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生理学报杂志

生理学报

生理学报杂志

Acta Physiologica Sinica 생리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生理学会
  • 影响因子: 0.8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371-0874
  • 国内刊号: 31-1352/Q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157
  • 曾用名: 中国生理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2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生理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赵志奇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一种模拟高原低氧炎症导致脑损伤的小鼠模型建立及评价

    作者:张丽君;李大虎;周延召;黄欣;赵彤;赵永岐;范明;朱玲玲

    本文旨在建立一种能在平原地区有效、稳定模拟高原低氧炎症导致脑损伤的小鼠模型.选用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为建模对象,利用低压低氧舱模拟海拔6 000 m处的高原低氧条件,采用腹腔注射5 mg/kg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炎症反应,作用时间为12h.通过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促炎因子IL-6、TNF-α及抑炎因子IL-10的水平,探讨模拟高原低氧炎症的有效性;并通过组织切片HE染色评价高原低氧炎症诱发的脑损伤组织形态变化.结果显示,模拟海拔6 000 m高原低氧环境联合LPS处理组的炎症反应为剧烈,小鼠血清中IL-6、TNF-α、IL-10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1,P<0.000 1,P< 0.000 1)、高于单纯高原低氧处理组(P< 0.000 1,P<0.000 1,P<0.001),也高于单纯LPS处理组(P< 0.05,P<0.000 1,P<0.000 1).同时,与单纯高原低氧环境组或LPS处理组相比,高原低氧环境联合LPS处理组显示出更为严重的脑组织损伤,皮层、海马部位出现细胞肿胀、细胞间隙增宽、血管增生及神经元皱缩伴随核固缩深染等现象更为明显.引人注意的是,丘脑腹后核群区对高原低氧联合LPS处理更为敏感,组织结构的破坏程度更甚于皮层和海马部位,且伴有细胞排列紊乱现象.以上结果提示,本研究利用低压低氧舱模拟高原低氧环境并联合LPS处理,在平原地区成功建立了一种与高原低氧炎症导致脑损伤高度相似的小鼠模型,有望应用在后续相关研究中.

  • 急性冷应激大鼠肝脏中mir-210的生物学功能预测

    作者:郭文晋;连帅;郭景茹;翟骏飞;张宇辰;李悦;甄莉;计红;杨焕民

    本文通过观察冷应激时mir-210在大鼠肝脏中的表达情况,预测了mir-210在冷应激中的功能.本实验采用了30只12周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体重(340±20)g,将大鼠在常温预饲一周后,随机分成急性冷应激组[温度(4±0.1)℃]和常温对照组[温度(24±0.1)℃],急性应激12h后,提取肝脏,qRT-PCR检测mir-210表达.结果表明,急性冷应激组大鼠肝脏中的mir-210表达量升高,与常温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发现,mir-210的靶基因有上百种,其中与冷应激相关性较高的靶基因是E2F3、RAD52、ISCU和Ephrin-A3.ISCU能够调节细胞的呼吸代谢,而Ephrin-A3对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有显著影响;mir-210的上调还能够直接影响DNA的修复机制,从而导致遗传不稳定.结果提示,冷应激时肝脏mir-210的上调能够对细胞生长发育、能量代谢和遗传等方面产生影响.

  • 米诺环素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和谷氨酸转运体表达减轻缺氧所致新生鼠认知损伤

    作者:李虹椿;肖婕;黄益龙;李龙君;江虹;黄丽轩;杨婷;杨泠;李凡

    本研究旨在探讨米诺环素(minocycline)对新生大鼠缺氧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取出生后1d的Sprague Dawley (SD)大鼠,经系统性缺氧,构建缺氧性脑损伤(hypoxic brain damage,HBD)模型.缺氧结束后2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Hy组)或米诺环素(Hy+M组),未造模的同龄大鼠为正常对照组(NG组).各组大鼠出生后第30天用Y臂电子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缺氧后7d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炎症介质(Iba-1、IL-1β、TNF-α和TGF-β1)、谷氨酸转运体(EAAT1和EAAT2)、总Tau及不同位点(Tyr18、Thr205、Thr231、Ser396和Ser404)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缺氧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米诺环素处理后能改善其学习、记忆能力.缺氧后7d,大鼠海马组织Iba-1、IL-1β、TNF-α、EAAT2和T231位点磷酸化的Tau蛋白表达升高,总Tau蛋白的表达下降;米诺环素处理后能降低缺氧后大鼠海马组织Iba-1、IL-1β、TNF-α和EAAT2的表达水平,但不能干预总Tau及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以上结果提示,米诺环素能改善缺氧后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其对脑内炎症反应和功能异常的谷氨酸转运体的抑制有关,但不涉及对Tau蛋白异常过度磷酸化的调节.

  • C1型尼曼-匹克氏症小鼠嗅球胶质细胞的活性变化

    作者:闫欣;乔梁;杨恩慧;林俊堂

    本文观察Npc1基因突变对于小鼠嗅球神经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探讨C1型尼曼-匹克氏症的病理机制.提取鼠尾基因组DNA,采用PCR检测基因型;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出生后30 d的小鼠嗅球中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反应;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嗅球中NeuN、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NF)、双皮质素(Doublecortin,DCX)、CD68和GFAP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Npc1基因突变导致小鼠嗅球中CD68和GFAP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明显增强;磷酸化NF的表达也明显增加,而DCX的表达量显著下调.以上结果提示,Npc1基因突变在早期能够引起小鼠嗅球发生一些变化.

  • c-Myc通过调控ATP结合盒转运蛋白表达对CD133+肠癌干细胞耐药性的影响

    作者:张欢乐;王萍;陆妙珍;张三典

    本文旨在探讨c-Myc通过调控ATP结合盒(ATP-binding cassette,ABC)转运蛋白表达对CD133+肠癌干细胞耐药性的影响及机制.以人肠癌HT29细胞系为模型,通过流式细胞分选术获得CD133+肠癌干细胞,以核心基因c-Myc为靶点设计小干扰RNA (siRNA),靶向抑制CD133+细胞中c-Myc基因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c-Myc沉默后ABC转运蛋白家族成员(ABCG2、MDR-1和ABCB5)表达水平变化;药敏实验检测肠癌干细胞对化疗药物(5-FU或/和奥沙利铂)的耐药性.结果显示,CD133+细胞高表达核心基因c-Myc,siRNA显著抑制肠癌干细胞中c-Myc的表达水平;CD133+肠癌干细胞对化疗药物(5-FU或/和奥沙利铂)具有耐药性;siRNA通过抑制c-Myc下调CD133+肠癌干细胞ABC转运蛋白(ABCG2、MDR-1和ABCB5)的表达水平;靶向抑制c-Myc表达提高CD133+肠癌干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P<0.05).以上结果表明,c-Myc通过调控ABC转运蛋白表达水平参与肿瘤干细胞的耐药机理,靶向抑制c-Myc能提高CD133+肠癌干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 CBA/CaJ小鼠的屈光发育及形觉剥夺所致近视性屈光变化

    作者:李允允;钱康伟;吴小华;周伟;钟咏梅;翁史钧

    小鼠因易于进行遗传学操作,成为近视机制研究中为常用的哺乳类模式动物之一.然而,绝大多数品系的实验用小鼠不具备褪黑素合成能力,而这一神经激素在人类近视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本工作研究了一种体内能合成褪黑素的小鼠品系——CBA/CaJ品系的屈光发育特征,并阐明了形觉剥夺是否影响屈光发育及其机制.使用红外偏心验光仪的连续观察显示,CBA/CaJ小鼠眼球屈光力可被稳定测量,且呈现明显的发育学变化:屈光力数值随日龄逐渐增大,直至出生后9周左右才渐趋稳定.其屈光力绝对值高于目前常用的C57BL/6小鼠同龄时的数值,但屈光力开始稳定的时间点则较为接近.给3周龄CBA/CaJ小鼠佩戴半透明眼罩,施加形觉剥夺5周后,剥夺眼屈光力相对对侧眼出现显著的近视性偏移,表明该品系小鼠可用于形觉剥夺性近视建模.

  • 剪切型X盒结合蛋白1在单侧输尿管结扎小鼠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

    作者:邵德翠;缪乃俊;李佳嘉

    剪切型X盒结合蛋白1 (spliced X-box binding protein 1,XBP1S)是内质网应激关键信号分子.有研究表明XBPlS在肾脏系膜细胞具有抗氧化应激和抗凋亡作用,而氧化应激是肾纤维化发生发展重要因素.缬沙坦(valsartan)具有改善肾纤维化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valsartan能否通过XBP1S进而影响肾间质纤维化发展.C57BL/6J小鼠行左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制作肾纤维化模型,valsartan组于造模前1d起每天给予valsartan (20 mg/kg)灌胃,UUO组和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灌胃,于手术后第7天处死动物,取左侧肾.HE、Masson和天狼星红(Sirius red)染色观察肾间质纤维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XBP1S在肾间质表达;Western blot检测XBP1S、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a-SMA)、BAX和BCL2蛋白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ADPH氧化酶亚基p47-phox与p67-phox mRNA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UUO组XBP1S蛋白水平明显降低,valsartan明显升高UUO小鼠XBP1S蛋白水平;HE、Masson和Sirius red染色结果显示valsartan明显改善UUO小鼠肾间质纤维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valsartan明显降低UUO小鼠fibronectin、BAX/BCL2、a-SMA蛋白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UUO组p47-phox与p67-phoxmRNA水平明显较对照组升高,相比较于UUO组,valsartan明显降低UUO小鼠p47-phox与p67-phox mRNA水平.以上结果提示,XBP1S蛋白水平下调与UUO模型的肾间质纤维化有关,其机制可能与XBP1S抗氧化应激相关.

  •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电刺激与丘脑电刺激对大鼠伤害感知行为的差异调节

    作者:王宁;张婷;苏园林;王锦琰;罗非

    深部脑刺激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中枢神经及精神疾病的功能型手术疗法.深部脑刺激在临床应用于疼痛治疗起源于半个多世纪以前,能够有效治疗多种类型的顽固疼痛,然而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为了进一步探索其神经机制,首先需要建立合适的深部脑刺激治疗疼痛的动物模型.本研究在大鼠的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entrolateral periaqueductal gray,vlPAG)或丘脑腹后外侧核(ventral posterior lateral nucleus,VPL)埋置刺激电极,研究深部脑刺激对正常大鼠急性痛、完全弗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注射引起的慢性炎症痛大鼠模型以及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手术引起神经病理痛大鼠模型的镇痛效果.主要结果如下:(1)在正常大鼠中,单侧vlPAG刺激能够显著提高双侧足底的热辐射痛阈,即产生显著的双侧镇痛作用;(2)在CFA建立的慢性炎症痛模型中,对侧vlPAG刺激和VPL刺激都能够显著提高CFA侧足底的热辐射痛阈,即产生显著的镇痛作用;(3)在SNL手术引发的慢性神经源性痛模型中,对侧VPL刺激能够显著提高SNL侧足底的机械痛阈,而vlPAG刺激对SNL引发的触诱发痛没有影响.以上结果提示,PAG刺激对于急性痛以及慢性炎症痛有着较好的镇痛效果,而VPL刺激更适合慢性炎症痛和慢性神经病理痛的镇痛研究.

  • 失重/模拟失重条件下心肌萎缩的发生机制

    作者:钟国徽;凌树宽;李英贤

    心肌能够应对内外环境改变而发生重塑.失重/模拟失重等去负荷条件可导致心肌萎缩、心脏功能下降.从系统和细胞分子层面揭示失重/模拟失重造成心肌萎缩的机制对于航天飞行后心血管功能紊乱的对抗研究至关重要.失重/模拟失重导致机体血流动力负荷下降、代谢需求降低和神经内分泌变化;同时导致包括钙相关信号、NF-κB通路、ERK通路、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以及自噬等通路的改变,上述变化在心肌萎缩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调控作用.本文从系统和细胞分子层面对失重/模拟失重引起心肌萎缩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

  • 多巴胺受体与谷氨酸NMDA受体/A型γ-氨基丁酸受体的相互作用

    作者:陈慧英;韦廷佳;翁敬锦;覃江圆;黄喜;苏纪平

    A型γ-氨基丁酸受体(type A γ-aminobutyric acid receptor,GABAAR)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分别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抑制性和兴奋性受体.共同表达在突触区的受体之间在功能上相互调节、相互影响,即受体相互作用.中枢神经系统中GABAAR和NMDAR之间既可表现为相互抑制,也可表现为相互增强,受体相互作用的深层次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的机制有:(1)通过第二信使作用;(2)通过受体转运作用;(3)受体间直接接触作用;(4)通过第三方受体介导的作用等.多巴胺是大脑中含量丰富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其相应的受体,多巴胺受体(dopamine receptor,DR)可以激活多种信号转导途径.DR分别与NMDAR/GABAAR的相互作用已有不少报道,然而由受体介导受体相互作用的机制仍鲜有研究,提示研究中枢神经系统中DR介导NMDAR与GABAAR相互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DR与NMDAR、GABAAR相互作用的相关机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进一步阐明DR介导的NMDAR与GABAAR相互作用提供基础参考.

  •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G与肿瘤

    作者:张思;黄楠;潘霞;臧婧蕾;管馨馨;张建华;刘柳成;雷小勇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G (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G,eIF4G)是eIF4F复合物中的一种“支架蛋白”,在蛋白质合成的起始阶段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eIF4G的两个亚型eIF4G1和eIF4G2跟许多恶性肿瘤的调控有密切关系,相对于相应的正常组织,eIF4G1在乳腺癌、宫颈癌、鼻咽癌、肺鳞状细胞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中表达明显增高;而eIF4G2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膀胱移行细胞癌也有明显的差异性表达.因此,本文主要总结eIF4G、eIF4G1和eIF4G2的表达情况对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为肿瘤早期预测、靶向治疗及预后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

  • miR-24对内皮细胞功能的调节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陈伟;欧和生

    microRNA-24 (miR-24)属于miR-23~27~24家族,高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s),并调控VECs多种特异性基因的表达.研究显示,miR-24参与VECs增殖、凋亡、血管形成、炎性反应和分化等功能的调节,而它的表达异常与VECs功能紊乱及损伤密切相关,且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miR-24参与调控VECs功能的分子机制,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乳腺癌细胞三维培养耐药模型的体外构建

    作者:徐红;刘伟;张秀珍;侯亮;路英进;陈佩佩;张璨;冯迪;孔力

    本研究旨在体外构建乳腺癌三维(3D)培养模型,部分模拟肿瘤细胞在体微环境,以期建立理想的乳腺癌耐药研究模型.将乳腺癌MCF-7细胞与胶原支架材料复合,体外构建乳腺癌3D培养模型.用Carmine和HE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活-死细胞染色试剂盒观察细胞活性,检测3D培养和二维(2D)培养条件下细胞对阿霉素、卡铂、5-氟尿嘧啶的药物敏感性,实时定量RT-PCR检测耐药相关基因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 mRNA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P-gp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3D培养组内MCF-7细胞呈聚团生长,细胞增殖及活性良好.和2D培养组相比,3D培养组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显著降低,P-gp和mrp2 mRNA水平显著升高,P-gp蛋白水平升高至5.3倍.以上结果提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具有耐药表型及功能的乳腺癌3D培养模型.该模型对深入阐明耐药发生相关机制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生理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2 03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