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治疗体会

    作者:徐鸿涛

    中医药在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治疗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临床治疗中,针灸早期介入,同时配合电针、特定电磁波、火罐、中西药等,取得良好疗效.

  • 温针灸和普通针刺疗法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优劣差异

    作者:陈健祥

    目的:对比分析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应用普通针刺疗法与温针灸治疗的优劣差异.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2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选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1)、试验组(n=41).两组患者均接受药物口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普通针刺疗法,试验组患者予以温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H-B评分、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DI)评分予以统计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分别为97.6%、82.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评分、FDI评分(躯体)、FDI评分(社会)均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H-B评分、FDI评分(躯体)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应用温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普通针刺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普及.

  • 内热针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作者:覃修桐

    目的:观察内热针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参考《神经病学》和《针灸治疗学》的诊断标准选择50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组,各组病例为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疗法,观察组采用内热针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B评分、FDI评分、生活质量.结果:(1)和对照组(52%)对比,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2%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2)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H-B评分9.50±3.50分明显更低,FDI评分(躯体)20.00±3.00分明显更高,FDI评分(社会)10.50±3.60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和治疗前对比,观察组治疗后H-B评分明显降低,FDI评分(躯体)明显上升,FDI评分(社会)明显降低,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3)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和治疗前对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降低,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内热针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疗效快且效果显著,无副反应,是一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好方法.

  •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探讨

    作者:刘锋

    目的 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 76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行针灸治疗,研究组搭配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痊愈31例、好转4例、有效2例、无效1例,疾病痊愈率为81.6%;对照组痊愈23例、好转7例、有效5例、3例无效,疾病痊愈率为60.5%,研究组疾病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抬眉、闭目、鼓颊时间分别为(4.2±1.1)、(3.7±1.2)、(4.4±1.4)d均短于对照组的(4.9±1.3)、(4.4±1.0)、(5.1±1.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效果佳、起效快,值得推广应用.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分析

    作者:申晓东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加中药治疗)30例和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中药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的治疗方法.结果:经过治疗后,经t检验两组患者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症状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症状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中医症状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 穴位按摩联合隔姜垫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观察护理

    作者:陈火玲;李哲琳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隔姜垫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观察护理.方法:2016年08月至2017年08月在我科治疗的50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穴位按摩联合隔姜垫灸治疗(观察组)和单行隔姜灸治疗(对照组)各25例.结果:两组临床疗效(H-B评分):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按摩联合隔姜垫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并加强护理指导,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温针灸介入时机对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影响

    作者:任毅

    目的:探讨温针灸介入时机对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将70例风寒型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药物(口服醋酸泼尼松片、肌注维生素B12注射液)与温针灸治疗(主穴:地仓、合谷、太阳、颧髎、颊车、阳白、翳风、下关),对照组温针灸介入时机选择在药物治疗之后,观察组温针灸介入时机选择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面部残疾指数社会功能评分、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的60.00%,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社会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躯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介入时机对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疗效有明显影响,尽早介入对患者治疗效果、面部残疾指数社会功能及躯体功能改善效果有积极影响.

  • 穴位透刺配合隔姜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作者:喻建兵;彭勋超;王春

    [目的]观察穴位透刺配合隔姜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透刺为主配合隔姜灸,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配合电针.两组治疗均以10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House-Brackman(H-B)面神经功能分级的改善程度均较治疗前提高,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透刺配合隔姜灸治疗能显著提高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 针药结合治疗小儿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48例临床观察

    作者:郭飞;卢振产;邱彦昭

    目的 通过对比不同干预方法对小儿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面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旨在观察针药结合疗法对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法进行临床观察,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儿96例随机分为针药组和对照组各48例,进行临床观察.于2组治疗前后观察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分级情况.结果 针药组痊愈36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痊愈20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2.9%.2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针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在小儿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对患儿面神经功能的恢复疗效确切,并可显著提高治愈率.

  • 观察温针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作者:唐军;邵彦;邓春丽

    目的 了解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接受温针灸手段治疗对提高病情控制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本院2016年至2017年收治并由中医辨证确诊为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176例为分析对象,数字编序后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各8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周周围性面瘫对症西医治疗,分别联合常规针刺手段治疗、联合温针灸手段治疗.对患者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并归纳联合温针灸后对患者临床疗效影响.结果 疗程20天,在治疗1个月后评估患者治疗效果.联合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SFGS)、面部残疾指数社会功能量表(FDIS)所得评分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联合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安全性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