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世界中医药杂志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杂志

World Chinese Medicine 세계중의약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 影响因子: 1.2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0-596
  • 国内刊号: 1673-7202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A座303室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世界中医药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振吉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420例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江志扬;苏咏明

    目的:探讨和分析依据排卵障碍不孕症患者的月经周期变化规律,采取自拟中药对症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选取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排卵障碍不孕症患者420例为治疗组,依据上述选取对象月经周期变化规律给予相应的中药剂方进行治疗,观察和分析治疗疗效。并选取同期100例排卵障碍不孕症患者作为对照,只进行常规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420例不孕对象,治疗8个月后经周期正常受孕292例,受孕率为69.52%;有排卵,但未怀孕者64例,好转率15.24%,总治疗有效率为74.76%;另外64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无效率为15.2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27%。两组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排卵障碍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合并病症进行分析,依据其月经周期变化规律,采取相应中药给予对症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排卵障碍症状,促进患者排卵,提升受孕几率,这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睦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血瘀气虚型中风患者通络益气颗粒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渝;徐江;谢银芳

    目的:探讨通络益气颗粒治疗血瘀气虚型中风患者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治疗的血瘀气虚型中风患者9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联合应用通络益气颗粒,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改善好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通络益气颗粒治疗血瘀气虚型中风疗效可靠,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浓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毒瘾”复发的中医病理因素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章琴;蔡美美;苏志扬;邹宏;杨雪梅;黄世庚;吕京和;许雪峰;杨朝阳

    目的:探讨“毒瘾”复发的中医病理因素与相关生化指标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对354例自愿参加调查的福州市强制戒毒所与福建省司法厅戒毒管理局所属强制戒毒所的自愿戒毒者,采集四诊信息,应用证素辨证方法提取中医病理因素,检测肝肾功能、血脂、血糖指标。结果:1)吸毒组在肝功、血脂方面均较健康组水平显著升高;肾功方面司法组较健康组水平下降;血糖方面公安组较健康组水平显著下降,司法组较健康组水平上升。2)公安组与司法组均病位上胆与肌酐显著相关,病性上阴虚与尿素氮显著相关。结论:吸毒者自身代谢状况与中医病理因素相关,相关生化指标可作为证素辨证的参考指标。

  • 养心氏片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作者:付鹏;黄志东;谢丹

    目的:回顾性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成药养心氏片对扩张型心肌病( 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6例DCM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治疗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养心氏片治疗,用法用量为1.8 g/次,3次/d,口服;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NYHA心功能分级变化、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N端脑利钠肽前体值(NT-proBNP)并加以对比。结果:观察显示两组NYHA心功能分级、LVEF及NT-proBNP均较治疗前有所好转(P<0.05或P<0.01),但治疗组疗效比对照组更为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心氏片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有显著临床疗效。

  • 运用施今墨药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玉莲

    目的:探讨施今墨药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住院及门诊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缬沙坦胶囊(代文)80 mg,1次/d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施今墨药对方,连续服用2~6个月。观察各组患者用药前、用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血浆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口服施今墨中药和缬沙坦胶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用缬沙坦胶囊,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用药3个月和用药6个月时,治疗组血浆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尿蛋白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其血浆白蛋白升高明显,24 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内不同时间测得血浆白蛋白结果,24 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下降幅度比较,治疗6个月较治疗3个月血浆白蛋白升高幅度,24 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下降更为显著,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同时服用缬沙坦胶囊基础上给予施今墨药对方口服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显著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降低尿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提高血浆白蛋白含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丹皮酚软膏治疗48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临床观察

    作者:位争伟;杜朝阳;姜恩林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丹皮酚软膏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ACD)的临床。方法:96例ACD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为48例。对照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3次/d,2片/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外用丹皮酚软膏,2次/d。治疗后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和免疫因子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达到66.67%和85.42%,显著高于对照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 P<0.05);治疗组治疗1、2和3周后症状积分分别为(5.23±1.1)分、(3.07±1.08)分和(1.32±0.82)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治疗后sIL-2R为(2.11±0.76)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IL-2和IFN-γ水平为(28.14±2.37)pg/mL和(28.04±11.06)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外用丹皮酚软膏,能显著改善ACD患者症状评分,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优于单用复方甘草酸苷。

  • 协日嘎四味汤胶囊与加替沙星联合治疗尿路感染临床分析

    作者:王玉升;王东文

    目的:观察协日嘎四味汤胶囊与加替沙星联合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协日嘎四味汤胶囊与加替沙星联合给药),对照组35例(加替沙星单纯给药),疗程7~10 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的有效率、细菌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9%、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细菌转阴率分别为91.4%、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协日嘎四味汤胶囊与加替沙星联合治疗尿路感染临床疗效较理想,二者联合应用较单一使用加替沙星疗效有明显提高,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研究

    作者:李得民;疏欣杨;杨道文;张纾难;刘金民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痰热腑实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社区获得性肺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振动排痰机-肠内营养-中医辨证)三联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76%,两组治疗后炎性反应指标比较疗效相当( P>0.05),但试验组在临床总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比较,试验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咳嗽、咳痰(痰色、痰量),腹胀便秘、口干咽燥。结论:在抗感染的同时,中西医(振动排痰机-肠内营养-中医辨证)三联合治疗,可以提高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 CNTF Rα、EGFR 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胡诚;王晶;张丹妹;史榕荇;包伍叶;宋映周;卢俊;图娅;邬继红

    目的:观察电针对抑郁大鼠海马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受体( CNTF R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慢性应激抑郁模型( CUMS)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的改变及电针的干预作用趋势。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模型+氟西汀组,每组10只。利用生物素标记蛋白芯片技术,检测大鼠CNTF Rα、EGFR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大鼠海马CNTF Rα、EGFR蛋白表达上调(fold change=1.50,1.37)。模型+电针组、模型+氟西汀组与模型组比较,CNTF Rα水平下调(fold change=0.73,0.50),EGFR表达水平下调(fold change=0.61,0.47)。结论:各组大鼠海马CNTF Rα、EGFR的表达存在差异性,这可能是星形胶质细胞功能改变及针刺抗抑郁的机制之一。

  • 糖脂平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作者:赵轩;高彦彬;周盛楠;李娇阳;朱智耀;张娜

    目的:建立喂养型胰岛素抵抗( IR)大鼠模型,观察糖脂平对喂养型IR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用体重在180~200 g的8周龄雄性SD大鼠6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5只和造模组45只。空白对照组采用普通饲料喂养,造模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8周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糖脂平组、罗格列酮组各15只。糖脂平组给予糖脂平按生药20 g/( kg· d)灌胃;罗格列酮组给予罗格列酮0.8 mg/( kg· d)灌胃;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末次给药后禁食12 h,用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来评价胰岛素敏感性,并检测各组大鼠的体重、血糖、血清胰岛素、血脂( TG、TC、HDL-C、LDL-C)等指标。结果:糖脂平能够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体重增长,效果优于罗格列酮;同时可降低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降低TG和LDL-c,与罗格列酮药效相近。结论:糖脂平能够调整IR大鼠的糖脂代谢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

  • Ⅰ型牛胶原蛋白生物膜对鸡趾屈肌腱损伤术后生物力学的影响

    作者:查朱青;程春生;李刚;单海民;赵治伟;宋冠鹏;马文龙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Ⅰ型牛胶原蛋白生物膜预防肌腱粘连作用。方法:三黄鸡,3月龄,60只,雌雄各半,体重1.5~2.0 kg,以右足第3趾屈趾深肌腱断裂1/2吻合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Ⅰ型牛胶原蛋白生物膜组,再根据取材时间分为2周组、4周组、6周组、8周组4个亚组,术后2、4、6、8周对吻合端周围粘连程度观察和对包括患侧及健侧第3趾关节屈曲角度、肌腱滑动距离、肌腱大抗断裂负荷的生物力学检测。结果:Ⅰ型牛胶原蛋白生物膜在术后2、4、6、8周,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比较,粘连程度评分明显优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P<0.05);生物力学指标测定显示,关节屈曲角度、肌腱滑动距离、肌腱大抗断裂负荷各项指标,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Ⅰ型牛胶原蛋白生物膜可以减少粘连,提高肌腱生物力学指标,具有一定的预防粘连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预防肌腱粘连的新型生物性材料。

  • 电针三阴交对自然更年期大鼠焦虑行为学的影响

    作者:徐玲;李由;秦卓;程凯

    目的:观察电针三阴交穴对自然更年期大鼠焦虑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三阴交穴处进行电针,隔日1次,共治疗15次。正常组、模型组常规饲养,隔日抓取刺激。记录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焦虑行为数据(进入开放臂次数、向下探究次数、封闭臂后腿直立次数和进入开放臂时间等)。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OE%、OT%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HD值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现出明显的焦虑症状,模型组、治疗组的OE+C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的OE%及OT%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HD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三阴交有一定的抗焦虑作用。

  • 隔药饼灸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家兔腧穴局部能量代谢的影响

    作者:周志刚;罗薇絮;张学强;覃肯;吴焕淦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家兔黏液层阳性层厚度和腧穴局部组织Na+/K+-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隔药饼灸治疗急性胃黏膜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无水乙醇损伤造模法建立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将40只家兔随机分成正常组和造模组,待模型在确定后,造模组家兔再随机分成模型组、隔药饼灸组和西药组,每组9只。隔药饼灸组将制好的药饼置于后三里穴上,灸6壮,1次/d ,连续灸7 d。其他各组仅做与隔药灸组相同的固定,不予任何治疗,共7 d。干预后,收集胃黏膜组织和后三里穴组织,分别按照实验处理要求做相应的处理。结果:隔药饼灸组胃黏膜黏液层阳性厚度较模型组明显增厚(P<0.05),隔药饼灸组后三里穴的Na+/K+-ATP酶活性较模型组显著升高。结论:改善“后三里”腧穴能量代谢可能是保护和修复胃黏膜损伤的作用途径之一。

  •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浅探

    作者:刘松岩;杜梁;王镁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Diabetes 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DLASO)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住院的DLASO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比较不同证型与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因素的关系。结果:454例DLASO患者的合并症和并发症中高血压病多,其次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脂异常症、冠心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脂异常症的患者均超过60%。患者以气阴两虚兼血瘀型为多(381例,83.92%)与湿热困脾兼血瘀型、阴阳两虚兼血瘀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男女比例为1.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阳两虚兼血瘀型的体重指数为(26.43±4.11)kg/m2,高于气阴两虚兼血瘀型(24.91±3.12)kg/m2(P<0.05)。结论:DLASO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脂异常症;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是DLASO常见的证型;男性患DLASO的危险性高于女性;阴阳两虚兼血瘀型体重指数偏高。

  • 300例含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中医症候及聚类情况分析

    作者:白桦;王静;刘法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及证型分布特点,为临床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记录所有患者身高、体重等一般情况;同时采用设计的中医证候问卷,采集四诊资料,累计积分,进行聚类分析,结合临床归纳出主要证型。结果:300例纳入调查的患者中,出现频数多的十项症状依次为:胸痛(96.0%),心胸闷重(81.7%),痰多气短(73.3%),舌苔白腻(67.0%),形体肥胖(60.0%),心悸(57.3%),自汗(55.3%),咳吐痰涎(46.7%),舌体胖大(45.3%),舌质紫暗(43.3%)。聚类分析结果:在300例患者中以痰浊痹阻(180例)、心血瘀阻(80例)、寒凝心脉(40例)为主。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一个本虚标实之证,其中痰浊痹阻多见。

  • 指推法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叶斌;钟涔

    目的:肩关节周围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指推法遵循“以痛为腧、不痛用力”的原则,能够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本研究通过与中药热敷配合红外线照射的疗法对照,观察指推法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指推法治疗组及热敷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视觉疼痛评分及肩关节功能评分,对比两者间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取得一定的疗效,指推法对于急性期肩周炎疼痛的缓解及症状的改善都明显优于热敷对照组。结论:早期干预肩周炎患者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指推法治疗急性期肩周炎患者疼痛感轻,疗效更为显著。

  • 腹针治疗博彩从业人员痹证相关性失眠的临床分析

    作者:奎瑜;赵静;梁建卫;陈秀华;王聪;邓忠明;李平稳

    目的:探讨腹针对博彩从业人员痹证相关性失眠的治疗效果。方法:在博彩业从业人员中,选取77例痹证相关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腹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 Self -Rating Scale of Sleep , SRSS)、视觉模拟量表(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作为评价工具,分别评测睡眠状况和疼痛程度,应用积分减分法进行分析。结果:2组治疗后SRSS和VAS评分均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针是治疗博彩从业人员痹证相关性失眠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 腹针 失眠 痹证
  • 内关、人中穴为主穴配合颅后窝排刺治疗共济失调的研究

    作者:王炎;石学敏

    共济失调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多有小脑、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病变引起,内关穴是于厥阴心包经之络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该穴具有安神定志,镇静除烦,宣达三焦,去痛止呕,益气安神之功能,应用范围广泛,是临床常用的重要的腧穴之一。人中穴又名鬼宫、鬼市,为督脉经穴位,位于口鼻之间,能沟通任督阴阳经气以协调阴阳,同时督脉入属于大脑,故针刺可开窍启闭,宁心安神。平衡区是小脑在头皮的解剖投影区,是临床针灸治疗小脑共济失调的首选针刺治疗区。针灸治疗共济失调具有独特的疗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HPLC -ELSD 测定黄芪生络复康丸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作者:武爱玲;赵新杰

    目的:采用HPLC-ELSD法建立黄芪生络复康丸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c C18(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5∶6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 min-1,柱温为40℃。 ELSD检测器,雾化器温度80℃,蒸发器温度100℃,载气流速1.5 mL· min-1。结果:黄芪甲苷进样量在1.62~8.10μg时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8%( RSD=1.63%)。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 五苓系列制剂中肉桂与桂枝的TLC和GC-MS分析

    作者:张幸福;张炜;才毛;杨凤梅;范莹莹

    目的:考察五苓制剂不同剂型组方药材的不同点,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进行实验。结果:TLC和GC-MS均能发现肉桂与桂枝的不同点,五苓片与五苓胶囊的不同点。结论:肉桂与桂枝的药效学成分有所不同,五苓系列制剂中对肉桂与桂枝的使用应合理。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作者:张婷;高彦彬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引起终末期肾衰常见的原因之一。早期发现和诊断糖尿病肾病,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病机研究、辨证论治及治则研究方面,评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概况,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明显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阻止或延缓肾衰的进程。

  • 谷精草科药学研究综述

    作者:黄和;黄涛阳;陈龙浩;晏明;谢新民

    目的:针对谷精草科类植物展开研究,了解这类植物的特点,旨在将其更好的应用于临床中。方法:研究谷精草科中包含的几大类别,方便人们辨识并了解其主治功能。针对其药理与临床应用展开研究,引用历代医药家对谷精草科类药物的论述制定有针对性的中药方案。结果:谷精草能够治疗多种病症,自古以来在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结论:谷精草科药物在选取时需注意鉴别,使用时应有针对性的配置药方,方能达到有效治疗效用。

  • 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作者:李勤

    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对代谢综合征的研究概况,深化对该病的认识,提出今后的研究思路和方向,从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代谢综合征的特色和优势。

  • 原络配穴的临床应用概况

    作者:刘占宝;李春桐

    原络配穴是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特定的配穴方法,在络穴的配伍规律中为多见,也是重要而常用的配穴法,从古至今,一直为针灸医生所钟爱。从知网中检索原络配穴,共检出82条结果,经过筛选,涉及临床经验和研究的共27篇。按系统疾病进行分析,发现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均有应用报道。其中对血管性痴呆、中风后语言功能障碍、动脉硬化性脑病,这种常见的临床上难以治疗的老年病疗效显著,且简便易行。缺少对内分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临床报道。望广大同道,在内分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实践中进行总结报道。以丰富中医针灸的内容,使中医学宝库的内涵更为充实。

    关键词: 原穴 络穴 原络配穴
  • World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世界中医药杂志》英文版)即将创刊

    作者:

  • 缓控释系统在关节腔注射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刘彬丽;戎堃;李木子;许凉凉;伊辛;蔡程科

    缓控释系统用于关节腔注射给药,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RA)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Knee Os-teoarthritis,OA)等,除具有起效快,局部有效浓度高,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外,还具有缓慢控制药物释放,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提高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作用。因此,药物缓控释系统在关节腔注射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黄芪治疗抑郁症应用与研究

    作者:黄世敬;张永超;张颖

    目的:探讨黄芪在治疗抑郁症中的应用。方法:结合抑郁症病机特点,通过文献分析,总结其配伍应用规律。结果:黄芪在治疗抑郁症中有养心通血脉、益气开郁;益肺助宣肃、固表解郁;护肝利疏泄、和中解郁;健脾助运化、升阳解郁;益肾助气化、利水解郁之功,随证配伍,开郁行滞。其抗抑郁机制主要涉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免疫功能、细胞因子及神经细胞等的调节。结论:对其配伍应用及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补气中药治疗抑郁症提供科学依据。

  • 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伴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案

    作者:王伟明;王磊;彭建中

    通过中医辨证论治,使1例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伴反复尿路感染患者的泌尿系感染复发次数显著减少,并提高了其生活质量。结果认为:中医药在降低反复尿路感染患者复发次数、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较西医有一定优势。

  • 秦俊岭补肾开窍法治疗老年顽固性失眠经验浅谈

    作者:李成伟;秦俊岭

    秦俊岭主任医师是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出生于五代中医世家,4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在老年顽固性失眠的中医诊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秦老认为肾虚为主要病因,易因虚致实,痰瘀交阻,在治疗中以补肾开窍为法。

  • 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临证思路

    作者:张蕊;李浩

    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当于中医之“绝经前后诸证”,其病机总以阴阳失调为主,病位主要在肾,兼及心、肝、脾等多脏,临床表现纷繁复杂,治疗上应以“调和阴阳”为法,强调整体辨证,突出个性化治疗,抓主症,审因辨机,用药上注重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方能收获良效。

  • 魏跃钢教授辨证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的临床经验

    作者:秦钊;魏跃钢

    雄激素源性型脱发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的毛发疾病,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很多患者因影响美观而积极求治。本文将对魏跃钢教授多年来在雄激素源性型脱发的治疗中的临床经验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概括得出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临床治疗时必须做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内外结合、标本兼顾,愿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参考价值。

  • 王朝阳针药结合治疗胸痹心痛经验

    作者:褚亚宇;肖敏佳;王朝阳

    本文主要介绍王朝阳老师针药结合治疗胸痹心痛经验。针刺治疗头针、体针并用。头针取额中带、额旁1带、顶中带。体针运用经络诊察法从脾经、胃经、肝经、胆经、肾经、心经、心包经入手辨经取穴。中药治疗上,王老师认为胸痹心痛多属实证,临床上以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疗效显著。

  • 张燕萍教授治疗支气管扩张经验总结

    作者:焦秋粉;樊茂蓉;张燕萍

    支气管扩张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支气管树的病理性、永久性扩张,导致反复化脓性感染的气道慢性炎症,其患者人数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上升。张燕萍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呼吸科学术带头人,从事肺系病证临床研究30余年,擅长中医防治肺系疾病以及临床疑难杂症的中医辨治,尤其对支气管扩张证治别具一格,疗效卓著。

  • 印度传统医学的发展现状

    作者:张子隽;张咏梅;徐俊;陈岩;李向东

    本文通过整理印度传统医学的发展历史、组成,介绍其医、教、研、产四个方面的现状、对其管理体制进行归纳,进一步总结了近几年来印度传统医学的发展。此外,文章还介绍了近年来在印度召开的传统医学国际研讨会。后分析了印度传统医学发展的优劣势,指出对我国中医药发展的借鉴意义。

  • 浅谈中国与韩国刮痧疗法的研究简况及展望

    作者:李贤俏;杨金生;李基赫

    探讨刮痧疗法在韩国的研究情况和发展现状,本文通过对韩国刮痧疗法的发展简况、理论基础、临床运用、科研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中国刮痧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在韩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其基础与临床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中国的刮痧疗法目前已成为中医特色治疗项目,但在韩国,刮痧疗法在医学界尚未得到公认,普及范围还不是很广,更多的只是在皮肤美容店、民间诊所中运用。现将其研究简况介绍如下。

    关键词: 刮痧疗法 韩国刮痧
  • 西方发达国家继续医学教育的特色及经验借鉴

    作者:韩锋;李小方

    继续教育是针对院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成人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一个国家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继续教育的相关概念入手,对国际上对继续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的相关举措进行阐述,总结国际继续教育的先进经验及可借鉴之处。

  • 基于偏小二乘法的中医临床肝炎肝硬化主、次证候分类特征研究

    作者:张华;王磊;苏越;张琴;刘平

    目的:运用偏小二乘法探讨临床肝炎后肝硬化中医主证候及其兼夹证候的分类特征。方法:规范采集明确诊断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表征及生物学信息;采用偏小二乘法( 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对278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样本进行证候分类建模(设证候类型为因变量矩阵、相关临床信息为自变量矩阵,采用Leave-One-Out法完成建模),并以之对临床样本进行中医证候分类和预测。结果:278例肝炎后肝硬化临床样本中,有证可辨者共计261例(93.9%)。主证候以瘀热蕴结证(108例)和湿热内蕴证(79例)多,占71.6%;兼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复合证候者215例,占82.38%。其中,主证候为肝郁脾虚证的45例中,兼夹1个次证的29例,包括湿热内蕴证18例,瘀热蕴结证11例。兼夹2个次证的15例,均为瘀热蕴结和湿热内蕴证;主证候为湿热内蕴证的79例中,兼夹1个次证的53例,以兼肝郁脾虚证者为多(47例,88.7%),其次为瘀热蕴结证。兼夹2个次证的有9例,均为瘀热蕴结和肝郁脾虚证;在主证候为湿热内蕴与肝郁脾虚证的124例病例中,表现为两者复合证候的有76例(62.3%);29例肝肾阴虚主证候中,均兼夹1个次证,均为瘀热蕴结证;同样,108例主证候为瘀热蕴结者中,兼夹1个次证的78例,68例为兼肝肾阴虚证(87.2%)。结论: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候复杂,以复合证候为主,且证候相兼出现有一定的规律性。在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湿热内蕴及瘀热蕴结4个主证候中,湿热内蕴和肝郁脾虚以及肝肾阴虚和瘀热蕴结组合是常见的兼夹证候组合,反映了肝炎后肝硬化临床证候多虚实夹杂的特点,也表明中医证候分类具有一定的临床科学基础。

  • 艾滋病“艾毒伤元”发病机制中湿邪作用的探讨

    作者:张海燕;彭勃;谢世平;郭会军;姜枫;梁润英;谢忠礼;陈建设;郭选贤

    基于长期的艾滋病临床实践经验与国家973计划中医基础理论重大专项---艾滋病中医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项目的实施,项目组提出并验证了“艾毒伤元”的艾滋病发病学说,“艾毒”是致病因素,“伤元”是基本病机,在元气损伤的过程中,湿邪始终贯穿其中,且因于“同气相求”的中医理论演绎出艾滋病更易发于湿邪体质的人体。

  • 胃溃疡活动期“毒热”创新病因的系统研究

    作者:郑洪新;王垂杰;王文萍;才丽平;傅海燕;曲怡;周学文

    目的:课题以研究胃溃疡活动期的中医“毒热”病因理论为突破口,以建立中医病因学研究方法为途径,以阐明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状态性疾病的疗效机制为特色,丰富和发展中医病因学理论和实践。方法:通过中医胃脘病“毒热”病因理论研究、中医“毒热”实验病因学研究、“毒热”病因要素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毒热”病因的中药干预验证性临床试验,进行系统研究。结果:通过病例对照设计,581例胃溃疡活动期83.3%为毒热证;266例浅表性胃炎13.3%为毒热证,从而确证胃溃疡活动期“毒热”为多发、常见病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辨证求因要点包括幽门螺杆菌( Hp)感染、胆汁反流、炎症因子增高、胃肠激素分泌异常等。经300例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对照临床试验,试验组证候积分愈显率86.62%,胃镜愈显率80.29%。改良胃溃疡活动期胃毒热证的实验动物模型及其评价方法,验证清热解毒、消痈生肌治法中药复方疗效确切,并阐明其生物学机制。结论:“毒热”为胃溃疡活动期的主要病因,“以痈论治”胃溃疡活动期的新治法为清热解毒、消痈生肌,疗效显著。

  • 86例肝硬化随访患者中医证候演变研究

    作者:周扬;胡鑫才;张华;平键;赵长青;徐列明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的动态变化。方法:对8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1~3年的随访,采集患者不同时间的中医四诊信息,通过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患者前后两次主要的症状、体征以及中医证候因子积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的症状体征主要表现为肝肾阴虚的临床征象,中医证候积分上,肝肾阴虚中医证候因子积分明显高于其他证候组,阴虚血热、肝气郁结、脾肾阳虚这三类中医证候积分均较第一次随访时有明显增加(P<0.05),而肝肾阴虚、脾虚湿盛两组随访前后证候积分变化不明显( P>0.05)。结论:肝硬化阶段呈现虚实夹杂的证候特点,正虚以肝肾阴虚为主,并且随着病情进展,肝肾阴虚证候更加明显。

  • 基于代谢组学的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差异疗效机制研究探讨

    作者:杨涛;刘成海

    同一疾病相同治疗却出现不同疗效,这是临床常见现象与中医学强调“同病异治”的原因所在。既往研究证实,中药新药扶正化瘀方抗乙肝肝纤维化的有效率为52%,为何另约一半患者未出现肝组织纤维化逆转?从这一问题出发,结合中医据病分证、疾病遗传背景差异等认识发展,基于代谢组学整体反应的特点,提出“对扶正化瘀方有效与无效的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群存在内源性生物与外源性药物代谢组学的差异特征,且相互影响,构成该药物对乙肝肝纤维化同病同治而差异疗效的内在基础”的科学假说。首先动物实验,了解扶正化瘀方对肝纤维化模型生物代谢组的影响与药物代谢变化特点,继之以扶正化瘀方治疗乙肝肝纤维化患者,以组织纤维化病理评价疗效,将患者分为显效与无效2组,进行给药前后的生物与药物代谢组学检测、代谢网络分析,验证以上科学假说,阐明扶正化瘀方抗乙肝肝纤维化差异疗效的内在机制,明确该药物作用原理与佳适应证,促进中医学“同病异治”的科学诠释。

  • 浅谈脾气虚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作者:郭涛;赵志敏;陶艳艳;刘成海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进展的共同病理阶段,属于中医的“症积”“胁痛”等疾病范畴。在慢性肝病的早期及中期阶段,由于正气不足,无力抵邪外出;病程日久,正虚加剧,脾气虚证为其常见证型,并贯穿疾病始终。目前临床使用的治疗肝纤维化有效方药中多含有“健脾”“益气”“扶正”等作用的药物。因此在临床治疗肝纤维化时应重视健脾益气。

  • 扶正化瘀胶囊/片治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赵长青;徐列明

    本文综述2010-2013年发表的扶正化瘀胶囊/片临床研究论文。扶正化瘀胶囊/片临床治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疗效明确,用以治疗肝硬化并发症,也取得较好疗效。数十项临床研究证实,扶正化瘀胶囊/方与抗乙肝病毒的核苷类(核苷类似物)药物、普通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熊去氧胆酸以及其他药物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其他慢性肝病所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提高了疗效。此外,也开展了利用人体样本揭示扶正化瘀胶囊的临床作用机制的研究。扶正化瘀胶囊/片的未来研究,可能会有如下趋势:1)扩大适应证;2)进一步联合应用其他药物以提高临床疗效;3)优化组方;4)开展新剂型的研究;5)进一步揭示扶正化瘀复方的作用机制。

世界中医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