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磁锚定技术的磁性水凝胶 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作者:刘豪;赵广宾;张勇;韩珍珍;史爱华;吕毅;严小鹏

    目的 针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中黏膜创面暴露难题设计基于磁锚定技术的磁性水凝胶辅助ESD手术方案.方法 分析目前ESD手术中影响黏膜暴露的关键性因素,在前期磁外科相关研究积累的基础上,提出了磁性水凝胶黏膜注射,同时给予体外锚定磁体牵引,以实现黏膜切除中创面的充分暴露的方案,并对其锚定力进行了初步实验.结果 体外模拟实验提示,大鼠皮下注射磁性水凝胶后,锚定磁体能够对注射了磁性水凝胶的皮肤产生足够的锚定牵拉力,且磁性水凝胶能够很好地聚集于注射部位.结论 基于磁锚定技术原理的磁性水凝胶黏膜注射能够辅助ESD术中黏膜创面的显露,具有很大临床应用价值.

  • 止血夹牙线牵引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对胃角早期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

    作者:黄鹏

    目的 研究止血夹牙线牵引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对胃角早期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2011-04-2013-04于瓦房店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胃角早期癌患者90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治疗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止血夹牙线牵引,对比两组疗效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75.3±14.4)min、(8.2±2.4)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5.7±17.5)min、(10.3±2.7)d.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4.44%(2/45)、2.22%(1/4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9/45)、15.56%(7/45),而术后3年存活率为97.78%(44/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44%(38/45).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止血夹牙线牵引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对胃角早期癌患者疗效显著,且预后好,能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安全性佳.

  •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移植促进创面愈合的可行性

    作者:陈梅红;党旖旎;朱旭东;李璇;彭磊;杨佳佳;张国新

    背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因其能旁分泌多种生长因子、获取方便、具有免疫调节等作用,常被用于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后狭窄的预防和治疗是困扰医生和患者的难题.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结合新型组织工程技术——细胞膜片,具有促进创面修复、预防食管狭窄发生的潜能和应用价值.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的生物学特征,分析其预防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后狭窄的可行性.方法:①将使用温度敏感培养皿制备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膜片设为实验组,常规贴壁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为对照组,通过ELISA、反转录实时PCR及Western blot比较2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肝细胞生长因子含量;②取裸鼠制备皮肤人工溃疡,随机分为贴膜组与模型组,贴膜组立即在皮肤创面处贴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结果与结论: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膜片中细胞含量较高,细胞外基质丰富,细胞与细胞之间连接存在;膜片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②裸鼠背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移植成功,且贴膜组愈合速度快于模型组;③实验结果提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结合细胞膜片技术预防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后狭窄具有可行性,但仍需大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 ESD:早期胃癌的新选择

    作者:梁品;胡祥

    早期胃癌(EGC)侵及部位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淋巴结转移率较低,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超过90%.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作为EGC内镜治疗方法,可以获得与传统手术相似的治愈率,相对组织损伤小,胃部功能影响小、患者负担轻、对生活质量影响少,现正逐渐成为EGC首选的治疗方案,但其临床应用存在治疗指征被放宽的现象,对于术后患者随访及高危患者管理尚缺乏统一的规范.ESD作为新兴技术在EGC中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就内镜在EGC的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新进展做一介绍.

  • 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穿孔患者的护理

    作者:任乃霞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是一种新兴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方法,其优点在于能一次性整体切除病变,不受病变大小的限制,并且由于是整片切除,因此可进行完整准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 ESD目前已广泛用于消化道早期肿瘤的切除。在日本,ESD已被确立为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内镜切除的标准方法[1]。 ESD治疗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很小的早期消化道肿瘤效果与外科剖腹手术相似,避免了外科手术治疗的风险及术后对生活质量带来的严重影响[2]。但是ESD是一种侵入性治疗,有腹痛、感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术前积极准备,术后精心护理是减少并发症,避免严重医疗后果的重要环节。2011年11月笔者所在科早期胃癌行ESD术后穿孔1例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直肠类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建华;马景欣;孟晓姣;李楠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诊断、内镜黏膜下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直肠类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经EUS证实并行ESD治疗的12例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2例均在内镜下标识预切除范围、黏膜下多次注射、黏膜切开、病变剥离及创面钛夹处理.[结果]12例直肠类癌直径0.6~1.8 cm,均一次性切除,病灶基底与周缘无类癌组织累及.随诊6~25个月无复发.[结论]经EUS证实行ESD治疗直径<2 cm,未浸及固有肌层、无远处转移的直肠类癌疗效确切、安全性好,适宜开展.

  • EMR-C及ESD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作者:张莉;王李心;王国芬;高旭东;李英茹;盛丽荣

    目的 比较透明帽辅助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C)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内镜中心就诊并行内镜下切除治疗的直径<10 mm的52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手术的方式分为EMR-C组(n=29)和ESD组(n=23),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完整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肿物大小及距肛缘距离、完整切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EMR-C组手术时间较ESD短(P<0.05),ESD组有2例出现术后迟发性出血,两组均没有出现穿孔病例.结论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应用EMR-C与ESD行内镜下治疗,两者的完整切除率相当,但前者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更少,可以作为内镜下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优先选择.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内镜隧道剥离治疗对胃异位胰腺的临床价值

    作者:冯姝婷;由继辉;李艳

    目的 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内镜隧道剥离术治疗胃异位胰腺的临床价值.方法 取该院检查疑为胃异位胰腺患者64例,分为2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32例(ESD组),内镜隧道剥离术(ESTD)32例(ESTD组).比较2组患者剥离时间、剥离面积、一次完整切除率、术后并发症(穿孔、出血、边缘残留)等发生情况.结果 ESTD组患者手术剥离时间、患者住院时间少于ESD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TD组剥离面积、长径向、完整切除率均大于E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ESD组患者边缘残留、出血、穿孔发生率均高于EST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TD组患者1例出院后1年复发,ESD组患者出院后2例复发,经内镜治疗后1年内未复发.结论 ESTD与ESD是治疗胃异位胰腺病变的有效方法.与ESD比较,ESTD具有操作时间短、剥离面积大等优势,在剥离大面积病变时可优先选择.

  • 浅表浸润性食管鳞状细胞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的病理分析

    作者:何度;江丹;陈桃林;张文燕

    目的 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的浅表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3日至2017年12月31日ESD术后的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病例187例.对每例标本的肿瘤分化程度、侵犯深度、浸润生长方式、肿瘤是否出芽、脉管是否侵犯、切缘状态进行判读.查询所有患者术后内镜活检记录及手术根治记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患者年龄42~83岁,男性147例,女性40例.9.1%患者合并其他部位的癌/上皮内瘤变,以胃腺癌常见.高、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分别占0.5%、41.7%、15.0%,其余42.8%的病例仅有微灶浸润,难以分级.黏膜固有层、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浸润者,分别占39.6%、32.6%、27.8%.黏膜下层浸润<200 μm(SM1)占9.1%,黏膜下层浸润≥200 μm(SM2)占18.7%.淋巴管侵犯与肿瘤侵犯深度、肿瘤出芽、浸润生长方式有关.淋巴管侵犯率随着浸润深度增加及出芽级别增加而增高.浸润方式为混合型和弥漫型的淋巴管侵犯率高于膨胀型.高、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与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之间淋巴管侵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出芽是淋巴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完整切除130例(占69.5%).非完整切除者(57例,30.5%)切缘多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69例再次内镜下活检,病理证实无复发46例(66.67%),复发19例(27.54%),其他部位新发4例(5.80%).完整切除者与非完整切除者之间病理活检复发率[28.3%(13/46) vs.31.6%(6/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生长方式、肿瘤出芽、淋巴管侵犯均应作为ESD标本病理报告的必要指标,其中肿瘤出芽是淋巴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

  • 同伴教育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作者:潘敏华;吴定芳;李秀雄

    目的 探讨同伴教育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60例ESD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予在此基础上加用同伴教育,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两组干预前的PSQI、SA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PSQI、SA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的PSQI、S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PSQI、SAS总分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伴教育可有效改善ESD患者的睡眠情况及焦虑情绪.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