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实用医学影像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Imaging 실용의학영상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影响因子: 0.7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6817
  • 国内刊号: 14-128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2-195
  • 曾用名: 医学影像杂志
  • 创刊时间: 200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戴苏华
  • 类 别: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期刊荣誉:
  • 椎管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

    作者:王荣靖;何文通

    目的探讨椎管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CT确诊的89例102个椎管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常规行L3~L4,L4~L 5,L 5~S1椎间盘CT横断扫描.结果发生于L3~L4椎间盘为47个,L4~L5为43个,L 5~S1为12个.102个椎管外型腰椎间盘突出中,远外侧型67个,侧前突型13个,前突型22个,除可见突出物的直接征象外,还可见椎管外段脊神经根、腰大肌及前纵韧带受累.结论椎管外型腰椎间盘突出应引起足够的重视,CT对其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诊断

    作者:彭加友;樊长姝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MFH)影像表现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确诊为BMFH的X线、CT及MRI表现.结果4例侵犯单骨,2例侵犯多骨.溶骨型4例,混合型2例.股骨下端3例,肱骨上端1例,楔骨1例,横突1例,共侵犯12个骨骼.6例均有骨及骨皮质明显破坏,以溶骨性破坏为主,2例病灶周围有轻度骨硬化.全部病例均有软组织肿块,巨大肿块2例,局限性肿块4例,1例肿块内可见散在小钙化影.全部病例未见骨膜反应,3例合并病理性骨折.结论原发性BMFH好发于长骨干骺端或骨端,多见于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虫蚀状或大片状溶骨性骨质破坏,巨大软组织肿块,无骨膜反应,是其影像学特点,诊断需密切结合临床和病理.

  • PACS及其在影像科图像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杨凯;江泓;谈旭东;奚建威;岳建国

    目的初步探讨图像存档及通信系统(PACS)应用于影像科图像管理的价值.方法比较影像科PACS与传统法两种完全不同的图像管理模式.结果通过比较显露出传统胶片管理模式的诸多缺点,PACS是目前好的图像管理模式.结论随着现代化医院影像科的发展,PACS图像管理模式必将取代传统的胶片管理模式,医学影像的"无胶片"时代已悄然来临.

  • 数字化与普通X线钡餐检查对诊断食管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作者:朱桂忠;尹成方;路学美;廉东升;赵慧娟;王玲

    目的确定数字化X线钡餐检查在食管型颈椎病诊断中的优越性.方法60例食管型颈椎病患者均经数字化X线钡餐检查及普通X线钡餐检查.结果数字化X线钡餐检查诊断56例,其准确性为93%,普通X线钡餐检查诊断45例,其准确性为75%.数字化X线钡餐检查比普通X线钡餐检查能更及时、准确、清晰地显示下咽部,颈段食管后壁弧型压迹,食管黏膜,以及颈椎前缘骨质增生.结论在食管型颈椎病的诊断中,数字化X线钡餐检查准确性明显高于普通X线钡餐检查.

  • CT定位导向下软组织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高建华;张迎光;张瑞平

    目的探讨在CT导引下半自动活检枪经皮软组织活检术对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提高CT导向经皮穿刺活检技术的水平.方法采用Toshiba X vision螺旋CT机和Siemens Emotion 6型多层螺旋CT扫描仪及半自动活检枪(16 G~22 G),对100例胸、腹部占位性病变患者行CT导向经皮穿刺活检术.病灶直径1.5 cm~11.7 cm.结果99例患者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99%,其中,93例取得满意的细胞和组织学材料.本组患者均未发生与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CT导向经皮半自动活检枪穿刺活捡成功率和确诊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是胸、腹部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诊断

    作者:方文辉;刘国瑞;郑文斌;李仰康;郭岳霖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32只眼)资料完整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和CT检查资料.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典型临床表现为白瞳、眼球突出等,CT表现为:a)眼球后部软组织肿块;b)点状、斑片状钙化,钙化率93.8%;c)眼球突出;d)视神经增粗,眼环增厚,提示球外蔓延.结论CT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及分期有重要价值,瘤体内钙化斑是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特征性CT表现.

  • 孤立性纤维瘤临床及影像诊断探讨(附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曾效力;樊长姝;秦红卫;陈艺莉;何秀珍;谭光明;高承亚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穿刺活检与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性纤维瘤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作文献复习.结果孤立性纤维瘤在临床上可无临床症状或因肿瘤压迫出现不典型症状,发生于胸膜的巨大孤立性纤维瘤可以合并低血糖症.在超声上表现为不均匀中等或中低回声;在X线平片上表现为均匀致密的孤立性肿块;在CT上1例表现为巨大囊实性肿块,增强后实性部分中度强化,另1例为均匀致密的软组织肿块;在MRI上肿瘤实性部分表现为在T1WI上呈中、低混杂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肿瘤内可见明显囊变区.结论孤立性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疾病,必须结合既往病史、临床症状、各种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才有可能作出准确的诊断.

  • 盆腔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绒毛膜癌

    作者:余宏建;刘鹏程;杜端明;陈在中

    目的探讨经盆腔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绒毛膜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静脉化疗无效的绒毛膜癌患者经盆腔动脉插管灌注5-氟尿嘧啶和更生霉素行肿瘤化疗和明胶海绵肿瘤血管栓塞.随访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变化情况,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3例患者治愈,其中,有2例保留生育能力,3例病灶稳定,随访无复发.结论盆腔动脉化疗栓塞是治疗绒毛膜癌的有效手段,化疗副反应小,安全可靠,可保留患者生育能力,尤其适用于静脉化疗无效的患者.

  • 低场磁共振成像在半月板损伤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淑君;张祖建;周鹏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成像在半月板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半月板损伤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病人中半月板Ⅰ度损伤16例(20.5%),Ⅱ度损伤42例(53.8%),Ⅲ度损伤20例(25.6%),其中,水平型损伤13例(65%),垂直型损伤7例(35%);半月板损伤同时伴有前交叉韧带损伤17例,后交叉韧带损伤10例;关节积液48例,髌上囊积液10例,腘窝积液6例;半月板囊肿1例;胫骨平台骨折19例,股骨髁骨折11例.结论低场MRI易于显示半月板损伤,准确性高,且为无创性,是诊断半月板损伤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 B超定位肝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作者:崔燕

    目的对慢性肝炎患者进行B型超声检查,并在B超定位下肝穿刺活检作组织病理学诊断,以明确肝脏的炎症活动分级与肝纤维化程度分期.方法对84例慢性肝炎患者进行超声检查,采取B超定位,组织切割针获取标本,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84例超声诊断轻度肝损伤53例,中度肝损伤18例,可疑肝硬化8例,肝硬化5例.组织病理学诊断:轻度慢性肝炎39例,中度慢性肝炎26例,早期肝硬化12例,肝硬化7例.结论通过超声定位肝穿刺活检作组织病理学诊断,可了解慢性肝炎的病理分级分期,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蒲红;宋彬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1例胰腺癌患者均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别定为30 s(胰腺期)和70 s(门脉期),造影剂用量100 mL(非离子型),高压注射器团注,速率2.5 mL/s~3 mL/s.观察并比较肿瘤及正常胰腺在两期的增强情况.根据CT征象对肿瘤可切除性进行评价,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31例中肿瘤位于胰头颈部19例,钩突部9例,体部3例.发现小胰腺癌3例,直径均小于2 cm.肿瘤一胰腺对比胰腺期与门脉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胰腺期肿瘤增强后呈相对低密度,为特征性CT表现.胰周大血管受侵占不可切除性肿瘤的占62%,胰周小静脉迂曲扩张占32%,肝脏、淋巴结转移灶占38%.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及可切除性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耀纲;卢虹;李家庭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门静脉癌栓患者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观察门静脉癌栓在CT上的表现,并与常规CT表现进行比较.结果所有21例门静脉显示满意,均显示了癌栓所在部位门脉阻塞征象,13例显示了肝门部侧支血管.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是诊断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尤其在显示侧支循环方面有很大优越性.

  • 螺旋CT在髋臼骨折的应用

    作者:仇红;王彦华;孙晓玮

    目的探讨螺旋CT在髋臼骨折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X线、螺旋CT证实的髋臼骨折患者72例影像资料.结果所有病例螺旋CT扫描及重建均能显示骨折.横断面图像可以显示髋臼顶的骨折及移位、髋臼后壁骨折、受累范围及关节移位.三维重建立体地显示了骨折线走形方向、骨碎片及股骨头移位情况.结论螺旋CT对于术前充分了解损伤情况,制定严格的手术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螺旋CT是髋臼骨折术前常规的检查手段.

    关键词: 螺旋CT 髋臼 骨折
  • 螺旋CT多种成像技术对小儿气道异物的诊断

    作者:饶建华;马存文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小儿气道异物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8例小儿气道非金属异物患者的螺旋CT表现.结果薄层横断位像能提示病变所在部位.MPR像直观显示异物大小、密度及气道管壁形态.SSD,RT3D像立体地显示异物与气道的形态及关系.其他技术可验证上述所见.CT显示完全阻塞11例,部分阻塞7例.病变呈软组织或稍高密度的不规则或圆形腔内病变.并可见肺内炎症、肺气肿、肺不张、纵隔移位及双边影、胸壁双边影等间接征象表现.结论螺旋CT多种技术方法成像显示小儿气道异物直观准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异物 气道 儿童 螺旋CT
  • 胸壁结核的CT诊断和分型

    作者:王荣品;杨明放;邓奇平;侯建元;秦华

    目的总结分析31例胸壁结核(不包括胸椎结核)的CT征象并探讨其CT分型,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方法收集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31例胸壁结核患者的资料,回顾性总结分析CT影像特征.结果按照病变的CT表现分为4型,Ⅰ型:胸膜结核球,12例;Ⅱ型:肋骨或胸骨结核,7例;Ⅲ型:胸壁前部结核性脓肿,8例;Ⅳ型:全胸壁结核,4例.结论CT能清楚显示胸壁结核的累及范围和密度变化,有利于病变定性和鉴别诊断,并能够准确地提供分型.

  • MRI增强扫描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牛磊;周洁;马俊

    目的总结磁共振增强扫描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重要价值.方法脑转移瘤32例,均经病理和临床证实,全部病例均做了Gd-DTPA增强前后扫描.结果脑转移瘤单发15例,多发17例,发生在幕上26例,幕下6例,幕上幕下并存4例.病灶大径在0.5 cm~6 cm,平均2.4 cm.发现病灶数:T1WI 40个,T2WI 56个,增强后发现116个.结论增强扫描发现的脑转移瘤病灶明显多于平扫,并且能分清病灶与瘤周水肿的界限,从而明确其发生的部位、数目、形态、和大小,结合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容易作出正确诊断.

  • 下肢静脉曲张的X线影像分析

    作者:林杰;岳文君;张福州

    目的评价下肢静脉造影对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了110例(192条)下肢静脉曲张经顺行静脉造影的X线表现.结果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43条(占74%),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3条(占7%),单纯下肢浅静脉功能不全25条(占1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后遗症11条(占6%).结论下肢静脉造影是诊断下肢静脉曲张既实用又可靠的方法.

  • 影像教学资料数据库的创建体会

    作者:苏满玉;张保庆;王继平

    目前,医学影像设备的数字化已逐步成为影像科室的必然发展趋势,同时在客观上医学影像的诊断以及报告的书写必须计算机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换句话说,没有数字化,就没有21世纪影像学的发展.

  • 体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作者:陈保民;崔淑敏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普通放疗相比突出特点是照射野小、剂量高、剂量梯度大(在射野边缘附近每毫米距离剂量变化为递降10%~15%).通过适形性放疗可以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组织的照射量,同时给予肿瘤精确高剂量.因此,定位精度和治疗精度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A&QC)显得非常重要.

  • 肝胆管囊腺癌1例报告

    作者:赵立武

    1一般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包块,近期包块增大来我院就诊.查体:右上腹可触及一软性包块,大小约3 cm×5 cm,质软有弹性,边界清,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肝功能均正常.

  • 双侧自发性气胸伴左膈疝1例

    作者:刘永清;林波

    患者,女,52岁,因突发呼吸困难5 h入院,既往有肺结核病史20 a,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0 a.X线表现:右肺外带异常透亮,并见压缩肺组织边缘,肺压缩约50%,压缩之肺组织上部见致密斑点影(见图1).气管纵隔明显左移,左膈明显升高达左胸中部,经透视证实为左膈疝,疝入胸腔组织为胃(见胃泡).左肺野上部透亮度明显增加,并见清晰光滑边缘,结合透视证实为左肺自发性气胸.双侧胸廓较对称,未见明显塌陷改变.

  • 右腓骨下端巨大外生性骨软骨瘤1例

    作者:王海利;洪剑;唐平原

    患者,男,46岁,20 a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外踝有一约0.5 cm×0.5 cm肿物,质硬,无压痛,近2 a肿物增长加快,即来我院就诊.查体:右外踝可见一约3 cm×3 cm×3 cm的肿物,质硬,无活动度,无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局温不高,右踝关节活动良好.X线摄片检查:右腓骨小头后外可见一约3 cm×3cm×3 cm的骨样密度影(见图1),其压迫临近之胫骨,底部呈蒂状与骨干相连(见图2).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 外伤性气颅CT征象分析

    作者:王雪松

    外伤性气颅在颅脑损伤中并不少见,CT检查能明确外伤性气颅的部位、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总结分析我院2000年至2004年33例外伤性气颅CT征象现报道如下:

  • 实时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液或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

    作者:牛惠萍;杜起军;任路平;马素芳

    我院B超室自2001年3月至2004年6月对17例肝脓肿患者采用实时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液或置管引流,同时用0.25%甲硝唑及敏感抗生素溶液冲洗脓腔治疗肝脓肿,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作者:张洪英;李东升;杨炯达

    颅内动脉瘤早由Morgagni从尸解中发现(1761年).后于1851年Vorchow对小的动脉瘤进行了描述[1],继而由Hutchinson做出了第一个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2].1923年Symonds提出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原因.自1927年Moniz应用颈动脉造影术诊断颅内动脉瘤(以下简称动脉瘤)后,动脉瘤才正式成为一个临床病症.动脉瘤的早期研究,Dandy为确立本病的诊断和处理进行了大量的工作[3].全世界范围内对动脉瘤的认识逐渐深入,各国的医学工作者不断完善和发展着动脉瘤的检查和治疗,特别是检查手段,近20 a来有了较大的发展.国内在这方面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就其临床诊断水平基本与国际水平相当.以下就颅内动脉瘤及其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实用医学影像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