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实用医学影像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Imaging 실용의학영상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影响因子: 0.7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6817
  • 国内刊号: 14-128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2-195
  • 曾用名: 医学影像杂志
  • 创刊时间: 200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戴苏华
  • 类 别: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期刊荣誉:
  • 64层螺旋CT泪囊造影在评价泪系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殷亮;李三立;谭世奇;周永生;徐茂盛

    目的 分析64层螺旋CT泪囊造影表现,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1月至2010年11月间进行CT泪囊造影检查的33例泪溢患者之影像资料.结果 本组33例45眼泪囊造影均获得了成功,根据泪道阻塞的有无及阻塞部位的不同,CT表现可分为4型)Ⅰ型泪道无阻塞(9眼),泪小管、泪囊、鼻泪管及同侧鼻腔显影;Ⅱ型鼻泪管下段阻塞(11眼),泪小管、泪囊及部分鼻泪管显影;Ⅲ型鼻泪管上段阻塞(19眼),泪小管、泪囊显影;Ⅳ型泪囊及以上阻塞(6眼),仅泪小管显影.结论 CT泪囊造影可直观显示泪道有无阻塞及阻塞部位,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

  • 腹部CT扫描对脐尿管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

    作者:张凤艳;乔英;李健丁;程伟凯

    目的 评价腹部CT扫描对脐尿管占位性病变(USOL)的诊断与鉴别能力.方法 21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USOL患者,包括13例脐尿管囊肿(UC),6例脐尿管腺癌(UAC),1例脐尿管窦道(USP)以及1例脐尿管憩室(UD)均经腹部CT平扫与增强扫描.对USOL的部位、大小、形态、性质、Retzius间隙变化及强化型式逐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的USOL均位于膀胱尖部中线部位.13例UC包括8例单纯性囊肿和5例合并感染.前者表现为囊壁薄,囊内容物CT值接近于水,后者表现为囊内容物CT值较高,且Retzius间隙内可见絮状密度增高影.6例UAC均表现为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影,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1例USP表现为腹膜前方条索状影开口于腹壁外.1例UD呈脐水平囊性肿物,憩室与膀胱交通,膀胱壁可见钙化.结论 USOL并不常见,CT是其赖以诊断与鉴别的主要方法之一,熟悉其影像特征并结合临床表现,术前确诊并不困难.

  • 磁共振成像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与预后评价中的价值

    作者:朱光斌;张雪林;伍筱梅;曾庆思;李新春;周嘉璇

    目的 分析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影像学特点,评价MRI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36例经临床确诊的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的MRI均表现为多发片状异常信号,T1WI稍低或等信号,T2WI稍高异常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可以更清晰地发现病灶;DWI呈明显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降低.结论 MRI对评价病毒性脑炎的病变范围、病情严重性及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病毒性脑炎影像学首选的检查方法.

  • 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

    作者:高钧亮;董志永;王俊

    目的 探讨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临床证实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资料,观察其CT表现特征,全部患者均经腹部CT平扫,其中6例又经增强扫描.结果 急性轻症胰腺炎19例,急性重症胰腺炎13例.CT主要表现为胰腺弥漫性增大,密度降低,其中,9例有不规则低密度区,17例有胰周积液,1例胰腺内见局限性斑点状高密度出血影.结论 CT检查是诊断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的重要方法.

  •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全数字化钼靶X线诊断

    作者:赵玉年;顾慷;崔怀萍;孙磊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BDCIS)的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征象.方法 回顾分析30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BDCIS的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表现.常规摄影双侧乳腺轴位(CC位)及侧斜位(MLO位)摄片.结果 30例中26例有病灶内钙化,其中单纯钙化18例,肿块伴钙化3例,结构扭曲伴钙化5例;3例为单纯肿块,其中,边缘光滑、密度均匀的圆形肿块2例,边缘有毛刺、密度不均匀的类圆型肿块1例;1例为单纯结构扭曲.结论 BDCIS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表现以钙化为主,还应重视肿块、结构扭曲以及局部非对称致密影等征象.

  • 应用超声的不同方法评价健康成人左心房机械功能

    作者:李滨滨;吴红宁;曹怡;王燕

    目的 应用超声的不同方法检测健康成人左心房整体心肌舒缩功能及与年龄的关系,并对不同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比较.方法 对128名健康志愿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取标准心尖四腔切面.①二维超声应用Simpson法测量左心房舒张末期容积(LAEDV)、收缩末期容积(LAESV)、左房容积变化率即左房射血分数(LAEF).用体表面积(BSA)标化上述各测值,得到左心房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AEDVI)、左心房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AESVI).②应用多普勒超声测量二尖瓣血流频谱的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计算e/a比值.③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软件中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测量左心房侧壁及房间隔基底部收缩期心肌组织运动速度(Vs)、舒张早期心肌组织运动速度(VE)、舒张晚期心肌组织运动速度(VA),计算V/VA比值.用线性分析法检测各测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①LAEF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LAEDV、LAESV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经体表面积标化后,与年龄的相关系数明显提高.两性之间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e、e/a比值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a与年龄呈正相关(P<0.01).③Vs、VE、VE/VA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VA与年龄呈正相关(P<0.01).④上述3种评估左心房功能的方法间均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结论 超声的不同方法可以评价左心房机械功能,但QTVI技术使定量评价左心房的机械功能更加简便、精确.

  • 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可行性

    作者:赵明增

    目的 研究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临床拟诊HIE行CT检查的新生儿200例,随机等分成2组,分别使用120 kV,200 mAs及120 kV,75 mAs各扫描100例.分别比较2组CT权重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总剂量(TDV)数值.两种扫描参数所得图像,由2名副高以上职称医师采用双盲法评价CT图像,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将优、良和合格归入符合诊断要求病例,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中,64层螺旋CT低剂量组扫描的辐射剂量为常规组扫描辐射剂量的37.5%,两组符合诊断要求的影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0 kV,75 mAs低剂量扫描适用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检查,这也符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倡导的将辐射照射减至可合理达到的低水平的原则.

  • 螺旋CT在腕舟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胡剑波;徐荣秀;吴泽文;陈焱君;肖林

    目的 探讨螺旋CT(SCT)在腕舟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早期腕舟骨骨折患者经腕关节常规X线检查后,采用SCT进行腕关节的螺旋扫描,并在工作站上作多平面重建(MPR)及表面遮盖显示(SSD)影像后处理.60例舟骨骨折病例均按Herbert分型,并对X线平片与螺旋CT影像进行比较及综合分析.结果 60例舟骨骨折病例中,A1型4例(6.6%),A2型5例(8.3%),B1型2例(3.3%),B2型29例(48.3%),B3型15例(25%),B4型5例(8.3%),X线平片漏诊12例,此12例X线平片漏诊的骨折均经螺旋CT确诊.结论 螺旋CT能够明确腕舟骨骨折的诊断,多能清晰显示X线平片难以诊断的腕舟骨隐匿性骨折;SSD和MPR成像技术能立体直观观察腕舟骨的骨折线走行及移位情况,能对腕舟骨骨折作出准确的分型,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重要参考.

  • 64层螺旋CT对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价值

    作者:纪文华;白志勇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ICCF)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血管内栓塞治疗成功的ICCF共16例,所有患者均经64层螺旋CT及DSA检查.结果 CT主要表现:所有患者患侧眼球突出、海绵窦扩大、眼上静脉扩张,部分患者眼下静脉、内眦静脉、面静脉、小脑半球上表面外侧脑膜静脉扩张,岩上、下窦扩张,眼外肌肿胀,眼球壁增厚.利用高级血管处理软件显示直接型瘘10例,间接型瘘6例.结论 64层螺旋CT克服了常规CT对颈动脉海绵窦瘘直接征象的显示并不满意的弱点,可清楚显示颈动脉海绵窦瘘瘘口的位置和大小,同时可以有效地评价Willis环的功能,可为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肺结核的不典型CT征象分析

    作者:陈智慧;冯远贞;司徒敏婷;刘红宣

    目的 提高对肺结核的不典型CT征象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53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肺结核患者的CT检查资料.结果 53例不典型肺结核中,肺实变型31例,孤立性结节或肿块型14例,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8例.结论 肺结核CT表现多样,部分不典型表现与肺炎、肺癌鉴别困难,仔细分析其细微征象,可提高鉴别诊断准确率.

  • 乏脂肪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

    作者:钱利明

    目的 探讨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14例RAML患者均经腹部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对所有患者RAML病灶的数目、形态、密度、是否合并钙化以及强化型式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经手术和病理学确诊.结果 多数病灶为边界清楚的圆形肿物,单发或多发,CT平扫多呈等或高密度影,本组病例未见瘤内钙化灶.所有患者的RAML病灶在动态增强的皮质期与实质期均表现为均匀的持续性强化.结论 乏脂肪RAML病灶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实性肿块,少有钙化.CT观察病灶的形态,密度及强化形式等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提高其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 尘肺CT扫描方案的探讨

    作者:李艳;成启华;杨永贵;朱柳红;许志坚;郭岗

    目的 比较常规剂量CT、低剂量CT及高分辨率CT(HRCT)3种扫描方案对尘肺的诊断能力,以期确定佳方案.方法 37例经专业机构确诊的尘肺患者均经常规剂量CT、低剂量CT及HRCT 3种方案扫描.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与比较该3种方案对尘肺特征性表现,小阴影、大阴影及进行性团块状纤维化(PMF)及纤维化早期表现及合并症的检出率.结果 3种扫描方案对小阴影、大阴影及团块状纤维化(PMF)的检出例数相符,均为36例、20例及16例,而对于大、小阴影及PMF周围的瘢痕肺气肿、肺纹理扭曲等征象,以HRCT显示较清晰.HRCT对早期肺间质纤维化,诸如胸膜改变、小叶间隔增厚、小叶肺气肿及蜂窝状影的显示例数显著多于其他两组(P<0.05).除肺气肿外,3种方案对其他合并症肺结核、肺癌及呼吸系统感染等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均可用于尘肺的普查与诊断,为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应尽可能采用低剂量CT扫描.而对于肺间质改变的观察,HRCT应作为首选方案.

  • 血管源性急腹症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作者:黄建康;吴志娟;朱玉春

    目的 探讨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血管源性疾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手术确诊的35例血管源性急腹症的CT表现,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及利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重建的图像,如多平面重建法(MPR)、曲面重建法(CPR)、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成像法(VR)、表面遮盖法(SSD)进行血管成像.结果 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栓13例,夹层动脉瘤10例,肠系膜扭转伴肠梗阻3例,腹部动脉瘤3例,外伤致肠系膜血肿3例,腹部动脉血栓3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平扫联合增强扫描,结合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快速显示血管源性急腹症的病因、部位及范围,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螺旋CT对腹部空腔脏器穿孔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树荣;任建英;魏太生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腹部空腔脏器穿孔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腹部空腔脏器穿孔的CT表现,所有病例经临床及手术证实.结果胃、十二指肠穿孔6例,空回肠穿孔6例,结肠穿孔4例,子宫积脓自发穿孔1例,膀胱自发性破裂1例.主要CT征象有:肝上间隙积气(14例)、肝下间隙积气(8例)、肝圆韧带裂隙积气(4例)、穿孔脏器局部积气(17例)、腹腔积液(13例)、肠壁局限性增厚(9例).结论 CT可直观地显示腹膜腔、腹膜后腔游离气体,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并可为明确穿孔部位、病因、合并症提供较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 胸段食管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与分布特征

    作者:邵元伟;刘廷洲;姜鹏;张华全

    目的 通过对胸段食管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转移CT影像分析,探讨其分布特征.方法 对110例经病理及影像随诊证实胸段食管癌转移性淋巴结的位置、大小、数目、形态及强化特征进行分析.淋巴结根据美国胸科协会(ATS)的纵隔淋巴结分组标准及颈腹部淋巴结分组标准分为15组,设定淋巴结直径大于1.0 cm为转移淋巴结.结果 110例胸段食管癌中,共观察到231枚转移性淋巴结.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以右下气管旁组、主肺动脉窗组、隆突下组多,其次为右上气管旁组、右锁骨上组、胃左动脉旁组及腹腔干旁组.中上段食管癌注意观察右上气管旁组及右锁骨上组,中下段食管癌注意观察胃左动脉旁组及腹腔干旁组.结论 螺旋CT可以准确显示颈胸腹三野淋巴结转移的分布特征,为临床分期及选择合理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 低剂量数字化X线摄影在尘肺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孙政文;杨永贵;吴连伟;郭岗

    目的 探讨低剂量数字化X线摄影在尘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由本市专业诊断组诊断的尘肺患者分别进行常规剂量与低剂量曝光胸部X线检查,并对比分析影像资料.结果 常规剂量组与绝大多数低剂量组的区域密度值大都落在正常范围之内,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2例尘肺患者由于严重肺气肿,区域密度值落在正常范围之外.结论 低剂量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既减少了患者的受检辐射剂量,同时获得了接近常规胸部摄影的图像质量,满足了尘肺诊断的要求,又提高了社会效益.

  • 支架技术在颅内复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徐高峰;左其龙;高阳;王成虎;吉洪海;朱兴龙;徐龙湘

    目的 探讨支架在颅内复杂动脉瘤中的治疗技术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支架技术辅助栓塞治疗的3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宽颈动脉瘤28例,梭形动脉瘤3例)的临床资料.术中将支架引至动脉瘤处释放支架覆盖动脉瘤颈,并结合弹簧圈栓塞术.结果 31例共置入支架32枚,其中Enterprise支架24枚,LEO支架5枚,Solitaire AB支架3枚.采用单纯支架置入技术2例,此2例微小动脉瘤术后见瘤腔内造影剂滞留.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29例,其中支架先释放技术7例,支架后释放技术22例,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组取得满意疗效.术后即刻栓塞结果按改良的Raymond分级:动脉瘤体完全栓塞20例(Ⅰ级),瘤颈残留7例(Ⅱ级),瘤体显影2例(Ⅲ级).随访1~6个月未发生再出血及缺血并发症.结论 支架辅助栓塞技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提高动脉瘤栓塞的致密程度,采用支架后释放技术使绝大多数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成为可能.

  • 小肠内疝CT表现(附11例分析)

    作者:乔智红;王家强;许际华;蒋恒发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小肠内疝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1例经手术证实的小肠内疝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全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1例患者均有小肠梗阻的CT征象,表现为不同程度肠管或肠袢聚集、移位,肠系膜血管走行异常,腹腔积液等.结论 小肠内疝的CT表现具有—定特征性,对于进一步提高该病诊断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实用医学影像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