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14 低氧处理对肝癌细胞生长和NQ01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夏小俊;金中初

    目的研究低氧环境下肝癌细胞生长是否被抑制,胞内Ⅱ相解毒酶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01)活性是否被诱导增高,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肝癌细胞SMMC-7721接种于96孔培养板内,5%CO2孵箱培养24h后,换新鲜培养液(已用混合气预先平衡)放入低氧小罐,用5%CO2~95%N2混合气体进行缺氧处理(O2%<0.1%),分别培养6、9、12、24、36 h后,取出培养板,以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NQ01酶活性采用微孔板直接测定法、细胞数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NQ01酶活性结果表达为NQ01酶比活力(specifie activity)=A(NQ01酶活力)/B(细胞数).结果低氧处理6 h后细胞NQ01酶比活力较常氧对照组下降,而细胞生长加快.在9 h后,酶比活力呈现时效性升高,且低氧组酶比活力明显高于对照,而细胞生长则减慢(与常氧对照组比较均为P<0.01).将细胞生长曲线与酶活时间曲线作相关分析,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低氧处理在短时程内能够刺激肝癌细胞生长加快,抑制胞内NQ01酶活性;而超过这一时间段之后则使细胞生长减缓,诱导NQ01酶活性升高.

  • 1-16 酪醇对肝癌细胞NQ01的诱导及细胞增殖的抑制

    作者:薛丽君;金中初

    目的研究酪醇使肝癌细胞Ⅱ相解毒酶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01)诱导表达和细胞增殖的抑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肝癌细胞SMMC-7721接种后24 h经β-酪醇处理24 h,分别测定酶活性、mRNA表达和细胞增殖情况.NQ01酶活性采用微孔板直接测定法,诱导结果用NQ01比活性(specific activity)=A(NQ01酶活性)/B(细胞数);mRNA水平的变化采用定量RT-PCR;细胞增殖采用结晶紫显色法.结果 NQ01酶活诱导上,酪醇大于60μg/ml时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且每一浓度点(60、70、80、μg/ml)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80μg/ml的酪醇与80μnol/L的β-NF(阳性对照)诱导的酶比活性相当;mRNA表达量存在剂量依赖性增加(r=0.824,P<0.05),且与酶比活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951,P<0.01);酪醇在70~100μg/ml范围内,其抑制细胞增殖的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另外,细胞增殖与酶比活存在负相关(r=-0.410,P<0.01).结论酪醇在培养肝癌细胞SMMC-7721上能使NQ01在酶活性与mRNA表达量诱导性增加,同时酪醇能抑制细胞的增殖,这种增殖抑制与酶活性诱导增加有关.

  • NAD(P)H:醌氧化还原酶1 C609T多态性与贲门癌发病风险

    作者:李琰;张健慧;郭炜;王瑞;温登瑰;魏丽珍

    醌是一种有毒的化合物,能诱发哺乳动物细胞癌变、突变和坏死.研究显示NQO1 C609T多态性可能是某些肿瘤发病的易感因素.本文对中国北方地区124例贲门腺癌(GCA)患者NQO1 C609T多态性进行研究.

  • 代谢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两对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作者:傅晶;杨亦荣;倪晓洁;潘晓东;郑建建;郑少玲;林刃舆;蔡明;陈必成

    目的 采用相对的两对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CTPP),建立简单、准确、快速、经济、大规模检测代谢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方法.方法 针对I相代谢酶CYP1A1(A4889G)和Ⅱ相代谢酶EPHX1(A416G)、NQO1(C609T)SNPs设计PCR-CTPP引物,优化PCR反应条件,将其基因分型结果与DNA测序结果进行比对,验证准确性.用该PCR-CTPP检测方法对随机选取的183名汉族健康人进行上述SNPs检测,并与其他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条件优化,PCR-CTPP检测方法可快速清晰地区分CYP1A1(A4889G)、EPHX1(A416G)和NQ01(C609T)的基因型,并与DNA测序结果相符合.183名汉族健康人中,CYP1A1(A4889G):A纯合子103例(56.3%),G纯合子8例(4.4%),A/G杂合子72例(39.3%);EPHX1(A416G):A纯合子142例(77.6%),G纯合子4例(2.2%),A/G杂合子37例(20.2%);NQO1(C609T):C纯合子60例(32.8%),T纯合子32例(17.5%),C/T杂合子91例(49.7%).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且存在种族差异(P<0.05).结论 PCR-CTPP检测方法可简单、准确、快速、经济、大规模地检测代谢酶基因SNPs,可用于临床和流行病学大样本筛选.

  • 补肾活血颗粒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NQO1和HO-1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琦;郭云霞;张永一;李绍旦;刘毅;杨明会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颗粒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中醌氧化还原酶(NQO1)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6-羟基多巴损毁黑质的方法建立PD大鼠模型.将2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和治疗组10只,另设正常组10只.治疗组以补肾活血颗粒用生理盐水溶解灌胃,正常组、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8周.灌胃结束后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黑质NQO1和HO-1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QO1和HO-1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 <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NQO1和HO-1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治疗组与正常组比较,NQO1和HO-1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活血颗粒干预P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NQO1和HO-1的表达有关.

  • MPO、NQO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白血病易感性的相关研究

    作者:贾明峰;席亚明;石秀娥;张豪;邓伟;李明;李培;徐建旺;马海珍;姚小健

    本研究旨在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和醌氧化还原酶1(NQO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甘肃人群急性白血病易感性的关系.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和连接酶检测反应(LDR)分型方法分析急性白血病病例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无癌住院患者)MPO和NQO1的基因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与急性白血病易感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病例组MPO-463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低于对照组,MPO(G-463A)各基因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显著(x2=11.828,P<0.05,OR=0.368,95% CI =0.205-0.610).病例组NQO1-609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NQO1(C-609T)各基因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显著(x2=17.931,P<0.05,OR=1.428,95% CI=1.237-3.339).基因多态联合作用分析显示,MPO野生型兼具NQO1野生型者发生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风险降低至33.6%.结论:MPO、NQO1与急性白血病易感性相关,携带MPO(G-463A)突变基因型(GA/AA)可降低白血病的发病风险,携带NQO1(C-609T)突变基因型(TC/TT)可增加白血病的发病风险,MPO野生型与NQO1野生型者联合作用可进一步降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病风险.

  • 丹参酮ⅡA可激活 Nrf2/ARE通路对帕金森病 MPTP模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作者:张宇新;任博;周洪霞;张志勇;高俊玲

    目的::研究Nrf2/ARE通路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 MPTP)所致帕金森病(PD)动物模型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探讨导致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坏死的可能机制,以及丹参酮ⅡA对Nrf2/ARE通路的影响和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C57 BL/6 N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D模型组和丹参酮ⅡA组,每组20只。 PD模型组和丹参酮ⅡA组小鼠采用MPTP制备PD小鼠模型,丹参酮ⅡA组制备PD模型后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表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蛋白印迹和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各组小鼠中脑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核转录因子(Nrf2)、醌氧化还原酶(NQO1)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模型组小鼠出现典型的PD样症状。在MPTP后一次注射后48小时,黑质区TH阳性神经元数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Nrf2、NQO1和GFAP阳性细胞数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 P<0.01),在MPTP后一次注射后7天,黑质区TH 阳性神经元数量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减少约45%和50%( P<0.01)。与PD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组小鼠PD样症状减轻,在MPTP后一次注射后48小时,中脑黑质区Nrf2、NQO1和GFAP阳性细胞数量和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 P<0.01),在MPTP后一次注射后7天,黑质区TH阳性神经元数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P<0.01)。结论:Nrf2/ARE通路在急性PD模型DA能神经元内可能被激活,其可能通过上调NQO1的表达对黑质DA能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激活Nrf2/ARE通路对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Nrf2、NQ01及血清TNF-α、IL-6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作者:胡波;商义;李蓓睿

    目的 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醌氧化还原酶(triphosphopyridine nucleotide quinine oxidoreductase,NQ01)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IL-6)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8月在攀钢集团总医院进行血液透析6个月以上的46例尿毒症患者作为透析组,37例新诊断的尿毒症患者作为未透析组,同时期2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组对照.分别检测3组血清TNF-α、IL-6、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检测单核细胞Nrf2和NQ01mRNA和蛋白表达量,分析透析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与AIb、TC、LDL-C、Hb水平及Nrf2、NQ01相对表达量的关系. 结果 透析组和未透析组血清TNF-α(t=6.937,P<0.001;t=8.462,P<0.001)、IL-6(t=8.068,P<0.001;t=8.937,P<0.001)、TC(t=2.301,P=0.024;t=4.338,P<0.001)和LDL-C(t=4.489,P<0.001;t =7.032,P<0.00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血清AIb(t=6.040,P<0.001;t=4.266,P<0.001)、Hb水平(t=3.859,P<0.001;t=2.478,P=0.016)显著低于健康组;透析组血清TNF-α(t=2.205,P=0.030)、IL-6(t=2.327,P=0.022)、TC(t=2.123,P=0.037)、LDL-C (t=2.106,P=0.038)、Alb(t=2.357,P=0.021)和Hb水平(t=2.179,P=0.032)显著低于未透析组;透析组和未透析组Nrf2(t=9.525,P<0.001;t=7.858,P<0.001)、NQ01(t=7.517,P<0.001;t=9.046,P<0.00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健康组;透析组Nrf2(t=2.612,P=0.011)、NQ01(t=2.523,P=0.014)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未透析组;透析组和未透析组Nrf2(t=7.345,P<0.001;t=6.107,P<0.001)、NQ01(t=6.247,P<0.001;t=7.689,P<0.00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健康组,透析组Nrf2(t=2.351,P=0.021)和NQ01(t=2.207,P=0.030)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未透析组.透析组患者血清TNF-α、IL-6与Alb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72,P<0.001;r=-0.654,P<0.001),与Hb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521,P=0.001;r=-0.537,P<0.001),与T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574,P<0.001;r=0.412,P=0.005),与LDL-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18,P<0.001;r=0.622,P<0.001);透析组患者血清TNF-α、IL-6与Nrf2相对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r=-0.726,P<0.001;r=-0.732,P<0.001),与NQ01相对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714,P<0.001;r=-0.721,P<0.001);Nrf2与NQ01相对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691,P<0.001).结论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内源性抗氧化能力减弱,机体处于炎症状态,与患者营养不良、脂代谢紊乱及贫血有关.

  • 胃癌发病风险与醌氧化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作者:任建军;欧阳晓晖;苏秀兰

    目的:探讨醌氧化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 FLP)分析方法分析了80例胃癌患者与80名健康成人NQO1的基因多态性.结果:醌氧化还原酶基因cDNA609位T等位基因频率在胃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5%和4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P=0.018.基因型分布在胃癌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3,P=0.025.杂合型(T/C)和突变纯合子型(T/T)基因型携带者患胃癌的危险性分别是野生型纯合子(C/C)的2.84倍(95%CI:1.245 1~6.478 0)与3.60倍(95%CI:1.297 0~9.992 5).结论:NQO1 cDNA609 T等位基因可能是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因素,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NQO1基因与apoE基因关联性分析

    作者:马秋兰;陈彪;邵明;贾建平;杨静芳;董秀敏

    近年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可能与自由基生成增加有关.NAD(P)H:醌氧化还原酶(NQO1)是一种黄素酶,可催化醌双电子还原,使氧自由基的生产减少.NQO1基因609位点的C→T点突变可导致该酶的活性缺乏,使氧自由基生成增加.为探讨NQO1基因609位点C→T点突变产生的多态性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AD) 发病关系及其与apoE基因多态性的相互作用,我们对SAD患者的apoE基因、NQO1基因多态性及其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

  • NAD(P)H:醌氧化还原酶1基因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国英;李琼芳;徐希平

    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是一个含274个氨基酸的黄素蛋白,又称DT-黄递酶,可催化双电子还原以及降解醌及其衍生物的毒性,从而保护细胞对抗氧化还原循环以及氧化应激[1].由于醌及醌异构体可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因此,NQO1对β细胞以及胰岛素分泌也具有保护作用.研究发现,NQO1基因P187S纯合突变可导致NQO1蛋白活性的丢失[2].我们应用PCR-RFLP方法对198例中国汉族人进行基因型检测,旨在研究NQO1基因P187S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报告如下.

  • 中国汉族人群代谢酶基因分型永生化淋巴细胞库的建立

    作者:张娟;熊梦祯;尹立红;浦跃朴

    目的 建立汉族人群代谢酶基因分型的永生化淋巴细胞库,为单核苷酸多态(SNP)结构对毒物诱导的基因功能表达的影响建立研究平台.方法 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转化中国汉族健康成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通过对中国汉族人群CYP2E1和NQ01的单核苷酸多态(SNP)位点信息分析,选择中国人群特异性CYP2EI、NQ01基因SNP位点CYP2E1rs2070673,CYP2E1rs2031921,CYP2E13813866,NQO1rs 1800566,NQO1rs10517,应用适配器连接介导的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ALM-SAS)对上述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将供体信息和细胞株基因分型的信息录入,构建中国汉族基因分型的永生化淋巴细胞库.结果 通过对细胞株进行上述5个SNP位点的基因分型,获得每株细胞的基因分型信息,获得CYP2E1rs2070673,CYP2E1rs2031921,CYP2E13813866,NQO1rs 1800566,NQO1rs10517不同基因分型的永生化淋巴细胞株.结论 通过永生化细胞库的建立、基因分型,初步建立中国的汉族人群代谢酶基因分型永生化淋巴细胞库,该细胞库的进一步建设,可以为研究中国人群环境毒物和药物代谢酶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提供技术平台.

  • NQO1酶与苯中毒及相关疾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作者:吴春玲;陈艳;李桂兰;尹松年

    NQO1是依赖还原型辅酶Ⅰ/Ⅱ醌氧化还原酶[NAD(P)H:quinone oxido陀ductase NQO1:EC1.6.99.2]的简称,又称为DT-硫辛酰胺脱氢酶(DT-diaphorase),是一种黄素酶.

  • 叔丁基对苯二酚对急性矽尘接触大鼠肺组织醌氧化还原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治峰;胡玉伟;张海东;王瑞;单永乐;张普

    选用雄性Wistar大鼠为受试物,采用非气管暴露法构建急性矽尘接触模型,染尘后干预组给予质量分数1%的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溶液,对照组给予1%的生理盐水.免疫组化实验发现对照组NQO1蛋白有少量表达;模型组、干预组NQO1蛋白表达增加,干预组NQO1蛋白表达比模型组数量多、表达强.提示tBHQ对其表达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 脂氧素类似物BML-111对炎症状态人单核细胞株U937氧化应激标志物表达的影响

    作者:郝建;郝华;徐芬;徐静;张建;李里香;曾磊

    目的 观察脂氧素类似物BML-111预处理对炎症状态人单核细胞株U937氧化应激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方法 培养U937细胞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对照组不加入药物;模型组加入1μg/L的脂多糖(LPS)制作炎症模型;实验组先加入200μg/L的BML-111预处理30 min后再加入1μg/L的LPS.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U937细胞中的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U937细胞中的Nrf2、醌氧化还原酶(NQO1)、血红素加氧酶1(HO-1)、TNF-αmRNA.结果 对照组细胞中Nrf2蛋白主要定位于胞核与胞质;模型组细胞中Nrf2蛋白主要定位于胞核,即从胞质转位至核内;实验组Nrf2蛋白表达定位与对照组相近.模型组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均<0.05),模型组中Nrf2、NQO1、HO-1、TNF-α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细胞中Nrf2、NQO1、HO-1、TNF-α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 BML-111预处理后,炎症状态的U937细胞中Nrf2蛋白核转位受抑制,Nrf2蛋白及其下游基因表达下调,TNF-α基因表达下调;调节Nrf2蛋白及其下游基因表达、下调TNF-α表达可能是BML-111抗氧化应激作用机制的一部分.

  • 温州地区汉族人群NAD(P)H:醌氧化还原酶1C609T基因多态性与马兜铃酸肾病的关系

    作者:孙梅;许菲菲;陈必成;章建娜;林凡

    马兜铃酸肾病(AAN)是指服用含有马兜铃酸(AA)成分的中草药导致的急、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AAN的发病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推测可能与参与AA生物转化的代谢酶基因多态性有关.Stiborová等[1]发现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01)是催化AA还原活化形成AA-DNA加合物有效的胞液酶.我们通过研究温州地区汉族人群AAN患者与健康对照组NQ01 C609T基因型分布情况,旨在探讨NQ01 C609T基因多态性与从N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 NQO1单核苷酸多态性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与肝细胞癌的关联研究

    作者:谭盛葵;仇小强;汤桂芳;王维伟;刘顺

    目的 研究NQO1基因多态性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与肝细胞癌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运用TaqMan MGB荧光定量实时PCR分析方法对病例组400例肝细胞癌患者和对照组400例非肿瘤患者进行NQO1基因C609T位点的基因型分析.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比较各基因型在两组中分布频率的差异,以及基因多态性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 NQO1基因C609T位点CC、CT和TT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3.75%、50.25%和28.00%,对照组中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7.55%、43.75%和1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基因型相比,CT或者TT基因型的个体罹患HCC的风险OR分别为2.106(95%CI:1.137~3.110)和2.564(95%CI:1.357~4.744).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肝细胞癌的危险性是C等位基因携带者的1.86倍(OR=1.86,95% CI:1.235 ~ 2.980).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NQO1基因多态性与肿瘤家族史、HBsAg阳性之间在肝细胞癌发生中存在交互作用,交互作用的OR值分别为2.431、8.359. 结论 NQO1C609T基因型可能是广西南部地区人群患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之一,NQO1基因多态性与肿瘤家族史、HBsAg阳性之间在肝细胞癌发生中存在交互作用,能增加罹患肝细胞癌的风险.

  • Nanoceria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组织中HO-1和NQO1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黄真锋;法宪恩;朱方涛;王宏山;高成山;柳兵

    目的 探讨二氧化铈纳米颗粒(Nanoceria)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组织中抗氧化物质血红素氧化酶(HO-1)和醌氧化还原酶(NQO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大鼠40只,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根据预处理办法不同将其随机分5组:模型组(I/R组,n=8),二氧化铈纳米颗粒预处理组(1~10 nm粒径组,10~25 nm粒径组,50 nm粒径组,3组各8只),并设假手术组(sham组,n=8)作为参照.观察心肌组织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HO-1、NQO1蛋白表达.结果 I/R组中HO-1的蛋白表达量较sham组明显增加(P<0.05),而NQO1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R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大鼠经二氧化铈纳米颗粒预处理后,不同粒径组HO-1的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NQO1的蛋白表达量均增加,但只在1~10 nm粒径组和10~25 nm粒径组中有显著上升(P<0.05),其中10~25 nm二氧化铈钠米颗粒预处理组HO-1和NQO1蛋白表达量高(P<0.05).结论在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中,二氧化铈纳米颗粒预处理能上调心肌组织中保护性HO-1和NQO1的蛋白表达,从而达到心肌保护作用.

  • 嗅觉介导素4与醌氧化还原酶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小丽;蒲丽梅;杨军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嗅觉介导素4(Olfactomedin,OLFM4)和醌氧化还原酶(Quinome oxidoreductase-1,NQO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宫颈癌组织、2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癌旁组织中OLFM4和NQO1的表达.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OLFM4和NQO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5% (37/40)和77.5% (31/40),在正常的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20%(4/20)和30% (6/20);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25% (5/20)和40% (8/20),均明显低于癌组织中的表达.同时,OLFM4的表达与其年龄大小、肿瘤分级、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但是与分化程度有关;而NQO1的表达与年龄、分级、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无关,但与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OLFM4和NQO1的表达呈正相关(r =0.355,P<0.05).结论 OLFM4和NQO1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应宫颈癌患者的预后.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