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实验动物科学杂志

实验动物科学

实验动物科学杂志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실험동물과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办单位: 北京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北京实验动物学学会 北京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
  • 影响因子: 0.6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6179
  • 国内刊号: 11-5508/N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18-131
  • 曾用名: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验动物科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荣瑞章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黄精多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李丽;龙子江;高华武;陈明;徐传德;王雅娟

    目的 探讨黄精多糖(PSP)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AMI)大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精多糖高、中、低剂量组(900 mg/kg、450 mg/kg、225 mg/kg)及阳性组(麝香保心丸,12.2 mg/kg·d),每组10只,每日灌胃1次,连续4周.分别记录造模前、造模即刻及给药1、3、7、10、14、21、28 d心电图S-T段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0)、白介素6(IL-6)、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 DA)含量;显微镜下观察受损心肌病理学的改变.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黄精多糖能明显抑制心肌梗死模型大鼠S-T段的升高;各给药组大鼠血清IL-6、TNF-0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GSH-Px活性升高(P< 0.05或0.01),并降低MDA含量(P<0.05或0.01),心肌损伤程度明显改善.结论 PSP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减少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 p53+/-基因敲除小鼠的脏器质量及血液学参数测定

    作者:刘甦苏;王洪;魏杰;周舒雅;吴曦;王辰飞;李芳芳;左琴;岳秉飞

    目的 测定自主建立的p53+/-基因敲除小鼠的脏器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并比较周龄、性别对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4周龄和8周龄的p53+/-基因敲除小鼠各20只,雌雄各半,测定其主要脏器质量及血液生理指标.结果 不同周龄和性别的p53+/-基因敲除小鼠部分脏器质量和血生理生化有差异性.4周龄和8周龄小鼠在体质量等这21项指标上都有差异显著性(P<0.01),且在左肾上腺等8项指标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周龄的雌、雄小鼠在RDW、总胆固醇(CHO)这2项指标上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仅肺这1项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之间无明显差异;而8周龄雌雄小鼠在体质量等16项指标上雌雄间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HCT等9项指标上存在差异(P<0.05).结论 本文测定并比较了不同周龄及性别的p53+/-基因敲除小鼠的脏器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为该模型的合理利用及商业化供应提供了背景数据.

  • 树鼩角膜内皮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方法的建立

    作者:苗雨润;宋庆凯;陈玲霞;尹博文;李晓飞;代解杰

    目的 建立树鼩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CECs)体外分离、培养及纯化的稳定技术,为人类眼科角膜疾病提供新的实验材料.方法 通过比较揭膜法、双酶消化法及揭膜-消化两步法,确定每种树鼩原代CECs取材方法的优劣性.分别使用DMEM/F12,M199,Ham's F12/M199三种培养液以确定树鼩CECs原代细胞适培养液.使用TGF-β抑制剂、低血清培养法及梯度消化法来探讨树鼩CECs纯化的可行性.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根据树鼩神经元烯醇化酶(NES)设计并筛选特异性引物,使用PCR方法检测细胞NES表达情况并用NES抗体进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 揭膜法可以快速、有效得到高纯度的树鼩CECs细胞.Ham's F12/M199培养液是树鼩CECs的适培养液.使用TGF-β抑制剂可以达到CECs的纯化目的.结论 优化的树鼩CECs细胞培养纯化方法对树鼩CECs的体外培养更适宜,优化条件下分离培养的细胞符合CECs的一般特征.

  • 斑马鱼模型评价5种中药肝脏毒性

    作者:郭胜亚;朱晓宇;廖文瀚;李春启

    目的 研究壮骨关节丸、益肾乌发口服液、牛黄解毒片、雷公藤多苷和柴胡皂苷D对斑马鱼的肝脏毒性,并验证斑马鱼模型用于中药肝毒性快速评价的实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受精后3 d(3dpf)斑马鱼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中药处理2d后,在显微镜下拍照分析,观察斑马鱼肝变性、肝脏形态学变化和卵黄囊吸收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壮骨关节丸处理后的斑马鱼肝脏肿大,肝脏变性明显,卵黄囊吸收延迟;益肾乌发口服液致肝脏萎缩,肝脏变性明显,卵黄囊吸收显著延迟;牛黄解毒片致肝脏萎缩,卵黄囊吸收显著延迟;雷公藤多苷和柴胡皂苷D致肝脏肿大,斑马鱼卵黄囊吸收均显著延迟.结论 壮骨关节丸、益肾乌发口服液、牛黄解毒片、雷公藤多苷和柴胡皂苷D对斑马鱼幼鱼具有不同程度的肝脏毒性.斑马鱼模型评价中药肝脏毒性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 基于药效学指标筛选藏药湿生扁蕾抗溃疡性结肠炎的活性成分

    作者:卢年华;陈正君;刘雪枫;赵慧巧;景明;陈晖;张艳霞

    目的 研究藏药湿生扁蕾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肠纤维化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将藏药湿生扁蕾用乙酸乙酯萃取的活性提取物以硅胶色谱分离、薄层定性得到的活性部位,分别灌胃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 sulphonic acid,TNBS)诱导的大鼠UC肠纤维化模型,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大鼠结肠组织胶原Ⅰ mRNA、胶原ⅢmRNA、α-SMAmRNA、E-cadmRNA的表达,筛选其活性成分.结果 湿生扁蕾乙酸乙酯萃取物分离得到的活性部位经纯化得到4个单体化合物,用光谱分析等鉴定为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1-羟基-3,7,8-三甲氧基口山酮、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和1-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4种单体化合物对UC肠纤维化大鼠模型均有明显的活性.结论 湿生扁蕾抗UC肠纤维化的物质基础集中在乙酸乙酯部位,活性成分主要体现为4种口山酮类化合物.

  • 大黄牡丹汤组方对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胰腺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潘竟宏;张延英;汪永锋;吴建军;张艳霞;李存祥;康万荣

    目的 研究大黄牡丹汤组方(RPDP)对急性胰腺炎(AP)模型大鼠胰腺早期胰腺微循环的改变,探讨微循环改变在A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观察RPDP对胰腺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药物作用4h假手术(S0)组、模型组和RPDP组;药物作用8hSO组、模型组和RPDP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和RPDP组在距离胆胰管开口0.3 mm处的胆管,经十二指肠壁浆肌层针刺,用3.5%牛磺胆酸钠0.1 mL/100 g缓慢注射,建立SD大鼠AP模型,治疗组用RPDP40 g/kg灌胃1次.分别与给药后4h和8h,麻醉相应组大鼠抽取血液及腹水,检测各组血清和腹水淀粉酶含量.用荧光显微流速测试方法,观察胰腺微血管在造模后4h和8h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胰腺微循环血流速度存在差异,RPDP治疗组血流速度则比较一致.与SO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淀粉酶及腹水淀粉酶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RPDP组大鼠血清淀粉酶及腹水淀粉酶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AP发病与胰腺微循环障碍有关,AP向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展也与其有关,AP时胰腺水肿与坏死同时存在.RPDP有改善AP模型大鼠胰腺微循环的作用.

  • 慢性疲劳综合征小鼠的自发活动和探索能力变化的观察

    作者:赵海;姚刚;钱宁;陈明飞;杨智;吴曙光

    目的 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小鼠与正常小鼠之间空间探索能力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复合刺激法复制CFS小鼠模型,随后观察CFS小鼠与正常组小鼠在旷场装置中的活动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小鼠相比较,模型组小鼠在旷场装置中的活动总路程和平均活动速度均低于对照组小鼠;在周边区域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路程显著低于对照组小鼠(P<0.05);而在中央区域活动的总时间和路程显著均高于对照组小鼠(P<0.05).结论 CFS小鼠的自发活动和探索行为能力降低,并且其避趋性和焦虑水平增高.

  • 以斑马鱼模型评价6种药物的神经毒性

    作者:兰小红;朱晓宇;张勇;徐雷;李春启

    目的 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评价6种已知对人类具有神经毒药物吗替麦考酚酯、异烟肼、环孢素A、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和乙醇对斑马鱼的神经毒性.方法 挑选受精后5 d (5 dpf)的野生型AB系斑马鱼在含吗替麦考酚酯(4.5、15、45和51μmol/L)、异烟肼(1 460、4 866、14 599和15 328 μmol/L)、卡马西平(17.5、58.3、175和187μmol/L)、苯妥英钠(16.7、55.7、167和185μmol/L)、乙醇(0.18%、0.63%、1.81%和2.0%)、环孢素A(5、16.7和50 μmol/L)的养鱼用水中暴露,实验过程中不做换液处理,24 h后,利用斑马鱼行为分析仪检测斑马鱼的总运动距离,评价6种药物对斑马鱼运动活力的影响;受精后1 d(1 dpf)的运动神经元转基因斑马鱼胚胎在含吗替麦考酚酯(0.15、0.5、1.5和5.5 μmol/L)、异烟肼(10 971、36 596、109 708和111 825μmol/L)、卡马西平(45.9、153、459和484μmol/L)、苯妥英钠(200、667和2000 μmol/L)、乙醇(0.19%、0.62%、1.86%和1.98%)、环孢素A(5、16.7和50μmol/L)的养鱼用水中暴露,实验过程中不做换液处理,48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拍照,分析统计斑马鱼次级运动神经元轴突的长度,评价6种药物对斑马鱼运动神经元轴突生长的影响.结果 吗替麦考酚酯、乙醇、卡马西平暴露后,随着浓度增加,斑马鱼运动距离先增加后减少,产生典型剂量依赖性倒“U”型运动;异烟肼和苯妥英钠暴露后,随着浓度增加,对斑马鱼运动活力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环孢素A暴露后,随着浓度增加,斑马鱼产生兴奋性,斑马鱼总运动距离逐渐增加;6种药物作用后,斑马鱼运动神经元轴突长度均变短,表明6种药物在实验剂量下均能抑制运动神经元轴突的生长.结论 斑马鱼模型可用于初步评价药物神经毒性.

  • 穴位埋线联合东茛菪碱治疗对吗啡依赖大鼠十二指肠表达5-羟色胺的影响

    作者:刘霞;郭俊峰;蒋德梅;徐照;冯玲媚;钱景丽;艾飞

    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加东莨菪碱治疗对吗啡依赖大鼠十二指肠5-羟色胺(5-HT)免疫反应(IR)细胞的影响.方法 本试验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自然戒断组(简称戒断组)、东莨菪碱治疗组(简称西药组)、穴位埋线治疗组(简称穴位埋线组)及穴位埋线加东莨菪碱治疗组(简称穴位埋线加西药组).腹腔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经不同的方法干预后,观察戒断症状,并于干预后7d和14d分别取材.观察十二指肠5-HT-IR细胞形态特点,并比较各组十二指肠组织匀浆中5-HT的含量.结果 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明显,其十二指肠黏膜5-HT-IR细胞数和组织匀浆中5-HT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治疗7d,与自然戒断组比较,各治疗组均有明显效果(P<0.05),并以穴位埋线加西药组改善为显著(P<0.01),几乎恢复到正常水平;治疗时间延长至14d,除自然戒断组外,各治疗组的检测指标均接近正常组(P>0.05).结论 西药治疗与穴位埋线治疗对吗啡依赖所致大鼠的戒断症状及十二指肠分泌5-HT的功能均有逆转作用,两种方法结合可缩短治疗时间,治疗效果更佳.

  • B6-Trp53tm1/NIFDC小鼠在MNU给药后的体质量、脏器质量、血液学及血生化指标的测定

    作者:吕建军;杨艳伟;李芊芊;刘甦苏;周舒雅;霍桂桃;范志云;祝清芬;国明

    目的 测定自主建立的p53+/-基因敲除小鼠(B6-Trp53tm1/NIFDC)在N-甲基-N-亚硝基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给药后体质量、脏器质量、血液学及血生化指标,为临床前药物安全评价致癌性实验短期体内替代试验候选遗传修饰动物模型提供背景性数据.方法 共设计4个组:阴性对照组(野生型小鼠)给予生理盐水、溶媒对照组(B6-Trp53tm1/NIFDC小鼠)给予枸橼酸缓冲液、MNU组1(B6-Trp53tm1/NIFDC小鼠)给予75 mg/kgMNU、MNU组2(野生型小鼠)给予75 mg/kg MNU,阴性对照组和MNU组2每组野生型小鼠各20只,雌雄各半,溶媒对照组和MNU组1每组B6-Trp53tm1/NIFDC小鼠各20只,雌雄各半,测定其体质量、主要脏器质量、相对脏器质量、血液学及血生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NU组1、MNU组2动物体质量降低与阴性对照组、溶媒对照组相比都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MNU组1、MNU组2动物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胸腺和颌下腺的绝对质量与阴性对照组、溶媒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MNU组1和MNU组2动物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脑、胸腺和颌下腺的相对质量与阴性对照组、溶媒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MNU组1和MNU组2动物均发现NEU、LYM%、LUC%、RBC、HGB、HCT、MCV、MCHC、RDW、HDW、CHCM、CHDW、PDW、MPV及PLT等15个指标与阴性对照组和溶媒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MNU组1和MNU组2均发现TP、ALB、CREA、UREA、TCHO、TG、CA等7个指标与阴性对照组和溶媒对照组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MNU组2的AST与阴性对照组和溶媒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但MNU组1和MNU组2组间没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 本文测定并分析了自主建立的p53+/-基因敲除小鼠(B6-Trp53tm1/NIFDC)和野生型小鼠分别给予MNU及枸橼酸缓冲液后的体质量、脏器质量、血液学及血生化指标,该模型有望将来用于临床前药物安全评价致癌性实验短期体内替代试验.

  • 氯胺酮和速眠新Ⅱ复合麻药剂量对巴马小型猪的麻醉效果及影响

    作者:焦昆;朱力鸣;卢静

    目的 研究氯胺酮和速眠新Ⅱ复合麻醉方法用于巴马小型猪实验的麻醉效果,初步观察复合麻药对动物机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使用氯胺酮和速眠新Ⅱ按2:1.5 (mL)的体积制成混合麻醉剂,在0.3-0.5 mL/kg的剂量范围内,给予动物一定剂量的麻药进行麻醉,记录麻药剂量、麻醉效果和生理指标.结果 随着麻醉剂量的增加,麻药起效时间、肌松时间和眼睑反射消失时间均降低;动物心率和呼吸频率增加,对血压影响不大.结论 0.3-0.4mL/kg可以作为安全剂量用于小型猪的麻醉,不但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对生理指标影响也不大.

  • 阿尔兹海默症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晓燕;张璐;于莹

    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退行性疾病.由于发病机制复杂,发病原因多样,制约了其动物模型研究的发展,本文将阿尔兹海默症动物模型分为转基因动物模型与非转基因动物模型,并具体介绍了APP转基因小鼠模型、APP/PSI双转基因小鼠模型、Tau/APP/PSI三转基因小鼠模型三种转基因动物模型,以及AB诱导的AD动物模型等六种非转基因动物模型.与此同时就其动物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 炎症性肠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珠;杨彩霞;倪婉晔;毛晓健

    炎症性肠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疾病,包含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以腹痛、腹泻、便血等为主要病理特点.目前认为本病由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主要包括感染、免疫、遗传、环境和精神等因素.炎症性肠病实验动物模型的发展为新药的研究和开发创造了条件,本文旨在对炎症性肠病的常用造模方法及理想动物模型的特点进行综述.

  • 便秘动物模型的复制概况及评价

    作者:谢建超;吴国泰;牛亭惠;杨丹;杜晓琴;张延英

    便秘是临床常见、也非常复杂的消化道症状,便秘动物模型是进行便秘机理研究和通便药物研发的工具,本文就便秘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和模型特征进行总结,为开展润肠通便药效学实验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实验动物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z1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4
1999 01 03 04
1998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