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GE Revolution CT在冠脉或头颈部血管的应用

    作者:王炳良;马凌川;丁雪梅;刘晓波;骆跃;张博文

    目的:分析GERevolution在冠脉或头颈部血管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3月于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42例和接受头颈部血管检查的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冠状动脉检查患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头颈部血管检查患者以数字缩减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研究对象均行GERevolutionCT检查,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对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接受冠状动脉检查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检验结果为金标准,GERevolutionCT的诊断符合率为93.0%,组间检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头颈部血管检查患者,以DSA检验结果为金标准,GERevolutionCT的诊断符合率为91.3%,组间检验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ERevolutionCT技术在冠状动脉和头颈部疾病的诊断上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更加便捷安全,能够提高图像质量.

  • 64排螺旋CT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作者:程爱国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从本院2017年7月~2018年9月接诊的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患者中选取76例进行研究,将选取的患者均采用64排螺旋C T血管造影进行检查,分析其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接受诊断的患者中患有颅内动脉瘤15例,颅内动静脉畸形8例,单侧颈内动脉狭窄11例,双侧内动脉狭窄6例,单侧椎动脉狭窄21例,双侧椎动脉狭窄7例,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狭窄8例.结论:64排螺旋CT应用于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能够直观地显示头颈部血管的情况,有助于医师全方位多角度分析患者病情,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术对头颈部动脉成像应用研究

    作者:靳兆军;韩云飞;韩庆涛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技术对头颈部动脉成像的优势.方法:对25例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减影成像检查,用特殊头部固定装置固定头颅,先行平扫,然后以相同的扫描参数行增强扫描,将增强前后图像送至工作站进行减影,利用inspace从减影的图像中提取动脉,进行血管重组,其中15例同时行常规CTA检查,8例行DSA检查,比较减影CTA与常规CTA的成像速度、图像质量,并与DSA成像比较.结果:25例均能显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及主要分支,其中17例颈椎及颅底骨质完全减去,血管显示良好,8例因检查时头部轻微动或做吞咽动作而造成部分颈椎骨及颅底骨未完全减去,但动脉仍能显示,减影CTA平均成像时间4.3 min,常规CTA平均成像时间24.3 min,2种成像技术比较,颈部动脉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别,减影CTA对颅内动脉主干及更多分支的显示优于常规CTA,减影CTA与8例DSA比较图像完全相同.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减影技术省时省力、便捷灵活、图像质量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 64层螺旋CT对于头颈部血管检查的低剂量可行性研究

    作者:魏书恒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于头颈部血管检查的低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确诊有头颈部血管病变80例患者的CTA图像,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低BMI(<25kg/m 2)组40例和高(≥25 kg/m 2)组40例。每组随机分为2个亚组,即低BMI组亚组A组、B组,高BMI组亚组C组、D组,各组20例。对A组、C组不同管电流下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同时比较B组、D组低剂量和常规剂量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A组、C组不同病灶类型在不同管电流下均可清晰显示,但管电流A200及A100、B100图像质量有所下降。A组管电流A300、A400、A500时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70%、65%、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明显优于A100、A200的0%、10%(P<0.05)。C组管电流C200、C300、C400、C500时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65%、70%、75%、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明显优于C100的5.0%(P<0.05),B组低剂量、常规剂量扫描时的图像评分达5分的比例分别为90.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D组低剂量、常规剂量扫描时的图像质量评分达5分的比例分别为80%、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CTA应用于头颈部血管检查是可行的,降低管电流根据BMI进行调整,当患者BMI<25 kg/m 2时,管电流设置为300 mA;BMI≥25 kg/m 2时,管电流设置200 mA既能减少辐射损伤还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

  • 64排螺旋CT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孙留洋;李超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部cta检查资料。结果57例中, cta显示:正常3例;血管病变54例,包括颅内动脉瘤5例、颅内动脉畸形9例、颈总动脉狭窄11例,颈内动脉狭窄17例,椎动脉狭窄或纤细9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3例。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治疗、评价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头颈部血管性疾病诊断和治疗后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

  • 头颈联合CTA血管成像对头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猛;郭剑山;林志阳;刘剑锋

    目的:探讨头颈部动脉CT血管成像( 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82例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均进行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和传统DSA检查,以DSA结果为对照标准,对比分析CTA检查头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结果。结果 CTA在显示A1-2段、M1-2段、P1-2段、基底动脉、交通动脉、颈内动脉C6-7段的灵敏度高,显著高于颈内动脉C2、C3段和椎动脉(P<0.05);CTA检查结果和DSA检查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TA检查无创、简单、准确,在头颈部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中能够提供较好的图像质量,临床价值较高,可以作为头颈部血管疾病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或首要方法。

  • 128层螺旋CT不同扫描方向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张新生

    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的迅速发展,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提高,后处理影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的提高,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已经进入常规的临床应用。头颈部CTA质量受扫描技术因素的影响较大。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种扫描方向,初步探讨自头侧向足侧方向扫描技术在头颈部CTA应用的可行性。

  • 头颈部血管造影128层螺旋CT成像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陈刚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疑诊或确诊为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128层螺旋CT血影造影,同时进行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和大密度投影,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各种后处理技术得到的图像经过不同位置、不同角度的显示主动脉弓、头臂干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双侧颈总、颈内、颈外、 椎动脉图像比较清晰.100例患者中没有发生病变的患者19例(19.0%),动脉狭窄或动脉硬化68例(68.0%),颈内动脉动脉瘤4例(4.0%),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9例(9.0%).结论 128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成像在诊断头颈部血管性病变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具有无创、准确性高、快速、安全性高的优势.

  • 头颈部动脉CTA与DSA对比分析

    作者:杜晓兢;唐笑先;原杰;赵杰

    目的:通过对44例患者头颈部动脉 CT血管成像(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对比分析,探讨 CTA在头颈部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3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怀疑有头颈部血管狭窄的患者,行头颈部64层螺旋 CTA检查,选取每位患者的12支血管(双侧锁骨下动脉、双侧颈总动脉、双侧颈内动脉、双侧椎动脉、双侧大脑前动脉、双侧大脑中动脉)进行血管狭窄程度分析,并与 DSA结果对照。结果44例患者共有528支血管,CTA发现94支血管有不同程度狭窄及闭塞,其中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者分别有30处、13处、32处、19处;DSA发现97支血管有不同程度狭窄及闭塞,其中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者分别有24处、15处、34处、24处,得出 CTA诊断血管狭窄及闭塞的灵敏度91.5%,特异度97.5%,假阳性值2.5%,假阴性值8.5%。结论 CTA对于头颈部动脉狭窄程度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可以指导临床的诊断与治疗。

  • 3.0T MR 头颈部3D-TOF-MRA的临床应用

    作者:姜国锋;战祥波;殷浩;张广超;董趁捧

    目的 评价3.0 T磁共振成像 MR 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MRA)显示头颈部血管情况,探讨3D-TOF-MRA在头颈部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30例病人进行3D-TOF-MRA检查,扫描范围自颅顶至主动脉弓.通过图像重建获得满意的头颈部三维动脉血管像.结果 对临床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患者30例行3D-TOMRA,对其图像质量和血管显示情况进行分析,所有图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结论 3D-TOF-MRA是可靠的快速的无创血管成像方法,在评估颈部血管、近端颅内血管方面,与DSA相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 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减影成像技术的初步探讨

    作者:武炳中

    脑血管疾病以及头颈部血管病变的发病率逐年增长,为了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头颈部血管的病变,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医学专家对此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主要探讨多层螺旋CT减影成像技术在头颈部血管治疗中的特点以及应用价值.

  • 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胡爱武;乔方;龚建平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临床怀疑脑梗死患者行头颈部64排CTA检查,将层厚0.625mm图像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而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和大密度投影(MIP)等处理,重点观察脑梗死面积大小、分布、程度和病变血管的部位、范围及程度以及有无侧支循环形成.结果 30例怀疑脑梗死患者中,较大片梗死10例、多发腔隙性梗死14例、大小混合性梗死6例;左侧颈内动脉闭塞3例、右侧颈内动脉闭塞1例、左右大脑中动脉闭塞各1例,两侧颈内动脉狭窄2例、左侧颈内动脉狭窄3例,右侧颈内动脉狭窄2例.大脑中动脉狭窄、大脑前动脉及椎动脉狭窄共17例,狭窄程度为42%~75%.5例未见明显闭塞或狭窄征象.结论 CTA能清楚地显示头颈部血管走行、结构,是临床诊断脑梗死较可靠的方法.

  • FT CE-MRA与TRICKS头颈部血管成像质量对比研究

    作者:包雪平;周学军;曹亮;葛涌钱

    目的:分析比较透视触发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法(fluoroscopy triggering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FT CE-MRA)和对比动力学时间分辨率成像(time resolved imaging of contrast kinetics,TRICKS)两种不同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成像方法对头颈部血管结构和细节显示的优劣,以优化头颈部血管MRA成像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FT CE-MRA和TRICKS检查各100例.根据三维图像质量将所得图像进行分级,共分5级.结果:TRICKS组中2分3例,3分10例,4分62例,5分25例;FTCE-MRA组中2分1例,3分32例,4分45例,5分2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53,P=0.024 2).结论:TRICKS比FT CE-MRA具有更高的时间分辨率,因此更容易获得颈部血管的纯动脉影像,能减少静脉和周围组织对动脉的影响,可作为头颈部血管病变的筛查首选检查方法.

  • 脑梗死患者血清Hcy、UA与头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的相关性

    作者:柴转英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血尿酸( UA)与头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淅川县人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层螺旋CT连续扫描,分为头颈部血管有动脉粥样硬化组与无动脉粥样硬化组,两组各43例。再将头颈部血管有动脉粥样硬化组根据血管狭窄分为轻、中、重度,比较各组的血清Hcy、UA水平。结果有动脉粥样硬化者的血清Hcy、UA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动脉粥样硬化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动脉粥样硬化重度狭窄患者的血清Hcy、UA水平明显高于轻度、中度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清Hcy、UA水平均升高时,重度狭窄者明显高于血清Hcy、UA水平单一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高Hcy及UA水平均与头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相关,若两者同时升高,极易使患者重度狭窄。

  • 血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患者头颈血管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杜金明;王新平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尿酸(UA)水平变化与脑梗死患者头颈部血管狭窄程度和是否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2‐07—2013‐10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8例,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分为无斑块组44例和斑块组64例,同时应用螺旋CT扫描头颈部动脉(血管)(CTA),按狭窄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狭窄组各30例、18例、16例,比较各组 H cy、U A 水平变化。结果斑块组患者 H cy、U A 值分别为(21.94±18.76)、(381.42±98.36)μmol/L ,显著高于无斑块组,且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H cy和U A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对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 不同程度头颈部血管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对比分析

    作者:吴松伟

    目的:分析对比不同程度头颈部血管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方法选择镇平县人民医院确诊的60例头颈部血管狭窄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6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无颅内梗死病灶。观察组根据狭窄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狭窄3组。重度狭窄组根据狭窄部位分为颅内血管狭窄组、颅外血管狭窄组。采用 MoCA及 MMSE 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认知功能测试。结果观察组患者 MMSE 及 MoCA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重度狭窄组 MMSE 及 MoCA 评分明显低于轻度、中度狭窄组(P <0.05),轻、中度狭窄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颅外血管狭窄组 MMSE 及 MoCA 评分明显低于颅内血管狭窄组(P <0.05)。结论不同程度血管狭窄对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不同,重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较明显。

  • RSNA2014头颈部影像学

    作者:郝永红;郭林英

    随着转化医学的深入以及循证医学的发展,头颈部各种成像方式逐渐规范化、个体化,各种功能成像技术逐步临床化.能谱CT技术、低管电压技术、C型臂CT机的应用更加广泛,以提高图像质量及降低头颈部CT扫描的放射剂量;4D-CT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单指数模型、质子内不相干运动、非高斯分布的扩散峰度成像)、动态增强MR成像、CT灌注成像、PET-CT/MR以及超声弹性成像等正逐渐应用于头颈部病变的诊断且逐步拓展至对组织功能以及病变疗效的评估.

  • 小剂量对比剂CTA在头颈血管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普福顺;吴晶晶;罗家滨;梁远仲;吴丽霞

    目的 探讨小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128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技术在头颈血管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对75例拟诊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采用小剂量对比剂进行头颈部CTA检查,将扫描后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CTA重建,分别对CTA图像质量及病变显示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低剂量对比剂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图像质量均达到诊断要求,颈部动脉显示优良率82.6%,脑部动脉显示优良率81.3%,头颈部血管病变显示清楚;75例中正常23例;异常52例,其中脑动脉瘤32例(共38个动脉瘤),脑血管畸形(AVM)2例,脑血管硬化13例,颈内动脉阻塞3例,烟雾病2例.结论 采用小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进行头颈部血管128层螺旋CT成像(CTA)检查,能够获取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在不影响诊断结果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对比剂用量,有利于降低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

  • 多层螺旋CT高浓度低剂量造影剂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应用研究

    作者:徐志宾;黄祖和;梁纹菁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高浓度低剂量造影剂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应用情况.方法:本研究特选取本院80例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时间为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期间.依据造影剂浓度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接受普通浓度常规造影剂和高浓度低剂量造影剂,比较两组动脉图像质量评分,记录两组患者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动脉图像质量评分比较,P>0.05;观察组患者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多层螺旋CT高浓度低剂量造影剂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应用有显著的效果.

  • 头颈部血管MR三维对比增强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福东

    目的:总结头颈部血管MR三维对比增强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随机选取的方式对前来我院进行头颈部血管检查的病患进行选取,选取的总人数为46人,选取的时间为2017年03月-2017年11月.采用平均分配的方式将全体46人分为两个小组,其中一个小组命名为研究组,另一个小组命名为常规组.常规组病患检查时使用carebolus+3D-CE-MAR,研究组病患检查时使用testbolus+3D-CE-MAR,分析两个小组病患的图像质量及其病症.结果:经检查后,研究组质优率为82.61%,常规组质优率为73.91%,两个小组之间并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种检测方式都能够清楚的展现图像并给予诊断结果,能够清晰展现血管的状况及其性质.结论:3D-CE-MAR具有高效性、无创性、便捷性和安全性的特点,不会对病患造成任何伤害,因此在对头颈部血管展开检查时应采用3D-CE-MAR.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