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同期胸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临床分析

    作者:曾庆龙;郭曦;黄小勇;吴文辉;李铁铮;刘光锐;孙立忠;黄连军

    目的:评价同期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与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的临床效果,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9—2015-06北京安贞医院大血管诊治中心21例多水平主动脉病变(multilevel aortic diseases,MLAD)患者资料,男性20例,女性1例,年龄54~77岁,平均年龄(65±7)岁。患者术前均行胸腹主动脉CTA明确诊断,于局麻下行同期胸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术后1、3、6个月及每年定期CTA随访。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胸主动脉支架覆盖长度范围为15~27 cm,平均长度为(20.4±4.7)cm。无术后30 d死亡病例,无严重心肺并发症及造影剂肾病发生。2例(9.5%)患者术后出现脊髓缺血表现,予积极升压、静脉大剂量激素及脑脊液引流治疗后缓解。随访2~59个月,1例患者术后半年因为急性主动脉破裂死亡,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9个月与48个月出现Ⅰb型内漏,1例植入髂腿延长支架后缓解,1例因为严重合并症行保守治疗。结论同期TEVAR和EVAR为MLAD提供了一种相对安全并且有效的治疗选择。

  • 无溃疡样变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的治疗

    作者:李浩;王志伟;化召辉;徐鹏;曹辉;刘仕睿;马珂;张林枫;李震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无溃疡样变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IMH)的保守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例无溃疡样变的Stanford B型IM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在出院前、出院后3、6个月和1年复查主动脉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观察有无症状复发和血肿的厚度、范围变化情况。结果28例患者均无症状出院。随访期间,3个月时,17例IMH完全吸收;6个月和1年时,28例IMH完全吸收,无症状复发者。结论对主动脉壁无溃疡样变的Stanford B型IMH患者进行严格的药物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

  •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391例临床分析

    作者:窦丽稳;高伟波;吴春波;曹宝平;朱继红

    目的 探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AA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急诊及住院的AA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391例AAS患者的年龄为(52.7±13.3)岁,男女比例4.3:1.其中73.4%的AAS患者存在高血压,约半数未规律口服降压药物或者血压控制不佳;疼痛为AAS患者常见临床表现,占90.0% 以上,疼痛性质以转移性或扩展性疼痛多见,疼痛范围扩大提示夹层进展.91.1% 的AAS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且A型AAS患者显著高于B型.超声/超声心动检查诊断AAS的敏感度为88.4%,在A型AAS患者中的敏感度可达99.1%;A型AAS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高于B型患者(34.3%vs.0.9%,P<0.01),经手术/支架治疗的AAS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死率明显下降(11.7%vs.28.0%,P<0.01).AAS患者死亡组较存活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及D-二聚体均升高(P均<0.01),血小板计数(P<0.05)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均降低(P<0.01).结论 疼痛是AAS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多为突发,剧烈或撕裂样,呈转移性或扩展性;D-二聚体及超声检查方便宜行,对AAS诊断价值高;AAS死亡组患者较存活者白细胞计数、NLR、FDP及D-二聚体升高,血小板计数及FIB降低.A型AAS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B型,手术、支架治疗可显著降低AAS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

  • 非外伤性主动脉破裂的影像学评估

    作者:李芝峰;梁宇霆;靳二虎;孟颖;廖荣宏

    目的 提高对非外伤性主动脉破裂的认识及处理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主动脉破裂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等资料.结果 5例胸片均可见左上纵隔影增宽,主动脉走行区密度增高,主动脉结增大或轮廓消失;CT平扫及增强扫描示夹层动脉瘤破裂3例,主动脉斑块穿透性溃疡2例.1例Stanford A型夹层动脉瘤患者放弃治疗,于48 h内死亡;对4例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2例恢复良好出院,2例于术后第3、5天死亡.结论 认识胸片上的异常征象,及早行CT检查,对于明确诊断、采取恰当措施治疗主动脉破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穿透性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韩飚;贾宝辉;陈军喜;潘毅;夏芝辉;闫智杰;刘由军

    目的:了解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例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晕厥起病,其后出现低血压、胸闷、浆膜腔积液及胸痛,64排CT主动脉血管成像及三维重建图像示升主动脉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伴壁内血肿形成,手术放置血管内支架后症状消失.结论: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多样,CT血管成像是有效的诊断手段,临床表现明显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 原纤维蛋白-1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散发性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

    作者:龙浏城;向定成;肖华;张金霞;张妮;吴源锋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中原纤维蛋白-1基因( FBN-1) rs2118181位点的多态性与散发性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AAS)的关系。方法从206例AAS患者和209例对照组对象的外周静脉全血提取基因组DNA,对目标片段进行PCR扩增后,利用双脱氧链终止法进行测序,分析rs2118181位点的等位基因类型。结果 AAS组和主动脉壁间血肿( IMH)亚组的TT基因型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显性基因型模型显示,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罹患AAS ( OR 0.66,95%CI 0.45~0.98,P=0.040)尤其是IMH( OR 0.46,95%CI 0.24~0.87,P=0.016)的风险显著低于TT基因型个体;在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吸烟史、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后,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等位基因个体罹患AAS的风险仍低于非携带个体( OR 0.66,95% CI 0.44~0.99,P=0.048)。 IMH亚组与主动脉夹层亚组患者的FBN-1 rs2118181位点基因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FBN-1 rs211818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散发性AAS,尤其散发性IMH的发病可能相关,TT基因型是散发性AAS,尤其是散发性IMH的遗传易感因素之一。

  •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疗现状

    作者:向俾桃;杨阳;丘俊涛;黎力梦;罗新锦

    主动脉壁内血肿(IMH)是一种急性、致命性的主动脉病变,与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穿透性溃疡并称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目前,IMH的定义、病因和治疗等方面仍存在争议,故本文就IMH的诊疗现状做一综述.

  • 腹主动脉瘤合并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行同期腔内修复术的效果

    作者:曾庆龙;郭曦;黄小勇;吴文辉;李铁铮;刘光锐;孙立忠;黄连军

    目的 探讨同期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AAA)合并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0年9月至2015年6月期间行同期腔内修复术的17例AAA合并AA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例,女性1例;年龄(65.2±6.9)岁.AAA合并AAS经全主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腹主动脉病变均为AAA,胸主动脉病变均为AAS.局部麻醉下行同期胸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其中2例为急诊手术.术后1、3、6个月及每年定期随访.结果 患者均取得手术技术成功,胸主动脉支架覆盖长度为(21.0± 4.6) cm.手术时间为150(120,170) min,住院时间为7(6,12)d.术后随访27.0(5.5,44.5)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生严重心肺并发症及对比剂肾病.1例患者术后即出现脊髓缺血,治疗后病情缓解.1例患者术后半年因急性主动脉破裂死亡.1例患者于术后9个月因右侧髂动脉扩张,发生Ⅰb型支架内漏,置入髂腿延长支架后病情缓解.结论 同期胸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是治疗AAA合并AAS的有效方法,可为多水平主动脉病变提供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选择.

  • 以“变异型心绞痛”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1例

    作者:陈小艳;吴同果

    1临床资料
      患者,男,76岁,因“突发晕厥1次伴胸闷4 h ”于2015年1月11日入院。入急诊室测血压40~80/30~60 mmHg,颈静脉充盈,行心电图检查示急性下壁及右室ST段抬高(图1、图2),考虑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脉造影示左主干及各分支未见明显狭窄,行床边心脏B超提示心包积液,立即予以心包穿刺,抽出约3 mL不凝血后患者血压上升,收入CCU,查体:脉搏77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102/70 mmHg。呼吸稍急促,双侧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稍低,心率85次/min,心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既往有“高血压、胃溃疡”病史多年。

  •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腔内修复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璐;李锋坦;张翀;李东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腔内修复术(EVAR)后随访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38例行EVAR治疗的AAS患者术前及术后的CT影像资料,评价支架的位置和形态、夹层真腔和假腔的变化、壁内血肿厚度的变化、溃疡深度的变化、受累分支血管及脏器情况、有无内漏及新发病变.结果 38例患者术后支架均无移位、形态良好;2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真腔内径增大[(24.3±5.2)mm vs.(13.5±4.7)mm,t=7.892,P<0.05]、假腔内径减小[(8.4±7.8)mm vs.(18.6±5.1)mm,t=-6.74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5例(62.5%)支架覆盖区域假腔内完全血栓化,9例(37.5%)部分血栓化;壁内血肿患者血管壁厚度术后小于术前[(6.6±5.1)mm vs.(12.9±4.9)mm,t=-5.854,P<0.05];穿透性溃疡患者术后溃疡均未显影;57支分支血管受累,术后9支(15.8%)缓解,47支(82.5%)无变化,1支(1.7%)血栓形成;3例(7.9%)左肾灌注不同程度减低,术后2例缓解,1例无变化;术后5例(13.2%)出现Ⅰ型内漏,随访中1例消失,2例内漏量减少,2例内漏量无变化;术后随访中2例(5.3%)新发夹层、溃疡.结论 多排螺旋CTA是一种无创、快速、准确的检查方法,对AAS的EVAR术后有较高的随访价值.

  •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再认识

    作者:陈正希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AAS)是一种累及主动脉的致死性大血管疾病,以急性的胸背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主动脉综合征分为三类: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穿透性溃疡(penetrating aortic ulcer,PAU)与主动脉壁内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IMH).IMH是发生于主动脉血管壁中层的血肿,无可视内膜撕裂口,主动脉壁厚度>5 mm呈环形或星月型增厚,且与主动脉管腔无直接交通[1].IMH早于1920年被Krukenberg尸检时所发现,描述其为“没有内膜破口的夹层”.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该病的检出率不断增加,研究人员对于IMH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下面将对主动脉IMH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研究进展

    作者:刘轶凡;董智慧;姜宝红;符伟国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起病急,病死率高,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近年来AAS的诊断技术不断改进,许多血清生物标志物都可能有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影像学工具的发展也使AAS的早期诊断越来越准确.以往的开放手术虽然能挽救一部分患者,但还是有着相当高的病死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腔内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使AAS的预后大为改善,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以适用于不同患者亚群.

  • 103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外科治疗及若干问题探讨

    作者:卢苇;郑宝石;雷宾峰;谢晓勇;彭俊;黄柳柳;罗程

    目的 总结外科治疗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结果,探讨其中的关键问题.方法 2009年5月至2016年6月,共103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男75例,女28例;年龄20~79岁,平均(43.13 ±15.07)岁.手术采用深低温下半身停循环,选择性顺行脑灌注,孙氏手术92例, Bentall手术63例,主动脉根部成形或主动脉瓣成形9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例.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231.7 ±55.9)min,主动脉阻断(138.1 ±31.3)min,选择性脑灌注(31.0 ± 6.8)min,30天死亡9例(8.73%).结论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外科治疗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存在相关并发症的治疗方法和策略选择仍需进一步研究.

  • 作者:

    关键词:
  •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急诊CT诊断价值

    作者:刘杰;丁长青;余磊;王峰

    目的 探讨急诊CT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1月—2017年1月20例以突发急性胸痛行急诊CT检查诊断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20例患者均行CT平扫,8例同时行CT增强扫描.20例中主动脉夹层14例(Sandford A型10例,B型4例),CT平扫可见主动脉增宽、内膜钙化斑移位及线样征,增强可见双腔征和撕脱内膜片;壁内血肿4例,表现为沿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形高密度,增强无强化;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2例,CT增强见主动脉壁内有对比剂充盈的龛影.伴胸腔积液7例、伴心包积液或积血4例.结论 急诊CT可显示主动脉综合征的直接和间接影像征象,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 主动脉壁间血肿的诊疗进展

    作者:周爱明;刘达兴

    主动脉壁间血肿(IMH)的发病率近年来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可危及患者生命,正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临床医师对IMH认识的深入,检出率逐年升高,目前较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多层螺旋CT、磁共振及食管超声心动图等,其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治疗上包括药物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腔内支架植入治疗,不同类型及并发症患者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行积极治疗后转归及预后较好.

  • 超声造影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蔡少雨;王飞;谭继初;邓星河;黄瑞良;梁伟新;余新东;漆平;曾鹏程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诊断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AAS患者的超声造影及CT血管成像(CTA)表现并结合文献报道进行初步对比研究。结果术前超声造影诊断胸主动脉夹层4例,超声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2例,结合文献报道,与CTA结果较一致。结论超声造影诊断AAS操作简单方便、无辐射、造影剂少、一般不发生过敏反应,动态实时,有一定的优势,由于病例较少,需要进一步收集病例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结果可望超声造影诊断AAS与CTA及MRA接近或一致,值得推广应用。

  • 主动脉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溃疡的研究现状

    作者:赵梦华;石建平

    主动脉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溃疡(PAU)是一相对少见的疾病,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往往是在怀疑其他疾病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PAU的临床转归具有多样性,但当发生严重并发症时预后非常差.此文对PAU的自然病史、并发症、当今的诊断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1 概述PAU是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的一种类型,AAS包括主动脉夹层、壁间血肿、创伤性主动脉破裂和PAU[1].虽然2.3%~7.6%的AAS患者为PAU,但目前仍不清楚PAU的确切发病率[2].由于PAU具有较为独特的预后特征,所以对其与其他类型AAS进行鉴别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MSCTA临床应用

    作者:吴巍;孙逢霞;曾海燕;郑万雄

    目的:探讨MSCTA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与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诊断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行胸腹部联合CTA检查,采用薄层扫描,利用后处理工作站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虚拟内窥镜(VEO)、曲面重组(CPR)及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图像。结果其中主动脉夹层19例(其中5例合并主动脉溃疡,3例合并溃疡及壁间血肿)、7例主动脉壁内血肿(3例合并主动脉溃疡),6例主动脉溃疡。结论 MSCTA能够无创快捷地显示病变特征及范围,已经成为临床诊断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术前评估及术后定期随访有重要价值。

  • 64层螺旋CT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及腔内支架隔绝术后随访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少朋;季学兵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及腔内支架隔绝术后随访的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59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11例;年龄32~85岁,平均年龄57.29岁.所有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原始数据在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分析其CT表现.其中20例行腔内支架隔绝术并复查,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59例患者中,主动脉夹层40例,真假双腔及剥离内膜片均可显示,36例可见破裂口;未见明显破口的主动脉壁间血肿8例,合并壁间血肿的主动脉穿透性溃疡7例;主动脉瘤破裂4例,位于主动脉弓2例,位于降主动脉2例.20例患者术后支架通畅,未出现内漏、支架移位、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是一种无创、快速的检查方法,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具有较高的诊断及腔内支架隔绝术后的随访价值.

62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