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郑州市某民办学校学生HBsAg阳性率和抗-HBs水平分析

    作者:苗秋丽;臧改华;司珩

    目的了解近年来乙肝疫苗普遍接种后,郑州市某民办学校学生的HBsAg阳性率和抗-HBs水平状况.方法对2003~2004年郑州市民办某小哈佛双语学校465名5~15岁入学新生进行了血清免疫检测(HBsAg和抗-HBs).结果HBsAg阳性率为0.4%(2/465),较1992年有大幅度下降,2003~2004年0~6岁年龄组未检出;抗-HBs阳性率为58.5%(272/465),较1992年河南省调查的抗-HBs阳性水平有大幅度提高.结论抗-HBs阳性率随年龄增大而降低,而HBsAg阳性率则随年龄增大而升高,提示加强接种疫苗的重要性.

  • 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居民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作者:李倩;刘瑶瑶;马建新;张政;聂黎;邱倩;庞星火;张卫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常住人口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流行情况.方法 按照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朝阳区常住人口(居住6个月及以上)家庭中1 ~ 70岁人群,调查问卷同时采集静脉血3~5 ml进行乙肝三项检测.结果 完成调查13 229人,HBsAg阳性率为2.68% (354/13 229)(标化率2.37%)、HBsAb阳性率47.05%(6 230/13 229).北京市户籍人群HBsAg和HBsAb阳性率(2.20%;44.54%)均低于外地户籍人群(3.51%;51.51%).乡村居住人群HBsAb阳性率(44.91%)低于城市居住人群(48.91%).男性HBsAg和HBsAb阳性率(3.15%;48.85%)均高于女性HBsAg阳性率(2.36%;45.93%).随调查人群年龄上升,HBsAg阳性率逐渐上升,HBsAb阳性率逐渐下降.15岁及以下儿童中乙肝疫苗调查接种率为98.13%,15岁以上人群乙肝疫苗调查接种率为38.66%.结论 北京市朝阳区35岁以下人群HBsAg阳性率较低,35 ~ 45岁人群HBsAg阳性率较高并且乙肝疫苗接种率较低,提示我们需要加强35 ~45岁人群乙肝防控工作.

  • 北京市海淀区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作者:富继业;丁麒;史如晶;王菊光;张卫

    目的 评价北京市海淀区新生儿12月龄内全程接种10μg酵母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免疫效果.方法 于2009年8~9月对在京居住时间≥6个月、12月龄内完成全程HepB接种的儿童家长进行调查,获得儿童一般情况、居住地区性质、HepB接种情况、体重、身长、出生时体重、是否早产、母亲分娩方式、喂养方式、母亲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和乙肝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父亲HBsAg情况等数据,采集被调查儿童静脉血标本2 ml,定量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和HBsAg.结果 共调查7~15月龄儿童691名,纳入分析666名,儿童无HBsAg阳性出现,抗-HBs阳性(≥10 IU/L)率达99.8%(665/666),抗-HBs浓度小的6.99 IU/L,大的超过15 000 IU/L,平均几何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为1 527.0 IU/L,中位数为1 337.2 IU/L;男童抗-HBs GMC(1 719.1 IU/L)和女童(1 342.2 IU/L)、采血时间距HepB3间隔≥60 d的儿童GMC(1 342.2 IU/L)和<60 d的儿童GMC(1 342.2 I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22,P=0.007;F =36.487,P<0.001);抗-HBs阳性的儿童中,低应答率(抗-HBs≥10 IU/L且<100 IU/L)1.2%,中应答率(抗-HBs≥100 IU/L且<1 000 IU/L)34.0%,高应答率64.8%.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新生儿12月龄内全程接种HepB后,产生的抗-HBs阳性率高.抗-HBs阳性的儿童中,抗-HBs GMC随着采血时间和HepB3间隔的延长而降低,男童抗-HBs GMC高于女童.

  • 传染病疫情管理模式在乙肝疫苗接种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刘江涛

    目的 分析传染病疫情管理模式在乙肝疫苗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接诊的90例接种乙肝疫苗的成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性将其分为研究组(45例,采用传染病疫情管理模式)及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管理),比较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管理质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抗-HBS阳性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管理技巧、管理态度、管理方法及管理效果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满意度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传染病疫情管理模式应用于乙肝疫苗接种中,可有效提高抗HBS抗体阳性率与管理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价值较高,值得借鉴并推广.

  • 青田县华侨儿童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周桂珍;徐金;曾永;蔡爱红

    目的:了解青田县华侨儿童幼儿园入园体检时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结果,为青田县儿童预防接种和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青田县2006年至2010年城区儿童幼儿园入园体检时的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华侨儿童乙肝表面抗体检测阳性率48.0%,本地儿童乙肝表面抗体检测阳性率58.0%,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华侨儿童的乙肝表面抗体检测阳性率低于本地儿童,加强华侨儿童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以减少华侨儿童HBV感染.

  •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观察150例

    作者:张洛铭

    目的:观察乙肝疫苗用于新生儿接种的免疫效果,评价其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0例新生儿行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同时每年进行乙肝表面抗原及抗体测定,观察anti-HBs阳转率并比较不同年龄阶段免疫水平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经过全程免疫的新生儿,每次检测均显示HBsAg阴性,2周岁anti-HBs阳性率91.33%,3周岁时anti-HBs阳性率8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nti-HBs阴性患儿中未见乙肝病毒携带者.结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仍有部分可无免疫应答,且免疫水平随年龄增长有所降低.

  • 辽源市2009年、2012年健康人群乙肝抗体水平对比分析

    作者:赵军辉;马晓娥;李博禹

    乙肝表面抗体(HBsAb)是对乙肝病毒免疫的保护性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排除病毒,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了保护性抗体.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乙肝表面抗体可以和表面抗原特异地结合,然后在体内与人体的其他免疫功能共同作用下,乙肝表面抗体可以把病毒清除掉,保护人体不再受乙肝病毒的感染,故称乙肝表面抗体为保护性抗体.有了乙肝表面抗体,证明人已产生了免疫力.

  • GM-CSF作为乙肝疫苗佐剂的临床观察

    作者:费迎明;赵文;钟建平;王建忠;徐亮

    应用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是控制乙型肝炎的有效手段,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相当部分的接种对象按常规疗程接种乙肝疫苗后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未能转阳.我们对乙肝疫苗接种失败病例加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作乙肝疫苗佐剂进行再次接种研究,并以同期单独加大乙肝疫苗剂量再次接种者作为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医院职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现状分析

    作者:钟珍;赵学军;陈文璞

    医院是乙型肝炎(乙肝)传播的主要场所,为评估医院职工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2002年我们对全院1723名职工进行健康体检,现将其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 抗-HBs)的检测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 乙肝小三阳并非总比大三阳好

    作者:陈新月

    有人认为“小三阳”比“大三阳”好,病情比较轻,不需要治疗,那么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呢?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乙肝两对半以及什么是“小三阳”和“大三阳”.○ 什么是乙肝两对半?乙肝两对半是临床检测乙肝病毒常用的血清学标志,常用来初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抗-HBc),共五项指标,统称为乙肝五项,即乙肝两对半.

  •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HBsAb效果评价

    作者:马蔡昀;蒋理;葛高霞;张晓洁

    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和ELISA分别测定不同浓度乙肝表面抗体(HBsAb),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 ECLIA法测HBsAb的批内CV: 高值为0.95%, 中值为1.13%, 低值为2.63%, 批间CV: 高值为4.03%, 中值为4.93%, 低值为7.34%, 灵敏度为4IU/L; ELISA法测HBsAb的批内CV: 高值为5.76%, 中值为12.8%,低值为15.9%,批间CV: 高值为10.1%, 中值为19.6%, 低值为25.2%, 灵敏度为19IU/L.5种用ELISA法筛选的165例标本, 除3例ECLIA法HBsAb阳性, ELISA法HBsAb阴性, 不符合外, 其他162例两种方法结果一致.总之,用ECLIA测定HBsAb的各技术参数优于ELISA法.

  • 成人及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15年内表面抗体水平的变化

    作者:赵欣宇;高培;王怀;王丽;吴疆

    目的描述和比较北京市15岁及以上人群(以下简称成人)及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的15年内抗体水平,为北京市乙肝疫苗接种策略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1岁以上人群中抽取6 705人进行乙肝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选择其中完成3针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接种且没有进行加强免疫的成人和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描述和比较成人和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15年抗-HBs阳性率和抗-HBs滴度变化.结果共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新生儿和成人分别为463和129人.基于中国目前15~59岁人群自限性感染率估计为30%,成人接种后0~4、5~9和10~15年的抗-HBs阳性率仍可分别保持在58.6%、62.5%和48.4%,呈现平稳下降的趋势;对应的抗-HBs滴度中位数分别为288.8、120.6和62.6 mIU/mL.新生儿接种人群3个时间段的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3.3%、47.3%和43.5%;抗-HBs滴度中位数分别为71.8、8.9和6.7 mIU/mL;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后5~15年的抗-HBs滴度及阳性率均高于新生儿.结论成人和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15年内可获得良好的保护.

  • 母婴阻断成功儿童1岁至3岁乙肝表面抗体的保护性研究

    作者:曹卫华;张英;李明慧;冉崇平;齐天林;王星月;胡玉红;周明书;张璐;路遥;吴淑玲;申戈;郝红晓;常敏;胡蕾苹;刘如玉;华文浩;易为;谢尧

    目的 探讨高病毒载量e抗原(HBeAg)阳性慢乙肝孕妇母婴阻断成功后,在1岁和3岁之间儿童HBsAb滴度变化以及分析其长期保护性和感染率.方法 入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HBeAg双阳性、孕28周HBV DNA≥106IU/ml慢性HBV感染孕妇的1周岁龄儿童,并随访至3岁,分别在1岁和3岁时检测这些儿童的进口乙肝五项及生化检测并分析1岁至3岁未补打加强疫苗儿童HBsAb滴度变化、阳性率、阴性率和感染率;同时回顾性收集这些1岁儿童在我院有7个月HBsAb滴度检测者,分析7个月至1岁期间未补打加强疫苗儿童HBsAb滴度变化、阳性率和阴性率.结果 该研究入组264例1岁儿童,其中有7个月至1岁期间未补打加强疫苗儿童有178例,1岁至3岁期间的儿童中有114例未补打加强疫苗.结果显示在l岁和3岁时未发现感染儿童.7个月至1岁儿童HBsAb滴度呈现下降趋势,HBsAb滴度中位数从1 000 IU/L降至509.43 IU/L(P<0.05),抗体仍然具有保护性;而1岁至3岁期间,HBsAb滴度中位数从466.72 IU/L降至67.3 IU/L (P<0.05),3岁时有60.52%儿童处于低免疫应答或无应答状态,但仍具有保护性,但显著低于补打加强疫苗者,因此,这些1岁至3岁期间未补打加强疫苗的儿童仍处于高危状态.结论 7个月抗体有保护性,则1岁和3岁时不易感染;而3岁时抗体降至低或无应答状态,儿童仍处于高危状态,有必要对其采取保护措施,补打加强疫苗.

  • 乙肝表面抗原假阴性结果的分析

    作者:冯岭

    乙肝标志物(HBV-M)五项指标[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是临床常用的检测项目,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一步法发现HBeAg及抗-HBc阳性血清而HBsAg呈阴性反应;用传统的反向间接血凝二步法(R-PHA)检测呈不同滴度的阳性反应,对此我们分析了2004年~2005年1 015份血清,现报告如下.

  • 500名儿童乙肝抗原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徐俊

    目的 通过检查结果的对比分析,了解入园儿童乙肝感染情况及注射乙肝疫苗后的效果差异,从而降低儿童乙肝感染率和提高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及接种质量.方法 对500名2~5岁入园儿童空腹抽血2 ml分离血清,采用酶标法,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的检测.结果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共15人,占3%,其中男童8人,女童7人.乙肝表面抗原阴性共485名,其中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为270人,阳性率为54%.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中男童136人(占50.99%),女童134人(占49.01%),经统计学处理,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男、女入园儿童乙肝抗原抗体检测结果经卡方检验无统计学意义,不存在显著差异.

  • 儿童乙型肝炎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承立

    目的:探讨儿童乙型肝炎(乙肝)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400例进行乙肝抗体检测的儿童,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400例儿童中,共检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294例,其中6个月~2岁儿童乙肝表面抗体的阳性率为90.5%,3~5岁的乙肝表面抗体的阳性率为40.6%,6~9岁的乙肝表面抗体的阳性率为87.7%,10 ~ 12岁的乙肝表面抗体的阳性率为75.0%.各年龄阶段中乙肝表面抗体浓度超过100 mIU/ml的比例与低于100 mlU/ml的比例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开展儿童乙肝抗体检测有利于对无抗体或抗体浓度较低的儿童实施乙肝疫苗接种,这对乙肝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 对吉林市某高校2010-2013届新生 HBsAg和抗 HBs 检测的分析

    作者:胡凤君;安忠玲

    目的::了解学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抗体(AntiHBs)的情况,促进高校的预防保健、乙肝疫苗接种及高校中 HBsAg 阳性者和易感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方法:用酶联免疫法对每年入校的新生进行 HBsAg 和 AntiHBs 检测,对 HBsAg 阳性者进行丙氨酸转氨酶(ALT)检测。结果:四届新生中 HBsAg 总阳性率5.09%,AntiHBs 阳性率60.96% 。结论:大学是学生生活学习非常集中的地方,也是传染病易于流行的地方,切实做好乙型肝炎的检测、预防,防止乙型肝炎在校园内流行,是一项很重要的保健工作。

  • 于洪区1~5岁儿童HBsAg和抗-HBs调查

    作者:印淑慧;郑太英

    目的:了解于洪区1~5岁儿童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水平.方法:用酶联免疫(ELISA)进行检测.结果:1~5岁儿童HBsAg阳性率为0.50%,接种疫苗1年的幼儿抗-HBs阳性率为80.36%,随接种年数的增长抗-HBs阳性率下降趋势明显.在抗-HBs阳性的儿童中有28.93%的儿童的阳转率处于微弱阳性状况.结论:应根据抗-HBs检测结果,及时给予乙肝疫苗补种和加强.

  • 乙肝疫苗联合含CpG基序寡脱氧核苷酸和卡介苗对小鼠的免疫应答影响

    作者:王甦;陈群;王兴;张燕;马丽;汪中强

    目的:观察乙肝疫苗联合CpG ODN和卡介苗免疫小鼠,对小鼠抗HBs水平和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单用或联合CpG ODN或卡介苗免疫小鼠,用ELISA方法检测抗HB s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和比值.结果:免疫4 wk后,中、高剂量乙肝疫苗联合CpG ODN组抗HBs水平显著高于低剂量乙肝疫苗组(420.56±55.66 vs 181.62±41.25,t=0.013,P<0.05;403.38±63.85 vs 181.62±41.25;t=0.024,P<0.05).但中、高组间无差别.CpG ODN联合组与单用乙肝疫苗组比较,联合低、中剂量乙肝疫苗抗HBs水平较单用乙肝疫苗明显升高(181.62±41.25 vs59.16±18.43,t=0.022,P<0.05;420.56±55.66 vs241.82±23.84,t=0.018,P<0.05).但高剂量乙肝疫苗联合组与单用乙肝疫苗比较两组间未显示明显差别.且以CpG ODN联合中等量乙肝疫苗产生的抗HBs水平高.卡介苗联合组与单用乙肝疫苗组无差别,但在联合低、中剂量乙肝疫苗抗HB s水平低于CpGODN联合组.CpG ODN联合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单用乙肝疫苗组和卡介苗联合组(CD4+:38.30±1.68 vs 31.47±2.15,t=0.018,P<0.05;38.30±1.68 vs 29.31±2.97,t=0.013,P<0.05;CD4+/CD8+:9.01±0.38 vs 6.45±0.39,t=0.000,P<0.05;9.01±0.38 vs 6.99±0.79,t=0.029,P<0.05).结论:CpG ODN联合乙肝疫苗不仅能诱导出高水平的抗HBs,而且对细胞免疫也有调节作用.

  • 肝肺综合征一例

    作者:明树红;孙铁英;任建伟

    患者,女性,53岁,因右肋下胀痛、胸闷、憋气18年,伴咳嗽、咳痰、痰中带血3年入院,于1981年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憋气,并逐年加重,同时伴有双侧季肋部持续性胀痛,以右侧为重,不能弯腰,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在济南一医院就诊,行B超及肝穿刺活检,诊断“弥漫性肝病”,未做特殊治疗。此后经常出现鼻衄及牙龈出血。1989年在当地医院诊断脾大、脾功能亢进。近3年来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偶咯出暗红色血块,口唇、指端发绀明显。胸闷、憋气及活动后喘息症状加重遂来我院就诊。体检:体温36.7 ℃,脉搏60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慢性病容,右侧额部、颊部毛细血管扩张,口唇、甲床紫绀,杵状指趾;双肺呼吸音偏低,肝肋下2指,剑突下4指,触痛(+),脾肋下2指。实验室检查:红细胞6.66×1012/L、白细胞3.5×109/L、血小板7.04×1010/L、血红蛋白189 g/L,全血粘度升高。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体(HBeAb)和乙肝核心抗体(HBcAb)均阳性,血清丙氨酸转氨酶(SALT)、碱性磷酸酶(AKP)正常,γ转肽酶(γ-GGT)58 U/L,总胆红素(TBiL)0.023 g/L,直接胆红素(DBiL)0.01 g/L,白球蛋白比值(A/G)1.33,蛋白电泳:白蛋白0.483、α2微球蛋白0.127、γ微球蛋白0.241。血气分析:吸氧前pH 7.408、动脉血氧分压(PaO2)35.4 mm 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36.4 mm Hg、血氧饱和度(SaO2)72.2%,吸氧后:pH 7.412、PaO2 65.3 mm Hg、PaCO2 33.3 mm Hg、SaO2 91.0%,胸片示双肺纹理稍粗、多,上消化道钡餐示:食道下段、胃底静脉曲张;肺功能:通气功能减退,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障碍,残气/肺总量增高,弥散功能障碍。对比超声心动描记术(CTTE):心脏无畸形;用碳酸氢钠和盐酸混合后制造成二氧化碳气泡造影剂,从肘正中静脉进行造影,超声心动图显示:二氧化碳小泡先在右房右室内出现(图1),二氧化碳小泡离开右房室经4到6个心动周期后,左房室内见明显小泡回声(图2)。考虑肺血管扩张。胸部CT未见异常,上腹部CT扫描示:下腔静脉狭窄,奇静脉、半奇静脉扩张,肺部核素检查未见典型肺栓塞改变,肺血管造影检查示:心脏各腔室未见异常,未见肺动脉栓塞及肺动脉畸形引流,下腔静脉严重弥漫性狭窄。诊断为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

191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