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苦参素注射液用于慢性丙肝肝纤维化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作者:向秋

    目的:探讨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丙肝肝纤维化的效果.方法:收治慢性丙肝肝纤维化患者1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苦参素注射液.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HCV-RNA转阴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丙肝肝纤维化,不仅能降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水平、促进HCV-RNA转阴,而且不良反应较少.

  • 平肝合剂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124例疗效观察

    作者:付菊平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近几年采用自制平肝合剂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124例,其中男78例,女36例;年龄18~66岁,平均36.8岁.对照组116例,其中男74例,女32例;年龄16~68岁,平均37.1岁.临床诊断标准依据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治疗组中慢性乙肝108例,慢性丙肝16例;对照组慢性乙肝100例,慢性丙肝18例.

  • 60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丙型肝炎病毒RNA的基因分析

    作者:张大军;吴秀娟;杜绍财

    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全基因或片段基因克隆的序列分析,据国内外报道证实至少存在12种基因型,不同国家地区核苷酸有很大差异.目前日本和美国已分离出4种基因型,美国以Ⅰ型为主,日本以Ⅱ型为主,中国是Ⅱ、Ⅲ型,其次是Ⅱ/Ⅲ混合型.不同基因型的HCV致病性及对干扰素治疗反应不同.我们对克拉玛依地区慢性丙肝患者血清HCV RNA进行基因分型的检测,了解该地区HCV基因型分布情况,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 五苓丙肝散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张劲;腾丹华;张天

    目的 探讨五苓丙肝散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1例慢性丙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治疗组41例,对照组皮下注射PEGα-2b,同时口服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五苓丙肝散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病毒应答情况、治疗前后肝功能水平、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 (1)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2.68%(38/41),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30/40)(P<0.05);(2)治疗组患者的病毒应答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相关指标(ALT、AST及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0.01),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LT、AST及TBIL水平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CD3+、CD4+、CD4+/CD8+、IgA、IgM及IgG水平均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CD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CD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gA、IgG及IgM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根据诺丁汉健康量表,两组患者治疗后量表各维度(精力、疼痛、情感、睡眠、社会生活与躯体活动)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0.01),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上述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 五苓丙肝散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的临床疗效显著,毒副反应发生率低,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中西医对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肝脂肪变的研究现状

    作者:姚玉兑;刘光伟

    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极易合并肝脂肪变,脂质代谢紊乱的CHC患者干扰素抗病毒疗效欠佳,且干扰素的持续病毒应答反应(SVR)率较低,更容易导致肝纤维化甚至肝癌,中医药可以通过改善肝脂质代谢来提高抗病毒的疗效,从而为治疗CHC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 慢性丙肝患者不同时期sCR1的检测在临床上的意义

    作者:马元涛;刘爱香

    目的: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不同时期血清sCR1浓度进行检测研究,探讨慢性丙型肝炎sCR1浓度变化与该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探索慢性丙型肝炎发生和发展的有效检测指标。结果:①慢性丙型肝炎轻度,中度、重度及肝硬化病人血清 sCR1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且慢性丙型肝炎随着病情的发展程度而逐渐升高,重度大于中度,中度大于轻度。②慢性丙型肝炎三组的测定值明显差异性。③肝硬化组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升高,其sCR1浓度也随着升高。结论:慢性丙型肝炎病人血清 sCR1浓度的变化与肝功能损伤程度密切相关,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其浓度也相应的升高,该指标可作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病情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复发性丙肝疗效观察

    作者:杨雅芳;李保明;杨小平

    我们自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间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经普通干扰素(IFN)治疗,又复发的慢性丙肝32例,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 慢性病毒性肝病合并CK-MB异常的临床研究

    作者:韩萍;纪冬;刘泽;李莉;朱传琳

    肝脏是机体代谢、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肝脏患病时可以通过神经反射、体液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和激素代谢紊乱、病毒直接作用等诸多因素影响心脏.慢性病毒性肝病指由乙型、丙型肝炎病毒造成的慢性肝损害.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具有嗜肝性,但研究已经证实,乙肝病毒具有泛嗜性.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在肝外器官和组织细胞内不断检出HBV-DNA,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能是丙型肝炎病毒的肝外复制场所[1].为探讨慢性肝病时心肌酶的变化,对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慢性丙肝、丙肝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标、心电图进行观察.

  • 抗病毒治疗对Ⅰb型慢性丙肝患者PBMC IL-10、IL-12水平变化影响的研究

    作者:朱庆峰;左维泽;刘佩芝;季榕;詹爱琴;陈雪莉

    目的 研究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对Ⅰb型慢性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IL-10、IL-12水平的影响,分析IL-10、IL-12水平变化与病毒学应答结果之间的相关程度,探讨IL-10、IL-12作为抗病毒疗效评价指标的可能性.方法 选取血清HCV-RNA阳性的Ib型慢性丙肝患者60例,依据病毒载量将其分为3组,低病毒载量组(1.0×103 IU/ml<HCV-RNA≤1.0×104 IU/ml)19例、中病毒载量组(1.0×104 IU/ml<HCV-RNA≤1.0×106 IU/ml)23例、高病毒载量组(HCV-RNA>1.0×106 IU/ml)18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48周,另选HCV-RNA阴性的慢性HCV感染者15例,健康献血员15例作为对照组;在抗病毒治疗前、4周、12周、48周、结束后24周取空腹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2小时后收集分泌物,离心取上清液,应用ELISA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PBMC IL-10、IL-12水平.结果 HCV-RNA阳性组的慢性HCV感染者外周血PBMC IL-10水平显著高于HCV-RNA阴性组和健康献血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F=18.67,P<0.05);三组间IL-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F=2.15,P>0.05).PBMC IL-10、IL-12的水平变化与病毒学应答具有相关性,应答越迅速,IL-10水平下降越明显,IL-12升高越明显.结论 慢性HCV感染者细胞免疫倾向于Th2型;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快速提升前炎症因子IL-12的水平,使细胞免疫方向移向Th1型;PBMC IL-10、IL-12水平变化对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的疗效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索菲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李明友;贾鹏;吕巍巍;于俊洲;张志贤

    目的:观察索菲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6例慢性丙肝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索菲布韦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应答情况、ALT、HCV-RNA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早期应答率、完全应答率、持续应答率分别为88.37%、93.02%、81.4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49%、74.42%、55.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6个月后,两组ALT、HCV-RNA水平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均明显大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21%,高于对照组的23.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干扰素治疗基础上,索菲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的临床疗效优于利巴韦林治疗疗效,且安全性相近.

  •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EN病毒D型和H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作者:唐蔚;彭晓谋;张瑛;王辉;蒋晓玲;周伯平

    目的:建立检测SEN病毒(SENV)D和H基因型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流行调查.方法:从GeneBank下载SENV序列,在SENV开放读码框Ⅰ的高度保守序列内自行设计外引物,参考文献报道合成SENV D型和H型的型特异性引物作为内引物,建立检测SENV D型和H型的巢式PCR方法,并对深圳地区192名健康体检人群、48例急性甲肝患者、1 76例慢性乙肝患者、98例慢性丙肝患者和38例非甲-戊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部分阳性PCR产物进行克隆和DNA序列分析.结果:巢式PCR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好.SENV D和/或H型在健康成人、急性甲肝、慢性乙肝、慢性丙肝和非甲-戊型肝炎患者中的总感染率分别为30.7%、37.5%、64.8%、57.1%和44.7%.SENV D和/或H型在健康人群中的感染率低于慢性乙肝患者和慢性丙肝患者(P<0.001).非甲-戊型肝炎及急性甲肝患者中的感染率略高于健康人群,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巢式PCR方法可用于检测SENV感染.深圳地区健康人群和急、慢性肝炎患者中存在SENV感染.SENV可能与HBV和HCV有相似的传播途径,其致病性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 进一步加强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实用性研究

    作者:李梦东;聂青和

    1慢性丙肝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性及其潜在威胁自从首次承认并证明有丙型肝炎病毒(HCV)以来15 a已经过去,对丙肝的研究已经取得惊人的成就,但是关于丙肝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课题的研究仍较欠缺.慢性丙肝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仍在日益显现,这是当前医学界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至少有1.7亿以上的人是HCV慢性感染者,这些人中约有20-50%经过20-30 a,会发展成肝硬化及肝细胞癌,除HCV因素外,年龄、性别、肝脏铁含量、HCV基因型及嗜酒等都是促进肝硬化的重要因素[1-2].

  • 聚乙二醇干扰素(派罗欣)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方翠艳;赵静媛;谌建军;袁红;唐明会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慢性化率为50%~85%,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近10多年来,聚乙二醇干扰素( PEG-IFN)已被用于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治疗的临床研究,其持久的病毒应答、生物化学和组织学的应答显著高于传统的干扰素。本研究旨在探讨PEG-IFNα-2a治疗慢性丙肝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报告如下。

  • 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作者:安俊丽;顾丽娅;贾艳萍;袁媛;王艳华;窦艳云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母婴等传播。丙肝在急性发作时有可能自愈,但约50%~85%的患者将演变为慢性丙肝,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对病人生命及健康危害极大,大多数患者患病后心理压力很大,表现在忧郁、怀疑、自卑、恐惧、焦虑、孤独等心理状态,而病人不良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我们不但要做好一般护理,还要使用心理护理的方法排解患者的不良心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与疾病的早日康复。

  •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的护理体会

    作者:陈改萍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的护理有效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4月期间我院就诊的慢性丙肝患者120例,年龄51~74岁,平均年龄为65±2.6岁,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2组患者年龄、病程、性别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且符合本次研究的选入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180μg/0.5 m,联合利巴韦林口服0.3g,3次/d;疗程24~48周。对照组患者进行系统常规护理,控制患者血压、血糖,规律用药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针对可能发生的消化道、血液系统不良反应,针对性的个体化的心理、饮食等方面护理。结果:观察组对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后,观察组出院时不良反应人数比对照组低。结论:有预见性、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不良反应的个体化护理,对慢性丙肝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有效治疗,症状控制、好转过程中有明显的作用,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

  • 干扰素对慢性丙肝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瑞红;梁强;王妍雪;陈彦博;翟峰

    目的 分析干扰素对慢性丙肝患者CD4+CD25+ Treg细胞及甲状腺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医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予以干扰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率.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CD4+CD25+Treg细胞为(7.52±1.10)% 、对照组为(8.21±1.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干扰素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确切,对甲状腺的功能影响较小,能够明显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CD4+CD25+Treg细胞水平,调节机体免疫应答反应,促进患者康复.

  • 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

    作者:薛月珍;黄亚绢

    妊娠合并丙型肝炎发病率逐渐升高,大约1%孕妇合并有慢性丙肝,4%~7%可能引起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母婴传播.丙型肝炎病程长,易慢性化,慢性率高达50%以上,部分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危害极大.HCV主要通过输血、输血制品及母婴垂直传播,随供血者筛查计划的实施,与输血及血制品相关的HCV感染已经下降,HCV的母婴传播即HCV在围产期经孕产妇传播给胎儿和新生儿的危险性逐渐增加,严重影响孕产妇、胎儿、新生儿及儿童的健康.

  • 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疗效观察

    作者:郭焦枝

    目的 分析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在慢性丙肝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6月共收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12个月后对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在早期应答、完全应答率、部分应答率以及无效率等指标具有显著性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显著,而且药物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双环醇片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丙肝疗效观察

    作者:王建生;韩志启;王玉玲

    慢性丙肝在临床上的关键问题,一是消除病毒,二是阻止病情进展,向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癌转变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本文通过双环醇联合苦参素观察其对60例慢性丙肝的疗效.

  • 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金光哲

    目的:研究和分析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7例慢性丙肝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在同时治疗12个月后,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相较于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的患者,具有更高的总应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应答率能够明显提升,无效率显著下降,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114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