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产儿的早期干预

    作者:李瑛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未满37周(259天)的新生儿.据国内资料统计,早产儿的发生率为3%~5%,在存活的早产儿中大约有90%以上能成长为健康正常的孩子,但有少数会留下智力低下或脑瘫等伤残.这是因为早产儿身体各器官和生理功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成熟,特别是神经系统方面,由于脑室管膜下存在着发达的胚胎生发层组织,容易导致脑室内出血,因此,早产儿可发生脑室周围脑实质出血坏死,以后形成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导致一系列相关后遗症,其中脑瘫的发生率高.

  • 生大黄辅助治疗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秀梅;雷怀彬;程涛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血与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病变轻重不等,少数病情严重,胰腺出血坏死,伴腹膜炎、休克等并发症,病死率高[1].在行常规治疗(包括抑制胰腺外分泌及胰酶抑制剂应用)的基础上,采用生大黄胃管内注入治疗,从而明显降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AHNP)的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治疗组69例均为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非手术患者.其中,男性61例,女性8例;年龄28~62岁,平均46.5岁,均经血、尿淀粉酶及胰腺CT检查确诊,符合AHNP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标准(APACHEⅡ)的诊断标准[2].

  • 老年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的护理

    作者:席冬梅

    在胆源性胰腺炎中,胆道梗阻或感染是胰腺炎发生出血坏死感染的主要原因,是临床常见的重症急腹症之一.一旦胰腺出现出血坏死,其病情特点:病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预后差.手术治疗是其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但是由于手术创伤会加重胰腺损伤,并导致全身应激水平下降,因此,手术后的护理更为复杂.我科于2005年4月收治了2例老年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叶永青

    目的 比较急性出血性胰腺炎患者采取手术和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医院确诊为急性出血性胰腺炎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保守治疗,试验组采取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效果及生命质量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治愈率为93.33%,继发性感染率为33.33%,病死率为6.67%;对照组治愈率为66.67%,继发性感染率为53.33%,病死率为30.00%;试验组治疗效果相对于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生命质量评分为(521.20±15.21)分,高于对照组的(440.16±13.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诊断为急性出血性胰腺炎的患者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效果良好.

  • 急性胰腺炎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周燕芳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引起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导致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不仅是局部炎症病变,而且是涉及多个脏器的全身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血尿淀粉酶增高,大多数患者病情轻,有自限性,数天后可完全恢复,预后良好,这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少数患者病情严重,胰腺出血坏死、伴有腹腔炎、休克等并发症,病死率高,这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该病是常见急腹症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

  •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诊疗体会

    作者:马广义;褚亮

    资料与方法近年来收治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病人70余例.首发症状为疼痛,其中以阵发性腹部绞痛转为持续性剧痛者占80%,有恶心呕吐者占100%,伴体克者占75%,腹腔穿刺抽出淡红色积液者占51%,白血胞分类及总数增高者占97%.3%患者白血胞分类及总数下降.血尿淀粉酶增高者占87%,13%血尿淀粉酶下降.临床治愈78%,有部分患者留有假性胰腺囊肿,死亡3例,多以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为主.手术清除病灶占56%,保守治疗44%.

  • 急性胰腺炎病因、发病机理及护理体会

    作者:乌日古木勒;萨仁花;郝吉亚

    急性胰腺炎是指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和血淀粉酶增高等为特点.病变程度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少数重症患者的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 "人见死鼠如见虎"--鼠疫的三次世界性大流行

    作者:孟庆云

    鼠疫(plague)又名黑死病,是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在历史上,以其危害惨烈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鼠疫是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体广泛寄居于鼠类及旱獭等野生啮齿动物体内,由带菌跳蚤叮咬引起人类鼠疫,发生腺鼠疫、肺鼠疫及败血症型鼠疫,临终病人因严重呼吸困难和缺氧,造成皮肤出血坏死,患者皮肤呈紫黑色,故有黑死病之称.在鼠疫暴发流行期间,人和鼠大量死亡,尸陈街巷,惨象绝伦,令见者惧惧,谈鼠变色.在人类的历史上,古今中外都有大量的诗文和绘画,描述鼠疫大流行时的恐怖景象.

  • 鼻息肉的发病特征分析

    作者:贾双双;张勇;邢莉

    目的 探讨近5年鼻息肉的发病特征,增强对鼻息肉的认识.方法 收集2012-01-01-2016-12-31期间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鼻息肉病例2561例,行组织学观察并就其发病数量、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发病部位、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浸润及发生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鼻息肉患者发病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鼻息肉患者以男性为主,男女患者发病年龄相近.鼻息肉多为双侧同时发生,左侧单发次之,右侧单发少.发生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病例数量和所占比呈现先降低后升高,之后又出现一定幅度回落的变化过程.男性鼻息肉患者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病例数量多于女性患者,浸润比例也同样逐渐高于女性.进一步分析表明,在浸润病例数量方面,男女患者均是双侧同时浸润的多,其次为单发左侧浸润,单发右侧浸润少.在浸润比例方面,无论男性患者还是女性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比例高的是双侧同时浸润在鼻息肉双侧发病患者中的所占比,之后有所不同,男性患者中右侧单发鼻息肉中存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比例高于左侧单发鼻息肉中的浸润比例,而女性则相反.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病例较少,主要发生在上颌窦和鼻腔,其他部位少见.结论 了解近年来鼻息肉的发病特征对鼻息肉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 乳腺癌肉瘤1例

    作者:孙凤平;许根

    患者女性,25岁.因右乳红肿1个月入院,局部可扪及一囊性肿块诊为右乳脓肿行切开引流术.术后除抗生素抗感染外,还予乙底酚退奶,但切口长期不愈,有新生肉芽样组织向外翻出.体检:右乳体积大于左乳,右乳正上方见5cm切口,周围大量肉芽组织翻出,四周皮肤红肿,乳头可挤出白色乳汁,行右乳房切口内组织活检.因标本取材较局限,病理检查仅见恶性间叶成分,伴大片出血坏死灶.病理诊断为"右乳房恶性肿瘤,考虑间叶来源",后行右乳房单纯切除术+右腋下淋巴结清扫术.

  • 恶性睾丸间质细胞瘤1例

    作者:李津辉;周成军;田新霞;廖松林

    患者男性,70岁,未婚.右侧睾丸肿大3年半.查体:右侧阴囊肿大,V=10cm×8cm×6cm,表面光滑囊性感,透光试验(-).手术所见:右睾丸肿大,表面静脉丛状曲张,与皮肤及左侧睾丸无粘连,右侧精索增粗.病理检查巨检:右侧精索增粗,直径达1.2cm,切开,睾丸增大V=8.5cm×6cm×5cm,实性,灰白间灰黄色,质脆,肿瘤包膜不完整.精索增粗与附睾粘连.镜检:肿瘤境界不清楚,肿瘤细胞弥漫呈大小不-团或巢状分布,间质少并富于血窦,呈肝癌样结构(图1).瘤细胞不规则类圆形,大小较一致,大部分细胞胞浆宽,胞浆红染(图2),富于细颗粒.另有小部分肿瘤细胞浆呈现透明空泡状.瘤细胞核较小,少数核较大,有一定异型性.大多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分裂象易见,>3个/10HPF(图3).核染色质深,有1~2个嗜碱性小核仁.肿瘤细胞间血窦扩张充血,边缘鞘膜中可见明显肿瘤细胞浸润,还可见多灶出血坏死(图7).精索中还可见肿瘤细胞浸润(图8),并有纤维组织玻璃样变.网织纤维染色呈间叶性肿瘤特点(图9).PAS(-).

  • 腰大肌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

    作者:崔敏;姜元庆;黄臻

    患者女,53岁。因右腰部疼痛不适1个月余,1999年11月16日来院就诊。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到右腰部疼痛不适,活动时加重。无尿痛、尿急及血尿。既往健康。体检:右腰部扪及约8.0×7.0cm的包块,界限不清,皮肤无红肿,无明显压痛。CT检查:示右腰部脂肪瘤。手术中见右腰区髂嵴上5cm、中线旁开3cm外腰大肌有约8.0×7.0cm大小不规则肿物,质硬,与周围组织粘连,切除肿物。  病理检查:灰红色不整形组织,体积5.0×4.0cm×3.0cm,切面见中央区域灰白色,鱼肉样,质地细腻,未见出血坏死,肿物无包膜,周围可见肌肉组织。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策略

    作者:李静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的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所引起的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急性化学性炎症.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清胰酶增高等为特点.病变程度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少数患者病情严重,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大多数急性胰腺炎属于轻型急性胰腺炎,经3~5d恰当治疗后常可治愈,而对于高度怀疑或确诊为重症胰腺炎者则应及早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目前,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通常采用的治疗策略如下.

  • 超声诊断卵巢扭转1例

    作者:孙希娇;李付华;段永旭;王丽伟;王军华

    患者,女,25岁.未婚,有性生活史,停经40天,突然右下腹疼痛一天入院.妇科检查:子宫大小正常,无明显压痛,宫体右后方扪及实性包块,约6.0cm×5.0cm大小,边界清楚,表面欠光滑,有一定活动度,触痛显著,左附件区无异常.临床诊断:①右附件扭转;②宫外孕待排除.超声检查:子宫前位,大小、形态及回声正常.子宫右后方探及一实性团块,大小约6.3cm×5.cm×3.6cm,椭圆形,边界清楚、规则,内部回声欠均质,可见小的无回声区(图1),右侧卵巢未显示,左侧卵巢未见异常.盆腔内可见液性暗区,深处约1.0cm.超声提示:子宫右后方实性团块,考虑为肿大卵巢.手术探查所见:子宫及左侧附件正常.右侧卵巢扭转360度,增大,大小约6.0cm×5.0cm×3.0cm,呈紫黑色,质脆无明显出血,无粘连,输卵管增粗.手术中吸出积血约100ml,行右附件切除术.病理:卵巢出血坏死.术后诊断:右侧卵巢扭转.

  • 黑斑息肉病并发肠套叠2例

    作者:胡云才

    例1:女性,17岁,住院号0221184,因脐周阵发性疼痛伴恶心呕吐1天入院.查体:体温37.2℃,口唇、眼睑及双足拇指末端可见黑色素斑.心、肺正常,腹不胀,脐周围压痛,无反跳痛与肌紧张,未触及明显包块,肠鸣音正常,腹部透视正常,白细胞14.17×109/L,入院诊断:腹痛原因待查,黑斑息肉病?入院后行结肠镜检查,发现距肛门齿状线10cm、12 cm、30 cm处分别可见1.5 cm大息肉,行镜下切除.十二指肠镜检查见十二指肠降部有-2 cm大息肉,镜下切除.但病人腹痛症状逐渐加重,B超检查见腹腔少量积液,在脐右侧探及"同心圆"样强回声团块,考虑肠套叠.因病人家属不同意手术,直至人院后第7天,患者出现弥漫性腹膜炎体征,急症手术,见腹腔有脓性液体1 600 ml,部分肠管表面附着大量脓苔,距屈氏韧带150 cm处空肠套人远端空肠70 cm,复位后见套入肠管已经坏死,肠腔内有一直径3 cm大息肉,行肠切除,对端吻合,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病理报告为小肠腺瘤,肠管化脓性炎症并出血坏死.

  • 子宫肌瘤变性1例分析

    作者:赵晓虹;甘科红;陈越峰

    患者女,33岁,因反复发热1个半月入院超声检查(见图):子宫受右附件区包块推挤下2/3显示不清晰,靠宫颈处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右侧附件区可见一类圆形不均质的回声光团,大小8.1cm×7.4cm,边界清晰,内可见一类圆形的稍强回声光团,大小3.2cm×2.7cm,后伴弱声影,且随体位移动,其周边充满密集的点状稍低回声.右肝胆管均可见条形的强光带,后伴宽大声影,近端官腔均扩张.超声提示:①右附件区混合性病灶,考虑畸胎瘤可能.②右肝内胆管多发结石.术后诊断:子宫多发肌瘤内合并化脓性感染.病理诊断: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合并感染出血坏死.

  • 食管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作者:姚沛旭;陈国华;许建生

      患者 男,59岁,进行性吞咽梗阻1个月来诊。食管钡餐:食管中下段占位性病变,钡剂分流,范围长约13cm,近端食管腔扩张达5cm。内镜:拟诊食管癌。CT所见:食管中下段长约14cm的软组织腔内肿物,密度均匀,断面见分叶征,边界清,管腔扩大,软组织肿块与食管壁之间有环状间隙(见右图)。  手术:肿瘤长约15cm,断面5cm,上缘达弓上,带蒂,肿瘤部分与胸膜粘连。病理:瘤组织由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和组织细胞样细胞组成,成纤维细胞少部分呈席纹状结构,瘤组织内有少量瘤巨细胞及杜顿细胞,亦可见黄色瘤细胞灶,瘤组织核分裂显而易见,可见病理性核分裂,部分瘤组织出血坏死,免疫组化:Vimentin(+);Lysozyme(+);HHF-35(-);Keratin(-);EMA(-) 。病理诊断:原发食管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双胞胎同患石骨症的护理

    作者:李爱华;刘珊;周继红;邸志平

    恶性型(幼儿型)石骨症是较为少见的遗传病,该病由于破骨细胞缺乏或功能的缺陷,使骨骼石化,质地脆弱,骨髓腔变小,继之髓外造血增强,血小板减少,易发生出血坏死.[1]临床常见进行性贫血;反复感染且缠绵难愈;病理性骨折;也可由于颅骨的一些孔隙变小导致脑积水或压迫神经而致失明或失聪.[2]我科收治过一对双胞胎同患石骨症的患儿,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胃神经内分泌癌一例

    作者:丁洪基;李敏青;刘春燕;王灿;王贵珍;隋中媛

    患者男,74岁。因上腹部不适伴咽下困难半个月于2009年9月4日入院。查体:全身表浅淋巴结不大。腹平软,无压痛,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上消化道钡餐示:胃底小弯侧占位性病变,累及贲门,大小约10 cm×9.5 cm,考虑胃癌可能性大。CT显示:胃小弯侧胃壁增厚,厚约2.7 cm,浆膜面脂肪间隙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符合胃占位并浆膜面多发淋巴结转移。胃镜见胃体小弯及贲门部有一直径约9 cm的形态不规则黏膜缺损区,表面覆污苔,质脆,易出血,边界不清,周围黏膜充血水肿。活检病理诊断:考虑为恶性淋巴瘤。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传染病、高血压及糖尿病史。亦无化学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有烟酒嗜好50年,每日吸烟约20支,饮酒约2两。2009年9月12日,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近端胃根治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胃体小弯侧,累及贲门。面积约10 cm×8 cm,菜花状,质硬。周围可扪及质硬淋巴结多个。病理检查:切除的近端胃大部,大弯长18.5 cm,小弯长10 cm,食管下端长1 cm,沿大弯剪开,于胃体小弯侧,距上切线1 cm,下切线2 cm处,见一体积为14 cm ×9 cm×2 cm的蕈伞型肿物,其中央有大片出血坏死区,呈灰红色及暗红色,粗糙不平(图1)。肿物切面呈灰白色及灰红色,部分区域质硬,部分区域质软,边界不清。周围有肿大的淋巴结多个。镜下观察:肿瘤表面有大片出血坏死区,深部有多个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出血坏死灶。瘤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除个别细胞较大外,多数细胞体积较小,似淋巴样细胞或核略偏一端,似浆细胞样细胞,但比小淋巴细胞大2倍以上。核染色质均细,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平均每个高倍视野大约4个核分裂象。瘤细胞弥散分布,排列紧密,大多位于黏膜下层和肌层中(图2),少数位于黏膜层,局部可见菊形团样结构(图3)。免疫表型:Syn(图4)及vimentin(图5)弥漫强阳性表达,CgA(图6)和CD117灶状弱阳性表达,CK、EMA、S-100、Actin、CD45RO、CD20、CD68、CD38、CD138、MPO均为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3%。病理诊断:(胃体小弯)蕈伞型神经内分泌癌(14 cm×9 cm×2 cm),侵达外膜,脉管中查见癌栓,切线及大网膜组织未查见癌,周围淋巴结16/17查见癌。随访:患者术后曾用卡铂加多西他赛治疗5个周期,随访47个月,身体良好无复发。

  • 原发性肝肉瘤样癌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琼;刘卫勇

    一、病例资料
      5患者男,41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肿胀不适1年、以餐后明显,加重半月余就诊于当地县级医院,当地医院CT提示肝占位,考虑肝癌可能,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既往有乙肝病史10年,未行正规检查及相关治疗。体格检查:精神状态尚可,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软,未触及压痛。右上腹可扪及直径约10 cm包块,质硬,活动度尚可。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ALT)275 IU/L,谷草转氨酶(AST)87 IU/L,碱性磷酸酶(ALP)164 IU/L,总胆红素(TBIL)18.5 IU/L,直接胆红素(DBIL)10.7 IU/L,白蛋白(Alb)35.2 g/L。血清甲胎蛋白(AFP)13120 ng/ml,肿瘤抗原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癌抗原50(CA50)均在正常范围。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发现肝实质回声不均匀,右肝可见91 mm×68 mm低回声区,边界尚清晰,形态较规则,内可见不规则蜂窝状无回声区,较大的大小为40 mm×32 mm。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低回声区内部可见少许条状血流信号,周边可见环状血流信号。超声提示:肝硬化,右肝实性占位:肝癌可能(图1)。腹部CT检查:肝脏外形不规则,边缘欠光整,左叶体积增大,肝右叶内可见一个巨大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影,密度欠均,其内可见更低密度坏死,边界欠清,大小约8 cm×9 cm。增强后动脉期见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肿块内可见增粗扭曲血管影,门脉期肿块强化程度降低,呈低密度,坏死区无强化,延迟期仍呈低密度。肿块周围见环状低密度影,增强可见强化。肿块所在处胸膜向内凹陷。肝门部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影(图2)。CT提示:肝脏右叶占位,考虑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于入院10 d后行右肝占位切除术,术中见肝脏呈重度肝硬化改变,肿瘤位于肝脏Ⅷ段,大小为9 cm×10 cm,质硬,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余肝脏未及子灶,腹腔未探及肿大淋巴结,未见腹水。病理检查:大体病理显示肿瘤大小为9 cm×8.5 cm×8 cm,质地偏硬,包膜完整,切面呈灰白色鱼肉状,可见蜂窝状出血坏死区。镜下显示部分区域癌细胞胞浆嗜酸,细胞异型,核分裂象异见,呈梁状、索状、假腺样排列;部分区域(约占50%)疏松的黏液样基质背景中可见大量梭形、卵圆形、小圆细胞形、奇异形、肌母细胞样瘤细胞,围血管排列伴重度出血坏死。周围肝组织充血、小胆管增生、间质淋巴细胞浸润;脉管内未及明显癌栓(图3)。免疫组化标记:肉瘤样区域内瘤细胞:Vim(+)、Des少数细胞(+)、CK8部分细胞(+)、GPC-3部分细胞(+)、AFP(-)、CK7(-)、CK部分细胞(+)、EMA少数细胞(+)、WT-1少数细胞(+)、Ki-67(+)>50%、MyoD1(-)、CD34(-)、CD56(-)、CgA(-)、Syn (-)。病理诊断:原发性肝肉瘤样癌(primary liver sarcomatous carcinoma,PLSC)。

116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