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实用医学影像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Imaging 실용의학영상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影响因子: 0.7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6817
  • 国内刊号: 14-128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2-195
  • 曾用名: 医学影像杂志
  • 创刊时间: 200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戴苏华
  • 类 别: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期刊荣誉:
  • 1.5T磁共振成像较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序列在急性脑梗死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陈馨;莫云海

    目的:比较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不同高b值参数下急性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及差异,探讨较高b值在急性脑梗死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0例急性脑梗死病例的影像学资料,DWI序列b值取500、1000、2000、2500 s/mm2,测量梗死部位及对应健侧部位ADC值,分析不同b值下DWI图像特点。结果 b值为500~2500 s/mm2,病灶DWI像均为高信号影,ADC图像为低信号。随着b值增高,扩散效果增强,梗死灶与周边对比度增加,范围略有增大,且数量增多,边界更清晰,图像信噪比及ADC值明显下降;同时,全方向扩散比单方向显示病灶更为清晰。结论 DWI序列对急性脑梗死病灶敏感度极高,b值是其中重要的成像参数,在不完全影响图像信噪比情况下,一定范围内采用较高b值可更加准确地判断急性梗死灶的范围。

  • 磁共振多技术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研究

    作者:尹华;林彬;王大成;袁红梅

    目的:评估磁共振多种成像技术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T2*W首过灌注成像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女性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有病理证实。结果65例患者,共72例病灶。其中良性47例,恶性25例。良性肿块恶性肿块表观弥散系数(ADC)平均值(1.52±0.36)×10-3 mm2/s,ADC平均值(1.08±0.29)×10-3 mm2/s。良恶性肿块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例恶性肿块,T2*W首过灌注Ⅰ型曲线4例(16%),Ⅱ型曲线21例(84%);47例良性肿块,Ⅰ型曲线36例(77%),Ⅱ型曲线11例(23%)。良恶性肿块的Ⅰ型曲线及Ⅱ型曲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例恶性肿块,动态增强Ⅰ型曲线3例(12%),Ⅱ型曲线7例(28%),Ⅲ型曲线15例(60%);47例良性肿块,动态增强Ⅰ型曲线30例(64%),Ⅱ型曲线11例(23%),Ⅲ型曲线6例(13%)。良恶性肿块的Ⅰ型及Ⅲ型曲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 ADC值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和77%,AUC为0.831;T2WI首过灌注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和83%,AUC为0.787;动态增强曲线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和60%,AUC为0.725;联合ADC值、动态增强曲线及灌注曲线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和97%,AUC为0.942。结论相对于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和T2*W首过灌注,DWI的ADC值分析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联合应用DWI、DCE-MRI及T2*W首过灌注等方式,可提高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邓利猛;廖伟华;郑兴友;刘慧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s)的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PMNs患者的常规MRI和MRCP表现。结果主胰管型3例,表现为主胰管弥漫性或节段性扩张,呈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伴或不伴附壁结节,附壁结节呈轻中度强化;分支胰管型4例,病灶均位于胰头钩突处,表现为单发囊性病变或葡萄状多发囊性病变,呈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伴腔内分隔,分隔为短T2信号;混合型2例,表现主胰管和分支胰管均有不同程度扩张。 MRCP均可清晰显示扩张的管道及其交通。结论常规MRI联合MRCP对诊断胰腺IPMNs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扩散加权成像对三脑室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李舒曼;程敬亮;吕明慧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鉴别三脑室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5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三脑室病变进行分析。测量病变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绘制ROC曲线并获得鉴别肿瘤良恶性的阶段点及其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恶性肿瘤平均ADC值(1.03±0.16)×10-3 mm2/s显著低于良性病变(1.83±0.95)×10-3 mm2/s。以1.19×10-3 mm2/s为阈值诊断三脑室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1%、95.5%。而且,畸胎瘤(1.35±0.05)×10-3 mm2/s、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分别与其他生殖细胞瘤(0.73±0.12)×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级别胶质瘤(1.04±0.03)×10-3 mm2/s、低级别胶质瘤(1.32±0.11)×10-3 mm2/s之间统计学也有差异。结论 DWI-ADC在鉴别三脑室良恶性病变方面有较高价值及较好的临床实用性。

  • 探讨不同b值及动态增强在前列腺癌中的技术应用

    作者:陈珊红;张扬贵;何旭升;周伟文;廖文华

    目的:探讨不同b值及动态增强在前列腺癌中的技术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前列腺疾病患者进行前列腺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其中弥散扩散加权成像的b值分别取800 s/mm2,1000 s/mm2,2000 s/mm2,2500 s/mm2和3000 s/mm2,观察不同b值的DWI表现,测量兴趣区的ADC值并结合动态增强后处理的曲线进行分析。结果采用b值为2500 s/mm2和3000 s/mm2时,前列腺癌弥散明显受限,ADC值显示为低信号,增强曲线图以流出型为主,与前列腺增生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增强曲线图有明显不同。结论选择高b值及分析动态增强曲线图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价值。

  • 心率及其变异性对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作者:贺敬红;李健丁;乔英;张瑞平

    目的:评价心率及心率变异性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影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共90例患者进行了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以4分评判方法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分析心率及心率变异性对冠状动脉的影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结果90例患者,共360支血管纳入分析,其中97.5%可满足影像评价。平均心率为(67±10)次/min,平均心率变异性为(7.2±9.3)%,辐射剂量平均为(20.2±2.3)mSv。平均心率和心率变异性与冠状动脉影像质量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51、-0.662,P值均<0.01),与辐射剂量无相关性。结论不同心率、心率变异性患者,图像质量差异较大,降低心率,减少心率变异性有助于提高64层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对辐射剂量无显著影响。

  • 肥厚性心肌病与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

    作者:舒娜

    目的:探讨肥厚性心肌病与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结果的异同点。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肥厚性心肌病和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各30例分别作为左心室肥厚(LVH)组和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HCM)组,另选取来该院体检的3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3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进行比较,分析结束后,对3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差异及QT离散度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心动图指标与QT离散度与LVH组和H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VH组和HCM组的左室心肌重量(LVmass)、室间隔厚度(LVST)、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STd/LVPWTd)及QT离散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VH组和HCM组间的LVmass、LVST、LVSTd/LVPWTd及QT离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厚性心肌病与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心动图对以上两种疾病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故该诊断模式值得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推广,另HCM组患者的QT离散度较大,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加强恶性心律失常的防范力度。

  • 动脉自旋标记成像与动态磁敏感增强在脑肿瘤中的对比应用

    作者:周欣;张华文;周琳;赵宁

    目的:对比分析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与动态磁敏感增强(DSC)技术在脑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肿瘤患者,其中高级别胶质瘤(WHO分级Ⅲ、Ⅳ)12例,低级别胶质瘤(WHO分级Ⅰ、Ⅱ)8例,脑膜瘤15例,转移瘤4例,淋巴瘤3例。分别行ASL和DSC 2种灌注成像方法,比较脑血流图(CBF)与相对脑血流图(rCBF)的差异。结果2种方法测量肿瘤区域与对侧镜像区配对t检验结果, CBF(t=4.408,P<0.01)与rCBF(t=3.443,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2种方法所测得CBF及rCBF值有相关性(r=0.806,P<0.01)。结论 ASL在评价脑肿瘤局部血流灌注方面具有良好应用价值及潜力,并且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方面有重要的价值。

  • 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Logistic分析

    作者:刘淑霞;刘艳丽;顾彩珑

    甲状腺结节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40%~50%的人群在超声检查中发现结节,而这些结节后续的随访中5.0%[1]~15.0%[2]病理确诊为恶性,正确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超声被认为是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有效检查方式,然而由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在组织结构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其超声常表现出同病异像、异病同像的情况[3]。研究者试图找到可用以鉴别结节良恶性的超声特征,但目前尚缺乏公认的定量评定方法。本研究用多个多普勒超声指标建立回归方程用以鉴别结节的良恶性。旨在提高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性,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 低剂量CT平扫曲面重组技术在输尿管结石中的应用

    作者:汤林峰;朱玉春;郭雨婷;王建良;沈纪芳

    输尿管结石是引起急腹症的常见病因之一,及时准确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输尿管是一对细长肌性管道,走行迂曲跨度大,一旦发生病变即可引起梗阻,由于其走行特殊,更容易造成诊断上的困难。传统的检查方法主要是尿路平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P)或逆行尿路造影、B超等,由于结石微小、肠道气体干扰或与血管、骨骼重叠等因素,很多病例不能明确结石的部位、大小与数量,对诊断输尿管结石的敏感性均低于CT[1]。近年来,CT横断面图像和曲面重组技术相结合,能更好地显示输尿管结石部位、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其图像清晰、定位准确、无需造影剂等优点日趋显现,为临床提供了一个安全无创、快速高效的检查手段。通过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34例输尿管结石进行MSCT低剂量扫描分析发现,CT曲面重组(CPR)图像对结石诊断的准确率又明显高于CT轴位图像,并且曲面重组图像能更准确定位结石的位置、数量,是目前诊断输尿管结石更简单、更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

  • 胎儿室管膜囊肿的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赵巧梅;孙宝娟

    室管膜下囊肿(subependymal cyst,简称SEC)是指位于脑室室管膜下的小囊腔改变。胎儿室管膜囊肿如果孕期不消失,可对新生儿及婴儿造成一定的损害。目前随着超声诊断仪分辨率的提升,超声技术水平的提高,胎儿室管膜囊肿已经能够被超声医师所诊断,胎儿室管膜囊肿早期诊断有利于临床医师指导孕妇早期干预,现将2009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诊断的11例胎儿室管膜囊肿声像图表现及随访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 超声心动图评价川崎病患儿心脏冠状动脉变化的价值

    作者:张勇;段广银;张小玲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也称“急性热性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4岁以内小儿多见,男孩多见,男女之比1.6∶1。典型表现:①发热;②双眼俭结膜充血;③唇裂、杨梅舌;④手足不同程度脱皮;⑤皮疹;⑥颈部淋巴结增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8月间,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证实为川崎病的13例患儿,旨在研究小儿川崎病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如冠状动脉内径大小、管壁的回声、管壁内的形状及心脏改变等。

  • 影响131I Spect/CT显像图像质量因素的分析

    作者:李海峰;周爱清;钟锦绣;吴真;粟宇;陈志军

    131I显像是核医学工作中重要的日常检查项目之一,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及转移病灶显像,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治信息,改善了很多患者的治疗手段。在日常工作中,通常依靠的显像检查有核素131I全身显像、局部断层融合等,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技术尤为重要,能更好地诊断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及转移灶的性质和位置,为异常灶提供较为准确的判断[1,2]。而在实施过程中,影响131I显像结果的因素很多,如131I-NaI溶液口服前的充分准备,Spect/CT仪质量控制等,使用较先进设备等均可有效提高图像的质量[3]。 Leitha和Staudenherz[4]及Schmidt等[5]研究影响碘显像假阳性和假阴性的主要原因有生理性摄取、体外污染及残留甲状腺组织等;仪器正确的质量控制、日常维护及保养等也是保证影像质量的重要途径[6]。

  • 多层螺旋CT平扫及其重建技术在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丽娟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可发病于任何年龄[1],发病率较高。对于此病的诊断,可以通过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但是有将近30%左右的患者临床表现并不明显,常有漏诊的情况出现。同时,有资料显示,因临床怀疑急性阑尾炎而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中22%~30%为正常阑尾[2],易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甚至贻误病情。随着多层螺旋CT(MSCT)的出现,特别是它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为急性阑尾炎的快速准确诊断提供了可能。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阑尾炎征象的分析可以全方位观察阑尾的形态,为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提供更多影像学依据[3]、更确切的临床信息,从而提升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准确率。本研究分析了我院临床疑诊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多层螺旋CT影像学图像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合文献资料,分析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为外科手术提供有力的客观依据。

  • 男性乳腺疾病的钼靶X线诊断

    作者:邬丹

    目的:通过对男性乳腺疾病钼靶X线表现的分析,提高对男性乳腺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20例男性乳腺疾病患者,回顾分析其乳腺钼靶X线表现征象和特点。结果本组20例男性乳腺疾病中有13例男性乳腺增生症,占65%,其中2例双乳腺发病;3例浸润性导管癌,占15%;3例乳腺炎症占15%;1例腺瘤,占5%,其中3例患者中出现钙化,占15%,皮肤增厚2例,大导管征1例。结论乳腺增生症是男性常见的乳腺疾病,病变常发生于乳晕和乳头附近,病变的边缘清楚,钙化少见并且不同于女性钙化意义,男性乳腺良性疾病表现与女性相似。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附睾炎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兆仙;余婷婷;吴之坤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急性附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6月沁尿外科收治的42例急性附睾炎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诊断。结果42例急性附睾炎患者中,左侧病变24例,右侧13例,双侧同时病变5例。其中附睾尾部增大27例,头部增大8例,弥漫性增大7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能清晰显示附睾大小、形态、结构,而且能直观显示其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有利于急性附睾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附睾疾病提供可靠依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支气管类癌的CT诊断

    作者:周伏强;傅飞先

    目的:探讨支气管类癌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支气管类癌的CT影像资料。结果12例支气管类癌中,9例为中央型类癌,3例为周围型类癌;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影7例,不规则肿块影5例,边缘少见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等;增强扫描病灶轻度强化3例,中度强化以上强化9例;5例可见“冰山征”,合并钙化4例,囊变坏死1例,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2例,胸腔积液1例,所有病例均未见远处转移。结论 CT对支气管类癌诊断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但确诊仍需活组织和病理学检查。

  • 多层螺旋CT与数字摄影检查在四肢骨关节结核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洪松;王武章;李士亮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数字摄影检查(DR)在四肢骨关节结核(BJTB)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或穿刺病理学证实的四肢骨关节结核86例,全部病例确诊前均行MSCT与DR检查,所有MSCT图像[包括轴位、CT容积重组(VRT)、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和DR图像分别由2位骨关节组放射医师实行非双盲阅片,阅片结果分别与手术后病理或穿刺病理学结果对比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结果86例患者中,MSCT检出85例,DR检出78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P<0.05);MSCT定性诊断正确82例,DR定性诊断正确71例,定性诊断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P<0.01)。结论在四肢骨关节结核的检出及定性诊断方面,MSCT较DR均具有明显优势。MSCT在四肢骨关节结核的临床诊断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 多层螺旋CT对无症状肾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影像特点分析

    作者:刘雅宝;纪盛章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无症状肾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并分析其CT影像特点。方法收集37例无临床症状且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癌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结果本组37例肾细胞肾癌,28例为肾透明细胞癌,CT增强后,肾皮质期明显强化,肾实质期及肾盂期强化程度明显减退,呈一过性强化。9例为肾乳头状细胞癌,CT增强后肾实质期及肾盂期强化减退缓慢,呈轻度延迟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对无症状肾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 3D胰胆管磁共振成像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刘磊

    目的:探讨3D胰胆管磁共振成像(3D MRCP)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经磁共振(MR)3D胰胆管磁共振成像(3D MRCP)诊断为十二指肠憩室的患者24例,其中20例并发胆囊结石,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及憩室患者20例的病历资料。结果20例中发生在十二指肠乳头区18例(其中2例发生在胆总管、胰管开口于憩室内)。结论3D MRCP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诊断中有重要意义,降低了患者接触X线的概率,3D MRCP诊断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简单、安全、可靠。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静脉穿刺置管术后的监测价值

    作者:黄少敏;岑忠耿;张伟帅;杨文海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静脉穿刺置管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1例静脉穿刺置管术后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导管在血管内位置及走行,所在静脉管腔内有无异常回声及血流的方向、走行及充盈情况。结果211例患者中,158例导管及所在静脉血流通畅,无血栓形成。53例导管及所在静脉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监测静脉穿刺置管术后患者血管情况的首选方法。

  • 高频超声在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雯;孙庆举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临床拟诊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进行B超检查,详细记录幽门管长度、厚度、幽门肌层厚度等,并对超声诊断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高频超声对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具有肯定意义和重要的临床价值。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有较强的特异性,安全,简易可行,可作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多模式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优势

    作者:黄科峰;伍晓刚;陈洪高;韩俊玲;方晓熠;金文义;周鹏;宋君;张豫娟

    目的:探讨多模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3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MRI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3D Bravo序列增强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上矢状窦CVST10例,乙状窦6例,直窦3例,横窦4例,其中多个静脉窦同时受累12例,占52%;涉及上矢状窦受累10例,占43%;涉及横窦受累4例,占17%。 MRI平扫见脑静脉窦流空效应消失,T1WI及T2WI呈不同信号改变;23例患者均进行了3D Bravo序列增强检查,11例进行了DSA检查,其中3D Bravo序列增强检查见静脉窦表现为不同形状强化,呈环形、圆形或三角形,静脉窦内血栓无强化,呈充盈缺损状;11例DSA检查显示受累静脉窦表现为不规则显影、静脉窦狭窄影或不显影,且与3D Bravo序列增强检出的发病部位及血栓检出数量结果一致。6例静脉性脑梗死DWI呈高信号,5例SWI序列可见引流区扩张的脑静脉。结论多模式MRI检查(MRI平扫+DWI+SWI+对比剂增强3D-Bravo序列),既可直接显示静脉窦和血栓,还可以了解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导致的脑内继发改变,对确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 多层螺旋CT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叶君;陈悦熙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颌面部外伤患者83例,采用16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轴位扫描,把原始数据传送至Vitrea2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比较轴位图像、MPR图像、VR图像及三者联用对骨折线的显示率。结果83例颌面部外伤患者共发现123处骨折。 VR图像显示率低(79.7%),3种方法联用显示率高为100%。结论对于面部复杂性骨折而言,采用MSCT诊断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合理运用MPR、VR等重组技术能清晰显示颌面骨折的细微结构、周围软组织情况及空间解剖关系,3种方法联合应用能够提高颌面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

  • 3.0T磁共振成像与64排螺旋CT在肝癌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对比

    作者:梁志鹏;姚立正;陈飞;王雪扬;陆鹏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与64排螺旋CT在肝癌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随访的经病理诊断的64例肝癌患者的影像表现。比较3.0T MRI与64排螺旋CT对于肝癌病灶检出的敏感性、准确性。结果3.0T MRI对于肝癌病灶的诊断符合率(97%)较64排螺旋CT高(92%),特别对小肝癌较明显。结论3.0T MRI对肝癌诊断效果要优于64排螺旋CT,但3.0T MRI和64排螺旋CT诊断肝癌各自有优缺点,临床对肝癌诊断3.0T MRI不能完全替代64排螺旋CT,应根据病变选择检查方式。

  • 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对256层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董丽锋;陈建新;郭林红

    目的:对比2种型号留置针(18G,20G)对256层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4年8月共289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使用的留置针型号分为2组:A组为91例20G留置针组和B组为198例18G留置针组。记录每例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平均心率,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①2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平均心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B 2组患者图像的优质、良好、勉强诊断、无法评估或失败率分别为31.9%,52.8%,12.1%,3.3%;34.8%,60.1%,4.0%,1.0%。2组图像的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针型号对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有影响,使用18G的留置针图像质量比20G留置针的图像质量高。

  • Innova CT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军;戴真煜;姚立正;李文会;董从松

    目的:探讨Innova CT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 Innova 3100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49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55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穿刺针进入椎体后行Innova CT检查确认穿刺针位置,注射骨水泥后再次行Innova CT检查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及椎体外渗漏情况。结果 Innova CT显示所有病例穿刺针均沿椎弓根进入椎体,46个椎体内骨水泥分布均匀,9个椎体骨水泥偏于穿刺侧,经对侧椎弓根穿刺再次注射骨水泥,7例骨水泥渗漏至相邻椎间隙,9例骨水泥渗漏至椎旁,无椎管内渗漏,渗漏率29%(16/55)。结论 PVP术中Innova CT检查可确认穿刺针位置、即时评估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和椎体外渗漏情况,以明确预后和处理并发症。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角妊娠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苏云;穆研;段晓莉;石玉琴;杨丽娜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角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8例宫角妊娠超声特点及临床表现。结果18例宫角妊娠患者中超声诊断正确14例,诊断符合率78%(14/18)。漏诊4例,分别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2例;宫底偏右侧少量积液1例;宫内孕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角妊娠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颈部囊样肿块的CT和磁共振成像诊断

    作者:朱宝霞;曹和涛;徐恒昀

    目的:探讨颈部囊样肿块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囊样肿块30例,其中CT检查21例,MRI检查9例,17例作了增强扫描,7例同时作了CT和MRI检查。结果30例中淋巴管囊肿8例、鳃裂囊肿7例、甲状舌管囊肿6例、甲状腺囊肿2例、软组织脓肿3例、结核淋巴结坏死2例、神经纤维瘤2例,均表现为规则或不规则囊样影;分别依次位于颈后下区、颈前区下颌角平面、颈前中线区、甲状腺区、颈侧区、颈后下区和颈动脉间隙。CT均以低密度为主,MRI以长T1WI、长T2WI信号为主,其中甲状腺胶样囊肿T1W、T2WI均高信号。增强后中央区均无明显强化,前三者病灶边缘光整,后三者边缘不规则、不同程度强化。软组织脓肿周围颈深筋膜增厚、层次模糊。结论 CT、MRI对颈部囊样肿块定位及定性具有重要价值。

  •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缺血性疾病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妮娜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显示下肢缺血性疾病侧支循环的影像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27例下肢动脉狭窄、闭塞后丰富侧支循环形成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将重建图像的原始数据传输到ADW4.4工作站,行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等多种后处理,同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分析。结果27例患者中,22例下肢动脉多处节段性狭窄、闭塞,5例为下肢动脉单处闭塞。下肢CTA显示,下肢动脉局段狭窄、闭塞后,肢体远端主要通过腹部与盆腔的动脉吻合支、髋周围动脉网、膝关节动脉网、小腿肌群动脉侧支及吻合网等进行血供代偿。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主要侧支循环显示满意,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术后随访提供可靠的依据。

  • 能谱CT在胆囊阴性结石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徐越;顾海荣;张原原

    目的:研究宝石能谱CT单能量图像、能谱曲线及基物质分离技术在胆囊阴性结石中的价值。方法对37例超声诊断为胆囊结石,行能谱CT扫描,将图像重建,并进行能谱分析,观察不同keV条件下胆囊内容物的CT值变化,并做能谱曲线及水基图、碘基图观察。结果胆囊阴性及胆汁的CT值随keV的改变而改变,并形成密度差,在高keV和低keV条件下胆囊结石能够清晰显示,70 keV条件下结石与胆汁无明显密度差;阴性结石能谱曲线为上升型;基图呈高密度影;钙基图呈低密度影。结论单能量图像、能谱曲线及基物质分离技术有助于胆囊阴性结石的显示。

    关键词: CT 胆囊结石
  • CT与磁共振成像在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郭山山;黄海歆;孙宏立

    目的:探讨CT与MRI对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选择检测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65例(101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及MRI检查,分析CT与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的准确性,并探讨2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CT总检出率为87.1%(88/101),其中Ⅰ期与Ⅱ期检出率为75.5%(34/45),Ⅲ期与Ⅳ期检出率为96.4%(54/56);MRI总检出率为96.0%,其中Ⅰ期与Ⅱ期检出率为93.3%(42/45),Ⅲ期与Ⅳ期检出率为98.2%(55/56),2种检测方法中CT与MRI对Ⅲ期与Ⅳ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的准确率无明显差异,MRI对Ⅰ期与Ⅱ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CT,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的准确率高于CT,特别是对于Ⅰ期与Ⅱ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检测,因此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 肩关节后脱位一例

    作者:田忠祥

    患者,男,60岁,因骑自行车不慎跌倒,侧向与地面接触,形成直接暴力,使得肩关节受伤。即感肩关节疼痛明显,不能活动,外院急诊摄肩关节正位片,报告肩关节未见明显脱出及骨折征象,给予一般消炎止痛及软组织损伤处理,次日患者肩关节疼痛加重,活动仍受限,来我院就诊,检查:患者受伤肩部后方稍隆起,未见明显特征性的方肩征,但功能障碍明显,不能进行内旋和外旋运动。肩关节正位片显示:肩关节无明显脱出及骨折征象,仅见关节间隙增宽,肱骨头似内旋状,未向下方移位(图1);建议CT检查,CT扫描所示:肱骨头与关节盂的对应关系脱离,肱骨头关节面朝后,且脱出关节盂后缘,关节面与关节盂光整,肱骨头无撕脱征象(图2)。诊断结果:肩关节后脱位。

  • 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结直肠癌术后随访中的应用

    作者:刘玉奇;章斌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居全球恶性肿瘤第3位[1],其中70%分布在直肠和乙状结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外科手术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后仍有30%~50%患者复发转移,其中65%~80%发生在术后2年内。一旦复发,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有35%。早期发现复发和转移,对制定疾病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 本刊加入中国知网中国全文数据库的声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 中国 全文数据库
  • 《实用医技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实用医技杂志编辑部

    关键词: 实用医技杂志
  • 本刊加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的声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 对一稿两投问题处理的声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 一稿两投 问题处理
  • 关于中英文摘要的书写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 英文摘要
实用医学影像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