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JCI标准下我院高警示药品的管理

    作者:谢启兵

    目的 :在JCI评审标准指导下,规范我院高警示药品管理,保证患儿用药安全.方法 :基于JCI标准中IPSG.3及M M U各条款中可衡量要素的要求,修改我院高警示药品制度及目录,制定统一警示标识,通过不断的改进,评价JCI认证前后我院高警示药品管理成效.结果 :在药剂、护理、医务、信息、木工等各部门的协作下,我院高警示药品从领入、贮存、发放、使用等环节进行了有效监控,确保患儿用药安全.结论 :在JCI标准下,我院高警示药品得到有效管控,真正做到患儿用药安全.

    关键词: JCI 高警示药品
  • 临床药师参与高警示药品不良事件救治及风险控制的实践体会

    作者:刘淑梅;李媛;谢博

    目的:介绍我院临床药师参与高警示药品不良事件的救治与风险控制的实践体会。方法:对我院临床药师工作中遇到的高警示药品典型病例进行叙述及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对高警示药品不良事件的诊断、用药分析和救治提出了见解和建议,并且获得较好的效果。结论:临床药师以专业化优势积极参与临床高警示药品不良事件的救治,保证了药物不良事件处置的即时性,纠正错误的、不合理的用药,降低药源性疾病和药物不良事件的危害。同时也对高警示药品临床应用及风险控制起到了关键作用。

  • JCI标准下高警示药品和避光药品的存放管理

    作者:叶良飞;方国英;王天勇;谢雅清;高尔鹏

    目的:为了使高警示药品和避光药品的管理更加规范、合理.方法:通过PDCA法规范管理药品的存放,从而提高药品的质量.结果:在JCI标准指导下,通过PDCA法提高了药品的存放合格率,提高了药品质量.结论:基于国际医院联合委员会认证标准(JCI标准),以“国际患者安全目标(IPSG)”及“药物管理和使用(MMU)”为核心,使医院的高警示药品和避光药品得到规范化管理.

  •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凝血酶冻干粉管理策略研究

    作者:韩媛媛;刘楠楠;张镭;王雅葳;闫素英;王育琴;刘芳;陆进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方法 在高警示药品(HAM)凝血酶冻干粉管理策略改进中的应用.方法由中日友好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分别组建凝血酶冻干粉用药风险防范策略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收集凝血酶冻干粉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根据对其严重程度、发生频度和发现指数的评分结果 ,确定风险优先级数(RPN),筛选RPN评分较高的失效模式,并据此制定相应的防范与改进策略,分析比较管理措施改进前后有关环节的情况.结果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结果显示,在信息系统、医师开具处方、药师调剂药品、护士执行医嘱和用药错误上报等环节存在37项失效模式.将RPN评分从高至低排序,筛选出15项主要失效模式,包括信息系统环节的未将凝血酶冻干粉给药途径设置为口服、无HAM标识、无易混淆药品照片库、无用药错误实时上报程序,医师开具处方环节的存在易混淆药品和开具错误处方,药师调剂药品环节未进行处方/医嘱审核、药品调配及发药时未实行双人核对、药房凝血酶冻干粉货位无HAM和易混淆药品标识、药房未将凝血酶冻干粉置特殊区域,护士执行医嘱环节的未仔细核对凝血酶冻干粉给药途径、病区护士不熟悉药品知识、给药时未实行双人核对和病区药品货位无HAM和易混淆药品标识,用药错误上报环节的不同病区间无实时用药错误信息共享体系等.制订凝血酶冻干粉管理改进措施后,2家医院均未发生凝血酶冻干粉用药错误.改进前、后药师、医师和护士对凝血酶冻干粉应有特殊标识的认知率分别为33.3%(12/36)和83.3%(30/36),对用药错误上报途径的知晓率分别为77.8%(28/36)和100%(36/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FMEA法可有效筛选凝血酶冻干粉使用过程中的失效模式,凝血酶冻干粉管理措施的改进对提高该药用药安全水平有积极作用.

  • 基于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的高渗葡萄糖注射液(浓度≥20%)管理策略研究

    作者:王怡苹;秦侃;刘芳;陈思远;范鲁雁

    目的 利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法分析高警示药品高渗糖(浓度≥20%)(高渗糖)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风险环节,对相关的管理措施进行改进. 方法 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组建高渗糖用药风险防范策略研究组,收集国内外报道的高渗糖用药错误案例、用药错误防范措施或管理策略等相关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及实地考察获取的资料,对流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评估,对其严重程度(S)、发生频度(0)和发现指数(D)进行评分,确定风险优先级数(RPN),筛选出RPN值较高的失效模式,制定针对性的防范策略,对管理改进前后用药错误和安全隐患发生率、药品知识认知率、药品存储合格率及管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结合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情况,共发现处方开具与传递、药师药品调剂、护士给药、给药后监测、药品管理及信息技术等6个环节中存在24条失效模式.按照RPN从高到低排列,从24条失效模式共筛选出7条主要的失效模式,包括存在名称相似药品、存在包装相似药品、发错药品、未实行给药后监测、药品缺乏醒目标识、缺乏相关用药知识导致的用药混淆及用药错误未及时记录上报.管理改进前用药错误和安全隐患发生率3.2% (7/216),改进后发生率为0.4% (1/2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改进前后医师、护士和药师药品知识平均认知率分别为65.2%(15/23)、54.2% (13/24)、67.9%(19/28)和95.8 (23/24)、91.7% (22/24)、95.5% (21/22),改进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50.05).管理改进前后药品存储合格率分别为70.2% (151/215)和98.7%(230/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0.05).管理改进前后医务人员对高渗糖管理的满意度分别为81.3% (61/75)和95.7% (6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0.05). 结论 利用FMEA法可有效辨识高渗糖使用流程中存在的失效模式,经改进后能减少风险事件发生.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高警示药品的管理措施

    作者:李国邦;罗雅迪;吴永瑞

    高警示药品广泛应用于医疗系统中,如果管理及使用不当,极易发生医疗事故.东莞康华医院住院患者静脉滴注使用的高警示药品,主要由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集中调配完成,因此PIVAS需加强对高警示药品的管理,以减少用药错误、保障患者安全.东莞康华医院PIVAS通过实施对高警示药品的分类管理、信息管理、色标管理、人员管理、配置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措施,以保障高警示药品的安全使用.

  • 基于专家共识和医务人员调查的高警示药品目录建立

    作者:刘芳;张婷;张晓乐;朱珠;翟所迪

    目的 建立符合我国医疗实践的高警示药品目录.方法 由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用药安全专家组组织,应用德尔菲法建立高警示药品遴选标准,之后进行两轮问卷调查.第一轮调查为开放性问卷,由被调查者根据遴选标准和美国ISMP目录,提名ISMP目录之外的我国高警示药品.课题组对收集到的提名进行整理,并由专家组根据遴选标准筛选后,获得初选目录.第二轮调查为分级评分问卷,由参加第一轮调查的同一批被调查者对初选目录中的每种药物进行熟悉程度和风险评分,以熟悉程度为权重,计算每种药品风险评分的加权平均值和标准差,按照加权平均值大小进行排序来确定药品是否入选.结果 建立了包括6个条目的高警示药品遴选原则,并纳入第一轮问卷中;来自23家医院的782名医务人员参加调查,终共入选24类14种药品.和美国ISMP目录相比,新增加2类4种药品:2类分别为生殖毒性药品、静脉给药茶碱类;4种分别为5mg·mL-1阿托品注射液、外用高锰酸钾制剂、凝血酶冻干粉和注射用三氧化二砷.结论 通过专家共识和医务人员调查,建立了高警示药品目录,该目录更符合我国临床用药实践,有助于提高我国高警示药品管理水平,今后可基于本目录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

  • 解放军第302医院高警示药品的管理策略

    作者:王敏;于珊珊;王中磊;于红波;周颖真;吕彦广;杜凤霞

    目的:切实加强高警示药品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建立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制订高警示药品目录,设计专用警示标识等.结果: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高警示药品管理策略,提高了高警示药品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并提升了药物治疗水平和药学服务水平.结论:高警示药品是一类特殊药品,医院需高度重视并加强管理,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 应用JCI标准规范医院高警示药品的管理

    作者:蔡瑞娜;陈建达

    目的:应用jci标准,对医院高警示药品进行规范化管理.方法:基于JCI标准制定医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与目录,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改进高警示药品的管理,评价JCI认证前后医院高警示药品管理的成效.结果:医院确立新的标准,在信息系统上设安全屏障,统一全院高警示药品标识,由专人监管并加强培训和督导,通过8个月的持续质量改进,高警示药品保管合格率提升至98. 70%.结论:医院应用 JCI标准规范了高警示药品的管理,且加强了医、药、护及各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依托六级电子病历建设医院高警示药品闭环管理

    作者:刘叶芳;马玉琴;倪佳

    目的:依托六级电子病历建设,提升我院高警示药品管理水平.方法:依据电子病历要求,将涉及高警示药品的每个重要医疗活动节点进行链式记录,纳入闭环管理.结果:通过医院六级电子病历信息化改造,将高警示药品纳入闭环管理,提高了医院对病人完整医疗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大大减少了用药差错,将高警示药品潜在的、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用药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缩短了各流程的时间,使病人及时、准确、安全用药;促进药师参与临床,提升临床药学服务水平.结论:我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工作由原来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发展,即从传统的末端、事后管理转向过程管理,终实现从粗放式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真正做到医疗质量的事前管理和实时监控,有效地规范了医护人员的行为,有利于提高医疗效率、保障医疗安全.

  • 高警示药品的管理与安全用药

    作者:李维筠

    目的 探索高警示药品的管理,保证高警示药品安全应用.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等,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开展高警示药品的全方位管理.结果 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严格药品管理,有效降低药品差错、过敏、中毒等突发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 高警示药品全方位管理的有效实施,降低高警示药品应用风险,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 医院药师参与高警示药品管理实践与合理化建议

    作者:张静;王欣;沈炳香;王法财

    目的:探讨医院规范化管理高警示药品模式,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保障.方法:结合我院药品目录,梳理高警示药品目录,分析我院在高警示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结果:全面落实我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的各项措施,用药安全性、合理性明显提高.结论:药师参与医院规范化管理,特别是高警示药品的精准管理之中,是用药安全乃至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

  • 我院医务人员对高警示药品认知度调查分析

    作者:侯卫巍

    目的 调查我院医务人员对高警示药品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为我院高警示药品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部分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问卷方式对其了解和掌握高警示药品相关知识的情况进行调查,对我院目前高警示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总结,提出有效的防范改进措施.结果 参与调查医务人员217人次,有效回收率为100%.从问卷结果 可见,中国高警示药品推荐目录的出台及我院相关制度的修订、培训,使我院医务人员对高警示药品目录、标志、分级管理制度及其风险防范措施的认知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有效降低了其临床使用风险.结论 自2015年11月以来,我院通过加强高警示药品的管理,医务人员对高警示药品的认识程度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仍然存在一定不足,对其风险防范意识也相对薄弱. 建议医院应进一步建立健全高警示药品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高警示药品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高警示药品目录的认知程度,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并提出有效防范措施,减少和杜绝由此引起的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 重庆市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高警示药品医嘱识别能力的调查分析

    作者:江颖;肖明朝;赵庆华;谢莉玲;王富兰

    目的 调查分析重庆市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的高警示药品医嘱识别能力及培训需求.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重庆市三级甲等医院3029名临床注册护士,运用《临床护理人员高警示药品医嘱识别能力问卷》,对临床护士的高警示药品医嘱识别能力及培训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82.70%(1946/2353)的临床护士能正确判断12道测试题中的8道题,盐酸哌替啶注射液测试题的正确率高为97.11%(2285/2353),盐酸多巴胺注射液测试题的正确率低为28.56%(672/2353).不同性别、工作年限、科室、年收入水平临床护士的高警示药品医嘱识别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问卷中24个错误医嘱,81.34%(1914/2353)的护士能够正确判断错误原因的有11个.岗前培训、医嘱处理相关知识及案例学习分别为佳的培训时间、内容及形式.结论 重庆市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的高警示药品医嘱识别能力不高,不同性别、工作年限、科室、年收入水平护士的高警示药品医嘱识别能力不同,应规范地予以针对性的培训.

  • 高警示药品安全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观察

    作者:徐凤;王敏;张文雅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工作中高警示药品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制定高警示药品分级管理目录,规范交接班及医嘱执行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高警示药品的培训及考核,用药前签订高警示药品措施风险告知书,并规范高警示药品的保管与贮存.实行安全管理前后对比,护理人员高警示药品知识掌握及护理意外事件、患者满意率等情况.结果 实行安全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对高警示药品知识掌握,好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患者满意度调查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行高警示药品安全管理,可规范护理人员对高警示药品的管理行为,且降低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高警示药品医嘱识别能力调查问卷

    作者:江颖;肖明朝;赵庆华;张燕

    目的 构建高警示药品医嘱识别能力调查问卷,为了解临床护理人员的高警示药品医嘱识别能力现状提供客观、科学的评价工具.方法 在专家访谈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形成备选条目,采用德尔菲法对24名专家进行三轮函询,拟定调查问卷,并分析问卷的信效度.结果 专家的积极性较高,第1轮、第2轮、第3轮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100%、95.8%、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0.87、0.90;三轮咨询后,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为0.34(P<0.0001);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39,CVI为0.964;终形成了临床护理人员的高警示药品医嘱识别能力调查问卷.结论 高警示药品医嘱识别能力问卷信效度较好,可作为临床护理人员高警示药品医嘱识别能力的评价工具.

  • 临床药师参与高警示药品管理工作的工作实践

    作者:赵瑞

    目的:探讨药师在高警示药品管理工作中的工作方向与方法。方法通过制定高警示药品目录、单次大剂量表、病区制定小单元高警示药品目录、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表等内容协助临床合理应用高警示药品。结果帮助药师、护士、医师更加合理的应用高警示药品。结论临床药师从自身的工作特点出发在高警示药品的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体现了自身的价值。

  • 医疗机构要加强高警示药品应用与管理

    作者:张超;刘浩;徐祖华;潘木善

    目的 掌握高警示药品的概念.为医疗机构应用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高警示药品的特点和其它监管药品的不同.结果 与结论 医疗机构的卫生行政、信息中心、医师、药师、护师、要明确各自的职责,防止高警示药品误发误用,才能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 高警示药品药学风险防范管理模式探讨

    作者:游翠芳;陈娟

    目的:通过对高警示药品药学风险防范管理模式的探讨,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参考我国高警示药品推荐目录及分级管理,并查阅搜集国内多家医疗机构的管理经验和策略。结果完善了高警示药品药学风险防范管理体系,拟定高警示药品的分级目录,总结高警示药品有效信息,规范安全使用流程,拟建立高警示药品警示系统,培训人员,制作使用手册,做好医患教育,试引进品管圈、PDCA管理以实现持续改进。结论高警示药品的临床应用管理需要医、药、护、患的共同努力、合力协作。

  • 关注抗肿瘤类高警示药品的用药安全

    作者:梅隆;李飒;甄健存

    学习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协会新发布的防范化疗和生物治疗的差错指南,结合我国日常工作,探讨从遴选药品到安全使用整个用药闭环各环节的警示点.用药风险不容忽视,优化和全面关爱患者需要团队参与服务.医疗机构、医师、药师、护士、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应各负其责,并加强沟通交流,多角度获取信息、了解潜在风险,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服务来提高用药安全性.抗肿瘤类药物无论是品种、剂型、给药方案都有其复杂性,有很多可能因疏失带来的风险,所以每个环节都要不断学习,持续改进,确保安全.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