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内镜注射D-TH胶治疗胃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观察和护理

    作者:刘丽红;温兆洁;孙晓玲

    报告98例内镜注射组织黏合剂D-TH胶治疗胃静脉曲张出血的观察和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健康教育.疗效观察结果提示,D-TH胶治疗胃静脉曲张近期疗效显著.

  • 内镜套扎术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观察

    作者:宋建忠;高占峰;苏秉忠;张海波

    目的 观察内镜套扎术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73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药物+内镜(生长抑素+内镜套扎术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组34例,内科保守治疗(生长抑素+普洛奈尔)组39例,观察两组止血有效率和再出血率.结果 药物+内镜治疗组止血有效率94.12%,再出血率5.88%;内科保守治疗止血有效率74.36%,再出血率27.27%.两组止血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内镜治疗组再出血率发生率明显低于内科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套扎术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安全有效.

  • 组织黏合剂治疗胃静脉曲张的护理

    作者:龚丽娟;陈力强;姚鹏;刘杰

    目的 探讨肝硬化胃静脉曲张患者在胃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治疗的过程中的护理.方法 在治疗前护理人员认真细致的准备,治疗中医、护、患的密切配合,治疗后的病情观察与饮食指导.结果 本组共注射16例次,均注射成功,成功率100%.6个月后13例复杳胃镜,6例胃静脉消失,4例明显缩小,3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组织黏合剂对治疗胃静脉曲张止血效果好,增加了治疗的成功率.

  • 改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注射组织黏合剂的方法

    作者:刘巍;芦菲;殷积美;宁瑞花;王晓芬;刘冰熔

    目的 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应用组织黏舍剂治疗的改良方法.方法 用容积1.2ml的注射器预注入0.5ml碘化油和1ml的组织黏合剂,护士将装有1.5ml碘化油的注射器严密接于注射针入口,待医生选好需硬化的静脉,护士镜下行静脉穿刺,穿刺成功后将手中的1.5ml碘化油全部推出后迅速撤针.结果 76例应用此方法治疗取得了成功.结论 改良"三明治"法注射组织黏合剂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改良方法止血效果好.

  • 组织黏合剂Histoacryl治疗胃静脉曲张活动性出血的疗效

    作者:曾黎明;陈村龙;智发朝

    目的:观察内镜下组织黏合剂Histoacryl曲张静脉内注射对胃静脉曲张活动性出血的疗效.方法:把42例经紧急胃镜确诊为胃静脉曲张活动性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内镜曲张静脉内注射Histoacryl和三腔两囊管填塞压迫止血治疗,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止血时间、止血率、再出血率、输血率、手术率、死亡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分别为3.8±1.3 h、13.6±8.7 h,有显著性差异(P<0.05);止血率分别为100%(22/22)、90.0%(18/20),差异无显著性(P>0.05);再出血率分别为4.5%(1/22)、40.0%(8/20),有显著差异(P<0.05);输血率分别为50.0%(11/22)、80.0%(16/20),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率分别为4.5%(1/22)、50.0%(10/20),有显著性差异(P<0.05);死亡率分别为0(0/22)、25.0%(5/2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镜下Histoacryl曲张静脉内注射比三腔两囊管填塞压迫止血更快,疗效更好.

  • 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控制及预后300例

    作者:蔡胤浩;张亚华;陈万伟;罗莎莎;何恩乐;游明瑶

    目的:探讨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bleeding esophageal varice,BEV)的治疗方法、控制时间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找出预测控制出血无效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2008-01/2013-01入我院治疗的300例BEV患者,回顾分析治疗后≤2h、>2 h但≤6h、>6h但≤5d、≥5d的出血控制状况,剖析控制出血时段与病死率的关系.将单纯药物与药物联合内镜两种治疗措施在控制出血有效率与病死率间的差异进行对比.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治疗无效的因素.结果:300例BEV患者内,入院治疗时段出血控制无效者≤2h、>2 h但≤6h、>6 h但≤5d时段内各自为75、25、27例,病死依序为1、3、1 6例.≤2h时段出血未获控制病死率较高,≤2h时段出血控制可降低病死率,支持>2 h出血未获控制须立即转换治疗的共识.药物治疗控制出血有效率为57.67%(173/300),病死率为9.67%(29/300).药物治疗控制出血无效后,组织黏合剂注射或套扎联合内镜治疗的控制出血有效率为90.00%(27/30),死亡率为0.Logistic回归显示,入院时收缩压≤90 mmHg、总胆红素表达加大、肝功能分级提升、有腹水为预测治疗无效的因素.结论:有腹水、总胆红素表达加大、入院时收缩压≤90 mmHg、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提升等状况也许为预测治疗无效的因素;控制出血无效时段多发于≤2h,病死率随时间延长上升;>2 h出血未获控制须立即转换治疗;药物联合内镜治疗控制出血有效率较高,病死率较低.

  • 经内镜注射组织黏合剂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疗效评估

    作者:王志强;程留芳;李长政

    目的:为评价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Histoacryl)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疗效.方法:对98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注射组织黏合剂患者进行分析.孤立性胃静脉曲张32例,食管、胃静脉曲张硬化治疗后残留胃静脉曲张53例,断流术后胃静脉曲张出血2例,食管胃静脉曲张以胃静脉曲张为主8例.Lipiodol和Histoacryl(B.Braun,Melsungen,Germany)的配比为1:1,每点注射混合液0.5~2ml.结果:急诊注射33例,止血31例,占93.9%.择期治疗65例.近期排胶再发出血8例,占8.2%.随访1~55mo,平均随访28.38mo,复发出血6例,占7.5%.结论: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胃静脉曲张是一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 肝硬化伴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进展

    作者:刘霞;汪安江;李弼民

    肝硬化定义为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当肝硬化进展至失代偿期时,其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门脉高压主要表现形式主要有侧枝循环、脾大、腹水等.其中胃静脉曲张(gastric varice, GV)为侧枝循环中常见表现形式之一,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gastric varices rupture and bleeding, GVB)同时为肝硬化常见并发症之一,其死亡率较高.近年关于GV的研究较多,但不同类型GV的内镜治疗方案选择尚存在争议,且与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 EV)相比,GV具有出血量大、病情凶险及高死亡率的特点,因此选择一种合适的内镜治疗方法,将有效减少死亡率和改善预后.本文就GV的分型和不同类型GV的内镜治疗进行综述.

  • 生长抑素与生长抑素联合内镜下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胡居龙;艾正琳;杨志云;蒋煜;周玉玲;梁秀霞;林毅军;李坪;张瑶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与生长抑素联合内镜下聚桂醇+组织黏合剂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s bleeding,EGV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67例肝硬化并EGVB患者,对照组(21例)仅给予生长抑素治疗,治疗组(146例)给予生长抑素联合内镜下治疗,两组均应用保肝、利尿及普萘洛尔治疗,观察急诊止血成功率以及随访1周、1个月、3个月后两组患者曲张静脉的消失率和病死率。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急诊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0.5%(19/21)和99.3%(145/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5,P =0.042)。随访1周、1个月、3个月,两组再出血率分别为9.5%(2/21)、23.8%(5/21)、42.9%(9/21)和0.7%(1/146)、2.1%(3/146)和3.4%(5/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065、14.579和32.212,P值分别为0.042、0.000和0.000)。随访至3个月,两组曲张静脉消失率为分别为0%(0/21)和21.2%(31/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1,P =0.041);两组病死率分别为为9.5%(2/21)、0%(1/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4,P =0.01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内镜治疗肝硬化并EGVB患者,曲张静脉消失率显著增加,病死率显著下降,是一种止血快、效果好且安全有效的方法。

  • 胃静脉曲张内镜下黏合剂栓塞治疗后排胶与再发出血的关联

    作者:吴巍;陈舒;陶凤来;叶佩君;张环境;吴云林;王立夫

    目的 研究胃静脉曲张内镜下黏合剂栓塞治疗后排胶过程与再发出血之间的关联和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病房收治,经胃镜检查明确存在胃静脉曲张,并接受了内镜下黏合剂注射栓塞治疗术的患者,对其行内镜随访至少1年,分析其病史资料、内镜所见、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 总计55例患者接受了内镜下胃静脉曲张黏合剂注射栓塞治疗术,其中男性33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0.0±14.6)岁,其中GOV1型12例(21.8%),GOV2型11例(20.0%),IGV1型32例(58.2%).共行黏合剂治疗58次,注射部位64点,平均每点注射1%聚桂醇(3.79±1.55)ml,组织黏合剂(3.02±1.17)ml.所有患者在1年的随访期间均生存,10例患者(7例IGV1型,3例GOV2型)再发上消化道出血共11次,其中排胶溃疡未愈8次、静脉曲张再发出血2次、胃角溃疡出血1次.排胶溃疡完全愈合的时间平均为(8.3±3.4)个月,其中36例患者(69.2%)于术后4~9个月完成整个排胶过程.对排胶过程≥12个月的患者共9例随访至2年,所有患者均完成排胶,且随访期间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结论 内镜下黏合剂注射栓塞治疗术为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重要二级预防手段.黏合剂注射术后排胶为正常现象,术后再发出血可能和曲张静脉栓塞不完全相关,确保曲张静脉完全栓塞或有助于降低术后再发出血风险.

  • 组织黏合剂联合套扎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403例

    作者:刘一品;曹晓凌;徐宁;姜伟炜;岳文静

    目的:研究内镜下胃底静脉曲张组织黏合剂栓塞术联合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15年7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原牟平人民医院)收治40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急诊胃镜检查发现Ⅱ°以上食管静脉曲张合并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先采用碘化油-组织黏合剂-碘化油“三明治”法行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治疗,再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观察其即刻止血率、近期再出血率、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403例患者平均栓塞注射2.4次(984/403),套扎11.6(6~18)环,即刻止血成功率100%,近期再出血率3.7%(15/403)。术后并发胸骨后疼痛21例,咽痛5例,低热7例,胃食管反流3例,并发症发生率8.9%(36/403)。死亡3例,2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肝性脑病。结论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栓塞术联合套扎术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疗效显著,成功率高,降低了病死率及再出血率。

  • 内镜下治疗食管和胃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及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蒋波涛;徐丽;李荣华;晏喻婷;李桂红;周州;王英;陶杨

    目的:评价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胃底静脉曲张组织黏合剂注射的临床疗效和上述三种方法治疗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对107例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分别进行内镜下注射硬化剂(45例)、组织黏合剂(29例)与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33例)三种治疗方法,术后随访止血率、再出血发生率、曲张静脉曲张消失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三组治疗前后门静脉及其属支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门静脉、脾静脉、胃左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的管径、血流速度、血流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患者的急诊止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套扎组曲张静脉消失率(90.9%)高于硬化剂组(71.1%)和组织黏合剂组(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黏合剂组近期及远期再出血率(27.6%、34.5%)高于硬化剂组(15.6%、17.8%)和套扎组(12.1%、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套扎组和硬化剂组门静脉血管内径均较治疗前有所减小,脾静脉血管内径均增加,但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套扎组门静脉、脾静脉的平均血流速度(22.1±3.0 vs.28.9±5.3、23.5±4.1 vs.31.2±3.9)(mm/s)与血流量(19.8±3.7 vs.26.6±5.1、15.3±3.7 vs.20.9±5.2)( ml/s)、硬化剂组门静脉、脾静脉的平均血流速度(20.9±2.6 vs.26.8±2.4、21.2±4.6 vs.28.7±4.1)(mm/)s与血流量(19.7±3.4 vs.25.8±3.8、18.8±3.1 vs.24.7±2.1)(ml/s)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 P<0.05),胃左静脉和肠系膜静脉的血管内径,平均血流速度与血流量变化不大。组织黏合剂组:治疗后门静脉、脾静脉、胃左静脉内径均增大,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增加,肠系膜静脉的血管内径、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具有安全性高、止血效果肯定、近远期再出血发生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内镜治疗后对门静脉高压总的影响不大,可能不会明显加重门静脉高压,并能改善回肝血流。

  •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闭合皮肤切口的效果观察

    作者:文辉清;刘衍民;时鑫;王平;孙北望;沈磊;张程鹏

    目的 观察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闭合普通外科择期手术Ⅰ、Ⅱ类皮肤切口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按拟定的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普通外科手术患者31例,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入组.在手术结束之际关闭皮肤切口时,用4-0可吸收线缝合手术切口处的筋膜、皮下组织层后,使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闭合皮肤切口.结果 本组31例,切口长度12~180 mm,平均(32±32) mm.术后第1天切口发红2例,切口少许渗液1例,均在第2天消失.术后均无发热.术后第1天有3例中度疼痛,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分别有28例、18例、5例诉轻度疼痛.切口愈合时间5~9d,平均(6.3±1.1)d.所有切口均一期甲级愈合.结论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闭合非感染手术的皮肤切口是安全有效的,并具有炎症反应轻微、瘢痕小、感染少的优点.

  • 急诊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作者:薛迪强;杜宏伟;明玉珍;胡永芸;关霞;王丹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由于出血量大,如不及时处理常出现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治疗,已成为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治疗措施.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我们对56例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进行急诊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治疗,现报道如下.

  • 眼眶血管畸形医用胶注射栓塞后切除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林婷婷;何彦津;朱利民

    目的 总结眼眶血管畸形医用胶注射栓塞后切除手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2008年3月至2016年3月确诊为眼眶血管畸形并在手术中采用医用胶进行血管团内注射栓塞后切除病变的患者资料,共25例25只眼,男性7例,女性18例;发病年龄2~64岁,中位年龄29岁.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记录、病理报告和随访资料.结果 畸形血管团位于眶内11例,位于眼睑颜面部5例,同时累及眶内及眼睑浅表组织9例.4例伴有结膜受累.影像学检查发现形态规则的孤立性病变5例;形态不规则且边界不清楚的软组织占位20例,其中包绕或压迫视神经7例.手术入路采取肿物表面皮肤切口3例,外侧开眶骨切开2例,前路开眶20例.前路开眶包括眉弓下皮肤切口9例,下睑睫毛下皮肤入路3例,结膜入路联合外眦切开6例,单纯结膜切口2例.暴露畸形血管团前表面后即行医用胶注射,注射量0.25~2.50 ml,其中8例行分次注射.沿固化的血管团周围剥离软组织,完整取出.手术全程出血少.病理诊断动静脉性血管畸形2例,静脉性血管畸形22例(包括静脉曲张4例、静脉性血管瘤18例),骨内血管瘤1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1例(经及时抢救视力恢复至0.6),皮肤局部炎性反应3例(均发生在眼睑皮肤浅表病变注射一侧).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复发1例,后期经多次手术治疗病情仍反复.结论 眼眶血管畸形采用医用胶注射栓塞后切除手术减少了术中、术后出血的风险,血管团易于取出,特别是边界不清的病变更易于彻底切除,但应严格控制推注量,观察推注后组织反应,尽可能避免医用胶溢出畸形血管团外,尽可能全部取出固化的胶体和病变组织,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 生物活性黏合涂层改善组织工程视网膜神经支架生物黏性的研究

    作者:李康寯;杨斯婧;李康;魏雁涛;庄菁;卓业鸿;葛坚

    目的 探讨生物活性黏合剂对组织工程视网膜神经支架材料的生物黏性修饰效果.方法 实验研究.将层黏连蛋白、Ⅳ型胶原、巢蛋白、硫酸肝素蛋白聚糖重组蛋白等组合构建生物活性黏合剂,评估不同配比浓度的黏合剂对支架材料的黏合效果;细胞计数及CCK-8实验分析黏性修饰支架对细胞生长及毒性影响;通过23 G玻璃体切除术联合黏合修饰的支架黏附于6只新西兰兔一侧眼的视网膜,对侧眼植入未黏合修饰的支架.术后使用眼压测量、眼底照相及OCT观察支架网膜黏附及组织相容性情况.不同配比浓度生物黏合剂修饰神经支架的黏附效果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不同支架材料的细胞黏附率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不同支架材料的细胞成活率比较采用单因素F分析;移植术后不同组间兔眼眼压采用重复测量F分析.结果 层黏连蛋白、Ⅳ型胶原、巢蛋白、硫酸肝素蛋白聚糖比例为60%:30%:10%:10%的生物黏合剂在浓度体积比为30μl/mm2时其24 h黏合率为91.7%,对神经支架的黏附效果较好(x2=8.79,P<0.05);培养24 h后,黏性修饰支架的细胞黏附率(86.85%)显著高于未修饰支架(13.78%,U=0.01,P< 0.05),而两者的细胞成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7.235,P=0.11);内眼移植术后黏性修饰支架兔眼眼压(18.4±0.93) mmHg与非黏性修饰支架(17.1±1.04) 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79.16,P=0.07);黏性修饰支架移植术后7d的视网膜黏附率为80%,眼底检查示术眼网膜及玻璃体腔未见炎性反应.结论 生物活性黏合剂对组织工程视网膜神经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黏性修饰作用,可为组织工程材料视网膜移植应用奠定实验基础.

  • 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治疗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亚松;贾飞创;曹建彪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s bleeding, EGVB)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严重的并发症,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是主要的死因之一[1]。有效防治EGVB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所在。随着内镜技术及设备的不断进步,内镜下治疗EGVB在控制出血和预防再出血方面疗效确切,成为处理急性静脉曲张出血的首选。目前内镜治疗 EGVB 主要包括硬化剂注射治疗(endoscopic variceal sclerotherapy, EVS)、套扎治疗(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 EVL)、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联合EVS和EVL治疗等。本文就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s bleeding, EVB)不同内镜治疗方法并发症的防治综述如下。

  • 胃静脉曲张出血内镜治疗进展

    作者:牛桂军;黄杰安

    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控制其急性出血并预防再出血,是抢救生命的关键.其发生率虽然较食管静脉曲张低,但常出血量凶猛、病死率高.近年来随着血管活性药物、内镜、介入等技术的进步,病死率较前下降.内镜诊疗在胃底(伴或不伴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个体化和多学科治疗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文结合国内外新近文献,阐述该病在预防初次出血、急性止血、预防再出血内镜治疗的进展.

  • 组织胶栓塞对胃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分析

    作者:赵莉;魏子白;王金龙;杜丽;孙旭芳

    目的 探讨人体组织胶镜下栓塞在胃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和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病例72例,分药物组(44例)和药物加栓塞组(28例),统计分析其止血率、2周出血率、复发出血时间、出血相关死亡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平均随访23月,栓塞组较药物组止血率高,复发出血时间长,不良反应多;2周内出血率和复发出血相关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胃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药物联合镜下组织胶栓塞效果更优.

  • 爱必肤胶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切口中的应用

    作者:鲁纯智;张静静

    目的 总结人体组织黏合剂"爱必肤"(Epiglu)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切口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爱必肤"黏合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切口共60例,术后3个月观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60例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切口无需换药和拆线,术后第2天出院,术后第7天、第14天复查,未见任何变态反应、切口感染,术后3个月随诊;59例病人得到随诊,观察皮肤切口平整,没有明显的瘢痕.结论 人体组织黏合剂"爱必肤"黏合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切口疗效肯定,使用方便,组织反应小,无针眼反应及瘢痕增生,术后无需换药,缩短了住院时间,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83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