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妇产科学 > 实用妇产科杂志

实用妇产科

实用妇产科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실용부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四川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四川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5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6946
  • 国内刊号: 51-114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妇产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赵霞
  • 类 别: 妇产科学
期刊荣誉:
  • 65例胎儿肾积水的超声诊断与预后观察

    作者:黄湖;王亮;寇红菊;罗洪霞

    目的:探讨胎儿肾积水的超声诊断和预后情况.方法:对65例孕龄33 ~40周的胎儿81个肾积水按肾盂前后径值(APD)法进行分级(Ⅰ级~Ⅳ级),出生后1月、3月、6月超声检查随访肾积水的情况,对疾病进展的患儿随访至10个月,经手术治疗的患儿术后1个月后随访1次.结果:81个肾积水中72个肾积水为生理性(88.9%).Ⅰ级41个肾均于出生后6个月内好转,其中1个月内好转30个肾;Ⅱ级27个肾均于6个月内好转,其中3个月内好转16个肾;Ⅲ级6个肾中有2个进展;Ⅳ级7个肾中5个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肾积水占6.2% (5/81).有进展需继续观察的Ⅲ级和Ⅳ级肾积水各2个,占4.9% (4/81),其他影像学检查均为较轻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暂无手术指征.结论:胎儿肾积水大多数是生理性,仅少部分为泌尿系畸形需手术治疗,且多为Ⅳ级肾积水.超声检查是诊断胎儿肾积水和判断预后佳手段.

  • 改良直接上游法在体外受精中的应用

    作者:金仁桃;王文静;童先宏;吴丽敏;骆丽华;栾红兵;刘雨生

    目的:探讨改良直接上游法在常规体外受精(IV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87个拟行常规IVF周期中,获卵数均不少于8个.将同一来源卵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改良直接上游法处理精液,对照组则采用常规上游法处理.比较两组受精及胚胎发育情况,检测两组受精后3小时氧化损伤相关的脂质过氧化水平.结果:实验组精液与对照组相比,精液密度显著降低(22.7±12.6 vs 28.3±17.8,P<0.01),但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3±13.1 vs80.9±12.5,P>0.05).两组受精率、早补救发生比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3.96% vs 71.82%,6.16%vs 6.16%,98.92% vs 98.63%,56.67%ys 57.21%,P>0.05),两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32.49% vs 30.44%,9.38%vs 10.83%,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丙二醛(MD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23±3.24 vs 18.51±3.55,P<0.05).实验组也未增加污染几率.结论:改良直接上游法用于常规ⅣF周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精液处理方法.

  •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疗效比较

    作者:郑婷萍;孙爱军;王亚平;姜颖;张颖;陈蓉;金丽娜;郎景和

    目的:通过比较撤退性出血情况,探讨不同剂量孕酮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为单中心、随机、开放、前瞻性临床试验.把符合入组标准的80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随机区组法分配入100 mg/d、200 mg/d、300 mg/d、400 mg/d 4种剂量的口服黄体酮治疗组,通过月经卡评分及B超观察撤退性出血情况和用药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结果:入组80例患者,完成治疗74例.经过为期10天的治疗,撤退性出血率100 ng组89.5%,200 mg组94.7%,300 mg组及400 ng组均100%,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9).月经卡评分4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676).结论:综合评价4个剂量的口服孕酮皆可以达到撤退出血的临床疗效.

  • IGF-1及IGFBP-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徐红;郭明华;吕旻彦;何中慧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3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实验组,30例因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术后病理证实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GF-1及IGFBP-3水平,应用荧光PCR法检测IGF-1及IGFBP-3在内膜组织中基因及其产物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IGF-1 mRNA(2.106±4.943)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0.388±0.5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FBP-3 mRNA (0.690±0.564)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1.306±1.39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IGF-1 (76.958±95.600μg/L)在血清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28.474±11.744 μg/L),实验组IGFBP-3血清表达水平(27.260±13.284 μg/L)低于对照组(47.650±25.979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GF-1、IGFBP-3与子宫内膜癌发生有关.检测血清IGF-1、IGFBP-3有助于发现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探索是否可作为其筛查及预后判断指标.

  •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作者:罗雪梅;王晨虹;刘大艳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浆的代谢组变化及代谢组学技术早期诊断重度子痫前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基于高效液相色谱-3200 Q trap质谱的代谢组学方法,检测51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和45例正常妊娠妇女血浆代谢组的变化,运用模式识别方法分析数据.结果:51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和45例正常妊娠妇女经代谢组学方法得到很好的区分,并找到相对应的16个潜在的生物标记物,其中浓度呈下降趋势的代谢小分子有峰89、95、98、118、135、157、187、191、215、240,浓度呈上升趋势的有峰139、155、284、451、837、922.结论:建立的代谢组学方法可以区分重度子痫前期和正常妊娠,综合代谢标记物变化趋势构成重度子痫前期的代谢特征,其对早期诊断重度子痫前期有很好的前景.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临床处理与母儿结局分析

    作者:崔爱民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处理及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4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终止孕周分为3组,A组:28周-31+6周16例,B组:32周~33+6周24例,C组:≥34周24例.结果:A、B、C3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以A组低,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平均期待时间以C组长,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新生儿死亡率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生儿死亡率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终止妊娠前期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需密切监测母胎病情变化,掌握终止妊娠时机极为重要,适当的期待治疗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

  • siRNA干扰Id1表达对卵巢癌化疗耐药性的影响

    作者:史洵玮;何海林;王霞;郑雪莲;李金科;孙红;钟应佳;杨兰;胡丽娜

    目的:利用siRNA技术降低细胞分化抑制因子(Id1)在卵巢癌细胞SKOV3、HO-8910中蛋白水平的表达,并探讨其对化疗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利用Id1-siRNA干扰Id1 RNA水平的表达,采用蛋白印迹实验检测卵巢癌细胞SKOV3、HO-8910中Id1蛋白水平的表达;转染siRNA后,实验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顺铂,部分复孔在加入顺铂的同时各自加入细胞化学通路抑制剂BHA、Sp600125、Necrostain、z-VAD-fmk,培养48小时后分别利用MTT、LDH检测细胞的生存率、死亡率.结果:①卵巢癌细胞株SKOV3、HO-8910中均有Id1蛋白水平的表达.②Id1 -siRNA组中Id1蛋白水平的表达比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中的表达明显降低.③Id1 -siRNA组细胞死亡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④z-VAD-fmk组细胞死亡率明显低于顺铂组,其余各组无明显变化.结论:Id1 -siRNA干扰Id1 RNA水平的表达,降低Id1蛋白水平的表达,通过调节下游的凋亡通路,能有效降低卵巢癌细胞株对顺铂的耐药性.

  • 妊娠时机对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尹玉竹;周水生;吴玲玲;黄建林;张培珍

    目的:探讨妊娠时机对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孕期病情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46例妊娠合并SLE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妊娠时机的不同分为两组:SLE控制期和缓解期达6个月以上怀孕者为指导性妊娠组(32例);SLE活动期怀孕者以及孕期新发SLE的病例为非指导性妊娠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孕期SLE的病情和妊娠结局的不同.结果:①指导性妊娠组孕期SLE的活动率和泼尼松用量分别为15.6%和9.6±1.1 mg/d明显低于非指导性妊娠组100%和24.1±18.2 mg/d(P =0.000,P=0.012).②指导性妊娠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肌酐、抗dsDNA抗体等指标的异常率均较非指导性妊娠组明显降低(P=0.003,P=0.004,P=0.021).③指导性妊娠组无一例母婴死亡;非指导性妊娠组产妇死亡1例,胎儿丢失5例.指导性妊娠组的活产率(100%)较非指导性妊娠组(64.3%)明显升高(P=0.001);胎儿丢失和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分别为0和18.8%,较非指导性妊娠组35.7%和50.0%明显降低(P=0.001,P=0.030).结论:妊娠时机对妊娠合并SLE患者孕期是否出现狼疮活动以及妊娠结局,尤其是胎儿结局影响较大,选择在SLE病情稳定半年以上计划怀孕,妊娠结局较好.

  • NLR检测在子宫内膜异位疾病和子宫肌瘤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作者:程琪辉;张艳珍;张喜平

    目的:探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检测在子宫内膜异位疾病和子宫肌瘤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我院手术并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子宫腺肌病102例(子宫腺肌病组)、子宫内膜异位症4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和子宫平滑肌瘤80例(子宫肌瘤组),以及在此期间健康体检的正常妇女72例(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术前及对照组患者体检时的血NLR、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CA125、CA199值,并比较分析,评价NLR、CA125及CA199在3种疾病的诊断敏感性.结果:3种疾病组血NLR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3种疾病组血N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组Ⅲ、Ⅳ期患者的血CA125值及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两者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各期间血NLR及CA199值及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LR在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瘤都显著升高,表明免疫抑制是这3种疾病的共性.血NLR、CA125及CA1993种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对这3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 卵巢支持莱迪细胞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肖会廷;李斌;李晓光;佐晶;冯晓莉;张蓉;吴令英

    目的:探讨卵巢支持莱迪细胞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62年至2009年诊治的15例卵巢支持莱迪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15例术前均未考虑本病,其中13例有男性化、女性化及去女性化表现.6例女性化表现患者同时合并雌激素相关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14例术中见大体肿瘤,1例因子宫内膜癌手术,术后病理检查发现本病.肿瘤高分化6例,中分化5例(含有网状及异型成分1例),低分化4例.2例低分化肿瘤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分别误诊为卵巢癌及卵巢颗粒细胞瘤.5例患者保留生育功能,其中3例实现生育.8例患者接受分期手术,其中1例术中发现肿瘤大网膜转移.15例中,9例中、低分化者术后接受辅助化疗.随诊2 ~ 34年,14例患者无瘤存活,1例低分化肿瘤治疗后4年复发.结论:支持莱迪细胞瘤难以及时诊断,患者的内分泌表现是提示本病的重要线索.预后良好,对于本病患者可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但需注意低分化肿瘤的复发问题.

  • 胎盘早剥合并胎死宫内分娩方式的探讨

    作者:宋晓晨;魏瑗;赵扬玉;张龑;王永清;王妍;江元慧;王伽略;刘春雨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合并胎死宫内的临床处理方案及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11年7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治疗的胎盘早剥合并胎死宫内患者23例.其中阴道分娩11例(阴道分娩组),剖宫产12例(剖宫产组),比较两组年龄、分娩方式、出血量、产时及产后并发症,评价阴道分娩的安全性.结果:23例患者中,11例(47.8%)行阴道分娩,12例因阴道试产失败或因其他原因直接行剖宫产手术,其中16.7% (2/12)因术中出血多,保守治疗无效而行次全子宫切除术.两组均无孕产妇死亡病例发生;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妊娠次数、产前出血量、产前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91.7%)、出血量( 1986.4±1653.3ml)均高于阴道分娩组的54.5%和928.0±737.8ml,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69;P=0.076).结论:胎盘早剥合并胎死宫内的患者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分娩方式可减少对患者的进一步损伤,阴道试产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分娩方式,可以尝试在严密监测和纠正凝血功能的情况下经阴道分娩.

  • 奥沙利铂、顺铂分别联合多西他赛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根治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华诏召;刘燕;熊员焕

    目的:比较奥沙利铂(OXA)联合多西他赛(DTX)与顺铂(DDP)联合DTX用于Ⅰ B2~Ⅱ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前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Ⅰ B2~Ⅱ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6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采用OT方案(OXA 130 mg/m2+ DTX 75 mg/m2);对照组采用PT方案(DDP 60 mg/m2+ DTX 75 mg/m2),每组在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前各行新辅助化疗2个周期,并比较两组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毒副反应及术后切除子宫标本的病理组织检查情况.结果:①研究组化疗的有效率(97.1%)与对照组(9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新辅助化疗毒性反应:研究组WBC减少(Ⅱ度)发生率(5.7%)和N减少(Ⅱ度)发生率(15.7%)均低于对照组(18.3%和31.7%)(P<0.05);研究组脱发、恶心呕吐和肾脏毒性反应(Ⅰ度和Ⅱ度)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外周神经毒性反应率(Ⅰ度和Ⅱ度)(28.6%和2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7%和0)(P<0.05).③两组术后标本病理组织检查:病理完全缓解率和理想的病理反应率及宫颈间质浸润、宫旁浸润、外科切缘阳性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XA+DTX与DDP+ DTX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对局部晚期宫颈癌均有明显效果,OXA+ DTX方案总体毒性反应低于DDP+ DTX方案,明显改善患者在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 子宫苗勒腺肉瘤1例

    作者:王瑞芬;孙和国;黄坊

    1病例报告患者,50岁,因不明原因出现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4月,妇科检查发现子宫如孕5个月大小,宫腔变形于2009年2月1日收入院.平时月经规律,经期3~4天,周期30天,无痛经.门诊B超检查:子宫前位,上下径113 mm,前后径85 mm,左右径125 mrn,宫颈长26 mm,内膜双层厚8mm,子宫体回声不均匀,见宫内节育器声像,子宫壁见数个低回声区,其一66 mm×54 mm× 65 mm,位于后壁,提示:子宫多发性肌瘤.

  • 彩色多普勒产前检查诊断胎盘植入3例

    作者:杨帆;杨太珠;罗红;游岚岚;张波

    1病例报告例1,32岁,G4P1,因孕23+3周发现前置胎盘于2007年6月5日入院治疗.既往史:12年前行剖宫产手术,有前置胎盘大出血史.超声检查发现:胎儿生长径线与孕周相符,胎盘附着于右后壁,厚4.5 cm,0级,回声极不均匀,内见多个不规则的无回声区,大直径1.5 cm,胎盘下缘完全覆盖宫颈内口,胎盘内血流丰富,见图1.超声检查提示:宫内活胎;中央型前置胎盘;可疑胎盘植入.于2007年9月18日行剖宫产术,术中见:子宫前壁与大网膜广泛粘连,胎盘完全覆盖于子宫下段及宫颈内口,子宫下段肌壁菲薄,有胎盘植入肌层,植入的胎盘接近子宫浆膜层.术后诊断:中央型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瘢痕子宫;羊水过少.

  • 原发性宫颈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

    作者:刘贵秋;张勤;辛琪;刘冰冰;马喆;张传山

    1病例报告患者,80岁,因绝经30年,阴道流血1月余,增多2小时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妇科检查:宫颈处有一约5.0 cm ×4.0 cm大小肿物.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正常,肿瘤标志物:CEA、AFP及CA125无升高.B超检查:子宫前位,宫体大小4.0 cm×3.8 cm×3.0 cm,宫颈处可见一约4.8 cm ×4.4cm大小实性低回声肿物,边界尚清(见图1).彩色多普勒检查(CDFI)肿物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双附件区未见明显肿物及包块回声.

  • 子宫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自发破裂出血1例

    作者:吴静;闫亚妮;张颖;徐丹;刘变利;潘荣

    1病例报告患者,53岁,以月经紊乱10月,腹痛、下腹包块5天于2010年1月4日入院.10月前出现月经紊乱,持续3天到2周,间隔20天到3月.5天前出现下腹胀痛,拒按,伴恶心、呕吐、腹泻.盆腔B超检查:子宫右上方可探及7.3 cm ×5.8cm ×6.3 cm低回声实质性肿块,边界清楚,包膜尚完整,内回声欠均匀,可见部分液性暗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内可见点状血流信号,左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直肠子宫陷凹未见液性暗区.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式;阴道通畅;宫颈光滑、肥大;宫体后位、常大、质中、活动差、压痛,与包块无分界.

  • 27卷12期疑难病案

    作者:许泓;张信美

    患者,女,40岁,已婚,G2P:.因发现子宫肌瘤2年,增大迅速5月余于2011年9月5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周期30天,经期3~4天,经量中等,无痛经.患者2年前于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子宫肌瘤直径约4 cm,当时无经期延长,无经量增多,无不规则阴道流血、流液,无腰痛、腰酸,无非经期慢性盆腔疼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大便习惯改变,无畏寒、发热,无消瘦、乏力、盗汗,建议定期复查,患者未予重视,未予诊治.

  • 27卷8期疑难病案讨论选登

    作者:王雪花

    1诊断①肠梗阻并坏死、穿孔;②心、肺、肾功能不全;③(右侧)卵巢囊肿;④子宫腺肌病.2诊断分析根据患者此次病情发展过程,以及2004年、2006年、2009年分别3次盆腔手术史,第1次卵巢囊肿剥除未送病理检查,但考虑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第2、3次有病理证实,而且第3次波及阑尾子宫内膜异位症伴慢性炎症及表面坏死,(左)输卵管炎症出血及表浅坏死.说明患者慢性盆腔炎存在,以及多次手术,盆腔广泛粘连,肠管扭转、狭窄,内容物通过发生障碍,未解大便20天,肠腔内容物水份吸收,形成粪块,故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

  •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相燕洁;赵爱民

    复发性流产(RSA)发病率占育龄夫妻总数的1%~2%,临床上近50% RSA为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URSA),是目前临床上的难治性疾病.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调控免疫活性细胞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诱导妊娠免疫耐受,在URSA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TSLP与URSA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阴道途径较大黏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5例

    作者:陆琳;舒晓芳;李燕华;黄春容

    子宫肌瘤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子宫黏膜下肌瘤常以月经过多或月经周期的改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贫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随着微创技术的临床应用,宫腔镜下切除子宫黏膜下肌瘤已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所接受,它可保留子宫,不影响卵巢功能,保存患者生育能力.但对于大于5 cm的子宫黏膜下肌瘤,如未脱出子宫颈口而要求保留子宫者,目前多采取腹腔镜或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对15例5 ~9 cm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行阴道途径黏膜下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取得满意治疗效果.

  • 子宫肌壁间妊娠误诊侵蚀性葡萄胎1例

    作者:徐屏;郭静;陶拥兵

    1病例报告患者,40岁,G3P1,有2次人工流产史.因清宫术后13天,血β-HCG升高、阴道流血2天于2010年9月22日二次入院.该患者9月9日因下腹隐痛伴阴道流血1天首次入住我科.该患者平素月经规则,7/30天,量中,色红,无痛经,LMP:2010年8月26日,月经量、经期均正常,因9月8日无诱因出现下腹隐痛,为持续性坠痛伴阴道流血,色暗红,量多于月经量就诊.彩超检查示:宫腔内见0.7 cm无回声区,周围见杂乱回声4.1 cm ×2.4 cm,宫腔内未见明显孕囊,子宫后方探及5.6cm×2.4 cm,前方探及6.9 cm ×3.7 cm不规则液性暗区.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与手术中卵巢功能保护

    作者:冷金花;史精华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发病率可高达10%~15%,其特征为子宫内膜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引发疼痛、不育及结节包块.其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为常见,但在手术中可能存在卵巢组织的丢失,卵巢储备功能的降低甚至早衰,影响生育结局.因此,术中如何保护卵巢功能是广泛关注的话题.

  •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保留神经的腹腔镜手术治疗

    作者:车璇;张信美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的一种妇科良性疾病.目前,按其发生机制及临床特点将其分为腹膜型、卵巢型及深部结节浸润型(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3种类型.DIE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类型,疼痛是该型的特征性临床症状,手术治疗是该型的主要治疗方式.腹腔镜下手术完整切除DIE病灶可消除或减轻患者的临床疼痛症状,且复发率低,是目前DIE手术治疗的首选治疗方式.但由于DIE病灶主要分布在子宫直肠陷凹和子宫骶骨韧带处,因此,完全完整切除DIE病灶常可损伤或切除位于子宫骶骨韧带内或者侧方的下腹下神经丛,导致类似根治性宫颈癌术后直肠、膀胱以及性功能紊乱的并发症,提示保留下腹下神经的DIE手术可以消除或减少术后直肠、膀胱以及性功能紊乱的并发症.

  •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

    作者:金立娟;周应芳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特指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浸润到腹膜下深度≥5 mm,常侵犯的部位包括子宫骶骨韧带、直肠阴道隔、阴道后穹隆、直肠、结肠、膀胱及输尿管等.近,Setl等报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合并DIE者高达51.2%,说明DIE很常见.在我国,近年来DIE才开始受到重视.

  • 青春期、妊娠期和绝经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处理

    作者:李扬志;谢梅青

    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EMT)好发于生育年龄,由于从发病到临床诊断往往需要历时数年或更长时间,因此,青春期EMT的实际发病率远高于临床诊断率.妊娠期EMT很少表现出临床症状,妊娠期间体内高水平的孕酮有促进EMT病灶萎缩及蜕膜样变的作用.绝经后EMT较少见.EMT的治疗的方法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药物与手术联合治疗.

  • 非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恶变的处理

    作者:王丹波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恶变问题是妇科领域临床困惑问题,EMT恶变率平均为0.7%~1%,有学者报道高达2.5%.近年来,随着EMT的发生率不断增高,EMT恶变的病例数也在逐年增加,EMT恶变的预防、治疗等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EMT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 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处理中的相关问题

    作者:阮菲;林俊

    复发性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recurrent pelvic endometriosis,RPEM),是指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手术或规则药物治疗后,症状、体征已消失,疾病治愈,但经过几个月(一般3个月)症状和(或)体征重新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复发已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其复发率高、复发时间短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且对于RPEM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经血逆流、激素依赖及免疫因素、年龄、囊肿特征、临床分期以及辅助药物治疗等若干因素有关.

  • 阴道不规则流血半年

    作者:陈正云;许泓;张信美

    1病历摘要患者,41岁,G3P1,因阴道不规则流血半年于2011年6月1日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则,经期有轻微下腹胀,末次月经:2011年4月22日.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无腹痛.3月前当地医院考虑"子宫内膜炎"予中药口服治疗,当时腹部超声见宫内节育器、左附件囊性包块3.4 cm ×2.9 cm,药物治疗2个月后症状持续.1+月前再次于当地医院就诊,妇科检查提示后穹隆有2个赘生物,大者2cm×1 cm,小者0.5 cm ×0.5 cm,静脉麻醉下行"宫内节育器取出术和阴道赘生物摘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子宫内膜来源息肉,并伴腺体单纯性增生.

实用妇产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