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按摩治疗黄褐斑

    作者:韩世荣

    坚持按摩一些穴位能帮助治疗面部色斑,如三阴交、阴陵泉、地机、膻中、关元、气海、肾俞、足三里和脾俞9个穴位.此外,还需要按摩长斑的地方.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阿是穴,也就是哪里有病哪里就有穴位,对于色斑也是这样.产生色斑的地方往往血液循环不好,按摩就可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从而淡化色斑.如果配合针灸效果会更好.

  • "十要穴"治病歌--"简明全身经络按摩法"系列讲座之六

    作者:孙鸿宾

    按摩无副作用,不花钱,能治病,人人可以动手.针灸效果快,有微痛,不过,进针时快速刺破皮肤就不痛了.现把自我按摩的"十要穴治病歌"介绍如下,作为本次系列讲座的一个总结.

  • 艾灸温度影响因素及与疗效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吴璐一;杨玲;周次利;马晓芃;陆嫄;唐勇;黄任佳;窦传字;吴焕淦

    影响艾灸温度的因素众多,本文综述了不同施灸方法、不同灸量、不同灸材、不同灸距四个因素对艾灸温度变化的影响以及艾灸温度变化与灸效之间的关系.总结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艾灸温度变化影响的特点和规律:不同施灸方法、不同灸量对不同层次的皮肤组织温度均有不同影响,不同施灸方法的刺激形式差别较大;艾灸温度与疗效相关,但并非艾灸温度越高,产生的灸疗效应越显著.本次综述为临床艾灸选择合适的施灸条件及艾灸起效机理研究提供了思路.

  • "灸疮"考辩

    作者:马芳芳;王一辰;林殷;廖艳;张聪;潘诗霞;柯秀慧;赵丰润;李孟慧;韩悦

    古人有"灸必发疮"方能奏效之说,本文通过考辩灸疮出处、医理及其坏证以明辩真伪.灸疮早出自汉代《武威汉代医简》《金匮要略》,本义为灸后灼伤疮疡,至晋代《针灸甲乙经》始有用草鞋热烫促使灸疮感染化脓的记载,"发灸疮"法成为化脓灸的标志.考化脓灸须在辨证选穴正确前提下,兼气血充盛、取穴准、灸量足三因素方可得效;若艾灸过度、选穴不准、触犯外邪、护养不当则易产生坏证.历代医家对灸疮安全性和疗效提出质疑,提出禁用八木之火、设禁灸穴以防其害.临床证实灸感"气至"为灸法得效标志,"灸必发疮"之说多系古人为加强灸量刺激达到"气至"得效标准,而过度艾灸所致,非特指灸法得效标志.

  • 关于灸材和灸温的思考

    作者:朱兵

    对热灸疗法国内外的早期运用、灸材的选择作系统的评述,认为灸疗发挥效应的主要因素取决于施灸温度和施灸面积,而灸材不是重要的.

  • 试析艾灸的质与量

    作者:张田宁;吴生兵;朱咏梅;田千慧;曹健;吴杰;周美启

    艾灸作为古老的一种中医疗法,以丰富的作用形式、突出的疗效广泛应用于临床.而实践证实,艾灸治疗如同药物疗法,存在着量与效的关系,不同的艾灸参数,产生不同的临床效应.众多学者围绕艾灸的作用形式、作用特征、治疗参数、临床效应及作用机制等各方面,研究颇丰.笔者结合近年相关报道,围绕艾灸疗法的质与量的关系,试作总结探析.

  • 温和灸上印堂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章海凤;芦薇;康明非;黄仙保;付勇

    目的:比较不同灸感(热敏灸感vs非热敏灸感)温和灸上印堂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对符合研究标准的6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施以温和灸,距离皮肤2-3cm,以患者自觉温热但不灼烫为度,艾灸治疗结束后,根据上印堂穴热敏灸感出现与否及出现次数分为热敏灸感组及非热敏灸感组,艾灸上印堂穴出现热敏灸感次数≥3次为热敏灸感组,<3次为非热敏灸感组.两组每次治疗45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热敏灸感组疗效优于非热敏灸感组(P<0.05);热敏灸感组愈显率为73.53%,与非热敏灸感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腧穴悬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明显优于非热敏腧穴悬灸疗法;热敏灸感的出现是提高灸疗疗效的关键.

  • 悬灸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灸时、灸效的临床研究

    作者:任建坤;侯永春;张唯;严孜

    目的:比较悬灸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不同灸时之间的疗效差异,寻求佳灸时.方法:纳入120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悬灸15min)、治疗2组(悬灸30min)、治疗3组(悬灸60min)及治疗4组(悬灸90min),每组30例.结果:治疗1组、治疗2组及治疗3组之间比较,在症状积分、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MPQ)、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方面比较三组之间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治疗3组与治疗4组之间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悬灸关元穴对原发性痛经有显著改善作用,灸时的长短是影响灸效的重要因素,60min的灸时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佳灸时长度,而大于60min的灸时未见到进一步改善灸效.

  • 艾灸疗法中灸感、灸温、灸量与灸效关系

    作者:王桂英;王耀帅;王玲玲

    通过梳理古医籍中关于灸感、灸温、灸量及灸效的记载,探讨其相关关系,提出艾灸的温通作用与灸感、灸温、灸量、灸效等密切相关,灸感、灸量和灸温相互影响,艾灸临床要严格操作,控制好灸量、灸温、灸感,才能取得佳灸效.

    关键词: 灸感 灸温 灸量 灸效
  • 灸法的量效关系

    作者:汤晓云;姜云武

    《灵枢·官能》篇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灵枢·官能》曰:"阴阳皆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结络坚紧,火所治之",由此可见,灸疗的范围很广,有些疾病用针刺或中药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使用灸法,针灸并用.唐代王焘在其《外台秘要·中风及诸风方》中倍加注意灸疗的应用,提出灸为"医之大术,宜深体之,要中之要,无过此术".

    关键词: 灸法 灸量 灸效
  • 小议临床施灸之灸量、灸感、灸效及其相互关系

    作者:白玉宏;白玉盛

    灸法是用艾绒或其它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病和保健的一种外治方法.灸法的应用,从古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早在帛书<经脉>就有关于灸法的记载.晋代名医陈延之<医心方>说:"针须师乃行,其灸则凡人便施."可见灸法运用之简便和广泛.<医学入门>又说:"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灵枢官针篇>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急救时又有"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现又有"大病必灸"之说.可见灸法与针刺及汤药治疗同等重要,甚至更有其独特疗效.而临床施灸并未达到相当满意的疗效,原因何在?笔者就临床施灸小议临床施灸之灸量、灸感、灸效及其相互关系.

  • 艾灸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灸时灸感与灸效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伟

    目的 比较不同的灸时及灸感对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的疗效差异.方法 纳入195例合格受试者,将其分为普通悬灸1组(温和灸30min)63例、普通悬灸2组(温和灸60min)63例及热敏灸组(热敏灸疗法)69例.结果 普通悬灸1组、普通悬灸2组与热敏灸组之间比较,在症状积分、近期疗效、即时疗效及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MPQ)方面比较三组之间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灸时与灸效有高度相关性,60min灸时疗效明显优于30min灸时;灸感与灸效亦有高度相关性,在灸时相同的情况下,产生热敏灸感的疗效明显优于普通悬灸.

  • 热敏灸“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灸感与灸效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伟;李海澜;胡锦玉

    目的 比较热敏灸与普通悬灸“关元”穴对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的疗效差异,探讨灸感与灸效的相关性.方法 初步纳入180例合格受试者,经灸感红外联合探测法探查“关元”穴是否被热敏化后,二次纳入病例117例,其中:热敏灸组(灸感法与红外法皆阳性)61例,采用热敏灸疗法;普通悬灸组(灸感法与红外法皆阴性)56例,采用普通温和灸法.结果 热敏灸组与普通悬灸组比较,对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经血中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血管加压素(AVP)含量的比较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热敏灸“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明显优于普通悬灸,说明灸感与灸效具有高度相关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