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党参炮制原理探讨

    作者:周?;雷海民;李飞;何法霖;柏冬;周长征

    目的:探讨党参的炮制原理.方法:采用HPLC对党参及米炒党参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对炮制品中新增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并模拟炮制实验过程对炮制品中新增成分的生成途径进行探讨.结果:分离得到党参炮制品中特征性成分,经结构鉴定为5-羟甲基-2-糠醛,党参多糖与阿魏酸等有机酸高温加热是生成5-羟甲基-2-糠醛的主要途径.结论:首次发现、分离党参炮制品中特征性成分并对其生成途径进行深入探讨,为进一步阐明党参炮制原理提供依据.

  • 炒制对栀子饮片中鞣质含量及吸附性的影响

    作者:姚蓝;孟江;张村;顾雪竹;于定荣;麻印莲;黄琪;刘慧

    目的:研究栀子炒焦、炒炭后的鞣质含量及其吸附力的变化规律,为揭示栀子饮片炒制原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比较测定栀子及炒焦、炒炭品的色素吸附力、鞣质含量、pH与电导率的变化.结果:栀子炒制后吸附率与鞣质含量明显上升,以炭药高.栀子炒炭品的pH普遍高于炒焦品.栀子及其炒制品电导率没有规律性的变化.结论:栀子及其炒制品的吸附率及其鞣质含量的变化可以作为研究炒焦、炒炭品的指标,pH可以作为栀子焦品与炭品的区别指标.为栀子饮片炮制规范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 黄芩炒炭前后鞣质含量及炭素吸附力的比较

    作者:黄琪;孟江;吴德玲;顾雪竹;麻印莲;姚蓝;刘慧;张村

    目的:分析比较生黄芩和黄芩炭的鞣质含量及炭素吸附力强弱,探讨黄芩炒炭止血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磷钼钨酸/干酪素-分光光度法及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分析比较生黄芩及黄芩炭的鞣质含量和吸附力大小.结果:黄芩炒炭后,鞣质含量显著下降,炭素吸附力明显上升.结论:鞣质含量高低和炭素吸附力大小对黄芩炒炭止血作用的影响不尽一致,尚需结合黄芩所含化学物质的变化,深入探讨黄芩炒炭止血作用机制.

  • 中药炮制学科发展展望

    作者:肖永庆;张村;李丽

    文章论述了炮制学科的研究方向和任务,炮制学科的研究方向主要为科研方法研究及科研技术平台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炮制科研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模式的建立.其主要任务为炮制作为中药传统制药技术的传承、炮制文化作为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以及炮制作为一个"学科"的发展提供研究思路.

  • 黑顺片炮制过程中6种酯型生物碱的变化规律研究

    作者:汪云伟;钟恋;李欣逸;胥敏;杨诗龙;黎量;吴纯洁;黄勤挽

    研究黑顺片炮制过程中6种酯型生物碱的变化规律及特征图谱,为黑顺片的炮制原理研究奠定基础.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40 mmol·L-1醋酸铵(浓氨调pH 10.0)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35 nm,进样量10 ~ 20 μL,测定6种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变化以及建立炮制过程的特征图谱.随着炮制过程的进行,双酯型生物碱含量降低,单酯型生物碱变化规律不明显,各炮制过程环节的7种附子“状态”特征图谱差异明显.特征图谱中共标记13个峰,除6种已知单双酯型生物碱外,其余7个峰峰面积变化趋势与双酯型生物碱的变化趋势一致.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为揭示黑顺片炮制过程中指标成分的变化规律以及阐明炮制原理提供参考.

  • 炮制对中药材成分影响的研究

    作者:唐益华

    本文就近几年来炮制对中药材成分影响的研究情况的报道,分炮制的温度与时间、辅料和炮制方法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中药材经炮制后,可使其所含成分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研究炮制对中药材成分的影响,不仅对探讨中药炮制原理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为中药材炮制对临床疗效影响及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提供了科学依据.

  • 基于炒制原理的决明子饮片质量评价研究

    作者:李丽;张村;肖永庆

    目的 基于决明子炒制原理,研究决明子饮片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 以薄层层析法(TLC)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定性鉴别5个炮制前后变化显著的成分定量,进行决明子生、炒饮片的质量评价标准研究.结果 以正丁醇-冰醋酸-水为展开系统的TLC鉴别方法,可以简便、直观地用于生、炒决明子饮片的鉴别.决明子饮片2个检测波长的指纹图谱,2个萘并吡喃酮苷及3个蒽醌苷元的含量变化均可反映出饮片炮制前后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结论 中药饮片炮制后,其内在物质基础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应逐步建立完善以传统经验鉴别与指纹图谱定性多指标成分定量的具有饮片个性特色的质量评价标准,以实现同一中药不同炮制品的科学评价.

  • 论提升《中药炮制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与手段

    作者:高慧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历史沿革、传统理论、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炮制原理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科学[1].笔者在数年的中药炮制学教学过程中,一直重视教学的方法与效果,经常查阅关于中药炮制学教学的文献[2~4],学习到了一些同行的经验,颇受启发.

  • 诃子制铁屑炮制原理的初步研究

    作者:康云雪;王艳;王毓杰;李兴华

    目的 通过比较炮制前后铁屑中Fe2+及辅料诃子中有机酸量的变化,对诃子制铁屑的炮制原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诃子汤煮法与诃子浸泡法制备2种不同的铁屑炮制品,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UV)法和HPLC法测定炮制前后铁屑中Fe2+及诃子中5种有机酸量的变化.结果 铁屑生品含Fe2+ 0.000 3%,诃子汤煮制铁屑和诃子浸泡制铁屑中Fe2+分别升高到3.07%和1.02%;诃子生品含没食子酸1.67%、柯里拉京2.23%、诃黎勒酸9.33%、鞣花酸1.18%、诃子酸24.70%,炮制后有机酸量明显降低,诃子汤煮制铁屑和诃子浸泡制铁屑中没食子酸量分别为1.24%、1.51%,其余4种有机酸量均降为0%.结论 采用诃子炮制铁屑,能够使铁屑生品中的Fe3+转化为人体易于吸收的Fe2+,铁屑炮制品中剩余的有机酸能够起到抗氧化剂的作用,防止Fe2+被氧化为Fe3+,延长铁屑炮制品的保存期.

  • 人参的历代炮制方法及原理解析

    作者:朱玉荣

    人参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能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志、调节和复壮人体的生理机能,尤能治大病、久病、失血、脱液所致的元气欲脱、神疲脉微、气短喘促等危重症.人参的加工方法主要有生晒法和蒸制法二种,因含多种化学成分,炮制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比较复杂,本文重点论述4种成分的主要变化,以期对人参的炮制原理做一全面解析.

  • 浅谈白术古今炮制原理

    作者:宋丽艳;李永吉

    白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临床多用于脾气虚弱,运化失常所致的食少便溏、脘腹胀满、倦怠乏力、痰饮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证,为补脾要药.目前对白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问题国内外研究得很多,但对白术古今炮制原理还缺乏系统地总结,本文对白术古今炮制方法及原理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白术有效成分及炮制对成分、药理作用的影响,对临床有何意义奠定基础.

  • 中药炮制药性变化论

    作者:贾天柱

    本研究对中药炮制技术和理论形成以及发展脉络进行概括,重点对炮制引起中药药性的变化理论进行梳理,形成了药性变化理论.总结为中药炮制四大传统理论,即中药生熟论、中药制药论、辅料作用论、药性变化论.对中药炮制的现代研究趋势进行展望,并提出加强对中药炮制转化,也就是中药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将是解析中药炮制原理的必需途径.

  • 中药诃子去核研究

    作者:漏新芬;孙红祥

    诃子,原名诃黎勒,始载于<南方草木状>,具涩肠敛肺,降火利咽之功.本品含鞣质、有机酸、植物甾醇、番泻叶苷A及诃子素等成分.诃子历代医家多主张和重视去核入药[1].早在汉代<金匮要略方论>中就有去核应用的记载[2].近年来,许多学者以诃子中主要有效成分鞣质的含量为指标开展了诃子去核原理研究,对"诃子去核入药"观点提出异议.为了进一步阐明诃子去核炮制原理,本文以色谱法对诃子肉和核中的鞣质、有机质、植物甾醇及蒽醌等成分进行了比较试验.

  • 中药炮制研究的现状与思路

    作者:王绚;蔡宝昌

    通过分析中药炮制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其进行探讨,指出研究中急需解决的关键点,为炮制现代化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在今后科研中逐步改进,更好地继承和发展炮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 “八五”常用中药饮片研究述评

    作者:王明军;高金有;叶定江

    我国享有“中药王国”的美誉,具有丰富的药物资源,其中包括1万余种植物、动物及矿物.这些资源中,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近6千种,常用者达400种.为了加快中药现代化步伐和保证中医临床疗效的安全、有效,在国家的积极扶持下,“七五”与“八五”期间,“常用中药饮片研究”被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专题.

  • 常用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与炮制原理

    作者:范海洲

    对有毒中药的炮制应“依法炮制”“修制合度”,建立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报告制度,同时还要深入系统地研究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和毒性机理,加强对毒性中药的化学成分、药效学、药理学、安全性评价和药代动力学研究,建立质量可控的有毒中药炮制规范,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山西的黄芪的炮制历史沿革

    作者:裴晓燕;王丽芳

    山西是我国中医黄芪重要优质产区,其产量曾经占据中药市场半壁江山;现目前,经资源格局的重大变化,其仍然是我国传统黄芪大产地.黄芪素有"十药八芪"之说,是临床常用大宗中药材;并被李时珍誉为"补药之长",是中医补气圣药.历代黄芪具有多样丰富的炮制方法,本文即结合既往经验,查阅古今黄芪炮制相关文献,总结归纳黄芪炮制历史沿革;以期为黄芪炮制原理、系统性炮制工艺等提供依据.

  • 江西建昌帮炆法特色炮制及其现代研究思路

    作者:易炳学;钟凌云;龚千锋

    炆法为江西建昌帮独有的传统炮制方法.文章对炆法的传统特色炮制工艺进行了介绍,并探讨了炆法特色炮制原理的研究思路,并借鉴江西民间瓦罐煨汤改进的煨汤炉设备,提出了炆法新工艺改进的研究思路,为地方特色炮制方法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 中药炮制原理浅识

    作者:郭玉华

    中药炮制学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人们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早在汉《黄帝内经》中即有“治半夏”的规定.《神农本草经》中写道:药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日,生熟,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南北朝刘宋时代的雷总结了历代炮制经验,著了我国第1部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荃》中对炮制理论作了系统归纳,指出:“凡制药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而软坚,用醋注肝而止痛,童便制除劣性而降下,米泔水制去燥性而和中,乳制润枯生血,蜜制甘缓益元,陈壁土制窍真气而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而勿伤上膈,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令至令平和.羊酥油猪脂油涂烧咸渗骨容易脆断……”.缪希雍在《炮制大法》中提出了炮炙十七法.这些前人的经验对临床用药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但其原理如何?在此仅以炮制目的为线索,对中药的炮制原理浅谈如下:

  • 浅谈枣仁山茱萸远志应遵古法炮制

    作者:孙爱华;郭宏建;洪秋华;周继先

    中药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类.在应用前都需要按照药物本身的性能,进行一系列炮制加工处理之后才能入药.中药遵古炮制法,是被我国历代医学家门所重视.特别现代医药科学水平的发展提高,人们对其炮制原理极为重视.中药炮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