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盐都县病毒性肝炎流行现况分析

    作者:张毓鑫;杨书红;胥向前;陈万庚;陈胤忠

    为了解盐都县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现况,我县于1999年6月份到2000年6月份对全县的肝炎病例进行了血清学分型;对甲肝的人群免疫水平和甲肝减毒疫苗接种效果连续2年进行了血清学抽样调查.现报告如下.

  • 上海市浦东新区副溶血弧菌病原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章红红;朱林英;潘丽峰;陈洪友;苏靖华;傅慧琴;黄红;孙乔;傅益飞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副溶血弧菌病原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运用玻片凝集法对505株副溶血弧菌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运用K-B纸片法对菌株进行12种抗生素药敏试验,同时对菌株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Not Ⅰ酶切后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子分型,利用BioNumerics Version 6.64分析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初步建立PFGE分子分型数据库.结果 505株菌株中有117株血清型未能分型,O3∶K6为患者分离株中的优势血清型,其中69.14% (56/81)的食物中毒分离株和61.87% (185/299)的散发病例分离株血清型为O3∶K6型;监测食品分离株血清型分布呈现多样性,无优势菌株.99.41% (502/505)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505株菌株共获得221个不同的PFGE带型,有26株PFGE未能分型.监测食品分离株的PFGE呈现遗传多样性,无优势带型,并且与散发及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的PFGE带型不同.食物中毒与散发病例分离株的优势带型相同.耐2种或以上抗生素的菌株与其他菌株的PFGE型不相同,相同PFGE带型内的菌株血清型相同,不同时间、不同腹泻监测点之间存在完全相同PFGE条带.结论 浦东新区未出现多重耐药菌株,存在多起疑似聚集性病例事件,但与监测食品分离株的遗传谱系关系较远.

  • 2009年江苏省徐州市副溶血性弧菌 病原学特征的分析研究

    作者:许静静;杨晋川;张雷;孙传武;苗升浩;景怀琦

    目的 了解徐州市副溶血性弧菌(VP)分布及病原学特征.方法 对样品进行常规检测,血清学分型,药敏试验;PCR技术检测VP的TDH、TRH毒力基因.结果 徐州市水产品VP检出率为57.50% (23/40),其中2株trh基因(+);23株VP中3株(7.50%,3/40)未定血清型,其余20株分布在7个血清型,有01、2、3、4、5、10、11型;其中01、04、05构成比为65.22%( 15/23),是主要流行血清型.食源性腹泻患者粪便中VP检出率为8.00%(4/50),其中2株为O3:K6血清型且tdh基因(+).水产品中VP的trh基因阳性率为8.70% (2/23),未检出tdh基因;食源性腹泻标本检出菌tdh基因阳性率为50.00%,trh基因未检出.水产品中检出的VP主要对替卡西林、阿莫西林、妥布霉素、头孢呋辛、头孢西丁耐药;腹泻患者粪便中检出的VP主要对阿莫西林和替卡西林耐药.结论 徐州市水产品VP携带率高,食源性腹泻患者粪便中检出VP,且携带毒力基因;VP耐药情况较严重;不同病原学特征的VP引起的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别.VP的防治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其血清型、耐药性以及携带毒力基因的情况;对腹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VP的病原学特征之间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 即食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血清学分型和毒力基因分析

    作者:马彦宁;赵悦;郭云昌;卓勤

    目的 掌握即食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的血清型、谱系和感染相关基因的分布.方法 以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中2007-2009年自即食食品分离的226株单增李斯特菌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的血清学分型技术和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PCR方法(ASO-PCR)研究其血清学分型,并采用PCR方法检测其与感染相关的基因.结果 226株单增李斯特菌血清学分型结果显示,1/2a、1/2b、1/2c、4b为主要血清型,比例分别为41.59%(94/226)、40.71%(92/226)、10.62% (24/226)和5.31%(12/226).引起人类疾病的常见血清型1/2a、1/2b和4b菌株占87.61%(198/226).谱系Ⅰ菌株为105株,谱系Ⅱ菌株为120株,谱系Ⅲ菌株为1株;我国绝大部分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分离株的感染相关基因缺失率较低,只有个别菌株缺失感染相关基因.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分离自即食食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血清学分型、谱系分析和感染相关基因的检测,提示我国需要加强食品场所卫生管理,降低单增李斯特菌对即食食品的感染风险.

  • 2017年我国沙门菌定性检验及血清学分型质量控制考核结果研判

    作者:胡豫杰;刘畅;徐进;王美美;李志刚;余东敏;赵熙;张宏元;韩春卉;张靖;李燕俊;李业鹏;裴晓燕;李宁;李凤琴

    目的 评估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各检验机构(简称检验机构)食源性沙门菌的定性检测能力,并全面了解各级检验机构实验室沙门菌血清学分型能力概况,确保沙门菌检验结果准确可靠,提升监测质量.方法 批量制备菌球样品(含6种我国常见血清型沙门菌和阴性对照)和样品基质,经稳定性等测试后发放至435家检验机构进行考核,使用点分数法对上报结果进行评价,Pearson卡方检验进行率的比较.结果 431家检验机构上报检验结果,初测所有指标完全正确率为72.6% (313/431),总体满意率为92.6% (399/431),结果不满意的主要类别为阴性样品假阳性(7.4%,32/431),区县级检验机构满意率(80.0%,52/65)低于省级(100.0%,32/32)和地市级(94.3%,315/334).血清学分型考核完全正确比例为80.7% (348/431),不同级别检验机构间血清群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地市级检验机构血清型正确率低于省级甚至区县级.结论 本次考核提示各级检验机构的沙门菌定性检验能力基本能够满足监测任务需求,但部分实验室仍需要加强质量控制以提升沙门菌检验水平,省级以下实验室血清型鉴定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本次质量控制考核为开展针对性的监测培训提供了数据支持.

  • 温州市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毒力基因及血清学分型和分子分型研究

    作者:章乐怡;林梅芬;李毅;胡玉琴;洪程基;谢爱蓉;梅玲玲;张云怡

    目的 了解温州市近十年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离株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血清型及毒力基因检测;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分子分型,并绘制MLST数据的小生成树.结果 97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离株分为4种血清型,以血清型1/2b、1/2a为优势血清型,占比分别为48.45%(47/97)、35.05% (34/97);而毒力基因iap、prfA基因阳性率均为100.00% (97/97),hlyA、inlA基因阳性率均为97.94% (95/97),plcB基因阳性率为96.91% (94/97).其中患者分离株5种毒力基因阳性率均为100.00% (6/6).97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离株得到20个MLST型别,其中ST87型是优势型别,其次为ST121和ST9,ST1和ST779型是患者特有的,ST2、ST3、ST5型分布于食品和患者分离株.结论 温州市不同来源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离株分子型别呈多态性,食品和患者分离株存在相同的ST型,且这些菌株大部分携带毒力基因,具有潜在的致病性,因此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 一起维尔肖沙门菌食物中毒病原学检测分析

    作者:韦俊超;陈建才;包云娟;朱爱民

    目的 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的维尔肖沙门菌(Salmonella virchow)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为该事件的处置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集患者肛拭、饭店厨师手拭和肛拭、菜板涂抹样、抹布共10份样品,依照GB/T4789.4 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进行菌株分离、生化反应、血清学分型、药敏试验等;根据国际食源性疾病分子分型国家电子网络(National Molecular Subtyping Netwok for Foodborne Surveillance,PulseNet)公布的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方案,用BioNu merics软件对酶切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在4份患者肛拭和1份饭店菜板涂抹样中检出5株维尔肖沙门菌,生化谱均为0017610541566210,血清型为6,7:r:1,2,均对大部分抗生素敏感,但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对头孢唑啉、头孢替坦等部分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经XbaⅠ和Bln Ⅰ两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脉冲场凝胶电泳后,菌株带型相似性均达到100%,提示为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带型.结论 病原学检测分析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证实,这是一起因食用被维尔肖沙门菌污染的食物而发生的中毒事件.

  • 集宁市1999~2002年从业人员肠道致病菌菌型分布与特征

    作者:王月珍

    为及时准确地掌握集宁市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态势,为肠道传染病的防治提供可靠依据.笔者对1999~2002年期间,集宁市区正常人群肠道致病菌携带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阳性菌珠进行了血清学分型.结果报告如下:

  • 105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IgM、IgG抗体检测及血清学分型

    作者:王平;曹国春

    肾综合征出血热(EHF)是危害人类比较严重的一种传染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都比较高.过去长春市为低发区,近几年,发病人数逐年增加.我市现已将肾综合征出血热列为重点防治疾病.为控制本病的发生与流行,我们于1999年7月~2000年5月采用IgM捕获ELISA法及间接ELISA法测定IgG对长春市不同地区临床病人血清进行IgM及IgG抗体测定,并将测得的IgM及IgG抗体阳性的病人血清用血凝抑制试验(HI)方法进行了血清学分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试剂来源:IgM及IgG酶标试剂盒购于哈尔滨高新生物技术公司.分型抗原A-血凝素和R-血凝素,购于浙江省卫生防疫站.

  • 广西HIV-1首次流行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陈杰;刘伟;Nancy LY;Shambavi Subbarao;梁富雄;李荣健;梁绍伶;Timothy D;Mastro;Suranga Saguanwongse;Suthon Wongsheree

    目的 广西自1996年4月起在静脉吸毒者和卖血者中发现HIV感染者,为了解其传染来源和判断其流行趋势,对广西流行的HIV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选取HIV抗体阳性血清标本44份,分别采用多肽酶免疫法(PEIA)和经逆转录PCR扩增作cDNA序列分析,分别确定其HIV-1基因亚型并加以比较.结果 结果表明广西存在4种HIV-1 M组基因亚型,即B'(泰国B亚型)、C、D、E亚型.在静脉吸毒人群和性混乱者中存在HIV-1 E亚型流行和C亚型感染者;而在卖血者中发现HIV-1 B'和D亚型感染.结论 HIV-1 D亚型感染和E亚型流行已在国内出现,E亚型病毒已由东南亚传入流行并将在我国南部形成新的流行区域.提出血清学分型方法可作为HIV-1基因亚型分析的筛选技术推广应用.

  • 乌兰察布盟地区肠道致病菌菌型分布调查

    作者:苏秀英

    肠道致病菌菌型分布随时间、地域在不断变化,及时掌握本地区流行态势对控制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对乌兰察布盟(乌盟)地区正常人群肠道致病菌携带情况进行调查并做血清学分型,其结果报告如下.

  • 广西2009~2011年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株的基因分型及血清分型

    作者:秦丽莉;李孟;孙蓉;吴志金;何坤;磨美兰;韦天超;韦平

    为了解广西地区1985年以来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的流行情况及跟踪其基因和抗原的进化,通过病毒基因扩增与序列测定技术以及鸡胚气管环中和试验,分别对2009~2011年间分离的28个广西地方IBV毒株进行基因分型和血清分型.毒株基因序列测定与比较分析的结果表明,28个IBV分离株在N基因的进化关系可分成3个主要的基因群,其中大多数毒株属于第Ⅲ群,而之前1985~2008年的流行毒株则属于第Ⅳ群和第Ⅱ群;病毒中和试验的结果表明,28个IBV分离株分属于6个不同的血清型,其中血清1、2和3型共占71.4%,与现用疫苗株血清型一致的毒株共有11个(占39.3%).结合本课题组之前的研究结果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广西不同地区存在不同血清型的流行且不同时期流行的血清型及其所占比例也不尽相同.本研究为研发和应用包含多个优势血清型的多价灭活油苗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 丙型肝炎病毒不同分型方法的分析及分型意义

    作者:周君霞;梁宁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经血液传播的一种高度异质性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序列为:5'NCR-C-E1-E2/NS1-NS2-NS3-NS4-NS5-3'NCR,现已证实HCV基因组各部位的变异程度不一致,5'非编码区(5'NCR)为保守,在编码基因中核心区(C区)有着高度遗传保守性,非结构(NS)区基因次之,编码包膜蛋白的E2/NS1区可变区高.许多学者分析了世界各地不同分离株HCV基因序列,发现分离株间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有较大的差异.但是由于没有HCV体外培养系统,许多传统的病毒学分类方法无法应用,HCV的分类将不可避免的几乎全部依赖于各株之间全基因组序列比较或某一片段的序列比较.以下对HCV不同的分型方法、原理及分型的意义作一概述.

  • 沙眼衣原体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贾晓晖;贾天军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引起的泌尿生殖感染是常见的细菌性性传播疾病之一.明确CT分子生物学特征对衣原体疾病病理生理机制的阐明具有重要意义.CT的传统分型方法为血清型分型.CT的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主要基于编码CT主要外膜蛋白的ompA基因的序列分析.随着时间进展,新的高分辨率基因分型方法,如多位点序列分析技术、多位点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技术、DNA-杂交技术、DAN芯片技术和全基因序列分析技术等为CT分型提供了极大的分辨率.本文对当下应用的多种CT分子生物学方法做一综述,从中获得的信息有助于衣原体相关疾病的针对性预防和治疗优化,旨在减少疾病传播.

  • 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对我国部分肾综合征出血热毒株及病人血清的分型研究

    作者:唐汉英;朱智勇;翁景清;陆群英;姚苹苹;李敏红;刘合宾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毒株及病人血清分型方法.方法: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结果:6株来自黑线姬鼠和病人的毒株,其免疫血清对Ⅰ型标准株76-118的中和效价较Ⅱ型标准株(UR)高4~256倍;而另6株来自褐家鼠和大白鼠的毒株,包括Gou3和K24的免疫血清,对Ⅱ型标准株UR的中和效价高于Ⅰ型76-118株8~128倍;被检的所有毒株和病人血清都能准确地分型.结论:RFFIT具有快速、简便、特异和准确灵敏的特点,不仅可检测中和抗体,且适用于HFRS病毒血清学分型.

  • 云南省宾川县恙虫病立克次体血清学分型研究

    作者:冯锡光;袁庆虹;自登云;张海林;陈渊民

    目的:对恙虫病立克次体进行血清学分型.方法:免疫荧光试验.结果:分离的9株流行病株,4株为Karp型,3株为Gilliam型,2株分型阴性;148份病人阳性血清,94份为Karp型(占63.5%),34份为Gilliam型(占23.0%),16份为Karp+Gilliam两型混合感染(占10.8%),3份为Kato型,1份为Karp+Kato两型混合感染.结论:当地恙虫病立克次体流行型别以Karp型为主,Gilliam型次之,亦有少量Kato型存在.

  • 河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不同类型疫区监测比较研究

    作者:李林红;吴振溢;张彦平;曾贵金;余福勋;任芳;尚思远;郑贵明

    目的:研究河南省不同类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的人间疫情、宿主动物监测及影响因素,为控制该病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血清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及统计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1)1990至2000年,河南省HFRS呈稳定下降趋势,其中姬鼠型疫区一直呈下降趋势,家鼠型有一定的周期波动,混合型走势较为平稳.(2)我省姬鼠型及家鼠型疫区分别在冬季和春季各有一发病高峰,而混合型疫区一年有春、冬两个季节高峰.(3)家鼠型疫区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58.07%),黄胸鼠、小家鼠次之.野外以黑线姬鼠(33.67%)和大仓鼠(42.5%)为优势种.姬鼠型疫区居民区以褐家鼠(46.12%)、小家鼠(42.92%)为优势种;野外以黑线姬鼠占绝对优势(83.04%),大仓鼠为次要鼠种(11.49%).混合型疫区居民区褐家鼠为优势鼠种(73.8%),黄胸鼠为次要鼠种(17.83%);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49.66%),大仓鼠次之(36.43%).(4)家鼠型疫区居民区褐家鼠带病毒率较高,其次为黄胸鼠、小家鼠,野外为褐家鼠、黑线姬鼠.姬鼠型疫区居民区以黑线姬鼠带病毒率高,褐家鼠及小家鼠次之,野外仅有黑线姬鼠带病毒.混合型疫区居民区带病毒鼠包括褐家鼠、黄胸鼠及小家鼠,野外为黑线姬鼠、大仓鼠、黑线仓鼠.(5)在姬鼠型疫区褐家鼠、黄胸鼠及小家鼠中发现带有Ⅱ型HFRS病毒,说明我省姬鼠型疫区已发生向混合型疫区的转化.结论:我省HFRS不同疫区呈不同流行特点,制定防制措施应根据监测结果分别实施,并密切观察不同疫区的演变.

  • 天台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血清学分型研究

    作者:陈永法;张东其;许世芬;傅桂明;翁景清

    目的:探讨天台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源地分型的血清学证据.方法:用血凝抑制试验对全县疫区内HFRS病人血清486份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姬鼠型296例,占60.91%;家鼠型158例,占32.51%;未定型(混合型)占6.58%.结论:全县HFRS疫区属于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

  • 昌平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与预防对策

    作者:彭智会;邢富昆;王连秀

    自1985年以来,昌平县周边地区开始出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散发病例,1997年至今本县每年都有鼠类汉坦病毒(HV)抗体检出,1997年报告首例HFRS,1999年HFRS散发病例明显增加.为探索HFRS的流行病学特征与疫源地类型,以便制定科学的预防措施,控制其发生和流行,对1999年的病例进行了流行特征分析和血清学分型,并提出了预防对策.

  • 中国人HLA-A和B位点血清学分型错误的分析

    作者:戴宇东;孙启俊;张益红;袁红;孟钵

    对27例HLA-A和-B位点血清学分型错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LA-A和-B位点的误检型错误均高于漏检型错误(P<0.05),A和B位点分型间则无显著差别.中国人分型错误频率高的有A1(66.7%),A3(50.0%),A11(13.5%),A9(11.8%)和A19(7.1%)及B16(50.0%),B48(43.9%),B15(16.7%),B40(11.1%),B13(10.0%)和B17(9.1%)等抗原.结论:血清学分型方法应与基因分型技术互为补充.

135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