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从三阴交穴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探讨经穴与脏腑的联系

    作者:张鹏;林驰;王培;赵珉一;胡妮娟;郝杰;胡尚卿;吴桂雯;朱江

    本文通过三阴交穴对心、肝、脾、肾、胞宫调治作用的分析,探讨三阴交穴的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及经穴与脏腑的联系。梳理与三阴交穴直接相连的肝、脾、肾三条经脉的循行路线,分析三阴交穴与心、胞宫间接相连的途径,归纳心、肝、脾、肾、胞宫的生理功能,结合具体病症,探讨三阴交穴对心、肝、脾、肾、胞宫的调治作用。认为刺灸三阴交穴可以调治心、肝、脾、肾、女子胞的功能,从而对疾病产生治疗作用。三阴交穴可对与其直接或间接相连的脏腑功能产生治疗作用,是其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的体现,说明三阴交穴与上述脏腑之间的确存在某种联系,且这种联系是通过经络作为媒介实现的。

  • 隔药灸脐对原发性痛经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的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

    作者:陈盼碧;齐爽爽;崔瑾;杨孝芳;陈静;王兴桂;杨志虹;冯麟;宣锦

    目的:比较神阙穴与相同神经节段非任脉穴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差异性,探讨药物在隔药灸脐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大横组、艾炷灸脐组和隔药灸脐组,每组8只.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第1、10天0.5 mg/只,第2~9天0.2 mg/只)联合腹腔注射缩宫素(2U/只,末次给药24 h后)制备痛经大鼠模型.隔药灸大横组采用隔药灸“大横”穴,艾炷灸脐组采用艾炷灸“神阙”穴,隔药灸脐组采用隔药灸“神阙”穴,均每日1次,每次7壮,连续10d.治疗结束后,观察30 min内各组大鼠扭体次数,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β-内啡肽(β-EP)水平和子宫组织前列腺素E2 (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MTT法检测脾脏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30 min内扭体次数明显增加(P<0.01),提示造模成功;血浆β-EP及子宫组织中PGE2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子宫组织中PGF2α含量明显升高(P<0.01),脾脏NK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3个治疗组大鼠扭体次数均明显降低(P<0.01),血浆β-EP及子宫组织中PGE2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子宫组织中PGF2α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脾脏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隔药灸大横组及艾炷灸脐组比较,隔药灸脐组扭体次数减少更显著(P<0.05,P<0.01),血浆中β-EP、子宫组织中PGE2含量升高更显著(P<0.01,P<0.05),PGF2α含量降低更明显(P<0.05,P<0.01);与隔药灸大横组比较,隔药灸脐组脾脏NK细胞活性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隔药灸脐对胞宫的效应具有特异性,其特异性体现为循经性和相对性;在神经内分泌方面药物是影响神阙穴效应的因素之一.

  • 经穴反应/效应特异性与证型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刘玉祁;苑鸿雯;李春华;张鹏;李静;辛思源;林驰;薛立文;李淳

    目的:探讨经穴反应/效应特异性是否与证型相关.方法:总结分析古今经穴反应和效应特异性及证型研究相关文献.结果:经穴具有生理和病理反应特异性及治疗疾病的效应特异性,证型是对疾病过程中一定阶段病位、病性、病势及机体抗病能力的本质概括.结论:证型不同则机体的病理状态不同,故经穴的特异性反应及刺激经穴所产生的特异性效应也不同,即经穴反应/效应特异性与证型相关.

  • 浅析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相对性与整体性

    作者:吴艳英;任晓暄;吉毛先;蓝莹;王珊;李凯歌;谭莉华;郭孟玮;张红林

    总结经穴效应特异性相关的研究文献,探讨经穴效应特异性的整体性是否存在,分析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相对性与整体性关系.电子检索2007年1月至2017年10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有关经穴效应特异性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献,结果共检索出39篇符合文献,分别从中医理论的整体观、经络学说的整体观及现代研究3个方面总结分析经穴效应特异性的整体性.经穴效应特异性不仅具有相对性,还存在整体性;经穴效应特异性的整体性与中医理论的整体观、经络学说的整体性密切相关;正是因为经穴效应特异性存在整体性,所以它才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 从“肚腹三里留”论经穴效应的特异性

    作者:陆凤燕;王圆圆;辛娟娟;赵玉雪;喻晓春;高俊虹

    经穴效应特异性是中医针灸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与否是目前国内外针刺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主要从“肚腹三里留”的中医历代古籍记载、足三里穴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现代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方面论述了足三里穴与胃肠功能之间存在的特异性联系,并从足三里穴和胃肠器官的脊髓节段水平及针刺足三里穴的脑中枢效应方面阐释了此种特异性的生理学机制,以期为“肚腹三里留”体现的经穴效应特异性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 穴位功能态"经穴-内脏-疾病"特异性联系探析

    作者:赵敬军;黄海龙;张祎平;翟煦

    穴位具有诊断与治疗两大功能,其研究可从结构与功能两方面入手.结构是功能的物质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具体表现,是一种作用状态,可以分成静息态和激活态两种属性.已有研究证实,经穴对脏腑具有病理状态下的特异性调节作用,此作用的发挥依赖于"经穴-内脏-体表"的相互联系.故在经穴脏腑特异性联系和经穴体表特异性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经脉和疾病的特异性联系,以带脉为研究对象,从带脉与带下相关疾病的中医认识、作用机制等方面加以论析,以此阐述带脉与带下病的特异性关系,为探析"经脉·内脏-疾病"特异性联系提供有益的思路参考.

  • 电针足三里、合谷穴对IBS模型大鼠肠道痛敏及动力异常治疗效应的比较研究

    作者:吴艳英;任晓暄;郭孟玮;谭莉华;李凯歌;蓝莹;王珊;吉毛先;张红林

    目的 探讨不同经脉及不同神经节段支配的穴位对同一疾病不同症状的疗效差异及相关机制.方法 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足三里组和合谷组,每组10~12只.除空白组外,均采用母子分离加醋酸灌肠结合结直肠扩张(CRD)联合制备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造模成功者,2月龄时,足三里组、合谷组给予相应穴位电针刺激,20 min/次,隔日1次,共5次.观察各组大鼠电针前后的粪便性状,采用Bristol分型标准评分;腹部回撤反射(AWR)评价内脏痛觉敏感性;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辣椒素受体(TRPV1)、5-HT2AR的阳性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针刺前,模型组、足三里组及合谷组大鼠的Bristol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针刺后,模型组(P<0.01)、合谷组(P<0.05)大鼠的评分升高;模型组、足三里组腹抬压力阈值明显降低(P<0.01),收缩波明显增加(P<0.01),结肠TRPV1阳性表达均升高(P<0.01),合谷组结肠TRPV1表达增高(P<0.05).模型组、合谷组结肠5-HT2AR阳性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足三里组及合谷组,针刺后Bristol大便评分降低(P<0.01);腹抬压力阈值升高(P<0.01)、收缩波个数减少(P<0.01);结肠TRPV1、5-HT2AR阳性表达均显著性降低(P<0.01).与足三里组相比,合谷组针后Bristol评分升高(P<0.05),结肠TRPV1表达下降(P<0.01),5-HT2AR表达升高(P<0.01).结论 电针足三里穴和合谷穴均能降低IBS大鼠肠道痛敏感性,改善胃肠动力障碍.两穴比较,合谷穴对IBS内脏痛的治疗效应略优于足三里穴,而足三里穴对胃肠运动的调节效应更具优势.说明不同经脉、不同神经节段支配的穴位可以治疗同一病症,但存在效应差异,证实了经穴效应特异性存在且具有相对性.

  • 2014年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进展

    作者:赖祯宏;杨明晓;吴巧凤;杨洁;郑晖;陈姣;邓淑芳;陈琳;李涓;吴曦;梁繁荣

    经穴效应特异性是针灸领域的重要理论和研究热点。本文回顾了2014年针灸研究领域内与经穴效应特异性相关的代表研究,通过对研究内容和结果的解读与分析,认为对照设置与研究思路的优化是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的关键,而多组学研究手段交叉融合是阐释经穴效应特异性机制的重要手段,提出未来研究应更加深入揭示其效应特点与规律。

  • 经穴效应特异性量化研究中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的应用展望

    作者:孙忠人;王振宇;刘睿妹

    如何对经穴效应特异性进行量化研究是当前国内外针灸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经络、腧穴与周围神经关系密切,自动神经选择的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Neurometer(R) CPT/C)能够客观地全面分析和量化有髓鞘和无髓鞘感觉神经纤维的传导功能.主要介绍Neurometer(R) CPT/C的工作原理并对其在经穴效应特异性量化研究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展望.

  • 基于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子宫位置与经穴效应特异性关系初探

    作者:辛思源;刘玉祁;张鹏;林驰;李春华;苑鸿雯;马增斌;马良宵;解秸萍

    目的 通过对一项电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子宫位置与经穴效应的关系.方法 对36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子宫位置评估和针刺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对患者治疗前后各时点的疼痛程度进行定量评价.数据采用多组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 子宫前位患者各组VAS值在观测的1h内有随时间变化而下降的趋势,各组间VAS值无显著差异(P>0.05).子宫中位、子宫后位患者结果与子宫前位类似.结论 现有结果尚不能提示子宫位置与经穴效应特异性相关.

  • 从日本针灸操作特点浅析经穴效应特异性

    作者:庄艺;王宁

    日本针灸起源于中国,但发展独特,其主要特点为:注重经络、腹部触诊,找寻佳敏感的刺激点,喜用一次性管针,手不直接接触针身,干净卫生,针具细,进针快,疼痛少,以轻刺激为主等.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一直是针灸界的重点与难点之一.从日本针灸操作特点出发,认为经穴效应特异性主要特点为:合理的辨证选穴是重要前提,合适的针刺对照组选择是关键节点,正确认识针刺非特异性效应是核心环节.日本针灸的触诊和轻刺激是腧穴“输注脏腑经络之气”功能的良好体现,对经络腧穴理论本质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从“腰背委中求”谈经穴效应的特异性

    作者:富昱;董宝强

    经穴效应的特异性是当前针灸学科科研工作中的重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之一.以委中穴为例,从“腰背委中求”的基础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委中穴的效应体现以及生理效应机制、生理解剖机制和脑功能成像机制等相关机制研究方面阐述“腰背委中求”所体现的经穴效应的特异性,从而为委中穴与腰背部的特异性联系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