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实用医学影像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Imaging 실용의학영상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影响因子: 0.7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6817
  • 国内刊号: 14-128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2-195
  • 曾用名: 医学影像杂志
  • 创刊时间: 200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戴苏华
  • 类 别: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期刊荣誉:
  • 时空关联成像联合超声断层显像技术在产前诊断胎儿各类型室间隔缺损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云;宋杰东;孟凡艳

    目的:讨论时空关联成像联合超声断层显像技术(STIC-TUI)在产前评价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产前超声筛查中可疑先天性心脏病(CHD)的胎儿79例行产前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应用时空关联成像技术(STIC)获取胎儿心脏容积数据、TUI技术进行脱机分析,对所有可疑病例产前超声定期随诊,产后新生儿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成像(MRI),多排螺旋CT及引产后尸检证实,对比TUI技术对不同类型的VSD的诊断差异。结果79例可疑CHD胎儿病例中48例胎儿有VSD,其中产前经常规2DE诊断34例,符合率71%,经TUI诊断44例,符合率为92%,其中直径≤4 mm的VSD常规2DE诊断模式符合率为69%,TUI模式诊断符合率为100%,直径>4 mm的VSD常规2DE诊断模式符合率为94%,TUI模式诊断符合为100%。常规2DE漏斗部VSD符合率100%;膜周部VSD符合率86%;肌部VSD符合率80%。TUI模式漏斗部VSD符合率100%;膜周部VSD符合率88%;肌部VSD符合率93%。对于小型室间隔缺损及肌部室间隔缺损TUI-STIC较2DE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诊断胎儿VSD方面TUI模式相对于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在小型室间隔缺损,肌部室间隔缺损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 磁共振成像-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成像高信号血管征在急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朱枫;尚海龙;沈海林

    目的:探讨磁共振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高信号血管征象(HVS)对于急性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的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91例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在24 h内进行完整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包括FLAIR、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观察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情况。结果91例患者大脑中动脉从轻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到闭塞,HVS阳性所占比例分别为1/16(6%)、7/18(38%)、36/57(63%);对比重度狭窄组与轻中度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对比闭塞组与轻中度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中T2-FLAIR序列HVS阳性率高,HVS对于急性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的早期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 低剂量CT(100mA)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谈瑞生;朱永强;许士勇;王小仁;蔡顺达;张云;刘伟

    目的:探讨在低剂量CT(100mA)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恶性肿瘤及转移病例29例,分为低剂量CT(100 mA)定位引导下治疗组(13例)及常规剂量CT引导下(250 mA)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治疗组(16例)。术前采用肿瘤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重建恶性肿瘤的三维立体图像,计算出所需粒子数目及总活度。单个病灶植入粒子数目5~76粒,平均粒子数36粒。单个粒子活度为0.5~0.9 mCi,粒子间距为0.5~1.0 cm。常规消毒麻醉,在CT引导下选择合适穿刺点、进针角度及路径后行肿瘤病灶内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记录CT扫描仪自动显示扫描加权容积CT剂量指数(weighted 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比较两种不同剂量下CT扫描在有效剂量(ED)、图像质量、穿刺植入成功率及近期疗效方面有何差异。结果低剂量CT引导植入治疗组的CTDlvol中位值为7.3 mGy,DLP中位值为423 mGy. cm,ED中位值为7.191 mSv;常规剂量组CTDlvol中位值为18.3 mGy,DLP中位值为1089.6 mGy.cm,ED中位值为18.52 mSv;统计学结果示2组患者的辐射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03,P<0.001);但在图像质量可接受性方面,2组患者的图像均为100%(评分均>2分);关于穿刺成功率及患者的近期疗效,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100 mA)扫描在减低患者辐射上意义显著,同时又保证了图像质量满足穿刺植入要求,由于采用了低剂量扫描,降低了CT机器的消耗,增加了机器的使用寿命,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普遍开展。

  • CUBE T2FLAIR序列在脑膜炎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余留森;张海三;马小静;张俊丽;郝巧梅;方圆;赵庆江;裴绮丽

    目的:通过比较增强CUBE T2FLAIR序列和增强3D T1WI序列扫描来探讨CUBE T2FLAIR序列对脑膜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确诊脑膜炎的患者行常规扫描后再行CUBE T2FLAIR序列和3D T1WI序列增强扫描,分别统计增强后CUBE T2FLAIR序列和3D T1WI序列显柔脑膜增强情况,分析两种影像技术对脑膜炎的检出率及显示情况。结果41例患者中,病毒性脑膜炎30例,结核性脑膜炎11例,病变增强后信号高低按照未显示、可显示和明显显示计数。增强CUBE T2FLAIR序列,30例病毒性脑膜炎明显显示26例,可显示2例,未显示2例;11例结核性脑膜炎明显显示6例,可显示4例,未显示1例。增强3D T1WI序列30例病毒性脑炎明显显示9例,可显示11例,未显示10例;11例结核性脑膜炎明显显示7例,可显示2例,未显示2例。两者在毒性脑膜炎显示上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结核性脑膜炎显示上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显示脑膜炎方面,增强CUBE T2FLAIR序列比增强3D T1WI序列更敏感。

  • 浸润性乳腺癌转移性腋窝淋巴结的高频US预测与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杨伟伟;王志勇;王蕾;马桂凤

    目的:总结探讨US预测转移性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node, ALN)的合理诊断标准,旨在提高US诊断转移性ALN的准确能力,为临床医师实施ALN手术及术后对乳腺癌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26例乳腺癌患者术前1 d均用彩色多普勒诊断仪高频线阵探头探查乳腺肿块及显像ALN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等声像表现;然后计算整理出显像ALN的短径值、短长径比、大皮质厚度、大皮质厚度/径线比4组研究指标数据。结果126例乳腺癌患者中病理检出ALN共计2474枚:转移性ALN共计627枚,人均检出4.98枚,占比仅为25.34%。US共探出并定位记号处ALN 234枚;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转移性ALN 180枚,占比76.92%,人均探出1.86枚。短径值≥7 mm、短长径比≥0.5、皮质大厚度≥3 mm、皮质大厚度/径线比≥0.4作为US预测转移性ALN的阈值诊断标准时,与病理对比吻合度相对较强。ROC曲线法计算上述4组数据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11、0.711、0.868、0.899。结论 ALN的转移过程是个连续动态的过程,多个声像学征象联合可提高US对转移ALN的检出能力;通过上述阈值标准,可进一步提高US对转移性ALN的检出率及准确能力;转移性ALN的内部结构是其形态、大小变化的基础,前者比后两者对US诊断转移性ALN的相对价值意义大,通过综合分析ALN内部结构变化、形态改变、大小变化可进一步提高US诊断转移性ALN的准确能力。

  • 磁共振成像在卵巢畸胎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何业银;李绍东;卢晓冬;杨明

    目的:探讨卵巢畸胎瘤在磁共振成像(MRI)中的特征性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本院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中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2例共36个卵巢畸胎瘤,对MRI表现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36个畸胎瘤中,成熟性畸胎瘤33个(92%),未成熟性畸胎瘤2个(6%),卵巢甲状腺肿1个(3%);33个成熟畸胎瘤均为囊性,见脂肪成分,其中29个(88%)肿瘤以脂肪成分为主,4个(12%)含有少量脂肪;20个(61%)见头结节,10个(30%)瘤内见钙化或骨骼信号;30个(91%)瘤内见碎屑及毛发信号,增强后囊壁成轻度强化。2个未成熟畸胎瘤均呈囊实性混杂信号,1例实性成分偏于一侧,1例见多发大小不等长T1长T2信号囊状影,呈“葡萄状”聚集。1例甲状腺肿成双房改变,未见脂肪信号,其中一分房内T 1W、T 2W均为极低信号。结论卵巢畸胎瘤在MRI中大多具有特征性表现,少数脂肪成分不明显病例容易误诊。

  • 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杨焱

    近几年来,我国雾霾、沙尘暴等恶劣的生态环境影响,还有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的问题集中出现,畸形胎儿的被诊断出的概率大大提高,而先天畸形胎儿目前对于一个家庭、社会和国家来说都是一个比较大的负担。因此,对畸形胎儿的诊断对家庭和社会国家来说都是具有一定意义的意向措施。而目前孕妇对畸形胎儿的主要诊断手段就是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现针对我院2013—2014年在我院进行孕检并在我院生产的2861名孕妇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如下。

  • 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在诊断妇科急腹症的临床应用

    作者:林花

    妇科急腹症是一种常见的突发性的妇科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因为妇科急腹症的病情变化快,而且发病原因复杂,所以如不及时开展治疗,很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早期准确诊断急腹症是开展患者救治工作的前提,目前,临床用于诊断妇科急腹症的主要方法就是超声诊断,超声诊断具有操作简单、出结果快和没有创伤等优点。在临床诊断妇科急腹症时开始使用的是腹部超声,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发现采取腹部超声诊断具有一定的缺陷,而阴道超声具有高分辨率和高频率等特点,能够清晰准确地显示腔内的微小病灶,与腹部超声诊断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所以临床将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结合在一起来诊断妇科急腹症。本文选取了本院2014—2015年收治的30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进行分析,将其划分为腹部超声诊断组、阴道超声诊断组和联合超声诊断组3个组别,并采取对应的诊断方式,分析对比这3组患者的诊断率。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淑金;游丽霞;邱思花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较为常见的良性病变,发病率较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率为7.8%~25.0%[1]。子宫内膜息肉可引起不规则阴道出血、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不孕、流产、甚至恶变,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恶变率不断升高,在年龄>65岁妇女中子宫内膜息肉的恶变率高达32%[2],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经腹部超声检查的漏诊率较高。经阴道超声具有高频率、高分辨率特点,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率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声像图特征及漏误诊原因,旨在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诊断符合率。

  • 肺动静脉畸形的多层螺旋CT诊断

    作者:李如迅;时高峰;杨丽;杜煜;王丽佳

    肺动静脉畸形临床罕见,是由肺动脉与肺静脉直接相通形成血管短路引起的一种心外右向左分流性病变,临床表现与分流量大小及是否出现并发症相关,随着多层螺旋CT广泛普及应用,在肺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

  • 无对比剂CT尿路成像技术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黎学兵;李小军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排出机体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水,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其位于腹膜后,与周围组织缺乏明显的对比,以往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X线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输尿管造影、B超、普通CT尿路成像(CTU)以及磁共振尿路造影(MRU)等[1]。而无对比剂CT尿路成像技术(CTU)利用尿液自身与周围组织的天然对比,让尿液充分充盈尿路然后快速采集图像,采用曲面重组(CP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重建得到整个泌尿系统影像,能够清晰显示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2]。本文就无对比剂CTU技术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作相关报道。

  • 髂腰肌血肿的影像诊断

    作者:张建保

    髂腰肌血肿临床相对少见,急性血肿影像表现一般较为典型,结合临床病史,易得到准确诊断。如果经过反复慢性多次出血,影像表现不具有特征性,多样多变,会给准确诊断带来一定困难[1]。再加上对临床病史及影像资料未作全面、认真的分析,易误诊[2];如果误诊为肿瘤性病变,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本文对21例髂腰肌血肿的影像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髂腰肌血肿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 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估

    作者:叶莹锋

    长期肋骨骨折的诊断治疗中,选择的诊断方法为X线片检查,该方法对于常规的肋骨骨折具备明显的诊断效果,但是无法有效诊断出肋骨曲面的走形骨折以及隐匿性骨折等情况,从而出现了漏诊或误诊,无法为患者及时实行有效治疗[1]。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CT逐渐被使用在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上,为了有效对比2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符合率,本文通过我院收治的64例患者实行分组研究,现报告如下。

  • 彩色多普勒对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于慧娟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可以造成患者颈动脉病理性改变,而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发病基础,因此强调早期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对高血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进行分析十分具有临床价值,并且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也具有探讨价值[1,2]。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目前是一种成熟的检测技术,可以在早期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检测,给出具有价值的评估结果,便于临床诊断,同时该领域尚具有发展空间,可更好地为临床服务,现报告如下。

  • CT扫描对囊性肾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婷玉;宋振强;黄晓莹;张龙

    囊性肾细胞癌是一种较少见的特殊类型肾细胞癌,特点是肿瘤呈乳头状向囊腔突出或肿瘤位于囊壁及分隔,占肾癌的3%~14%[1]。由于囊性肾癌难与复杂良性囊性肾脏疾病相鉴别[2],易被误诊。囊性肾癌可分为肾癌囊性变、单房囊性肾癌、多房囊性肾癌及单房性肾囊肿附壁癌结节4种类型[3]。本文通过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囊性肾癌的CT资料,旨在提高对囊性肾癌的认知及诊断的准确率。

  •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的CT表现

    作者:杨忠;朱厚明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s syndrome,GPS)是以肺出血和急进型肾炎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与自身免疫有关。本病的CT表现缺乏特征性,容易与其他肺出血性疾病混淆,给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本文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肾穿刺活检证实的GPS 12例的CT表现,报告如下。

  • 磁共振成像质子波谱成像对脑多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成瑶;王勇;张小勇

    脑多发胶质瘤少见,是指脑内不同部位原发生长2个或2个以上的胶质瘤,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其发生率为2.5%~5%[1]。笔者总结和分析了7例脑多发胶质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质子波谱成像(MRS)表现,旨在提高对脑多发胶质瘤的认识。

  • 胸部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杜涛;贾雄;马延贺

    肺内孤立性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是指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大直径不超过3 cm的病灶,且不伴有肺不张、卫星灶和局部淋巴结肿大[1]。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CT分辨力的提高,SPN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但其良恶性的鉴别始终是难点。本文通过收集已确诊的50例SPN患者,分析MSCT影像学特征,探讨多个CT征象在SPN早期诊断良恶性的价值,以提高对其性质的鉴别,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对恶性SPN的早期诊断,更具有重要意义。

  • 宝石能谱CT能谱曲线对恶性肿瘤同源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钱仲余;周云;钱利明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能谱曲线对恶性肿瘤同源性的临床应用,评价能谱曲线在恶性肿瘤同源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病灶能谱曲线与体内淋巴结、实质脏器低密度灶能谱曲线对比。结果22例恶性肿瘤病灶能谱曲线与转移淋巴结、实质脏器转移灶能谱曲线平行、接近,恶性肿瘤能谱曲线与正常淋巴结、实质脏器囊性低密度灶能谱曲线分离或交叉。结论宝石能谱CT能谱曲线对恶性肿瘤同源性有较高临床的应用价值。

  • 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动态变化观察

    作者:杨燕;郑继坤;孟娴;李国晖;范云;马丽丹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胸部影像学征象及治疗前后动态变化。方法对21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含HRCT)回顾性分析、观察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及治疗前后相关动态变化。结果甲型H1N1流感胸部CT表现及动态变化特点:①磨玻璃密度影和肺实变密度影,也可为间质性病变、小结节等,主要沿支气管血管中心肺区和(或)胸膜下区分布。②病变以两肺散在分布为主,单侧分布以下肺分布显著。③发展规律:早期,多为肺内局灶性实变影;进展期,病变融合呈散在多发的实变影,肺门部融合多;恢复期,以肺间质改变为主。结论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胸部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学检查与诊断仍是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临床诊断、疗效评价、预后分析以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 三维声影成像联合三维表面成像对宫内节育器异常的超声诊断

    作者:肖晓君;张玉娟;林琪;徐繁华;甘晗靖

    目的:探讨三维表面成像联合三维声影成像对宫内节育器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来我院进行妇科宫内节育器超声检查的病例常规进行三维表面成像以及三维声影成像检查,判断节育器的形状、位置正常与否等。分析总结2种成像方法在观察节育器方面的价值,对节育器异常的病例追踪超声诊断与宫腔镜及腹腔镜的符合情况。结果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成功获得宫内节育器三维图像并做出诊断的共820例,其中为节育器异常的病例共118例,包括单纯位置下移58例,位置下移并嵌顿子宫肌层的26例,位置下移合并妊娠的8例,型号明显不符的3例,位置移位于膀胱壁的2例,节育器发生旋转的15例,取环失败节育器残存的6例。其中97例追踪到结果与超声诊断结果一致。结论三维表面成像和三维声影成像在诊断宫内节育器异常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两者联合应用能为临床提供更详尽准确的信息。

  • 透视下点片及螺旋CT对肋骨骨折错位程度评估的对比研究

    作者:冯中全;蒋忠仆;王启光;钱伟军

    目的:探讨透视下点片在肋骨骨折错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入组患者均行透视下点片及64排螺旋CT检查,比较2种方法对肋骨骨折错位程度及并发症的显示情况。结果115例肋骨骨折患者共显示肋骨骨折203处,其中透视下点片显示断端轻度或无错位34处,明显错位169处;64排螺旋CT显示断端轻度或无错位57处,明显错位146处。2种方法共显示肋骨骨折并发症107例,其中透视下点片81例,64排螺旋CT 107例。结论透视下点片能更好的评估呼吸状态下肋骨骨折的错位程度,与螺旋CT结合有助于临床预判和减小并发症。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

    作者:孙自营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例证实的6例SPTP的CT检查图像。结果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为单发,胰头部为好发部位,其次胰尾部。CT表现为,圆形、类圆形、分叶状肿块,肿块一般较大,肿块主要为囊实性,囊壁及肿块内常出现钙化,实性部分形态不规则。肿块渐进性强化,周围组织受压、推移。结论 SPTP有一定的CT特点,结合临床资料,能提高诊断正确率。

  • 低剂量CT扫描在儿童副鼻窦炎的应用

    作者:曾乐飞;张强;罗颖梅;庄剑伟

    目的:探讨儿童副鼻窦炎低剂量CT的表现并对其病因进行初步分析,以减少儿童X线检查的辐射剂量,协助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副鼻窦炎儿童。分2组,30例使用低剂量:60~80 kV,20例使用常规剂量:80~120 kV。所有患者均观察鼻窦炎症的病变累及范围、周围组织情况,分析不同CT剂量其对副鼻窦的显示情况。结果 CT检查患者中单组鼻窦炎症27例(占54%),以上颌窦常见;多组鼻窦炎症23例(占46%),常规剂量患者得到信噪比较高图像,但所接受射线量较大。低剂量扫描大大地减少了儿童的辐射剂量,图像均能达到临床诊断要求。结论低剂量CT检查能准确显示儿童副鼻窦炎的鼻窦黏膜改变及邻近鼻腔鼻窦的解剖关系。 CT检查,有助于熟悉儿童副鼻窦解剖及病因诊断;使用低剂量检查,既能减少儿童检查所受剂量,又能临床提供影像学依据。

    关键词: 鼻窦炎 X线 辐射剂量
  • CT及磁共振成像对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峰;牛磊;孟凡来

    目的:探讨腹膜后纤维化(RPF)的CT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均经病理证实为RPF患者的CT及MRI平扫和增强的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RPF的CT表现为腹膜后弥漫性软组织影或肿块,早、中期增强呈轻、中度强化,晚期无强化。 MRI为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低信号,病变早中期增强呈轻、中度强化,晚期增强无强化。结论 CT及MRI对腹膜后纤维化的分期及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指导价值。

  • 低场磁共振成像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李锋;储春宝;罗盼;罗治青;李从贵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成像(MRI)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9例无骨折脱位的颈髓损伤患者的MRI表现、临床资料,总结MRI检查在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诊治中的重要性。结果本组病例中X线、CT检查均未见骨折脱位,有颈椎间盘突出及椎体后缘增生、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小关节突增生所致椎管狭窄,颈髓前、后受压,其中:颈髓前方受压14例,颈髓后方受压5例,颈髓前后同时受压6例;颈髓损伤平面对应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平面:颈3~4水平11例,颈4~5水平5例,颈5~6水平2例,有1例颈髓损伤平面不同于脊髓受压平面。MRI信号表现:脊髓肿胀、脊髓水肿、脊髓挫伤。结论 MRI检查是诊断无骨折脱位的脊髓损伤的准确、有效检查方法,为临床医师评估预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 小肠间质瘤的螺旋CT诊断价值

    作者:黄健;盛二燕

    目的:分析小肠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结果15例小肠间质瘤中良性11例,恶性4例;病变部位:十二指肠2例,空肠9例,回肠4例;大小:<5cm9例,>5cm6例;生长方式:位于腔内3例,腔外4例,腔内外8例;形态:肿块呈圆形、类圆形10例(67%),不规则形5例(3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全部病例CD117、CD34均呈阳性, SMA、Desmin、S-100表达阴性或弱阳性。结论 CT不仅可以反映肿块的大小、部位、肿瘤的内部结构等改变,还可反映恶性间质瘤淋巴结及肝脏转移情况。螺旋CT对小肠间质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超急性脑梗死磁共振成像表现的再认识

    作者:刘颖刚;高巍然;李亚涛;张杰

    目的:进一步认识超急性脑梗死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对19例超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磁共振T1WI、T2WI、T2FLAIR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根据各个序列和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ADC)信号的表现对超急性脑梗死进行研究。结果超急性早期脑梗死4例,其中2例超急性早期伴发超急性中期;超急性晚期脑梗死15例,其5例超急性晚期伴发急性早期。结论 MRI各扫描序列的综合运用能详细显示超急性脑梗死。

  •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累及髋臼的影像诊断

    作者:李红;周令飞;王磊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累及髋臼的CT及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表现。方法对本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共21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累及髋臼的患者的CT及MRI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21例患者均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晚期患者(Ⅲ、Ⅳ期),其中14例为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7例为单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累及单侧髋臼,9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累及双侧髋臼。结论 CT及MRI诊断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累及髋臼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和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价值

    作者:刘婕;肖锡昌

    目的:探讨分析CT、MRI及其影像后处理技术在肝内胆管癌诊断治疗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确诊为肝内胆管癌患者的螺旋CT诊断结果和MRI诊断结果,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差异、准确度和联合应用价值。结果32例中27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均检出全部病灶,定位准确率为100%,定性准确率为77.78%(21/27),16例行MRI检查,定位准确率为100%,定性准确率为87.5%(14/16), MRI较MSCT更具优势,但MSCT成像速度快及对钙化敏感,亦成为某些特殊情况下本病的首选检查,结合CT多平面重组(MPR)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进一步大大提高了本病的诊断符合率及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结论多排螺旋CT和磁共振在肝内胆管癌的诊断及治疗中均有较高的价值,在两者的基础上结合影像后处理技术准确率更高。

  • 磁共振成像对颅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建军;薛鹏飞

    目的:研究颅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4例经临床证实的DAI的磁共振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4例患者全部行CT检查。结果 DAI的磁共振影像表现:①14例T1WI序列及扩散加权成像序列(DWI)上显示弥漫性脑水肿、脑肿胀;②全部病例应用磁敏感加权序列(SWI)显示多发小斑点状脑出血,位于中央或周边的灰白质交界、胼胝体上及大脑脚处;③5例显示小脑幕下疝。讨论MRI早期可表现出DAI的病理特征,弥补了CT的局限性,对临床早期诊断、治疗以及评价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单侧脑室扩大的病因及CT表现分析

    作者:权家文;范俊飞;李荣标

    目的:探讨单侧脑室扩大的病因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单侧脑室扩大的病因及CT表现。结果单侧脑室扩大可见于先天性及后天性疾病或原因不明。原发病变包括一侧脑室扩大变异64例, Dyke-Davidoff-Masson综合征6例,脑梗死12例,脑出血15例,脑室积血4例,脑转移瘤2例,Sturge-Weber综合征3例,胼胝体发育不全2例。结论单侧脑室扩大的病因多样,影像学检查对探及病因有一定的作用。

  • CT血管成像联合逆行尿路造影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临床价值

    作者:阳明;储松;郑绍昆;胡金余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联合逆行尿路造影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例CT血管成像联合逆行尿路造影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并对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影像诊断方法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CT血管成像联合逆行尿路造影可直观显示输尿管和下腔静脉的解剖关系。结论 CT血管成像联合逆行尿路造影,能够在一次检查中获得传统多种方法经多次检查才能提供的影像信息,既可以明确诊断,又可以为术前计划和术中操作提供更多的解剖信息。

  •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CT及磁共振成像表现

    作者:马亚辉;胡全树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PRES)的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其中女性7例,男性1例。8例患者行MRI扫描,包括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其中2例同时行增强MRI及MRI血管成像(动脉及静脉成像);其中4例行CT平扫。结果病灶累及双侧顶枕叶白质区4例,额颞叶白质区3例,其中累及灰质者5例,基底节区、脑干、小脑受累1例。病变CT表现为白质区多发斑片状低密度, MRI呈对称性T1低T2高信号, FLAIR呈高信号,DWI等低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呈高信号6例,ADC图等信号2例,颅内动脉纤细2例,MRI增强显示病灶部位脑膜线样强化1例。结论 PRES的典型影像学征象是双侧顶枕叶白质区多发对称性血管源性水肿,灰质也可受累,FLAIR是显示病灶的佳序列。

  • 甲状腺隐匿性癌患者30例临床CT表现与病理比较

    作者:岳新建

    目的:探讨甲状腺隐匿性癌(OCT)临床CT、超声的表现,以提升OCT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OCT患者CT和超声表现。对患者OCT的影像学资料(部位、形态、CT密度或回声、钙化情况等)进行分析,并与OCT的病理结果对照。结果30例患者病灶共34个(单发27例,双发2例,三发1例)。圆形或类圆形病灶14个,不规则形病灶20个;边缘光整病灶11个,不光整病灶23个;甲状腺边缘连线完整病灶22个,连线中断病灶12个。病灶CT密度或回声均匀,无明显坏死囊变或出血。CT平扫显示低密度病灶21个,等密度病灶13个;超声显示实质性低回声病灶25个,混合性回声9个。CT检查见15个病灶存在钙化,而超声检查仅见9个病灶存在钙化。 CT检查见9例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超声见5例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论 OCT的影像表现与其病理特征相关,病灶边缘的不光整、边缘连线的中断、病灶的钙化、颈部淋巴结的肿大等影像学表现有助于OCT的诊断。

  • 改良式子宫输卵管造影在输卵管性不孕症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刘国红

    目的:探讨改良式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我院111例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方法进行分析、总结。评估改良式子宫卵管造影的影像质量、诊断价值、造影剂及不良反应方面优缺点。结果改良式子宫输卵管造影较传统子宫输卵管造影可获得满意图像,并可降低辐射剂量,减少造影剂用量并可降低不良反应。结论改良式子宫输卵管造影,图像质量保证,安全可行,是诊断输卵管性不孕症的首选方法之一。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探讨

    作者:顾琼

    目的:探讨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乳腺肿瘤80例,所有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结合其手术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80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良性病变者64例,超声检出62例,检出率97%;恶性病变者16例,超声检出15例,检出率占94%。对比良性与恶性肿瘤的超声特征,提示良性肿瘤的边界相对清晰,形态相对规则,内部回声相对均匀,纵横比相对也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的动脉阻力指数(RI)<0.7者占88%,与恶性肿瘤的12%相比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对乳腺肿瘤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准确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并指导临床治疗十分关键,应加强推广。

  • 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CT及磁共振成像影像学表现研究

    作者:闫铁民

    目的:研究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X线、CT及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表现,并分析其各自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X线、CT、MRI影像学诊断结果,总结不同诊断方式的临床表现,计算其各自的诊断阳性率。结果观察患者的X线、CT、MRI影像学诊断结果,并将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可见其各自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64.4%、98.0%、100%,诊断灵敏度分别为64.6%、88.9%、98.0%,CT和MRI的检出阳性率及诊断灵敏度均显著高于X线,在诊断灵敏度上,MRI也显著高于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I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过程中,均有较高的检出率和诊断灵敏度,且MRI在空间定位上、病变损伤等方面的显示效果更佳,是理想的诊断方法。

  •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伴血栓形成一例

    作者:杨千朋;张华文;李朋;梁浩然

    患者,男性,31岁,头痛、肢体活动障碍15 d。入院前15 d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无恶心、呕吐,4 h后感左侧肢体无力麻木、抬起困难,左手指活动不灵,外院CT提示脑干梗死。住院时查体:左上肢肌力0级,下肢肌力2级;右上肢肌力2级,下肢肌力3级。入院后行颅脑磁共振成像(MRI)平扫示: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增粗、迂曲延长,流空信号消失,内见等、短T1等、稍长T2异常信号填充,基底动脉迂曲移位到左侧桥小脑角区,且末端分叉处达三脑室水平;另见桥脑右侧梗死灶。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示:左侧椎动脉直径约5 mm,右侧约4.5 mm,基底动脉直径局部达13 mm,管腔内未见对比剂填充,沿壁见弥漫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另右侧大脑前动脉末端见小动脉瘤,伴钙化。诊断: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并血栓形成。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双膝关节骨坏死一例

    作者:张保付

    患者,男性,32岁;主因双手发凉伴多关节疼痛4年,伴低热,体温高达37.8℃,加重2月于2015年11月23日入住我院。查体:神志清楚,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侧面颊红斑,两肺未闻及干湿音,心律齐,肺部柔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双手指末端颜色青紫,皮温减低,指间关节背部可见红色皮疹。有触痛,双膝关节肿痛,双侧髋关节疼痛,腰背部酸痛,双下肢“4”字试验阳性。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CRP)9.93 mg/L,红细胞沉降率45 mm/h,风湿四项和HLA-B27均阴性,多肽抗体示抗(NRNP)阳性,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Rib-P)阳性,抗核抗体(ANA)阳性1∶1000,24 h尿蛋白0.26 g,血清铁蛋白281.12 ng/ml,血常规示三系正常。超声检查:肝、胆、脾、胰、双肾无异常。X线片检查:双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增宽,关节面骨质破坏、碎裂,局部软组织肿胀(图1、2)。结合病史X线诊断:考虑狼疮性关节炎,不除外骨坏死。临床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给予清淡饮食,静点甲强龙抑制免疫,红花活血化淤,还原性谷胱甘肽保肝,环磷酰胺50 mg(2次/d)抑制免疫,双氯芬酸钠抗炎治疗。患者体温降至正常,关节疼痛逐渐减轻,病情好转出院。

  • 对一稿两投问题处理的声明

    作者:

    关键词: 一稿两投 问题处理
  • 扩散峰度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应用

    作者:邓文友;孙艳秋

    扩散峰度成像(DKI)是一项新兴磁共振成像技术,它是在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上的扩展,通过探测生物组织内水分子的非高斯分布扩散运动的特性,来更加敏感地反映组织微观结构的复杂程度[1],是目前能通过非侵袭性手段探测活体组织微观信息的磁共振技术之一。因此,DKI可以为某些疾病的早期组织微结构的变化提供更为准确的评价,尤其是在显示精细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微结构,更能发挥其优势。本文对DKI成像原理及其在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应用综述如下。

  • 本刊加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的声明

    作者:

  • 本刊加入中国知网中国全文数据库的声明

    作者:

    关键词: 中国 全文数据库
实用医学影像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