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杨升东;罗小辑;林豪;谭涛;王南;林端阳;王林;张超;邓忠齐

    目的 探讨经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行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14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7例,女7例,年龄为(55.14±9.87)岁(38~73岁).患者出现自觉症状至确诊的时间为(35.25±45.79)个月,症状加重至确诊的时间为(10.67±14.69)个月.导致胸椎管狭窄症的因素:黄韧带骨化10例,椎间盘突出3例,椎间盘突出合并黄韧带骨化1例.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减压和固定节段、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和引流时间,以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脊髓损伤分级(简称ASIA分级)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功能评分表(简称JOA评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结果 所有手术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护下完成,手术时间为(216.21±60.40)min(110~322 min),术中出血量为(471.43±358.80)ml(50~1200 ml),术中输血量为(378.29±622.81)ml(0~2000 ml),术后引流液量为(440.93±396.44)ml(33~1430 ml),术后引流时间为(3.93±1.59)d(1~7 d).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3例,其中脑脊液漏2例,颅内积气和低颅压综合征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术前脊髓损伤ASIA B级1例,末次随访时改善为ASIA D级;ASIA C级4例,末次随访时3例改善为ASIA D级,1例改善为ASIA E级;ASIA D级9例,末次随访时4例改善为ASIA D级,5例改善为ASIA E级.术前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6.43±2.10)分和(9.14±0.95)分,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JOA评分改善率优3例,良6例,可4例,差1例.末次随访时未发现内固定失效病例.结论 经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椎管狭窄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术中脊髓的神经电生理监护和审慎的操作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 腰椎黄韧带骨化伴腰椎管狭窄的治疗

    作者:蓝旭;高杰;许建中;刘雪梅

    目的:探讨腰椎黄韧带骨化伴腰椎管狭窄影像学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治疗腰椎黄韧带骨化伴腰椎管狭窄患者9例,男5例,女4例;年龄51~63岁,平均57岁.患者均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和下肢放射痛,CT和MRI检查提示病变部位:L4,5和L5S1双节段2例,L4,5单节段5例,L5S1单节段2例.4例单纯行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5例行椎板和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采用JOA评分(包括主观症状、日常活动受限度、临床体征和膀胱功能)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患者术后无感染或神经损伤等并发症,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4个月.末次随访腰背疼痛和下肢放射痛等明显改善,行走距离均接近正常,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腰椎黄韧带骨化CT检查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影像学表现决定具体手术方法,手术目的以小创伤获得椎管有效减压并重建下腰椎稳定性.

  •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外科治疗体会

    作者:杨熙创;王晓玲;柏龙文;张巧玲;宁文德;杨寅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e flave,OLF)是引起胸椎椎管狭窄、脊髓受压的原因之一[1,2],临床上较少见.我院自1997年6月-2000年6月共收治12例OLF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腰椎黄韧带骨化并椎管狭窄

    作者:甄平;刘兴炎;李旭升;高明喧;薛云

    黄韧带骨化可见于脊柱各节段,临床相关报道均集中于颈椎及胸椎,腰椎黄韧带骨化较少提及.与胸椎黄韧带骨化的起因不同[1],腰椎黄韧带骨化多为腰椎管狭窄症中黄韧带增生、肥厚及钙盐沉着为特征的一种退行性变,严重者易导致不可逆性重度椎管狭窄.

  • 脊柱椎管内韧带骨化症发病原因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章旭;张子方;麻凤玉;孟纯阳;李庆伟

    近年,脊柱椎管内韧带骨化的发病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一旦发病多呈现渐进式发展,且涉及多个椎体节段,其中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和胸椎黄韧带骨化(OLF)尤为多见,病情多急重,同时严重异位骨化的韧带压迫脊髓、神经,甚至与脊髓、神经发生粘连,肢体出现严重功能障碍,而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及相关致病因素的研究繁杂,尚无统一认识.该文从不同方面,就近年椎管内韧带骨化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行系统性阐述,以期为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 胸椎黄韧带骨化致椎管狭窄的临床特征和手术疗效

    作者:孙川江;陈成;马刚;张彤

    目的 探讨采用薄化层揭法治疗由胸椎黄韧带骨化(OLF)引起的胸椎管狭窄症的特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对所有OLF均采用薄化层揭法进行治疗.结果 40例在半年随访时,13例椎管面积残余率>80%者,JOA评分从术前的(7.6±2.2)分提高到术后的(9.2±1.6)分;24例椎管面积残余率在50%~80%者,JOA评分从(5.2±1.5)分改善到(8.7±1.8)分;3例椎管面积残余率<50%者JOA评分从(4.3±0.3)分改善到(5.0±0.6)分.结论 胸椎OLF好发于下胸椎,术前椎管面积残余率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只要有临床症状和相应影像学表现,应尽早手术并尽量切除骨化物,并注意减压范围和减压技巧.

  • 单节段黄韧带骨化引起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

    作者:唐礼明;芦健民;王本杰;赵德伟

    目的 探讨保留腰椎板上1/3椎管减压术对黄韧带骨化性病变引起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68例黄韧带骨化性病变引起的腰椎管狭窄并进行了保留腰椎板上1/3椎管减压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JOA评分平均(10.3±4.1)分,恢复到术后平均(22.3±5.8)分,恢复率为(63.8±22.4)%,未见神经功能恶化及腰椎不稳发生,临床疗效满意.结论 保留腰椎板上1/3椎管减压术是一种治疗黄韧带骨化性病变引起的腰椎管狭窄症合理的术式.

  • 多节段颈椎黄韧带骨化合并颈椎黄韧带钙化和胸椎黄韧带骨化1例

    作者:张艳玲;韩小博

    本院于2013-05诊治1例多节段颈椎黄韧带骨化合并颈椎黄韧带钙化和胸椎黄韧带骨化,报道如下.1 病例报道患者,男,52岁,因颈痛放射至右肩膀3年,伴胸背痛和右下肢麻木2个月求诊,右腿麻木,近1个月呈进行性加重.查体:四肢肌力和腱反射正常.病理征阴性.颈椎X线片显示从C2-5的黄韧带骨化和C1,2之间椭圆形结节病变.CT显示颈椎C2-5连续的黄韧带骨化合并小面积的C5、6~C7T1钙化,导致椎管狭窄(图1).胸椎X线片、CT还显示胸椎黄韧带骨化.

  • 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通过根黄通道手术治疗长期疗效

    作者:史锐;朱振军

    目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通过根黄通道手术治疗,观察其长期疗效.方法:于2005年3月~2015年4月通过根黄通道行胸椎管后路后壁减压治疗胸椎脊髓病合并黄韧带骨化症患者共81例,男51例,女30例;年龄50~79岁,平均61岁.病史8~42个月,平均24个月,首先采用磨钻行胸椎后路椎板薄化法,椎板咬骨钳从根黄通道内将骨化的黄韧带组织进行游离、孤立减压.采用JOA括约肌功能评分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以及运动功能恢复率评估疗效.结果:本组78例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术后无加重期,其中3例术后出现症状加重,1例由术前1分降至0分,2例由术前2分降至1分,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5个月~63个月,平均44个月,通过JOA改良下肢功能障碍评分标准评价.优45例,良24例,可9例,差3例,优良85﹪.差1例随访36个月无恢复,1例随访26个月由1分恢复至2分,1例8个月后改善至3分.结论:通过胸椎黄韧带骨化症采用后壁根黄通道手术治疗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其术后长期疗效满意.

  • 黄韧带骨化病因研究进展

    作者:续开亮;赵宇

    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 flavum, OLF)是引起脊髓压迫症的重要原因之一[1,2]。OLF引起脊髓病的常见症状为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和感觉障碍,可有疼痛、麻木、跛行,甚至可出现大小便障碍等截瘫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了解OLF病因可为其相关脊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文杰;王洪立;姜建元

    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是脊柱后纵韧带进行性异位骨化压迫脊髓和神经根而导致其功能受损的一种疾病,是日本及其他东亚国家颈胸段脊髓病和神经根病的常见原因之一,多发于颈椎,胸椎次之[1,2]。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T-OPLL)即为胸段后纵韧带异位骨化累及后方脊髓进而出现相应压迫症状的疾病,多见于中上段胸椎,且常合并黄韧带骨化造成脊髓前后压迫,加之胸段椎管狭小、脊髓血供相对较差,一旦出现神经压迫症状后保守治疗多无效,需要借助手术方法进行彻底减压。该病起病隐匿,发病机制不明,且保守疗效差、手术风险大,长期以来一直是脊柱外科领域富有挑战性的临床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及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 T-OPLL在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等方面获得了一定进展。

  • 影响胸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效果的因素

    作者:赵建民

    目的 总结胸椎管挟窄症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胸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 回顾总结获随访120例经过手术治疗的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临床表现、手术过程,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等临床资料.随访时间6~64个月,平均28个月.结果 功能评定采用改良的Epstein评分标准,优51例,良42例,改善17例,差10例.优良率为77.5%.脑脊液漏24例,术后症状加重12例,其中2周内恢复到术前水平9例.血肿3例.结论 由于胸段脊柱的解剖学特点,诸多合并症等许多因素影响胸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术后症状加重者多可在2周内恢复.

  • 漂浮法后路椎板切除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伴发脊髓病的远期疗效

    作者:商卫林;李振宙;侯树勋;吴闻文

    目的 探讨漂浮法后路椎板切除治疗黄韧带骨化伴发脊髓病的远期效果.方法对15例胸椎黄韧带骨化伴发脊髓病患者行经后路椎板漂浮法切除减压术,即用尖嘴咬骨钳或微型磨钻,于预减压之椎板与小关节交界处纵行开槽,切断内外板及骨化/非骨化黄韧带达椎管,使椎板在硬膜囊上呈漂浮状态后,整块摘除椎板.结果 15例随访5~12年,平均8.3年.根据EPstein疗效评定标准:优6例(40.0%),良5例(33.3%),可3例(20.0%).差1例(6.7%).结论 胸椎黄韧带骨化伴发脊髓病行后路漂浮法椎板切除减压安全可行,可获得良好的远期疗效.

  • 胸椎黄韧带骨化性椎管狭窄的治疗

    作者:庄正陵;刘瀚霖;李振宙;闫学军;青光恒;段轶

    目的 探讨漂浮法经根黄通道后路椎板切除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性椎管狭窄的远期效果.方法 对22例胸椎黄韧带骨化性椎管狭窄行漂浮法经根黄通道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结果 22例随访6-75个月,平均36.2个月,参考Epstein等的评价标准,优良率81.8%.术中10例损伤硬膜者6例经缝合或修补愈合,4例术后脑脊液漏者经引流等保守治疗方法治愈.结论 漂浮法经根黄通道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性椎管狭窄,减压安全、彻底,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分段切除减压治疗连续多节段重度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作者:杨小彬;郝定均;贺宝荣;吴起宁

    目的:探讨半关节全椎板分段切除减压对连续多节段重度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26例连续多节段重度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接受全椎板分段切除减压治疗,其中男11例,女15例;平均51.2(43~69)岁。所选患者均为连续多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其中T5~8椎3例,T5~9椎2例,T6~9椎2例,T6~11椎2例,T7~10椎3例,T7~11椎3例,T8~11椎8例,T7~T12椎2例,T8~L1椎1例。采用改良JOA评分法(11分)和Nurick分级评价神经减压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安全顺利完成,减压节段3~5个,平均3.7个。手术时间3.0~5.5 h,平均4.1 h,出血量900~2100 ml,平均1300 ml。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1例。术后6例发生短暂脊髓损伤加重,另1例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但未加重。未发生切口感染。随访12~36个月,平均24.4个月。术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有较大改善,评分术前为3.00±2.32,术后2周为7.23±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Nurick分级与术前比较,9例较术前提高3级,12例提高2级,4例提高1级,1例未提高。末次随访时无加重病例。结论半关节全椎板分段切除减压治疗连续多节段重度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安全、可靠,疗效满意。应特别注意其手术技巧。

  • 氟与黄韧带骨化

    作者:王哲;王全平;高双斌

    关键词: 黄韧带骨化
  • 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陈仲强;孙垂国;党耕町;刘忠军;郭昭庆;齐强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986年1月至2003年4月我院采用"揭盖式"胸椎管后壁切除术治疗的135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的资料,随访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患者年龄、术前病程、手术节段与部位、影像学分型及JOA评分等与疗效的关系.结果:135例中82例获得随访,随访率60.7%,平均随访时间5年6个月(2~14年),术后优良率74.4%,有效率92.7%;68.4%的患者在术后2年内恢复停滞,26.3%的患者主诉术后2~5年仍有缓慢恢复;患者的术前病程、年龄、手术节段对术后疗效有显著影响(P<0.05);手术节段累及胸腰段者术后疗效较局限于中上胸椎者差.结论:"揭盖式"椎管后壁切除术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患者术前病程、年龄及手术部位是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

  •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并发硬脊膜损伤或脑脊液漏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作者:孙垂国;陈仲强;齐强;郭昭庆

    目的:分析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手术并发硬脊膜损伤或脑脊液漏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对103例手术治疗的胸椎OLF患者中并发硬脊膜损伤或脑脊液漏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发生硬脊膜损伤,发生率为29.13%;22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发生率为21.36%,其中21例患者经以俯卧位为主的综合治疗后痊愈,1例发生伤口全层裂开,二次手术后痊愈.结论:硬脊膜损伤或脑脊液漏是胸椎OIF手术易发生的并发症;俯卧位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治疗术后脑脊液漏的有效方案,但患者较痛苦,有待改进.

  • 骨代谢相关基因单核甘酸多态性在脊柱后纵韧带骨化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郭洪刚;马信龙

    脊柱韧带骨化症是以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与黄韧带骨化为代表的临床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1~4].该病呈进展性,可导致脊髓压迫及神经功能障碍.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基因研究的深化,发现该病具有显著的遗传倾向,考虑为多基因单核甘酸多态性位点变异为特征的家族病.作者就其相关基因单核甘酸多态性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 脊柱后纵韧带骨化及黄韧带骨化的易感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孙新志;陈仲强

    脊柱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um,OPLL)及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OLF)均为发生于脊柱韧带的疾病,是导致颈胸部椎管狭窄、脊髓压迫的常见原因.外界因素及易感基因是影响OPLL与OLF发病率的重要原因[1].外界致病因子如慢性退行性变,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身高/体重指数(BMI),糖尿病、饮食、高氟及高铜等均与OPLL及OLF的发生有关[2,3].

91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