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上海口腔医学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Shanghai Journal of Stomatology 상해구강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7248
  • 国内刊号: 31-170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56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上海口腔医学》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张志愿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灌服中药骨碎补、丹参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丛淑敏;王旭霞;曾婧;张君

    目的:探讨中药骨碎补、丹参在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对牙槽骨密度降低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72只8周龄、SPF级健康雌性Wistar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随机分为骨碎补组、丹参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24只.骨碎补组和丹参组每天分别灌服中药药液6 g/kg,生理盐水组每天灌服0.9%生理盐水3 mL.镍钛螺旋弹簧每周加力1次.3组动物于正畸加力第7、14、21、28天分批处死,每组分别处死6只.分离上、下颌骨,分别测量牙移动距离和牙槽骨密度,采用SPSS18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碎补组、丹参组牙移动距离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者均大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骨碎补组、丹参组牙槽骨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者均大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骨碎补、丹参水煎液在加速正畸牙移动的同时,均能够减缓牙槽骨密度的降低.

  • 牙髓卟啉单胞菌脂多糖对成骨细胞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表达的影响

    作者:吕游;贾舸;仇丽鸿;包穆蓉;于雅琼;郭艳

    目的:探讨牙髓卟啉单胞菌(Pe)脂多糖(LPS)对小鼠成骨细胞株MC3T3-E1细胞ERK1/2和p38表达的影响.方法:用10μg/mL的P.e-LPS分别作用于成骨细胞0、5、15、30、60、180 min,应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成骨细胞内磷酸化ERK1/2和p38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t检验.结果:10 μg/mL的P.e-LPS刺激后,成骨细胞内p38迅速被活化,5~30 min为激活高峰(P<0.01),60 min后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ERK1/2磷酸化水平在P.e-LPS刺激5min后明显增加,15 min后磷酸化水平高(P<0.01).30 min后磷酸化水平下降.结论:P.e-LPS可诱导成骨细胞MC3T3-E1的p38和ERK1/2蛋白表达增强,Pe-LPS可能通过p38和ERK1/2对成骨细胞发挥作用.

  • 环氧合酶-2抑制剂对口腔鳞癌血管生成的影响

    作者:孙晓菊;谢洪;王绪凯;张辉;宋丛笑;张玉杰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抑制剂对口腔鳞癌发生过程中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取人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作为实验样本.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及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在COX-2抑制剂NS-398对Tca8113细胞系表达VEGF 、Survivin的mRNA及蛋白水平的影响.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S-398可下调Tca8113细胞系VEGF及Survivin的表达,且表现出一定的时间依赖性.结论:COX-2抑制剂NS-398可降低口腔鳞状癌细胞Tca8113 VEGF及Survivin的mRNA及蛋白质含量的水平,在口腔鳞癌血管形成及基因凋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活性钙离子液对离体牙超微形态的影响与细胞毒性评价

    作者:毕玮;余优成;龚逸明;周康;赵青华;胡美玉

    目的:研究活性钙离子液对离体牙牙釉质和牙骨质超微形态的影响以及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的细胞毒性,从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Quanta200FEG场发射扫描电镜检测钙离子液成分及含量;观察钙离子液作用于离体牙前后,牙釉质和牙骨质的超微形态;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钙离子液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细胞生长的影响,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并进行细胞毒性分级.结果:钙离子液主要成分为钙、碳、氧、氯.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钙离子液浸泡离体牙后,牙釉质和牙骨质无变化.细胞毒性分级合格的钙离子液的大浓度为0.344 mg/mL.结论:活性钙离子液能应用于口腔,但需选择适合的浓度.

  • 人工楔状缺损牙颈部硬组织应力分布的有限元接触分析

    作者:杨文丽;林雪峰;李相如;刘耀鹏

    目的:分析人工楔状缺损患牙颈部硬组织的应力分布.方法:在下颌前磨牙沿釉牙本质界建立三角形缺损,设计楔状缺损模型,模拟紧咬和咀嚼运动中牙的受力情况,对下颌前磨牙颈部硬组织进行非线性接触分析.结果:模拟紧咬和咀嚼运动中牙的受力情况,釉牙本质界缺损的下颌前磨牙缺损区尖端均存在明显的拉应力集中,应力集中区沿釉牙本质界向(牙合)方延伸,其中尤以侧方运动工作侧一点接触载荷下的应力集中为明显,应力值大.结论:釉牙本质界破坏改变了缺损区牙颈部的应力分布.

  • 烤瓷冠修复初期表面细菌黏附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军;张任秀;郑元俐

    目的:分析烤瓷冠修复初期变形链球菌(Ua)、内氏放线菌(An)和牙龈卟啉单胞菌(Pg)在修复体表面黏附的先后顺序和定植数量,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修复体和尽可能减少细菌在修复体表面附着和定植提供参考.方法:将烤瓷材料制作完成并逐级打磨抛光后,和釉质一起放入分别含有上述3种细菌的混合培养基中厌氧培养,在6、12和24 h3个时间段,分别定量检测试件表面黏附的细菌数量以及液体培养基中的细菌数量,采用SPSS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种试件表面及液体培养基中均未检测到Pg.前6h,Ua/An在2组试件表面的附着烤瓷组少于釉质组:12h后,An在烤瓷表面增加快,釉质次之;24h后,烤瓷组和釉质组的Ua/An几乎无变化.结论:3种细菌混合培养时,Pg受到强烈抑制.烤瓷修复初期,不需考虑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抑制.如要抑制Ua/An,对烤瓷修复体而言,前12h是关键期.烤瓷冠是可优先选择的良好修复体.

  • 2型糖尿病大鼠下颌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李颖;刘洪臣;吕燕;鄂玲玲;王东胜

    目的: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检测2型糖尿病大鼠下颌骨与正常大鼠下颌骨表达差异的蛋白,方法:选取8周龄Wistar大鼠和2型糖尿病大鼠Goto-Kakizaki (GK)大鼠,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测量2组大鼠的体重和血糖,同期处死后切取下颌骨.提取各组下颌骨蛋白后,经双向凝胶电泳(2-DE)及MALDI-TOF/TOF质谱分析,鉴定筛选出2组大鼠下颌骨组织差异表达的蛋白.采用SPSS1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大鼠体重无显著差异,GK大鼠血糖显著高于Wistar大鼠(P<0.05).经蛋白质组学研究,成功鉴定出20个2组间差异3倍以上的蛋白,其中5个蛋白点差异倍数在20倍以上.5个蛋白主要涉及代谢、蛋白结合以及信号转导3大功能.结论:2型糖尿病大鼠与正常大鼠下颌骨组织间存在的差异蛋白,有助于探讨2型糖尿病对下颌骨的影响机制.

  • 大鼠下颌下腺细胞与柞蚕丝素蛋白膜体外复合培养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焱;谭学新;李波;易新;刘丽萍

    目的:通过大鼠下颌下腺细胞(rat submandibular gland cells,RSMGs)与柞蚕丝素蛋白(antheraea pernyi silk fibroin,ApSF)膜的体外共培养,探讨RSMGs在支架上的形态特征、黏附、增殖及分泌功能.方法:将柞蚕丝素蛋白膜、桑蚕丝素蛋白(bombyx mori silk fibroin,BmSF)膜分别接种SD大鼠的RSMGs进行共培养,并以24孔培养板单独培养的RSMGs作为阴性对照组.免疫细胞化学抗角蛋白抗体(cytokratin 8,CK8)、淀粉酶抗体(amylase)染色鉴定细胞来源:扫描电镜、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支架复合生长情况;检测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率;MTT比色法检测材料上细胞的增殖能力;Amano法测定上清液中淀粉酶含量,检测细胞支架共培养后下颌下腺细胞的功能.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共培养后的细胞,上皮细胞特异性抗体CK8染色阳性,腺泡上皮细胞特异性抗体Amylase染色阳性.扫描电镜可见,共培养后ApSF膜上细胞增殖活跃,表面呈现出微绒毛等超微结构,并向支架材料伸出伪足.荧光显微镜下可见,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支架上锚定的种子细胞数量增多,形态规则.2组支架接种细胞1h后,RSMGs开始附着于支架上且黏附率差异不显著(P>0.05);4~12 h2组黏附率逐渐增大,ApSF组较BmSF组更显著(P<0.05);24h时,95%细胞黏附于2种材料上,2组差异不显著(P>0.05).MTT提示,RSMGs与ApSF复合培养3、5 d后增殖迅速,第7天时达到峰值;ApSF组的细胞在第3、5和7天增殖速度与BmSF组差异显著(P<0.05),2组细胞增殖均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Amano法提示,随着接种后培养时间的延长,2组淀粉酶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ApSF组在第3、5、7天时唾液淀粉酶浓度与BmSF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2组酶浓度均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RSMGs与ApSF复合培养后,可保持细胞表型、增殖分化能力及分泌功能.ApSF对于RSMGs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

  • nHA/BG涂层与Bio-Oss骨粉修复种植体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菲;林婷婷;袁晓烨;曾绍先;杜瑞林;陆尔奕

    目的:评价生物玻璃/纳米羟基磷灰石(nHA/BG)涂层与Bio-Oss骨粉在种植体骨缺损中引导骨再生的效果.方法:选取6只Beagle犬,拔除两侧下颌前磨牙.3个月后预备种植窝,同时颊侧制造裂隙状骨缺损(2.25 mm×3 mm×4 mm).按照分组植入种植体和骨粉,A组为nHA/BG+Bio-Oss,B组为nHA/BG+血凝块愈合,C组为微米级HA+Bio-Oss.术后2周、处死前2周和3 d分别进行四环素、钙黄绿素和茜素红荧光标记.术后8周和16周处死动物,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测量.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骨-种植体结合率(BIC)在8周时分别为30%、18%、21%,16周时分别为61%、53%、46%;缺损区新骨面积(RA)在8周时分别为(2.1±0.6) mm3、(1.4±1.0)mm3、(0.6±0.1) mm3,16周时分别为(4.2±0.7) mm3、(2.2±1.2) mm3、(1.2±0.6) mm3.各组8周与16周的BIC和RA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8周时,A、C 2组的BIC和RA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16周时,A、B2组的RA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种植体周围2.25 mm骨缺损区,nHA/BG涂层能促进种植体-Bio-Oss替代骨-骨的骨结合.

  • 人正常牙髓和炎症牙髓中P物质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作者:王静;李相如;郑湘豫;尚君兰

    目的:研究P物质(S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正常、外伤初期、炎症早期、炎症晚期牙髓中的表达和相关性,探讨两者对牙髓微循环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因正畸或阻生需拔除的健康牙10颗作为正常组,选取同年龄阶段因外伤需要根管治疗的患牙29颗,分为外伤初期组、早期炎症组、晚期炎症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各组中SP、VEGF进行组织学定位和定量检测.采用SSPS13.0软件包对各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SP在其他各组中表达显著降低(P<0.05);VEGF在早期炎症组中表达较其他各组强(P<0.05),而在晚期炎症组则明显减弱(P<0.05);SP和VEGF在各组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78,P<0.05).结论:SP可能通过VEGF途径引起牙髓微循环的病理改变,两者共同参与j牙髓神经源性炎症的发生.

  • 邻面不同去釉方法对牙釉质的影响

    作者:束传亮;刘新强;王贵锋

    目的:通过体外pH循环实验,找到一种临床效果较好的邻面去釉方法.方法:收集因正畸减数治疗的前磨牙50颗,沿牙体长轴纵向剖开,得到100个样本,随机分为5组.Ⅰ组为片切砂条,Ⅱ组为片切盘,Ⅲ组为片切砂条+抛光+35%磷酸,Ⅳ组为片切盘+抛光+35%磷酸,Ⅴ组为未去釉组.每组样本经过体外pH循环30 d后,采用扫描电镜及显微硬度仪检测,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各组的显微硬度值两两比较,Ⅰ组与Ⅱ组、Ⅲ组与Ⅳ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与Ⅲ组、Ⅱ组与Ⅳ组、Ⅱ组与Ⅲ组、Ⅱ组与Ⅳ组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Ⅰ组与Ⅴ组、Ⅱ组与Ⅴ组、Ⅲ组与Ⅴ组、Ⅳ组与Ⅴ组间差异显著(P<0.05).②肉眼及扫描电镜观察,Ⅲ组及Ⅳ组无明显不同,但均优于其余几组.结论:①去釉盘和去釉砂条的去釉效果无显著不同.②化学抛光组的再矿化效果优于未抛光组及对照组.③邻面去釉后釉质表面的划痕,即使经再矿化也难以恢复.

  • 2008-2011年上海市5岁儿童患龋情况调查报告

    作者:李存荣;曾晓莉;王勋;徐玮;陈曦

    目的:调查2008- 2011年上海市5岁儿童患龋状况,为分析评价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和服务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从每个区县随机抽取1所幼儿园5岁儿童(男女各半),2008、2009年各950名,2010、2011年各900名,检测患龋率、龋均、龋失补充填构成比、SiC指数.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x2检验.结果:2008-2011年5岁儿童患龋率分别为63.47% 、64.00% 、64.89%和64.44%,龋均分别为2.96、2.99、3.23和3.09,SiC指数分别为7、10、7.20、7.74和7.37,龋失补充填构成比分别为10.93%、12.76%、16.96%和20.63%.患龋率及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龋失补充填构成比逐年提高(P<0.01),SiC指数是龋均的2倍多.各年间的患龋率及龋均市区均低于郊区(P<0.01),龋失补充填构成比市区显著高于郊区(P<0.01),乳牙龋集中发生在1/3儿童中.结论:上海市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龋均指数变化不大,龋失补充填构成比逐年上升,应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控制儿童龋高危人群,进一步改善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关键词: 儿童 乳牙龋 SiC指数
  • 口腔鳞癌患者PBMC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D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超;石芳琼;杨丹;王洁;翦新春;蒋灿华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表面活化性受体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 natural killer group 2,memberD,NKG2D)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4例口腔鳞癌患者和20例健康成年人(正常对照组)PBMC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D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6.0软件包中的方差分析及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4例口腔鳞癌患者PBMC表面NKG2D表达的阳性率为( 12.49±5.26)%,显著低于健康成人的(22.93±8.14)%(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口腔鳞癌患者PBMC表面NKG2D表达的阳性率在不同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理分化程度及颈淋巴结是否转移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口腔鳞癌患者PBMC表面NKG2D表达低于正常,且与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相关.

  • 舌向集中(牙合)咀嚼效能的评价

    作者:马春敏;沈庆平;钟群;戴文安;沈晴昳

    目的:比较舌向集中(牙合)全口义齿与半解剖式(牙合)全口义齿的咀嚼效能.方法:搜集2009-2010年就诊的刃状及低平或凹形牙槽嵴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舌向集中(牙合)型与半解剖式(牙合)型人工牙制作全口义齿,采用固定咀嚼时间与咀嚼次数,分别检测舌向集中(牙合)与半解剖式(牙合)全口义齿患者戴义齿1、2、3、6个月的咀嚼效率,比较两者的咀嚼效率.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咀嚼时间固定或咀嚼次数固定时,舌向集中(牙合)与半解剖式(牙合)全口义齿咀嚼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刃状、低平及凹陷状牙槽嵴条件的无牙(牙合)患者,应用舌向集中(牙合)全口义齿也能恢复良好的咀嚼效能.

  • 锥形束CT对后牙根尖周炎骨病损的评价作用

    作者:马兰;詹福良;仇丽鸿;薛明

    目的:以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为标准,评价X线片在诊断后牙根尖周炎骨病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门诊同时拍摄X线片和CBCT图像的病例80例,共106颗后牙,包括前磨牙和磨牙各53颗,其中健康牙58颗,临床诊断为慢性牙髓炎11颗,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炎34颗(含8颗根管治疗后的患牙),根管治疗后表现正常的牙3颗.由2名有经验的医师对CBCT图像及X线片进行判读,确定根尖周指数(periapical index,PAI)分级.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分别对106颗疑似患牙的CBCT图像与X线片进行判读,根尖周炎的检出率分别为59.4%和39.6%,差异有显著性(x2=8.32,P<0.01).X线片为二维影像,其结构重叠产生伪影,使病变范围界限不清,而CBCT三维图像则对病损范围有明确的显示,有利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另外,X线片不能表现CBCT显示的骨皮质破坏情况.结论:CBCT图像诊断根尖周炎比X线片更有临床价值,可展现X线片无法显示的细节,对疾病的破坏范围和相关结构毗邻显示更清楚,从而准确划分根尖周炎的分级,为临床正确诊断以及科学制定治疗计划提供有效的依据.

  • 中国汉族人群TNF-α-308多态性与牙周炎关系的Meta分析

    作者:谢成婕;陈蕾;童方丽;肖立民;章锦才

    目的:分析与评价中国汉族人群TNF-α-308多态性是否与牙周炎易感性相关.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PubMed数据库中在中国汉族人群中进行的TNF-α-308多态性与牙周炎相关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包括中文和英文文献.检索年限为1994-2011年,检索时间为2011年2月.应用Meta分析比较TNF-α-308等位基因2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是否有差异.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病例组494例,对照组501例.Meta分析显示,5篇文献不存在异质性(P-0.38);TNF-α-308等位基因2与等位基因1相比,其合并OR值为2.12 (95%CI1.57~2.86),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TNF-α-308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牙周炎易感性相关.

  • 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648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超;周正国;袁长永

    目的:总结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64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疗效和体会,探讨射频温控热凝术的方法、技巧和手术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2001年7月-2011年3月在我院分别采用眶下孔入路法、侧入路法、前入路法和其他入路进行射频治疗的64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64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射频治疗,首次止痛率分别为眶下孔法98.3%、侧路法91.0%、前路法95 5%首次射频治疗总有效率为96.0%,经6个月~2 a随访到的395例患者中,1年内复发率为9.6%,2年内复发率为20.5%,经再次射频治疗或手术治疗均获得完全止痛.结论:射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可靠,操作简便、适应证广、并发症较少,CT定位能提高穿刺精确度,减少并发症.

  • 自锁矫治与传统矫治对牙根吸收的影响

    作者:刘新强;孙晓蕾;杨茜;范存晖;陈秀娟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轻力矫治是否可以减轻对牙根的吸收.方法:选取临床治疗的安氏Ⅰ、Ⅱ类拥挤并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病例30例,分为2组.其中,15例使用Damon 3MX自锁托槽矫治(自锁组),15例使用传统结扎式直丝托槽矫治(结扎组).2组资料矫治前在性别、年龄、拥挤度及错(牙合)类型等指标上具有可比性.通过矫治前、后的模型及全口曲面体层片,测量计算2组矫治后上、下切牙牙根吸收量,应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①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自锁组为(2.05±1.51) mm,结扎组为(2.08±1.21)mm,差异无显著性(P=0.973>0.05).②上颌侧切牙牙根吸收自锁组为(1.77±1.01)mm,结扎组为(1.91±1.59)mm,差异无显著性(P=0.848>0.05).③下颌中切牙牙根吸收自锁组为(2.06±1.62) mm,结扎组为(1.98±1.50) mm,差异无显著性(P=0.926>0.05).④下颌侧切牙牙根吸收自锁组为(1.94±1.45) mm,结扎组为(1.84±1.17) mm,差异无显著性(P=0.888>0.05).结论:在拔牙正畸中,白锁矫治并未表现出比传统结扎矫治更少的牙根吸收.

  • 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104例病例分析

    作者:于洪波;张诗雷;王旭东;林艳萍;王成焘;沈国芳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选择104例需进行口腔颌面手术的患者,包括陈旧性颧-上颌-眶周骨折34例,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27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9例,下颌角肥大畸形9例,颌面部软骨、骨肿瘤3例、面部异物2例.定位钉植入后,拍摄颌面部CT,进行术前设计及模拟,利用镜像技术确定患侧截骨部位、截骨量、骨折复位位置及重建外形.导航辅助下进行手术操作.术后复查CT,与术前设计图像融合,进行手术准确度及导航误差评价.结果:经过点配准和(或)面配准后,所有患者顺利完成导航手术.手术器械实现空间定位,术者能够明确其与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精确度高,系统误差小于1 mm.术后 CT检查示截骨部位、截骨量、骨折复位与术前设计基本一致,平均误差(1.46±0.24) mm.104例患者术后愈合良好,无严重并发症,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术后面形显著改善.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外科可以实现术前设计、手术模拟及术后预测,有助于提高颌面部手术的精确性,减少创伤,恢复面部对称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颌面部手术辅助方法.

  • 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下前牙区牙槽骨厚度的测量分析

    作者:王博;房兵;樊林峰;毛丽霞;夏韫晖

    目的:借助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测量分析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下前牙区的牙槽骨厚度,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正颌正畸联合门诊求治的成人连续病例中,选取诊断为骨性Ⅰ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64 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66例(以下分别简称为Ⅰ类组及Ⅲ类组),进一步按照垂直骨面型将两组患者分类.选取左侧下中切牙进行测量,以Ⅰ类组为对照组,运用CBCT比较评估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骨性Ⅲ类错(牙合)下前牙区的牙槽骨厚度.使用SAS8.0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Ⅲ类组患者前牙区唇侧(P<0.05)、舌侧(P<0.01)及总的牙槽骨厚度(p<0.01)均较Ⅰ类组狭窄.前牙区唇侧牙槽骨厚度高角Ⅲ类组患者较均角及低角狭窄(P<0.01);舌侧牙槽骨厚度低角>均角(P<0.01),均角>高角(P<0.05);总的牙槽骨厚度低角>均角>高角(P<0.01).不同垂直骨面型的Ⅲ类组患者唇侧牙槽骨厚度<舌侧(P<0.01).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下前牙区牙槽骨厚度较Ⅰ类狭窄,且低角骨面型>均角骨面型>高角骨面型;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骨性Ⅲ类错(牙合)前牙区唇侧牙槽骨厚度较舌侧狭窄.提示骨性Ⅲ类错(牙合)治疗前,有必要对其下前牙区牙槽骨厚度进行评估,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掩饰性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牙移动中,医源性牙根及牙周组织损害发生的风险更大.

  • αB-crystallin在口腔疣状癌中的表达及其抗凋亡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全宏志;唐瞻贵;赵丽莉;姚志刚;王柏盛;谢尚

    目的:探讨αB-crystallin在口腔疣状癌中的表达及其抗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αB-crystallin、活化型caspase-3在口腔疣状癌、口腔鳞癌、正常口腔黏膜的表达,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所有数据均由SPSS16.0软件包进行处理,不同组间差别采用Mann-Whitney U、Kruskal-Wallis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αB-crystallin在口腔疣状癌、口腔鳞癌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P<0.05),口腔疣状癌中αB-crystallin表达的增高伴随着活化型caspase-3表达的下降(P<0.05).结论:αB-crystallin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的活化发挥抗凋亡作用,并可能在口腔疣状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 Podoplan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作者:任文豪;高岭;徐燕;赵璐;郅克谦;齐红;荔鹏

    目的:采用淋巴管特异性标志物Podoplanin标记口腔鳞癌组织和正常口腔组织中的淋巴管,并计数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值,探讨口腔鳞癌及癌周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1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88例口腔鳞癌患者组织的podoplanin表达;用podoplanin标记淋巴管,并计数口腔鳞癌和癌周组织的淋巴管密度.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正常组织和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的淋巴管密度(癌周、癌内).结果:口腔鳞癌及癌周组织的淋巴管密度均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有显著差异(P<0.05).癌组织内淋巴管小而闭锁,癌组织周围的淋巴管大而扩张;淋巴结转移组的癌周淋巴管密度(14.270±4.610)显著高于无转移组(9.450±2.41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癌组织淋巴管密度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口腔鳞癌患者癌周淋巴管的生成可能是影响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

  • 1612例老年唾液腺肿瘤构成比分析

    作者:杨溪;张陈平;胡永杰

    目的:了解老年人唾液腺肿瘤疾患的构成现状,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0年1月-2009年12月10年间(21c10s)老年人唾液腺肿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20世纪90年代(20c90s)、80年代(20c80s)统计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伴随着老年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患者住院人数的迅速增加,老年唾液腺肿瘤患者总数亦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良性肿瘤患者数量快速上升.沃辛瘤首次成为常见的老年唾液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中,腺样囊性癌继续位居首位,而癌在多形性腺瘤中上升为第3位,并位居腮腺恶性肿瘤之首.小唾液腺良、恶性肿瘤构成比接近1∶1;而腭腺良、恶性比例倒置为1.34∶1.腮腺区发病仍多见,其次为腭腺和下颌下腺.女性患者构成比有下降趋势.结论:21c10s老年唾液腺肿瘤构成现状与20c90s及20c80s资料有所不同,临床诊治工作中应注意其相应变化.

  • 医患沟通教育在口腔临床实习中的作用

    作者:汪轶;唐彧;何艳;朱亚琴

    目的:评价医患沟通教育在口腔临床实习中的作用.方法:将2007级口腔医学专业61名医学生临床实习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带教,第2阶段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增加了医患沟通教育内容.分别在实习第1阶段和第2阶段结束后,口腔实习医师针对自己在第1阶段、第2阶段的表现,通过医学生医患沟通行为自我评价表,进行自我评价.带教老师使用SEGUE量表,对口腔实习医师在第1阶段和第2阶段的表现进行评价.应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医学生医患沟通行为自评结果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或x2检验,采用t检验对SEGUE量表得分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医患沟通行为自我评价表显示,医患沟通教育前,只有37.71%的学生认为能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经过培训后,75.4%的学生能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SEGUE量表显示,经过医患沟通教育,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总成绩由16.066±3.308提高至21.867±2.456,差异显著(P<0.05).结论:医患沟通教育能提高口腔实习医师的沟通技巧,帮助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 着色性干皮病伴颜面部皮肤反复恶变1例报告

    作者:郦芳;江银华;占适龙

    着色性干皮病(xeroderma pigmentosum,XP)是一种临床上较罕见的色素性萎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主要是由于DNA切除修复功能缺陷,不能有效清除紫外线所致的嘧啶二聚体,从而导致细胞损伤所致.本文报告1例伴口腔颌面部基底细胞癌反复发作的中年着色性干皮病患者,并通过相关文献复习,介绍着色性干皮病的病因、病理、临床特点分类、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上海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