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实用医学影像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Imaging 실용의학영상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影响因子: 0.7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6817
  • 国内刊号: 14-128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2-195
  • 曾用名: 医学影像杂志
  • 创刊时间: 200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戴苏华
  • 类 别: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期刊荣誉:
  • 乳腺良恶性病变的CT鉴别诊断

    作者:曾志文;夏斯军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2例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其中,恶性肿瘤14例(8例乳腺癌,3例导管癌及3例浸润癌)和良性病变8例(2例乳腺增生,4例乳腺纤维瘤,1例乳腺炎及1例男性乳房发育异常)均经16层螺旋CT(MSCT)扫描.4例又经对比增强CT扫描.对所有患者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CT扫描证实,乳腺癌性病灶表现为不规则形肿块伴周边毛刺,病灶内钙化,局部皮肤凹陷,乳头内陷,腋窝淋巴结肿大.乳腺增生表现为乳腺组织中致密影,密度等同于周围腺体.乳腺纤维瘤表现为圆或椭圆形边缘光滑的肿块影,密度均匀,部分病灶有强化.乳腺炎表现为片状不规则致密影,边缘模糊,内见低密度脓肿形成.结论 多层螺旋CT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 口服等渗甘露醇螺旋CT肠造影对小肠肿瘤的诊断应用

    作者:鲁观春

    目的 评价口服大剂量2.5%等渗甘露醇螺旋CT小肠造影(SCTE)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小肠肿瘤患者每人口服2.5%等渗甘露醇约1000-1500mL后,肌注20mg山茛菪碱注射液,10-15min后行螺旋CT三维扫描,分析不同小肠肿瘤的表现,并比较42例常规CT扫描与SCTE的诊断结果.结果 36例患者除2例回育部充盈欠佳外,其余34例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肠腔充盈良好,对肿瘤的显示、衬托满意.SCTE检查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4.4%(34/36),高于常规扫描78.57%(33/42).结论 SCTE是一种简便、安全、非侵袭性,有效评价小肠肿瘤的方法,能明显提高肿瘤的检出率.

  • 高血糖合并隐匿性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研究

    作者:原杰;张红霞;唐笑先;柳洁

    目的 在2型糖尿病(DM)及糖调节受损(IGR)隐匿性冠心病患者中进行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研究,明确64层CT对高血糖合并隐匿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4月至2011年6月山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20例,包括DM53例和IGR67例,所有患者均完成一般体格检查、血糖、血脂、血压及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血管阻塞面积大于等于50%者推荐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PCI)术.结果 所有患者中38例(31.7%)存在显著的冠状动脉狭窄,其中DM患者25例(47.2%),IGR患者13例(19.4%),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DM者较IGR者不仅冠脉狭窄、钙化斑块的发生率显著升高(50.8%vs27.4%,P<0.05),而且发生多支病变者也显著增多,但二者间软斑块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作为一项无创的检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分辨冠状动脉硬化的程度,而且能够区分斑块的类型,对于指导DM及IGR合并隐匿性冠心病患者下一步进行冠心病阻断治疗或进行冠脉血运重建其有重要意义.

  • 多层螺旋CT对食管壁内血肿的诊断价值

    作者:郭东强;赵宏光;史晋伟

    目的 通过分析食管壁内血肿的CT征象,提高CT对该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收集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至2011年6月经临床随访证实为食管壁内血肿的15例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在CT像上食管壁内血肿11例表现为管壁偏心性增厚,4例表现为同心圆形增厚,管腔狭窄;5例食管壁内血肿患者病变范围累及食管下段,10例累及食管中下段.结论 多层螺旋CT在评价食管壁内血肿的形态、严重程度及累及范围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纤维母细胞型脑膜瘤在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上的表现

    作者:祁建军;李星;贾焕英;高向东;苏晋生

    目的 探讨纤维母细胞型脑膜瘤在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DT MRI)上的表现.方法 对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纤维母细胞型脑膜瘤与20例其他亚型脑膜瘤患者的DT MRI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例纤维母细胞型脑膜瘤中,DTI纤维示踪图像1例表现为"花簇样",1例表现为"线团样".20例其他亚型脑膜瘤DTI张量纤维示踪图像未见上述征象.结论 脑膜瘤DTI纤维示踪图像显示的"花簇样"、"线团样"表现,提示纤维母细胞型脑膜瘤的诊断.

  • 全髋置换术后首次X线平片在评估假体稳定性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子敏;王毅;温健雄

    目的 研究全髋置换术后首次X线平片在评估假体稳定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初次全髋置换术患者53例,观测术后首次术侧髋关节正位片中假体周围骨质情况、人工髋臼的前倾角和外展角、假体柄位置;与其后1a内复查片对比,观察假体的变化.结果 术后1a内发生假体不稳定共6髋,其中脱位3髋,假体周围骨折1髋,假体与骨界面之间出现连续宽度大于等于2mm的透亮线2髋.术后首次X线平片中的假体周围骨质情况、人工髋臼的前倾角和外展角、假体柄位置均与假体稳定性的判断密切相关,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首次X线平片能预测短期内发生假体不稳定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数字化X线摄影在探测肋骨骨折中的优势

    作者:李晶;商慧兰;续晋铭;张宪法;翁晓波;茅纪文

    目的 确定数字化X线摄影(DR)对探测肋骨骨折的优势.方法 100例临床高度怀疑肋骨骨折患者(男43例,女57例,年龄28-76岁,平均54岁)均经胸部DR检查.摄影操作包括进行常规肋骨双斜位拍摄,采用自动程序曝光,运用窗口技术显示肋骨骨折的部位、数量.结果 在100例患者中,DR检出76例肋骨骨折,其中,单纯骨折75例(单发23例,多发52例)和肋骨骨折并发气胸1例.12例原始图像未见明显骨折的患者,其中包括5例膈下肋骨骨折和7例无错位的不完全性肋骨骨折,通过DR图像后处理系统调节图像的窗位窗宽,骨折的征象明确显示.结论 DR在探测肋骨骨折,尤其是对无错位的不完全骨折,其有明显优势,可作为首选方法.

  • 彩超检测双侧椎动脉血流总量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价值

    作者:范明;李妍;牛明华;牛智平;郑富春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椎动脉血流总量(S-BFV)为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提供可靠的量化依据.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VBI组51例,VBI伴颈动脉硬化组33例及健康对照组84例的S-BFV,均做配对t检验.结果 VBI组、VBI伴颈动脉硬化组与对照组的S-BFV有显著差异(P<0.001),但VBI组与VBI伴颈动脉硬化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S-BFV可作为VBI的量化诊断依据.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丁表现

    作者:龚蓉;韩国武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手术病理证实的SPTP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结果 研究证实,所有的SPTP病灶均由不同比例的实性与囊性成分构成,在11例中,囊实性结构比例相仿者6例,囊性结构为主者4例,实性结构为主者1例.肿块均为囊实性,伴发钙化4例.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各期均无强化.结论 SPT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点CT可较好地作出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

  • 64层螺旋CT血管探针技术在颈部动脉狭窄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陈洪亮;张君海;林川;梁旭;曾宪辉;喻洪亮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探针技术(vessel probe,VP)对探测颈动脉狭窄程度、累及范围及斑块性质的能力,并与常规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相比较.方法 35例颈部血管CTA证实有颈动脉斑块患者均经G4层螺旋CT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双侧椎动脉VP重组,以自动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累及范围及斑块密度.获自VP的全部测量数据是回顾性分析的,并与MPR、CPR的测量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 VP与MPR、CPR在探测颈动脉狭窄程度、累及范围及确定斑块性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例双侧颈动脉及椎动脉有斑块血管共84支,累及范围介于5.0-59.0mm.大多数患者以局限性、混合性斑块及轻度血管狭窄为主.结论 64层螺旋CT时间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高,VP自动分析血管快速、可靠,能准确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累及范围及斑块性质,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

    作者:严继萍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乳头状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根据手术结果将术前超声有无局灶性病灶及局灶性病灶的超声表现进行分型,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手术证实74例有87个病灶,其中9例彩超检查无阳性发现,33例为囊实性混合性回声灶,21例为单纯导管扩张,11例表现为实性结节;21个病灶内检出彩色血流信号.结论 提高对典型和不典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表现的认识,掌握检查技巧,有利于提高显示率,更好地服务临床.

  • IVU、SCTU及MRU对梗阻性尿路疾病诊断能力比较

    作者:刘斌;李星;苏晋生;高向东;马登峰

    目的 比较静脉肾盂造影(IVU)、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SCTU)及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对梗阻性尿路疾病的诊断能力,为临床选择合理检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62例经手术病理或经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梗阻性尿路疾病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均行IVU检查,25例患者行SCTU检查,49例患者行MRU检查,12例患者同时行上述3种方法检查.结果 8例肾盂-输尿管移行部狭窄,IVU显示2例,7例包括IVU未显示病例MRU可清晰显示,1例CTU显示不清,不能明确诊断;19例输尿管结石病例,IVU显示9例,10例IVU未显示梗阻原因患者行CTU检查均清晰显示,13例行MRU检查,7例显示;15例输尿管肿瘤,7例行CTU检查,12例行MRU检查均显示清晰;11例输尿管外源性压迫或侵犯病例,IVU表现为肾积水,3例行CTU检查,10例行MRU检查均可清晰显示;9例输尿管炎性病变,IVU表现为肾积水,4例行GTU检查,2例显示清晰,2例与肿瘤不易鉴别,7例行MRU检查,均显示清晰.结论 IVU在梗阻性尿路疾病中主要用来筛查,当怀疑梗阻原因是结石引起时,应首选CTU检查,当怀疑梗阻原因是先天狭窄或肿瘤性病变时应首选MRU.

  • 钼靶乳腺摄影与高频超声诊断乳腺隐匿性病变的可行性及其互补作用

    作者:王翠红;胡大章;周轶群;吴婷;张春宝;俞士友;陈华芳;周雪梅

    目的 探讨钼靶摄片和超声影像对乳腺隐匿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以及互补作用.方法 收集69例乳腺隐匿性病变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同时接受了全数字乳腺钼靶摄片和高频超声影像检查,其中至少有一种诊断结果为BI-RADS 4-5级,并且均有细针立体定位手术活检病理诊断结果.结果 69例中分别有63例和22例被钼靶和超声诊断为BI-RADS 4-5级,而两种诊断均为4-5级的有16例.69例中32例活检病理证实为乳腺癌.63例乳腺钥靶诊断为4-5级病例中有31例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而6例诊断为0-3级的病例中仅有1例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该病例被超声诊断为5级;超声诊断为4-5级的22例病例有14例为乳腺癌,而另外47例超声诊断为0-3级的病例中有18例病理证实为乳腺癌,两种检查方法对乳腺癌的检出率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X2=11.19,P=0.004).结论 钼靶摄片对诊断乳腺隐匿性病变是否为癌的可靠性要显著优于超声影像,但是两者联合则能提高其检出率.

  • 按患者体重分期注射造影剂方案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杜国忠;黄裕宏

    目的 评价按患者体重设计的分期注射造影剂方案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CA)中的应用,并与传统注射法比较.方法 100例拟接受MSCTCA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注射组(共50例,先注射造影剂85mL,后注射生理盐水30mL)和分期注射组(50例).分期注射组按患者体重(<60,61-74,>75kg)又分为3个亚组.3亚组患者均接受3期注射:1期,均注射生理盐水16mL;2期,分别注射造影剂70,75和80mL;3期,分别注射造影剂与生理盐水(3:7)混合物30,30和40mL.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医师盲法评价冠状动脉各分支(15节段)显示情况与图像质量,并比较两种注射方案的差异.结果 分期注射组中右冠状动脉(RCA)远段、右后降支(RPD)、左前降支(LAD)远段、第一第二对角支(D1、D2)、左回旋支(LCX)远段、左室后支(LVP)及左后降支(LPD)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传统注射组(P<0.05),但是两组间RCA近段、RCA中段、左主干(LM)、LAD近段与中段、LCX近段及钝缘支(BE)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MSCTCA中,分期注射方案较传统注射法明显提高了冠脉动脉远端分支的强化程度,提供了更好的图像质量,因而能更好地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 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隐匿性骨折的应用价值

    作者:段建航;席德彦;朱坤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MPR、SSD、VR)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96例经X线平片(CR)检查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骨折的急性外伤患者于外伤后1-7d均经16层螺旋CT各向同性容积扫描,图像拆薄重建,传入vitrea工作站处理,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共同调整、浏览MPR、SSD、VR及斜面MPR图像,以明确有否骨折.结果 经16层CT扫描后处理重建确诊骨折56例,其中,眼眶内壁骨折6例,下颌骨颏部3例,枕骨2例,肩胛骨2例,腕骨5例,肋骨7例,胸椎横突3例,骨盆9例,股骨颈4例、胫骨9例,足跗骨6例.本组16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对隐匿性骨折检出率为58%.结论 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尤其是MPR成像显著提高了细微骨折的检出率,是诊断隐匿性骨折有效而可靠的检查方法.

  • 非增强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的可行性

    作者:吴俊;杨瑜;王葵;刘攀

    目的 探讨非增强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诊断急性腰腹痛或怀疑泌尿系结石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30例临床急性腰腹痛或怀疑患有泌尿系结石而未进行过螺旋CT扫描的患者进行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扫描层厚10mm,重叠重建1mm,并进行MPR等后处理.对获得的图像进行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分析.结果 图像经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进行了评估,所有低剂量扫描图像均获得成功.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中30例患者检出35枚结石,敏感性100%,准确性96.5%.结论 研究表明,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于泌尿系结石的诊断是安全并且敏感的,同时较常规剂量扫描明显减少了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 心脏MR反转恢复序列在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星;苏晋生;高向东;李静;黄文;祁建军;马登峰;刘斌

    目的 分析磁共振反转时间(TI)的反转恢复技术的原理及特性,探讨其在心肌梗死中判断心肌存活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相关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技术获得的磁共振心肌梗死图像30例并总结其图像特点.结果 在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技术比较其图像质量及心肌与血池对比程度,显示对于坏死心肌判断TI时间的选择,TI=280-320ms时图像质量佳.结论 在磁共振心肌活性成像的临床应用中,应恰当、合理地选择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技术才能获得佳的心肌与血池对比的图像,才更利于心肌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CT导向经皮肺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效果

    作者:滕国春;纪文华;白志勇;高连珠;陈晶露

    目的 探讨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和体会.方法 66例经CT导向做肺穿刺活检的患者,肺内肿块为62例,胸膜病变2例,肋骨及胸腺病变各1例,采用切割针和抽吸针.结果 经一次穿刺成功诊断59例.穿刺后病理怀疑肺鳞状细胞癌,结果为肺脓肿1例;第一次穿刺假阴性6例,其中有2例再次穿刺成功诊断为肺腺癌和鳞状细胞癌.本组穿刺活检总的成功率为92.4%.结论 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CT的准确定位和良好的穿刺技术及病理科的配合和熟练的技术操作是提高活检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 下肢动脉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方法的探讨

    作者:贾慧娟;郭芸;秦雷;魏里;付玉存

    目的 探讨小剂量团注试验技术在下肢动脉CTA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临床怀疑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AOD)患者均经下肢动脉64层螺旋CTA扫描.其中,触发组18例,采用自动触发扫描技术;试验组20例,采用小剂量(对比剂20mL)团注试验技术,根据膝关节水平动态扫描峰值时间确定CTA扫描延时点及扫描持续时间.每组CTA图像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根据以下3个方面进行评价:(1)VR及断层图像显示远分支血管的级别;(2)MIP及断层图像显示动脉边缘的光滑度;(3)3级(股浅动脉中段、胫前动脉中段、足背动脉)动脉的CT值,比较2组患者的CTA图像质量并做X2检验,P值小于0.05可认为是显著性差异.结果 股-腘动脉段触发组达标例数15例,不达标例数3例;试验组达标例数16例,不达标例数4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85,P>0.05).小腿动脉段触发组达标例数10例,不达标例数8例;试验组达标例数17例,不达标例数3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44,P<0.05).足背动脉段触发组达标例数8例,不达标例数10例;试验组达标例数15例,不达标例数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76,P<0.05).结论 小剂量团注试验法较自动触发扫描法在显示下肢膝关节以下动脉图像上更有优势.

  • Hologic全数字化乳腺机的技术原理及临床应用

    作者:孙爱先;王晓强;张霖

    近年来乳腺疾病逐年增多,尤其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严重危害到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而且发病年龄越益提前.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全球控制乳腺癌的主要策略之一.X线筛查正是通过对乳腺癌自然病程的干预,而达到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作为一种筛查工具,必须具备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安全、简单,患者和临床医生能够接受.

  • 女性尿道内结石影像表现1例报告

    作者:韩伟宏

    患者女,33岁,4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痛,排尿困难,伴尿频、尿线变细、下腹部憋胀、腰困等症状,无明显肉眼血尿,无发热,来我院就诊.B超提示:尿道内口团块状强回声.腹部X线平片见:耻骨联合处有一纵行线状,两端为高密度细柱状金属异物影,形状似被拉直的"V"型节育器,其下端与密度较淡的长块状影相重叠(见图1).X线诊断:尿道内节育器,尿道结石.追问病史:患者于6a前在当地医院曾上过节育环,上环后生有一男一女,节育环一直未取出.

  • 重视四肢隐匿性骨折特殊体位投照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善义;张锋

    四肢骨折是急诊医学中为常见的创伤性疾病,目前尽管CT、MRI已较为普及,在骨关节外伤的检查应用也越来越广泛[1-2],但是在尚不具备这些大型设备的基层医院,还是主要依靠传统X线摄影进行检查与诊断,且传统X线摄影仍为骨关节外伤首选检查方法.在常规投照位置检查后未发现异常或发现可疑异常征象时,应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进一步加摄特殊体位或专用摄影位置予以明确.现根据16例患者临床应用经验,结合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概念及其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肖建伟

    易损斑块在急性心脏事件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对其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利用新的医学影像技术研究易损斑块已经成为心脏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易损斑块的基本特点、主要机制、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女性盆腔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高海燕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MR DWI)是目前唯一能在活体上进行水分子扩散测量,分析病变内部结构及组织成分,反映活体组织功能状态的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该技术在女性盆腔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本文就该技术在女性盆腔病变检出、术前分期、评价淋巴结转移、肿瘤放化疗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实用医学影像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