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保留子宫的盆底悬吊术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云萍

    目的:探究保留子宫的盆底悬吊术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PF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诊断为盆腔器官膨出的患者52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本后的住院时间等指标以及生活质量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导尿管滞留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PFDI-20、PFIQ-7和PISQ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PFDI-20、PFIQ-7和性生活质量(PISQ)组间比较显示,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纽(P<0.05).结论:保留子宫的盆底悬吊术应用在女性PFD疾病中,可以显著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快、创伤小,治疗效果好.

  • 初产顺产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可控制因素及控制措施

    作者:冯凤英

    目的:探讨足月单胎初产顺产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可控制因素及控制措施,以减少PFD的发生。方法:收治足月单胎初产顺产产妇1968例,比较产妇年龄、流产史、孕前肥胖、孕期增重、产后肥胖、产后使用腹带、便秘、新生儿体重等因素与发生 PFD 的关系。结果:产妇年龄30~38岁、有流产史、孕前或产后肥胖、孕期增重15~29 kg、产后使用腹带、便秘、新生儿体重3500~4410 g者易发生PFD。结论:如能在29岁前分娩,避免流产,合理饮食以控制孕前和产后肥胖及孕期增重,产后不使用腹带,多食粗纤维以减少便秘,妊娠12~24周和产褥期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可减少足月单胎初产顺产产妇产后PFD的发生。

  • 生物电刺激治疗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肌力减退的比较研究

    作者:杜鸣艳

    目的 采取生物电刺激治疗治疗产后盆底肌力减退,并对比其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治疗效果.结果 选取2011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分娩且产后6周到我院复查的1500例产妇.根据产妇的分娩方式,将产妇分为经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每组各750例.对产妇的盆底肌力进行检测,10分以下产妇均采取生物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产妇的Ⅰ类、Ⅱ类肌力评分均明显提高,且经阴道分娩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更加显著(P<0.05).结论 生物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肌力减退效果显著,经阴道分娩恢复效果更好.

  • 不同方式分娩对421例初产妇盆底功能影响的分析

    作者:陈林芳;冯凤英

    目的 了解初次分娩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产后门诊进行产后检查的足月单胎初产421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其中顺产产妇252例、 剖宫产产妇169例,统计和比较两组产妇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 手测盆底肌肌力等情况.结果 足月单胎初产顺产、 足月单胎初产剖宫产产妇发生PFD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测盆底肌肌力<3级者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足月单胎初产顺产、 足月单胎初产剖宫产产妇均可发生PFD、 手测盆底肌肌力均有下降;顺产产妇比剖宫产产妇PFD的发生率增加.

  • 多学科模式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转归

    作者:孔元蓉;万丽琴

    目的 研究多学科模式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的转归情况.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洽的90例PF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行多学科模式诊治,对照组常规流程治疗.记录两组并发症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腔组织脱垂、盆底功能、尿失禁及性生活质量恢复情况.评估两种治疗方案对PFD患者总体生活质量恢复状况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出院时POP-Q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和12个月时PFIQ-7、ICI-Q-SF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入院时(P<0.05),PISQ-12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入院时(P<0.05).出院12个月观察组I-QoL评分优良率为84.44%,生活质量优良率恢复的中位时间6.824个月,对照组分别为64.44%和9.20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学科模式诊疗有助于恢复PFD正常解剖结构,减少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早期恢复,获得良好的预后转归.

  • 盆底电刺激联合Kegal法对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尿失禁、盆底肌电生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王春春;陈雯霞

    目的 探讨盆底电刺激(PES)联合Kegal法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产妇尿失禁、盆底肌电生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符合国际尿控协会制定的PFD标准的经阴道分娩产妇8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单纯采用Kegal法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研究组(43例)采用PES联合Kegal法治疗,疗程6周,应用排尿日记、手测盆底肌收缩力测评分级(Oxford评分法)、盆底功能障碍评分(PFDI-20)、盆底功能影响评分(PFIQ-7)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尿失禁、盆底肌肉收缩力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POP-Q分度0度比例明显增高(P<0.05),Ⅰ度和Ⅱ度比例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POP-Q分度0度高于对照组(P<0.05),Ⅰ度和Ⅱ度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尿失禁患者比例下降了55.81%,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研究组尿失禁患者24 h平均尿失禁次数明显下降(t=5.235,P<0.05),且低于对照组(t=6.927,P<0.05).研究组治疗后盆底肌力大于对照组(P<0.05),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及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FIQ-7、PFDI-20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 PES联合Kegal法可改善PFD产妇尿失禁症状,促进盆底功能恢复,降低PFD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PFD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治疗疗效和 CTGF表达的影响

    作者:罗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PFD对二甲基亚硝胺( Dimethylnitrosamine 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和CTGF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0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21只,给予生理盐水10 mg/kg体重腹腔内注射,每周前三天连续给药,1次/日,连续注射3周;造模组84只,给予1%DMN溶液10 mg/kg体重腹腔注射,每周前三天连续给药,1次/日,连续注射3周。两周末将造模组随机分为4组,每组21只,分别是:模型组、IFN -α治疗组、PFD 120 mg、PFD 240 mg治疗组。各组大鼠均于造模第3周第一天给予药物治疗,每周七天,1次/日,治疗共4周。各组给药剂量及方法如下:正常组、模型组予以0.5%CMC-Na 6 mL/kg灌胃;PFD不同剂量组予以相应剂量PFD灌胃; IFN -α组予以IFN -α10万单位/只,皮下注射。治疗四周后处死所有大鼠,留取肝组织行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测Ⅰ型胶原, CTGF表达。结果(1) Masson染色SSS半定量评分,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 P<0.05)。 IFN -α组、PFD组SSS半定量评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 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Ⅰ型胶原的表达,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 P<0.05),PFD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IFN -α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CTGF的表达,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 PFD 120 mg、PFD 240 mg各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1)PFD具有治疗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与α-IFN无明显差别。(2)PFD抗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TGF的表达,抑制促纤维化因子有关。

  • 女性PFD生物反馈与盆地肌肉训练的护理

    作者:蒋年志

    目的:分析和总结护理干预对女性PFD 生物反馈与盆地肌肉训练的作用.方法:对我院以生物反馈治疗仪配合护理干预成功治疗的PFD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骨盆底肌力评分系统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97.5% 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表现积极主动与护理师配合默契,少数患者(约2.5%)对治疗疾病信心不强,经济条件限制等原因未能坚持疗程.结论:盆底肌肉训练和生物反馈治疗仪可以有效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且显著提高了PFD 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