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云南省首轮艾滋病行为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陆林;贾曼红;罗红兵;张小波

    艾滋病主要是由未保护的性行为和注射毒品而传播的一种致死性疾病,其流行与人们的行为因素密切相关.

  • 健康体检中677例脂肪肝患者相关因素的研究

    作者:张艳霞;刘文娟

    目的探讨与脂肪肝发生密切相关的行为因素.方法在健康体检中配合应用行为因素调查,对2814例体检者(含677例脂肪肝患者)的行为因素进行调查.结果31-50岁男性的脂肪肝发病率较高,58.6.%有饮酒史,肥胖是引起脂肪肝的主要因素之一,由此提示脂肪肝预防和治疗的方向.

  • 描绘中国人五十年死亡总轮廓

    作者:郑灵巧

    哪些疾病对生命的威胁大?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疾病加剧?其中有多少我们可以自控?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杨功焕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分析了过去50年中国人群不同死因的流行水平、变化趋势和分布特点,描述了与主要疾病和死亡有关的行为危险因素流行水平和分布特点,即"中国人群死亡地图".近,该课题组进一步对影响中国人群疾病死亡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计算出人群死亡率变化与人口老龄化、社经济、医疗卫生服务、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等关系,使这张"死亡地图"更为精细.

  • 危险行为因素对出入境人员健康影响的调查

    作者:蔡翁义;张宏鹏;吴毓南

    [目的]引导出入境人员改变危险行为和不良生活习惯,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方法]运用医学检查、流行病学调查、心理咨询等方法,对汕头口岸出入境人员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不良行为因素对出入境人员的健康危害严重,致使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在口岸疾病防治中必须引入健康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在确定行为与相关疾病的关系并描述行为的流行特征、分析健康行为的形成因素的基础上,根据行为改变的理论与方法对行为实施综合干预,终目的是使出入境人员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行为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 家庭环境和行为因素对医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作者:柳晓琳;李东华;崔洪雨

    目的了解家庭环境和行为因素对医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找出对医学学生学习不利的一些行为因素,为进一步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锦州医学院一、二、三年级1032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来自于农村的学生学习成绩高于城市、县城和郊区的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是小学的学生学习成绩高,父母的文化程度是大专及以上的学生学习成绩并不高;有吸烟、饮酒、谈恋爱、经常上网及打工行为因素的学生,学习成绩低于没有这些行为因素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每天吃早餐的学生学习成绩高于偶尔吃或不吃早餐的学生.结论家庭环境因素并不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不良的行为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影响.

  • 上海市居民对大肠癌筛查认知情况分析

    作者:徐哲懿;杨建军;高晶蓉;董建树;张磊

    目的 了解上海市居民对大肠癌筛查认知情况现状.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方法,对上海地区1093名社区居民开展了大肠癌筛查工作认知程度以及行为因素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年龄越大、文化程度偏低或者无业居家人员对大肠癌防癌知识及筛查工作正确认知状况明显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51.4%)对大肠癌筛查工作持有重要意义评价明显高于男性(39.4%) (P<0.01);问卷调查FOBT阳性率为2.6%,不同性别间无差异,但年龄与疾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根据对调查对象就大肠癌筛查工作认知程度的差异,积极采取适宜的干预手段,有针对性开展本市大肠癌筛查宣传普及工作,提高社区居民对大肠癌筛查工作知晓度和参与度,从而降低本市大肠癌死亡率和未来发病率.

  • 上海市丙肝患者对丙型肝炎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徐哲懿;魏晓敏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丙肝患者对丙型肝炎的认知情况,为该市今后开展丙肝防治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电话问卷调查方法,对上海地区205名丙肝患者,开展了丙型肝炎的认知情况及行为因素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丙肝患者男性(62.4%)多于女性(37.6%);患者对丙肝感染途径知晓程度:接受输血及血制品、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和母婴传播分别为91.7%、65.4%、58.5%和56.6%;初中学历患者对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主要导致丙肝发生的知晓率较低,占35.3%;高学历患者对共用毛巾、衣物和剃须刀可传播丙肝的知晓率较高,占64.4%;男性对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主要导致丙肝发生和如果肝功能正常也可能感染丙肝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84.4%和7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生活时未使用避孕套(46.8%)、曾有手术史(40.9%)、曾输过血或接受过血液制品(33.7%)已成为丙肝患者行为因素前3位.获得丙肝防治知识信息来源主要为医生(85.4%),其次为宣传资料(25.9%)、网络(23.9%)和电视(22.0%).结论 根据丙肝患者对丙肝防治知识认知程度的差异,积极采取适宜的宣传手段,有针对性开展丙肝防治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可提高丙肝防治水平.

  • 中国院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索

    作者:李琴书

    我院是一所以中医中药为主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收治病种以慢性病居多,相当一部分病人的疾病与社会、心理因素及行为模式关系十分密切.据病案统计资料显示,在门诊病人中,无明显器质性问题而主要需要精神药物和心理治疗者约占9%~11%.在住院病人中,经常出现因身体不适就诊住院,但各种检查均未发现阳性体证,这些病人辗转各大医院,做过各种检查,耗费大量医药资源而效果不理想.医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利用心理学的科学知识,帮助人们深入了解和掌握哪些心理和行为因素可能对心理健康造成损害,可能造成怎样的损害,应该怎样防止或者消除这些有害于心身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因素.另一方面,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家了解和掌握什么样的心理与行为能够促进人们的心身健康,应该如何培养、训练和发扬,正确对待疾病,如何配合治疗,怎样调整心态,变烦燥、焦虑为"恬淡虚无"变悲观失望为"顺其自然".

  • 龋病与社会环境及人的行为因素关系的探讨

    作者:韩晓兰;颜雨春;樊嘉禄

    目的:为了研究龋病的发生转归与社会环境、人的生活行为的关系方法:通过对安徽省第一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分析结果:社会环境及人的行为因素与龋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人们对于龋病的知信行不同,龋患率、龋病充填率有很大的变化结论:健康干预是对龋病进行预防的重要措施,应注重口腔健康教育,转变旧的口腔健康概念.消除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健康行为,建立健康的口腔行为.

  • 月亮湖水系镇赉段居民行为因素与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高儒;孙齐蕊;孙爱峰

    目的:探讨月亮湖水系镇赉段居民行为因素与华支睾吸虫感染率的关系,为华支睾吸虫病的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对调查对象采用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相关行为因素的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进行字2检验。结果“有过抓生鱼后不洗手就抓食物吃”、经常“生吃或半生吃鱼”、“有过吃烤、煨、焙小鱼史”、经常“生吃或半生吃淡水虾”、“用生鱼或鱼内脏喂猫或狗或猪”、经常和偶尔“用切过生鱼的刀及砧板不洗就切熟食品”、经常“用盛过生鱼的碗等器皿不洗干净就盛熟食”与华支睾吸虫感染有关(字2值依次为21.45、19.82、17.02、21.24、7.99、19.96和10.12,P<0.01或0.05)。结论居民应摈弃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卫生行为,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降低和避免华支睾吸虫感染的发生。

  • 207名医务工作者对HIV/AIDS认识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赵魁松

    因生物、心理或行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感染某种疾病的危险高于一般人群,这类人群称为高危人群.HIV/AIDS高危人群,目前在我国常指注射毒品者、性乱者、既往有偿供受血者等.我国估计现有HIV感染者84万,目前仅发现报告106 990例,绝大多数感染者在人群中未被检出和发现.当这类人群因非艾滋病因素和身份获得医疗救治时,他们的血液、体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心包液、滑膜液、羊水和组织、器官中都不同程度含有HIV病毒,具有不同程度的侵袭和感染能力.医务工作者常因职业关系与患者体液、分泌物、组织、器官等样本接触.部分医务人员缺乏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系统了解,预防和防范意识淡薄,诊疗、化验、护理工作过程中操作不规范,防护配带不正确、不齐全,暴露后不能及时有效地采取应急防范控制措施,将导致职业暴露和感染后果,成为艾滋病感染传播的另一类高危人群.

  • 加拿大健康体检循证实践经验及其启示

    作者:邓光璞;朱宏

    20世纪70年代,随着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加拿大卫生保健总费用飞速增长,这使得加拿大政府开始对医疗服务进行系统评估.1974年,加拿大卫生福利部发布Lalonde报告[1],呼吁联邦政府应在公共卫生领域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应关注环境和行为因素对国民健康的影响.1976年9月,加拿大政府成立加拿大定期体检工作组(Canadian task force on the periodic health examination,CTFPHE以下简称工作组).在当时对何种人群采取哪些体检措施,决策者更多依据主观推断而非科学证据,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给病人带来不少痛苦.工作组成立后首项工作即是建立全球首个评估各项体检措施的证据分级标准.工作组花费两年建立此标准,于1979年发布首份体检循证指南,提高了卫生决策的科学性,更好指导体检实践,指南单行本发行超过4万册,此后几十年不断对指南进行修订完善.

  • 健康体检中719例脂肪肝患者的行为因素调查

    作者:王召平;李方玲;王盛花;梁嵘;李燕;吴金飞

    目的 探讨与脂肪肝发生密切相关的行为因素.方法 在健康体检中配合应用行为因素调查表,对1019例体检者(含719例脂肪肝患者)的行为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中年男性的脂肪肝发病率较高,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0~39岁的男性,有嗜煎炸、辛辣和甜食等饮食习惯,喜好进冷食,体质指数和腰臀比值高于正常值等因素,与脂肪肝的发病率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体质代谢倾向在脂肪肝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这种代谢异常可用中医学的"痰热"解释,由此提示脂肪肝预防和治疗的方向.

  • 医护人员SARS医院内感染因素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高立冬;殷文武;林伟生;邹钦;张贤昌;李灵辉;周端华;梁文佳;林锦炎;余德文;彭国文;何剑峰;曾光

    医护人员是SARS的高危人群[1,2].为寻找诊治、防护等行为因素中可能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为修正预防控制措施指引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3年4~5月对广州市内5家医院参与了SARS患者诊治工作的部分感染和未感染的医护人员进行了调查.

  • 艾滋病危险行为与行为干预

    作者:吴尊友

    在人类医学研究的历史中,有关行为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很早就开始了研究。早在19世纪中期,,当人类对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还没有认识的时候,巴斯德就发现,产妇发生产褥热与医生不洗手和接生器械在使用前未加热煮沸有关。

  • 宫颈癌是感染疾病预防很重要

    作者:陈红敏

    目前,我国每年的宫颈癌新发病例已达到15万人,死亡人数在8万左右,它排在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排在我国生殖道恶性肿瘤的第一位,而且发病有上升的趋势,也趋于年轻化.宫颈癌除了与行为因素,如早婚、早育、多产、性生活紊乱有关外,还跟病毒感染有很大的关系.早在2001年医学界就明确认定:HPV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是造成宫颈癌变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95%~99.7%的宫颈癌病例都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

  • 糖尿病防治与行为医学干预

    作者:张清源

    行为医学是研究和发展行为科学中与健康、疾病有关的知识和技术,并把这些知识技术应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一门学科.行为医学研究侧重于心理因素、人类生活方式、人类自身行为及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侧重点在于生活方式的引导,健康行为、精神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及有害健康致病行为的矫正.糖尿病(DM)正是与生活方式、行为因素密切相关的一种疾病,其防治工作的领导和实施,需要行为医学理论的指导和支持.本文从DM防治的宏观干预策略和DM代谢控制方面,进行有关的分析和探讨.

  • 影响城市儿童家庭接受预防接种的行为因素分析

    作者:马彦;金涛;谢晖

    为了揭示影响城市儿童家庭接受预防接种的行为因素,采用基于合理行为理论建立假设模型,设计包含一般情况和行为因素项目的问卷调查表,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影响疫苗使用的因素及作用程度.结果共完成有效问卷546份,应答率为91%.影响儿童家长接受预防接种的主要因素是参照信念,随着所使用疫苗的费用递增,参照信念的作用有减弱的趋势,而行为态度、遵循态度的作用逐步增强.词查所得数据均有较好的可信度(Cronback'sα系数>0.7).在今后的预防接种工作中要加强疫苗知识的普及,改变儿童家长的消费观念及对疫苗的认识态度.

  • 精神病人性本能冲动行为因素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作者:周卓娅

    目的探讨精神病人性本能冲动行为的相关因素与对策,找出护理对策,恢复病人的正常性心理和性行为,维护病房的秩序,保护护士的身心健康,减少和杜绝病人性攻击行为.方法对病人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和性健康教育,建立性文明、性道德,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性观念.护士要提高护理理论知识和护理技巧,鼓励病人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工、娱疗康复活动,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对病人性冲动行为做好防范与对策.结果通过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性道德教育,形成正确的性伦理道德观,保持性心理健康,使病人了解到性行为必须符合个体社会化要求,与社会发展要求,与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要求相适应,取得了有效的作用.结论精神病人性本能冲动,可扰乱病房的秩序,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应引起重视,加强防范.

  • 影响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行为因素的研究

    作者:施齐芳

    目的 确定影响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行为因素,指导临床护士为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促进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糖尿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以明确影响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行为因素.结果 影响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因素包括消费模式、锻炼和血糖管理等3个主要行为因素.糖尿病病人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与较低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示了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消费模式、锻炼和血糖管理等3个行为因素较好地预见了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为发展更适合糖尿病病人的教育项目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证据.

147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