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37例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

    作者:郑成义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消化道瘘及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分型及有效处理方法。方法:收治行食管癌根治术后消化道瘘患者3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再手术8例,均治愈。合并纵隔感染死亡1例,呼吸衰竭死亡1例,营养不良致多器官衰竭死亡2例,食管气管瘘死亡1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率16.22%。结论:消化道瘘是食管癌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其死亡率较高,应引起注意。

  • 消化道内瘘的诊疗现状

    作者:王智勇;孟兴凯;乔建梁;张俊晶

    消化道内瘘多为炎症、溃疡、肿瘤、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且容易误诊。因发生消化道内瘘的位置不同,相应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亦不尽相同。本文对常见脏器间的消化道内瘘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作一简要综述。

  • 胆总管十二指肠瘘的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军;邓明华;龚建平

    胆总管十二指肠瘘(CDF)是一种特殊的胆肠内瘘,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较为困难,极易误诊.然而,诊断工具和临床指南的缺乏又使得年轻医师在手术前难以正确地认识这种罕见的情况.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诊断CDF有效的方法,对于怀疑有CDF者,应尽量行ERCP明确诊断.手术治疗是CDF的主要治疗手段.本文主要对CDF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 胆总管下端术后十二指肠瘘19例治疗分析

    作者:顾军;黎介寿;任建安

    目的了解胆总管下端手术后十二指肠瘘发生的原因及处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1975~2002年收治的19例胆总管下端手术后十二指肠瘘发生的原因、诊断和治疗.十二指肠瘘经确诊后均经手术治疗.治疗方式:脓肿引流13例,十二指肠修补5例,胃大部切除幽门旷置胃空肠吻合、空肠造口1例. 结果十二指肠瘘治愈15例,死亡4例.死亡原因:消化道大出血2例,腹膜后严重感染1例,并发重症胰腺炎1例. 结论行胆总管下端探查操作时应谨慎,避免发生医源性损伤.十二指肠损伤后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十二指肠瘘手术以引流为主,并应予以充分的肠内营养支持.

  • 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治疗腹膜癌术后胃肠瘘

    作者:张彦斌;姬忠贺;刘刚;于洋;李兵;李鑫宝;王岩;张展志;李雁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自制双套管冲洗法治疗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后胃肠瘘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在北京世纪坛医院行CRS+ HIPEC治疗后发生胃肠瘘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发生胃肠瘘后即刻采用自制双套管冲洗方法治疗,同时联合抗感染、营养支持及其他保守治疗.结果 本组13例胃肠瘘患者均进行了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加保守治疗,治愈8例,瘘愈合的中位时间为50 d(12 ~ 84 d);临床明显改善3例,漏出量明显减少、一般状况明显改善;死亡2例.结论 持续双套管冲洗负压引流是治疗CRS+ HIPEC后胃肠瘘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 肠外瘘的治疗

    作者:黎介寿;任建安;尹路;韩建明

    目的 探讨当前肠外瘘治疗的成功点与今后需要改进之处.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1971年1月~2000年12月期间1 168例肠外瘘的治疗结果. 结果 1 168例患者的治愈率为93.0%,其中37.1%经非手术治疗后愈合.病死率为5.5%,主要死于感染(60/65).659例接受手术治疗,647例获得成功(98.2%).第二阶段(1985年1月~2000年12月)的治愈率、病死率与手术成功率(94.2%、4.4%、99.7%)均较第一阶段(1971年1月~1984年12月)的结果(90.4%、8.2%、95.5%)为佳(P<0.05). 结论本组病例取得治疗成功的基点是改变了治疗策略,将手术治疗作为后的措施;改进了控制感染的方法;重视营养支持与生命器官的监测.为了进一步取得肠外瘘治疗的效果,缩短治疗疗程与减少费用,今后应研究促进管状瘘自愈的方法,改进特殊病因肠瘘的治疗以及早期施行肠瘘的确定性手术.

  • 肠外瘘早期确定性手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任建安;蔡晓敏;姜军;王新波;王革非;黎介寿

    目的研究在肠外瘘发生早期,一期切除肠外瘘肠段,并进行肠吻合以消除瘘的手术效果。方法本组患者男18例,平均(31.5±16.5)岁;女8例,平均(38.4±22.4)岁。26例患者中,重症胰腺炎并发肠外瘘2例,腹部创伤并发肠外瘘11例,妇产科手术因术中损伤肠道并发肠外瘘3例,肠道炎性疾病、肠梗阻和肠套叠等小肠良性疾病术后并发肠外瘘10例。26例患者中十二指肠瘘2个,小肠瘘及小肠吻合口瘘18个,回结肠吻合口瘘5个,结肠瘘4个。本组患者2例合并胆瘘,1例合并胰空肠吻合口瘘,2例为多发瘘。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18例次,结肠部分切除吻合术3例次,回结肠吻合口切除再吻合术5例。在术后72 h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结果 26例患者无死亡。18例需机械辅助呼吸,平均支持时间(3.0±2.4) d。早期确定性手术距前次致瘘手术或腹膜炎发生平均(8.9±4.6) d,距发现瘘的时间为(4.0±2.6) d。恢复肠内营养的时间为(9.7±3.1) d。完全经口饮食平均为(18.7±8.1) d。术后生长激素平均使用(8.9±2.8) d。结论在肠外瘘早期行确定性手术,并在术后适时加用生长激素可促进吻合口的愈合;进一步提高肠外瘘的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

  • 53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

    作者:杨光煜;何苡;胡为才;侯广杰;杨军峰;刘青锋;赵璞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消化道瘘及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分型及有效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食管、贲门癌根治术421例中术后消化道瘘42例及同期外院转入胸内消化道瘘11例,总结此53例消化道瘘及其相关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经验.结果 再手术10例,均治愈.管状胃切缘瘘致纵隔感染败血症死亡2例,呼吸衰竭、营养不良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左、右支气管瘘各l例死亡,病死率11.90% (5/42).结论 消化道瘘临床分为Ⅰ败血症型、Ⅱ呼吸衰竭型、Ⅲ胸腔感染型、Ⅳ颈部切口感染型.胸内吻合口瘘争取24 h内再手术是修补成功的关键;胸腔多发包裹性积液导致的呼吸衰竭,支气管瘘也是再手术适应证.肺的完全复张,消灭胸腔残腔和充分的引流是治疗的关键.电视胸腔镜引导下放置引流管,是解决胸腔引流不畅的微创方法;合并切口感染并与脓胸腔相通,可通过清创、肌层充分游离、分层缝合隔离切口和感染的胸膜腔,使胸内瘘口感染和感染切口分开,同时,在电视胸腔镜引导下于瘘口下放置引流管从另一部位正常皮肤引流出,行胸腔引流,胸内瘘口感染和感染切口分开愈合.

  • 经腹预防性放置纵隔引流管在防治高危食管胃食管空肠吻合口瘘中的作用

    作者:王刚成;韩广森;任莹坤

    目的 探讨经腹预防性放置纵隔引流管在防治高危食管胃、食管空肠吻合口瘘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1年8月间经胸腹联合行贲门癌根治性切除术、具有吻合口瘘高危因素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1例患者在手术消化道重建后,吻合口经腹预置纵隔引流管(改良组);38例患者在手术消化道重建后,吻合口旁未预置纵隔引流管(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出现吻合口瘘后的临床表现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改良组发生吻合口瘘4例,4例患者的生命体征基本稳定,中位住院时间为29.3d.对照组发生吻合口瘘5例,术后均出现高热、胸闷.对照组发生吻合口瘘的5例患者中,4例患者行二次手术清创引流,其中3例治愈,1例死亡;1例患者在介入引导下,在吻合口旁放置引流管治愈.对照组吻合口瘘患者(除外1例死亡患者)中位住院时间为53.4 d.两组患者中位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虽然经腹预防性放置纵隔引流管不能预防高危食管胃、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发生,但能减轻吻合口瘘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

  • 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隐匿胸腔瘘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徐启良

    目的 探讨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隐匿胸腔瘘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40例行胸内胃食管吻合术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资料.40例患者出现高热、白细胞升高等脓毒血症表现,早期均无造影剂渗漏,但CT显示吻合口或胃残端周围出现散在小气泡、少量包裹性积液,存在吻合口或胃残端早期微小瘘口的可能,定义为隐匿胸腔瘘.20例按隐匿胸腔瘘处理,给予禁食、抗感染治疗、保持胃肠减压通畅、鼻肠管肠内营养等治疗;另20例按术后未出现胸腔瘘进行常规治疗,给予降温及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胸腔瘘发生情况,总结泛影葡胺食管造影及胸部CT扫描隐匿胸腔瘘的特点.结果 按吻合口瘘处理的20例患者泛影葡胺食管造影及胸部CT扫描显示,有2例(10%)发展为较小的吻合口瘘,未按胸腔瘘处理的20例患者中有17例(85%)发展为胸腔瘘,6例并发多器官衰竭死亡.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出现脓毒血症表现,泛影葡胺食管造影及胸部CT扫描显示吻合口或胃残端周围有小气泡、不规则包裹性积液为隐匿胸腔瘘的特异性征象,应按胸腔瘘处理.

  • 儿童梨状窝瘘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刘涛;温哲;梁奇峰;刘斐;王哲;梁鉴坤

    目的 探讨儿童梨状窝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8例梨状窝瘘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11个月~12岁,中位年龄4岁6个月;本组患儿的临床表现为反复颈部感染(典型的红、肿、热、痛表现),其中2例伴随急性甲状腺炎;术前影像学检查主要为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和颈部CT检查(平扫、增强和重建);术中联合使用喉内镜检查并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术前影像学检查明确7例患儿瘘管为单侧,且均位于左侧,1例患儿为双侧(左侧发病);术中进一步明确瘘管位于下角下3例、下角前5例;8例患儿均行瘘管切除术,其中1例双侧瘘管患儿因右侧无症状,仅行左侧瘘管切除术.所有患儿术中均无食管损伤、无神经损伤,术后患儿均无声音嘶哑、无呛咳症状发生.术后随访7个月~2年10个月,患儿均恢复良好,无复发.其中双侧瘘管患儿右侧未再发,无声音嘶哑、呛咳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前联合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和颈部CT检查可以提高儿童梨状窝瘘的术前诊断率.术中联合经喉内镜检查可进一步明确瘘管内口位置、辨别瘘管走行,达到一次性根治的目的.

  • 腔内镍钛合金形状记忆带膜支架植入治疗结直肠低位吻合口瘘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勇敢;杨万忠;臧军现;黄如川;许震;武现生;牛春花;高春芳

    目的观察腔内镍钛合金形状记忆带膜支架植入治疗结直肠低位吻合后吻合口瘘的效果.方法 7例因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结直肠低位吻合术后出现吻合口瘘,依赖骶前引流管行双套管冲洗5~7天后,使用镍钛合金形状记忆带膜支架植入肠腔封堵瘘口,2~3周后去除支架.结果 7例吻合口瘘封堵均成功,封堵后肠瘘现象即刻消除,2~3天后骶前引流管内坏死组织基本消失,2~3周去除支架时吻合口瘘均愈合良好.结论镍钛合金形状记忆带膜支架植入治疗结直肠低位吻合后吻合口瘘效果确切,明显缩短吻合口瘘的愈合时间.

  • 胆囊十二指肠瘘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剖析

    作者:吕清泉;孙坚;叶亚林;赵玥

    目的 探讨胆囊十二指肠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分析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胆囊十二指肠瘘的临床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 本例因阑尾炎术后发生不全性肠梗阻转入我院.9d前因转移性右下腹痛在外院以急性阑尾炎、胆囊结石、胆囊炎急诊行阑尾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第3天摄腹部X线片示不全性肠梗阻,经对症治疗无好转于术后第6天入我院.经查体结合腹部X线片及CT检查考虑为小肠结石并梗阻、胆囊十二指肠瘘,再次行剖腹探查术明确诊断,并行小肠切开取石术,术后康复出院.结论 胆囊十二指肠瘘误诊为阑尾炎临床少见,临床接诊转移性右下腹痛患者,应全面分析,考虑阑尾炎同时亦应想到上消化道穿孔等疾病的可能.

  • 肝内门-肝静脉瘘1例报告

    作者:蒋岚;许春芳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75岁,因“意识障碍伴皮肤黄染1个月,加重2d”入本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意识错乱,言语重复,呼之不应,可自行苏醒,夜间明显,伴有皮肤黄染,巩膜为著,2d前再发意识错乱,言语重复伴有呕吐,为胃内容物,此次不能自行好转苏醒,遂至本科就诊.既往:1996年因“风湿性心脏病”于上海某医院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5年前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烟酒嗜好.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昏睡,有扑翼样震颤,正常面容,巩膜皮肤黄染.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 mm,对光反应灵敏.颈软,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

  • Mirizzi综合征合并消化道瘘5例诊治分析

    作者:蒲竞;李久澄;崔兰兰;米泰宇

    目的 探讨Mirizzi综合征合并消化道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1年11月间经手术证实的5例Mirizzi综合征合并消化道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术前经B超、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按Csendes分型法分为Ⅱ型1例、Ⅲ型3例、Ⅳ型1例.术中证实合并消化道瘘,行Roux-肝总管空肠吻合术2例,行肝圆韧带胆管修复术3例,患者住院时间短14 d,长28 d,平均23 d.术后胆漏2例,经腹腔冲洗后自行闭合.结论 Mirizzi综合征在胆道损伤的基础上合并消化道损伤时,术前诊断困难,手术操作复杂,术前应对手术复杂程度有充分的估计及准备,并根据探查结果选择手术方式.

  • 消化道瘘内镜处理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幸;周书成;史冬涛;张德庆;李锐;陈卫昌

    目的 评估内镜下空肠管置入术、钛夹夹闭术及耙状金属夹系统(OTSC)对消化道瘘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8例消化道瘘患者资料,其中单纯行内镜下空肠管置入术(空肠管组)13例,行内镜下钛夹夹闭术(钛夹组)20例,OTSC闭合(OTSC组)5例.对患者的技术成功率、临床治愈率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了内镜下治疗,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内镜操作相关并发症.空肠管组4例瘘口完全愈合,3例瘘口较前缩小,5例瘘口未见明显变化,1例死亡,完全治愈率30.8%(4/13);患者术后住院(47.4±14.1)d.钛夹组16例瘘口完全愈合,3例瘘口未见缩小,1例死亡,完全治愈率80.0%(16/20);术后住院(17.9±8.9)d.OTSC组5例患者均完全治愈,完全治愈率100.0%(5/5).其中1例难治性食管瘘患者采用多次OTSC联合钛夹夹闭的方式逐步缩小瘘口直至完全愈合,瘘口愈合时长为102 d,剩余4例患者采用单纯OTSC治疗,术后住院(5.3±1.7)d.OTSC组与钛夹组及空肠管组相比较,其瘘口完全愈合率更高(P=0.03,P<0.001),术后住院时长更短(P=0.04,P<0.001).结论 内镜下微创技术可有效治疗消化道瘘,且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愈合快、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胸内消化道瘘外科诊治体会

    作者:乔宇峰;于振涛;任鹏;刘向明;屈大望

    目的 观察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胸内消化道瘘的临床表现,探讨应用二次开胸手术治疗胸内消化道瘘的手术适应证及治疗体会.方法 食管贲门癌根治术后早期胸内消化道瘘病例6例,均采用二次开胸,充分冲洗胸腔,根据瘘道情况采取切除瘘道二次吻合重建消化道或者手工浆肌层修补瘘道方法 缝合胸内消化道瘘.术后密切观察胸腔引流液颜色性状,保持胃肠减压、胸腔引流通畅,加强抗感染,延长术后禁食时间.结果 6例术中见瘘口周围水肿,感染不严重,胃食管主要供血血管无明显损伤,重新吻合或窦道修补成功完成,术后未出现二次胸内消化道瘘,其中5例治愈出院,1例因呼吸功能衰竭于术后第8天死亡.结论 食管贲门癌根治术后早期胸内消化道瘘通过二次开胸修补或切除瘘道二次吻合重建消化道方法 可迅速去除病因,阻断感染、中毒、电解质平衡紊乱及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疗效确切.故早期胸内消化道瘘外科治疗优于保守内科治疗.

  • 胃癌术后消化道瘘25例临床分析

    作者:周郑;刘大潮;曹子川;余昌俊;吴文涌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管理对胃癌术后发生消化道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胃癌术后发生消化道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消化道瘘的发生部位、发生时间及围手术期管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5例患者中食管-空肠吻合口瘘4例(16.0%),胃·十二指肠吻合口瘘9例(36.0%),胆瘘1例(4.0%),胰瘘2例(8.0%),小肠-小肠吻合口瘘4例(16.0%),十二指肠残端瘘3例(12.0%),食管-空肠吻合口瘘合并十二指肠残端瘘1例(4.0%),小肠-、肠吻合口瘘合并十二指肠残端瘘l例(4.0%).12例消化道瘘发生在胃癌术后1周内;11例出现在术后7~14 d内;2例发生在术后2周以后.其中合并糖尿病16例(64.0%);高龄14例(56.0%);术前合并贫血10例(40.0%);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9例(36.0%);术中联合脏器切除4例(16.0%).本组25例中23例治愈,其中21例消化道瘘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愈合,2例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后再行手术治愈;另2例死亡,1例死于腹腔内出血,l例死于腹腔感染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加强胃癌术后消化道瘘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可以促进瘘的愈合.

  • 胆囊十二指肠内瘘14例诊治体会

    作者:卫庆文;汪校;胡锟

    目的探讨慢性胆囊炎、胆囊十二指肠内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对9年间收治的14例慢性胆囊炎并十二指肠内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方法方面加以总结.结果行胆囊切除+十二指肠瘘口修补术6例,胆囊切除+十二指肠瘘口修补+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3例,胆囊大部切除经胆囊十二指肠瘘口引流术5例.全部病例均-期手术痊愈出院.结论本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术前B型超声及十二指肠肠镜检查是主要辅助诊断手段,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 腹部手术后腹腔干分支假性动脉瘤消化道瘘的临床分析:附5例分析

    作者:方顺勇;蔡丽生;林小雷;洪建明

    目的:总结分析腹部手术后腹腔干分支假性动脉瘤消化道瘘导致的迟发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2014年9月腹部肿瘤术后上消化道大出血经造影证实腹腔干分支假性动脉瘤消化道瘘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5例患者消化道出血时间平均为术后53.6 d;假性动脉瘤位于脾动脉2例,位于肝总动脉2例,位于左肝动脉1例;造影后行栓塞治疗4例,行覆膜支架置入1例。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死亡病例。随访时间6~16个月,无再次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肝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患者于8个月猝死,原因未明。
      结论:腹腔干分支假性动脉瘤消化道瘘是腹部手术后罕见而又致命的并发症,应提高该病的认识,其诊断及治疗首选动脉造影及血管腔内治疗,避免医源性损伤可能是减少该病发生的关键。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