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HPLC同时测定黄柏中6种化学成分含量

    作者:廉莲;万国盛;贾伟利;高慧媛

    目的:建立川黄柏、关黄柏中6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方法.方法:以HPLC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4.6mm×250 mm,5μm),乙腈-水(1‰乙酸,2mmol醋酸铵)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nm,柱温25℃,流速1mL·min-1.结果:绿原酸、黄柏碱、木兰花碱、药根碱、巴马汀和小檗碱分别在20.00~320.00,18.75~130.00,25.00 ~ 200.00,5.00~100.00,20.00~ 200.00,0.09~1.80mg·L-1峰面积和质量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1%,99.4%,97.5%,97.3%,104.0%,98.5%,RSD分别为0.5%,0.6%,0.8%,1.0%,1.4%,0.9%.结论:含量测定方法简便、稳定、重复性好,为黄柏药材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了依据.

  • HPLC测定关黄柏中生物碱的含量

    作者:刘颖;李世颂;刘娟

    目的:采用HPLC同时测定黑龙江省10个不同产地关黄柏中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的含量.方法:HPLC色谱条件,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25∶75,每100 mL加0.10g十二烷基硫酸钠),流速1 mL· min-1,检测波长345 nm,柱温30℃.结果:盐酸小檗碱、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分别在12.08 ~ 144.96 mg·L-1(r =0.9993),1.60 ~25.60 mg·L-1(r =0.9993),7.26 ~87.12 mg·L-1(r =0.9993)线性关系良好,3种生物碱的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102.51%,103.47%,102.89%.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黄柏类药材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的含量测定;不同产地关黄柏中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

  • HPLC 同时测定“三热论”方各纯化部位中药根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小檗碱的含量

    作者:皮文霞;朱鑫仙;方婷;赵冕

    目的:测定“三热论”方各纯化部位中药根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小檗碱的含量.方法:“三热论”复方经HPD 400大孔树脂,分别用10%,30%,60%,90%的乙醇洗脱后,采用HPLC测定4个洗脱部位中5种生物碱的含量.结果:HPD 400大孔树脂纯化后,30%乙醇洗脱部位生物碱含量高.结论:大孔树脂纯化法简单易行,30%纯化部位经HPLC检测,其中生物碱含量高,为有效部位筛选奠定了基础.

  • 黄连与吴茱萸不同配比中黄连主要生物碱在家兔体内药动学研究

    作者:孙冬梅;黄雪君;罗文汇

    目的:采用LC/MS法测定家兔血浆中小檗碱、巴马汀及药根碱含量,并探讨其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家兔分成3组,分别口服给予不同配比黄连吴茱萸0.84,1.26,2.94 g·kg-1后不同时间点采血,LC-MS法测定血药浓度,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家兔口服给予不同配比黄连吴茱萸0.84,1.26,2.94 g.kg-1后,用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小檗碱的AUC0_t平均值为3 762,4 456,4 823 μg·L-1·min -;t1/2α平均值为51.33,38.93,39.02 min;t1/2β平均值为6.69×106,0.45×106,4.77 ×106min;Cmax平均值为6.47,6.65,7.64 μg·L-1;tmax均为90 min.巴马汀的AUC0_1平均值为2 291,2 635,3 069 μg·L-1·min-t;t1/2α平均值43.16,46.95,50.57 min;t1/2β平均值3440,3 598,2 788 min; Cmax平均值为3.41,4.83,5.32μg·L-1;tmax均为90 min.药根碱的AUC0-t平均值为521,429,806μg·L-1·min-1;t1/2α平均值为59.53,254.06,43.42 min;tt/2β平均值为9 700,259,1 348 min;Cmax平均值为0.78,1.16,1.51μg·L-1;Tmax均为90 min.结论:小檗碱、巴马汀药动学变化趋势较为相似,峰值血药浓度和生物利用度均随黄连配比的增加而增加,而药根碱无明确变化趋势.

  • LC-MS/MS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4种黄连生物碱的含量

    作者:陈健龙;张玉玲;董宇;蔡广知;王虎;贡济宇;崔翰明

    目的:建立LC-MS/MS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黄连碱、药根碱、巴马汀和小檗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CQUITY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 ×50 mm,1.7 μm),流动相乙腈-水(含2 mmoL乙酸铵和0.05%甲酸),流速0.3 mL·min-1,柱温30℃,以士的宁为内标,血浆样品用4倍量乙腈萃取并沉淀蛋白,用电喷雾离子化(ESI)和正离子多离子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选择离子对为药根碱m/z338.227→m/z 322.824;黄连碱m/z 320.244→m/z 291.996;巴马汀:m/z 352.243→m/z308.016;小檗碱:m/z336.227→m/z 277.981;士的宁:m/z 335.264→m/z 184.017.结果: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和小檗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1 ~ 505,1.06~530,1.13~565,1.07 ~535 μg·L-1;定量下限分别为0.539 2,0.646 3,0.761 5,0.197 1 μg·L-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90%,101.50%,101.58%,115.54%;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稳定性的RSD均<10%.结论:建立的方法准确、灵敏、特异、简便,适用于大鼠血浆中黄连碱、药根碱、巴马汀和小檗碱的同时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 HPLC-ESI-MS/MS法同时测定金线风中7种有效成分

    作者:张赟赟;李嘉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MS)法同时测定金线风中7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CORTECS C18(2.1mm×100mm,1.6μm)色谱柱,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样品经电喷雾电离离子源(ESI)正离子化后,通过安捷伦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采用选择多反应监测(MRM)对金线风进行分析.结果:木兰花碱、β-蜕皮甾酮、轮环藤碱、非洲防己碱、药根碱、巴马亭红碱、掌叶防己碱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997,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的RSD<5%,加样回收率均在96.7%-104.8%之间.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方法准确度和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作为金线风的质量控制方法.

  • 裂叶星果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许汉林;彭松

    首次从植物裂叶星果草中分离得到三种结晶,经化学及光谱分析鉴定它们为季铵型水溶性生物碱,即药根碱,非洲防己碱及木兰碱.

  • LC-MS-MS测定黄连解毒汤中3种生物碱在大鼠血清的含量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吴晓霞;彭娟;范斌;于友华

    目的:建立灵敏、特异、准确、可靠的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在大鼠血清中液质联用(LC-MS-MS)分析方法,用于黄连解毒汤中3种生物碱在正常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优化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及内标延胡索乙素质谱检测条件,确定相关条件并开展方法学考察.正常大鼠灌胃给予黄连解毒汤,经时取血,样品经处理后将该方法用于3种成分的测定.DAS药代动力学软件拟合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参数.结果:在ESI(+)离子化条件下采用MRM工作模式,用,m/z 338~322,351.9~308,336-319.8来分别检测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同时以m/z 356.1~192.1来检测内标延胡索乙素.药根碱在0.2~25μg·L~(-1)、巴马汀、小檗碱在O.4~50μg·L~(-1)呈良好线性关系.3种生物碱在高、中、低3个浓度的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等均符合要求.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在正常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符合一室开放模型.结论:应用LC-Ms-s技术建立了测定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血药浓度的方法,并成功应用于黄连解毒汤正常大鼠体内这3个成分的药动学研究,为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分析方法.

  • 药根碱多重调控脂肪胰岛素抵抗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的降糖效应研究

    作者:朱水兰;雷婷;高旭;涂珺

    该实验采用3T3-L1前脂细胞诱导分化的成熟脂肪细胞,1μmol· L-地塞米松诱导建立稳定胰岛素抵抗(IR)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药根碱对脂肪IR细胞降糖效应,重点研究其对葡萄糖转运体系的多重调控.细胞给药分组如下:正常组、IR模型组、10μmol·L-1罗格列酮阳性组、药根碱组(0.5,1,5,10,20 μmol·L-).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不同时间点(12,24,30,36,48 h)3T3-L1细胞培养液葡萄糖含量,甘油磷酸氧化酶法测定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I3KR1)、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Ser473)]、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Thr172)]、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1/2)等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IR模型组葡萄糖消耗量显著降低(P<0.01);与IR组比较,0.5,1,5,10,20μmol·L-1药根碱及罗格列酮组给药36,48 h显著升高IR-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量(P<0.01),药根碱佳作用时间为48 h.1,5,10,20 μmol·L-药根碱作用48 h后,3T3-L1脂肪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降低(P<0.05).各浓度药根碱和罗格列酮组不同程度显著上调IRS2,PI3 KR1,p-AKT,p-AMPK,GLUT4/1/2等蛋白表达水平(P<0.01).药根碱对IR-3T3-L1脂肪细胞降糖降脂药效推测,激活胰岛素降糖通路IRS2/PI3 KR 1/p-AKT/GLUT4,增加p-AMPK表达激活GLUT4/1/2来减轻脂肪IR.

  • 均匀设计法优选左金丸方药的半仿生提取工艺

    作者:张颖;张兆旺

    "左金丸"是由黄连与吴茱萸按6:1比例制成的水丸.具泄火,疏肝,和胃,止痛功能;用于肝火犯胃,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黄连具有抗微生物及抗原虫、抗病毒、镇痉、利胆、抗溃疡、抗腹泻、抗炎等药理作用.从黄连中已经分离得到的生物碱有小檗碱、巴马丁、黄连碱、甲基黄连碱、药根碱、木蓝碱等,其中小檗碱含量高.吴茱萸具有抗胃黏膜损伤、抗菌、止泻、止呕、保肝利胆、镇痛等药理作用.从吴茱萸中分离得到多种生物碱,其中主要有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另外,吴茱萸中尚含挥发油、苦味素类等化学成分.

  • 云南黄连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及生物量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金渝;王波;金航;潘俊;张智慧;赵振玲;杨维泽;李晚谊

    云南黄连Coptis teeta Wall.为毛茛科黄连属植物,也称云连或云黄连,主产于云南省怒江地区.植株含药根碱、小檗碱、巴马亭等多种生物碱,其含量和抗菌消炎药效比川黄连(味连)好[1].云南黄连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株寿命长达10年以上,其有性生殖退化,而无性生殖发达,具有发达的地下营养繁殖体(觅养体),一般在其植株形成根系后,每年产生一定数量的觅养体,而觅养体又可以分化出二级觅养体,后形成多级的分支无性系.

  • 黄连粉末中小檗碱、药根碱及单体化合物在2型糖尿病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分析

    作者:魏世超;徐丽君;邹欣;李井彬;姜淑君;许啸虎;黄锐;陆付耳

    该文比较分析了黄连粉末(HL-P)中的小檗碱(BER)、药根碱(JAT)与单体化合物及二者混合物(BJ)在2型糖尿病(T2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以揭示黄连以粉末状态治疗T2D的优越性机制.将T2D大鼠灌胃给药治疗63 d,观察各组药代动力学参数、动态血糖水平及血脂值,结果表明:HL-P组与其他对应组相比,BER及JAT的tmax,T1/2ka降低,Cmax,AUCinf,AUClast,VL/F均显著增大;与模型组比较,HL-P组治疗从第18d起,BER组及BJ组从第36 d起血糖值下降显著,而JAT组血糖值下降不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FFA值均下降明显,HL-P组TG,HDL,LDL值有显著改善,BER组LDL值及BJ组HDL值有显著改善.上述结果显示黄连粉末具有优越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优良的降低血糖及血脂作用活性.提示黄连用于治疗T2D宜选择粉末形态口服应用具有一定科学依据.

  • 藏药小檗皮的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李艳;吕秀梅;林亚丽;莫家祺;范刚;赖先荣;张艺

    为建立藏药小檗皮的质量标准,提高其质量控制水平,该研究参照《中国药典》 2010年版附录相关方法,测定小檗皮药材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以主要有效成分木兰花碱、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为指标,分别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研究.结果该药材的TLC鉴别斑点清晰、分离度较好;18批药材的测定结果表明水分为8.39%~ 12.23%,总灰分为4.50%~9.96%,酸不溶性灰分为0.10%~0.69%,浸出物为20.62%~37.13%,药材中木兰花碱、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5.98%,0.63%,0.30%,2.50%.该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小檗皮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 黄藤中巴马汀与药根碱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及口服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作者:郑京玉;李国峰;何忠梅;祝洪艳;赵岩;郜玉钢;杨鹤;张连学

    该文通过灌胃和尾静脉2种方式对大鼠给予黄藤总生物碱,采用 RP-HPLC 测定大鼠血浆中巴马汀与药根碱的浓度变化后,通过3P97 软件计算巴马汀与药根碱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口服生物利用度.大鼠经灌胃与尾静脉2种方式给予黄藤总生物碱 60 mg·kg-1后,测得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灌胃给药组中巴马汀和药根碱的Cmax分别为(0.91±0.06),(0.70±0.08) mg·L-1,tmax分别为(35.24±0.83),(47.76±1.24)min,t1/2分别为(187.03±1.53),(105.64±16.99) min,AUC分别为(280.30±18.69),(144.36±1.06) mg·min·L-1;静脉注射给药组中巴马汀和药根碱的t1/2分别为(172.18±12.38),(147.26±1.82) min,AUC分别为(2 553.14±214.91),(328.83±10.81) mg·min·L-1.巴马汀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为10.98%,药根碱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为43.90%.

  • 药根碱对脂肪细胞糖脂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王慧;陈刘;姜友昭;陈兵

    目的 探讨黄连根茎提取物药根碱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脂肪酸氧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265.65、53.75、10.75、2.15、0.45μmol/L)药根碱作用于3T3-L1细胞不同时间(12、24、48、72h),MTT法检测药根碱的细胞毒性.以0.45 μ mol/L药根碱作用于3T3-L1细胞48h后,用[3H]2-DG标记检测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情况,14C-palmitic标记检测脂肪酸氧化情况,Real-time PCR检测PPARs基因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PPARs蛋白表达情况,以PBS代替药根碱作为对照.结果 药根碱佳作用浓度为0.45μmol/L,佳作用时间为48h.与PBS对照组相比,药根碱具有促进3T3-L1细胞脂肪酸氧化、PPARα、PPARβ基因和蛋白表达的作用(P<0.01或P<0.05),而对PPARγ基因和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药根碱可显著促进3T3-L1细胞的脂肪酸氧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PARα、PPARβ基因及蛋白表达有关.

  • 非水毛细管电泳法测定胃肠宁片中巴马汀小檗碱和药根碱含量

    作者:卢日刚;张琳婧

    目的 建立非水毛细管电泳法同时测定胃肠宁片中巴马汀、小檗碱和药根碱的含量.方法 以75 mmol/L醋酸铵甲醇溶液(pH 6.5)为电泳介质,运行电压15 kV,压力进样5s,柱温25℃,检测波长260 nm.结果 该方法能使3种药物在16 min内得到完全分离,巴马汀、小檗碱和药根碱分别在1.494~19.92 mg/L(r=0.9994)、1.485~19.8 mg/L(r=.0.9990)、和1.53~20.35 mg/L(r =0.9995)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100.5%、101.4%.RSD分别为0.40%、0.60%、0.30%.结论 本方法简单、可靠,灵敏度高,适用于胃肠宁片中巴马汀、小檗碱和药根碱的含量测定.

  • 三种生物碱与氟康唑体外协同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研究

    作者:汪承英;马超瑜;尹笋君;黄涛;徐贵丽

    目的 探索滇产黄藤中3种小檗碱型生物碱(黄连碱、黄藤素、药根碱)体外协同氟康唑抗白色念珠菌作用.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各单药的低抑菌浓度(MIC80);并以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为评价指标,通过棋盘式微量稀释法测定各单药与氟康唑对白色念珠菌的联合抑制作用;进一步使用时间-杀菌曲线试验验证两药体外联用效果.结果 黄连碱、黄藤素、药根碱对所测试菌株的MIC80分别为128、256、512μg·ml-1,单用抗白色念珠菌作用微弱,但与氟康唑联用后可显著增加氟康唑对耐药白色念珠菌的敏感性(MIC80> 256 μg ·ml-1降至MIC80≤8μg ·ml-1),FICI值分别为0.078 ~0.375、0.039 ~0.156、0.039 ~0.266;时间-杀菌曲线结果显现联用24 h后与氟康唑单药相比,联合组分别降低2.09、2.02、2.11 lgCFU ·ml-1;联用48 h后与氟康唑单药相比,联合组分别降低2.12、2.06、2.12 lg CFU ·ml-1,联用效果显著.结论 滇产黄藤中3种小檗碱型生物碱体外与氟康唑有很好的协同抗耐药白色念珠菌活性.

  • 十大功劳属部分植物茎中生物碱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

    作者:纪秀红;李奕;刘虎威;阎玉凝;李家实

    目的:对十大功劳属植物中3种生物碱的含量进行测定,为其内在质量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模式,以马钱子碱为内标化合物,测定了小檗碱、巴马亭和药根碱的含量.背景缓冲溶液为0.1 mol·L-1磷酸缓冲液(pH 7.0)与甲醇(2∶1)的混合体系.线性范围:盐酸小檗碱为4.9~498.6 μg·mL-1(γ=0.9990);盐酸巴马亭为5.0~504.9 μg.mL-1(γ=0.9996);盐酸药根碱为5.1~505.8 μg·mL-1(γ=0.9984).回收率:盐酸小檗碱为96.00%~101.66%;盐酸巴马亭为100.15%~102.97%;盐酸药根碱为96.68%~102.44%.结果: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采集时间的植物中的生物碱含量均有较大差别.结论: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是中草药质量控制的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方法.十大功劳属多种植物生物碱含量较高,可作为新的药用资源.

  • 不同栽培条件黄连的质量分析与评价

    作者:盛彧欣;张金兰;孙素琴;徐锦堂

    目的 建立黄连药材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及含量测定方法,比较分析不同栽培条件、不同产地和不同炮制方法制备的黄连药材的质量.方法 采用HPLC-UV方法建立了黄连药材指纹图谱,应用HPLC-MS联用技术指认了主要色谱峰;并对黄连药材中的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指认了黄连药材指纹图谱中7个主要的色谱峰,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栽培条件中,遮荫条件、生长年限对黄连中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的含量影响较大,而种植密度的影响不是很明显;现代生态技术栽培的黄连中这3种生物碱的含量均高于对照药材或与之基本相当.不同产地的黄连中这3种生物碱的含量差别较大.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制备的黄连中这3种生物碱的含量差别不明显.结论 现代生态栽培技术替代传统人工搭棚方式栽培黄连是可行的,同时为科学炮制黄连提供依据.

  • 液相色谱-串联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法鉴定大鼠尿液中药根碱代谢物

    作者:韩凤梅;朱明明;陈怀侠;陈勇

    目的 研究药根碱在大鼠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方法 健康大鼠尾静脉注射12 mg·kg-1药根碱,收集0~72 h的尿样,尿样经C18小柱固相萃取分离纯化后,经液相色谱-串联电喷雾离子阱质谱(LC-ESI/ITMSn)分析鉴定其中的代谢物.代谢物的结构鉴定主要依据各代谢物与原药的一级质谱电离规律和二级或三级质谱裂解规律间的关联性.结果 在大鼠尿样中检测到7种Ⅰ相代谢产物(如原药的脱氢、脱甲基、羟基化代谢物)及11种Ⅱ相代谢产物(如甲基化轭合物和葡糖醛酸轭合物).结论 本方法用于大鼠尿样中药根碱的代谢物研究不仅操作简单、快速,而且灵敏度高、专属性强.

87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