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联合应用射血分数和心排血指数评价心血管外科患者心脏功能

    作者:李博;李健;那世敬;李莹;魏晓冬

    目的 联合应用射血分数(EF)和心排血指数(CI)评价心血管外科心力衰竭(HF)患者的心脏功能,分析EF、CI与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ACC/AHA)提出的HF分期的相关性,评估心血管外科患者的心脏功能,指导治疗.方法 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选取正常对照组15例为A组,健康成年人;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心内四病房收治的HF患者30例为B组,其中B1组15例EF<50%,B2组15例EF≥50%,分别应用心脏超声和心脏磁共振的方法测量A组、B组所有入选人员的EF、每搏输出量(SV),记录即时心率.记录所有入选人员的身高、体重,计算CI.比较A组EF与CI的相关性.对于B组HF患者,按照AHA/ACC提出的HF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分别比较B组患者的EF与CI、EF与HF分期、CI与HF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的EF与CI无固定关系;B1组患者的EF越低,CI越低,P<0.05;B2组患者的CI降低,EF与CI无明显关系;B组患者根据AHA/ACC提出的HF分期进行分期,C期、D期患者分期越高,CI越低,P<0.05.结论 健康人的心脏EF与CI无固定关系;EF<50%的HF患者EF与CI成正相关;EF≥50%的HF患者CI降低,但是无固定关系;根据AHA/ACC提出的HF分期,分期越高,CI越低.

  • 心脏磁共振成像在心肌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志飞

    磁共振成像,简称为M R I,应用磁共振成像在对患者的心脏形态与功能进行评估时,其准确性较高,且外它还有无创性等诸多优良特点.虽然目前超声心动图应用较于广泛,但磁共振成像和它相比,不仅时间和空间分辨率较高,而且组织对比度更高,因此应用心脏磁共振成像对心功能评价进行评价时具有更多优势,它已成为这方面评价的的金标准.非缺血性心肌病包括遗传性、混合性心肌病,对这些疾病进行诊断和评估时,首先需要明确患者的病因,对于诊断和评估患者的病情,非心脏磁共振成像莫属,其对于治疗具有指导性作用,也可以有效判断预后.

  • 双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心室血流高信号的诊断意义

    作者:朱志清;李梦露;程流泉

    目的 左心室内的血流特征对于心脏功能的病理生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探讨黑血对比序列双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DIR-FSE)中心内膜下及心室腔内血流高信号的诊断意义.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5年3-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放射诊断科行心脏MRI检查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纳入3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DIR-FSE中出现高信号的情况,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图像,分析这种高信号的出现与肌小梁结构的多少、心腔形态、心肌运动、瓣膜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48例患者中,38例出现高信号,10例未见高信号.38例出现高信号患者中,心室腔内高信号22例,附壁高信号7例,心尖段高信号9例.对照组32例健康志愿者中,1例出现附壁高信号,18例出现心尖段高信号,13例未见高信号.观察组高信号的出现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IR-FSE中血流高信号可以作为心室血流异常的征象,对心脏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提示意义,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 左心室心肌质量的测量(待续)

    作者:王自力;谢良地

    左心室肥厚(LVH)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1-3].左心室质量(LVM)增加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随之逐步升高[2].也有证据表明:伴LVH的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随着LVM的下降而降低[4].LIEF研究[5]揭示了逆转的LVH使心脏性猝死的风险下降约30%,而这些益处与降压程度、治疗方式及是否有冠心病无关.由于LVM直接与预后相关,因此,准确地测定LVM非常重要.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较早用于诊断LVH,近年来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技术亦能精确地测定LVM,然而各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临床应用各不相同,本文综述及评价多种方法的优劣.

  • 心房颤动心房纤维化与瘢痕的心脏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作者:李晓丹;刘东婷;罗南;刘家祎;李宇;温兆赢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治疗仍然是一个挑战.心房颤动患者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包括:心室率(律)紊乱、心功能受损和心房附壁血栓形成[1].心房颤动基质是心房颤动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心房纤维化是重要的心房颤动基质,是心房颤动预后评估的独立预测因素.心房纤维化和心房颤动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病情恶化.心脏磁共振延迟强化成像(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是目前公认的无创性评估心肌纤维化的影像学手段[2].

  • 心脏磁共振与核医学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探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对比研究

    作者:董薇;贺毅;李全;范占明;王占宏;赵轶轲

    目的:对比心脏磁共振成像(CMR)与核医学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探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方法:前瞻性入选51例疑似或确诊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之前或之后4周内进行了CMR和SPECT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三种检查之间无任何再血管化治疗.以CAG作为参考标准,将CMR与SPECT分析结果进行比较,计算其诊断效能.结果:基于患者个体分析,CMR和SPECT负荷心肌灌注成像检测狭窄50%以上冠状动脉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0%和75%;74%和75%.CMR的诊断效能0.879,与SPECT 0.818相似(P =0.3377);基于血管分析,CMR和SPECT负荷心肌灌注成像检测狭窄50%以上冠状动脉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8%和83%;75%和86%.CMR的诊断效能0.827,略好于SPECT 0.767(P=0.1284).其中基于分支血管进行分析,CMR探测左前降支(LAD)分支血管病变的诊断效能0.849好于SPECT 0.688(P=0.0141).CMR探测左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分支血管的诊断效能与SPECT相似,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MR与SPECT负荷心肌灌注成像均能有效检测冠心病心肌缺血,基于患者个体分析,CMR与SPECT相比敏感性高,特异性相同;基于血管分析,CM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好于SPECT,尤其对于LAD分支血管病变.

  • 磁共振成像特征追踪技术测定左心室应变与急性心肌梗死透壁程度关系

    作者:李俊超;李梦露;王晶;周肖;程流泉;董蔚;陈韵岱

    目的 应用基于心脏磁共振成像(MRI)电影序列的特征追踪技术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心肌应变,探索其与急性心肌梗死透壁程度的关系,及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应变演变规律.方法 入组7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均于急性心肌梗死12 h内接受急诊PCI,术后2~5 d,行心电门控稳态自由进动序列扫描采集电影序列图像,同时行钆对比剂延迟强化,得到短轴强化序列图像.其中20例3~5月后复查MRI.应用TomTec 2D CPA软件分析电影序列,得到局部心肌应变指标,(包括各节段内膜圆周、径向、纵向应变峰值),和整体心肌应变指标(包括整体圆周、径向、纵向应变值),应用Segment分析软件计算延迟强化序列各个节段心肌梗死透壁程度.结果 本研究74例STEMI患者,梗死面积为(11.81±7.28)%.分析得到537个无梗死节段,425个非透壁梗死节段,182个透壁梗死节段.圆周应变峰值基底段无梗死节段(-23.90±10.92)%、非透壁梗死节段(-18.94±10.51)%、透壁梗死节段(-14.24±9.05)%,两两比较发现,无梗死节段指标(取绝对值)显著高于非透壁梗死节段(P=0.000),非透壁梗死节段指标显著高于透壁梗死节段(P=0.016).圆周应变峰值中间段无梗死节段(-22.13±9.98)%、非透壁梗死节段(-17.47±8.72)%、透壁梗死节段(-12.71±8.92)%,两两比较发现,无梗死节段指标(取绝对值)显著高于非透壁梗死节段(P=0.000),非透壁梗死节段指标显著高于透壁梗死节段(P=0.000).圆周应变峰值心尖段无梗死节段(-22.46±10.31)%、非透壁梗死节段(-19.51±12.49)%、透壁梗死节段(-13.81±11.13)%,两两比较发现,透壁梗死节段指标(取绝对值)显著低于无梗死节段(P=0.000)与非透壁梗死节段(P=0.001),但无梗死节段与非透壁梗死节段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纵向应变峰值在基底段与中间段,无梗死节段、非透壁梗死节段及透壁梗死节段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心尖段三个阶段指标分别是(-20.26±12.42)%,(-14.82±11.29)%,(-11.94±9.73)%,两两比较发现,无梗死节段指标(取绝对值)显著高于非透壁梗死节段(P=0.000),非透壁梗死节段显著高于透壁梗死节段(P=0.043).径向应变峰值在基底段无梗死节段(31.92±17.47)% 与非透壁梗死节段(22.35±18.57)%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透壁梗死节段(17.78±16.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非透壁梗死节段与透壁梗死节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径向应变峰值在中间段无梗死节段(32.13±16.37)%、非透壁梗死节段(25.20±15.85)%、透壁梗死节段(15.20±10.48)%,两两比较发现,无梗死节段指标显著高于非透壁梗死节段(P=0.000),非透壁梗死节段指标显著高于透壁梗死节段(P=0.000).径向应变峰值心尖段无梗死节段(27.42±14.94)% 与非透壁梗死节段(20.51±15.43)%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透壁梗死节段(16.59±11.84)%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非透壁梗死节段与透壁梗死节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例患者PCI术后无梗死节段、非透壁梗死节段、透壁梗死节段圆周应变、纵向应变及径向应变达峰值均较急性心肌梗死时有升高趋势.其中非透壁梗死节段圆周应变(取绝对值)及纵向应变(取绝对值)较PCI术前升高[(-16.88±9.92)%比(-19.46±11.31)%,P=0.018;(-12.02±9.46)%比(-16.67±11.29)%,P=0.000];透壁梗死节段圆周应变(取绝对值)及径向应变较PCI术前升高[(-13.83±9.47)% 比(17.20±10.63)%,P=0.035;(18.36±12.85)% 比(24.55±14.8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PCI术后STEMI患者,在急性期局部心肌应变在无梗死节段、非透壁梗死节段、透壁梗死节段之间有差别.PCI术后3~5个月,非透壁梗死节段圆周应变及纵向应变较急性期时改善,而透壁梗死节段圆周应变及径向应变改善.心脏磁共振成像特征追踪技术与钆对比剂延迟技术相结合,可从功能学和组织学特征两方面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损伤综合评估.

  • 心脏磁共振成像诊断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心肌活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栗佳男;张丽君;贺毅;吕树铮;宋现涛

    1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概述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是指冠状动脉管腔完全闭塞且闭塞时间 >3 个月的病变 [1].尽管新的治疗设备、器械以及技术的出现,对于 CTO 介入治疗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 [2],但 CTO 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仍然是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热点与难点.在 PCI 术前对 CTO 进行合理影像学评估,对术者采取更加合理的治疗策略和提高 PCI 成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心脏磁共振成像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晓红;徐耕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预后较差。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心脏磁共振成像(CMR)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心血管疾病。就慢性心力衰竭而言,CMR可用于观察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细微结构的改变、提供病因诊断线索,评价心脏形态结构与功能,指导起搏器植入,判断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心脏磁共振成像评价心肌纤维化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作者:邹长虹;张健

    目的:利用造影剂增强的心脏磁共振成像(contrast-enhanced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E-CMR)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心肌纤维化的特点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方法:入选了123名住院期间行CE-CMR检查的DCM患者(年龄45±12岁,男性98名),利用CMR的短轴电影成像评价左室舒张末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利用心肌延迟钆增强成像(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评价心肌纤维化,利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评价室速。中位随访时间为29(3~79)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定义为全因死亡或室速。

  • 结合心外科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一例

    作者:黄晓忠;陈竹君;陈纪言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6岁,因“反复心悸9年,伴活动后胸闷、气促5年”入院。患者9年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心悸,但无胸闷、气促,休息后不可自行缓解,遂至江西省南昌市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心律失常”,给予“射频消融术”治疗,但效果不明显。5年前开始出现活动后心悸、胸闷、气促,无紫绀、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曾因发热、咳痰、咯血至江西省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肺炎”,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脏扩大”,予抗炎治疗后病情好转,但心悸、胸闷、气促症状仍反复出现,且常因“感冒”后症状加重,长期医院门诊随诊,口服“卡托普利、美托洛尔、地高辛”等治疗,但病情控制欠佳。4年前为求进一步诊治至北京阜外医院就诊,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肌受累疾患,左心扩大,二尖瓣少-中量反流,左心收缩功能减低”,心脏磁共振成像提示“扩张型心肌病伴左心功能不全”,建议保守治疗为主。2013-06-03来我院就诊,查超声心动图提示“符合扩张型心肌病超声改变,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重度二尖瓣反流,轻度主动脉瓣反流,轻度三尖瓣反流,全心扩大,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达到100 mm”,予贝那普利、比索洛尔、曲美他嗪及利尿药等治疗,患者心脏功能持续改善。2014-07-31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前叶脱垂,重度反流;左心室明显扩大,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轻度三尖瓣反流;轻度主动脉瓣反流”,建议心外科手术治疗,但因心功能不符合手术条件而推迟。2015-09-10患者超声心动图示心功能较前好转,收入心外科。

  • 布氏杆菌心肌炎一例

    作者:杜梦阳;袁晋青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1岁。主因“流涕伴发热3 d,胸痛9 h”于2016-01-22入院。入院前3天受凉感冒后出现流涕伴咽部不适,体温高38℃,无寒战、头痛、胸痛、咳嗽、关节痛等,服感冒药物后缓解。入院当日凌晨5:00 am左右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伴出汗,位于胸骨中上段之后,深吸气时明显,急诊行以“冠心病,心肌炎不除外”入院,查体:体温不高,血压108/73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82次/min,呼吸16次/min,心脏未及杂音,双肺清,肝脾未及,双下肢不肿,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血常规:白细胞5.8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6.0%,淋巴细胞百分率19.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6 I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85 IU/L↑;肌酸激酶790 IU/L↑,肌酸激酶同工酶51 IU /L↑,乳酸脱氢酶304 IU/L↑;降钙素原0.24 ng/ml;血沉12 mm/L;全血肌红蛋白88.7 ng/L↑,肌钙蛋白I 3.69 ng/ml↑,凝血、肾功能及尿便常规未见异常。呼吸道合胞病毒、EB病毒、柯萨奇病毒、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等相关血清学检查为阴性。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I、II、aVL、aVF、V4-6导联ST段抬高0.05~-0.10 mV,III导联T波倒置(图1)。心脏超声:左心房舒张末内径34 mm,左心室舒张末内径51 mm,左心室射血分数58%,左心室壁运动减低。当日5:42 pm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前降支中段肌桥压迫40%,第一钝缘支开口狭窄50%。次日复查心电图原有导联ST段抬高均回落并出现T波倒置。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心肌代谢显像:左心室各室壁心肌血流灌注/代谢大致正常。心脏磁共振成像:心肌灌注延迟强化提示左心室侧壁中远段心外膜下强化,符合心肌炎改变(图2)。至此诊断为心肌炎。住院间期无胸痛发作,卧床休息,控制液体入量,并给予维生素C静脉滴注。

  • 造影超声心动图评估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作者:张文;刘志月;陈娇;肖磊;黄鹤

    目的 比较常规超声心动图、造影超声心动图及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测定. 方法 纳入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同时完成上述3种影像学检查的48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其中女性20例,男性28例,分别对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比较.结果 3种技术所测LVEDV比较,心脏磁共振成像测值大于造影超声心动图和常规超声心动图[(151.43 ±70.94)ml比(123.45 ±44.37)ml和(99.62 ±35.91)ml,均为P<0.05];所测LVEF比较,造影超声心动图测值大于常规超声心动图和心脏磁共振成像(74.38%±8.87%比68.97%±10.63%和64.46%±11.41%,均为P<0.05);而常规超声心动图所测左心室ESV与造影超声心动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21±22.32) ml比(34.13±35.54) ml,P>0.05],但均小于心脏磁共振成像测值[(59.69 ±70.13)ml,均为P<0.05];造影超声心动图所测左心室SV与心脏磁共振成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73±22.99) ml比(92.74±23.77) ml,P>0.05],但均大于常规超声心动图测值[(63.40 ±22.24) ml,均为P<0.05].造影超声心动图与心脏磁共振成像在测定左心室EDV(r=0.91)、ESV(r =0.98)、SV(r=0.42)及LVEF(r=0.75)时相关(均为P<0.05);常规超声心动图与心脏磁共振成像在测定左心室EDV(r =0.83)、ESV(r=0.90)及LVEF(r=0.59)时相关(均为P<0.05),而二者在测定SV时无明显相关性(r=0.18,P>0.05). 结论 相对于常规超声心动图,造影超声心动图与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容积及收缩功能测定的相关性更好.

  •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侧支循环与存活心肌的关系

    作者:朱继红;王红雷;韩延辉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侧支循环与存活心肌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8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89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23例.根据Rentrop分级将患者分为A组(轻度或无侧支循环,13例),B组(中度侧支循环,33例), C组(良好侧支循环,43例).比较三组患者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各项指标水平,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输出量(SV)以及心输出量(CO);存活心肌比例以及室壁运动积分指数情况.结果 B组患者LVEF水平明显低于A组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A组及B组患者的LVEDV、LVESV、SV呈逐渐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患者的CO水平明显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B组、C组患者存活心肌比例分别为15.4%(2/13)、66.7%(22/33)、93.0% (40/43),呈逐渐上升趋势,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B组、C组患者室壁运动积分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的侧支循环情况与其心肌活性有关,侧支循环越好,患者存活心肌比例越高.

  • 中老年人心肌淀粉样变性4例临床及其CMR表现

    作者:张旻;罗晓捷;崔亚东;陈敏

    目的 回顾性分析4例中老年心肌淀粉样变性的临床资料以及心脏磁共振成像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 分析2010年8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医院诊治并经病理证实的心肌淀粉样变性中老年患者4例,总结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心脏核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影像特点和病理特点、治疗方式.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约68岁(57~72岁),病程较长(9~36个月),4例均出现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肌钙蛋白增高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3例心律失常,2例低电压及病理Q波,3例血尿轻链水平增高.超声心动图4例可见心肌增厚,室间隔为著,诊断为非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CMR显示左心室心肌非对称性增厚,心肌质量明显增加,但心腔无扩大,心肌运动减低,3例收缩功能减低,左心室心肌呈弥漫心内膜下或透壁延迟强化,心腔暗血池及心肌较心腔提前抑制.4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轻链型(AL型),3例通过心外组织活检、1例尸检,其心脏外受累主要表现为肾、肝、肠道、周围神经、皮肤.1例应用硼替佐米加地塞米松、马法兰加地塞米松方案化疗,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2例明确诊断但放弃治疗;1例明确诊断较晚,且未进行有效治疗,死亡.结论 心肌淀粉样变性的心脏磁共振成像主要表现为心肌肥厚、心肌质量增加,增强扫描后心肌较心腔提前抑制,心腔呈暗血池,心肌延迟强化的特征表现为弥漫透壁或心内膜下强化,可提示临床难治性心衰的病因诊断,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 心脏MR组织追踪技术评估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心肌应变的价值

    作者:邹倩;周淑丽;郑甜;唐雪培;李淑豪;龚良庚

    目的 探讨心脏MR组织追踪(CMR-TT)技术在定量分析心肌梗死后左心室整体及节段心肌应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心肌梗死组,18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在3.0T MR扫描仪上行CMR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快速平衡稳态自由进动(FIESTA)电影序列(左心室短轴、左心室两腔及四腔长轴层面)和延迟强化扫描(LGE).采用cvi42后处理软件分析,计算心肌应变指标,包括整体径向应变峰值(GPRS)、整体环向应变峰值(GPCS)、整体纵向应变峰值(GPLS)以及左心室各节段的径向、环向、纵向应变峰值(PRS、PCS、PLS),并计算心功能指标.根据LGE中各个心肌节段强化程度,将心肌梗死组所有心肌节段分为5组,包括无强化组(0%)、轻度强化组(1%~25%)、中度强化组(26%~50%)、重度强化组(51%~75%)、完全强化组(76%~100%).心肌梗死组和对照组间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强化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正态分布资料以xˉ±s表示,偏态分布资料以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表示.结果 心肌梗死组的整体各向应变峰值GPRS、GPCS、GPLS分别为15.13% ±8.18%、-8.25% ±3.23%、-7.11% ±2.41%,对照组分别为32.41% ±12.99%、-14.92%±3.32%、-11.50%±2.5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35、7.33、6.44,P<0.001).随着梗死程度的增加,PRS、PCS、PLS均呈下降趋势,无强化组、轻度强化组、中度强化组、重度强化组和完全强化组的PRS分别为24.87%(10.95%,39.02%)、13.26%(5.94%,24.24%)、9.47%(4.01%,18.40%)、5.98%(-3.74%,11.86%)和-2.65%(-6.62%,8.59%),PCS为-11.84%±5.34%、-8.60%±5.48%、-7.32% ±5.59%、-5.30% ±5.52% 和-2.74% ±5.24%,PLS为-9.47% ±6.82%、-7.72% ±6.22%、-7.07%±6.49%、-5.55%±5.95%和-3.54%±5.4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RS:H=164.47,P<0.001;PCS:H=166.61,P<0.001;PLS:H=59.06,P<0.001).GPRS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间呈正相关(r=0.543,P<0.001),GPCS、GPLS与LVEF间呈负相关(r分别为-0.654,-0.682,P<0.001).结论 CMR-TT技术可以较好地评估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各向应变峰值与心功能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提示心肌应变有助于梗死后心室重构的识别.

  • 心脏磁共振成像在心房颤动消融手术前后的应用

    作者:陈明鲜(综述);周胜华(审校)

    随着科学的进步、技术的发展,射频消融已成为治疗心房颤动的重要手段,其在心房颤动的治疗中起举足轻重作用,但仍有部分患者消融术无效,其中一个主要原因系无法正确评估肺静脉和左心房结构。心脏磁共振成像( cMRI)具有高分辨率的优点,能准确地评估软组织结构,cMRI近年来运用于心房颤动评估逐渐增多,有助于提高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成功率和减少手术并发症。

  • 心脏磁共振成像对心力衰竭诊断和评估的价值

    作者:王杨(综述);刘鹏飞(审校)

    心脏磁共振成像( CMR)在诊断及评价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CMR不仅可评估全心功能,观察心脏结构,一些新研发的成像技术以及后处理软件还可用于评估心脏局部区域的功能、局部心脏结构异常及室壁异常运动情况等。心脏延迟增强扫描和 T1映射检查可观察坏死心肌及心肌纤维化,并且T1映射可以量化心肌纤维化。这些方法使 CMR在评估心力衰竭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 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树梅;郭春艳;陈晖

    心脏磁共振成像(CMR)诊断技术发展快速,在心力衰竭患者中能够准确评估心脏结构、功能,可靠性和重复性更高;同时CMR检查还能显示心肌水肿、炎症、纤维化和瘢痕等心肌状态,在心力衰竭病因诊断方面能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重要的是,CMR检查可避免电离辐射和碘对比剂的不良影响.目前CMR已经成为心脏疾病检查的重要工具;针对心力衰竭患者,磁共振检查技术的诊断价值已经为许多研究证实,并被国内外权威心力衰竭指南广泛推荐.

  • 超声心动图对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晶锐;佟艳明;孔令云

    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ventricular myocardium,NVM)是由于胚胎时期心肌致密化过程受阻所引起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临床较为少见,可导致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及猝死[1]。超声心动图检查对NVM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以及随访监测等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3]。心脏磁共振成像(CMR)独特的组织定征技术可区分正常和纤维化心肌,诊断NVM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超声心动图,但CMR 检查费时、昂贵、不适于床旁检查、存在较多禁忌证,且在基层医院未普及开展,这限制了其临床应用[4]。目前,超声心动图检查仍是无创评估NVM 的首选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41例NVM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特点,旨在探讨NVM的超声心动图声像特征,评价超声心动图对NVM的诊断价值。

59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