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0~6岁儿童冠状动脉内径预测模型的构建

    作者:杨艳章;王莉;杨艳芳;武晓静;毕长柏

    目的 探讨0~6岁健康儿童冠状动脉内径与生长指标(身高、体重、体表面积)的关系,构建校正的冠状动脉内径的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心脏结构正常儿童310例,年龄1 d至6岁,采用超声心动图仪测量冠状动脉的内径.计算自变量生长指标与因变量冠状动脉内径的Pearson相关系数,建立两者对数、指数回归模型,检验模型的异方差性以及Z值是否服从正态分布,确定佳模型方程.结果 冠状动脉内径与生长指标显著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值范围0.665~0.756,P<0.05).指数模型的Z值呈正态分布,随机误差项方差相等,确定为佳模型.结论 儿童冠状动脉内径随体表面积增长而增长,采用体表面积校正方法来计算标准化的冠状动脉内径Z值,经过正态性、等方差性检验,指数模型符合统计学要求,可以用来定量评价川崎病儿童冠状动脉病变.

  • 探讨Z值诊断股骨近端骨质疏松的意义

    作者:季志民;马亚红;李杰

    目的 探讨应用Z值(Z-score)诊断绝经前妇女和小于50岁男性股骨近端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意义.方法 在北京城区2744例正常人群中选择受检者,以股骨近端为测量点进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量观察在受试者中应用Z值对OP的诊断意义并与T值诊断OP的患病率比较.结果 受试者应用Z值诊断OP患病率较应用T值诊断明显降低,但男性在50岁以后出现患病率加速趋势.结论 应用Z值诊断绝经前妇女和小于50岁男性股骨近端OP可以避免过早的诊断OP,但其与骨折风险的相关性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抗力仪与油浴法测定生孢梭菌芽孢D值和Z值的比较

    作者:马仕洪;王似锦;熊骏;肖璜;胡昌勤

    目的 测定一株生孢梭菌[CMCC(B)64941]芽孢悬液的D值和Z值.方法 分别采用抗力仪和油浴仪达到灭菌条件,采用残存曲线法进行直线拟合测定D值,根据95℃、100℃和105℃温度下D值,计算Z值.结果 抗力仪法测定生孢梭菌[CMCC(B)64941]芽孢悬液在100℃~105℃的D值为0.36~3.41 min,Z值为5.06℃;油浴仪法测定95℃~105℃的D值为0.45~11.33 min,Z值为7.14℃.结论 根据芽孢悬液的用途两种方法均可用于芽胞悬液的D值测定.

  • 超声心动图Z值在扩张型心肌病患儿中的应用

    作者:肖丽苗;陈文娟;段星星;胡原;刘倩君;袁文芳

    扩张型心肌病患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因此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其心脏大小和功能值可随其生长发育而变化,但既往评价标准忽略了儿童生长发育等因素的影响,不利于临床客观评价药物疗效及患者预后.将超声心动图测值经体表面积校正后转化为Z值进行表述可克服上述因素影响.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目前已有研究将Z值联合超声新技术评估扩张型心肌病患儿的左、右心室心功能和预后.本文对Z值在扩张型心肌病患儿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川崎病患儿7~14年冠状动脉Z值变化

    作者:郑晶晶;夏焙;陈伟玲;于红奎;林洲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Z值评价川崎病(KD)患儿7~14年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Z值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7~14年恢复期KD患儿的超声心动图,包括急性期呈冠脉扩张54例(扩张组)、无扩张46例(无扩张组),另取同期健康儿童51名作为对照组,比较左冠脉主干(LMCA)、左前降支(LAD)和右冠脉近段(pRCA)内径及其Z值变化,分析恢复期冠脉内径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扩张组冠脉内径大于无扩张组和对照组(P均<0.05),而后二者冠脉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扩张组LMCA、LAD和pRCA的Z值分别为0.569 5±1.061 6、0.420(-0.029,1.078)和0.640(0.283,1.250),无扩张组LMCA、LAD和pRCA的Z值分别为-0.0313±0.8467、-0.0662±0.6612和0.188 7±0.593 5,对照组LMCA、LAD和pRCA的Z值分别为-0.1246±1.0167、-0.2558±1.0848和0.1943±0.610 1,扩张组冠脉Z值大于无扩张组和对照组(P均<0.05),后二者Z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冠脉扩张程度是KD冠脉持续扩张的影响因子(诊断优势比=39.146,P<0.001).结论 恢复期7~14年,KD急性期冠脉扩张患者冠脉内径及Z值仍增大.KD急性期冠脉损伤程度是远期冠脉变化的影响因素.

  • 两种方法计算超声心动图Z值定量儿童主动脉根部内径的比较

    作者:刘晓;夏焙;陈伟玲;于红奎;周蔚

    目的:探讨儿童超声心动图主动脉根部内径Z值计算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3至10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就医的105例儿童,中位年龄19个月。经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的主动脉瓣环及主动脉窦内径,分别采用中国深圳儿童医院(C法)与Pettersen等(P法)2个不同的正常参考值回归方程式和均方误,计算主动脉瓣环及主动脉窦内径Z值;再综合以上2种方法,采用C法的正常参考值回归方程式与P法的体表面积(BSA)公式,计算主动脉瓣环及主动脉窦内径的Z值(简称ZH法)。比较分析C法、P法及ZH法计算得出的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窦内径Z值大小及其概率分布的正态性。结果采用C法计算的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窦内径的Z值均呈正态分布(P值分别为0.067和0.650)。采用P法计算的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窦内径的Z值亦均呈正态分布(P值分别为0.208和0.970)。采用ZH法计算的主动脉瓣环内径Z值呈偏态分布(P=0.027),而主动脉窦内径的Z值呈正态分布(P=0.430)。C法、P法、ZH法计算得出的主动脉瓣环内径Z值分别为0.41±0.89、0.23±0.85和0.36±0.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17,P=0.309);3种方法计算得出的主动脉窦内径Z值分别为0.38±0.89、0.58±0.71和0.36±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43, P=0.005)。C法与P法计算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环内径、主动脉窦内径的Z值结果高度正相关,主动脉瓣环内径、主动脉窦内径Z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7(P=0.000)、0.900(P=0.000),相关方程分别为Y=0.917X-0.126、Y=0.900X-0.217。结论儿童超声心动图主动脉根部内径的Z值计算中, BSA公式和正常参考值的回归方程式是影响Z值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应优先采用适合于中国儿童的正常参考值。

  • 法洛四联症患儿手术前超声心动图Z值研究

    作者:陈伟玲;夏焙;于红奎;许娜

    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TOF)患儿术前超声心动图的Z值变化及其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手术治疗的31例TOF患儿术前超声心动图结果,患儿年龄中位数10个月(3 d~14岁);取同期31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年龄中位数10个月(6 d~13岁)。超声心动图测量内容包括右心室流出道(RVOT)、肺动脉瓣环(PVD)、左肺动脉(LPAD)、右肺动脉(RPAD)、肺动脉瓣口峰值流速(PV-Vmax)、三尖瓣环内径(TVD)、二尖瓣环内径(MV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心室心肌质量(LVmass)。应用深圳市儿童医院小儿超声心动图正常参考值及其回归方程式获得各参数的预测平均值,用Z值公式转为标准值(Z=[M-y]/ MSE )。结果 TOF组与对照组的体表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TOF组RVOT直径显著减小、Z值呈负值增大(-4.87±1.86 vs 0.33±0.93,t=-13.90, P<0.05);TOF患儿的PVD、LPAD、RPAD显著减小,相应的Z值均呈负值增大(-4.15±2.93 vs 0.11±0.85,t=-7.76;-1.35±2.38 vs 0.66±1.17,t=-4.24;-1.47±2.03 vs 0.59±1.04,t=-4.94,P 值均<0.05);而PV-Vmax显著增大,相应的Z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8±0.19 vs 0.24±0.98, t=29.50,P<0.05)。TOF组TVD略大于对照组(P=0.10),但其Z值比对照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1.17 vs 0.29±0.52,t=3.06,P<0.05)。TOF患儿的MVD、LVEDV、LVmass均有减小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Z值均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25±0.78 vs 0.76±0.65,t=-2.75;-0.92±1.94 vs 0.03±1.01,t=-2.41;-0.83±1.59 vs 0.67±0.69,t=-4.71,P 值均<0.05)。与行肺动脉瓣环扩张术相比,行跨肺动脉瓣补片术患儿的RVOT、PVD、LPAD、RPAD稍减小,Z值呈负值增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89±2.03 vs-4.84±1.67,t=-0.08;-4.73±3.49 vs -3.34±1.75,t=-1.31;-1.88±2.54 vs -0.62±2.00,t=-1.49;-1.89±1.90 vs -0.84±2.15, t=-1.41,P值均>0.05);行跨瓣补片术患儿的PV-Vmax稍增快,PV-Vmax Z值呈正值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8±1.20 vs 8.12±1.16,t=1.07,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Z值可定量分析TOF患儿RVOT狭窄和左心的发育落后。行跨瓣补片患儿的RVOT及肺动脉内径Z值更低。经体表面积校正的Z值对术前诊断和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川崎病患儿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分析

    作者:范舒旻;夏焙;陈伟玲;刘晓;许娜;于红奎;林洲;欧福祥;吴姗;曾德俊;黄兵旋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定量川崎病(KD)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612例KD患儿急性期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及其临床表现。将冠状动脉内径转换为Z值,KD患儿按冠状动脉Z值的大小分为4组,无扩张组(ND)415例、小冠状动脉瘤组(SCAAs)133例、大冠状动脉瘤组(LCAAs)47例及巨大冠状动脉瘤组(GCAAs)17例,比较各组患儿间性别、年龄、典型病例比例、发热时间、实验室检查结果(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血小板),以及恢复期冠状动脉内径及其Z值变化。结果 ND组KD患儿发热天数为(7.75±3.12)d、SCAAs组为(8.50±4.12)d、LCAAs组为(8.57±3.58)d、GCAAs组为(11.88±4.33)d,各组KD患儿发热天数随冠状动脉Z值的增大有逐渐延长的趋势(F=22.375,P<0.05)。各组KD患儿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白细胞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36、1.116、0.121,P均>0.05);但各组KD患儿血小板数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数量随冠状动脉Z值增大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以GCAAs组患儿的血小板数量高(F=22.029,P=0.000)。与急性期比较,ND组的患儿在恢复期冠脉内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4±0.34)mm vs(2.33±0.36)mm,t=1.926,P>0.05],但其Z值的比较(0.41±0.82 vs 1.17±0.75)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32,P<0.05);并且SCAAs组(1.32±0.89 vs 3.40±0.62)、LCAAs组(3.12±2.27 vs 6.20±1.28)、GCAAs组(11.88±6.77 vs 20.4±9.70)冠状动脉内径Z值均比急性期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73、4.579、3.480, P均<0.05)。结论冠状动脉内径Z值是经体表面积校正的标准值,消除了病程中患儿年龄增长的因素,可准确反映KD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其恢复期变化过程。根据患儿的年龄和身体大小准确定量冠状动脉内径对KD管理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临床诊断中骨密度测定的若干问题

    作者:朱晓颖;朱汉民

    结合国内外有关骨密度测定的新研究进展及本院的一些研究资料,重点对骨密度报告中的T值和Z值,在不同年龄层次中有不同的适用范围;T值结合Z值能更好地反映骨折风险,Z值小于-2时,应是警戒信号;骨密度测定中的正常人参考数据库问题,使用不同种族年轻人的标准参考数据库,对同一病人会产生不同的T值;Ward, s三角区不能作为诊断部位;骨密度的质控问题等临床诊断中骨密度测定的若干问题进行综述,并对这些观点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展开讨论。

  • 对老年性骨质疏松诊断中Z值价值的探讨

    作者:王振毅

    目的:通过更改受检者年龄的方法,了解T值和Z值随年龄变化,对定量骨密度测量终结果评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2年12月间155例接受CT骨密度定量测量的患者的结果,按年龄段分析其骨量的变化;抽取30~40岁之间的20例女性病例,通过手工更改患者年龄的方法,了解T值和Z值的变化。结果由于T值和Z值定义的不同, T值与BMD密切相关,不随年龄变化,而Z值是与相同年龄段人群的比较,故在BMD相同的情况下,Z值变化明显。结论 CT定量骨密度测量中,年龄是决定评价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用Z值评价骨密度和诊断骨质疏松更有价值。

  • 青州地区怀孕妇女骨密度调查及分析

    作者:张照潼;李玉;侯梦雅

    目的:调查孕妇群体骨质疏松症和骨量减少的发病情况。方法对所有2014年3月7日到2014年6月1日期间来医院进行孕期检查的孕妇均进行超声骨密度测定,并以Z-score作为评价指标,计算总体均值;然后统计Z-score≤-1者及Z-score≤2.0者人数,计算其占总受检人群的比重,再然后按年龄分组统计均值并比较。结果总平均Z-score为-0.5558±1.01204,Z-score≤-1者,共435人,占总检测人数的37.28%;Z-score≤2.0者共68人,占总检测人数的5.83%。由各组的均值比较可以看到,伴随着年龄增加,孕妇的Z-score均值有上升的趋势,各组之间的Z-score均值相互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受检孕妇的平均骨量处于正常范围,但还是明显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的平均水平。其中骨量减少者占到了总检测人数的37.28%,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者为总检测人数的5.83%,中国孕妇的骨量不容乐观。各年龄组之间差异较大,伴随着年龄增加,孕妇的Z-score均值有上升的趋势。

  • 253例青少年腰椎骨密度分析

    作者:周莉;秦建平;邹丽华;肖新华

    目的:了解青少年骨骼健康状况,探讨腰椎( L2-4)骨密度与性别、血清25-( OH) D3、体重指数、饮食习惯、体育锻炼、性发育早晚的关系。方法双能X线仪测定腰椎( L2-4)骨密度,应用Z值,半自动酶标法测定血清25-( OH) D3,饮食习惯、体育锻炼、性发育早晚均采用调查法,并分组,作方差及组间统计分析。结果 Z值≤-2.0者百分比为6%,男女组BMD及Z值无显著差异(P>0.05),Z值≤-2.0组的25-(OH)D3、体重指数较其他组低(P<0.01),素食厌食组的Z值较其他组低(P<0.01),有效运动量及性发育早晚不同的各组间Z值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双能X线测定腰椎(L2-4)骨密度适合于评估青少年骨骼健康状况,骨密度Z值水平与血清25-( OH) D3、体重指数、饮食习惯、体育锻炼、性发育早晚等有关。

  • 健康儿童冠状动脉内径Z值的计算公式研究

    作者:徐阳;金莲花;周岩;朴金花

    目的 研究制定适合的健康儿童冠状动脉内径Z值计算公式.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门诊就诊,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心脏结构正常的1 000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测量受试儿的身高、体重,并计算其人体体表面积(BSA).采用SSH-880CV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受试儿左冠状动脉(LCA)、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及右冠状动脉(RCA)内径值.统计学比较不同性别受试儿LCA、LAD及RCA内径值.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对受试儿年龄、身高、体重、BSA与其LCA、LAD及RCA内径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受试儿BSA与其冠状动脉内径值的线性、对数、指数、幂函数、一元二次项、平方根回归模型,根据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R2值,确定佳回归模型,并根据此回归模型建立健康儿童的冠状动脉内径Z值计算公式.结果 ①本研究中,不同性别受试儿LCA、LAD及RCA内径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34、1.723、1.711,P=0.067、0.085、0.087).②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受试儿的年龄、身高、体重、BSA与其LCA、LAD及RCA内径值,均呈正相关关系(LCA:r=0.773、0.768、0.735、0.779,P<0.001;LAD:r=0.779、0.765、0.743、0.783,P<0.001;RCA:r=0.776、0.772、0.764、0.786,P<0.001),其中,受试儿BSA与其LCA、LAD及RCA内径值的相关性强(r=0.779、0.783、0.786,P<0.001).③本研究受试儿BSA与其LCA、LAD、RCA内径值的平方根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R2大,R2分别为0.684、0.685、0.687,回归效果好,佳回归模型分别为yLcA=0.317+2.162×√xBSA、yLAD=2.016+0.239×√xBSA、yRCA=0.177+2.023×√xBSA(均为P<0.001).其中,yLCA、yLAD、yRCA分别是指儿童LCA、LAD、RCA内径值,xBSA是指儿童BSA.④本研究制定健康儿童冠状动脉内径Z值计算公式为:ZLCA=[xLCA-(0.317+2.162×√xBSA)]/0.243,ZLAD=[xLAD-(2.016+0.239×√xBSA)]/0.215,ZRCA=xRCA一(0.177+2.023×√xBSA)]/0.236.其中,xLCA、xLAD、xRCA分别是指儿童LCA、LAD、RCA内径值实测值,xBSA指儿童BSA.结论 适合中国儿童的冠状动脉内径Z值计算公式,是判断我国儿童冠状动脉异常的理想指标,对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儿童冠状动脉异常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 Z值对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估价值

    作者:高明东;王建军;缪树琼;高霞;陈军辉;曹晓峰;赵东霞;雷晓燕

    目的 探讨Z值对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CAL)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儿科确诊的102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 ECHO)测量左冠状动脉主干(LMCA)和右冠状动脉( RCA)内径,初步判断CAL发病率.依据冠状动脉内径结果及患儿年龄、体表面积等个体化因素分别计算出左右冠状动脉的Z值,再次判断CAL发病率.结果 102例患儿行ECHO检查发现CAL共22例(21. 6%),其中LMCA病变18例(17. 6%), RCA病变22例(21. 6%).通过计算冠状动脉 Z 值发现 CAL 共 33 例(32. 4%),其中 LMCA 病变 29 例(28. 4%), RCA病变33例(32. 4%).两种方法判断LMCA病变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35,P<0. 05);两种方法判断RCA病变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 01,P>0. 05).说明Z值更能发现川崎病的冠状动脉损害情况,尤其是LMCA病变.对Z值大的患儿行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有巨大冠状动脉瘤形成.结论 在ECHO检查基础上计算冠状动脉Z值可广泛且简便地应用于临床上对CAL的评估,且Z值越大,CAL越严重.同时也可以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及制定随访要求.

  • 2016年度放射性核素γ能谱分析能力考核结果

    作者:李则书;拓飞;张京;周强

    目的 检验全国放射卫生技术机构γ能谱实验室对放射性核素的测量和分析能力,确保放射性核素γ能谱测量结果的质量.方法 开展2016年度放射性核素γ能谱分析能力考核工作,总结并分析全国放射卫生技术机构γ能谱实验室测量土壤样品中放射性核素232Th、40K和137Cs活度浓度的准确性与精确度.结果 本次考核一共收到45份回执,提交的有效结果报告为43份,其中2家机构中止考核,不计入本次考核结果统计.所有机构给出232Th、40K和137Cs的活度浓度值与参考值的相对偏差大部分都在±20%以内,有两个测量值相对参考值的偏差超出20%,其超出的原因可能是效率刻度不准确而导致,但经过判定,43家参加考核机构的结果都合格,整体合格率为100%,其中优秀的机构有5家,优秀率为11.6%.结论 所有机构提交的考核结果准确,反映出较好地检测水平.但一些机构的考核结果与参考值的相对偏差较大,今后需要加强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的规范,从而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 两种芽胞悬液形式生物指示剂的耐热性研究

    作者:王似锦;武永秀;肖璜;马仕洪;胡昌勤

    目的 建立油浴法测定芽胞悬液形式的湿热灭菌用生物指示剂的D值以及Z值.方法 将芽胞悬液密封于玻璃毛细管内,置恒温的油浴仪内达到灭菌条件,采用残存曲线法测定不同温度下的D值,并计算Z值.结果 嗜热脂肪地芽胞杆菌(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ATCC7953)芽胞悬液在117、121和125℃下的D值为7.04、2.18和0.65 min,Z值为7.75 ℃.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 CMCC (B) 64941]芽胞悬液在95、100和105℃下的D值为11.36、2.85和0.45 min,Z值为7.14℃.结论 油浴法直接模拟液体制剂的灭菌,能够方便、准确的测定芽胞悬液形式的生物指示剂D值和Z值,线性水平良好(r2均达到0.980 0以上),可用于制药行业芽胞悬液形式的湿热灭菌用生物指示剂的耐热性研究.

  • 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并发症评价指标的对比分析

    作者:张明明;李晓惠;石琳;任军;林瑶;刘杨;陆萍

    目的 比较传统的冠状动脉(冠脉)内径绝对值诊断标准和Z值法诊断标准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合并冠脉扩张的检出率,为KD合并冠脉并发症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KD患者.分别依据1988年《中华儿科杂志》标准(1988年标准)、2015年第8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标准(2015年标准)及2017年版《川崎病的诊断、治疗及远期管理一美国心脏学会对医疗专业人员的科学声明》推荐的2种Z值法(Kobayashi、Dallaire)诊断标准,计算KD合并冠脉并发症患儿的冠脉扩张检出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KD合并冠脉扩张患儿共89例.分别采用1988年标准、2015年标准及Z值法(Ko-bayashi、Dallaire标准),1岁以内小婴儿右冠状动脉扩张的检出率依次为53.85%、15.38%、26.92%、19.23%;其中1988年标准明显高于其他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冠状动脉扩张的检出率依次为34.62%、34.62%、42.31%、34.62%,Z值法(Kobayashi标准)冠脉扩张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余3种诊断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岁以上患儿右冠状动脉扩张的检出率依次为25.40%、12.70%、12.70%、12.70%,其中1988年标准检出率高于其余各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冠状动脉扩张的检出率依次为17.46%、34.92%、14.29%、14.29%,其中2015年标准的检出率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988年《中华儿科杂志》标准检出右冠状动脉扩张比例较高;2015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标准在>1岁患儿组检出左冠状动脉扩张比例偏高;Z值法(Kobayashi、Dallaire标准)结合了患儿体格变化的影响,能较准确地反映川崎病合并冠脉并发症情况,2种Z值计算方法结果一致性好.

  • 天津市221例青少年双能X线骨密度分析

    作者:孙晓雷;马信龙;薛惠予;杨倩;刘学庆;陆静

    目的 研究天津市12~19岁青少年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BMD)与性别、年龄及体质指数(BMI)的关系,为了解青少年骨骼发育的健康状况提供初步的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对天津医院门诊221例12~19岁青少年进行腰椎(L1~4)、股骨颈和全髋BMD的检测,以Z值作为临床诊断标准.同时测量身高、体质量并计算BMI,比较青少年腰椎、股骨颈和全髋BMD在不同性别、年龄及BMI之间的差异.结果 男女间腰椎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性股骨颈和全髋BMD显著高于女性(P<0.01);腰椎、股骨颈及全髋BMD总体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BMI越大的青少年其腰椎、股骨颈及全髋的BMD也相应增加.结论 青少年BMD与性别、年龄及BMI存在密切的关系,应重视青少年营养健康和体质指标的健康水平.

  • 构建校正的0~5岁儿童冠状动脉内径Z值计算公式

    作者:杨艳章;王莉;武晓静;杨艳芳;王艳芬

    目的 探讨0~~5岁健康儿童冠状动脉内径随体表面积(BSA)变化的关系,构建优BSA校正的冠状动脉内径Z值(Z scores)计算公式.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7年4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280例心脏结构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年龄生后1d~5岁,测量其生长指标,得出BSA,采用超声心动图仪测量右冠状动脉主干(RCA)、左冠状动脉主干(LMCA)、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内径的大小.计算BSA与冠状动脉内径的相关系数,建立BSA与冠状动脉内径幂、对数、指数的回归模型,检验模型的异方差、Z值正态性,确定优模型.结果 冠状动脉内径与BSA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值0.665~ 0.756,P均<0.05).指数模型方差齐性,Z值呈正态分布,为优模型.结论 儿童冠状动脉内径随BSA变化而变化,冠状动脉内径Z值可由指数模型来准确计算.

  • 定量超声在诊断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作者:高雷;刘林林;曹春生

    目的探讨跟骨定量超声在诊断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的可行性及T值和Z值在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使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Achilles Exoress定量超声骨测量仪对302例60~80岁门诊体检人员右跟骨进行测定.结果T值<-1SD有216例占总数的72%,Z值<-1SD有72例占总数的24%.结论定量超声检测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及骨折的预测具有一定价值,T值在诊断骨质疏松中起参考作用,对预防骨质疏松有重要意义,Z值在诊断骨质疏松中起决定作用,并对治疗骨质疏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