的吸收,且在十二指肠的吸收速率快,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 新藤黄酸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作者:陈金佩;汪珊珊;汪电雷;杨丽丽;汪辰吟;陶秀华;曹银;王淑君;陈亚军

    目的:探讨新藤黄酸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为设计新藤黄酸新型给药系统提供可靠的生物药剂学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吸收实验模型,并考察新藤黄酸在浓度为3.0、10、30 μg/mL、以及不同肠段(结肠、回肠、空肠、十二指肠)对新藤黄酸吸收的影响,用HPLC-UV测定新藤黄酸的浓度.结果:在3.0~30 μg/mL范围内新藤黄酸的浓度与吸收速率成线性关系,新藤黄酸在结肠、回肠、空肠、十二指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03944±0.00158)、(0.04012±0.00103)、(0.04104±0.00124)、(0.08620±0.00272) h-1.结论:新藤黄酸在大鼠肠道符合一级动力学的吸收过程,在大鼠肠道为被动扩散的吸收机制.新藤黄酸在大鼠的各个肠道都有吸收,因此将新藤黄酸设计为控释制剂是可行的.

  • 马鞭草苷在大鼠体肠的吸收动力学

    作者:任非;段坤峰;吴宗耀;倪旭;陈学军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肠循环液中马鞭草苷及酚红浓度的HPLC/DAD法,探讨马鞭草苷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及不同药物浓度对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吸收试验,用HPLC对循环液中的马鞭草苷进行分析,色谱条件为:DiamonsilTM 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乙腈-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38 nm(马鞭草苷)和430 nm(酚红),柱温为30℃.结果:在50~200μg· mL-1范围内,马鞭草苷在肠道内的吸收量与浓度成正比例关系,不同药物质量浓度(50,100,200 μg·mL-1)条件下的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84.7±5.6)、(86.7±7.3)、(84.4±8.0)h-1,Ka无显著性差异;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Ka分别为(0.054±0.006)、(0.050±0.005)、(0.052±0.004)、(0.049 2±0.002 3)h-1,Ka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马鞭草苷在大鼠肠道的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马鞭草苷在整个肠道均有吸收,可以将马鞭草苷研制成缓、控释制剂.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