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咬合诱导与功能矫治在儿童早期错畸形矫治中的应用

    作者:吕冰洁;赵常晓

    近年来,早期儿童口腔矫治得到快速发展,通过预防儿童早期错畸形的发生、阻断错畸形进展、降低后期综合正畸治疗的难度、诱导错畸形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等措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儿童早期错畸形矫治重要性、功能矫治训练及咬合诱导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儿童错畸形早期矫治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 功能矫治下颌前伸大鼠髁突中甲状旁腺素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季节性变化

    作者:李江宁;陈扬熙

    本项研究通过检测生长高峰期大鼠的髁突软骨细胞中甲状旁腺素相关蛋白(PTHrP)的基因表达特征及其季节性变化规律,初步从基因水平探讨功能矫形治疗是否受季节变化的影响.

  • 固定式Twin-block矫治AngleⅡ类错患者的软组织侧貌改变

    作者:卢钰;王增全

    目的 研究改良固定式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AngleⅡ类错患者的面部侧貌改变.方法 选择18例替牙期、恒牙早期以下颌后缩为主的AngleⅡ类错患者,均采用改良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进行Ⅰ期功能矫治,平均疗程12.3个月.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进行Holdaway软组织头影测量分析,并对功能矫治前、后测量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功能矫治结束后,患者软组织颏部变厚(P=0.045),软组织面角增大(P=0.008),下唇突点-H线距离变短(P=0.045)、H角减小(P=0.042)、颏唇沟深度变浅(P=0.027)和骨骼侧面凸度减小(P=0.044);鼻突度(P=0.051)、上唇凹深(P=0.172)、鼻下点-H线(P=0.393)、上唇基部厚(P=0.256)、上唇厚(P=0.120)在正畸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改良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不依赖患者的合作,可全天戴用,制作技术简单、成本低,对下颌发育不足的AngleⅡ类错患者在替牙期、恒牙早期采用该功能矫治器能改善患者的牙矢状关系及颜面外观.

  • 微型咬(牙合)导板治疗恒牙列初期下颌后缩的临床探讨

    作者:冷军;刘慧;胡彬;李亚斌;王道富;陈光;孙振宇

    安氏Ⅱ类错(牙合)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错(牙合)类型之一,约占错(牙合)畸形的50%,且其中73%为下颌后缩型[1].由于畸形形成的外貌特征和功能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就诊率高,临床诊断及治疗较为复杂.其治疗方法主要有功能矫治器治疗、固定矫治器治疗和正颌手术治疗[2].临床上常采用功能矫治器在替牙期、恒牙早期进行矫形治疗,现有的导下颌向前功能矫治器包括肌激动器、生物调节器、功能调节器、推杆式导下颌向前的功能矫治器、头帽式肌激动器等[3],这些功能矫治器形体相对较大,患者配戴舒适感较差,临床操作复杂,治疗中需患者积极配合,而微型舌侧导板外形小巧,与托槽大小相似,患者易接受和配合.

  • 下颌后缩型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

    作者:夏惠丽

    目的 对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用功能矫治进行矫治,观察矫治前后的牙、颌结构变化.方法 用双(牙合)垫功能矫治器(twin-block)对15例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进行矫治,分析比较矫治后的头颅侧位片.结果 患者除SWA角无明显变化外,SNB角增大,ANB角减小,前牙的覆盖(is/r-ii/r)减小,磨牙关系(ms/Y-mi/Y)在矢状方向变化明显.结论 对于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应在早期用功能矫治器进行第一期治疗,主要纠正骨骼的矢状关系不调.第二期用固定矫正器,对牙位及牙合关系作精细调整.

  • 数学模型评价Ⅱ类错(牙合)功能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改变

    作者:崔丽娟;刘亚非;左艳萍;刘学聪;范素军;董福生

    目的 研究Ⅱ类错(牙合)功能矫治前后牙、颌骨和软组织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代表牙、颌骨和软组织的4项指标在功能矫治前后的数据进行曲线拟合.结果 功能矫治前后4项指标的关系发生明显改变.结论 功能矫治通过改变上切牙的突度和上、下颌骨的矢状关系可以改变软组织侧貌.

  • Headgear-activator与Twin-block治疗下颌后缩前后软组织变化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立国;左艳萍;董福生

    目的 客观评价Headgear-activator与Twin-block两种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患者前后软组织的改变.方法 选择Hagg手腕骨片为FG-G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患者60例,分为三组,一组接受Headgear-activator矫治器治疗,一组接受Twin-block矫治器治疗,一组随访观察.对治疗(观察)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进行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部分指标都发生了明显变化(P<0.05);其中上唇长、上唇倾角、软组织面高和软组织下面高两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eadgear-activator矫治器与Twin-block矫治器能有效的改善下颌后缩患者的颜面美观,Headgear-activator对上唇形态的改善优于Twin-block,Twin-block对下面高的改善更好.

  • 安氏Ⅱ1错(牙合)早期不同矫治方法对(牙合)关系的影响

    作者:谢丽丽;左艳萍;董福生

    目的在生长发育高峰期观察不同矫治方法对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咬合关系的作用.方法选择非拔牙的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儿童30例,随机分为2组,E组用方丝弓配合Ⅱ类牵引治疗16个月,T组用Twin-block功能矫治,治疗及观察16个月,以X线片头影测量分析方法评价疗效.结果两种方法均可改善Ⅱ类(牙合)关系,功能矫治组主要表现为骨性作用,牙性作用占少部分,而固定矫治组为牙性作用.结论对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儿童进行早期功能矫治更有利于咬合关系的改善.

  • 安氏Ⅱ1错(牙合)早期不同矫治方法对软组织侧貌的影响

    作者:谢丽丽;张秋霞;左艳萍;董福生

    目的在生长发育高峰期观察不同矫治方法对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患者软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选择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非拔牙儿童30例,随机分为2组,E组用方丝弓配合Ⅱ类牵引治疗16个月,T组用Twin-block功能矫治,治疗及观察16个月,以X线头影测量分析方法评价疗效.结果功能矫治组的软组织侧貌有明显改善,而固定矫治组改变不明显.结论功能矫治可获得良好的侧貌改善,但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的骨牙效果

    作者:方义玉;李江宁;陈阳萍;陈扬熙

    目的分析牙及骨的改变量对改正Ⅱ类错所起的作用.方法选用28例生长发育高峰期Ⅱ类1分类错患者,用Activator、Frankel等功能矫治器将其矫治至中性或中性偏近中,用PanchelrZ法分析头侧位片上牙和骨的改变.结果下颌骨长度增加,上切牙内收;前牙覆盖减小,其中骨因素占70%,牙因素占30%;磨牙关系改善,其中骨因素占96%,牙因素占4%.结论功能矫治器矫治Ⅱ类1分类错可刺激髁突和关节窝的改建,促进下颌骨的生长,内收上切牙;其中,骨的改建是功能矫治的关键.

  • 安氏Ⅱ1错(牙合)早期不同矫治方法对颌骨的影响

    作者:谢丽丽;左艳萍;董福生

    目的评价方丝弓矫治和Twin-block功能矫治对骨性Ⅱ1 错(牙合)非拔牙患者颌骨的影响 .方法选择30例11~14岁的骨性Ⅱ1错(牙合)患者,随机分为2组,E组用方丝弓配合Ⅱ类牵引治疗,T组用Twin-block 功能矫治.对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方丝弓固定矫治配合Ⅱ类牵引可改变(牙合)的Ⅱ类关系,下颌骨长度及骨面突度改变较少.功能矫治器有效促进了下颌骨生长,使长度增加位置前移.

  • 功能矫治前伸大鼠下颌髁突中甲状旁腺相关蛋白(PTHrP)基因表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作者:李江宁;陈扬熙

    目的探讨生长发育期大鼠下颌髁突软骨中甲状旁腺相关蛋白mRNA的表达特征及其季节性变化规律.方法采用SD大鼠,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大鼠下颌髁突软骨中甲状旁腺相关蛋白的mRNA表达,图像分析半定量研究甲状旁腺相关蛋白mRNA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应用宏观、微观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髁突软骨细胞中有甲状旁腺相关蛋白mRNA的表达,并有季节性变化规律;戴用功能矫治器后其表达信号增强.一月中旬到二月初增强的明显.结论功能矫形治疗受季节变化影响,模拟功能矫形治疗的生长发育期大鼠在二月份左右戴用矫治器矫治效果更明显.

  • 主要头影测量指标评价Ⅱ类错治功能矫治效果

    作者:刘亚非;崔丽娟;左艳萍;刘昕;刘学聪

    背景: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的头影测量研究,阐述了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邪患者的牙颌面软硬组织变化,但对哪些是反映功能矫治疗效的主要指标并没有统一的认识.目的:从常用的头影测量项目中,筛选出对Ⅱ类错(牙合)的功能矫治效果起主要作用的评价指标,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1999-08/2007-02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完成.对象:选择恒牙早期安氏Ⅱ类,分类患者67例,其中接受功能矫治的患者40例,放弃功能矫治的患者27例.方法:对40例接受功能矫治的Ⅱ类错(牙合)患者及27例放弃治疗的II类错(牙合)胎患者进行X射线头影测量,通过数理统计排除自然生长因素,逐步筛查出影响Ⅱ类错(牙合)功能矫治效果的主要指标.主要观察指标:应用数学方法分5个步骤从58个头影测量项目中逐步筛查出影响Ⅱ类错(牙合)功能矫治效果的主要指标,58个项目中包括33项硬组织测量项目和25项软组织测量项目.结果:通过数学方法逐步筛查,得出影响Ⅱ类错(牙合)功能矫治效果的主要指标为U1-NA(mm),U1-NA,APDI,Ls-EP.结论:4项主要指标Ul-NA(mm),U1-NA,APDI,Ls-EP能客观、精确地评价Ⅱ类错(牙合)功能矫治的效果.

  • 采用相应数学模型分析软硬组织关系的曲线拟合:Ⅱ类错(牙合)自然生长和功能矫治效果比较

    作者:刘亚非;崔丽娟;左艳萍;刘学聪;刘昕

    背景:随着口腔正畸学成像、模型观测等检查手段数字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数学方法应用于正畸学的研究中.目的:分析功能矫治前后,软硬组织问的关系是否发生改变,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方法:选用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67例,其中接受功能矫治的患者40例,放弃功能矫治的患者27例.分别在治疗和观察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头影测量分析功能矫治前后侧位片软硬组织的变化,数学方法分析评价Ⅱ类错(牙合)功能矫治疗效的4项主要指标[硬组织上下颌骨前后向不调指数(APDI)、软组织上唇突点距审美平面的距离(Ls-EP)、上切牙相对于上颌骨的线距U1-NA(mm)和角度(U1-NA)].初使用线性方程分析软硬组织在功能矫治前后的数据.当线性方程无意义时,使用曲线拟合.结果与结论:结果发现4项主要指标代表的软硬组织间确实存在曲线关系.治疗前曲线拟合的二次方程为:U1-NA(mm)=-0.012 7(APDI)2+1.705 2(APDI)-0.686 1,U1-NA=-0.025 5(APDI)2+3.234 3(APDI)-67.831 8,Ls-EP=-0.003 7(APDI)2+0.380 2(APDI)-3.267 3.治疗后的曲线拟合方程:U1-NA(mm)=-0.003 1(APDI)2+0.495 8(APDI)-14.248 4,U1-NA=0 013 2(APDI)2-1.993 9(APDI)+98.104 5,Ls-EP=0.007 4(APDI)2-1.264 7(APDI)+55.412 4.结果提示功能矫治使颅面部软硬组织关系发生明显改变,并使软组织侧貌发生明显改善.

  • 《现代康复》 2000年载文及引文统计与分析

    作者:唐纪元;曾一清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 , 它以恢复患者的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功能为目标 , 使用各种有利于功能恢复、功能矫治、功能补偿、功能替代和功能适应的医护和训练、教育的手段 , 促进患者全面康复、重返社会 . 近几年来 , 随着康复医学事业和临床及科研的发展 , 学术论文不断增多 , 既丰富了康复医学理论 , 又促进了康复医学临床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 为使广大康复医学专业工作者了解掌握我国康复医学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信息 , 以 2000年 < 现代康复 > 载文为依据 ,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 , 对载文的作者群、研究范围及引文的中外文期刊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 .

  • Pancherz分析法评估Twin-block矫治器治疗青少年安氏Ⅱ1错(牙合)的硬组织效应

    作者:王茜;左艳萍;董福生

    目的 了解排除了自然生长因素后,Twin-block矫治器治疗青少年安氏Ⅱ1错(牙合)引起的硬组织改变,从而更为真实、准确地评价该矫治器的矫治效能.方法 于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选择30例手腕骨片为FG-G期的安氏Ⅱ1下颌后缩患者.治疗组15例,平均年龄11.5岁,采用Twin-block矫正器治疗,平均治疗及保持时间14个月;对照组15例,平均年龄11岁,作为自然生长对照,平均观察时间13个月.对治疗及观察前后头颅X线侧位片的32项硬组织项目进行Pancherz测量分析,评价矫治疗效.结果 排除了自然生长因素的影响,治疗组在采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后,下颌全长、升支高度及下颌体长分别净增加了4.95、4.03和1.67 mm,SNB角(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增加了2.39°;全面高、下面高及后面高均明显增加,但下颌平面保持稳定;上切牙舌倾、下切牙唇倾.在4.76 mm的覆盖减少量和5.22 mm的磨牙关系改善中,牙齿效应分别占61%和75%,骨骼效应占39%和25%.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使发育期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覆(牙合)覆盖、磨牙关系均得到改善,有效促进了下颌骨矢状方向上的生长发育,Ⅱ类骨面型趋于好转.

  • Twin-block与高位头帽肌激动器功能矫治后上切牙区牙槽骨改建的对比研究

    作者:徐娟;邱靓星;任嫒姝;张林;杨红梅;王华桥

    目的:探讨生长发育高峰期患者功能矫治后上颌切牙位移及牙槽骨改建情况.方法:选择使用高位头帽肌激动器(HGAC)和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矫治成功的30例骨性Ⅱ类下颌骨后缩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矫治器的不同将其分为HGAC组和Twin-block组,每组l5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拍摄锥形束CT(CBCT),观察上颌中切牙在牙槽骨内的相对位置变化及牙槽骨改建情况.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治疗前、后唇腭侧牙槽骨厚度、中切牙及牙槽骨角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在水平方向上,HGAC组和Twin-block组中切牙切缘均发生舌侧移动,而HGAC组根尖发生舌侧移动,Twin-block组根尖发生唇向移动;在垂直方向上,所有患者中切牙切缘均发生向下移动,根尖发生向上移动,但HGAC组切缘垂直方向向下移动较少,根尖垂直方向向上移动较多.HGAC组多数位点牙槽骨厚度增加,而Twin-block组唇侧牙槽骨厚度均减少,腭侧牙槽骨厚度增加.2组牙槽骨总厚度均增加,但Twin-block组牙槽骨总厚度增加更多,HGAC组牙槽骨角度减小更多.结论:2种功能矫治器均可使上切牙区牙槽骨发生积极的生长改建.HGAC在对上切牙实现控制性倾斜内收的同时,可使切牙有一定程度的压入,同时使上切牙区牙槽骨生长角度发生一定变化,而这种变化有利于改善Ⅱ类骨面型.Twin-block可使上切牙倾斜内收,提示在Twin-block功能矫治后行固定正畸内收前牙时,需更加注意前牙转矩的控制.

  • 咬合诱导与功能矫治在儿童早期错牙合畸形矫治中的应用

    作者:张艳艳;叶丹;郭维华

    近年来儿童口腔医学早期矫治得到了飞速发展,通过预防错牙合畸形的发生、阻断错牙合畸形的进展等措施,诱导儿童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降低后期综合正畸治疗的难度,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已成为儿童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的公认方法。本文结合儿童错牙合畸形的形成原因、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咬合诱导、肌功能训练及其应用和功能矫治的发生发展、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儿童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提供理论依据。

  • McNamara分析法评价改良SUS2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

    作者:浦逢燕;李青奕

    目的:采用McNamara分析法评价改良SUS2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改良SUS2矫治器和传统SUS2矫治器治疗共2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定位片采用McNamara分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改良SUS2组和SUS2组都造成了上齿槽座点(A点)到鼻根点到眶耳平面(N?FH)垂线距离的减小,分别减小了0.6 mm和0.4 mm。下切牙切缘沿功能牙合平面(function occlusal plane,FOP)前移了分别为0.3 mm和1.5 mm。对于下切牙切缘到上齿槽座点与颏前点连线( L1–Apo),则分别前移了0.6 mm和2.5 mm。结论改良SUS2矫治器可以取得和传统SUS2矫治器相似的临床效果,但允许在排齐牙列之前就前伸下颌,可以更好地利用患者的生长潜力。

  • 双(牙合)垫矫治器对青少年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上气道形态的影响

    作者:侯伟;李琥;耿忠楷;韩霖霏

    目的:探讨骨性Ⅱ类下颌后缩青少年患者双牙垫矫治前后上气道形态的三维变化.方法:选择本科就诊并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下颌后缩青少年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10.6岁),拍摄其矫治前后的锥形束CT,应用Dolphin 11.9软件进行三维测量分析,并采用自身对照配对t检验观察功能矫治前后上气道体积、截面积、矢状径及横径的变化.结果:患者上气道的总体积、腭咽部体积、舌咽部体积、腭咽部的小截面积、腭咽部及舌咽部小截面积的矢状径、横径均显著增大(P<0.05);舌咽部小截面积的矢状径与横径比值显著增大(P<0.05),气道形态在舌咽部趋于增大.结论:Twin-block功能矫治能使骨性Ⅱ类下颌后缩青少年患者的上气道增大,帮助改善其呼吸功能.

4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