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鞘氨醇激酶/1-磷酸鞘氨醇信号通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媛媛;冯邦哲;孙影;孔庆霞

    我国当前约有900万以上的癫痫患者,每年新发癫痫患者65~ 70万,其中约30%为难治性癫痫.癫痫的发病机制复杂,其病理机制至今尚未完全了解,鞘氨醇激酶(Sphingosine kinase,SphK)/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通路在癫痫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为进一步探索难治性癫痫在分子水平的发病机制,现就SphK/S1P信号通路通过调控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参与癫痫发病机制和可能存在的理想治疗靶点作一综述.

  • 莫西沙星对脂多糖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李娜;刘雅琴;张秀冰;李美欣;袁红霞;邱振宇

    目的 探讨莫西沙星(MXF)能否调节脂多糖(LPS)诱导的体外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方法 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TLR4、SPHK1、NF-κB mRNA及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TNF-α和IL-1的分泌.结果 低及中等浓度(8,16 mg/L)的MXF可抑制LPS刺激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LR4、SPHK1和NF-κB p65 mRNA及蛋白的表达,TNF-α和IL-1分泌量的升高,而高浓度(64 mg/L)则起促进炎性反应的作用.结论 低中浓度MXF可抑制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而高浓度则相反.

  • SphK1对结肠癌lovo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苏颖洁;黄杰安;刘诗权;钟月圆;覃蒙斌

    目的:探讨鞘胺醇激酶l(SphKl)对结肠癌lovo 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结肠癌lovo细胞株,实验分3组:对照组、PMA组和DMS组.PMA组加入佛波醇-12-豆蔻酸酯-13-乙酸酯(PMA,100 nmol/L),DMS组加入N,N-二甲基鞘胺醇(DMS,50 μmol/L),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培养基.采用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生长增殖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well小室模型观察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RT-PCR检测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表达.结果:PMA显著促进细胞的增殖、迁移并抑制细胞的凋亡,DMS则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迁移并促进细胞的凋亡(对照组、PMA组和DMS组的细胞增殖活力:0.71±0.03 vs 1.05±0.05 vs 0.46±0.04;克隆形成率:1.32%±0.26% vs 2.17%±0.17% vs 0.73%±0.13%;凋亡率:16.25% vs 9.15% vs 32.58%;迁移细胞数:72.19±3.36 vs 98.46±6.25 vs 40.48±4.27;均P<0.05).PMA显著促进黏着斑激酶(FAK)的活性和表达,相反DMS则抑制FAK的活性和表达[对照组、PMA组和DMS组FAK mRNA的表达强度:0.151±0.008 vs 0.212±0.014 vs0.114±0.021;蛋白:0.332±0.022 vs 0.374±0.029 vs 0.296±0.018;磷酸化FAK(p-FAK Tyr397)蛋白:0.186±0.032 vs 0.234±0.017 vs0.112±0.023;均P<0.05].结论:SphK1可促进lovo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并抑制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FAK通路而发挥作用.

  • 鞘氨醇激酶1促进SW480细胞迁移机制探讨

    作者:罗金红;张杰;平键

    目的 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K1)具有调控细胞迁移的重要作用,丝/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参与其调控过程.本研究旨在探讨SK1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与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以不同浓度12-豆蔻酸-13-乙酸佛波醇(phorbol 12-myristate-13-acetate,PMA)干预SW480细胞,观察细胞SK1、p-AKT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情况.采用Ttranswell法观察PMA和AKT抑制剂对SW480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CCK8实验显示,25、50、100 nmol/L PMA刺激的SW480细胞培养液吸光度(A)值分别为0.780±0.030、0.844±0.057和0.998±0.045,与空白对照组(A值0.631±0.051)比较均明显增加,F=93.48,P<0.001;PMA可诱导细胞内SK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100 nmol/L PMA增强SW480细胞迁移和侵袭(分别为169.8±10.82和89.6±8.44),较对照组(分别为63.6±8.67和39.6±6.12)明显增加,而AKT抑制剂AKTi1/2可减少PMA诱导的迁移和侵袭SW480细胞数量(分别为91.8±9.36和57.2±8.98);PMA增强SW480细胞SK1表达同时促进AKT蛋白磷酸化水平,而AKTi1/2可拮抗PMA的作用.结论 SK1可促进SW480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与上调AKT信号通路有关.

  • 鞘氨醇激酶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郑晓东;张彦;房慧颖;王明浩;张毅;姜军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E-钙黏蛋白( E-cadherin)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2003年9月至2006年5月重庆市肿瘤研究所乳腺外科手术切除的乳腺组织标本171例,包括乳腺纤维腺瘤20例和浸润性导管癌151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所有乳腺组织标本中Sphk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E-cadherin表达的关系。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Sphk1在114例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总阳性率为75.50%(114/151),而在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均表达阴性(0/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98,P=0.000)。 Sphk1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状态(Z=-6.122,P=0.000)、ER(χ2=4.478,P=0.034)及HER-2表达(χ2=7.313,P=0.013)有关,而与患者年龄(χ2=2.791,P=0.095)、月经状况(χ2=0.010,P=0.919)、肿瘤直径(Z=-0.249,P=0.804)、PR表达(χ2=0.740,P=0.390)无关。在全部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 E-cadherin 与 Sphk1表达不同的患者其淋巴结转移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87, P=0.001)。 E-cadherin (-)且 Sphk1(+)的患者淋巴结阳性率为85.71%(18/21),E-cadherin (+)且 Sphk1(-)的淋巴结阳性率为30.77%(8/26),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189,P<0.008)。结论 Sphk1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有望作为评估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 鞘氨醇激酶1在乳腺不典型增生及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毅;周艳;王姝姝;陈庆秋;姜军

    目的 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 收集本院2008 年3 月至2009 年10 月手术后切除经病理证实的各级乳腺不典型增生标本30 例、乳腺癌标本36 例及正常乳腺组织11 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类组织的SPHK1 表达,了解其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不同组织改变阶段的表达情况.定量资料采用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或Mann-Whit ney 检验.结果 SPHK1 在正常乳腺组织中无表达,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表达呈逐渐增强趋势,在乳腺癌中有强表达(r =0.797,P =0.000).在乳腺癌组织中SPHK1 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无明显关系(P >0.050).结论 SPHK1 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

  • 鞘氨醇激酶1通过调控黏着斑激酶和黏附分子的表达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作者:刘诗权;苏颖洁;黄杰安;覃蒙斌;唐国都

    目的 探讨鞘氨醇激酶l(SphKl)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侵袭、迁移、黏着斑激酶(FAK)通路以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影响.方法 采用12-十四酸佛波酯-13-乙酸盐(PMA)和N,N-二甲基鞘氨醇(DMS)诱导和抑制人结肠癌LoVo细胞SphK1的活性,放射自显影法检测SphK1的活性,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Boyden小室观察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可溶性ICAM-1(sICAM-1)和可溶性VCAM-1(sVCAM-1)浓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FAK、ICAM-1和VCAM-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FAK和磷酸化FAK(p-FAK)蛋白的表达.结果 PMA和DMS能分别显著地诱导和抑制SphK1活性,PMA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促进细胞的增殖,而DMS则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的增殖.PMA和DMS处理24 h后,对照组、PMA组和DMS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75.48±6.12)个、(143.36±8.73)个和(38.57 ±3.24)个,侵袭细胞数分别为(64.19±5.36)个、(118.46±6.25)个和(32.48±4.27)个,与对照组比较,PMA组迁移和侵袭细胞数明显增多,DMS组则显著减少(均P<0.01).对照组、PMA组和DMS组的FAK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42±0.04、0.82±0.06和0.23±0.02,ICAM-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49±0.06、0.74±0.05和0.26±0.03,VCAM-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69±0.04、0.89±0.09和0.37±0.0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PMA组和DMS组的FAK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34±0.04、0.52±0.06和0.20±0.03,p-FAK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37 ±0.05、0.51±0.06和0.09±0.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lCAM-1和sVCAM-1浓度随着SphK1活性的增强而升高,随着SphK1活性的抑制而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SphK1可能通过激活FAK通路上调ICAM-1和VCAM-1的表达,从而促进LoVo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 miR-124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机制研究

    作者:谢黎明;贺荣芳;张志伟;唐云云;罗招阳

    目的 探讨miR-124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机制.方法 构建鞘氨醇激酶1(SPHK1) 3'UTR-荧光素酶报告载体,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24对SPHK1 3'UTR-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将miR-124模拟物转染胃癌细胞MGC-803,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PHK1表达水平,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miR-124与SPHK1 siRNA对MGC-803细胞生长、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荧光素报告载体系统证实,SPHK1是miR-124直接调控的靶基因.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iR-124可抑制SPHK1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结果显示,转染12、24、48 h后,对照组的A值分别为0.316±0.010、0.429 ±0.002和0.517±0.007,miR-124模拟物组的A值分别为0.152±0.003、0.216±0.001和0.242±0.020,SPHK1 siRNA组的A值分别为0.167±0.006、0.286±0.011和0.311±0.040,miR-124模拟物组和SPHK1 siRNA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且具有时间依赖性.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转染24h后,对照组、miR-124模拟物组和SPHK1 siRNA组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00.6±11.3)个、(47.8±6.6)个和(54.6±8.3)个,miR-124模拟物和SPHK1 siRNA能明显减缓MGC-803细胞的侵袭能力,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iR-124可通过靶向调控SPHK1的表达而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 SphK1/S1P信号通路在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损伤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轼;吕蔓华

    神经鞘磷脂及其代谢产物——神经酰胺、鞘氨醇(sphingosine,Sph)、鞘氨醇-1-磷酸(sphingosine-1-phosphate,S1P)作为重要的信号传递分子在细胞增殖、存活、凋亡及炎症免疫等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鞘氨醇激酶(sphingosine kinase,SphK)是催化Sph生成S1P的关键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涉及兴奋性毒性、神经炎症及氧化应激、自由基生成、血脑屏障损伤、细胞死亡等多种机制.本文主要阐述SphK1及S1P的功能特点,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涉及的机制,并进一步阐明目前关于SphK1/S1P信号通路在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

  • SphK1调控SIRT1表达对腹型肥胖大鼠内脏脂肪的影响

    作者:王海英;胡慧;王强;方红娟

    目的 研究鞘氨醇激酶1 (sphingosine kinase1,SphK1)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SIRT1)表达及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腹型肥胖大鼠内脏脂肪含量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10只)和高脂饮食组(25只).喂养8周,测量大鼠体质量、腹围,CT扫描计算皮下脂肪面积(subcutaneous fat area,SFA)和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建立腹型肥胖大鼠模型.腹型肥胖大鼠又随机分为转染对照组和SphK1质粒转染组,SphK1转染后继续喂养8周,观察SphK1对大鼠血脂和内脏脂肪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内脏脂肪组织SphK1和SIRT1表达水平.结果 高脂饮食8周后大鼠体质量、腹围均高于正常饮食组,CT扫描发现高脂饮食组皮下脂肪体积和内脏脂肪体积均较正常饮食组显著增多(P<0.01).与转染对照组相比,SphK1转染组治疗8周后大鼠的体质量[(703.65±68.46)g vs.(825.11±51.42)g,P<0.05]、腹围[(22.10±1.16)cm vs.(24.63±1.35)cm,P<0.05]和内脏脂肪重量[(34.27±7.51)g vs.(49.56±7.00)g,P<0.01]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同时,血清TG及TC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SphK1转染组脂肪组织SIR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转染对照组.结论 长期高脂饮食可建立大鼠腹型肥胖动物模型,SphK1上调可减少腹型肥胖大鼠内脏脂肪蓄积,起到控制体重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SIRT1表达增加有关.

  • SphK1在肝损伤小鼠发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冯英巧;杨元生;崔淑兰;陈垦;王晖;周文;吕小龙

    目的 利用5%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检测肝组织中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1,SphK1)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肝损伤的关系.方法 40只SPF级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和DSS模型组(细分为6周、8周、12周3个小组),每组10只.模型组用5%的DSS溶液按0.6 ml/(d·只)连续灌胃建模,并分别于6周、8周、12周后处死,改良赖氏法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含量,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损伤,用于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SphK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各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活性增强,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模型组小鼠肝脏均有明显病理损伤,肉眼观,6周组为明显;光镜下,各模型组均出现了大片的肝脏坏死,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各模型组的小鼠肝脏组织中SphK1的表达量下降,12周下降为明显,与对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hK1的表达量与血清中ALT含量基本成反比关系.结论 DSS可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肝损伤后小鼠肝内SphK1也随之表达减少,肝损伤越严重SphK1表达越少,SphK1表达与肝脏损伤具有相关性.

  • 鞘氨醇激酶1/1磷酸鞘氨醇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肾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莹;孙卫卫

    糖尿病肾脏病(DKD)为糖尿病常见且危害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加而逐年升高,为全世界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DKD发病机制复杂,至今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鞘氨醇激酶1/1磷酸鞘氨醇(Sphk/S1P)信号通路通过参与糖尿病条件下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以及肾小球局部炎症反应等机制促进肾纤维化,该通路可能成为DKD等肾小球疾病新的干预靶点.

  • 鞘氨醇激酶1和核因子-κBp65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畅昶;徐美林;王菁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和核因子(NF)-κB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93例外科手术切除并经常规组织学检查确诊为NSCLC的标本和癌旁正常的余肺组织,应用免疫组化SP法,一抗分别为兔抗人SPHK1,NF-κB p65抗体,二抗为快捷型酶标羊抗鼠/兔IgG聚合物,检测石蜡切片的NSCLC组织SPHK1和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 SPHK1和NF-κB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6.8%(90/93)和89.2%(83/93),均高于其在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率18.3%(17/93),12.9%(12/93)。SPHK1和NF-κB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4,P<0.01)。TNM分期越高,SPHK1和NF-κB p65高表达比例就越高;有淋巴结转移者的SPHK1和NF-κB p65高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死亡者的SPHK1和NF-κB p65高表达率高于存活者,生存分析显示SPHK1高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时间短于SPHK1低表达组的生存时间(χ2=14.025,P<0.01)。结论 SPHK1可能通过NF-κB在NSCLC侵袭、转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提示NSCLC患者预后并进行靶向治疗的指标。

  • SphK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对其增殖和转移的影响

    作者:孟晓东;邱建宏;周占松;赵新鸿

    目的 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s-1,SphK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尿路上皮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方法 逆转录定量聚合酶联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方法检测膀胱癌患者膀胱癌组织和邻近的正常组织SphK1 mRNA的表达.以佛波醇12-豆蔻酸酯13-乙酸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为SphK1激活剂、二甲基鞘氨醇(N-dimethyl D-erythrosphingsine,DMS)为SphK1抑制剂、0.9% NaC1为空白试剂将膀胱癌BIU-87细胞株分别处理为激活组、抑制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Matrigel三维培养法观察各组细胞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形成能力.结果 对比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邻近正常组织,发现癌组织中SphK1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SphK1激活剂可促进BIU-87细胞增殖,促进Matrigel构建的三维培养系统中VM的形成.SphK1抑制剂则能抑制BIU-87细胞增殖,三维培养中不能形成管状VM.结论 SphK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癌细胞增殖及促进VM形成有关.

  • 鞘氨醇激酶1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表达的研究

    作者:高瞻;曾通旭;王娟;徐倩;曹荟哲;白燕青;杨志华;哈小琴

    目的 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1,SPK1)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SIRT1)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病毒感染复数(MOI)=20 pLKO.1-shSPK1-GFP干涉慢病毒(shSPK1组)及pPIG-U6-Scramble-GFP对照慢病毒(GFP-SC组)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48 h后提取细胞RNA及蛋白,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测定SIRT1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用MOI=20 pHIV7-U6-shSIRT1-RFP干涉慢病毒(shSIRT1组)及pHIV7-U6-Scramble-RFP对照慢病毒(RFP-SC组)感染HUVECs,48 h后提取细胞RNA并用RT-PCR检测细胞SPK1基因表达水平.用100 nmol 1-磷酸鞘氨醇(S1P)处理HUVECs,分别在0.5、2、24及36 h提取细胞RNA,24、48及72 h提取细胞蛋白,检测SIRT1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用100 nmol S1P处理干涉过SIRT1的HUVECs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体外管状结构形成能力.结果 shSPK1组SIRT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GFP-SC组(P<0.01).shSIRT1组SPK1基因表达水平与RFP-S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 nmol S1P处理HUVECs不同时间SIRT1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未处理组,HUVECs增殖能力高于shSIRT1组(P <0.05,P<0.01).shSIRT1组HUVECs迁移率低于RFP-SC组,S1P处理组高于RFP-SC、shSIRT1组(P<0.05).shSIRT1组HUVECs体外管状结构形成能力低于RFP-SC组,S1P处理组高于shSIRT1组(P<0.05).结论 SPK1可以正向调控SIRT1表达并对HUVECs功能产生影响.

  • 重组腺病毒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生成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王娟;徐倩;曹荟哲;曾通旭;白燕青;杨志华;哈小琴

    目的 观察感染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的重组腺病毒(Ad-HGF)对高糖诱导的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ils,HUVECs)一氧化氮(NO)生成的影响,并探究其机制.方法 将HUVECs分为低糖组(LG组)、高糖组(HG组)、腺病毒对照组(HG+ Ad-GFP组)和实验组(HG+Ad-HGF组),感染48 h后,采用NO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NO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ren Blot)分别检测各组细胞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1,SPHK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类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SIRT1)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tric oxide synthase,eNOS)蛋白表达.结果 HG组HUVECs细胞内NO水平及SIRT1和eNOS蛋白表达水平低于LG组,HG+ Ad-HGF组高于HG组(P<0.05),但4组间SPHK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HGF可通过激活SIRT1-eNOS-NO通路保护HUVECs免受高糖损伤.

  • SPK1调控人脐静脉内皮细胞SIRT1表达及细胞迁移的机制研究

    作者:高瞻;曹荟哲;白燕青;王娟;徐倩;曾通旭;杨志华;哈小琴

    目的 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1,SPK1)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SIRT1)表达及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迁移能力的机制.方法 用病毒感染复数(MOI)=20的pLKO.1-shSPK1-GFP干涉慢病毒(shSPK1组)和pPIG-U6-Scramble-GFP对照慢病毒(GFP-SC组)感染HUVECs,48 h后提取细胞蛋白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ERK、P38 MAPK及AKT磷酸化水平.分别用PD98059、SB203580及Wortmannin处理HUVECs 1 h,检测ERK、P38 MAPK及AKT信号表达及SIRT1蛋白表达情况.取抑制剂干预后的细胞进行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shSPK1组ERK、P38 MAPK及AKT的磷酸化水平均低于GFP-SC组(P <0.05,P<0.01).PD98059、SB203580及Wortmannin组ERK、P38 MAPK、AKT磷酸化水平及SIRT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HUVECs的迁移能力较对照组弱(P<0.01).结论 SPK1可以通过ERK、P38 MAPK及AKT通路调控HUVECs SIRT1的表达及迁移能力.

  • 鞘氨醇激酶1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方长英;朱传卫;余良河;何勇勇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HK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检测2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PHK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对肝癌患者生存和复发的影响.结果:SPHK1蛋白在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1.8%,而在癌旁组织中为11.1%(P<0.01),高表达SPHK1蛋白的肝癌患者生存期较短(P=0.000)而复发率较高(P=0.025).结论:SPHK1是肝癌的一个潜在分子靶点,有助于判断患者的复发和预后.

  • 鞘氨醇激酶1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易敏;王嵘;陈璐;沈婷婷;宋连川;种生珍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 Sphingosine kinase 1, SphK1)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Breast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BIDC)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BIDC及对应癌旁组织中SphK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BID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phK1蛋白在BID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9.0%(40/58),在对应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7.2%(10/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636,P=0.000)。 SphK1蛋白在BID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ER阴性(χ2=4.392,P=0.036)、PR阴性(χ2=7.920,P=0.005)、淋巴结转移(χ2=5.033,P=0.025)和高肿瘤分期(χ2=7.117,P=0.008)有关。结论:SphK1蛋白在BIDC组织中的表达异常升高,且与BIDC恶性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提示SphK1蛋白在BIDC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姜黄素对5/6肾切除鼠鞘氨醇激酶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作者:袁红霞;邱振宇;周盾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5/6肾切除大鼠肾脏损害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6肾切除组和姜黄素治疗组,每组12只。10 w后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 SCr)及尿素氮( BUN)的水平;光镜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鞘氨醇激酶( SPHK)1和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的表达。 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TGF-β1的分泌水平。结果姜黄素治疗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SCr和BUN水平明显低于5/6肾切除组( P<0.05)。免疫组化检测可见5/6肾切除组大鼠SPHK1和TGF-β1表达明显增加( P<0.05),姜黄素治疗组上述指标的表达均受到明显抑制( P<0.05)。姜黄素治疗组大鼠血清TGF-β1的分泌水平明显低于5/6肾切除组,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姜黄素能减轻5/6肾切除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的表达和分泌,进而影响SPHK1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4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