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BNP浓度与冠脉病变程度、PCI治疗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任浩进;王丽岳;黄莉芳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血浆B型钠尿肤(BNP)浓度与冠脉病变程度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STEMI中的BNP浓度依次从高到低将160例STEMI患者分为四组,分别为≤P25(106 ng/L)组、P26~P50(106.1~341 ng/L)组、P51~P75 (341.1~1 190 ng/L)组、>P75(1 190 ng/L)组,并对四组患者的冠脉造影以及PCI治疗预后的情况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四组患者的冠脉病变的多支病变发生率均高于单支病变(P<0.05);血浆BN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呈正相关(P<0.05).四组患者的Gensini评分有差异,且>P75组Gensini评分显著高于P51~P75组、P26~P50组、≤P25组(P<0.05);血浆BNP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四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有差异,且>P75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血浆BNP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STEMI患者的BNP水平越高,冠脉病变程度加重且心血管发生率增高,BNP可以作为诊断STEMI病情的指标.

  •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替罗非班及瑞替普酶的临床效果评价

    作者:王洪涛

    目的:评价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替罗非班及瑞替普酶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组给予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给予瑞替普酶治疗。对比两组溶栓后各时段血管再通率及溶栓并发症。结果:研究组血管再通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替罗非班及瑞替普酶可显著提升血管再通率,且不会降低用药安全性。

  • 丹蒌片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炎症反应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冬玉;王保奇;轩静静

    目的 探讨丹蒌片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炎症反应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收集该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成试验组33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术前常规均阿司匹林300 mg嚼服,氯吡格雷600 mg口服.PCI治疗后,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试验组口服丹蒌片5粒/次,对照组给予等量的安慰剂.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五聚素(PTX-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行心脏彩超LVDd及EF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和30 d的LVDd水平较前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临床证候评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蒌片能够降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远期预后,改善中医临床证候.

  •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rt-PA溶栓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作者:具星爱;季宪锋

    目的 观察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其与冠脉再通的关系.方法 57例STEMI患者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溶栓后90min进行冠脉造影,观察罪犯血管的再通情况.结果 溶栓治疗中46例(80.7%)发生心律失常,冠脉造影再通(TIMIⅡ级或Ⅲ级)42例(73.7%),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多发生在再通组.结论 STEMI溶栓治疗时再通组的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常见,它是提示冠脉再通的较可靠指标.

  • STEMI患者急诊PCI术前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ST段回落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庆;杨勇;马东星;金至赓;赵清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给予80 mg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术后ST段回落、血清炎症因子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发病<12 h、拟行急诊PCI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的STEMI患者95例,随机分为3组:A组(n=31),术前阿托伐他汀80 mg+术后40 mg/d);B组(n=34),单纯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C组(n=30),单纯术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d.观察术后90 min内ST段回落情况以及术后24 h、72 h、7 d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on protein,hs-CRP)及NO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术后90 min内ST段回落幅度显著大于B组和C组(均P<0.05);而B组与C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24 h和术后3 d,A组的hs-CRP水平均高于术前,术后7 d方低于术前.术后3时段,B组、C组的hs-CRP水平均高于术前.术后24 h A、B、C、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3 d和7 d,A组的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C组(均P<0.05);B组与C组间hs-CRP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24 h及术后3 d A、B、C三组间NOS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7 d A组NOS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而B组、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PCI术前给予80 mg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有利于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改善心肌灌注;同时可显著降低术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 高敏肌钙蛋白T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早期血清因子和心脏结构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靳绵绵;靳思思

    目的:探讨高敏肌钙蛋白T(High 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hs-cTnT)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入院早期血清因子和心脏结构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STEMI患者180例,根据入院早期的hs-cTnT水平分为低值组(≤0.009 ng/ml)、中值组(0.010~0.017 ng/ml)和高值组(≥0.018 ng/ml),其中低值组72例、中值组58例、高值组5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清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以及心脏结构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lated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DS)、左心房前后径(Left a-trium diameter,LAD)、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IVSd)、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diameter,LVPW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LVEF)以及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的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分析hs-cTnT与其他血清因子和心脏结构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Hs-cTnT低值组和中值组相比,高值组患者的hs-CRP、BNP、CK-MB、vWF和ET-1水平均显著提升,LAD、LVEDD、LVEDS、IVSd、LVPWD、LVMI均显著增大或增厚,而LVEF则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s-cTnT水平与血清因子和LAD、LVEDD、LVEDS、IVSd、LVPWD、LVMI呈现正相关,与LVEF呈现负相关(P<0.05).结论:Hs-cTnT水平与STEMI患者入院早期的血清因子和心脏结构功能存在相关性.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流储备分数与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的关系

    作者:王丙剑;耿金;李倩君;胡婷婷;徐标;马树人

    目的 探索血流储备分数(FFR)与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的关系.方法 入选135例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且测量FFR的患者,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梗死相关血管FFR与QCA的关系.结果 狭窄程度在50%~<70%的病变有22例,其中27.3%的FFR<0.80,而狭窄程度在70%~<90%的病变有62例,其中21.0%的FFR≥0.80,狭窄程度在90%~99%的病变有51例,其中3.9%的FFR≥0.80.Pearson相关分析示QCA参数狭窄程度、病变长度与FFR呈负相关(分别r=-0.677、-0.538),小管径与FFR呈正相关(r=0.676),均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狭窄程度(B=-0.006)、病变长度(B=-0.009)和小管径(B=0.195)是FFR的影响因素(均P<0.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行择期PCI术患者的QCA与FFR相关.

  •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7天仍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事件分析

    作者:王曼;朱俊;杨艳敏;谭慧琼;刘力生;刘尧;张晗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7天仍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国际多中心CREATE研究的7 486例STEMI患者资料,分为心衰组和非心衰组.用单变量和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心衰患者的基线特征因素和治疗因素,分析心衰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入院7天5 989例(80.0%)无心衰(非心衰组),1 497例(20.0%)仍存在心衰(心衰组),其中1 404例(93.8%)发生在入院24 h内,493例(32.9%)30天内死亡.心衰组女性、前壁心肌梗死、既往心衰史、心肌梗死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卒中史比例高于非心衰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非心衰组,平均心率高于非心衰组,心衰组入院时HbA1C和基线血糖水平均高于非心衰组.心衰组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服用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和降脂药的比例均低于非心衰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心衰史、高血压病史、基线血糖、年龄和心率是心衰的危险因素,入院后接受PCI治疗、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降脂药、收缩压和舒张压是心衰的保护因素.结论:STEMI患者24 h内易发生心衰,30天死亡率高,但接受积极治疗的比例低于无合并心衰的患者.对高危患者入院后应尽早行PCI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和降脂药治疗,同时注意避免低血压的发生.

  • 非ST段抬高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比较

    作者:张晓锋;李盛彧;史俊忠;杜日映;卢敏;张学军

    目的 比较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回顾NSTEAMI与STEAMI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二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支数、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 NSTEAMI组的多支病变率为76.00%、≥75%的严重狭窄率为53.00%,侧支循环率为36.00%,三者均高于STEAMI组,而完全闭塞率为10.00%,低于STEAMI组.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变血管的构成上组间无差异.结论 NSTEAMI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于STEAMI,完全闭塞率低于后者,二者具有不同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 阿托伐他汀早期强化治疗对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的影响

    作者:杨勇;刘惠亮;杨胜利;刘英;沈志奇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ST段回落、血清炎症因子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3月~2010年12月武警总医院发病时间<12 h、拟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95例,按照随机信封法随机分为3组:A组(n=34,术前给予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B组(n=34,术前不服用他汀类药物,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C组(n=30,术前不服用他汀类药物,术后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d),观察术后90 min内ST段回落情况以及术后24 h、3 d、7 d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NO合酶(NOS)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90 min内A组ST段回落比例更高,同时回落幅度也更大,与B组和C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A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下降,但与B组和C组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 d和7 d,A组hs-CRP进一步下降,且与B组和C组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及术后3 d,A组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水平高于B组和C组,但与B组和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 d,A组NOS水平继续升高,与B组和C组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PCI术前一次性给予大剂量(80 mg)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有利于STEMI患者心肌灌注恢复,并能够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 急诊PCI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

    作者:杨勇;赵清;罗建平;刘惠亮;杨胜利;沈志奇;黄杰

    目的:探讨急诊PCI术前给予80 mg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入选拟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术后40 mg/d);B组(术前不服用他汀类药物,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C组(术前不服用他汀类药物,术后给予20 mg/d),观察三组CIN发生率及术后血肌酐(C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变化情况。结果终入选384例研究对象,其中A组131例,B组124例,C组129例。A、B、C三组患者术后CIN发生率分别为6.8%、16.9%、17.8%,三组CIN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IN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而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3 d、7 d时SOD、MDA水平在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明显低于B、C两组(P<0.05),B、C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月SOD及MDA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个月,药物不良反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患者急诊PCI术前给予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治疗可明显降低CIN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减少氧化应激作用相关。

  • 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青檀;王冬梅;汝磊生;孙家安;彭育红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评估应激性高血糖对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92例初次发生STEMI的非糖尿病住院患者,根据入院后测定的空腹血糖或随机血糖分A组(应激性高血糖组)41例和B组(血糖正常组)51例。平均随访1.5年。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率是44.6%(41/92)。A和B组间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女性(OR=8.952,P=0.013)、心功能Killip分级越高(OR=3.530,P=0.048)、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越高(OR=9.408,P<0.001)均是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Cox回归对A和B组患者1~2年内发生的死亡风险进行分析,提示应激性高血糖是远期死亡(RR 1.532,95%CI 1.004~2.337,P=0.048)的独立预测因子。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远期死亡风险是正常者1.557倍(P=0.041)。结论女性、Killip分级、CK-MB增高是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应激性高血糖可能是STEMI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和危险因素。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加重患者的死亡风险。

  • 动脉血乳酸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相关性分析

    作者:薛明;周文博

    目的 观察动脉血乳酸(Lac)水平的变化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临床相关性分析.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14年3月至2018年2月CCU及ICU STEMI149例,予以急诊PCI后入CCU及ICU,收集6小时内Lac,根据血Lac水平分为两组:小于2.0 mmol/L,≥2.0 mmol/L;对两组年龄、性别、心率(HR)、BMI、休克、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吸烟)、血红蛋白(HB)、肌酐(Cr)、肌钙蛋白T峰值(PcTnT)、30天死亡率等数据进行分析.对LAC水平细分7个组(<1.2 mmol/L、1.2~1.5 mmol/L、1.6~1.9 mmol/L、2.0~2.9 mmol/L、3.0~3.9 mmol/L、4.0~4.9 mmol/L、≥5.0 mmol/L)观察随着Lac水平的升高其30日死亡率的变化.结果 两组不同乳酸水平的数据分析结果示,性别、年龄、HB、BMI及高胆固醇血症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休克发生率增加(P<0.05)、HR增快(P=0.007)、肌酐增高(P=0.003)、高血压病(P=0.024)、糖尿病及有吸烟史者(P<0.05)比率增高;30天死亡率也是明显上升的(3.8%vs20.5%P<0.05).对LAC水平细分7个组同样可以明显的观察到随着Lac的增加,30天死亡率明显上升,当Lac≥5.0 mmol/L死亡率达到60%.结论 STEMI患者血流动力学障碍、HR增快、肌酐增高、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等与Lac水平增高有相关性;Lac水平(特别是≥2.0 mmol/L)的增高为STEMI行急诊PCI术患者对30日死亡率有独立的预测价值.

  • 氯吡格雷联合曲美他嗪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及预后观察

    作者:曾晓宁

    目的 探讨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联合曲美他嗪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长期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在揭西县中医医院住院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9例,随机均分为A(传统治疗组)23例,B(加用氯吡格雷组)23例,C(氯吡格雷联合曲美他嗪组)23例.观察三组主要疗效和安全性指标.结果 C组较A、B组均具有较高的有效率(分别91.3%、52.2%、43.5%,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分别8.7%、47.8%、56.5%,P<0.05),三组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8.7%、8.7%、8.7%,P>0.05).结论 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联合曲美他嗪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长期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 老年ST段抬高型AMI患者溶栓成功后应用补救性PCI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愚

    目的 分析老年SIEMI患者静脉溶栓成功后应用补救性PCI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90例静脉溶栓后行补救性PCI治疗的老年STEMI患者,按年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在住院死亡、LVEF和WMSI上存在明显差异;而平均住院时间、再次梗死率和LVd及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静脉溶栓成功后应用补救性PCI对于老年STEMI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爱华;张娜;藏香银

    目的:探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r-PA)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1月~2014年2月在东阿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瑞通立组和尿激酶组,每组60例,所有入选患者在就诊30 min内开始静脉溶栓。瑞通立组首次给予r-PA 18 mg+0.9%生理盐水20 mL静脉注射(静注时间5 min);30 min后重复上述剂量及用法1次。尿激酶组给予尿激酶50万U+0.9%生理盐水20 mL静脉注射(静注时间5 min),后给予尿激酶100万U+0.9%生理盐水100 mL,半小时内静脉滴注。观察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溶栓后2h,瑞通立组临床再通率为81.67%,血管再通率为80.00%,出血发生率为11.67%,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5.00%、5.00%、1.67%;尿激酶组临床再通率为60.00%,血管再通率为53.33%,出血发生率为13.33%,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11.67%、13.33%、6.67%。两组的临床再通率、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死亡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脑出血及过敏反应发生。结论r-PA作为新一代溶栓药物,是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的溶栓药物。

  • 研究比较溶栓后转运与直接转运PCI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

    作者:余前土;安曙光;刘勇军

    目的 对比溶栓后转运与直接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效果.方法6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PCI治疗时间为依据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直接转运PCI治疗,对照组行溶栓后转运PCI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 h ST段回落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0 d,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均高于本组治疗后3 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本组治疗后3 d,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转运PCI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优于溶栓后转运,值得推广.

  • 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入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姚红军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入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5月本院行急诊PCI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经桡动脉入路进行介入手术,对照组采取经股动脉入路进行介入手术,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及出院后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都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血肿8例(20.51%),穿刺部位感染1例(2.56%),假性动脉瘤1例(2.56%),观察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64%(10/39);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血肿13例(33.33%),穿刺部位感染4例(10.26%),假性动脉瘤4例(10.26%),导尿2例(5.13%),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8.97%(23/3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为(7.45±0.8)d,对照组(9.55±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都完成随访,均无复发。结论: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入径行急诊PCI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均安全、有效,但经桡动脉入路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住院天数,为急诊PCI开辟了新的路径,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刘凤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82 例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肝素抗凝治疗,对比两组冠脉再通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冠脉再通率、出血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瑞替普酶治疗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在并发症方面与普通肝素对比有明显优势.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钙卫蛋白联合检测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家平;严能兵

    [目的]观察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钙卫蛋白(S100A/B)联合检测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STEMI患者41例(病例组)和同期非心源性胸痛患者38例(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试剂盒测定所有患者血清H-FABP与S100A/B含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H-FABP与S100A/B联合诊断STEMI的价值.[结果]病例组血清H-FABP与S100A/B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血清中H-FABP及S100A/B水平呈正相关(P<0.05).单独以H-FABP、S100A/B及联合来诊断STEMI,敏感度分别是81.05%、76.08%和80.67%,特异度分别为70.25%、74.61%及89.27%,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1、0.77及0.89.[结论]H-FABP、S100A/B在STEMI患者血清中明显增高,并呈正相关性,联合检测有助于STEMI的诊断.

5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