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食品工业用红曲菌株产桔青霉素能力的研究

    作者:李凤琴;许赣荣;李玉伟;陈蕴;虞慧玲;计融

    为筛选出低产或不产桔青霉素的红曲霉菌株,选用35株食品发酵工业用红曲霉,研究不同的培养条件对其产桔青霉素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在大米培养基上均产桔青霉素,30个株菌(85.71%)在液体培养基上产毒;两种培养基上的产毒范围分别为0.28~2458.80mg/kg和0.09~55.65 mg/kg,毒素产量均数分别为201.60mg/kg和11.99 mg/kg,中位数分别为61.99mg/kg和3.51mg/kg,同一菌株在大米培养基上产桔青霉素能力高于液体培养基.色价测定结果表明,菌株在大米培养基上的色素产量也高于液体培养基(3~509倍,平均93倍).本研究筛选出一株在大米培养基上色素产量高(1134U/g)而桔青霉素产量较低、适用于食品发酵工业用的红曲霉菌株.研究结果提示,用于生产食品或保健食品的红曲菌种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安全性评价,并在全国范围内定期对生产厂家、菌种保藏单位使用和保藏的菌种进行产桔青霉素能力调查,对红曲发酵产品中桔青霉素污染水平进行监测,建立我国红曲制品中桔青霉素的限量标准迫在眉睫.

  • 不同种红曲霉产桔青霉素研究进展

    作者:王美美

    介绍了不同种红曲霉在工业中的应用和产桔青霉素情况.分析桔青霉素的合成代谢途径,并比较了目前已报道的紫色红曲霉、红色红曲霉及橙色红曲霉桔霉素合成基因簇的差异,对不同种红曲霉桔青霉素合成关键基因的分布进行总结.综述了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在红曲霉中的应用,提出了目前对于不同种红曲霉产桔青霉素研究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 红曲霉中桔霉素定量分析及其合成相关基因簇的研究

    作者:梁彬;郭会;杜欣军;李萍;孙婵婵;王硕

    目的 对红曲霉中真菌毒素桔霉素进行定量分析,并研究桔霉素合成相关基因簇,为从基因水平上对桔霉素的产生进行调控、提高红曲霉相关食品的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3株红曲霉(紫色红曲霉YY-1、M2,丛毛红曲霉FJ-1)在液态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桔霉素开展定量分析,采用二代测序技术鉴定桔霉素合成基因簇的序列特征,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进行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结果 在固态培养和液态发酵过程中,3株红曲霉菌体生长情况无明显差异;在液态发酵过程中,HPLC结果显示M2桔霉素产量高,其次为YY-1,F J-1产量少;M2、YY-1、F J-1桔霉素合成基因簇相似度达99.9%;膜转运蛋白基因(orf5)、聚酮合酶基因(pksCT)、氧化还原酶基因(ctnB、转录调节蛋白基因(ctnA)、脱氢酶基因(orf1、ctnE)六个基因表达水平在M2中高,在FJ-1中低.结论 桔霉素的产量差异与桔霉素合成基因簇所表达酶的种类无关,而与其基因表达的调控相关.

  • 基于内转录间隔区和β-微管蛋白部分基因及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分子标记技术推断红曲霉系统发育关系

    作者:王美美;张建中;李凤琴

    目的 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β-微管蛋白(β-tubulin)部分基因和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技术结合形态学鉴定方法,推断不同种红曲霉的系统发育关系,寻找快速、准确鉴定红曲霉的方法.方法 以红曲霉基因组为模板,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红曲霉ITS、β-tubulin部分基因,利用Mega 7.0软件中大似然树法构建进化树,扩增SRAP分子标记技术的特征结合序列,利用R软件phangorn包中的FigTree软件进行建树,使用除权配对(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通过分析不同种红曲霉系统发育关系,找寻快速、准确的鉴定方法.结果 利用ITS和β-tubulin部分基因可将31株供试菌株分为两大类,而SRAP分子标记技术可将供试菌株分为四大类,结合袁型分析和3种分子鉴定方法,参照15株红曲霉参考菌株将16株未鉴定到种的红曲霉分别鉴定为安卡红曲霉、橙色红曲霉和紫色红曲霉.结论 SRAP分子标记技术具有更多的分类依据,结合表型分析能够帮助更快、更精确的将红曲霉鉴定到种.

  • 红曲霉液体培养法制备姜黄素的工艺优化

    作者:潘婕;申莉娟;徐戡

    目的:优选红曲霉液体培养法制备姜黄素的工艺条件.方法:以天然姜黄为原料,姜黄素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发酵时间、料液比、营养比和发酵液pH对制备工艺的影响.结果:佳制备工艺为发酵时间5d,料液比1 g·L-1,营养比1/6,发酵液pH 4,姜黄素得率达0.43%.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效率高.

  • 红曲米中的微量酚酸类成分

    作者:季宇彬;徐飞;刘冰语;魏茜;郭永智;董宇;孙莹;胡友财

    该文对功能红曲米中的微量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方法,从红曲米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4个微量酚酸类化合物.综合采用UV,MS,IR,NMR等波谱技术鉴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其分别为2-甲基-5-(2'R-甲基-4'-羟基-丁基)-肉桂酸(1)、5-(2'-羟基-6'-甲基苯基)-3-甲基呋喃-2-羧酸(2)、大豆黄素(3)、染料木素(4).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红曲属中发现,化合物3~4为首次从红曲米中分离得到.

  • 关于红曲霉分类地位的认识

    作者:邢旺兴;苏国同;王晓明

    目的探讨红曲霉属在真菌中的分类地位及其属内的分种方法.方法查阅文献并分析整理.结果红曲霉在分类上尚有不完备之处,至今国际上不能形成统一的标准,对某些独立的种,仍有异议.结论无论是红曲霉属本身在真菌中的分类地位,还是红曲霉属内的分种现状,至今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需要尽早统一认识和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关键词: 红曲霉 真菌 分类学
  • 红曲霉发酵转化人参皂苷Rg3的研究

    作者:丛悦怡;孙佳;于恩;孙亮;陈旸;王康宇;李俐;王艳芳;孙春玉;胡可心;赵明珠;陈静;张美萍;王义

    目的 探索红曲霉对人参的固态发酵工艺,将人参中部分主要人参皂苷转化为生物活性更强的稀有人参皂苷Rg3(Rg3).方法 采用静止暗培养方法进行微生物发酵;香草醛-冰醋酸法测定发酵前后人参总皂苷含量;HPLC法测定发酵前后Rg3含量.结果 红曲霉发酵人参的优工艺参数为发酵时间6d、发酵温度32℃、发酵pH 7.0、基质含水量50%.发酵6d时,发酵产物人参总皂苷质量分数增加40%,Rg3质量分数为6.047 mg/g,是未发酵人参的2.3倍.终根据单体皂苷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变化趋势,推断稀有皂苷Rg3的转化路径为人参皂苷Rb1或Rb2→Rd→Rg3.结论 建立的红曲霉固态发酵工艺合理,为稀有皂苷Rg3定向化生产奠定了基础,更为日后体外制备稀有人参皂苷提供了理论支持.

  • 山楂、泽泻、决明子与红曲霉混合发酵制备调血脂中药工艺研究

    作者:杨静云;赖永勤;李宇兴;杨思源;李学如;黄新河

    目的 以药食两用调血脂中药山楂Crataegi Fructus、泽泻Alismatis Rhizoma和决明子Cassiae Semen等为培养基组分,以实验室筛选的产洛伐他汀(Lovastatin)的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为菌种,对制备既含有传统中药降脂成分又含有他汀类降脂药物的天然降脂中药的固态发酵工艺进行探索与研究.方法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固态发酵工艺,用TLC和HPLC分析方法对发酵产物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实验获得的混合发酵制备调血脂中药优化工艺条件为500 mL三角瓶装量100 g固态培养基,接种培养48 h的液态种子10mL,30℃恒温培养2d后,打散培养基,第3天加入培养基干基质24%的无菌水,5d后温度降至25℃继续培养至18d,洛伐他汀产量可达5.127 mg/g,较优化前提高124.8%.TLC和HPLC分析结果显示:与大米红曲比较,获得中药红曲发酵产物含有更多有效成分,洛伐他汀产量提高42.27%,但γ-氨基丁酸产量下降17.89%;与未发酵基质比较,中药发酵产物中中药的有效成分熊果酸、2,3-乙酰泽泻醇-B、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分别提高了232.7%、173.7%、767.6%和888.4%.结论 山楂、泽泻和决明子经红曲霉菌固态发酵后,除能显著提高调血脂有效成分的量外,还能提高中药有效成分的量,获得的调血脂中药发酵工艺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 红曲及红曲霉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纪远中

    本文对红曲及红曲霉的种类、安全性、抗菌性、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综述.

  • 血脂康的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张传海;苏美庆

    血脂康是我国开发研制的具有他汀类降脂作用的中药,是以大米为原料,用现代科技手段模拟古代红曲生产工艺,经红曲霉发酵而得到的特制红曲的提取物,富含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洛伐他汀)、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和人体必需氨基酸以及甾醇和少量黄酮等[1]多种有效成分,是一种有效成分明确,作用机制清楚,疗效稳定,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的纯天然中药.对其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 红曲霉及红曲色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丽颖;戴国君

    红曲作为传统的药食两用品,已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红曲霉及红曲色素在降血压、降血脂及对抗癌症等多种药理活性的研究和应用,并对红曲色素的生产工艺进行探讨,为红曲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指明了研究方向.

  • 双亲灭活制备粘质沙雷氏菌和红曲霉的跨界产色素融合子

    作者:周林;朱爽;潘敏芬;蔡泽加;许尧滨

    目的:采用双亲灭活原生质体技术制备粘质沙雷氏菌和红曲霉的跨界产色素融合子,并测定其抑菌活性.方法:经0.2%溶菌酶处理获得粘质沙雷氏菌的原生质体并热灭活;经混合酶(0.8%溶菌酶+1.2%蜗牛酶+1.6%纤维素酶)处理获得红曲霉的原生质体并紫外灭活;用含25%PEG的原生质体融合剂进行促融合与再生.观察融合子的菌落形态和色素合成能力,测定融合子色素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结果:在优化条件下,粘质沙雷氏菌原生质体的形成率为92.58%,红曲霉原生质体形成数约为10<'6>个/mL,两菌原生质体灭活率均为100%.共获得13个融合子,9个能产红色素,融合率为1×10<'-50>%.其中8个融合子的95%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结论:采用双亲灭活原生质体技术,能够制备具有抑菌性的粘质沙雷氏菌和红曲霉的跨界产色素融合子.

  • 红曲霉诱导产生红曲色素条件的研究

    作者:董夏莲;王红英;钱斯日古楞;李长清

    目的 诱导红曲霉,增加红曲色素产量,确定佳诱导条件.方法 以D-青霉胺(H-Pen)为诱导剂,在红曲霉发酵过程中添加H - Pen,使红曲霉产生红曲色素,并观察色素产量的变化.选取诱导剂H-Pen加量、培养基pH、培养温度、培养时间以及每瓶装液量等五因素,做单因素实验,确定红曲霉产生红曲色素的佳诱导条件.结果 佳诱导条件为H-Pen的添加量为0.0007%,培养基pH为3.5,培养温度为30 ℃,培养时间为12 d,每瓶装液量为50 mL.结论 优化得到的培养条件稳定,产红曲色素量明显提高.

  • 红曲霉-人参双向固体发酵产物成分变化的初步分析

    作者:厍守权;刘刚;李妍;金美松;孙卫平;康东周

    目的 利用TLC和HPLC定性分析红曲霉-人参粉末双向固体发酵产物主要成分的变化.方法 红曲霉接种于以人参为发酵基质的固体培养基.取人参和人参发酵产物的甲醇提取液,TLC测定它们的酸式monacolin K,HPLC法测定其人参皂苷Rg1、Re、Rb1和Rg3.结果 人参经过红曲霉发酵后,TLC检测出活性成分酸式monacolin K,HPLC证实了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有量降低,但发酵液中出现人参皂苷Rg3.结论 红曲霉-人参粉末双向固体发酵使人参皂苷转化成稀有的人参皂苷Rg3,并保存红曲霉中的酸式monacolin K.

  • 中药红曲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邢旺兴;张梅;方琅;邹晓华;郑筱祥

    目的:介绍国内外对中药红曲研究的新动态.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中药红曲除具有降血脂作用外,还具有降血压、降血糖、抗肿瘤、抗疲劳、预防骨质疏松、增强免疫力等广泛的药理作用.结论:中药红曲作用广泛,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 几种常见红曲霉的生理学特性研究

    作者:邢旺兴;程荣珍;宓鹤鸣;林培英;陈士景;吴玉田

    目的:弄清红曲霉菌的一些生理学特性.方法:以土曲霉为对照,对常见几种用于发酵制备红曲用的红曲霉进行了9种氮源、13种碳源利用及明胶水解等生理学特性试验.结果:所有红曲霉均能利用大豆粉等有机态氮,对硫酸铵等无机态氮的利用则有明显差异;大多数红曲霉均能利用大部分糖类,但均不利用乳糖醛酸,对棉子糖、乳糖、鼠李糖及山梨糖等少数糖类的利用表现出明显差异;变红红曲霉和紫红曲霉能使明胶水解,其余则不能水解明胶.结论:氮源、碳源利用及明胶水解反应作为对红曲霉分类的生化指标,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 红曲霉 生理 鉴别
  • 红曲霉发酵法生产Monacolin K研究进展

    作者:王伟平;夏福宝;吴思方

    对Monaclin K的基本性状、用途、红曲霉Monacolin K产生菌育种、生产方法、检测方法、毒性物质问题以及生产现状进行综述.

  • 7种红曲霉的扫描电镜观察

    作者:俞艳玲;邢旺兴;陈士景

    目的:研究红曲霉的超显微特征.方法:玻片法培养7种常见制备红曲用红曲霉标准株,预处理后进行扫描电镜的观察和比较.结果:不同种红曲霉之间在菌丝、分生孢子、闭囊壳和子囊孢子等超显微特征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据此可对红曲霉进行区分和鉴别.结论:红曲霉的扫描电镜观察为该属真菌的分类提供依据并为中药红曲的生药鉴定提供佐证.

  • RP-HPLC法分离测定红曲中洛伐它丁

    作者:黄宏南

    [目的] 测定红曲中洛伐它丁(Lovastatin)的含量. [方法]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的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 Shim-pack clc-ods 150×6.0 mm,5μm,以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8 nm,[结果] 线性范围在 0.586~5.86 μg之间,r=0.9981,平均回收率为 91.6%(RSD=1.64%,n=5).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