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符雅菁

    目的 分析24h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合并冠心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57例高血压合并冠心患者为试验组,61例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同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比较检测结果.结果 对照组24h平均舒张压和收缩压都明显低于试验组(P<0.05);对照组舒张压、收缩压的非杓型比例及晨峰现象都明显低于试验组(P<0.05);对照组患者夜间舒张压及收缩压下降情况较试验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进行有效测量,有利于稳定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24小时动态血压诊断高血压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传花

    目的:研究分析24 h动态血压诊断高血压的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高血压患者200例,使用24 h动态血压诊断法对其血压进行动态监测并整理所得数据,结合数据对其病情等临床资料进行评估。结果:200例患者中,杓型高血压71例(35.50%),非杓型129例(64.50%);符合ABPM标准174例(87.00%);“白大衣”高血压26例(13.00%);血压负荷值存在异常(血压负荷增重)158例(79.00%)。结论:24 h动态血压诊断高血压能够较为完整地显示患者血压相关数据变化,对于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诊断、病情评估均有着较为显著的临床意义。

  • 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的影响因素

    作者:李秋云;张亚静;李昊轩;李晶;宋永健;袁金环;刘盈池;迟玉玉;高竞生;陈朔华;吴寿岭

    目的 探讨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MUCH)的检出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以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且接受了24 h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的诊室血压达标人群作为观察对象.根据24hABPM是否达标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高血压已控制(CH)组和MUCH组.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MUCH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有合格诊室血压及24hABPM数据的1815例患者中,诊室血压达标者482例(26.6%).48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5.6岁,含男性363例(77.7%),其中CH组131例,占27.2%;MUCH组351例,占72.8%.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吸烟、高体质量指数(BMI)和高诊室舒张压是影响MUCH的危险因素,OR(95% CI)分别为2.00(1.09~3.67)、2.54(1.50~4.29)和1.08(1.03~1.12).结论 约3/4诊室血压达标的高血压患者24hABPM不达标.高BMI、高诊室舒张压、吸烟是影响MUCH的独立危险因素.

  • 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心室肥厚和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关系

    作者:汤春光;王利宏

    目的 观察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心室肥厚(LVH)和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入选高血压患者296例为观察对象,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进一步分为4个亚组:杓型组(10%~20%,n=106)、非杓型组(0%~<10%,n=95)、超杓型组(>20%,n=53)和反杓型组(<0%,n=42).观察和比较各亚组间LVH指标水平、LVH和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高血压各亚组间年龄、性别比例、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血脂、高血压病程和降压药及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各亚组中非杓型组、超杓型组和反杓型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水平和LVH检出率高于杓型者组,超杓型组和反杓型组又高于非杓型组(均P<0.05),但超杓型组和反杓型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各亚组心肌缺血(x2 =63.88,P<0.01)和心律失常(x2=21.80,P<0.01)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各亚组中非杓型组、超杓型组和反杓型组的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检出率高于杓型组,超杓型组和反杓型组又高于非杓型组,但超杓型组和反杓型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者伴有更严重的LVH,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发生率更高.

  • 高原对健康青年男性24h动态血压的影响

    作者:时明远;李宗斌;石亚君;王晋丽;陈韬;汪奇;陈韵岱;郭军

    目的 研究高原与平原不同环境条件下对健康青年男性24 h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青年男性100名,先后在平原与高原不同环境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平原与高原24h动态血压在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6:00~22:00)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22:00 ~6:00)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24h平均心率、大心率、小心率、24h收缩压、舒张压血压负荷、白昼收缩压、舒张压血压负荷、夜间收缩压、舒张压血压负荷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率、白昼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系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原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高于平原,高原24 h与白昼平均舒张压升高程度高于收缩压.高原血压负荷、24h平均心率、大心率、小心率均高于平原,且离散程度较平原大.

  • 代谢综合征及非杓型血压与老年人右心室重构关系

    作者:高雪锦;吴存瑾;王林;闫鹏丽;李霄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和非杓型血压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右心室结构及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对44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病例特点分为代谢综合征组(n=242)和非代谢综合征组(n=200),完善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间患者非杓型血压、杓型血压与超声心动图右心室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峰值速度(Em/Am)和心肌做功指数(Tei指数)关系.结果:伴有代谢综合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较无代谢综合征的患者24 h平均血压及夜间平均血压均较高(P<0.05).伴有代谢综合征的非杓型血压患者右心房舒张长径、横径及Tei指数均升高(P<0.05),而右心室Em/Am较杓型血压组降低(P<0.05).代谢综合征及血压昼夜节律在右心室重构中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非杓型血压及二者相互作用可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右心室重构.

  • 24 h动态血压监测评价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应

    作者:韩宏程;胡小蕊;刘静

    目的:评价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应.方法:选择我科2003年7月至2004年1月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2例,行首次24 h动态血压监测后开始服用卡维地洛,初始剂量为12.5 mg,每日口服1次.治疗开始后每日服药前测卧位血压1次,若血压控制不满意,可根据病情增加剂量.4周结束时重复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治疗前和治疗4周结束时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电解质、空腹血糖等检查.结果:经4周卡维地洛治疗后,显效37例(88.10 %),有效4例(9.52 %),无效1例(2.38 %),总有效率(97.62%).治疗后患者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谷峰比值分别为63 %和65 %.结论:本观察发现卡维地洛降压疗效确切,有效率为97.62 %,有满意的谷/峰比值,副作用少,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抗高血压药物.

  • 180例高血压患者的24小时动态临床血压检测分析

    作者:徐岩

    高血压(Hypertension (HTN)、high blood pressure)或“动脉高血压”(arterial hypertension),是一种动脉血压升高的慢性病症。血压的升高使心脏推动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时的负担增大。血压有两种,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心脏跳动时肌肉收缩或舒张时的测量值。正常静息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00-140毫米汞柱mmHg(高读数)和舒张压60-90毫米汞柱mmHg(低读数)。血压持续等于或高于140/90毫米汞柱mmHg时则为高血压。

  •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直立性高血压患儿血压类型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刘德宇;王硕;向际兵;林萍;冉静;吴礼嘉;李芳;邹润梅;王成

    目的 采用24 h动态血压(ABPM)方法探讨直立性高血压(OHT)患儿的血压类型.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我院)儿童晕厥门诊就诊或住院的患儿,以不明原因晕厥及先兆晕厥为主诉,经直立倾斜试验确诊为OHT者为OHT组.与OHT组年龄及性别匹配,选择同期来我院儿童保健门诊检查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OHT组和对照组均行ABPM监测,观察收缩压昼夜差值、舒张压昼夜差值,24 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参数,并探讨血压类型.结果 OHT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1.5±1.9)岁.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10.6±2.4)岁.①收缩压昼夜差值对照组高于OHT组,(9.8±3.3) vs (8.4±4.7) mmHg,P<0.05.OHT组24 h、日间、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稍高于对照组(P>0.05).舒张压昼夜差值对照组稍高于OHT组(P>0.05).②OIIT组以非勺型血压为主(72.5%),对照组以勺型血压为主(55.0%),两组血压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 OHT患儿收缩压昼夜差值较正常儿童明显降低,血压类型以非勺型血压多见,多数患儿血压昼夜节律消失.

  • H型高血压特点及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作者:章若涵;马小峰;周翠玲

    目的 研究H型高血压的特点并探讨其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7月门诊及住院部的30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症的高血压患者为H型高血压组,30例血清Hcy浓度正常的高血压患者为普通高血压组,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monitoring of blood pressure,ABPM)比较两组平均脉压差、高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及血压变化节律等指标,同时比较两组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组间数值变量资料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分类变量的比较用随机设计的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相关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型高血压组的脉压差、“非杓型”血压变化曲线的发生率[(67.1±16.9) mm Hg(1 mm Hg=0.133 kPa)、36.7%]显著高于普通高血压组[(57.9±16.6) mm Hg、16.7%],而夜间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下降率、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下降率[(11.2±9.0)%、(12.3±7.9)%]均显著低于普通高血压组[(15.9±8.7)%、(16.3±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型高血压组男、女患者的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119.0±19.0)、(106.4±22.2)g/m2]均较普通高血压组[(108.8±20.9)、(93.3±16.5)g/m2]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受试者LVMI与血浆Hcy浓度、24 h SBP、夜间SBP下降率存在显著相关性(r=0.832、0.360、-79.2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女性受试者LVMI只与血浆Hcy浓度、夜间SBP下降率存在显著相关性(r=0.873、-77.9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型高血压脉压差大,且夜间血压下降率低,导致血压波动呈“非杓型”样曲线,而高血浆Hcy浓度、24 h SBP升高、夜间SBP下降率低可能导致左室肥厚.

  • 针刺治疗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1例

    作者:康华;郑健刚;王舒

    原发性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世界性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表现为收缩压(SBP)≥140 mmHg(1 mmHg =0.133 kPa)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其中中度高血压是指收缩压160 ~179mmHg,或舒张压100 ~ 109 mrnHg.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针刺治疗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1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张某,女,64岁,身高164 cm,体质量65.5 kg,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该患者无吸烟、饮酒史,血糖及血尿酸正常,已婚,配偶体健.高血压病程40a,高为175/100mmHg,血压增高时偶有轻微眩晕症状,2009年起口服代文1片80 mg,日1次,平素血压维持在150/95 mmHg.

  • 直立性高血压儿童24h动态血压变化

    作者:刘德宇;向际兵;林萍;储卫红;吴礼嘉;刘丽萍;冉静;李芳;邹润梅

    目的 回顾性分析直立性高血压(OHT)儿童24 h动态血压(ABPM)变化.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以不明原因晕厥及先兆晕厥为主诉儿童,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确诊为OHT者43例(OHT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11.56±1.88)岁.根据年龄和性别匹配同期以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为主诉,经HUTT诊断为单纯血管迷走性晕厥(VVS)者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11.16 ±2.18)岁.每例儿童在HUTT前或后1d内记录ABPM.结果 1.ABPM参数:日间平均收缩压在OHT组高于VVS组(t=2.332,P<0.05),OHT组全天平均收缩压、全天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收缩压昼夜差值及舒张昼夜差值与VV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75、1.334、1.540、1.156、0.617、0.957及0.969,P均>0.05).2.HUTT3 min内血压变化:HUTT 3 min内舒张压改变在OHT组高于VVS组(t=2.132,P<0.05),平卧位收缩压及舒张压、3 min内收缩压及舒张压、3 min内收缩压改变与VV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01、0.030、2.062、1.632及1.811,P均>0.05).3.血压类型:OHT组及VVS组均以“非勺型血压”分布为主,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05,P>0.05).结论 OHT儿童日间平均收缩压、HUTT 3 min内舒张压明显增高,血压类型以“非勺型血压”为主,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 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对比研究

    作者:崔维;黄彦霞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8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试验组(服用富马酸比索洛尔2.5~10.0 mg,qd,po)64例,对照组(服用卡维地洛片25~50 mg,qd,po)64例.疗程为6周,其中试验组有38例患者完成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rory,ABPM).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0.7%,服药6周后平均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分别下降1.86及1.44 kPa,而对照组下降2.02及1.49 kPa.24 h ABPM显示:试验组用药后总血压负荷明显减少,各时点血压均明显下降,谷/峰比值大于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服药6周后SBP及DBP分别下降2.02及1.49 kPa.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别,不良反应均较少.结论: 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均为安全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

  • 比索洛尔和培哚普利治疗清晨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宏伟;罗新林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和培哚普利对清晨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2例随机的分为两组,其中比索洛尔组(服用富马酸比索洛尔)40例,培哚普利组(服用培哚普利)32例,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均完成动态血压监测、心率及生化值变化.结果两药均能显著降低血压和较好控制清晨高血压,它们的降压谷/峰比值都超过65%,但对照组清晨6~10时平均血压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实验组(P<0.05).结论比索洛尔和培哚普利均为安全有效的长效抗高血压药物,比索洛尔控制清晨高血压的疗效优于培哚普利.

  • 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特点及心脏结构的变化

    作者:李龙心;孙海清;姚俊秀;李鸿雁;杨雪

    目的 探讨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特点及心脏结构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新诊断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计120例,按照Hcy增高与否分为两组,每组60例,Hcy>10μmol/L的为H型高血压组;Hcy< 10 μmol/L的为非H型高血压组.对两组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24 h平均脉压差、24 h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异系数、心脏超声各项指标的异同.结果 H型高血压组的24 h平均脉压差、24 h收缩压和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均显著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组LA、LVEDD均较非H型高血压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RA、RVEDD、IVST、LVPWT H型高血压组较非H型高血压组也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差增大,且血压的变异系数增大.H型高血压患者LA、LVEDD均较非H型高血压组增高,提示Hcy可能与高血压患者的心脏结构变化有关.

  • 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针刺人迎穴为主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1例

    作者:阎琦;王舒

    石学敏院士以中医“脑为元神之府”、“无风不作眩”等理论为基础,创立了以人迎等为主穴,以“活血散风,平肝降逆”为主的治法的针刺方法治疗高血压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性的影响还有赖于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blood pressuremonitoring,ABPM)进行监测.24ABPM能较准确地反映日常生活中昼夜的血压变化规律,对临床准确诊断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