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满街又闻炒栗香

    作者:刘国信

    在秋冬时节,街边的糖炒栗子,饭店里的栗子羹、板栗炖鸡、栗子烧肉,超市里的栗子糕、甘栗仁、栗子肉枣等等,都令人闻之沁心,望之垂涎.中国人“嗜”栗由来已久.如今,现代时尚人群对于休闲美食的要求愈来愈高,不但要求有滋有味,还追求营养与保健功效.栗子既有甘糯爽口、营养丰富的特点,又有补肾健脾、强身壮骨、益胃平肝等功效,自然使现代人青睐有加.

  • 补肾健脾针刺法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黄武维;杨琳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早期表现为全身骨量的减少和组织微结构的改变,是骨伤科常见病与多发病,而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展,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西药治疗集中于调节失衡骨转化,然而药物价格昂贵,且不良反应较多,影响进一步应用[2]。传统中医药的应用在治疗骨质疏松积累了大量的经验[3]。中医认为,本病属中医“骨枯”范畴,过去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调节机体内分泌功能,治疗骨质疏松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小[4]。本课题组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医医院骨伤科门诊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30例,观察补肾健脾针刺法的临床疗效、腰背疼痛评分及骨密度的改善情况,探讨补肾健脾针刺法治疗的价值。

  • 腹腔镜术后的辅助补肾健脾法治疗不孕症疗效分析

    作者:梁晓梅;杨玲;李晓明

    目的:对使用腹腔镜手术并在术后辅助补肾健脾治疗不孕症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我院自2011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女性不孕症患者进行腹腔镜诊断与治疗,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有43例患者在腹腔镜术后进行补肾健脾法进行治疗,对照组17例术后不进行任何治疗,对两组术后妊娠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0例不孕症患者中有盆腔病变的共38例,慢性盆腔炎是不孕症的第一位病因,其次是多囊卵巢综合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疗效差异显著,对照组的妊娠率为29.4%,治疗组的妊娠率为62.8%.结论:腹腔镜手术后辅助补肾健脾法治疗不孕症,较单纯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更能提高妊娠率,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叶平补肾健脾法治疗母胎免疫识别低下型复发性流产经验

    作者:凌琳;曾怡龙;叶平;胡蓝雅文

    母胎免疫识别低下型复发性流产属于中医滑胎范畴,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密切相关,其主要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损于肾气,后天失养,弱于脾气,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精气血不足.临证当补肾健脾,使肾气足,脾气健,精气血充沛,胎元得固.

  • 1例脾肾两虚型闭经的中医诊治分析

    作者:李凯风;宁小玲

    笔者随导师蓝青强教授临床实践,见蓝老师通过灵活辨证,精确用药治愈了多种疑难顽疾,使我受益匪浅.现举以经前期补肾健脾、行经期活血通经疗法治愈脾肾两虚型闭经1例,报告如下.

  • 骨愈康胶囊配合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骨不连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国民;任红伟;张政伟;刘洪

    骨愈康胶囊是复方制剂,已有近20余年临床使用历史,是根据中医骨伤治疗的基本原则和中药的性味功效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补肾健脾之功效,能促进骨痂的生长,缩短骨不连的愈合期,经多年临床应用,疗效确切.为进一步论证其临床疗效,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骨不连患者40例,均符合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以接骨七里片为对照组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 从脾肾两虚论治封闭抗体不足性复发性流产

    作者:桂香玲;陆启滨

    复发性流产与中医"脾肾"的生理功能、病理改变密切相关,脾肾两虚为封闭抗体不足性复发性流产的病变之本,血热血瘀为发病之标.治疗当遵循辨证论治、标本兼顾的原则,补肾健脾以治其本,清热和血以治其标;临证应分期论治,孕前重在补肾健脾,培本固元;孕后在补肾健脾的基础上,结合清热和血以安胎寿子.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治疗大法、遣方用药等方面进行阐述,并附验案及分析以佐证.

  • 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3方对尾部悬吊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作者:张林;谢鑫;张红梅;卢健;陈文娜;王俊岩;李环宇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3方对尾部悬吊模拟失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肾组、健脾组和补肾健脾组共5组.后4组大鼠头低位-30°尾部悬吊连续21天,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组大鼠从实验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方灌胃,其余各组大鼠灌服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实验第22天处死各组大鼠,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取第3代细胞进行成骨分化诱导实验,成骨分化诱导第4、7、10天采用p-NPP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成骨分化诱导第7、14、21天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骨钙素(OC)含量,成骨分化诱导第21天茜素红染色法检测钙结节形成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MSCs经成骨诱导4、7、10天ALP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经成骨诱导7、14、21天细胞上清OC含量显著降低(P<0.01),经成骨诱导21天后钙结节形成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和补肾健脾组大鼠BMSCs经成骨诱导4、7、10天ALP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健脾组大鼠BMSCs经成骨诱导7、10天ALP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组大鼠BMSCs经成骨诱导7、14、21天细胞上清OC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经成骨诱导21天后钙结节形成显著增多(P<0.01);与补肾组比较,健脾组大鼠BMSCs经成骨诱导7天ALP活性降低、经成骨诱导21天细胞上清OC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补肾健脾组明显升高(P<0.05),经成骨诱导21天后补肾健脾组钙结节形成明显增多(P<0.05).结论: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3方具有促进尾部悬吊模拟失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以补肾健脾方作用为优.

  • 补肾健脾、利湿化瘀法对IgA肾病模型大鼠血清TNF-α、IL-6含量的影响

    作者:张守琳

    目的 观察补肾健脾、利湿化瘀法对IgA肾病模型大鼠血清TNF-α、IL-6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和血尿胶囊组,每组10只.采用口服BSA和尾静脉注射LPS方法建立IgA肾病大鼠模型.检测各时相尿红细胞计数及血清TNF-α、IL-6含量.结果 (1)正常大鼠一般状态良好,其余各组大鼠自第7周末开始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及体重下降、尿颜色改变.经治疗后症状于1~2周左右逐渐缓解.(2)空白组大鼠尿检无异常;其余各组大鼠自第7周末开始尿红细胞计数明显增多(P<0.05),至12周末,尿红细胞计数明显减少(P<0.05),中药组降低程度优于血尿胶囊组(P<0.05);(3)模型组大鼠血清IL-6、TNF-α含量明显升高,经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其中中药中剂量组降低为明显,优于血尿胶囊组(P<0.05).结论 补肾健脾、利湿化瘀法能够减少IgA肾病模型大鼠尿中红细胞数,降低血清TNF-α、IL-6的水平,其中以中药中剂量组疗效显著.

  • 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方对尾部悬吊大鼠钙、磷代谢的影响

    作者:张林;范颖;陈文娜;孙宏伟;马贤德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3方对模拟失重大鼠钙、磷代谢的作用,比较其促进骨矿化能力的异同.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悬吊、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共5组.后4组大鼠头低位-30度尾部悬吊连续21 d模拟失重,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组大鼠从实验第1天开始依次按2.4,3.2,5.7g·kg-1·d-1给予补肾方、健脾方和补肾健脾方灌胃,其余各组大鼠灌服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实验第22天取材,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左侧胫骨骨密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和尿中钙磷含量,EDTA法检测粪钙和饲料钙含量.结果:较之正常对照组,悬吊组大鼠左侧胫骨骨密度显著降低(P<0.01),血钙和血磷含量、钙的表观吸收率明显降低(P<0.01),尿钙、尿磷、粪钙含量明显增高(P<0.01);较之悬吊组,补肾健脾组大鼠左侧胫骨骨密度、血钙和血磷含量、摄入钙量、钙的表观吸收率明显升高(P<0.01),尿钙、尿磷、粪钙含量明显降低(P<0.01),补肾组和健脾组大鼠左侧胫骨骨密度、血钙升高(P<0.05),钙的表观吸收率均明显升高(P<0.01),补肾组大鼠血磷含量明显升高(P<0.01),尿钙、尿磷含量显著降低(P<0.01),粪钙含量降低(P<0.05),健脾组大鼠血磷和摄入钙量增加(P<0.05),尿钙、尿磷和粪钙含量降低(P <0.05,P<0.01);较之补肾健脾组,补肾组和健脾组大鼠左侧胫骨骨密度、血钙含量降低(P<0.05),补肾组大鼠钙的表观吸收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3方均能改善模拟失重引起的钙磷代谢异常,健脾方在促进钙吸收和维持血钙处于正常水平方面对补肾方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 补肾健脾中药复方对肾虚模型大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作者:曹蕾;罗颂平;欧汝强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中药复方对肾虚模型大鼠模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从"治未病"角度,研究补肾健脾中药复方之助孕3号方对不孕不育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羟基脲建立肾虚模型大鼠,比较模型组、中药治疗组、空白组、中药治未病组大鼠动情期子宫内膜透射电镜下微细结构、内膜NK细胞亚群及LIF含量、血清性激素含量.结果: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较,中药治疗组大鼠内膜腺上皮细胞表面微绒毛分布较密集,细胞内可见个别线粒体空泡化,内质网上可见较密集核糖体附着,细胞内可见分泌颗粒;动情期血清P含量明显提高(P<0.05),内膜LIF表达明显提高(P<0.05).中药预防组大鼠内膜腺上皮表面微绒毛分布密集,细胞内见较多线粒体,内部结构清晰、正常,个别线粒体内可见空泡,粗面内质网分布密集,上见核糖体附着密集,细胞内可见分泌颗粒;中药预防组大鼠内膜各群NK细胞含量与正常大鼠无显著差异;中药预防组大鼠发情期血清E2、P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发情期内膜LIF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多(P<0.05),与正常大鼠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补肾健脾中药复方能够有效改善肾虚模型大鼠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功能,调节子宫内膜NK细胞亚群含量,提高内膜LIF表达,从而改善其子宫内膜容受性.

  • 补肾和补肾健脾方对尾部悬吊大鼠股骨骨丢失的作用研究

    作者:张林;谢鑫;王俊岩;陈文娜;刘鹏;张秋华;李环宇

    目的:观察补肾和补肾健脾方对尾部悬吊大鼠股骨的影响,比较它们防护骨丢失作用机制的异同.方法:采用头低位-30°尾部悬吊模拟失重性骨丢失,实验结束后,ELISA法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骨桥蛋白(OPN)含量,计算右侧股骨矿化沉积速率,观察左侧股骨骨形态计量学静态参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悬吊组大鼠血清ALP活性、IGF-1和OPN含量、矿化沉积速率、骨小梁面积比、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数量均显著降低(P<0.01),骨小梁分离度明显增高(P<0.01);与悬吊组比较,补肾组血清ALP活性、血清IGF-1含量、矿化沉积速率、骨小梁面积比、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数量升高(P<0.01,P<0.05),骨小梁分离度明显降低(P<0.01);补肾健脾组大鼠血清ALP活性、IGF-1含量、0PN含量、矿化沉积速率、骨小梁面积比、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数量均显著升高(P<0.01,P<0.05),骨小梁分离度明显降低(P<0.01);较之补肾组,补肾健脾组大鼠血清ALP活性和矿化沉积速率升高(P<0.05),骨小梁分离度降低(P<0.05).结论:补肾和补肾健脾方均对模拟失重引起的股骨骨丢失具有防护作用,以补肾健脾方作用为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骨形成有关.

  • 补肾健脾方对尾部悬吊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GSK-3β及β-catenin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俊岩;张林;贾连群;杨关林;何信用;曹灵修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方药对尾部悬吊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后GSK-3β、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3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悬吊组、补肾健脾组,悬吊组、补肾健脾组采用头低位-30°尾部悬吊法模拟失重,补肾健脾组给予补肾健脾方灌服,其他两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第22天取各组大鼠双侧胫骨行HE染色进行骨组织形态学观察,取双侧股骨和胫骨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进行培养,于诱导第15天,取出96孔板,采用p-NPP法检测BMSCs ALP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法检测BMSCsGSK-3 β、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悬吊组BMSCs ALP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悬吊组比较,补肾健脾组BMSCs ALP活性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悬吊组BMSCs核中GSK-3 β表达较强、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R<0.01),β-cateni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悬吊组比较,补肾健脾组BMSCs核中GSK-3 β表达降低、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β-catenin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补肾健脾方对尾部悬吊大鼠的骨丢失具有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BMSCs成骨诱导分化后β-catenin的表达、抑制GSK-3β的表达,激活Wnt通路有关,通过Wnt信号通路的激活,以促进骨形成.

  • 补肾健脾方对大鼠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

    作者:鞠大宏;李鸿泓;刘红;王少君;潘静华;李艳;赵宏艳;于峥;付小卫;宋长恒;刘梅洁

    目的:深入探讨补肾健脾方对脾肾两虚型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并为骨质疏松发生过程中脾肾相关性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脾肾两虚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阳性对照药、补肾方药、补脾方药及补肾健脾方药进行治疗.给药3个月结束后,采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检测反映督量的指标骨小梁体积百分比(TBV%),反映骨吸收情况的指标骨小梁吸收表面百分比(TRS%)以及反映骨形成情况的指标骨小梁形成表面百分比(TFS%)、类骨质平均宽度(OSw)、骨小梁矿化率(MAR)和骨皮质矿化率(mAR).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脾肾两虚模型组大鼠胫骨TBV%显著降低(P<0.01),TRS%、TFS%、OSW、MAR和mAR显著增高(P<0.01).与脾肾两虚模型组相比,补肾组、健脾组、补肾健脾组、己烯雌酚组TBV%均显著增高(P<0.05,P<0.01),TRS%、TFS%、OSW、MAR和mAR均显著降低(P<0.01).与健脾组相比,补肾组及补肾健脾组的TRV%明显增高(P<0.05,P<0.01),TRS%和TFS%明显降低(P<0.05,P<0.01);且补肾健脾组对上述指标的逆转较补肾组更为显著(P<0.05,P<0.01).结论:健脾法、补肾法和补肾健脾法对脾肾两虚型大鼠骨质疏松症均具有治疗作用,其中补肾健脾法的效果佳.提示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过程中,中医的脾肾两脏是密切相关的.

  • 补肾健脾方药对尾部悬吊大鼠骨组织形态学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俊岩;张林;何信用;陈文娜;孔令东;贾博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三方对尾部悬吊大鼠骨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悬吊组、补肾组、健脾组和补肾健脾组5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头低位-30°尾部悬吊法模拟失重,连续悬吊21d.补肾组、健脾组、补肾健脾组每天给予对应方药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实验21 d后,ELISA法检测血清骨钙素含量、双能X射线骨密度分析仪检测骨密度、股骨硝酸银染色、胫骨HE染色观察骨组织形态.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悬吊组血清骨钙素、股骨骨密度、股骨骨小梁面积百分率、厚度、数量均明显降低,骨小梁分离度显著增高,胫骨骨小梁明显稀疏;与悬吊组比较,补肾组、健脾组和补肾健脾组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且以补肾健脾组改善较为明显.结论: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三方均对模拟失重引起的骨丢失具有防护作用,能有效改善骨形态计量学参数,以补肾健脾方药作用为优.

  • “脾肾相关”机理探讨补肾健脾方对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症大鼠外周血中OPG、RANKL、VIP、MTL、 GAS含量的影响

    作者:李鸿泓;于峥;赵宏艳;易小烈;潘静华;刘红;李艳;王少君;陈曦

    目的:部分阐明补肾健脾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从而为阐明“脾肾相关”科学内涵提供进一步的实验依据.方法:建立脾肾两虚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阳性对照药、补肾方药、健脾方药及补肾健脾方药进行治疗.给药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的BMD,并采用ELISA法对外周血血清中VIP、MTL、GAS、OPG、RANKL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健脾方、补肾方和补肾健脾方均能提高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大鼠的BMD,其中补肾健脾方的效果佳;健脾方对MTL、GAS、VIP的调节作用强于补肾方,补肾方对OPG、RANKL的调节作用强于健脾方,而补肾健脾方对上述指标的调节作用均明显强于以上两方.结论:补肾健脾方可通过上调OPG、MTL、GAS水平,并下调RANKL、VIP水平,从而达到对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且补肾健脾方疗效优于补肾方和健脾方,也进一步说明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治疗过程中,中医的脾肾两脏是密切相关的.

  • 仙灵骨葆胶囊联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汤小敏;何正保;陈南萍

    目的 观察仙灵骨葆胶囊联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仅予口服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和碳酸钙D3片及肌注鲑鱼降钙素,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仙灵骨葆胶囊联合骨质疏松治疗仪,共治疗6个疗程,于疗程结束后参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6个疗程后,对照组显效率为16.67%,有效率为83.3%.治疗组显效率为53.3%,有效率为95%,两组间比较X2=6.142,P=0.045,95%CI [0.000,0.075];OR=7.550,95%CI[0.830,65.930].结论 仙灵骨葆胶囊联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

  • 陈莹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总结

    作者:杜鑫;陈莹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因雌激素水平下降所致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合并神经心理症状为主的综合征.陈莹教授认为此病以肾虚为主,并与肝脾的功能失调有关,同时因虚至瘀,治疗以补肾为主,同时健脾、养肝、活血化瘀,自拟更年宁方剂,疗效显著.并举典型病例.

  • 吴克明教授治疗崩漏经验采撷

    作者:李雅文;孙荪;王媛媛;吴克明

    崩漏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病因病机错综复杂,为妇科疑难重症.吴克明教授据其数十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崩漏之本在于脾肾亏虚,冲任不固,而致经血失约,血不归经;虚热瘀互结为标,而致虚实夹杂,病情变化多端.吴克明教授在治疗此病上强调治病求本,以正本清源(补肾健脾,益气养血,固冲止血,兼凉血化瘀)为法,以安冲汤加减化裁治疗此病,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

  • 郑绍周教授补肾健脾法辨治癫痫病经验

    作者:郑春欢;赵铎

    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神经系统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现代医学常采用抗癫痫药物,但多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中医药对此病有明显的优势.郑绍周教授系全国名老中医,有着多年的临证经验,在癫痫方面有独特的见解,认为其病机是以脾肾亏虚为本,风、痰、瘀邪为标.以补肾健脾为基本治法贯穿于癫痫的治疗过程,随证加减用药,临床疗效显著.

230 条记录 1/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