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的效果观察

    作者:明新枝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2例。试验组进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对照组进行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随访6个月,对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末的椎体高度丢失及 Cobb角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 P<0.05)。术后随访6个月,6个月末试验组患者的椎体高度丢失及Cobb角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对胸腰椎骨折复位术后防止矫正度丢失的作用研究

    作者:张君哲;朱康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对胸腰椎骨折复位术后防止矫正度丢失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并随访1年.做以下处理:①椎体高度比:记录并对比患者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术后1年的椎体前、后缘高度比.②记录并对比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以及术后1年的植入骨块、骨缺损相对面积.结果 ①椎体高度比: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术后1年的椎体前(F=1802.99,P<0.01)、后缘(F=69.50,P<0.01)高度比均有明显差异;椎体前缘高度比下降了0.34%,后缘高度下降了0.26%,前后缘差异无显著性(t=0.80,P=0.43).②植入骨块相对面积:由术后即刻的37.81%下降至术后1年的11.65%,差异有显著性(F=310.79,P<0.01).③骨缺损相对面积:随访1年后,仅17例有较明显的骨缺损,其由术后即刻的22.73%下降至术后1年的8.22%,下降幅度大,差异有显著性(F=12.18,P<0.01).结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较好地恢复原有骨块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但无法使椎体内空隙恢复.

  •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魏东;张静波;汪明星;王亚贤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对58例胸腰椎骨折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的同时,用自制植骨推注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中后路植骨治疗,术后卧床2~3周,腰背肌锻炼、腰围固定.结果本组随访2个月~2年3个月,优良率达81%,全部患者均在术后2~3周活动,无断钉、断杆、松动、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评价有两个方面:①影像学评价:包括椎体高度的恢复,椎管侵占率的恢复,脊柱矢状面的Cobb角.47例患者椎体骨折基本达到解剖复位,远期复查椎体高度无丢失情况.②神经功能和临床评价:41例合并神经损伤的病人Franke评级平均提高1.51级,脊柱无明显畸行,无严重腰痛和下肢疼.结论 RF、AF、SF椎弓根系统对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后路手术不加大创伤的同时,能即时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使病人能早期活动,减少内固定物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杆,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

  •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疗效观察

    作者:刘侃;吴闻文;郭继东;任东风;李利;王华东;唐家广

    背景:随着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对椎旁肌功能的重视,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技术逐步、广泛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
      目的: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本研究纳入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行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术的患者46例。术前脊髓损伤(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分级均为E级,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 TLICS)评分均大于4分。根据随机原则分组,23例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A组),另外23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B组)。观察两组围手术期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疼痛情况,影像学测量X线侧位片上后凸角与椎体前缘高度,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3±2.6)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A组明显少于B组(P<0.05)。术后疼痛VAS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趋于一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方法术后均能明显矫正后凸角和椎体前缘高度,但随访时均有丢失(P<0.05)。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和术后矫正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随访两组后凸角矫形丢失及椎体前缘高度矫正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操作简单,置钉容易,同时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纠正后凸角度,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明显减少了手术时间、手术创伤与出血,减轻了腰背疼痛。

  •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吕景波

    目的 观察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手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VAS评分为(1.76±1.08)分,低于对照组的(5.20±2.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用时为(179.37±48.24)min,住院时间为(22.09±6.01)d,手术中出血量为(387.71±172.35)ml,骨折愈合时间为(6.34±1.12)周,对照组手术用时为(178.91±21.02)min,住院时间为(22.17±6.73)d,手术中出血量为(386.21±168.76)ml,骨折愈合时间为(6.18±1.07)周;两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手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且在术后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骨折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分析

    作者:闫松;孟繁胜;董玮

    目的 观察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入院的20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骨折治疗方法的不同划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内固定断裂、松动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AS疼痛评分为(1.7±0.5)分,对照组为(4.9±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椎体丢失高度为(4.1±1.3)%,对照组为(7.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术后患者骨折功能恢复良好.

  •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观察

    作者:王志峰;陈超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3月我科收治的7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基础上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对照组采用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和骨折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末次随访的椎体高度丢失和Cobb角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基础上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术后疼痛较轻、椎体矫正高度和角度丢失较少,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探索

    作者:冷华平

    目的 分析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的方法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内收治的88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老年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两种治疗方法,对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资料加以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椎体高度、术后疼痛程度、内固定物松动与断裂、角度的丢失,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后固定的方式,治疗效果较优,对老年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预后探讨

    作者:曹开学;杨俊忠

    目的:探讨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总结其医学价值。方法:回顾2012年05月~2013年05月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65例,将其分成实验组28例,对照组37例,单纯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实验组,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结果:①近期疗效:比较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术后疼痛程度评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远期预后:比较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椎体高度丢失率、Cobb角,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单纯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相比,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疗效更佳,具有更高的医学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疗效观察及术后近、中期随访研究

    作者:牛恒

    目的 观察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疗效及术后近、中期随访结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某院78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短节段内固定治疗,研究组予以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短节段内固定.统计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变化情况,于术后6个月、1年随访疼痛程度、椎体Cobb角变化情况、椎体高度丢失量.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年研究组疼痛程度、椎体Cobb角、椎体高度丢失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有利于缓解疼痛,减少椎体Cobb角及高度丢失,降低内固定物断裂或松动发生率.

  • 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肖海军;薛锋

    ①目的 评价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②方法 对43例患者行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手术.骨折节段:T11 6例,T12 15例,L1 12例,L2 7例,L3 3例.椎体楔形压缩骨折28例,爆裂型骨折15例.术后对其影像学、神经功能和临床症状进行评价.③结果 住院期间未见切口感染及神经损伤症状加重.随访6~30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断钉、断棒及椎弓根钉松动现象.术后摄X线片观察椎体高度较术前平均增高36.7%,后凸畸形角(Cobb角)平均恢复19.3°,术后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1.7级.脊柱椎体排列及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④结论 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术能让骨折获得满意复位,重建椎体高度,增强脊柱的抗压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矫正丢失等并发症.

  •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评价

    作者:聂强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8),对照组采取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椎体高度丢失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华标

    目的 讨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普通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比较2组患者疗效、椎体高度复原时间、脊柱功能复原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3.3%,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3.3%(P<0.05),对照组椎体高度、脊柱功能复原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疗效显著,有助于患者病痛的减轻,恢复生理机能,且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更好.

  • 短节段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作者:侯磊;郭开今;吴继彬

    目的 探讨短节段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64例,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短节段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体内植骨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和手术前、手术后6个月的疼痛评分、神经功能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椎体楔形变角、脊柱Cobb角情况,并统计两组治疗优良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88%vs 71.87%,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前肌酸激酶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术后24 h肌酸激酶、带支具离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均高于术前,伤椎椎体楔形变角和脊柱Cobb角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均高于对照组,伤椎椎体楔形变角和脊柱Cobb角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短节段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疼痛,改善神经功能,促进早日恢复.

  •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王勇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行经皮椎弓根外固定复位伤椎前中柱,并纠正后凸成角畸形,随后行椎体内植骨.结果 本组3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12.35±24.67)rn in;术中平均失血(155.34±17.39) mL.术后即刻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或P<0.01),随访期间有所下降(P<0.05);术后即刻脊柱后凸成角显著小于术前(P<0.01),随访期间有所增加(P<0.05).术后Frankle分级由术前E级10例(28.57%)增加至26例(74.29%)(P<0.01).结论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近期疗效满意,并发症低,但远期仍可发生伤椎椎体高度及矫正角度丢失.

  •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作者:徐来元;程玉庆;程学福;姜建军;刘文军;徐华生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脊柱损伤,而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常发生终板骨折,椎间盘突入椎体内,椎体内骨小梁被挤压破坏,后路手术恢复椎体高度时,骨小梁系统不能同时恢复,产生椎体内空隙,即"蛋壳样"椎体(Egg shell).

  • 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陈鑫营;陈子华;陈建威;刘丹;钟鑫;易燕斌

    目的 观察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6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35例采用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A组),30例采用常规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脊柱后凸Cobb角、疼痛VAS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A组均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脊柱后凸Cobb角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后正中入路相比,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缓解疼痛效果好的优点.

  •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器研制

    作者:田晓华;董力军;马自雄;郑曙翘;闫红旗

    目的研制植骨器,用于胸腰椎骨折伤椎椎体内植骨,完成充填椎体前柱缺损.方法通过尸体实验检验植骨器能够达到的植骨范围,临床应用15例.结果手术发现植骨顺利,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放射学检查显示骨折椎密度增加,未见透光腔隙.结论临床证明该植骨器设计独特、使用方便、植骨确切,能基本达到原有椎体骨小梁的"均匀"状态.

  •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作者:胡世杰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椎体Cobb角、椎体高度丢失量、VAS评分和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的比例.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和随访末期的椎体Cobb角和椎体高度丢失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术后VAS评分和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发生比例均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更好.

  • 经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杨飞;武永刚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2003年3月-2008年6月经椎弓根自体骨混合(Osteoset)人工骨植骨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获得平均3年随访的38例患者,对其影像学、神经功能和临床症状进行评价.评价标准:(1)影像学评价:包括椎体压缩率、椎管侵占率及脊柱矢状面Cobb′s角的恢复.采用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SNK-q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2)神经功能和临床评价: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S)分级标准进行分级,26例合并神经损伤,ASIS分级提高1级为改善.[结果]本组获得随访的38例患者,优良率达87%,患者均在术后2~3周早期离床活动,无断钉、断棒、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术后椎体高度及生理弧度恢复满意,无1例出现神经症状加重.33例患者椎体骨折基本达到解剖复位,远期复查椎体高度无丢失情况.[结论]自体骨混合(Osteoset)人工骨植骨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可有效的消除伤椎的"蛋壳"效应,能即时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使病人能早期活动,减少内固定物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棒、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