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与护理

    作者:王天祝

    目的 探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与护理.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3月我科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9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护理干预,观察疗效.结果 本组9例患者,住院时间平均(5.1±0.37)周,空腹血糖平均(9.74±1.13)mmol/L,餐后2 h血糖平均(7.31±1.06)mmol/L,住院期间,1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9).结论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的同时配合科学护理,疗效显著.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价

    作者:李晓艳

    目的 评价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60例,采用SPSS21.0将入组患者按先后序列号(1~60)随机分为2组:一组优质护理组(30例),一组常规护理组(3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3.3%(1/30)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13.3%(4/30)(P<0.05).结论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较常规护理好.

  • 优质护理理念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中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陶倩;何雪晴

    目的 了解优质护理理念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100例接受了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作为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通过对照护理效果了解优质护理理念应用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未出现并发症.除此之外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患者满意度这三项指标,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患者满意度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应鼓励护理人员在护理中采取优质护理.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特征分析与治疗探讨

    作者:方首镕;孙立平;王晓云

    目的 分析MSI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MSI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取综合治疗,观察组64例,在此基础上采取高压氧联合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结果 本组120例患者,主要的感染源为牙源性(59.17%)、腺源性(25.83%),主要感染部位为颌下间隙(38.33%)、眶下间隙(24.17%);革兰阳性菌占比41.94%,革兰阴性菌占比58.06%;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MSI患者采取高压氧联合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能够提升临床疗效.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评价

    作者:何平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收治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并比较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感染主要发生于颌下间隙、舌下间隙、眶下间隙、咽旁间隙和嚼肌间隙,感染来源以牙源性感染为主.60例患者中,无菌生长10例,脓液细菌培养呈阳性50例.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程发展迅速,必须快速诊断,然后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才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王磊;李亚东;李庆福

    目的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分析,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指导. 方法 收集57例糖尿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和71例非糖尿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临床资料,鉴定患者感染病原菌,检测患者临床指标. 结果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性别、病因差异不显著,但年龄差异显著;糖尿病口腔颌面部间隙患者感染的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厌氧菌、肠杆菌属及其他病原菌分别为9、7、12、5、4和2株,非糖尿病组分别为17、10、7、6、2和1株;糖尿病组感染患者血糖水平(12.37±3.85) mmol/L,非糖尿病组为(5.51±0.46)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40,P=0.000);白细胞计数水平糖尿病组为(16 674.64±2 239.84)mm3,非糖尿病组为(16 378.54±837.47) m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8,P=0.47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糖尿病组为(79.98±10.50)%,非糖尿病组为(78.08±1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9,P=0.494).糖尿病组患者呼吸道梗阻、纵膈炎、脓毒症、肺炎、颅内感染、中毒性休克、皮肤缺损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53%、5.26%、3.51%、3.51%、3.51%、5.26%和5.26%;非糖尿病组分别为7.04%、2.82%、2.82%、4.23%、2.82%、0和0. 结论 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非糖尿病组以链球菌属为主.两组患者并发症主要为呼吸道梗阻.患者发生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升高,对临床诊断有指导价值.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原及菌株耐药性特征

    作者:李萍;龚正涛

    目的 探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原学特征及菌株耐药性与生物被膜形成,指导临床感染的防控. 方法 收集174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取口腔脓液,鉴定病原菌类型,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取单个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菌落和耐药株菌落,经结晶紫染色定量生物被膜形成能力. 结果 174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感染病因为牙源性、腺源性、外伤性、其他的患者数分别为106、33、21和14例,构成比分别为60.92%、18.97%、12.07%和8.05%.感染部位为眶下间隙、颌下间隙、咬肌间隙、颊间隙、咽旁间隙、其他的患者数分别为56、45、24、19、14和16例;共分离223株病原菌,其中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其他病原菌分别为105、71、18、7和2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氨苄、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4.29%、42.86%、31.43%、23.81%和28.57%;肺炎链球菌耐药率分别为61.97%、49.30%、35.21%、25.35%和5.63%;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分别为55.56%、44.44%、44.44%、33.33%和5.56%.结晶紫染色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强黏附,部分重叠,大片团块形成了典型生物被膜结构. 结论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来源主要是牙源性感染,常累及眶下间隙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类型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对多种药物产生了耐药性.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形成强黏附的生物被膜,可能是其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 377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分析

    作者:杨静;李永生;邹弘驹

    目的 了解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降低医院感染提供指导. 方法 收集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病例,采取患者脓液标本并进行培养,再采用纸片扩散法对病原菌进行药敏实验测定. 结果 377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35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01株,革兰阴性菌146株,真菌5株.革兰阳性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81株)和溶血性链球菌(80株)所占比例高,分别占23.01%和22.73%,其余为表皮葡萄球菌(31株,占8.81%)和肺炎链球菌(9株,2.56%);革兰阴性病原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多,共73株,占20.74%,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45株)和大肠埃希菌(28株);真菌仅检出了白色假丝酵母菌(5株).革兰阳性菌除了肺炎链球菌对呋喃妥因没有产生耐药性外,其他各菌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利福平、庆大霉素、呋喃妥因、四环素、氯洁霉素、红霉素、氯霉素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革兰阴性菌对对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妥布霉素、亚胺培南、氨曲南、呋喃妥因、氨苄西林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大肠埃希菌甚至已经对氨苄西林完全耐药. 结论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病原菌类型多样且耐药情况严重,临床治疗时应合理用药以控制耐药性的发展.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合并糖尿病对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强旭钊;陈凯炎;黄辉

    目的 以非糖尿病作为参照对象,分析糖尿病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住院天数、并发症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于该院住院治疗的200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进行回顾研究,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52例(研究组),未合并糖尿病患者14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等差异.结果 研究组住院天数、并发症均明显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常见的并发症为呼吸道梗阻、纵膈炎、脓毒症、肺炎和心包炎,其中研究组呼吸道梗阻(9.62%)、纵膈炎(7.69%)明显高于对照组(1.35%和0.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糖尿病因素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有一定的影响;②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会加重感染症状,加大治疗难度,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并发症发生率上升,建议临床加强对糖尿病的控制.

  •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临床差异及治疗结果研究

    作者:王廷斌;陈春晖;童熹;李国民;张杰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为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5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诊断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150例患者根据有无罹患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68例和非糖尿病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病因主要为牙源性感染,受累间隙感染的位置主要为面下部,两组年龄、受累间隙数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培养出常见的细菌是肺炎克雷伯菌,非糖尿病组是链球菌属;糖尿病组入院时血糖水平高于非糖尿病组,切开引流的切口数量、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有着较大的差异,糖尿病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治疗结果造成影响。

  • 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因素分析

    作者:徐美丹;杨庆福;应凯;朱永武;周龙斌

    目的:探讨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MSI)的感染来源、并发症发生及危险因素,为临床MSI感染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口腔科M SI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患者M SI的感染来源包括牙源性感染67例(55.8%)和非牙源性感染53例(44.2%),其中牙源性感染包括根尖周炎27例(22.5%),智牙冠周炎23例(19.2%),牙周病16例(13.3%),其他1例(0.8%);非牙源性感染包括腺源性感染16例(13.3%),非特异性淋巴结炎14例(11.7%),皮肤感染13例(10.8%),骨髓炎6例(5.0%),其他4例(3.3%);65例病原菌培养结果阳性,45例培养结果为单一致病菌,20例培养结果为混合感染,共培养菌株85株,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24株占28.2%、酿脓链球菌19株占22.4%、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占22.4%和厌氧菌18株占21.2%;120例患者中1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2例出现呼吸困难,3例出现肺炎,2例出现胸腔积液,1例出现呼吸衰竭;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糖尿病、白细胞计数≥15×109/L、多间隙感染者并发症的发生率(24.4%、26.3%、39.1%)高于无糖尿病、白细胞计数<15×109/L、单间隙感染者(10.1%、9.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白细胞计数≥15×109/L和多间隙感染是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I主要来源于牙源性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酿脓链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白细胞计数≥15×109/L和多间隙感染是发生M SI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临床感染特点及相关预防措施

    作者:何吉琼;李婷燕;王怡丹;欧洪波;李帮辉;万里丽

    目的 调查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感染特点,探讨相关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3月161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脓液标本,注入疱肉培养液管中,分别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161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感染部位以眶下间隙、颌下间隙和咬肌间隙感染为主,分别占31.7%、23.0%和13.7%;病因以牙源性感染为主,占61.5%,其次为腺源性感染和外伤性感染,分别占19.3%和10.6%;共分离出病原体423株,以需氧-厌氧混合菌感染为主,占45.4%;需氧菌感染占33.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占11.3%;厌氧菌感染占21.5%,以普氏菌常见,占9.2%;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为敏感,耐药率为22.9%;肺炎链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为敏感,耐药率为8.6%和9.5%;普氏菌、梭杆菌对亚胺培南为敏感,耐药率为6.5%和11.5%;放线菌对多粘菌素E为敏感,耐药率为26.7%.结论 医院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以眶下间隙感染为主,牙源性感染是主要病因,需氧-厌氧混合菌感染为常见,临床应根据其药敏和相关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情发展.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孙丽霞;王现明;苏庆元;钟零珠;苏文利

    目的 分析儿童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的儿童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儿100例,对所有患儿感染部位、感染来源等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对脓液标本中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患儿感染部位以咀嚼肌间隙、颊间隙、舌下间隙为主,分别占31.00%、24.00%和14.00%,感染来源以腺源性感染为主,占73.00%;分离出14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76株占53.15%,革兰阴性菌62株占43.36%,真菌占5株占3.50%,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雷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等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等的耐药率较低,普雷沃菌、拟杆菌、梭杆菌对氯霉素等的耐药率较高,对甲硝唑、亚胺培南等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儿童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部位、感染来源、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临床医务人员应对其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有效的治疗,选取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儿预后.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志刚;李慧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脓肿切开引流与高压氧联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计数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脓肿切开引流与高压氧联合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感染,减少白细胞计数,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治疗效果显著。

  • 成年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50例临床分析

    作者:梅小妹

    目的 探讨成年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50例颌部间隙感染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患者中,牙源性感染占60.0%,腺源性感染占20.0%.50例患者均给予抗生素治疗,30例间隙有脓肿形成者在局麻下切开引流,其中开髓引流术20例,脓肿切开引流术10例.治愈48例,无效转院2例,治愈率为96.0%,有6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2.0%.结论 成年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起病急,病情重,多为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扩散所致,治疗中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积极采用引流治疗.

  • 奥硝唑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中的效果

    作者:孙越;陈萌萌;房磊

    目的 探索奥硝唑用于临床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替硝唑治疗,观察组使用奥硝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状况,并对其临床效果加以比较.结果 观察组痊愈病程平均4 d,对照组痊愈病程平均8 d,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患者47例(94.00%),对照组痊愈患者34例(68.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奥硝唑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恢复时间较短,能够大程度的保障患者的医疗质量,可对其进行临床推广与应用.

  • 合并原发性、继发性糖尿病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

    作者:吴贤艺

    目的 探讨合并原发性、继发性糖尿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138例口腔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糖尿病史和临床检查分为继发性糖尿病组39例、原发性糖尿病组53例和对照组46例(非糖尿病).结果 原发性糖尿病组、继发性糖尿病组、对照组中,男性间隙感染率分别为62.26%、64.10%、62.26%,明显高于女性的37.74%、35.90%、37.74%(P<0.05).原发性糖尿病组牙源性发病率(86.79%)明显高于继发性糖尿病组(66.67%)、对照组(67.39%)(P<0.05).继发性糖尿病组发热率为100.00%、累及多间隙率为100.00%,均明显高于原发性糖尿病组(90.57%、41.51%)、对照组(58.70%、19.57%) (P<0.05).糖尿病患者脓肿引流液细菌学培养检出菌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时感染更严重,且继发性糖尿病比原发性糖尿病患者更严重,应高度重视糖尿病患者,特别是继发性糖尿病患者.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李斌;王永丽;郭虹

    目的 了解可改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病情的治疗措施.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7月—2016年2月73例因口腔颌面部间隙发生感染问题进入我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疗法为依据展开分组:行常规疗法的35例均属A组,而加以脓肿切开引流疗法+高压氧疗法的38例则属B组,分别统计两组疗效及其白细胞值,展开比较.结果 治疗后,A组治疗总有效率、白细胞值、不良症状发生率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口腔颌面外科口内入路手术患者术后采取输液式的口腔冲洗,能够显著清除患者口腔异味及异物,提高口腔清洁度,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口腔内的伤口愈合,该方法 应用效果显著.

  • 综合护理在糖尿病患者合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孙琪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在糖尿病患者合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中的效果。方法对98例糖尿病患者合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接受有效治疗及综合护理后血糖的得到了有效控制,感染痊愈,全部出院,治愈率为100%。结论糖尿病患者合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行有效的治疗及护理,临床效果明显,综合护理是本组患者康复的保障。

  • 优质护理理念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中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占绘华;雷孟艳;王艳菊

    目的:探究并分析优质护理理念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口腔科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优质护理活动开展前后各3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分别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焦虑抑郁情绪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和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分别为(41.23±3.27)分和(41.15±3.37)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48.78±3.46)分和(49.83±3.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优质护理理念下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减轻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

47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