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63例结节性红斑的病理分析

    作者:张万鹏;韩建德;李斌

    目的总结结节性红斑的病理特征及其病理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63例结节性红斑的病理切片.结果结节性红斑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好发于小腿,以红色结节为主要皮疹,病理表现为内皮细胞增生,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不同程度的间隔性脂膜炎,同时有表皮均匀肥厚的病理改变.结论表皮均匀肥厚也可作为结节性红斑病理诊断的一条线索.

  • 辨证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作者:周宝宽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又称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是一种主要累及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和小血管的坏死性血管炎.皮肤损害呈多形性,如红斑、丘疹、紫癜、结节、溃疡、坏死等.重者可伴有发热、乏力、关节痛,少数内脏亦有受累,属中医"瘀血流注"范畴.

  • 养阴活血法在皮肤血管炎血瘀证中的应用——附51例病例分析

    作者:赵雅梅;陈凯

    皮肤血管炎是一种按组织病理表现分类的一种皮肤病,中医辨证属血瘀证.而阴虚是血瘀证重要的病理表现.因此,我们使用养阴活血法治疗皮肤血管炎,并进行了疗效观察.

  • 加味三妙汤治疗下肢皮肤血管病82例

    作者:肖建桥

    结节性红斑、变应性皮肤血管炎、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是好发于下肢的几种皮肤血管病,笔者自拟加味三妙汤异病同治,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 桥本脑病三例

    作者:马琳;李其富;陈家凤;郑俩燕

    例1,女,24岁,以“乏力、淡漠少语,言语错乱、行为异常1周”之主诉于2011年3月27日入院。1周前无明显原因出现乏力,卧床,神情淡漠,言语较前明显减少,有时自言自语,言语错乱,随地大小便。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症。既往患双下肢皮肤血管炎半年余。查体:T 36.8℃,P 76次/min,R 18次/min,BP 110/70 mm Hg。双侧足背及踝部皮肤可见紫癜样斑丘疹及皮肤皲裂;颈软,甲状腺无肿大,心肺腹无异常;神经系统:意识模糊,无主动语言,问答不切题。双侧瞳孔形园等大,光反射灵敏,双眼球运动正常,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不合作。四肢可见自主活动,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减低,病理征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0.23×109/L、中性96.1%,红细胞沉降率36 mm/1 h,尿常规、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等均正常。心电图未见异常。头颅CT正常,头颅MRI未见异常。腰穿脑脊液检查:压力170 mm H2O,常规正常,Glu 3.33 mmol/L,Pro 600 mg/L,Cl-114.1 mmol/L。脑电图:重度异常脑电图,弥漫性慢波,可见三相波。甲状腺功能:TSH 2.61 mIU/L(0.35~4.94 mIU/L), FT411.02 pmol/L (9.01~19.05 pmol/L),FT31.97 pmol/L(2.63~5.70 pmol/L),抗甲状腺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TPO)326.26 IU/ml (0~14 IU/ml)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232 IU/ml(0~30 IU/ml)。患者入院后1 h,突发意识丧失,全身抽搐,眼球向右侧凝视,小便失禁,持续约3~4 min后抽搐缓解,呈昏睡状态,约20 min后再次发作,考虑为癫痫发作、癫痫持续状态,给予静注地西泮10 mg及地西泮缓慢静滴,并予丙戊酸钠口服症状未再发作。患者于入院次日并发重症肺炎,Ⅰ型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经抗感染、祛痰,纠正休克治疗,并给予甲基强的松龙80 mg静脉注射,2次/d,以减轻炎症渗出,抗休克等。入院后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给予抗病毒治疗,1周后甲状腺功能检查异常,修正诊断为桥本脑病,甲基强的松龙治疗1周后改为强的松60 mg口服,1次/d,每周减量5 mg,住院3周后出院,出院时患者反应稍迟钝,记忆、理解力稍差,余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 以泛发性血疱为表现的皮肤血管炎1例

    作者:运蓓蕾;刘岩;孟爽

    患者女,34岁,躯干、四肢起血疱,伴轻度瘙痒及疼痛半个月.既往高血压病史2年.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泛发大量紫色瘀点、瘀斑,其上有血疱,皮疹以血疱为主,于躯干处密集成片,部分血疱结痴,无溃疡及坏死痴.皮肤组织病理:表面角化过度,棘层水肿,真皮乳头层水肿,血管扩张充血,真皮内大量白细胞及白细胞碎屑.诊断:皮肤血管炎.

  • 秦万章教授35年来用雷公藤治疗皮肤血管炎的经验和体会

    作者:吴怡峰;秦万章

    目的 总结秦万章教授35年来用雷公藤治疗皮肤血管炎的临床经验.方法 选择符合各种皮肤血管炎诊断标准的患者共771例,采用雷公藤糖浆、三藤糖浆、三色片及理气调血颗粒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按病种不同一般1~3个疗程,并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雷公藤糖浆、三藤糖浆、三色片及理气调血颗粒治疗各种皮肤血管炎均有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达到了89.11%,显效率为63.68%,其中又以急性痘疮样苔藓状糠疹(有效率97.44%)、荨麻疹性血管炎(有效率97.37%)、Behcet综合征(有效率94.74%)的疗效为佳.结论 雷公藤以及以雷公藤为基础的复方制剂治疗各种皮肤血管炎疗效显著,且较少出现不良反应,远期随访仅少数病情反复,再用药均仍有效.

  • 蕲蛇汤治疗结节性皮肤血管炎42例临床观察

    作者:白秀荣;陈亚峰;于利民

    结节性皮肤血管炎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多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本组选用蕲蛇汤治疗结节性皮肤血管炎42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 从"邪"论治皮肤血管炎--奚九一治疗皮肤血管炎的经验

    作者:张东萍;曹建春

    皮肤血管炎是因免疫复合物沉积而引起免疫损伤的一类疾病,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易沉积于微小血管,可能与其管腔狭小,迂回曲折,血流缓慢及其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有关.皮肤血管炎易发生于下肢,可能与局部解剖学的结构、血液动力学及流体静压有关[1].

  • 皮肤血管炎

    作者:涂平

    皮肤血管炎是以皮肤血管的炎性损伤为病理生理学基础,而出现特征临床损害的一组皮肤病.严格而言,皮肤血管炎是系统血管炎或系统疾病的一种外在皮肤表现,只是当系统损害较轻,临床实验室检查没有内脏异常发现时,被称为皮肤血管炎.所以,当发现皮肤有血管炎表现时,应当特别关注系统损害的问题.

  • 五皮五藤饮治疗风湿痹病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霍珍;罗亚萍;潘利敏;赵亚云;张宁

    五皮五藤饮原为京城名中医赵炳南治疗皮肤病的经验方,后被张炳厚教授扩大其治疗范围.导师罗亚萍教授有幸跟随张老学习并参透方理,在临床工作中将此方灵活化裁用于治疗干燥综合征、 皮肤血管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兼有皮肤症状的风湿痹病,收效满意.吾辈侍诊,略有心得,现研究分析其诊治机理,以飨同道.

  • 常见皮肤血管炎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作者:蒋俊青

    血管炎是一种病理学概念,是指组织病理学上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性改变,包括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红细胞外溢、血管壁及周围有纤维蛋白祥物质沉积及炎细胞浸润,严重者有血栓形成、甚至整个血管的破坏.下面将临床上常见的几种皮肤血管炎的诊断与治疗进展做一简要概述.

  •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误诊1例

    作者:张国平;陈琍

    患儿,男,5岁,主因双下肢皮肤紫癜伴踝关节肿胀1 d入院.患儿1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紫癜,伴双踝关节肿胀,无发热、腹痛、呕吐,无血尿、蛋白尿,大小便正常.查体:双下肢皮肤散在紫红色斑丘疹、紫癜,略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两侧基本对称,双踝关节肿胀,以左下肢为重.咽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心肺腹未见异常.

  • 皮肤血管炎组织病理及临床探析

    作者:侯维

    目的探讨皮肤血管炎组织病理及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皮肤血管炎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12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得出皮肤血管炎患者的组织病理基本有血管炎半脂膜炎、肉芽肿性血管炎、阶段透明性血管炎、淋巴细胞血管炎以及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五种。而患者的发病因素主要有过度劳累、食物因素、药物、季节因素、系统性免疫疾病以及感染。绝大部分皮肤血管炎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符合其发病组织病理。结论依据皮肤血管炎组织病理学特点对皮肤血管炎进行类型划分,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准确治疗各种皮肤血管炎疾病。

  •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作者:宋丽新;王良民;赵丽萍;刘超;张士发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是一种以皮肤损害表现为主的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也称为变应性皮肤细动脉炎、变应性脉管炎、过敏性血管炎、结节性坏死性皮炎等.好发于青年男女.系多种原因引起的真皮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病变,严重者累及内脏血管.除爆发型及严重内脏损害外,一般预后良好,可于数周内恢复.

  • 左房黏液瘤误诊为血管炎1例

    作者:游燕;李凡;庄太凤;宋红梅;魏珉

    患儿男,14岁,以"双手遇冷变白、四肢红斑1年多,加重伴腹痛1个月"为主诉于2004年11月1日入院.入院前14个月,患儿于军训后出现头晕,四肢感觉异常,之后自觉左上肢活动受限,双手掌及双脚底渐渐出现点状红斑,压之不退色,双手双脚不能触碰,四肢端冰凉,受凉后双手指变白,当时无头痛、恶心、呕吐,无发热,无尿量变化.于外院查WBC 16.4×109/L,中性粒细胞0.86,尿蛋白(++),考虑为"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之后每1~2个月发作1次,症状均相同,并出现反复头痛.期间于外院查血管超声提示右桡动脉、左肱动脉及尺动脉节段性狭窄,右胫前及胫后动脉管壁增厚,内膜不光滑.2个月前,患儿上体育课后再次出现双手及双脚点状红斑,性状同前,并延伸至肘关节及双胫前,1d后斑块迅速消退,无瘢痕遗留,但出现发热,高体温39.1℃,午后为著,伴全身乏力,肌肉疼痛明显,无畏寒、寒战,餐后约5min出现腹部钝痛,无放射,半小时后自动缓解,伴呕吐,无恶心、腹泻.

  • 中西医结合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1例

    作者:马伟欢;石义红;齐伟平;王用峰;马拴全

    报道变应性皮肤血管炎1例.患者男,26岁,以"右小腿红斑、结节3个月,溃疡1周"为主诉入院.3个月前右小腿出现红斑,伴瘙痒,经治疗后病情无好转,且局部出现结节并溃破形成溃疡伴疼痛.皮肤科检查:右小腿下1/3外侧可见大小约8cm×10锄黯红色斑块,斑块上可见散在皮下淤血,斑块上胫骨外侧可见两约1.5cm×1cm大小溃疡面,两溃疡面基底部贯通形成窦道,部分溃疡面结痂.病理检查:符合皮肤血管炎的病理改变.诊断: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较好且副作用小.

  • SLE皮肤血管炎与头颅磁共振、抗心磷脂抗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袁卫如;郑捷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皮肤血管炎表现与头颅磁共振(MRI)及抗心磷脂抗体(aCL)的关系.方法 21例SLE患者分为两组:皮肤血管炎组(11例)和无皮肤血管炎组(10例),均分别行头颅MRI及aCL检查.结果头颅MRI异常者8例(38.1%).aCL检查阳性者12例(57.1%).具皮肤血管炎表现的SLE患者组的aCL阳性率较无皮肤血管炎表现组显著为高(P<0.01);皮肤血管炎组出现神经精神症状(NP)的比例也较后者为高(P<0.05);头颅MRI检查示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1例中同时出现MRI异常及aCL阳性者7例(33.3%),经统计学处理,两种检查方法有相关性(r =0.481, P<0.05).结论 SLE患者皮肤血管炎的损害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有关.头颅MRI及aCL检查对SLE脑病的早期诊断、治疗、疗效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 脊髓空洞症合并单侧下肢变应性皮肤血管炎1例报告

    作者:运蓓蕾;刘岩;孟爽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56岁,因右小腿起红色丘疹、水疱,伴破溃、结痂及刺痛感20 d,于2008年5月8日来我院就诊.患者20 d前无明显诱因右侧小腿起红斑片,上有米粒大红丘疹、水疱,未经诊治,皮疹逐渐增多,部分水疱破溃后结痂伴刺痛感.否认患处特殊物质接触史及外伤史.51年前于沈阳市军区总医院诊断为脊髓空洞症.体格检查:T 36.5℃,P 80次/min,R 20次/min,Bp 120/70 mm Hg(1 mm Hg=0.1333 kPa).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双上肢肌力Ⅳ级,左手握力差,左下肢伸直强直,肌张力大,右下肢肌力IV级,肱二、三头肌反射L(+)、R(+),膝反射L(+++)、R(+++),Babinski征L(-)、R(-),T5~L1浅感觉减退.皮肤科检查:右侧小腿大片红斑,上有多数粟粒至花生米大糜烂面、溃疡面,表面有少许浆液性渗出及黑痂,并可见散在分布米粒至黄豆大水疱,疱壁紧张,尼氏征阴性,.

  • 皮肤血管炎组织病理及临床分析

    作者:应瑛

    目的:总结皮肤血管炎的组织病理及临床分析.方法:分析回顾2009-2010年我院收治的皮肤血管炎患者100例,分析其皮肤受损组织机理及其临床资料.结果:100例患者中男39例,女61例,年龄35-50岁,病程3-5年.根据分析资料发现,患者的发病因素主要有感染、系统性免疫疾病、季节因素、药物、食物因素和过度劳累.还有部分患者的发病原因不明.分析发现,患者的组织病理主要有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淋巴细胞性血管炎、阶段透明性血管炎、肉芽肿性血管炎和血管炎伴脂膜炎5种.大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的特点相一致.结论:皮肤血管炎的分类复杂,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分型较为准确.组织病理学分型对皮肤血管炎的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62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