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观察超声乳化技术对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效果

    作者:任永丰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技术对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外摘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超声乳化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治疗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治疗后不同时间段平均眼压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内皮细胞数比对照组多,两组患者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不同时段平均眼压无明显差异(p>0.05),无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超声乳化技术对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并进一步推广.

  • 2.7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陈莺

    目的:探讨2.7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15例(129眼)白内障患者行2.7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观察患者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患者术后视力有明显改善,较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效果良好,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超声乳化技术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作用

    作者:杨春林

    目的探析超声乳化技术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1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所有患者均行人工晶体植入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其中对照组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观察组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散光度、眼压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力、散光度、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2,0.207,0.515,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力(0.98±0.65)D明显高于对照组(0.65±0.32)D,散光度(0.80±0.52)D、眼压(23.88±3.40)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2.35±1.26)D、(25.17±3.69)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34,8.691,10.236,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698,P<0.05).结论超声乳化技术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作用显著,提高患者视力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扭动模式和传统模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春玲

    目的 探讨扭动模式超声乳化在白内障吸除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0年8月在眼科住院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25例125只眼,按随机化原则分为扭动模式组和传统模式组2组.记录术中所使用的超声时间、累积释放能量,并于术后1天、7天及30天进行随访,比较术后佳矫正视力,观察术后角膜水肿程度等指标.结果 1.平均累积释放能量:扭动模式乳化Ⅱ级、Ⅲ级、Ⅳ级核的平均累积释放能量分别为(4.12±1.92)%,(8.39±2.85)%,(15.91±7.36)%,传统模式组分别为(5.36±1.85)%,(9.80±3.40)%,(18.97±8.2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平均超声时间:扭动模式组乳化吸除Ⅱ级、Ⅲ级、Ⅳ级核分别为(15.69±5.13)s,(27.98±10.12)s,(49.11±18.98)s,传统模式组分别为(20.36±5.32)s,(33.12±9.88)s,(58.56±15.36)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角膜水肿:术后1天及7天时,扭动模式组较常规模式组角膜水肿轻(P<0.05),术后1个月2组患者均无角膜水肿.4.视力:术后1天及术后7天佳矫正视力≥0.5的患者扭动模式组多于传统模式组(P<0.05),而术后1个月后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扭动模式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较传统模式对角膜内皮组织损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好,短期内即可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是一种高效安全的超声乳化模式.

  •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

    作者:穆建华

    目的 评价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疗效.方法 对58例(58眼)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手术前后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宽度等参数变化.结果 患者眼压由术前的(33.75±4.10)mm Hg降至术后的(16.24±3.72)mmHg;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1.74±0.32)mm加深至术后的(2.63±0.52)mm,12点位房角宽度由术前的(21.62±2.83)°加宽至术后的(38.79±4.16).;6点位房角宽度由术前的(23.89±3.54).加宽至术后的(42.76±3.12)°,手术前后各项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有效降低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增加前房深度、加宽房角,并改善眼前段结构的狭窄情况.

  • 超声乳化技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婉玲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技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90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应用超声乳化技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术前的视力均<0.1,术后均有所改善,视力均>0.1,其中0.1≤视力≤0.3者49例、>0.3患者31例.患者均手术矫正成功,术中患者未出现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滤过泡损伤,少数病例出现+++以上房水闪辉、角膜水肿、瞳孔轻度散大并发症.患者术后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技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安全性高,术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角膜内皮细胞损伤也较少,但可能存在角膜水肿、房水闪辉等并发症,需积极进行激素、对症、散瞳等治疗措施,以促进患眼康复.

  • 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在基层防盲中的应用及推广研究

    作者:李志宏;刘玺;岳鹏;陈维;李共举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在基层医院开展防盲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2006年7月-2012年1月收治的688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超声乳化组及囊外摘除组,分别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现代囊外摘除术的治疗.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矫正视力、裸眼脱盲率、裸眼脱残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超声乳化组矫正视力、裸眼脱盲率、裸眼脱残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0.31±o.11)、98.0%、79.9%、4.9%,囊外摘除组则为(0.32±0.13)、83.7%、41.9%、15.1%;平均矫正视力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超声乳化组裸眼脱盲率、裸眼脱残率显著高于囊外摘除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囊外摘除组(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在基层医院防盲工作中效果良好,且安全可靠,值得在基层防盲推广应用.

  • 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发症的防范对策

    作者:杨大为;白洁;郭立兰

    白内障是老年人常见眼科疾病,发病率极高.一般从50岁以后发病较多,发病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白内障的常见症状: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偶有视物模糊,眼睛发胀等,不容易引起重视.随着白内障的发展,伴随有近视度数逐渐加重,有疲劳感明显,视力逐渐下降等.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技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附48例报告)

    作者:杨春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技术在白内障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入我院治疗的96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号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裸眼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7d裸眼视力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技术治疗白内障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低,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32例体会

    作者:游向东;林静娜;姜莹;辜智强;林丽美;林丽芳;黄俊琴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和房角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眼科2009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患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2例(42只眼),年龄55 ~82岁,平均(65.5±6.8)岁.入选患者中房角粘连≤180.,视野缺损≤100 db.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技术+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 随访患者眼压为(13.16±4.7) mmHg.比术前控制眼压(25.30±6.10) mmHg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部患者前房加深房角加宽.术后佳矫正视力提高4~8行,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房角分离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 120例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术临床分析

    作者:金蕾

    目的:研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技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3年9月到2014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患者,将其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并对白内障患者手术后的角膜散光度以及术后的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情况均有明显好转,术后三个月的随访期间,对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以及视力恢复情况分别进行了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观察组为6例(10.00%);对照组为7例(11.67%),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虽然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疗效中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就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技术而言,具有费用低、切口小、并发症少、恢复速度快等优点,因此值得大范围进行推广,尤其是在基层医院中推广。

  • 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秋菊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 对白内障患者98例(105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回顾性分析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时间1~6个月.结果 术后1天视力≥0.5者68只眼(64.8%);角膜内皮计数减少率为8.9%;术中破后囊4只眼(3.8%),睫状沟固定人工晶体;内皮皱褶、角膜水肿15只眼(14.2%).结论 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对眼内组织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超声乳化技术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作用

    作者:王淑霞;戈亚平;燕洪涛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技术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在我院住院的不同类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8例(76眼)随机对等分为两组,即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三联术组);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囊外摘除三联术组);对两组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诊6~18个月.结果术后1 w内、及术后6个月后超声乳化三联术组眼压明显低于囊外摘除三联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术后早期视力即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采用超声乳化技术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安全、有效,并且可以取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联合手术中的地位.

  • 初学白内障超声乳化术100例分析

    作者:陆为民

    目的 对初期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术100例(116眼)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方法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探讨如何尽快掌握超声乳化技术.结果 术中后囊破裂8眼,约占6.9%,晶体悬韧带部分离断3眼,约占2.6%;术后角膜病变32眼,约占27.6%,葡萄膜反应6眼,约占5.2%.结论 初学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发症较多,只要善于领悟和勤于实践,仍能掌握此项技术.

  • 晶体半脱位的手术治疗效果及临床价值

    作者:方雯莉;陈凡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术+张力环技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体半脱位的效果,并总结手术操作经验。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晶体半脱位病例20例进行手术治疗,根据悬韧带断裂范围给予不同的张力环处理。记录治疗前后眼压和视力水平变化,并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0只患眼治疗后平均视力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平均眼压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数据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1)。治疗前患者裸眼视力均≤0.5,治疗后均获得好转,无0.1以下病例,且大部分患者视力均升至0.5以上,不同视力范围的患眼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1)。结论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术+张力环技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体半脱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眼压和视力,张力环的采用可有效保留囊袋、避免玻璃体脱出、减少术后并发症,术中应根据悬韧带断裂范围选择不同的张力环应用方法。

  • 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36例临床分析

    作者:朱佰传;吴善君;姚红艳

    目的 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情况,为临床评估术后角膜受损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患者80例(119眼),根据患者是否为糖尿病性白内障将其分为观察组(糖尿病性白内障)36例(54眼)和对照组(非糖尿病性白内障)44例(65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对比手术前后的角膜中央厚度、角膜中央内皮细胞计数.结果 两组术前角膜中央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天、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的角膜中央厚度均显著厚于对照组(A超法:=4.538,6.832,5.038,均P<0.05;Orbscan Ⅱ法:t=5.392,6.910,4.052,均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角膜中央厚度显著厚于术前(=8.692,P<0.05),而对照组和术前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天的角膜中央内皮细胞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角膜中央内皮细胞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t =5.248,4.892,均P<0.05).结论 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更明显,且恢复速度慢,测量术后第1天的角膜中央厚度对评估其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情况有重要参考.

  • 循证护理在385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的应用

    作者:李定梅;黄文杰;刘英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生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385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程序,检索相关文献结合临床经验及患者的愿望和需求,制定佳护理方案并且实施.结果 通过循证护理,找出了佳护理方案,降低了患者术后焦虑、恐惧心理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普及了术后健康知识.结论 循证护理解决了临床护理中的护理问题,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培养了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

  • 超声乳化技术对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效果观察

    作者:苏萍;李浩全;唐琴

    目的:探究使用超声乳化技术对于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由于治疗青光眼术后患上白内障的患者84例,平均分为两组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组使用超声乳化技术对患者进行分离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作对照治疗.然后观察患者的治疗后的视力恢复效果、角膜内皮细胞的计数与眼压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引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正常进行手术,观察组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对照组视力恢复效果较差.且观察组使用超声乳化技术治疗好角膜内皮细胞的数量较少较少,并发症引发率也较低.讨论:患者在治疗青光眼后患上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技术治疗后,能有效的帮助患者视力更好的恢复,且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小,且手术过程中保证眼压的稳定,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疗效对比

    作者:燕振国;杨东霞;张晓春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疗效.方法:患者48例(65眼),其中30眼行囊外摘除,35眼行超声乳化摘除,术后均植入相应度数的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提高,囊外摘除术后矫正视力与超声乳化术后矫正视力差异有显著性(︱t︱=2.867,P=0.006).囊外摘除术后后囊膜轻度混浊4眼,局限性视网膜脱离2眼;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囊样水肿1眼,未见视网膜脱离.结论: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作为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方法是有效的,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相比,安全性更高.

  • 超声乳化技术在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辛莉;吉洁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技术在青光眼术后发生白内障的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05月-2017年06月期间在我院眼科住院的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随机分入实验组(n=73)和对照组(n=79),对照组给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超声乳化技术进行干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平均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经随访,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视力优于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平均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439,P=0.032).结论:超声乳化技术应用于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能够提高患者视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内皮细胞生长,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