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实用医学影像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Imaging 실용의학영상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影响因子: 0.7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6817
  • 国内刊号: 14-128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2-195
  • 曾用名: 医学影像杂志
  • 创刊时间: 200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戴苏华
  • 类 别: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期刊荣誉:
  •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应用

    作者:刘涛

    目的 探讨减影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诊断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应用.方法 对43例后循环缺血患者行头颈部CTA检查后,分别行减影CTA法重建与常规CTA法重建.所有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以DSA为金标准,43例减影CTA重建,较常规CTA重建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平均所需时间短,减影法CTA可缩短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的重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其在枕骨大孔以下层面的重建上,时间和效果都存在优势.常规法CTA和减影法CTA椎-基底动脉狭窄诊断对比,常规CTA诊断后循环缺血特异性99%,总体敏感性99%,总体准确性88%.对枕大孔以上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都是100%,对枕骨大孔以下后循环狭窄的敏感性89%,准确性为86%;减影CTA诊断枕骨大孔以下后循环系统血管狭窄病变有优势.诊断枕骨大孔以下颈动脉狭窄病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较高,敏感性92%,准确性91%.减影CTA总体敏感性100%,总体准确性88%;常规CTA与减影CTA结合共同评估后循环血管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为100%.结论 减影法CTA对引起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检查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新生儿低血糖脑病扩散加权成像的影像表现

    作者:刘磊

    目的 探讨新生儿低血糖脑病(HE)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临床确诊的新生儿低血糖患儿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MRI)资料,所有患儿均行常规T1WI,T2WI及DWI检查.结果 MRI显示低血糖脑病呈弥漫性脑损伤改变,主要累及顶枕叶14例,占88%(14/16);胼胝体压部12例,占75%(12/16);视辐射9例,占56%(9/16);内囊后肢8例,占50%(8/16);额叶(4/16)、颞叶(3/16)、丘脑(3/16)及脑干(1/16)等部位亦累及.病变多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DWI异常信号的出现早于常规MRI序列,显示病灶的范围较常规序列广泛全面,尤其对胼胝体、内囊后肢、视辐射、丘脑等病灶的显示较常规序列敏感.病变区域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减低.结论 新生儿低血糖脑病一般呈对称性分布.MRI是新生儿低血糖脑病首选影像检查方法,以DWI序列优势突出,不仅显示典型脑损伤部位的高信号,还能显示不典型部位的高信号.

  • 2型糖尿病伴或不伴有糖尿病足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影像差异分析

    作者:邓小飞;舒政;曹烨民;刘欣燕;葛琛瑾;杨景勇

    目的 比较2型糖尿病伴有糖尿病足与2型糖尿病不伴有糖尿病足患者冠状动脉CT造影(CTA)的影像差异.方法 连续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间临床怀疑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其中2型糖尿病伴有糖尿病足(DF)患者30例,2型糖尿病不伴有糖尿病足(DM)患者30例,进行冠状动脉CTA后,统计2组患者冠状动脉的钙化积分、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冠状动脉斑块分布、冠状动脉被累及的支数以及冠状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并进行χ2检验.结果 在所收集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DF与DM组患者冠状动脉钙化总积分(Agatston积分)为23716与10749,冠状动脉钙化平均积分790.5与358.3.冠状动脉斑块分布、冠状动脉斑块所致血管狭窄以及斑块累及冠状动脉支数,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DF组与DM组中,硬化斑块、混合斑块及软斑块分别为:6:11;9:1;11:9,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25,P=0.022);DF组中尤以不稳定斑块为主(χ2=4.321,P=0.038),并且2组冠状动脉狭窄中,DF组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明显严重,且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309,P=0.038).结论 DF患者与DM患者在冠状动脉CTA中,DF患者在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中重度狭窄方面具有较大差异.

  • 支架置入与单纯药物治疗孤立性眩晕合并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刘学春;龚自力;汪青松;黄海滨;管叶明;徐芳;刘红娟;黄海丽

    目的 探讨临床中以孤立性眩晕为首发症状的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与单纯药物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连续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间共31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狭窄率>50%)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以孤立性眩晕为首发症状,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观察组)15例和单纯药物治疗(对照组)16例进行近期疗效观察.结果 31例患者至少随访3个月发现观察组眩晕再发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无缺血性事件发生.对照组有6例眩晕再发,其中2例小脑梗死,1例脑桥梗死,1例右侧枕叶梗死,2例复查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提示一侧椎动脉闭塞.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以进一步降低孤立性眩晕合并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眩晕再发,能较好地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

  • CT对胸部孤立性纤维瘤良恶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陈智杰;王寿扬;叶永胜;黎剑宇;林晓锋;陈淮

    目的 分析胸部良恶性孤立性纤维瘤CT表现,探讨鉴别其良恶性的CT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良性、12例恶性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CT特点,其中包括蒂、出血、钙化、胸腔游离性积液、不均匀强化、渐进性强化、边界清晰、对邻近结构的侵犯等.用秩和检验判断良恶性孤立性纤维瘤(SFT)大径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后使用ROC曲线评价大径诊断良恶性SFT的准确性.结果 对本组38例良恶性SFT大径进行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5).ROC曲线分析大径预测SFT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7244.以大径=9.3 cm为界值,诊断良恶性SFT的灵敏度为58%,特异度为85%,阳性似然比为3.7917,阴性似然比为0.4924.除了不均匀强化(P=0.030)和周围侵犯(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当胸部SFT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当出现大径>9.3cm、不均匀强化、周围侵犯有助于良恶性的评估.

  • 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CT征象与CD14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的对照研究

    作者:吴强

    目的 探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CT征象与CD14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表达的关系.方法 收集42例经病理证实且术前行CT扫描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CD147和VEGF-C的表达,分析CT征象与CD147、VEGF-C阳性表达的关系.结果 CD147、VEGF-C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深分叶征、棘突征和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有关.此外CD147与胸膜外脂肪线消失有关;VEGF-C与血管集束征有关.结论 CD147、VEGF-C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深分叶征、棘突征和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有相关性,为提高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准确率提供了依据.

  • 头颅侧位X线片在法医学生物学年龄推断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李冰;武秀萍;张向荣;韩建宁;罗晓晋;王玉瑾

    目的 测量头颅X线侧位片中第三、四颈椎相关性增龄指标,评估其在法医学生物学年龄推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头颅X线侧位片203张,参考Mito颈椎测量方法对第三、四颈椎体进行定点测量(测量指标为3qh/3hh、3qh/C3宽、3hh/C3宽、MH3/C3宽、tan3;4qh/4hh、4qh/C4宽、4hh/C4宽、MH4/C4宽、tan4),并推导颈椎骨骨龄计算方程式,分析个体发育规律.结果 将样本的实际年龄作为因变量,第三、四椎体各测量比值作为自变量,使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推导颈椎骨骨龄计算方程.男性:CVBA=3.72+5.97(3qh/C3宽)+6.41(MH4/C4宽)-0.23(4qh/4hh)+3.33tan3;女性:CVBA=6.05+1.40(3qh/C3宽)+3.67(MH4/C4宽)+2.57(4qh/4hh)+3.25 tan4.结论 通过头颅X线侧位片推导出的颈椎骨龄方程在法医学上可作为推断青少年生物年龄的参考.

  • 兔VX2肝癌超声造影CT灌注及磁共振成像灌注定量分析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晓玲;刘健;袁红梅

    目的 探讨在肝癌诊断方面,超声造影定量指标与CT灌注及磁共振成像(MRI)灌注定量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开腹直视下将25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种植VX2肿瘤组织块,建立兔VX2肝癌模型,造模后14 d分别行常规超声及实时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记录常规声像图特征及超声造影特点.利用QLab软件对造影动态图像进行时间-强度分析,得出肿瘤组织与周边正常肝组织曲线增强上升斜率(AS)、开始增强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及相对参数(相对参数指病灶区参数与周边正常肝组织区的参数之差值).造影后行CT灌注得到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平均通过时间(MTT)以及MRI灌注的相关参数平均强化时间(MTE)、正向增强积分(PEI)、达峰时间(TP)及大上升斜率(MSI),处死动物后肝癌标本做MVD以及VEGF检测,然后对实验结果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的定量分析参数中相对TTP与血流量BF呈正相关(r=0.557,P=0.028),TP达峰时间与血流量BF呈正相关呈负相关(r=-0.424,P=0.035).超声造影的定量分析参数相对PI与血流量BF及正向积分PEI均呈正相关(r=0.393、0.384,P=0.012、0.024).结论 超声造影定量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内部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表达因子,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超声造影的某些定量参数与CT灌注及MRI灌注的定量参数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 计算机辅助评估系统在肝脏血管变异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苏占亮;韩帅;张荣;张立微;张雅静;于静

    目的 评价IQQA-liver系统在肝脏血管分型与变异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肝部分切除术的影像学资料,使用IQQA-liver系统分析术前多期增强CT图像,全面评估肝内血管分型及变异.结果 供体组(A组)51例均可进行血管分型(100%),肝动脉变异率14%(9/51),肝静脉变异率29%(15/51),门静脉变异率20%(10/51).肿瘤组(B组)60例只有39例可进行完整的肝内血管结构分型(65%).在可进行血管分型的病例中,肝动脉变异率10%(6/60),肝静脉变异率23%(11/48),肝右静脉变异率15%(7/48),门静脉变异率15%(7/46).综合A组及B组数据,肝内血管变异率为58%,变异率高为肝静脉,低为肝动脉.结论 计算机辅助评估系统可以准确、高效的完成肝内血管分型及变异分析,对肝部分切除术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孕早期葡萄胎超声诊断特征分析

    作者:高岩

    葡萄胎是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由于胎盘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形成大小不等的水泡,有时也称水泡状胎块. 可在生育期孕妇的任何年龄发生,可能与卵巢功能衰退及感染等因素有关[1]. 由于其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超声表现较复杂,易导致误诊及漏诊,延误治疗.为此,本研究特探讨孕早期葡萄胎超声诊断特征, 对我院收治的20例早期葡萄胎病例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 腰椎立位和卧位数字化摄影的影像质量及价值分析

    作者:王生杰;祁黎梅;鲁福文

    腰腿痛已成为目前发病率很高的职业性疾病,约有75%~85%的人在一生中会发生腰腿痛. 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且发病年龄愈发年轻化、低龄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化问题. 腰椎X线检查费用低,操作简便,一直以来,其作为腰椎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大多数医院采用传统的仰卧位进行摄影, 随着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 (digital radiography, DR)的普及应用和X线检查工作量的不断增加,我院尝试改进腰椎的摄影方法,即对腰椎进行站立正侧位摄影,发现其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可提高工作效率,并且有一定的优势.笔者收集了60例腰椎正侧位片(站立位和仰卧位分别摄影共240幅图像)对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各自的优势.

  • 不同团注方法在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造影中的效果研究

    作者:刘国芬;李志钊

    随着CT设备的普及,CT动脉造影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下肢动脉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人类的长寿化, 下肢动脉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而CT下肢动脉造影(CTA)由于非创伤性,方便快速以及检查费用低廉,已成为诊断下肢血管病变及评价治疗疗效的首选检查方法.本研究主要针对下肢CTA中2种不同的静脉注射方法,单相静脉注射方法,双多项静脉注射方法,对比观察其他成像效果,以供临床正确应用.

  • 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脊柱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意义

    作者:张丽君

    脊柱损伤是一种可致命性的损伤, 往往还合并脊髓损伤.临床常用的X线摄片诊断手段在椎体损伤显示中难以显示脊髓受损情况,不能满足法医学鉴定的要求[1].MSCT(多层螺旋CT)是一种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图像处理功能强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法医学评价脊柱损伤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2].磁共振成像(MRI)也是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为了进一步探究MSCT与MRI联合诊断脊柱损伤的法医学鉴定价值, 现将35例法医学脊柱损伤鉴定案例的资料详细报道如下.

  • 胎儿271例脊柱全长/头臀长的测量及分析

    作者:周庆英

    超声作为胎儿畸形或异常产前诊断及产前干预的主要手段,对胎儿结构异常的发现具有其他检查不可比拟和替代的作用,是优生优育的具体体现之一,在提高医疗质量和出生人口的素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超声能直接显示确诊一部分胎儿畸形,如无脑儿、大型脊柱裂、左心发育不良、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严重长骨短小和弯曲等.也可以通过发现胎儿的异常和可疑异常来作为一种筛查手段,提示胎儿可能存在结构异常、发育异常或染色体方面的异常. 胎儿脊柱全长和头臀长的比率目前尚无报道,超声医生多是凭经验观察胎儿脊柱全长与头臀长的比例,本文即对此进行了测量和讨论.

  • 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影像表现与临床病理对比分析

    作者:黄波;李雪萍;郑进天;黄伟兰

    肾嗜酸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是起源于肾远曲小管上皮细胞的罕见肾脏良性实质性肿瘤, 占肾脏肿瘤的3%~7%[1]. 该肿瘤患者通常无明显的临床特征,术前确诊比较困难,很容易误诊为肾癌,从而导致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根治性肾切除术. 本研究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例RO的CT影像学特征,并与临床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探析其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以期提高对本病的影像诊断准确性.

  • 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在泌尿系统先天发育异常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洪敏昌;李浩;彭艳;刘跃权;蒋仕淑;王京华;彭泽钱

    泌尿系统先天异常比较常见,影像检查是诊断泌尿系统先天异常的主要方法,大多数先天异常仅靠影像检查即可确诊,B超及静脉肾盂造影(IVP)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具有简单、费用低、普及率高等优点,但受限于物理特性,从而使泌尿系统先天异常的显示率及诊断准确性有限,所以该两种检查方法得出的泌尿系统先天异常临床发病率往往偏低[1].

  • 心脏五横切面连续扫查法在产前快速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作者:黄晓莉;倪晓兵;仇利娟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常见的一类,占出生活婴的0.4%~1.3%[1],是新生儿及婴儿的重要死亡原因.我国是胎儿先天性心脏病高发国家,虽然国内大医院已开展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胎儿超声心动图只能作为"高危人群"检查项目,难以作为普查手段. 有文献报道,高危与普通人群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这就要求基层医院的超声医生进行产前检查时对胎儿心脏进行初步筛查,对发现胎儿心脏畸形或可疑畸形的送上级医院进行系统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基层医院的超声医生如何快速判断胎儿心脏结构是否正常, 减少胎儿心脏畸形漏诊,尤其是致命性先天性心脏畸形的漏诊,这是超声医师共同关心的问题.本研究在进行胎儿产前常规超声检查时仅增加2~4 min的心脏五横切面连续扫查法,便能避免很多先天性心脏病的漏诊.

  • 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黄艳梅;周生正;范菊荣;饶建华;刘海川

    随着社会老龄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其致残率、病死率较高,对脑血管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仍是目前被公认血管性疾病的金标准, 而常规2D-DSA在颅内疾病的应用仍有局限性,对解剖结构复杂的血管迂曲与转折显示不清,对脑动脉瘤瘤体大小、形态及其空间毗邻关系显示欠佳.而3D-DSA弥补了以上不足,并且对介入治疗有着决定性作用.

  • 骨性纤维结构发育不良的X线表现及诊断

    作者:邓五许;陈仁华

    骨性纤维结构不良(osteofibrous dysplasia,OFD)是骨的良性自限性纤维——骨性病变,特征性地累及婴儿和儿童的胫骨中段前面的皮质. X线可见胫骨前后位弯曲变形,皮质呈膨胀状态,前侧皮质可见透亮性病变区,皮质内侧边缘可出现反应性特征,病变不累及髓腔,为偏心性,发生于骨干或干骺端[1].

  • 脊柱原发性肿瘤的CT征象分析

    作者:赵瑞山

    目的 分析原发于椎体的肿瘤CT影像表现,讨论对该类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脊柱原发肿瘤17例.分别观察椎体、附件及椎间盘的病变情况,椎体破坏情况以及周围软组织的CT表现.结果 骨母细胞瘤呈膨胀性改变.脊索瘤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其余肿瘤各有其CT征象.结论 CT在明确病变部位及定性方面具有较大的价值.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临床病理诊断甲状腺癌对照研究

    作者:黄兆仙;潘明高;莫涛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与病理结果进行研究,探讨二维、三维超声成像及彩色多普勒技术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价值,以提高其术前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9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甲状腺癌的声像图表现,总结其规律并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经病理诊断的89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前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84例诊断为甲状腺癌,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4%(84/89).病理证实的89例甲状腺癌患者,乳头状甲状腺癌68例,滤泡状甲状腺癌13例,髓样癌6例,末分化癌2例.超声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低回声团,边界毛刺,内部回声不均匀,内可见簇集微小钙化斑,三维显示肿瘤边界呈条索状回声,中心向外周组织呈放射状伸展.CDFI:团块内血流丰富,呈紊乱的"树枝状",且有节段性增粗现象.部分可有颈部淋巴结肿大为甲状腺癌诊断的重要依据.结论彩色超声诊断对甲状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掌握甲状腺癌的二维、三维超声特征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可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对手术方式及手术范围的选择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双下肢静脉血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其局限性

    作者:杨定叶

    目的 分析并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诊断双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局限性.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2年1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58例与同期住院的非下肢静脉血栓患者5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每组患者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二维图像特点、血管内径及管腔内血流情况.结果 试验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静脉管径较对照组非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均有增宽,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患者静脉血栓的位置,准确性高,特异性强,有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准确的治疗,且操作过程安全性高,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较为满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 能谱CT单能量成像预判股骨头缺血坏死后塌陷的价值

    作者:陈强;张永林;麦卫平;杨倩

    目的 探讨能谱CT单能量成像预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后塌陷的价值.方法 对62例(83髋)临床证实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能谱CT序列扫描,获得常规混合能量图像和110 keV的单能量图像,对两种图像分别进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记录股骨头囊变数目和测量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110 keV单能量图像的主观评分、股骨头囊变数目及CNR均高于混合能量图像,两种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能谱CT单能量成像能够明显优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图像质量,尤其是可以提高股骨头囊变的检出率,有助于前瞻性的预判股骨头坏死后塌陷的风险.

  • 经鼻正压通气不同方式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影像对比分析

    作者:吕瑞亮;孙小民;韩峰

    目的 比较不同经鼻正压通气方式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影像变化.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52例肺透明膜病(HMD)患儿,常规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后随机分入Ncpap通气模式组和Duopap通气模式组,每组26例,分别通气治疗后24 h、48 h观察其X线表现.结果 治疗前2组胸部影像征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 2组胸部影像征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胸部影像征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uopap组通气模式联合PS治疗HMD患儿的胸部影像征象好于nCPAP组,胸部X线摄影在其治疗过程中的动态观察具有临床价值.

  • 磁共振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对内耳细微解剖结构的评价

    作者:陈孝生;赵林芬;许绍奇;包明波;陈俊杰

    目的 探讨内耳磁共振成像(MRI)及后处理技术显示内耳解剖结构的价值.方法 对62例124耳进行SE、TSE、3D-CISS序列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组(VR)、仿真内窥镜(MRVE)等技术进行后处理,观察影像对内耳膜迷路、内听道神经等内耳解剖结构的显示.结果 MPR清晰显示122耳的细微内部结构,对神经显示优于MIP.MIP能多角度立体观察120耳膜迷路、内听道等细小结构及相互关系.MRVR可立体多方位显示124耳的表面形态及其相互间的立体解剖关系.MRVE可清晰显示120内耳的腔内结构.结论 MRI成像技术能够清晰显示内耳、内听道的解剖结构,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剖宫产瘢痕妊娠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苏云;段晓莉;穆研;石玉琴;杨丽娜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剖宫产瘢痕妊娠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超声特点及临床表现.结果 46例患者中,18例超声图像表现为典型孕囊型,28例患者表现为混合性包块型.漏诊8例,占17%(8/46),分别为4例恶性滋养细胞疾病,2例不全流产,2例宫颈妊娠.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剖宫产瘢痕妊娠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多层螺旋CT在胃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习忠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胃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对经手术病理确诊的46例胃癌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与手术后病理确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多层螺旋CT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显示总体判断准确率为63%(29/46).轴位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对早期胃癌(T1)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轴位(χ2=3.97,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能对胃癌术前T分期做出较准确的评估,尤为胃癌术前分期、胃癌可切除性判断提供可靠依据,对于胃癌术前评估、手术方案选择及改善预后均具有极重要的临床价值.

  • 髋关节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分析

    作者:张芳

    目的 分析探讨髋关节周围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表现和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诊断的12例患者,全部病例均拍摄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片,其中8例行CT检查,4例同时行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 X线片病变均显示,其中髋臼缘病变8例,股骨头内4例,均为单发病灶.病灶呈圆形、类圆形、多角形、边缘硬化、清晰.CT显示病灶硬化边明显,2例病灶相邻关节面有裂隙;MRI的4个病灶中表现为长T1长T2水样信号3例,长T1短组织信号、气体信号1例,STIR异常信号均未被抑制.结论髋关节骨内腱鞘囊肿表现具有一定特征,X线检查简单易行,为首选检查方式.CT、MRI可准确显示邻关节情况,并且可分析病变性质,有助于作出正确诊断.

  •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影像诊断

    作者:周伏强;傅飞先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胸部影像表现.方法 对6例经证实的艾滋病合并PCP 2例患者行胸部X线和5例患者行CT扫描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PCP典型表现为双侧肺门周围以及中、下肺野磨玻璃样或斑片样改变、伴网织结节影或出现铺路石征、月弓征、肺气囊等征象,少见表现为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气胸等.结论 艾滋病患者出现典型PCP影像表现,结合临床病史,并排除其他免疫低下所致的病原体感染或肿瘤,或抗PCP治疗有效时,可以考虑PCP诊断,但特异性诊断仍是找到病原体.

  • 胸部CT在大血管变异的筛选及初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郝玉喜;陈清威

    目的 在胸部CT扫描时发现纵隔大血管变异,并对大血管变异进行初步诊断,进而采取进一步的检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中常规胸部CT扫描中发现纵隔血管变异病例42例,在胸部CT平扫中发现纵隔内的异常血管,并追踪血管的走行,发现胸部血管的变异及初步诊断血管变异的类型.结果 回顾胸部血管变异病例42例,初步诊断右位主动脉弓伴迷走左锁骨下动脉2例,迷走右锁骨下动脉37例,上腔静脉变异3例.结论 利用CT工作站的软阅读,矢状位、冠状位、曲面重建等手段可以明确发现纵隔内大血管的变异并初步诊断大血管变异的类型.

  • 超声诊断过敏性紫癜累及阴囊一例

    作者:唐琪

    患儿男,8岁,主因皮肤阴囊紫癜2 d,阴囊肿痛1 d来我院就诊.既往有过敏性紫癜病史,双上肢、双下肢散在咖啡色淤斑(过敏性紫癜皮肤表现恢复中).阴囊明显红肿伴明显触痛(图1). 超声检查:右侧睾丸1.7 cm×0.9 cm,回声均匀,彩色血流未见异常, 右侧睾丸位于阴囊内. 左侧睾丸1.8 cm× 0.8 cm,回声均匀,彩色血流未见异常,左侧睾丸位置较高,按压时可下降至阴囊(图2,3).双侧附睾头、体、尾部均未肿大,回声匀匀.右侧阴囊内可见1 cm液性暗区.双侧阴囊皮肤均明显增厚约1 cm.超声提示:双侧阴囊皮肤明显增厚(结合病史考虑为过敏性紫癫累及阴囊); 右侧睾丸鞘膜积液 (反应性).

  • 隐匿性乳腺癌一例

    作者:张洪明;李险峰;周军涛

    患者女,60岁,主因发现右腋下肿物15 d就诊. 患者无不适主诉,既往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欠佳. 体格检查:右侧腋窝可触及大小约3 cm×3 cm肿物,质韧,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界清,压痛(+),乳腺及锁骨上、下淋巴结区均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入院行肿瘤标志物等常规检查,未发现有意义的阳性结果.

  •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一例

    作者:刘伟;陈刚

    患者女,45岁,因"咳嗽10 d"入院. 患者10 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刺激性咳嗽,多为干咳,偶有少许白色黏痰,不易咳出,咳嗽剧烈时伴胸闷. 无明显发热、咳血、乏力、盗汗、胸痛及呼吸困难等.今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左上肺结核8年,抗痨治疗6个月,无手术史、外伤史及吸烟史.入院后体格检查:体温:36.4 ℃,脉搏:76次/min,心率:18 次/min,血压:130/70 mmHg,血氧分压:98%,神志清晰,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口唇无紫绀,气管居中,胸廓对称,未见皮疹,胸廓无压痛,双肺呼吸音粗,左肺可闻及少许湿 音及爆裂音,心率:76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

  • 乙状结肠穿孔一例

    作者:丁含杰;陈双双;王聪姑;蔡锋

    患者男,46岁,因腹部疼痛3 h,突然加重伴全腹痛1 h入院. 患者于3h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部疼痛,无恶心、呕吐、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患者既往有类似发作,给予对症治疗后缓解,今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于1h前来我院以"腹痛待查"收住,病程中无发热,大便未排,小便正常,既往史:患者3年前曾行肠穿孔修补术.立位腹部X线片示:两侧膈下见新月形气体影,左侧骶髂关节外侧见多个小气泡影沿结肠旁沟上升至结肠脾曲处 (图1),经手术证实乙状结肠前壁有一小穿孔,直径约0.6 cm,暴露穿孔处用1号线行全层缝合, 缝合处大网膜覆盖固定,术后1周影像复查,立位腹部X线片显示正常.

  •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及其影像学表现

    作者:王金月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 (reversible cerebral vasocon-striction syndrome,RCVS)是一组相对少见的临床—影像综合征,于1988年由Call等[1]首先报道,主要临床特点为反复急骤发作的雷击样头痛,伴或不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痫发作, 脑血管成像显示颅内外大动脉呈非动脉硬化性、非炎症性、多发节段性狭窄,典型者呈"串珠样"改变,且在1~3个月内自行恢复正常[2].目前,临床及影像学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容易误诊或漏诊. 现就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研究进展等作一总结,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 精准医学与影像医学

    作者:张华;李键丁

    医学科学的进步,可谓一日千里,日新月异;大家越来越注意到,精准医学这一名词近来成为越来越多的医学工作者及医学杂志热议的话题. 精准医学由何而来,如何演变,去向何方,和影像医学有着怎样的联系,我们应当如何去认识它,如何才能使它为我所用,从而指导临床和科研的方向,是当前医务工作者需要明确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 关于中英文摘要的书写要求

    作者:

    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的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 摘要应具有自明性和独立性,并拥有与一次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通常中文摘要以不超过400字为宜. 应以第三人称的语气书写. 不要使用"本文""作者""我们"等作为陈述的主语.

实用医学影像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