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价值

    作者:聂玉欣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疑似为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狭窄程度>50%的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65例经DSA造影和螺旋CT血管造影两种方法评估了75条下肢动脉,共340段动脉.经DSA造影显示93段动脉无狭窄,247段动脉存在狭窄闭塞性疾病.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有314段结果与DSA造影结果一致,符合率为92.35%(314/340);以DSA造影检查为金标准,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的狭窄程度>50%的灵敏度为93.37%(155/166),特异度为91.38%(159/174),准确率为92.35%(314/340).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诊断中可获取与DSA造影检查相似结果,可为临床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

  • CT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赵谦

    目的:分析CT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7年4月—2018年4月与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肝癌患者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均接受CT检查,并患者在行介入手术治疗时给予DSA造影.患者手术治疗结束之后,对CT检查与DSA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其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过两种检查之后,40例患者中行CT增强造影检查技术检测数患者肿瘤数目为42个,肿瘤大小为(2.76±1.43) cm,DSA造影检查患者肿瘤数目为56个,肿瘤大小为(2.83±2.26)cm,对两种检查方式检测出的患者肿瘤大小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数据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CT增强造影检查技术发现的肿瘤数目比DSA检查发现的肿瘤数目少14个,供血血管多30条.结论:CT检查技术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有较好的指导价值,能够为医生设计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良好的治疗依据.

  • DSA造影诊断及介入栓塞治疗肾动静脉畸形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帆

    目的:探析DSA造影诊断及介入栓塞治疗在肾动静脉畸形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所收治21例肾动静脉畸形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行CT增强扫描及DSA造影,比较2种诊断方法确诊率。均行介入栓塞治疗方法,栓塞材料的选择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记录治疗结果。结果:21例患者中, DSA造影确诊率为90.5%,高于CT扫描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介入栓塞治疗后肉眼血尿于14~34小时内消失,16例出现不同程度恶心、低热、腰部疼痛等不良反应,4例尿液见少量半透明膜状物。18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肉眼血尿, CT复查结果显示肾梗死面积7%~32%。结论:肾动静脉畸形发病隐匿,宜选择DSA造影为首选诊断方法,且介入栓塞治疗简单、安全、有效,应用价值较高。

  • CT和DSA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比较

    作者:王锡丽;徐志富

    目的 比较64层螺旋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造影)用于诊断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疑似患者130例,并对所有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与DSA造影检查,观测两种检查手段的效果差异.结果 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正确率接近DSA造影,且前者造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分别经t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检查的临床效果优于DSA造影,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护理

    作者:闫瑞香;寇志平;娄雪磊;刘爱芳;刘秀兰;李艳芳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动脉造影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检查方法、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 12例均为经过临床多种方法治疗,特别是前后鼻孔填塞仍反复大量出血患者.所有病例均先行出血侧颈总、颈内动脉DSA检查,确定出血动脉后再行超选择性动脉造影栓塞术.结果 本组12例,3例显示直接出血征象,即造影剂外溢形成血管湖.9例显示间接征象,即末梢血管增多、扭曲、紊乱等.12例均一次性栓塞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为顽固性鼻出血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尤其是在前后鼻孔填塞法无效后,栓塞疗法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经临床分析,该项技术的成功实施与护理的配合密不可分.

  • 护理干预对动脉瘤患者DSA造影质量的影响

    作者:周燕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动脉瘤患者DSA造影质量的影响,为改善造影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行DSA造影的动脉瘤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自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检查程序进行造影,观察组在造影前予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和造影前(干预后)的焦虑状况( SAS量表测评)、抑郁状况( SDS量表测评),并在造影前对造影知识进行测评,造影后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测评。同时比较两组患者DSA造影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经护理干预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43.60±6.35)分、(44.27±6.5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7.643、7.381,P<0.05)。观察组造影质量总评分、知识掌握率和护理满意率分别为(4.17±0.35)分、96.67%(29/30)、96.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t或x2=4.365、4.043、5.192,P<0.05)。结论在动脉瘤患者DSA造影前予以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造影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带蒂大网膜包肾术对肾小球硬化大鼠肾血流的DSA观察

    作者:董兴刚;安增梅;梁善言;王永清;杨海春

    目的 探讨带蒂大网膜包肾术对肾小球硬化大鼠肾血流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侧肾切除加二次注射阿霉素制备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用肾动脉DSA造影观察带蒂大网膜包肾术对肾小球硬化大鼠肾血流的变化.结果 带蒂大网膜包肾术使肾小球硬化大鼠肾血流明显增加,肾小球硬化减轻.结论 带蒂大网膜包肾术明显增加肾小球硬化大鼠肾血流明显增加.

  • CT和DSA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比较

    作者:张彦冰

    近年来,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肢体血管病变急剧增加,突出表现为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1].目前,临床常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但由于其属于侵入性诊断,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可导致血管损伤.随着螺旋CT技术不断的提升,为临床诊断疾病提供一种安全、无创、可靠的诊断方式.本文旨在对比CT和DSA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 带蒂大网膜包肾术对肾小球硬化大鼠肾血流的影响

    作者:董兴刚;安增梅;梁善言;王永清;杨海春

    目的 探讨带蒂大网膜包肾术对肾小球硬化大鼠肾血流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侧肾切除加二次注射阿霉素法制备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用肾动脉DSA造影观察肾小球硬化大鼠肾血流的变化.结果 带蒂大网膜包肾术使肾小球硬化大鼠肾血流明显增加.结论 带蒂大网膜包肾术明显增加肾小球硬化大鼠肾血流.

  • 双源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硬化症的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张超;谭长连;黄霆;彭德红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血管成像(Dual Source CT Angiography,DSCTA)在下肢动脉硬化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疑似下肢动脉硬化疾病患者行双源CT血管造影和DSA造影.采用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技术,直接去骨技术(Direct Bone Removal CT Angiography,DE-BR-CTA)等后处理技术进行血管重建,结合横断位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6例患者血管重建图像能够清晰、完全地显示病变下肢动脉.下肢动脉硬化症共35例,1例为正常,与DSA比较,DSCTA诊断准确率为93.6%,敏感性为96.2%,特异性为93.5%.结论:DSCTA安全、微创,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疾病的可靠方法,能够指导临床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功能障碍DSA造影表现

    作者:武中林;刘亮;李杰;杨超;赵阳;魏盼盼;李智岗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简称静脉港)常见的远期并发症是导管功能障碍[1-6],导致部分患者不得不提前摘除静脉港[5-6],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及痛苦,而且延误治疗.因此及时、正确地发现并处理静脉港导管功能障碍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少见静脉港导管功能障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表现的报道,现将静脉港导管功能障碍原因及DSA造影表现作简要分析和总结.

  • 腹部外科术后诊断与治疗

    作者:王延征

    目的 对腹部外科术后患者并发症的诊断情况与治疗价值进行观察.方法 将100例腹部手术治疗后怀疑发生腹部出血的患者设为我院本次研究对象,均进行DSA造影检查和介入治疗,对腹部外科术后腹部出血的DSA造影表现和介入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全部100例怀疑发生术后腹部出血的患者中,共有24例患者发生腹部出血,其中6(25.00%)例患者应激性溃疡导致出血,9(37.50%)例患者假性动脉瘤导致出血,3(12.50%)例患者血管损伤或结扎不良导致出血,3(12.50%)例患者剖宫产后子宫收缩不良导致出血,1(4.16%)例患者引流管损伤血管导致出血,2(8.33%)例患者创面渗血导致出血,且经过治疗,患者的血红蛋白为(104.000±14.0)g/L,红细胞积压为(0.362±0.034)%,收缩压为(124.000±9.5)mmHg,舒张压为(69.800±8.0)mmHg,心率为(80.200±4.2)次/min,与进行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 DSA造影能够对腹部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及原因进行明确,给予患者进行介入治疗,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从而促使患者的相关指标得到改善.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