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益气祛瘀化痰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76例

    作者:季长春;董志;郭俊杰;徐艳玲

    目的 观察益气祛瘀化痰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已确诊的12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抽取分为2组.对照组47例,予以抗心绞痛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7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祛瘀化痰中药(药用黄芪、党参、元参、半夏、茯苓、白僵蚕、丹参、水蛭、(嗻)虫),4周为一疗程.结果 2组治疗心绞痛疗效,治疗组76例,显效23例(30.27%),有效46例(60.53%)、无效7例(9.20%)、总有效率90.80%;对照组47例,显效7例(14.90)、有效26例(55.30%)、无效14例(29.7%)、总有效率(70.20%).2组比较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显效23例(28.44%),有效43例(56.58%),无效11例(14.48%),总有效率为85.52%,对照组显效7例(14.90%),有效23例(48.93%),无效17例(36.17%),总有效率为(63.83%).2组比较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前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益气祛瘀化痰有较好的调脂及改善供血,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有效疗法.

  • 从“浊”论治早期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作者:许志刚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除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外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脂肪肝属于西医的病名,传统医学并无此类病名,按其临床症状可归为中医的“胁痛”“积聚”、“痰浊”、“肥气”、“肝着”等病[1].目前中医对于治疗有症状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研究较多,但随着实验室检查手段的不断丰富,临床上可见很多无症状而仅有实验室指标异常的脂肪肝病患.笔者导师江苏省名老中医季光教授认为,此类病人的发病与“浊淫三焦”有关;早期无症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从“浊”论治,可以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及优势,也是体现中医“治未病”的思想精髓.中医对此的理论研究及临床治疗尚且不足,笔者搜集近十年相关文献资料,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归纳,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早期无症状非酒精性脂肪肝提供思路.

  • 试论浊病病机

    作者:董志;王述文

    依据近代名医祝谌予教授的"气虚浊留","瘀血阻络,痰浊不化"科学理论,提出浊病病机为:脾气虚弱,运化失司,饮食精微不能正常转输布散,滞留蓄积脉道而为浊(糖浊、脂浊、蛋白浊、微量元素浊).浊在脉道蓄积过量,由营养物质转变为有害的多余产物,而成为浊邪.浊邪导致的疾病而为浊病(血浊病).在浊邪的基础上,痰和瘀血进一步生成和演化,浊邪在脉道蓄积过多.不能及时有效的减少和排除,浊邪则转化为浊毒,加之痰和瘀血的加重,浊毒与痰瘀聚集形成浊毒痰瘀混杂复合物.血为载体,浊毒痰瘀混杂复合物,可以随血液运行过程中不断的异位沉积于全身各组织器官,形成组织器官浊病.

    关键词: 浊病 血浊病 浊邪 浊毒
  • 试论急性冠脉综合征

    作者:张玉栋

    依据近代名医祝谌予教授的“气虚浊留”,“瘀血阻络,痰浊不化”学说,提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机为:脾气虚弱,健运失司,无力运化饮食精微(脂质),精微蓄积而为浊(脂浊).脂浊在脉道蓄积过量,由营养物质转为有害多余的产物而为浊邪,浊邪所致的疾病而为浊病(血浊病——高脂血症).浊邪是浊病基本重要的病理产物,在浊邪的基础上,痰和瘀血进一步生成和演化.浊邪蕴积体内过多可转化为浊毒,加之痰和瘀血的加重,浊毒与痰瘀混杂复合物沉积于破损的经脉壁上,浊毒与痰瘀聚集积郁日久化热,邪热与“浊毒与痰瘀聚集物”演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脉络症积)的形成.郁热致使AS斑块局部温度升高和斑块破裂,若病变部位在心脏血管(心络),导致血栓形成,心络(冠状动脉)腔闭塞,而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防治大法为益气(健脾补气),祛浊化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 浊邪致病的2种病理状态及论治

    作者:朱文华;邵家东;郑岚;沈小珩;陈敬贤;吕玲玲

    "浊邪",即具有稠厚、浑重、垢秽、胶黏等特性的病理产物或致病因素.浊邪致病的病理状态可归纳为急发性和缓发性2种.本文通过理论探讨及病案分析,对浊邪致病进行阐释.

  • 浊邪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病机学意义

    作者:郭蕾;王永炎;张俊龙;李振中

    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在大、中动脉,这些解剖学结构与中医学中的"脉"具有交叉性;而动脉壁内皮损伤及脂质的沉积则与中医学的浊、痰、瘀、毒密切相关.从中医理论角度而言,动脉粥样硬化是在浊、痰、瘀、毒病理因素作用下导致的血液、脉道及相互之间相互关系失调而发生的一种病理变化.其中,浊邪蕴积是上述病理变化过程的始动因素.文章中论述浊阴浊气的生理学含义、浊邪浊病的病理学意义,进而探讨浊邪与痰、瘀、毒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病机学演化规律,后诠释浊痰瘀毒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中医学病理机制.

  • 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中医病机理论诠释

    作者:郭蕾;李振中;丁学屏;尹翠梅;南征

    文章就祝谌予老先生提出的"瘀血阻络、痰浊不化"与糖尿病血管病之间的关系进行阐发,认为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演变过程中,浊是基本的病理产物,糖尿病患者机体内血液葡萄糖浓度过高,反映在中医理论中就是浊阴、浊气的转输、布散过程发生障碍,进入到脉道中的质地较为稠厚、富含高营养物质的水谷精微不能被正常输布、不能被机体有效地利用而留滞于脉道当中,成为浊邪.痰和瘀血在浊邪的基础上进一步生成和演化.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中医学病理机制在于痰浊瘀血阻滞于经脉和络脉系统,这些有形之邪在脉道蓄积留滞的过程中不断沉积,导致脉壁增厚,管腔狭窄;同时,沉积物对脉壁进行刺激,对脉壁组织产生侵蚀、灼伤等病理作用.终导致脉壁结构损伤.

  • "浊邪"新论

    作者:郭明冬;周文泉;袁兵;崔玲

    1 浊邪的概念浊,原意指水不清、浑浊.在中医古代文献中浊有多种含意.如《内经》云:"清阳为天,浊阴为地".此处之浊乃指重浊之阴气."清者为营,浊者为卫",乃指水谷精微中的稠厚部分.

  • 试论浊邪与肺纤维化疾病

    作者:张川锋;王振兴;杨昆;杨晗;潘怡;王飞

    浊邪作为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多种高发及疑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糖尿病、器官纤维化疾病等密切相关.但各医家对浊邪的认识争议颇多,目前就有血浊、痰浊、瘀浊、蛋白浊、脂浊等诸多概念认识,不利于浊邪理论体系系统化建立和指导临床.故参考中医对浊邪的认识及现代医学对肺纤维疾病的研究,从浊邪的定义、浊邪引起肺纤维化疾病、浊邪对肺纤维化疾病病理变化的影响尝试讨论浊邪与肺纤维化疾病.

    关键词: 浊邪 肺纤维化
  • 急性冠脉综合征探讨

    作者:季春林;郭万良;崔立俊

    依据近代名医祝谌予教授的"气虚浊留","瘀血阻络,痰浊不化"学说,提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机为:脾气虚弱,健运失司,无力运化饮食精微(脂质),精微蓄积而为浊(脂浊).脂浊在脉道蓄积过量,由营养物质转为有害多余的产物而为浊邪,浊邪所致的疾病而为浊病(血浊病--高脂血症).浊邪是高脂血症基本重要的病理产物,在浊邪的基础上,痰和瘀血进一步生成和演化.浊邪在体内蓄积过多,不能及时有效的减少和排除,浊邪则转化为浊毒,加之痰和瘀血的加重,浊毒与痰瘀混杂复合物在心络壁沉积,形成斑块状脉络"症积",致心络管腔狭窄,心络阻塞而致心络(动脉)粥样硬化.浊毒与痰瘀聚集积郁日久化热,热邪积聚于局部而致心络壁溃烂和糜烂,致使心络壁平滑肌细肌凋亡,斑块纤维帽厚度变小,形成斑块溃疡,致使稳定斑块变为易损斑块.斑块破裂合并血栓形成,心络腔闭塞,而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防治大法为益气(健脾补气),祛浊化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 中医浊毒概念问题探讨

    作者:邢玉瑞

    通过对现代有关浊毒理论研究的系统梳理,分析浊毒概念定义与表述存在的问题,在明晰浊邪、毒邪、浊毒概念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现代学者所言浊毒是指具有秽浊、黏滞、胶着特性的毒邪,是其属概念毒邪划分的结果,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其外延可包括脂毒、糖毒、蛋白毒、微量元素毒、尿酸毒等.浊邪在体内蓄积日久可转化为浊毒,浊毒与痰饮、瘀血同为病理产物性病因,三者之间既可相互兼夹,又可互为因果、相互转化.

  • 构建中医浊邪理论体系框架的初步探讨

    作者:何伟

    框架理论研究是处理和展现复杂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解释与修正理论内在逻辑结构的有力手段.开展中医理论的主体框架结构及拓展领域研究,是中医药学自我整合,以求达到佳稳态的途径之一,也是迎合现代科学评价视角,加速中医药融入世界医疗体系的重要举措.在前期全面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浊邪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于界定浊邪理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规范浊邪概念的定义及表述,剖析各浊邪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并提出符合中医理论特色及现代医学特征的浊邪理论层级结构.

    关键词: 浊邪 中医理论 概念
  • 气虚浊留与浊病

    作者:季春林;郭蕾;佟志;郭俊杰

    首先对浊阴、浊气、浊邪、浊病的概念做出界定和论述浊的形成机制.继而讨论浊邪、浊病与肥胖、与脂质、蛋白质异位沉积之间在病理上的联系.后,通过对临床运用治疗浊病有效验方药物组成规律进行总结分析,反证浊病与肥胖之间存在着特异性联系,故当深入研究阐释浊病的病理机制、病变特点以及诊断和防治方法 .

    关键词: 浊邪 浊病 肥胖
  • 从浊邪论治高脂血症

    作者:梁镇忠

    高脂血症是因脂质代谢运转异常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从中医理论角度而言,在病理状态下血中的浊气、浊阴过多,蕴积体内致毒、痰、瘀,逐渐从功能性失调转变为器质性损害,进一步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本文阐述了浊邪与高脂血症的关系及病机学演变规律,进一步阐述了因浊致高脂血症的机理.

  • 浊邪及其致病机理探讨

    作者:唐雪梅

    以<内经>理论为指导,明确提出了浊邪的概念,认为浊邪是指内生之水湿、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在体内蕴积日久,转化而成的对人体脏腑经络造成损害的致病因素,指出浊邪的形成缘自不良的生活境遇、长期的烟酒嗜好等,其致病部位广泛,临床症状多端,且痰湿瘀浊常相兼为患,病机关键为气乱络阻,治疗应以化浊、泄浊为基本大法,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浊邪 病因病机 内经
  • 从浊邪论治糖尿病肾病蛋白尿

    作者:金丽霞;金丽军;宋立群;马艳春;宋业旭;贠捷

    通过对浊邪理论的溯源,运用浊邪理论辨析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发病机理,提出健脾补肾泄浊的治疗方法,以期指导临床辨证施治和临床用药.

  • 试论"浊邪"

    作者:张大明

    通过研读近年来多篇有关治浊的报道,发现痰浊与湿浊并不能包括所有的浊邪.浊,在客观上已成为包括脂浊、毒浊、尿浊、湿浊、痰浊、食浊等的一类病邪,故应该顺应临床实践,明确"浊邪"这一概念,将其作为一类病邪对待.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各个具体浊邪的性质,同时归纳总结研究浊邪的共性,以利于更深入认识浊邪,并更有针对性研究治疗方药.按此思路,分别论述了浊邪的源流与概念,分类与共性,在病因体系中的地位及治疗方药等.

  • 浊邪致病及论治初探

    作者:李海燕;陈磊;汤杰

    “浊”作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基本概念之一,与“清”相对.浊邪内涵丰富,涉及病种多样,从浊邪概念、成因、致病特点入手,结合历代文献进行理论梳理,分类论述脂浊、痰浊、湿浊、瘀浊、浊毒、秽浊、溺浊、精浊的形成、性质、致病特点,探讨现代中医对浊邪致病的论治规律,以期更好地为相关慢性疾患的辨证施治提供理论依据,为在宏观和微观领域全面阐述浊邪病理生理规律的研究奠定基础.

  • 从浊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学术思想与临床运用探讨

    作者:唐娜娜;邹国辉;黄小燕;刘中勇

    浊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它可以引发多种的疾病,比如动脉粥样硬化.结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从浊论治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有湿浊、脂浊、痰浊、瘀浊等致病因素.现对其辨证体系进行探讨.

  • 治浊方法探析

    作者:唐娜娜;李林;骆始华;刘中勇

    本文将浊邪分为内源性与外源性浊邪,提出治疗浊邪的多种方法,如宣肺祛浊、健脾运浊、温肾利浊、芳香透浊、渗湿泄浊、清热利浊等法.

    关键词: 浊邪 治法 探析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