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其与酶抑制剂的复合剂在抗分支杆菌方面的作用

    作者:张忠顺;肖和平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回顾1.青霉素的发现及头孢菌素类的发展Tyndall于19世纪下半叶观察到青霉属(Penicillium)真菌能拮抗细菌生长,并作了记载,但对拮抗现象是否由于青霉素的存在还不清楚.

  • 一株恒山产蒙古黄芪内生真菌Penicillium griseofulvum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和菌种鉴定

    作者:刘瑞;张弘弛;李慧;安志鹏;周凤

    目的:研究恒山黄芪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结合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恒山黄芪内生真菌Penicillium griseofulvum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8个次生代谢产物,经结构解析,分别为23-methylergosta-7,22-diene-3β,5α,6α-triol(1),5α,8α-epidioxy-ergosta-6,9(11),22-trien-3β-ol(2),cyclotryprostatins A(3),cyclotryprostatins C(4),trypacidin(5),monomethylsulochrin(6),fumiquinazoline D(7)和fumiquinazoline J(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恒山黄芪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

  • 真菌抗原提取法制备马尔尼菲青霉菌纯蛋白衍生物

    作者:梁义;尹琦;陈勇

    目的:探讨马尔尼菲青霉菌纯蛋白衍生物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液体表面膜培养方法培养马尔尼菲青霉菌,培养液经盐析和弱酸沉淀法纯化,再经透析和除菌,制成马尔尼菲青霉菌纯蛋白衍生物原液;应用Lowry法测定马尔尼菲青霉菌纯蛋白衍生物的蛋白含量,并利用小白鼠对其进行安全性检测.结果:马尔尼菲青霉菌纯蛋白衍生物的蛋白含量为40 μg/ml,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马尔尼菲青霉菌纯蛋白衍生物的提取有望用于检查人体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感染,及时对马尔尼菲青霉病进行诊断.

  •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误诊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杜蓉;杨正斌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少见真菌病,已成为东南亚地区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目前我国对该病的报道逐渐增多,但基层医院很少遇到该病,对此病的认识不够,极易误诊而延误治疗.现将我们所遇1例结合文献复习如下.

  •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误诊36例分析

    作者:张勇;苏凌松;吕请

    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eillium Marniffei,PM)感染是艾滋病(AIDS)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近几年来,由于艾滋病患者人数的急剧上升,该病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我院2004-10/2008-01共收治疗AIDS合并PM病128例,其中误诊36例,误诊率28%.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 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1例的药学监护分析

    作者:黄月莹;刘弘

    马尔尼菲青霉菌( penicillinum marneffei,PM)为条件致病菌,可寄生于细胞内,是众多青霉菌中惟一的具有温度依赖性的双相青霉菌[1],在25~28℃条件下生长特征是菌丝相,37℃条件下生长是酵母相,两者能相互转化,具有深部致病力,在东南亚引起的临床感染仅次于结核杆菌和新型隐球菌,居第3位,是引起AIDS患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2].在我国,自1984年广西正式报道国内首例PM以来,已有多地区先后从人体分离出此菌.近几年随着HIV等感染导致的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增多,PM有逐年蔓延的趋势,患者的病死率也较高.现就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报告如下.

    关键词: 青霉属 真菌病
  •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2例骨髓中的形态特征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杨斌;陈红涛;郭兆旺

    目的:探讨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在骨髓中的形态特征.方法:对2例本病患者进行骨髓涂片,观察马尔尼菲青霉菌的菌体在骨髓中的形态,并与组织胞浆菌的菌体形态进行对比.结果:骨髓中马尔尼菲青霉菌大小不一,呈圆形、椭圆或腊肠形,有一个或两个核,偶见一横隔,可以与组织胞浆菌区别.结论:骨髓中菌体的形态鉴别对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起重要作用.

  • 马尔尼菲青霉与马尔尼菲青霉病

    作者:李云;王惠萱;夏正武;李雪梅

    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 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PM)引起的一种少见的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PM是条件致病菌,于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染,引起皮肤淋巴结和内脏致命性感染而致病,主要是单核巨噬细胞受累,而且在AIDS中有增多趋势[1].它被认为是东南亚地区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误诊率极高[2].

    关键词: 青霉属 真菌病
  • 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护理

    作者:杨燕珠;何婉

    目的:探讨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对 18例患者进行症状和身体评估, 3例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做好对症护理.结果:18例患者中 9例死亡, 6例自动出院, 3例患者坚持药物治疗,定期复查,获得满意疗效.结论:准确评估和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青霉属 真菌病 护理
  • 广泛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护理

    作者:刘军

    报告了1例广泛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心理护理、皮肤护理、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发热护理、营养护理、标本采集及配合诊断、控制感染、严密观察病情等.经过近3个月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康复出院.

    关键词: 青霉属 感染 护理
  • 两性霉素B、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治疗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陈跃华;林艳荣;刘升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两性霉素B、氟康唑与伊曲康唑对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的治疗效果.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美国Ovid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6篇,AIDS合并PSM共893例,其中两性霉素B治疗467例,氟康唑治疗152例,伊曲康唑治疗27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治疗好转率高于氟康唑[OR=7.138(95%CI 1.761~28.932),P<0.05],病死率低于氟康唑[OR=0.507(95%CI0.294~0.875),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性霉素B与伊曲康唑对比,治疗好转率[OR=0.777(95%CI 0.498~1.212),P>0.05]和病死率[OR=1.427(95%CI 0.890~2.287),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结论 两性霉素B治疗AIDS合并PSM效果优于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今后应积累更多前瞻性资料进一步证实.

  • 碳青霉烯酶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碳青霉烯酶:当前水平

    作者:陈从新;吴蘩;汤一苇

    多药抵抗的肠杆菌伴随一系列碳青霉烯酶的出现给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挑战.肺炎克雷伯杆菌碳青霉烯酶(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s,KPC)具有水解几乎所有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单环β-内酰胺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能力.当前抗微生物表型易感性试验检测KPC的结果不可靠,但改良的Hodge试验和PCR可用于对KPC的检测.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感染可选掸多粘菌素、磷霉素、替加环素和多尼培南,也可以尝试一些多药联合或延长疗程的治疗.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对阻断感染的传播也是必要的.

  •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及治疗挑战

    作者:聂署萍;陆学东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曾被认为是临床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后一道防线。随着一系列碳青霉烯酶的出现,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日益增多,并且这些病原菌常同时携带其他多种耐药基因,几乎对所有抗生素耐药,其所引起的感染有很高的病死率。本文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现状、耐药机制及相关感染的治疗进行综述。

  • AST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且大于ALT对AIDS合并青霉菌病的筛查价值

    作者:谢志满

    目的:评价拟诊标准(血清AST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且大于ALT)对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 PSM)的筛查价值。方法对广西地区1045例疑似AIDS合并PSM的患者同时进行“金标准”(血、骨髓、组织培养或组织病理发现马尔尼菲青霉菌)及拟诊标准所需检查,评价拟诊标准对AIDS合并PSM的诊断价值。结果拟诊标准的灵敏度为45.79%、假阴性率42.11%、特异度90.64%、假阳性率9.36%、准确度82.49%、阳性似然比4.89、阴性似然比0.60、阳性预测值52.10%、阴性预测值88.27%。结论 AIDS患者如出现血清AST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且大于ALT时,尚不能作为筛查PSM的常规指标,但应高度警惕PSM。

  •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致颅骨破坏2例

    作者:卢祥婵;黄爱春;何华伟;伍秋云;谢志满;朱庆东;阮光靖;苏绮思;吴锋耀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以下简称青霉病)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感染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疾病,是东南亚地区AIDS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1].PM是一种条件致病真菌,可使机体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下发病.青霉病主要表现为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受累为主的全身多部位化脓性、慢性肉芽肿性或坏死性感染,可侵犯肺、肝、脾、淋巴结和骨髓等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近年来,随着AIDS患者的增多,青霉病的发病有增加趋势,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尤为明显.至今,有关AIDS合并青霉病的报道很多,但是有关青霉病所致颅骨破坏尚未见报道,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2例青霉病致颅骨破坏报道如下.

  • 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误诊为结核病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李德宪;谭守勇;谭耀驹;何桥

    目的 提高对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与结核病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 对2007年11月入住广州市胸科医院的1例早期病理诊断为结核病、抗结核治疗失败、终诊断为播散性PSM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病原学、病理学及诊疗过程进行回顾,并对PSM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男性,60岁,广东人.以咳嗽、发热、消瘦、多发淋巴结肿大、多发皮下脓肿、进行性呼吸窘迫为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提示:双肺浸润阴影、纵隔淋巴结肿大、双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进行性升高达45.23×109/L,CD4+ T淋巴细胞计数353个/μl,CD4/CD8为1.19,HIV抗体阴性;胸腔积液病原学培养阴性;并曾2次病理诊断拟诊为淋巴结结核;抗结核治疗无效.血液、胸腔积液、脓液标本均培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再次淋巴结活检确诊为播散性PSM.停止抗结核治疗及停用糖皮质激素,并加用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但终仍因呼吸、循环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PSM延误治疗者预后较差,其早期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与病理所见易与结核病混淆.对于抗结核治疗无效,又在PSM流行区居住的患者,即使没有宿主因素,也需注意患本病的可能,应及早行多部位取材做相关病原学检测,特别是真菌的双相培养,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 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阴性与阳性者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

    作者:张建全;杨美玲;钟小宁;何志义;柳广南;邓静敏;李梅华

    目的 比较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阴性与阳性者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3月至2007年3月确诊的33例PSM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3例分为HIV抗体阳性组:22例,男18例,女4例,年龄9~60岁,平均(39.5±4.4)岁;HIV抗体阴性组: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66岁),平均(45.1±4.6)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特点.结果 两组患者均以体力劳动者为主,临床均表现发热及多器官功能损害,以发热、肺部、皮肤、消化系统损害和淋巴结肿大为主,预后差.两组比较,有明显区别:(1)HIV抗体阴性组病程(中位数为180 d)较HIV抗体阳性组(45 d)长,前者表现为慢性起病,后者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HIV抗体阴性组11例中合并其他基础疾病5例,误诊7例;HIV抗体阳性组未见.(2)HIV抗体阳性组持续高热、呼吸困难出现早,以皮肤软疣样损伤为突出表现;HIV抗体阴性组间歇性反复发热,皮下结节或脓肿明显,而浅表淋巴结肿大(10/11)、骨痛(5/11)、胸痛(7/11)者较HIV抗体阳性组更突出(10/22、2/22、0/22).(3)HIV抗体阴性组白细胞总数增高多见(9例),而HIV抗体阳性组正常(15例)或降低(7例),且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HIV抗体阴性组(中位数为18.6×109/L、14.24×109/L、2.08×109/L)高于HIV抗体阳性组(中佗数为4.71×109/L、4.16×109/L、0.42 x 109/L).(4)HIV抗体阴性患者CD4/CD8>0.5,HIV抗体阳性患者低于0.5;(5)HIV抗体阳性组马尔尼菲青霉菌血培养18例均阳性,骨髓培养20例中14例阳性,HIV抗体阴性组分别为7/10例和2/8例.(6)两组胸部影像检查表现为广泛多样的实质性或间质性病变,HIV抗体阴性组常出现高密度实变影及胸膜炎表现,溶骨现象仅见于HIV抗体阴性组(4例).(7)HIV抗体阴性组临床症状好转7例,恶化及死亡各2例,而HIV抗体阳性组分别为8例、12例及2例.结论 两组均以发热、多器官功能损害及预后差为共同特征,但两组在基础疾病、发病症状、病程经过及血白细胞计数等方面有明显区别,提爪免疫状况影响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疗效.

  •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胸部影像学表现

    作者:刘晋新;唐小平;江松峰;张烈光;陈碧华;史红玲;黄务枝;黄德扬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胸部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者的胸部X线片+高分辨率CT(HRCT)表现.结果 36例患者胸片中14例出现肺内浸润性病灶或局限性肺实变(38.89%),其中单肺2例(5.56%)、双肺12例(33.33%);8例呈弥漫性分布(22.22%),10例呈网织纹理(27.78%)、9例见小结节(25.00%)、7例呈磨玻璃密度影(19.44%)、6例见粟粒样病变(16.67%)、5例见肺气囊(13.89%)、4例见胸腔积液(11.11%)、4例出现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11.11%)、2例见结节状肿块影(5.56%)、心包积液及自发性气胸各1例(2.78%);36例患者HRCT发现32例出现肺内浸润性病灶或局限性肺实变(88.89%),其中单肺4例(11.11%)、双肺28例(77.78%);13例呈弥漫性分布(36.11%)、10例见小叶间隔增厚(27.78%)、9例见小结节(25.00%)、8例呈磨玻璃样密度影(22.22%)、9例见粟粒样病变(25.00%)、8例见肺气囊(22.22%)、13例见胸腔积液(36.11%)、21例见纵隔淋巴结增大(58.33%)、2例见结节状肿块影(5.56%),心包积液及自发性气胸各1例(2.78%).结论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者常见的胸部影像表现为:肺内多发的浸润性病灶或局限性肺实变及磨玻璃密度影,肺门或纵隔淋巴结增大,胸腔积液,肺间质病变即网织纹理(小叶间隔增厚),粟粒样病变及肺气囊.

  • 黄海葵附生真菌Penicillium thomii的化学成分

    作者:蒋亭;田黎;郭爱华;付宏征;裴月湖;林文翰

    目的研究黄海葵(anemone)附生真菌Penicillium thomii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黄海葵附生真菌Penicillium thomii菌丝体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青霉酮A(I),对甲基苯甲酸(II),1-O-十六碳烷酰-2-O-(9-十八碳烯酰)-3-O-(9,12-十八碳二烯酰)甘油酯(III),5α,8α-环二氧-24ζ-甲基胆甾-6,22-二烯-3β-醇(IV)和大黄素(V).结论青霉酮A(I)为新化合物,化合物II,III,IV和V系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 角果木内生青霉菌FJ-1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靳鹏飞;左文健;郭志凯;梅文莉;戴好富

    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对角果木内生真菌F J-1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从中分离得到了2个化合物.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7-hydroxydeoxytalaroflavone (1)和deoxytalaroflavone (2),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通过滤纸片扩散法测定其抗菌活性,化合物1、2对金葡菌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显示有弱抑制活性.

57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