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43例分析

    作者:吴先见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转归.方法对43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A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2月末痰菌阴转率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B和C组初治肺结核患者2月末痰菌阴转率与A组及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短程化疗结束时病灶明显吸收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病灶明显吸收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应积极检测和控制血糖,同时遵循现代抗结核化疗的原则.

  • 苯扎贝特致尿毒症患者药物性肌炎1例

    作者:张婧;黄卫民;田亚非

    病例:患者,男,21岁.慢性肾炎并发尿毒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3年余,入院前因高甘油三酯血症而服用苯扎贝特片(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111252)400mg qn,1周后出现全身肌肉酸痛,患者遂自行停药,停药第3天来我院行透析治疗并予急查磷酸肌酸激酶13 000U·L-1,遂拟"尿毒症、药物性肌炎"收入院.查体:血压140/90mmHg,肾病面容,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肉压痛明显,双下肢无水肿.入院第2天检查PT 12.9s,APTT 39.6s,血钾4.3mmol·L-1,总蛋白74.3g·L-1,白蛋白48g·L-1,球蛋白26.3g·L-1,谷丙转氨酶160U·L-1,谷草转氨酶129U·L-1,肌酸激酶同工酶152U·L-1,肌酸激酶11450U·L-1,乳酸脱氢酶870U·L-1,甘油三酯3.38mmol·L-1,红细胞计数4.21×1012·L-1,血红蛋白139g·L-1,血小板2.52×1011·L-1,尿色清,尿量少.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入院诊断:尿毒症,高脂血症,药物性肌炎,药物性肝损.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降酶,托拉塞米利尿,同时每周3次血液透析,治疗1周患者症状缓解,复查相关指标:血钾4.0mmol·L-1,总蛋白82.2g·L-1,白蛋白50.9g·L-1,球蛋白31.3g·L-1,谷丙转氨酶33U·L-1,谷草转氨酶13U·L-1,肌酸激酶同工酶12U·L-1,肌酸激酶181U·L-1,乳酸脱氢酶455U·L-1,予安排出院后继续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

  • 1例疑似药物性肝损的用药分析

    作者:周昕;李智成;顾希钧;顾宏刚;孙书焰

    我院药剂科是从2005年开始参与会诊工作的,涉及的科室有普外、胆道外科、中医外科、骨科等外科病区以及心内、呼吸、急诊、风湿、肾内、中医示范病区等内科病区,主要涉及的用药问题有抗感染药物的合理选用,止血药、抗高血压药、内分泌等药物的使用以及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等,其中大部分为疑难病例.

  • 老年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王悦之;张玉

    目的 探讨老年人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分型和肝功能变化等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105例因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药物性肝损伤患者105例,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分别为33例和72例;老年药物性肝损伤的潜伏期为3 d~4个月;导致药物性肝损伤常见的药物为中药类(27.62%),老年组心血管系统用药比例高于中青年组(P<0.01);老年组肝细胞型为20例(60.61%)、胆汁淤积型9例(27.27%)和混合型4例(12.12%),中青年组分别为43例(59.72%)、12例(16.67%)和17例(23.61%).两组临床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应提高对老年性肝病的认识,老年患者药物性肝损伤以中草药类及抗微生物药为主,潜伏期较长.

  • 米诺环素致肝功能异常1例

    作者:张忠伟

    1例63岁男性患者因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给予鼻饲米诺环素100 mg,2次/d。用药第10天血液检查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异常,肝功能受损,对症治疗5 d后血液复查,肝功能损伤加剧,结合患者用药情况,考虑为米诺环素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停用米诺环素,经过约5周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好转出院。

  • 乙型肝炎因治疗致药物性肝炎报道1例

    作者:沈美蓉;李仲平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6岁,已婚,否认有乙肝家属史,否认以往有肝炎史.因"腹胀、纳差、乏力2周,尿黄3天,查肝功能TBIL:74umol/1,ALT:755U/L,AST807U/L,A/G:41/32"于2008年5月28日第一次住本院,住院期间查IIBV-M:HbsAg19.20ng/ml,抗-HBs:3.8lmIu/ml;抗-H Be:6.55NCu/ml;抗-HBC:15.43NCu/ml;抗-HBclgM:阳性,HBV-DNA:3.22*10^3copies/ml;甲、戊、丙肝病毒均阴性;B超:1.肝脏光点稍粗稍密分布均匀2.胆囊壁毛糙不光、胆囊壁胆同醇结品3.脾胰正常.

  • 药物性肝损害诊断及治疗进展

    作者:蔡彦

    肝脏在药物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又影响肝脏的结构和功能,造成肝脏的严重损害.药物性肝损(drug-induced liverinjury,DILI)是指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害或肝脏对药物及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可以发生在原来没有肝脏疾病的人群或以往就有肝脏疾病的患者中,是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发病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酒精性和非酒精性)[1].

  • 抗结核药所致的药物性肝损的临床分析

    作者:高莹

    目的:抗结核药所致的药物性肝损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中出现药物性肝损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了解其治疗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与其治疗方法、乙肝病毒携带、年龄、喝酒史相关.乙肝病毒携带患者占据43.33%(26例).年龄>60岁的占据56.67%(34例),同时患者年龄越大发生肝损伤概率越高.喝酒史患者占据46.67%(28例).利福平、乙胺丁醇、异烟肼、吡嗪酰胺等药物治疗方法相比,四联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药物性肝损的发生概率高,高达50.00%.结论:抗结核药物均会对肝脏造成损伤,及时发现治疗均能良好恢复.

  • 熊去氧胆酸治疗药物性肝损60例的临床分析

    作者:孙彤;胡敏涛;汪铮

    目的:分析熊去氧胆酸(优思弗)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汇总分析60例临床诊断药物性肝损的住院患者,按是否应用优思弗将患者分为两组:优思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特征、各项生化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无显著差异。二组在治疗前后ALT、AST、TBil对比均存在差异,两组间治疗后肝功能比较,ALT、AST、TBil存在差异。在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患者中治疗前后的TBil、GGT、ALP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在肝细胞损伤型患者中治疗前后ALT、AST存在统计学差异。优思弗组治疗后16例患者显效,12例患者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93.3%,对照组8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总有效率66.7%,两组疗效对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熊去氧胆酸可以改善各型药物性肝损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且其不良反应少,是目前治疗药物性肝损的重要选择。

  • 尹常健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经验举隅

    作者:邵建珍;闫小燕

    尹常健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在肝病诊治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对药物性肝损伤有独到见解.他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显著疗效.笔者通过跟师实践、采集整理病历、查阅老师著作等方式收集资料,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医案分析等方面阐述老师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经验,希望能为临床此类疾病的防治与探究提供一点借鉴.

  • 中药保留灌肠综合治疗药物性重型肝炎1例

    作者:卢殿强

    重型肝炎来势迅猛,死亡率高,治疗棘手,中西医结合疗效明确.中药灌肠在清除肠道毒素,改善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及预防肝性脑病等方面效果良好.现将配合中药保留灌肠综合治疗1例药物性重型肝炎做一总结,以供参考.1 临床资料患者,庞某,女,56岁,因“乏力纳差半月余,小便发黄七天”于2011年1月17日收住入院.患者2011年1月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伴有恶心感,1月10日出现皮肤巩膜小便发黄,乏力纳差加重.既往曾因泥沙样结石引发急性胰腺炎;否认饮酒史;近2个月来曾服用生何首乌黑发.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差,皮肤巩膜重度黄染,黄色鲜明,未见蜘蛛痣及肝掌;腹部无明显的压痛及反跳痛,肝区叩击痛明显,肝脏浊音界正常,移动性浊音阴性.

  • 药物性肝病172例临床特点和药物相关性评价

    作者:宁艳;费平霞;于欣;王雅芬;于美玲

    目的:通过对药物性肝病临床特点和药物相关性的调查研究,评价可疑药物与疾病的相关性,从而总结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和易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为该病的临床诊断、药物治疗、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调查2005年1月~2010年2月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第一诊断为药物性肝病的患者病历中,遴选符合药物性肝损害诊断标准的有效病例共172例,记录病人基本信息、用药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其他影响因素、转归等内容.结果: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以黄疸,消化道症状为主,可伴有其他症状.本研究显示易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中,以中药、抗生素、感冒药、抗结核药较常见,占69.7%.结论:药物性肝病临床特点不具特异性,导致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也发生着变化,中药在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中占36.7%,处于易引起药物性肝病药物种类第1位.

  • 药物性肝损害高危人群300例不同抗结核治疗方案的疗效观察

    作者:沈俭;顾鸿生;冯茜

    [目的]观察具有药物性肝损害高危因素患者采取提前干预措施(适当调整化疗方案),对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2000年1月1日-2009年3月31日收治的初治菌阳且存在发生药物性肝损害高危险因素的肺结核患者300例.随机将其分成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各150例,并对两组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作比较.[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干预组)150例,出现肝损害15例(15/150,10%),非采取干预措施(非干预组)150例,出现肝损害55例(55/150,36.9%),干预组肝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干预组(P<0.01).干预组与非干预组2个月痰涂片抗酸杆菌转阴率分别为63.3%(95/150)和63.9%(96/150),疗程结束治愈率分别为93.3%(140/150)和95.3%(143/150),X线胸片病灶吸收分别为86.0%(129/150)和88.6%(133/150).随访1年,复发率分别为4.0%(6/150)和3.33%(5/1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存在发生药物性肝损害高危险因素的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时应提前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能有效的减少肝损害的发生,并确保抗结核疗效.

  • 药物性肝损的发病机制及分型诊断

    作者:黄种;张欣欣

    以往认为,药物性肝损(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发病率不高,在各类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105~1/104.然而,由于其诊断困难、临床表现复杂,不少病例被漏诊,其真实发病率可能远高于此.2006年,法国1项社区前瞻性调查表明,该社区每年每10万人口中有14人发生DILI.约12%的患者需住院治疗,且其中有6%终因此死亡,这比法国药物警戒系统接到申报的药物不良反应案例高出15倍[1].由于人们对DILI认识不清,其真实发病率被低估,因此加强对DILI的认识以应对临床中的问题十分重要.

  • 儿童恶性肿瘤治疗中肝脏影像学变化病因剖析

    作者:季玮;潘慈;王耀平;李玉华

    儿童恶性肿瘤在起病及治疗中可发生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肝脏影像学变化,主要与药物性肝损、病毒感染和肝脏浸润等有关.

  • 1例甲巯咪唑致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

    作者:李红霞;杨磊;陈小丽;朱玲琦

    1例中年男性因甲亢接受甲巯咪唑等治疗,1周后出现肝区隐痛、肝脏生化检查异常.因治疗需要未停用甲巯咪唑,给予熊去氧胆酸和腺苷蛋氨酸保肝治疗后肝功能逐渐好转,肝区隐痛消失.考虑为甲巯咪唑致肝脏生化检查异常.

  • 抗甲状腺药物致药物性肝损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念;翁亚丽;李军;陆玮婷

    Graves病(Graves'disease, GD)是一种较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主要的治疗药物是他巴唑和丙基硫氧嘧啶(PTU).

  • 熊去氧胆酸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老年药物性肝损的疗效观察

    作者:楼晓霞;唐凯;沈丽丽;胡洁云;邬思繁;王彩平

    目的 观察熊去氧胆酸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在治疗老年药物性肝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岁的59例药物性肝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停用肝损害药物,予以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停用肝损害药物,予以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1周、用药后2周监测肝功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在治疗后14d,观察组的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34.0±49.1)μmol/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36.5±42.1)U/L、丙氨酸转氨酶(ALT)(37.9±41.0)U/L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TBIL(41.1±53.4)μmol/L、AST(50.5±95.2)U/L、ALT(50.5±95.2)U/L(P<0.05).观察组显效28例,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1%(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老年药物性肝损的治疗中,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熊去氧胆酸较单用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预防抗结核药物性肝损的研究

    作者:夏凡;王琳;汪学智

    目的 比较研究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 ATDH).方法 将80例确诊初发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分别施用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双环醇片和不用保肝药,观察180天标准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ATDH发生情况及检测相关指标.结果 实验组ATDH发生率25%,出现ATDH时间为101.20±23.70天;对照组ATDH发生率34.3%,出现ATDH时间为34.42±6.072天;空白组发生率44%,出现ATDH时间50.91±12.03天.实验组ATDH出现时间显著延后(P =0.007).结论 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可延后ATDH的发生时间,降低其严重程度,并缓解抗结核期间炎性过敏反应.

  • 高危人群抗结核方案的探讨

    作者:于俊;陈珊珊

    目的 观察高危人群适当弱化结核治疗强度对药物性肝损发生率及痰菌阴转率的影响,探讨高危人群的抗结核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07年6月~2008年6月收治于南京胸科医院结核科94例存在高危因素的初治菌阳病人,随机分为标化组(46例)与非标化治疗组(48例),比较药物性肝损发生率及痰菌阴转率.结果 2个月内,非标化治疗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显著低于标化组(14.6% VS 34.8%,P<0.05);2个月末,标化组与非标化治疗组:痰集菌阴转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2% VS 64.6%,P>0.05),痰结核菌培养阴转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9% VS 60.4%,P>0.05).结论 对于高危因素人群应制订合理的个体化抗结核治疗方案.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