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上海口腔医学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Shanghai Journal of Stomatology 상해구강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7248
  • 国内刊号: 31-170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56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上海口腔医学》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张志愿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脱细胞猪心包膜在引导骨组织再生术中的屏障作用

    作者:高君昭;张雪健;侯佳丽;邓悦;李云朋

    目的:在兔股骨骨缺损处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观察脱细胞猪心包膜的存留时间及引导骨再生的效果.方法:自行制取脱细胞猪心包膜(acellular porcine pericardium,APP).利用高、低渗NaCl溶液将新鲜的猪心包交替浸泡后,胰酶+EDTA消化,Triton X-l00漂洗,后以戊二醛交联处理.选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双侧股骨远端设置8 mm×8 mm×5 mm骨缺损区,采用随机方法,一侧骨缺损区覆盖脱细胞猪心包膜(实验组),另一骨缺损区不盖膜(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8和12周进行整体观察、X线片检查、组织学检查和骨密度测量.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创口愈合良好,未发生感染等相关并发症;整体观察有纤维包囊覆盖脱细胞猪心包膜表面;实验组骨密度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组织学观察见实验组成骨效果好于对照组.结论:利用脱细胞猪心包膜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可达到较理想的屏障作用,膜存留时间满足成骨需求.

  •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病损黏膜下曲安奈德联合丹参酮液注射方法及疗效探讨

    作者:肖益彩;翦新春;郑廉;周超;杜永秀;周婷;王彬娉

    目的:评价曲安奈德联合丹参酮注射液口腔黏膜病变下注射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27例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患者,采用曲安德奈联合丹参酮注射液行双侧颊黏膜病变下局部注射.每周注射1次,每10次为1个疗程,每注射10次后间隔30 d,然后进行第2个疗程10次,间隔30 d,再进行第3个疗程的治疗,共注射30次.对临床疗程完成后12、24和36个月的开口度及双侧颊黏膜由灰白变红色面积进行评估,应用SPSS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14例患者完成治疗全过程的疗效观察.早期组治疗3a后获净开口度(12.0±1.2)mm,中期组治疗3 a后获净开口度(14.5±2.4)mm,后期组治疗3 a后获净开口度(15.5±1.5)mm.颊黏膜的颜色和血管数量增多的程度,早期组在治疗追踪的第3年结束时,19例患者毛细血管数量增多程度的有效率为100%,中期组为94.7%,后期组为90.7%.结论:曲安德奈联合丹参酮注射液注射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对患者开口度、病变黏膜颜色及毛细血管数量的恢复有良好效果.

  • 核因子κB对维持口腔癌相关巨噬细胞炎症细胞募集表型的作用

    作者:周笑天;陈东;金震宁;黄珂;林洁;门乙;李春洁

    目的:探讨NFκB在维持口腔癌相关巨噬细胞炎症细胞募集表型中的作用.方法:使用Cal27条件培养基刺激诱导小鼠原代巨噬细胞,形成口腔癌相关巨噬细胞,利用NFκB小分子抑制剂Bay11-7082抑制NFκB信号通路.利用RT-PCR、ELISA检测募集炎症细胞相关趋化因子的表达及分泌变化.采用GraphPadPrism5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ay11-7082处理的巨噬细胞能够抑制Cal27条件培养基诱导原代巨噬细胞形成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梭状外形;同时,在mRNA水平抑制炎症细胞募集相关趋化因子MCP-1、GM-CSF、MCP-5以及CCL-5的表达上调(P<0.05).在蛋白质水平,对NFκB的抑制能够显著减少Cal27条件培养基导致的巨噬细胞MCP-1、GM-CSF分泌增加(P<0.001).结论:NFκB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口腔癌相关巨噬细胞募集炎症细胞表型的维持.

  • 止血剂对乳牙牙本质黏结强度的影响

    作者:潘秋华;黄大维;王青泰

    目的:探讨止血剂对乳牙牙本质黏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40颗滞留乳磨牙,构建磨切后牙本质模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颗实验牙.观察组采用止血剂覆盖30 s后冲洗,然后进行黏结处理,对照组直接进行黏结处理.观察2组微拉伸黏结强度、微渗漏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微拉伸黏结强度为(12.84±2.10)MPa,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03±2.28)MPa(P<0.05);观察组形成的树脂突大部分>35 μm,且长而密集,伸入开放的牙本质小管中;对照组形成的树脂突长约7~35 μm,侧支交通明显;2组牙本质黏结剂的微渗漏程度比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止血剂对乳牙牙本质黏结强度有一定影响,临床应用时应特别注意.

  • 根面处置牙周炎患牙根面牙骨质后内毒素水平的变化

    作者:付昌盛;刘荣森;罗芸;欧龙;李颖超;张贤华;田磊;杜岩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处置牙周炎患牙根面牙骨质后内毒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临床上因正畸拔除的健康前磨牙6例,重度牙周炎拔除的后牙36例.每颗牙取釉-牙骨质界下2 mm牙根,制成2片4 mm×4 mm×1 mm的牙骨质片,对每个牙周炎患牙进行编号.健康牙作为阴性对照组,36颗牙周炎患牙中,每颗牙的1个牙片不进行根面处理,作为牙周炎组.其余36片牙周炎牙片随机平均分成6组: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SRP)组、SRP+抗菌肽A组、SRP+抗菌肽B组、SRP+EDTA组、SRP+ Nd:YAG激光组和SRP +Er:YAG激光组.用显色基质鲎试剂检测每个牙片的内毒素浓度.按照编号,记录每颗牙的内毒素浓度,计算每组每个牙周炎患牙治疗前、后内毒素浓度的变化.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牙周炎组相比,各治疗组内毒素浓度有不同程度降低,均有显著差异(P<0.01).与SRP组相比,SRP+抗菌肽A组、SRP+抗菌肽B组、SRP +Er:YAG激光组内毒素浓度显著下降(P<0.01),SRP+EDTA组、SRP+ Nd:YAG激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方法处理牙周炎患牙根面均可降低内毒素含量,抗菌肽A+SRP处理牙周炎根面可能更为有效.

  • 汉族与维吾尔族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根管治疗后疼痛差异及口服布洛芬后镇痛效果比较

    作者:闫磊;王新迎;万娜;尹艳娇;吴佩玲

    目的:比较汉族、维吾尔族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根管治疗术后疼痛发生率,比较布洛芬对汉族、维吾尔族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一次性根管治疗后疼痛的镇痛效果,优化术后用药方案.方法:选取切牙、尖牙、前磨牙单根管慢性根尖周炎的汉族、维吾尔族患者各250例,均给予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术后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分别将维吾尔族患者分为实验组(维)、对照组(维),将汉族患者分为实验组(汉)和对照组(汉).其中实验组患者参照说明书,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照组患者则服用安慰剂(淀粉胶囊),医生与患者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分组和服药情况均保持不知情.利用VAS痛觉量表记录患者术后6、12、24、48、72 h和1周的疼痛程度,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实验期间,各组患者根管治疗后疼痛的发生率从大至小依次为对照组(维)>对照组(汉)>实验组(维)>实验组(汉),各组两两之间均有显著差异.从时间分布上来看,根管治疗后疼痛多发生于24~48 h之间,疼痛的大值也多集中在这一时间段.不论是根管治疗术后疼痛的发生率还是剧烈程度,实验组(汉)与对照组(汉)之间的差异,均比实验组(维)和对照组(维)之间的差异更为显著.结论:单根管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后,维吾尔族患者疼痛发生率高于汉族患者;服用布洛芬对于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都能有效预防、缓解根管治疗中疼痛,但是布洛芬对于维吾尔族患者的镇痛效果不如对汉族患者的镇痛效果明显.

  • 相同基因条件下牙周治疗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

    作者:韩亚琨;林晓萍

    目的:探讨在排除基因差异后,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病患者动脉硬化的影响,比较治疗前、后动脉硬化指标的改变,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按一定标准选取2013年9月-2015年6月在门诊就诊的同卵双生双胞胎患者52对104例,其中24对48例为牙周健康患者,28对56例为牙周病患者.将每对双胞胎分配到不同组别中,即A组(24对48例牙周健康)、B组(28例牙周病)、C组(28例牙周病,基因型同B组),C组为治疗组,A、B为对照组.检测术前、术后6周、12周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组间差异进行F检验.结果:治疗前,牙周病组(B组和C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健康组(A组);治疗后,A、B组各项指标无显著改变,C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牙周病对动脉硬化有一定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可独立于基因型作用而存在,积极的牙周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 不同根管消毒方法对粪肠球菌清除作用的体外研究

    作者:孙楚文;朱亚琴

    目的:比较被动超声荡洗(passive ultrasonic irrigation,PUI)与半导体激光,及两者联用对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清除作用,并与3%NaClO消毒效果进行比较,为临床选择根管消毒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50颗成人单根管离体前磨牙,建立粪肠球菌生物膜感染根管模型,随机将其均分为5组并做不同处理.A组为生理盐水冲洗组,B组为3%NaClO溶液冲洗组(阳性对照组),C组为PUI处理组,D组为半导体激光处理组,E组为PUI联合半导体激光处理组.选用纸尖法取样,稀释培养48 h后,计算每个样本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值.采用SAS 8.0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UI处理组、半导体激光处理组及联合处理组样本的CFU值,与生理盐水冲洗组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3组结果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冲洗组,而3组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3%NaClO溶液冲洗组(阳性对照组)的CFU值均显著低于其余4组(P<0.01).结论:PUI、半导体激光消毒及其两者联用均对粪肠球菌生物膜具有显著消毒效果,显著优于单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但三者之间效果相当;3%NaClO冲洗对粪肠球菌生物膜具有强的消毒作用.

  • 口腔医学生关于循证医学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调查

    作者:常忠福;祝策;陶丹英;冯希平;陆海霞

    目的:了解口腔医学生对循证口腔医学的知识和态度,以及实践循证医学的行为和障碍等,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循证医学教学和循证医学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邀请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口腔科参加临床实习的口腔医学生参加本次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获取口腔医学生对循证口腔医学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等情况.采用SPSS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2名口腔医学生参加本次调查.医学生循证医学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平均得分分别是5.5±1.9分和5.1±1.0分.约3/4的医学生修读过循证医学课程.超过一半(56.5%)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循证口腔医学了解很少.70.5%的医学生平均每周在临床上实践循证口腔医学的次数少于1次.大部分医学生(80.3%)平均每周使用MEDLINE或其他数据库查询与临床实践相关文献的次数少于1次,而63.9%的医学生平时会使用临床实践相关的临床指南.所调查医学生认为排名前三的障碍依次是“缺乏信息资源”、“无充分时间”和“缺乏检索技能”.结论:口腔医学生对循证口腔医学相关的知识和实践循证医学的行为相对不理想,但是对循证医学和实践循证医学持积极态度.口腔医学生在临床上实践循证医学的三大障碍依次是缺乏信息资源、无充分时间和缺乏检索技能.

  • 羧甲基壳聚糖锌多肽复合材料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毒性

    作者:郭珲;潘克清;邓婧;刘学玉;宋佳

    目的:研究羧甲基壳聚糖锌多肽复合材料(carboxymethyl chitosan zinc and peptide,CMC-Zn+-P)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的细胞毒性,为材料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并进行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鉴定.使用含不同浓度材料浸提液的细胞培养液培养细胞,并进行分组,1~4组为实验组,材料浸提液浓度分别为100%、75%、50%和25%,第5组为对照组,不含材料浸提液.采用CCK-8法测定复合材料不同浓度浸提液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通过细胞相对增殖率进行细胞毒性评级.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原代培养的细胞呈成纤维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细胞波形丝蛋白染色阳性,角蛋白染色阴性,属中胚层组织来源.不同浓度材料浸提液对细胞均有促进增殖的作用,相对增殖率均大于100%,细胞毒性分级为0级.结论:CMC-Zn+-P复合材料对体外培养的HPDLCs无细胞毒性,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 109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胡欣欣;朱耀旻;何柳婷;顾颖;梁志刚;郑苍尚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帮助.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6月就诊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并被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者109例纳入病例组,随机抽取109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22.0软件包中的逻辑回归分析模型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中女性患者占76.1%,20~29岁年龄组患者多,占44%.病例组中有夜磨牙或紧咬牙习惯、偏侧咀嚼习惯、颌面部外伤史的人数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常熬夜、工作生活压力大、咀嚼硬物、有正畸治疗史的人数比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年轻女性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高发人群;夜磨牙或紧咬牙习惯、偏侧咀嚼习惯、颌面部外伤史可能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未见经常熬夜、工作生活压力大、咀嚼硬物、正畸治疗史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明显相关.

  • 48例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征患者颌面骨形态分析

    作者:王豪伟;王凤;黄伟;周文洁;王跃平;吴轶群

    目的:了解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征(ectodermal dysplasia,ED)患者的颌面部发育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8例ED患者的临床信息和头颅侧位X线片.将患者分为2组:第1组23例,除缺牙外,累及≥2种外胚层组织;第2组25例,除缺牙外,仅累及1种外胚层组织.比较2组病例的缺牙数及颌面骨形态影像学参数的差异.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样本t检验和成组t检验.结果:第1组缺牙数显著多于第2组(22.3±5.8∶12±6.6,P<0.05).在女性患者中,第1组滞留乳牙数显著多于第2组(8±4∶2.4±2.7,P<0.05).2组患者的上颌骨长度减少(ANS-Ptm减小)且位置后缩(S-Ptm、SNA、NA-PA减小),下颌骨前突(NP-FH增大)、颏部前突(Y轴角减小),下颌骨长度(Co-Po)及位置(S-Co)相对正常,骨性Ⅲ类错(牙合)(ANB<0),全面高降低(N-Me减小).在男性患者中,第1组较第2组的SNA、NA-PA、ANS-Ptm、S-Ptm、Y轴角显著减小(P<0.05),NP-FH显著增大(P<0.05).结论:ED患者颌面骨形态表现为上颌骨长度减少及位置后缩,下颌骨长度和位置相对正常,下颌骨前突、颏部前突、骨性Ⅲ类错(牙合)和全面高降低.ED患者颌面骨形态异常的严重程度与缺失的恒牙数呈正相关,滞留的乳牙可能会促进颌面骨发育.

  • 釉基质蛋白衍生物对大鼠牙移动后复发和牙根修复的影响

    作者:胡琴;徐小淋;周建萍;戴红卫

    目的:观察釉基质蛋白衍生物对大鼠正畸牙移动后早期复发和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选用20只10周龄雄性SD大鼠,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在左上第一磨牙施加100 g力,使其近中移动,加力14d后拆除装置.自拆除加力装置起,实验组局部注射釉基质蛋白衍生物,对照组不注射任何药物.分别于拆除装置后当天及第14天分别行Micro-CT活体扫描,分析牙根吸收陷窝以及牙移动距离的变化.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拆除装置14 d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牙根吸收陷窝体积修复量分别为(0.0295±0.0052) ×1 07 μm3、(0.0189±0.0086)×107 μm3;牙移动后复发距离及复发百分率分别为(0.089±0.005)mm、(64.76±3.63)%和(0.127±0.010)mm、(92.28±1.90)%.统计学分析表明,拆除装置14 d后,牙根吸收陷窝体积修复量、牙移动后复发距离及复发百分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釉基质蛋白衍生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大鼠正畸移动后牙根吸收后修复效应,减弱牙移动后早期复发.

  • 雌激素对雌性大鼠舌下神经核及颏舌肌的影响

    作者:孙炳丞;刘磊;杨林;邹敏;侯玉霞

    目的:研究SD大鼠外周血不同雌激素水平对舌下神经核自发放电及颏舌肌功能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影响上气道稳定性的中枢途径.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 group,Sham)、去卵巢组(ovariectomized group,OVX)及去卵巢+雌二醇回补组(ovariectomized+ estrogen covering group,OVX+E2),采用玻璃微电极记录神经元放电,记录舌下神经核自发放电频率和大幅值.采用BL-420生物学系统,检测颏舌肌功能:颏舌肌肌电的平均频率、大频率、积分幅度、大幅度;电刺激诱发肌电幅度、临界融合频率、50%强直收缩时程及阈刺激强度.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OVX组舌下神经核的自发放电频率和大幅值低于Sham组和OVX+E2组(P<0.05);OVX组颏舌肌肌电大频率、平均频率、积分幅度和大放电幅度、50%强直收缩时程低于Sham组和OVX+E2组(P<0.05),OVX组阈刺激强度和临界融合频率均显著高于Sham组和OVX+E2组(P<0.05),OVX+E2组和Sham组各项指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OVX组、Sham组、OVX+E2组颏舌肌的电刺激诱发肌电幅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雌激素水平影响舌下神经核的兴奋性,进而影响颏舌肌功能.雌激素可能影响颏舌肌的收缩功能及抗疲劳能力.

  • 使用FUS-invest锆系牙科纯钛包埋料提高铸件的物理机械性能及精度

    作者:吴金双;邢鹤琳;董超芳;郭天文;杨瑟飞

    目的:评价自制FUS-invest锆系牙科纯钛包埋料铸造的纯钛铸件的物理机械性能及标准化单冠的精度.方法:制备7个厚度为0.8 mm的纯钛比例铸件.经伺服液压动态实验系统、断口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评价其物理机械性能.制备38个标准化单冠,实验组(FUS-invest锆系包埋料)、对照组(磷酸盐系包埋料)各19个,测量显微镜测标准化单冠边缘差异值d和铸件内壁与工作模的距离,进行铸件精度评价.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纯钛铸件的弹性模量为(123.5±14.2)GPa,屈服强度为(569.3±16.5) MPa,抗拉强度为(668.4±16.1) MPa,延伸率为(4.5±0.2)%;断口EDS分析除钛元素外,不同深度处可发现少量不同含量的Si元素和Fe元素,但未检测出Zr元素.②精度实验中,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组内标准化单冠边缘4个标记点处的测量值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亦无显著差异(P>0.05).2组内部测量值无显著差异(P>0.05),而组内内部不同标记点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虽然FUS-invest锆系包埋料铸造获得铸件的延伸率略低,但各项物理机械性能均达到临床要求.无论边缘适合性还是内部适合性,2组均无显著差异且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2组边缘差异均值约为46 μm,内部近咬合面的差异均值约为56 μm,内部轴壁处的差异均值约为0.

  • 烧结温度对牙科氧化锆增韧氧化铝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

    作者:樊江源;林婷婷;胡方旋;郑瑞斌;樊帆;麻健丰

    目的:研究烧结温度对凝胶注模成型牙科氧化锆增韧氧化铝(zirconia toughened alumina,ZTA)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经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制备的ZTA陶瓷坯体,分别烧结至1100、1200、1250、1300、1400℃,测定不同烧结温度组试件的三点抗弯强度、断裂韧性、维氏硬度,计算脆性指数;用扫描电镜观察三点弯曲试验后试件断面的显微形貌.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100~1400℃范围内,ZTA的三点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和维氏硬度均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脆性指数的小、大值分别见于1200℃和1400℃温度组(P<0.05),为(0.74±0.16) μm-1/2和(2.76±0.14) μm-1/2,两者的抗弯强度分别为(46.89±3.24) MPa和(349.64±54.72)MPa.结论:凝胶注模成型的ZTA陶瓷在合适的烧结温度(1200℃)下具有较佳的可加工性能及一定的机械强度,初步满足临床牙科陶瓷加工的需求.

  • 人下颌骨和髂骨来源间充质细胞的分子表达差异

    作者:杨荃荃;王娇;李志勇

    目的:比较人下颌骨和髂骨来源细胞的分子表达差异.方法:从GEO公共数据库中,通过GEO2R软件分析获得在人下颌骨和髂骨来源细胞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应用DAVID和Gene MANIA在线数据库对这些基因之间的关系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从GEO数据获得了在人下颌骨和髂骨来源细胞中差异表达明显的293个基因,这些基因主要是同源盒基因,与骨骼发育密切相关.这些基因经DAVID数据库分析后,被富集到“skeletal system development”、“forebrain development”、“limb development”、“WNT信号通路”等不同的子集.经Gene MANIA在线数据库分析后,建立了MSX1、MSX2、HAND2、SIX1、PITX2、OSR2、PAX3和PRRX1等8个在人下颌骨与髂骨来源间充质缅胞中表达差异明显的基因分子网络,这些基因通过共表达、共定位、遗传学相互作用等彼此关联.结论:下颌骨和髂骨来源间充质细胞存在差异化的分子调控,提示在应用髂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对颌骨进行组织工程修复时,可考虑通过对髂骨间充质细胞进行基因修饰,以使其更接近颌骨间充质细胞特性.

  • 抑制蛋白激酶C对口腔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作者:陈钟;徐勇;纪睛

    目的:利用舌癌细胞系HN4,探讨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P120-连环蛋白(P120-catenin,P120ctn)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在口腔鳞癌中的相互关系及其在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质粒pGFP-V-RS-P120ctn shRNA转染HN4,使HN4中P120ctn的表达显著降低,再使用星孢菌素(staurosporine,STS)抑制PKC的表达,进行PKC、P120ctn和E-cad mRNA和蛋白水平的检测;通过Transwell细胞侵袭及细胞迁移试验等方法,检测PKC被抑制前、后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当PKC被STS抑制时,HN4/shP120ctn细胞中P120ctn的表达显著升高,E-cad的表达也随之升高,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PKC可能参与了P120ctn和E-cad表达的调节,与细胞黏附的调控有关,进而在HN4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过程中发挥作用.

  • 功能矫治器对青春期骨性Ⅱ类患者上气道结构的影响

    作者:李晅;周慧玲;娄新田;胡铮;沈刚

    目的:研究功能矫治器作用下青春期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上气道结构的变化.方法:选取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实验组)及骨性Ⅰ类均角型患者(对照组)各30例,男女各半.实验组患者使用肌激动器(Activator)治疗,促进下颌骨向前下生长,平均治疗时间12个月;对照组患者同期进行非减数固定矫治.所有患者在功能矫治器治疗前、后,固定矫治前及中期拍摄锥形束CT(CBCT)图像,检测患者治疗前、后骨性指标及上气道线距,并与参考标准对比.观察后鼻棘点(PNS)到第3颈椎(C3)下缘范围内的气道形态,三维重建并测量相应组织结构.应用SAS 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实验组治疗前各测量项目与参考标准及对照组患者之间的差异,配对t检验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各测量项目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实验组患者骨性测量指标SNB及APDI显著小于参考标准,ANB、Wits及OJ显著大于参考标准和对照组患者;上气道线距中,MPW和PAS显著小于参考标准和对照组患者.上气道经三维重建后容积及小横截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经Activator引导下颌前伸后,实验组患者骨性测量指标及上气道线距均与参考标准接近,上气道经三维重建后容积及小横截面积显著增大,与对照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骨性指标、上气道线距及三维重建指标无显著差异.治疗前、后2组患者不同性别之间上气道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多伴有上气道缩窄.Activator引导下颌骨前伸,可改善患者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的骨性特征,改善口咽腔和舌根后咽腔部位的狭窄,使上气道容积及小横截面积增大,缓解上气道缩窄现象.

  • PTPRZ1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朱蓉;翦新春;刘德裕;周超;王媛

    目的:研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Z1型受体(PTPRZ1)蛋白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病变(OSF)癌变中的表达及分布特征,探讨其在OSF癌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及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WB)检测36例OSF癌变患者、23例非OSF癌变鳞癌患者及21例身体健康者颊黏膜组织中PTPRZ1蛋白分布及表达差异.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TPRZ1蛋白在OSF癌变组的颊黏膜中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2.22%;在非OSF癌变的颊黏膜鳞癌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表达率为43.47%;在正常颊黏膜组织中呈阴性表达.PTPRZ1蛋白在OSF癌变组及非OSF癌变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OSF癌变组显著高于非OSF癌变的口腔癌组(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PTPRZ1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在非OSF癌变的口腔鳞癌中微量表达,在OSF癌变组中显著表达.PTPRZ1与一般临床资料相关性分析发现,PTPRZ1与复发及转移呈显著正相关性(rk=0.642,P<0.01;rk=0.656,P<0.01).结论:PTPRZ1在OSF癌变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及治疗的靶基因.

  • 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颊癌术后缺损23例临床分析

    作者:邓智元;方小丹;潘灏;胡延佳;唐瞻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颊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2013年5月-2015年5月以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颊癌术后缺损患者23例.设计并制备股前外侧肌皮瓣单岛或者多岛,修复颊癌术后组织缺损.术后观察口腔颌面部及供区形态和功能,总结皮瓣制取及修复经验.结果:23例股前外侧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例术后24 h内出现血管危象,经抢救后皮瓣成活,成活率100%.随访1~3 a,口腔颌面部及供区形态、功能恢复良好,1例出现颊部积液并感染,经冲洗引流处理后恢复良好;2例术后复发、死亡.结论: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颊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超声热化疗联合根治性手术治疗晚期口腔鳞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作者:邵翠玲;庄乾伟;孟箭;郭伟;任国欣;张杰;顾倩平;李志萍;王兴;辜健敏;韩琨

    目的:评价超声热化疗联合根治性手术治疗晚期口腔鳞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2015-2016年就诊的9例经明确病理诊断的口腔鳞癌患者行术前超声热化疗.TPF具体方案为d1:顺铂+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d1~d5:5氟尿嘧啶750 mg/m2,静脉滴注.超声热化疗期间,于化疗开始的第1、3、5、7、9天行超声肿瘤热疗,温度控制在40~42℃,热疗时间为40 min.每例患者行2周期超声热化疗,评价肿瘤局部消退情况.结果: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3例,稳定5例.超声热化疗期间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患者面形及功能保存较好,生存质量有所提高.结论:超声热疗联合TPF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口腔鳞癌具有协同作用,可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可耐受,是一种微创、有效、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案.

  • 提高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措施探讨

    作者:田臻;王丽珍;胡宇华;张春叶;李江

    目的:口腔组织病理学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门课程,实验教学在病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旨在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模式,有效提升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及学生观察、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教研室通过自编并及时更新《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指导》,出版实验课辅导书《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与理论教学彩色袖珍图谱》,增加病例样本量,提高及增加教学切片及示教片的质与量,运用互联网+的新教学模式,营造自主学习环境,以机考代替单纯切片考试,建立新的实验课考核评价方法等一系列措施,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实验教学模式.结果:学生对实验教学改革给予高度肯定,所采取的措施在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机考在检验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及全面性方面显著优于传统考试(P<0.05).结论:多举措并举有效提高了《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疾病有一个思路清晰、富有逻辑的思考,将学过的各科理论知识充分融会贯通.

上海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