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实用医学影像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Imaging 실용의학영상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影响因子: 0.7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6817
  • 国内刊号: 14-128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2-195
  • 曾用名: 医学影像杂志
  • 创刊时间: 200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戴苏华
  • 类 别: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期刊荣誉:
  • 膝关节腘窝肿物的MRI表现

    作者:方挺松;彭加友;樊长姝

    目的 探讨发生于膝关节腘窝肿物的MRI影像特征.方法 对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膝关节腘窝肿物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囊性肿物32例(包括Baker囊肿21例、腱鞘囊肿7例、半月板囊肿4例)均表现为液体的信号特点,实性肿物18例(包括腱鞘巨细胞瘤6例,滑膜骨软骨瘤病4例、血管瘤及滑膜肉瘤各2例、脂肪瘤及神经鞘瘤各1例、血肿2例)MRI信号特征各异,且与各肿物组织病理成分相关.结论 MRI能清晰显示腘窝肿物的形态、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多数腘窝肿物MRI信号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关键词: 腘窝 肿物 磁共振
  • IVP结合DR在诊断肾脏下垂中的应用

    作者:赖友平;马民;曹本花;王其军

    目的 探讨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中结合DR透视在诊断肾下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6例患者先行常规IVP检查,后采用直立位观察肾脏、输尿管位置及形态变化,对比测量卧位和立位时肾脏位置的变化.依肾下垂程度分三度:下降至第3腰椎水平为Ⅰ度,至第4腰椎为Ⅱ度,至第5腰椎及以下为Ⅲ度.结果 常规IVP检查,6例患者肾脏位置均未见异常,4例提示轻度积水.立位片显示双侧肾脏下垂4例,单侧肾下垂2例.其中Ⅰ度肾下垂2例,Ⅱ度肾下垂3例,Ⅲ度肾下垂1例.结论 IVP检查结合DR立位透视、摄片是诊断肾下垂以及分度的重要方法.

  •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健康婴幼儿、儿童及青少年左室扭转及解旋运动的研究

    作者:李卫芹;王如瑛;谢明星

    目的 运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正常婴幼儿、儿童及青少年左心室扭转及解旋运动特征.方法 选取205例3天~15岁正常健康人.按年龄分为5组:婴幼儿组(3天~2岁),学龄前期组(3~5岁),学龄期组(6~9岁),青春前期组(10~12岁),青春期组(13~15岁).取胸骨旁左室心尖和心底短轴切面对左室扭转进行测量.计算出收缩期扭转角度峰值(Ptw)、标化收缩期扭转角度(PtwN)、收缩期扭转速度峰值(PTV)、解旋速度峰值(PUV),比较不同年龄组的差别.观察左室扭转与性别、身高、体重、心率、射血分数等的相关关系.结果 ①左室扭转运动主要表现收缩期为逆时针方向扭转,舒张期为顺时针方向扭转.②随着年龄的增加,Ptw、PTV、PUV测值在各组间逐渐增加,各组间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twN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P<0.01).③全部观察者左室扭转角度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相关(P<0.01),与性别、身高、体重、心率、射血分数等均不相关.结论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无创性评价健康婴幼儿、儿童及青少年左室扭转运动特征.临床在应用扭转评价左室功能时 应充分考虑年龄因素的影响.

  • 膝关节及其附属结构损伤的低场强MRI诊断

    作者:姚亮平;苟昱钦;莫国友

    目的 评价低场强MRI对膝关节及其附属结构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6例因膝关节损伤进行MRI扫描的影像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根据X线检查结果分为膝关节有骨折和无骨折两组.结果 34例X线平片显示有关节骨折的病例,髌骨骨折14例,伴13处附属结构损伤;胫骨骨折9例,伴18处附属结构损伤;股骨骨折6例,伴7处附属结构损伤;多发骨折5例,伴18处附属结构损伤.多发骨折和胫骨平台骨折所致的附属结构损伤以多结构为主.62例X线平片显示无膝关节骨折的病例,MRI显示半月板损伤43例,韧带损伤42例,关节软骨损伤9例.两组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场强MRI对不同类型的膝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的损伤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膝关节多发骨折引起的附属结构损伤为严重.

  • 小脑实质性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符有文;谭志;陈金凤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小脑实质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29例小脑实质性肿瘤的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横、冠.矢三维的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29例肿瘤包括髓母细胞瘤6例,星形细胞瘤5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转移瘤4例、脑膜瘤3例,室管膜瘤2例,淋巴瘤、黑色素瘤、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血管周细胞瘤及孤立性纤维瘤各1例.MR可以清晰地显示小脑实质性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信号强度和邻近情况,各种肿瘤均有一定的临床及MRI特征,部分肿瘤表现相似需加以鉴别.结论 MiRI对小脑实质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MRI的特征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可以作出较明确的术前诊断.

  • 螺旋CT扫描对肺泡蛋白沉着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林;叶敏

    目的 通过观察临床症状与CT表现的相关性评价螺旋CT扫描对肺泡蛋白沉着症(PAP)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例由支气管肺泡灌洗确诊的PAP患者的胸部常规与高分辨率CT扫描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与临床症状相对照.结果 10例患者中,8例起病隐匿且病程进展缓慢,2例未见明显临床症状;胸部CT扫描显示所有患者双侧肺野中散在性或弥漫性分布的磨玻璃样密度影和典型的“铺路石”征.轻微的临床症状与明显异常的CT表现之间的不对称性是PAP的重要特征.结论 胸部螺旋CT是诊断PAP的重要依据,但确诊仍需借助于支气管肺泡灌洗.

  •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欣

    目的 分析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特征,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67例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血栓34例,亚急性血栓23例,慢性血栓10例,各期血栓超声影像学表现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具有安全、无创、准确性高、可多次复查等优点,对于确定治疗方案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外伤性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价值

    作者:钟开祥;赵云娥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对胫骨平台骨折(TPF)的诊断分型价值.方法 150例有膝关节外伤史患者先经DR正侧位检查,1周内又经SCT扫描与图像后处理重建.全部患者的TPF按Schatzker分型法分为6型.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MSCT与DR对TPF的诊断分型敏感性.结果 DR在150例TPF患者中确诊142例,报告疑似骨折5例,漏诊3例,未能分型.MSCT对150例全部确诊并分型,其中Ⅰ型18例,Ⅱ型48例,Ⅲ型9例,Ⅳ型25例,V型36例,Ⅵ型14例.MSCT对TPF诊断分型的敏感性显著高于DR(P<0.01).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能对TPF作出正确诊断与分型,并能为选择手术方案与路径提供可靠依据.

  • 多层螺旋CT在肠系膜囊肿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苏占亮;刘连杰;包凤英;张荣;张立薇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肠系膜囊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多层螺旋CT检查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肠系膜囊肿6例患者的CT表现.结果 6例患者均表现为卵圆形囊性低密度影,边界清晰,其内密度均匀,壁菲薄,囊内容物无强化,部分病灶囊壁有强化,邻近组织受压移位.结论 多层螺旋CT在肠系膜囊肿诊断中对病变的定性有较高价值,对病变的定位有其一定的价值.

  • 64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姜萍;李华莉;刘文军;罗敏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梗阻性黄疽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影像资料,包括螺旋CT常规扫描,MPR及CPR技术重建图像对梗阻部位及性质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43例梗阻性黄疸中,胆总管结石25例.胆管癌12例,胰腺癌2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CT常规扫描结合MPR、CPR图像诊断准确率为90%,良、恶性梗阻的鉴别诊断准确率为93%.结论 多层螺旋CT常规扫描图像结合MPR和CPR图像后处理技术,能直观立体地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和程度,直观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及其与临近结构的关系,对胆道系统梗阻的定位、定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和容积再现图像在中足跖跗骨复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方卫华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与容积再现(VR)对中足复杂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18例中足骨骨折患者先经X线平片(DR)和常规轴位CT扫描,而后将容积数据传送至工作站进行MPR与VR三维重建,并与DR及常规轴位CT比较.结果 18例中有中足跖跗骨折76处,其中64处骨折累及跖跗关节面.在DR像上,10例跖跗骨折为阴性,其余8例仅显示18处骨折,显示率为23.7%.常规轴位CT像显示骨折60处,显示率为78.9%.MPR对跖跗骨折的显示率为100%.VR图像对足舟骨、骰骨、跖骨及楔骨骨折的显示率分别为100%、75%、70.9%及60%,平均显示率为68.4%.VR图像能通过图像多角度旋转观察骨折细节,对怀疑累及关节面的骨折,利用勾画,删除技术及多方位切割技术对中足骨进行分离、重组、单独显示关节面情况.结论 利用16层螺旋CT的MPR结合VR图像能显著提高中足跖跗骨折,尤其是深部骨折的诊断准确性.

  • 应用超声瞬时波强度技术监测妊娠妇女左心功能变化

    作者:张辉;郑荣琴

    目的 通过传统超声心动图及颈动脉超声瞬时渡强度分析(WI)测定32名孕妇在不同妊娠期间的心脏功能,以探讨妊娠对母体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妊娠妇女32例,平均年龄(30±4)岁,同一受检孕妇分别于妊娠早期(11±3)周、妊娠中期(22±5)周、妊娠晚期(31±5)周通过传统超声心动图及颈动脉超声WI检测左心功能.结果 妊娠早期和妊娠中期相比心输出量(CO)、二尖瓣血流E峰与A峰比值(E/A)没有统计学差异,而妊娠中期与妊娠晚期相比CO、F/A则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早期和妊娠中期,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相比W1峰值和W2峰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超声WI技术较传统超声能更精确地反映健康妊娠妇女左心收缩舒张功能的改变,为临床医生判断合并心脏疾病妊娠妇女的诊断和预后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价治疗和预后的指标.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并发症影像表现分析

    作者:苏江;龙光宇

    目的 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T)患者伴有并发症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 回顾分析9例临床确诊为PT患者的CT与MRI的影像资料.结果 9例PT患者的并发症多样化,其中2例为门脉海绵样变,1例为乙状窦血栓形成,1例为脑梗死,1例为膀胱形态改变及骨髓信号异常,2例为单纯脾肿大,2例为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 PT患者并发症表现复杂多样,影像学检查发现血栓形成、自发性出血、脾肿大或淋巴结肿大等征象时,高度提示有PT可能.

  •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急性顽固性鼻腔大出血的可行性

    作者:许学明;黄鹏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顽固性鼻腔大出血的可行性.方法 对17例顽固性鼻腔大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送入4~5 F VER导管,行全脑血管及选择性血管造影,对出血血管进行分析、诊断,采用聚乙烯醇(PVA)及明胶海绵超选择性栓塞出血血管,栓塞后立即拔出鼻腔填塞物观察出血是否停止.结果 17例患者一次栓塞成功,未发生与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栓塞后住院观察6-14d后痊愈出院.随访1~3个月均无再次出血,亦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急性顽同性鼻腔大出血安全、可靠,疗效肯定,尤其在保守治疗无效时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 64层螺旋CT阴性法胰胆管成像技术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凌倩;张瑞平;李健丁;姜增誉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阴性法胰胆管成像(N-CTCP)对胆道梗阻部位、性质以及受累范围的诊断价值.方法 52例临床诊断为梗阻性黄疽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中上腹部平扫和增强扫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小密度投影(MinIP),作出CT诊断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评估该技术在诊断胆道梗阻部位、性质以及受累范围的诊断价值.结果 N-CTCP及重建图像质量优良,对梗阻部位、梗阻性质和胆管壁及周围器官结构受累情况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的100%(52/52)、96.2%(50/52)和100%(52/52).结论 64层螺旋CT阴性法胰胆管成像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具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对胆道梗阻部位、性质及胆管壁与周围器官结构受累情况的诊断准确率高,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作者:靳文剑;路新泉;梁晋泉;余绍增;秦越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50例患者先后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金标准”,比较CT冠状动脉成像的符合率,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结果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大于或等于50%的敏感性为98.6%,诊断狭窄程度小于50%的敏感性为87.0%,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性为92.5%,阴性预测值为97.7%.结论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很高的准确率.

  • CT平扫与增强扫描对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诊断价值

    作者:段燕东;王保平;申燕光

    目的 探讨CT对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证实的12例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CT表现,全部经CT平扫,其中10例又经CT增强扫描.结果 12例中累及单侧11例,均为右侧,双侧1例.CT表现为肾上腺弥漫性肿胀,平扫结果可为高密度(7个)、低密度(4个)和高低混杂密度(2个),边缘模糊10个,清晰3个.10例增强扫描显示,11个病灶血肿均无强化,血肿依附于强化肾上腺边缘,肾上腺呈弧形受压.合并征象有肾上腺周围脂肪密度增高伴线样影,同侧膈脚肿胀.12例均合并其他胸、腹部损伤.结论 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 乳腺癌X线征象与免疫组化标记物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阮锦

    乳腺癌在我国是女性第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并且发病率逐年递增,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非常重要,其中钼靶X线检查对早期乳腺癌敏感性较高,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今对乳腺癌的影像学研究已经发展到分子生物学和病理生理学领域,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的生物学标记物和基因技术,可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判断疾病特征以及预后情况,许多研究认为乳腺X线征象与乳腺癌的免疫组化标记物表达水平之间具有密切关系,遂使影像学表现在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以及预后情况方面更具优势.

  • 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的影像学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杨凤娇;郑玄中;杨晓棠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肿瘤之一[1],发现时往往到了晚期,错过了外科手术治疗的佳时机.随着新辅助化疗概念的提出,对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又开辟了新的方法.近期国内、外的临床研究表明胃癌的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进展期胃癌的手术切除率及延长生存时间[2].但是,对胃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价尚缺乏一种准确的方法.本文就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的影像学方法研究进展作以下综述.

  • PACS在医学影像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李健丁;张瑞平

    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ACS)为医学影像实践教学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手段.PACS将图像无胶片存储、传输和查询,特别有利于比较影像学的开展.它的多种优势有利于学生掌握影像学实践技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影像学快速发展的需要.PACS将是影像实践教学的必然趋势.

实用医学影像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